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净化SOP简版

血液净化SOP简版

血液净化SOP简版
血液净化SOP简版

血液净化S O P简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CRRT-SOP简化版-不同疾病状态CRRT规范

一、CRRT指征:

1.液体过负荷-保持水平衡

2.代谢产物堆积(氮质血症)-清除代谢产物

3.严重的酸碱/电解质失衡-恢复电解质/酸碱失衡

4.容量治疗受限-营养支持,补充胶体

5.严重的组织器官水肿

6.炎症反应-清除或吸附炎症介质

7.中毒-清除毒物或药物

8.恶性高热-降温

二、不同疾病时的CRRT:

1.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循环动力学不稳定或其他严重疾病时:

1).模式:CVVHDF

2).血泵速度:引血时:80mL/h;正式开始后:150-200mL/h

3).剂量:

透析液速度:2000ml/h

置换液速度:35mL/kg·h

标准体重:男性=(身高cm-80)×70﹪;女性=(身高cm-70)×60﹪

4).前/后稀释:常规选择后稀释。若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管路不通畅、进行无抗

凝RRT等情况时,为延长滤器使用寿命可选用前稀释。

后稀释时必须FF<30%

后稀释FF=(置换流速+除水速度)/[血流速度×(1-HCT)×60]

5).抗凝及抗凝监测:见后。

6).监测指标及频率:根据合并疾病不同,监测生命体征、肾功能及内环境情况

的同时应着重监测血流动力学及相关脏器功能情况。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应进行PiCCO监测,并根据PiCCO监测结果应用CRRT进行第3级液体管理,每小时监测、调整1次。

液体分级管理及调整标准见后。

7).结束时机:

单次:根据液体分级管理的第一级标准确定脱水目标,单次治疗时间

应>8h。是否进行持续性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如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评估两次治疗间期生命体征可保持平稳,则可间断治疗;反之需持续进行。单次持续最长时间应<72h。

最终:患者最终停止CRRT治疗的标准为:①病情好转,肾功能恢复;②生命体征稳定,能承受规律透析治疗。

2.单纯急、慢性肾功能不全,不合并其他严重病理生理状态:

1).模式:CVVHD

2).血泵速度:引血时:80mL/h;正式开始后:200mL/h

3).剂量:透析液速度:2000ml/h

4).抗凝及抗凝监测:见后

5).监测指标及频率:由于为单纯肾功不全,可只监测生命体征、肾功能及内环

境情况。详见后。

6).结束时机:

单次:液体出入量达平衡,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恢复正常范围。

最终:肾功能恢复或可开始进行规律透析。

3.感染性休克:

1).模式:CVVH

2).血泵速度:引血时:80mL/h;正式开始后:150-200mL/h

3).剂量:置换液速度:35mL/kg·h

标准体重计算见前。

4).前/后稀释:常规选择后稀释。若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管路不通畅、进行无抗

凝RRT等情况时,为延长滤器使用寿命可选用前稀释。

5).抗凝及抗凝监测:见后。

6).监测指标及频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肾功能及内环境,同时着重监测血流

动力学变化,应行PiCCO监测,根据PiCCO监测结果应用CRRT进行第3级液体管理,每小时监测、调整1次。

液体分级管理及调整标准见后。

7).结束时机:

单次:根据液体分级管理的第1级标准确定脱水目标,单次治疗时间

应>8h。是否进行持续性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如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评估两次治疗间期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可保持平稳,则可间断治疗;

反之需持续进行。单次持续最长时间应<72h。

最终:感染控制,停用血管活性药后循环动力学稳定,自主尿量>kg·h。4.高容量性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

1).模式:CVVH

2).血泵速度:引血时:80mL/h;正式开始后:150-200mL/h

3).剂量:置换液速度:35mL/kg·h

标准体重计算见前。

4).前/后稀释:常规选择后稀释。若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管路不通畅、进行无抗

凝RRT等情况时,为延长滤器使用寿命可选用前稀释。

5).抗凝及抗凝监测:见后

6).监测指标及频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肾功能及内环境,同时着重监测心功

能情况,每小时评估患者血压、肺部啰音变化,每2-4小时监测血BNP水平,可联合应用PiCCO监测,每周查胸片、UCG。

7).结束时机:

单次:心功不全症状缓解,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每日液体总出量多于总入量至少500mL。

最终:应用利尿剂可保证出入量平衡,心功能恢复至NYHA分级I-II级,胸片无明显肺水肿表现。

1).模式:CVVH

2).血泵速度:引血时:80mL/h;正式开始后:150-200mL/h

3).剂量:置换液速度:35mL/kg·h

标准体重计算见前。

4).前/后稀释:常规选择后稀释。若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管路不通畅、进行无抗

凝RRT等情况时,为延长滤器使用寿命可选用前稀释。

5).抗凝及抗凝监测:见后

6).监测指标及频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肾功能及内环境,着重监测肺功能情

况,每小时评估患者肺部体征变化,每2-4小时复查血气,每日复查胸片。

7).结束时机:

单次:氧合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每日液体总出量多于总入量至少500mL。若同时应用PiCCO监测则血管外肺水指数下降至正常范围。

最终:自主呼吸可保持平稳,氧合指数>300,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胸片无明显肺水肿表现

1).模式:包含有肾功能损伤时应用CVVHDF模式;无肾功能损伤时应用

CVVH模式。

2).血泵速度:引血时:80mL/h;正式开始后:150-200mL/h

3).剂量:

透析液速度:2000ml/h

置换液速度:35mL/kg·h

标准体重计算见前。

4).前/后稀释:常规选择后稀释。若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管路不通畅、进行

无抗凝RRT等情况时,为延长滤器使用寿命可选用前稀释。

5).抗凝及抗凝监测:见后

6).监测指标及频率:根据脏器功能受累数量及程度不同,监测生命体征、肾

功能及内环境情况的同时应着重监测受累脏器功能情况。

7).结束时机:

单次:根据液体分级管理的第一级标准确定脱水目标,单次治疗时间

应>8h。是否进行持续性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如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评估两次治疗间期生命体征可保持平稳,则可间断治疗;反之需

持续进行。单次持续最长时间应<72h。

最终:原发病得到控制,自主尿量恢复,各脏器功能稳定。

7.严重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模式:CVVHD

2).血泵速度:引血时:80mL/h;正式开始后:200mL/h

3).剂量:透析液速度:2000ml/h

4).抗凝及抗凝监测:见后

5).监测指标及频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肾功能情况,每2-4小时查血气监测

内环境。详见后。

6).结束时机:

单次:液体出入量达平衡,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恢复正常范围。

最终: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内环境保持稳定。

8.尿毒症性心包炎:

1).模式:CVVHD

2).血泵速度:引血时:80mL/h;正式开始后:200mL/h

3).剂量:透析液速度:2000ml/h

4).抗凝及抗凝监测:见后

5).监测指标及频率:监测生命体征、肾功能及内环境情况。详见后。

6).结束时机:

单次:症状好转,液体出入平衡,内环境无明显紊乱。

最终:症状缓解,UCG证实心包炎吸收

9.肝功能衰竭:

模式:血浆置换(PE)、血液灌流(HP)、血浆吸附(PA),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法单独或联合使用。(各模式的详细说明见后)

伴有脑水肿或肾衰竭:可选用PE联合CVVHDF

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时:可选用PA或PE

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时:可选用CVVHDF

10.药物、毒物中毒:

1).模式:CVVHDF、PE、HP、PA,根据具体毒物情况选择不同方法治疗。

(各模式的详细说明见后)

分布容积小、分子量小、水溶性、蛋白结合率低:CVVHDF

分布容积小、分子量较大、脂溶性、蛋白结合率较高:HP

分布容积小、分子量很大、蛋白结合率很高,或引起明显肝损伤:PE

血管内溶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甲基血红蛋白血症,分布容积大、与组织亲和力高:强调早期治疗和持续性治疗

分子量很大、蛋白结合率很高、分布容积大,或合并明显肝功能衰竭:MARS

血浆置换

1).血泵速度:80~150ml/min。

2).治疗剂量:单次置换剂量以患者血浆容量的1~倍为宜,不建议超过2倍。患

者的血浆容量可以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和估计:

①根据患者的性别、血球压积和体重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血浆容量=(1-血细胞比容)×[b+(c×体重)]

其中:血浆容量的单位为ml,体重的单位为kg。b值:男性为1530,女性为864;c值:男性为41,女性为。

②血浆容量的估计可根据下述公式来计算

血浆容量=×体重×(1-血细胞比容)

体重的单位为kg。

3).抗凝及抗凝监测: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详见后。

4).监测指标:治疗前常规检测血常规、出凝血功能、血生化。治疗开始后每30

分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5).相关并发症:过敏和变态反应、低血压、溶血、重症感染、血行传播病毒感

染、出血倾向。

6).治疗频度:取决于原发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所清除致病因子的

分子量和血浆中的浓度,应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一般血浆置换疗法的频度是间隔1~2天,一般5~7次为1个疗程。

血浆吸附

1).血泵速度:引血时50~80ml/min,正式开始后100~150ml/min,分离的血浆

以25~50ml/min的速度流经吸附器后回输血体内。

2).治疗剂量:治疗剂量一般单次吸附治疗的剂量为2~3倍血浆容量,治疗持续

时间为2~3小时。

血浆容量计算见前。

3).抗凝及抗凝监测: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详见后。

4).监测指标:治疗前常规检测血常规、出凝血功能、血生化。治疗开始后每30

分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5).相关并发症:过敏和变态反应、低血压、溶血、出血、凝血、穿刺局部血

肿、气胸、腹膜后出血。

6).治疗频度:单次治疗持续时间为2~3小时。必要可更换吸附器继续治疗,或

定时、定期再进行治疗。

血液灌流

1).血泵速度:100~200ml/min。体外循环中血液流速与治疗效果相关,速度过

快治疗时间较长,速度较慢治疗的时间较短,但速度过慢易凝血。

2).治疗剂量:治疗剂量一般单次吸附治疗的剂量为2~3倍血浆容量

血浆容量计算见前。

3).抗凝及抗凝监测: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详见后。

4).监测指标:生命体征,反跳现象。

5).相关并发症:生物不相容性、吸附颗粒栓塞、出凝血功能紊乱、贫血、体温

下降、空气栓塞。

6).治疗频度: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与饱和速度决定了每次灌流治疗的时间。常

用活性炭吸附剂对大多数溶质的吸附在2~3小时内达到饱和。可每间隔2小时更换一个灌流器,一次灌流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部分脂溶性较高的药物或毒物在一次治疗结束后可能会有脂肪组织中相关物质释放入血,可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次进行治疗。

11.横纹肌溶解症:

1).模式:CVVHD

2).血泵速度:引血时:80mL/h;正式开始后:200mL/h

3).剂量:透析液速度:2000ml/h

4).抗凝及抗凝监测:见后

5).监测指标及频率:生命体征、肾功能及内环境情况。详见后。

6).结束时机:

单次:病情稳定,短期内无进展导致肾脏持续受损情况,内环境稳定。

最终:原发病控制,肾功能恢复。

12.肿瘤溶解综合征:

1).模式:CVVHD

2).血泵速度:引血时:80mL/h;正式开始后:200mL/h

3).剂量:透析液速度:2000ml/h

4).抗凝及抗凝监测:见后

5).监测指标及频率:生命体征、肾功能及内环境情况。详见后。

6).结束时机:

单次:病情稳定,短期内无进展导致肾脏持续受损情况,内环境稳定。

最终:肿瘤被去除,肾功能恢复。

13.其他:根据患者情况进行

三、透析、置换液处方

液体处方调整: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详见CRRT相关监测部分

四、抗凝及抗凝监测:

1.抗凝方式的选择:

1).枸橼酸抗凝:如无禁忌症[严重肝功能障碍,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

60mmHg)和/或组织灌注不足,代谢性碱中毒、高钠血症]时可首选枸橼酸抗凝。

2).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存在血栓风险时应首选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3).无抗凝:患者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时应进行无抗凝CRRT。

2.抗凝及监测方案:

1).枸橼酸抗凝:

枸橼酸泵速=血泵速;葡萄糖酸钙泵速=%×枸橼酸泵速

监测方案:

第一天:①治疗开始前进行一次监测,结果设定为基础值;②治疗开始后每2小时监测一次共4次;③治疗开始8小时后每4小时监测一次共4次。

第二天:每6-8小时监测一次。

根据监测结果的调整方法:

2).肝素抗凝:

采用前稀释的患者,一般首剂量15~20mg,追加剂量5~10mg/h,静脉注射或持续性静脉输注(常用);采用后稀释的患者,一般首剂量20~30mg,追加剂量8~15mg/h,静脉注射或持续性静脉输注(常用);治疗结束前30~

60min停止追加。抗凝药物的剂量依据患者的凝血状态个体化调整;治疗时间越长,给予的追加剂量应逐渐减少。

监测及调整:

监测方案:同枸橼酸抗凝监测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的调整方法:个性化调整。

ACT维持于治疗前的~倍,治疗结束后基本恢复治疗前水平。肝

3).低分子肝素:

一般给予60~80IU/kg静脉注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吸附或血浆置换的患者无需追加剂量;CRRT患者可每4~6小时给予30~40IU/kg静脉注射,治疗时间越长,给予的追加剂量应逐渐减少。

监测方案:可监测血浆抗凝血因子Xa活性,但不能即时检测。

五、CRRT相关监测指标:

1.病情相关:一般情况:主诉(症状)、体征(体温、皮肤粘膜情况等)

2.各器官功能:

1).中枢神经系统:神志状态、有无抽搐、神经系统体征

2).呼吸系统:呼吸频率、脉氧饱和度,每2-4小时查血气了解氧分压、二氧化

碳分压、A-aDO2,病情严重时每日行胸片检查

3).循环系统:血压、心率、心律,每2-4小时查血BNP水平,根据病情应用

PiCCO监测,每周查UCG

4).消化系统:每周1-2次腹部B超

胃肠道:消化道潜血情况,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肝功能:有无皮肤粘膜黄染,肝功相关化验

5).肾功能:尿量、尿常规,血肌酐尿素氮变化

6).血液系统:血常规、出凝血功能

3.内环境:

1).电解质:

钾:在抗凝监测中可同时进行监测,低钾时可通过口服或静脉补钾治疗调整,严重低钾时可同时调整透析置换液中钾含量,但不宜>5mmol/L;高钾血症时可减少透析置换液中钾含量,血钾>6mmol/L时透析置换液中不再加钾。

钠:在抗凝监测中可同时进行监测,低钠通过口服或静脉补充;高钠时应限制含钠液体使用,并予以胃管注入白开水,每日血钠降低应<10mmol/L。

钙:枸橼酸抗凝时按抗凝监测及调整方案进行。非枸橼酸抗凝时,低钙可通过静脉补充;高钙时暂停透析置换液中葡萄糖酸钙。

2).血糖:在抗凝监测中可同时进行监测,低血糖时立即静脉推注葡萄糖,反复

出现低血糖时可调整透析置换液中葡萄糖溶液含量;高血糖时应用无糖透析置换液,并可应用胰岛素控制。

3).酸碱平衡(HCO3-):

每2-4小时查血气进行监测,出现异常时应先纠正原发病以去除诱因,代谢性酸中毒可静点碳酸氢钠,若反出现则可调整透析置换液中碳酸氢钠液量,代谢性碱中毒可补充精氨酸,若反复出现可调整透析置换液中碳酸氢钠液量。

六、CRRT的液体管理:

的液体管理分级:

液体管理原则:通过1级管理制定每日需要的除水目标;通过2级管理根据每小时的液体入量及时调整除水量,以达精确平衡;通过3级管理进行容量平衡精确调节,以保证循环动力学达标。要求达到3级管理目标。

1级:使超滤量达到液体平衡的预期值,需要预先估计8-24小时之内需除水的量,再计算超滤率。适用于常规间断血透,但除水时间为24小时而非3-4小时的患者。由于先预估除水量再计算超滤率,故每小时除水量是恒

定的,不能根据入液量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故对液体平衡的控制较差。2级:设定每小时的超滤量大于每小时液体入量,液体净平衡通过每小时置换液的输注进行调整。这种方法可以对液体平衡进行有效地控制,但须保

证超滤率始终大于预期液体入量,达到液体平衡所需要的置换液量可以

通过液体平衡量表进行计算。

3级:是对2级方法的扩展,通过调节每小时的净液体平衡,以达到特定的血流动力学目标,如CVP、PAWP或MAP。可以对液体平衡进行更高水平的控制,从而改变患者预后。

2.液体平衡量表:

七、营养支持:

对机体物质代谢的影响

1).热量:血液经过体外循环管路后温度会衰减,根据交换液量的不同,一天的

热量丢失可达1500kcal,可导致体温下降。故CRRT时热量供应为正常值的130%左右,即125-146kJ/(kg·d),以弥补血滤带来的额外丧失。

2).糖:应用无糖置换液时,根据交换液体的量不同,每日可丢失葡萄糖40-80

克。为了保持血糖的稳定,CRRT替代液的葡萄糖浓度应在100-180mg/dl之间。

3).氨基酸:在进行后稀释的CVVH治疗时,每超滤1升液体将丢失氨基酸0.25

克。根据超滤量或透析液量的不同,每日氨基酸的丢失量可达6-15克。为了补偿CRRT治疗时氨基酸的体外丢失,建议每日提供的氨基酸量增加

0.2g/kg。

4).多肽与短链蛋白质:小分子蛋白,如多肽类激素(胰岛素、儿茶酚氨)以及

细胞因子可被超滤清除。但CRRT并不影响血浆中儿茶酚胺的浓度及机体对糖的耐受能力,也不增加机体对外源胰岛素的需求。在进行持续血液滤过治疗时,每升超滤液丢失蛋白约60mg,每日丢失蛋白约为-7.5克。

5).电解质:大多数用于CRRT的液体不含磷酸盐与镁离子,这可能会诱发或加

重病人的低磷血症与低镁血症。在日常的治疗中应注意加以补充。在使用枸橼酸盐抗凝时,如补钙不足会导致低钙血症。

6).微量营养素:水溶性维生素,如vitC、vitB1在CRRT治疗中被部分清除;脂

溶性维生素与转运蛋白或血浆脂蛋白结合而不被清除;微量元素有较高的蛋白结合率,CRRT对它们的清除可忽略不计。

2.血滤患者营养情况评价:

1).营养评估:每周测定一次血脂、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及及氮平衡状态。

2).CRRT转换为间歇性血液透析和/或患者肾功能恢复时需重新评估营养需求。

3.营养处方:

1).当应用葡萄糖浓度为的透析液时,予标准TPN或肠内营养配方。TPN配方一

般选择糖、脂双能源供能,葡萄糖作为主要能源,摄入量为5g/(kg·d);脂肪供能占总热量的20-25%,约为1g/(kg·d);氨基酸摄入量一般为-1.5g(kg·d)。

2).当应用葡萄糖浓度为的透析液时,TPN需降低葡萄糖浓度以减少碳水化合物

摄入量并需适当增加氨基酸以满足机体需要;EN应用标准配方,但也许需要提供中等量的蛋白以满足机体需求。

八、管路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