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感悟生活提升能力

如何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感悟生活提升能力

如何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感悟生活提升能力
如何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感悟生活提升能力

如何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感悟生活提升能力

【摘要】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浅析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重视阅读教学,通过精选阅读内容,启发多元阅读,拓宽阅读空间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阅读成为学生积累知识,感悟生活,提升能力的主要形式之一。探索培养语文基本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大语文观;阅读;知识;感悟;能力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均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考创造之火,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

一、以美学的观点,精选阅读内容,培养审美情趣

世界丰富多彩,作为反映世界的文学也五彩斑斓。初中语文教材中美的素材非常丰富:小家碧玉是美,大江东去是美,晓风残月亦是美,霸王自绝更是美。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精选一些美文,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通过学生阅读文段,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立意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像朱自清的《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课文内容就是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立意美等特点的综合体现。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自我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我认识到教师的范读、情景朗读、激情讲解等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陶冶情操,学习知识。如在讲鲁迅的《故乡》时,开篇设置的哀伤导语,可以使学生油然而生生逢盛世的庆幸之感。

朗读激发情感,它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以强化自我意识。

三、注重语感训练,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

阅读教学的语感就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语感的关键在于能够凭借直觉,灵活而敏捷地把握各种不同语言环境中语言质的规定性。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已有一定的言语感情经验,但生活阅历还很肤浅,需要增加大量的直接言语经验,同时他们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善于吸收和学习各方面的语文知识,在增长能力和学习知识两方面都处于最佳时期,语感能力的提高能使他们迅速积累间接的理性经验,形成真正敏锐的、准确的、深刻的理解和鉴别语言的能力。

例如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品味文中作者的四次流泪。良好的语感能力不是单靠学生自己能形成的,它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训练密切相关,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语感能力,关键是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学生。

四、重视类比阅读,翻新阅读花样,落实学以致用

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学完后,都会要求学生进行同类题材或体材的课外阅读,加强

课内外的联系,落实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学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我要求学生课外搜集阅读毛泽东的诗词,并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将自己最喜欢的诗词背诵下来。待学生充分准备后,再进行诗词朗诵比赛,通过反复朗诵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去理解作为人民领袖的毛泽东的气魄和志向,又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曲子填唱毛泽东的诗词来翻新阅读形式,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五、提倡多元阅读,激励标新立异,训练求异思维

“多元阅读”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基本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性,鼓励并提倡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教师对阅读问题答案不作“标准化”的解说,而让学生在自我阅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中获取多种问题答案,多元解读的课堂气氛是宽松而民主的,学生敢持己见,标新立异,有充分的心理空间和自我意识。

在学习《木兰诗》时,我将学生分为两组,通过相互问答的形式进行多元阅读,发表自己的看法。效果不错。

当然教学中要辩证地理解多元解读,不能出现误读和偏读的情况。如在学《变色龙》时,对“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的多元解读。

六、拓宽阅读空间,注重联系生活,培养感悟能力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新课改要求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即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比如在教学《陈涉世家》一文时,有意识地推荐学生去看一些有关作者写作《史记》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这部长篇巨制的,从而学习他那种逆境中奋发有为的意志。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七、培养阅读习惯,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阅读可以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文化品位得以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阅读作用,要使学生听出道,说出德,读出情,悟出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