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个术者按同一标准实施手术,术前均常规行颈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甲状腺癌原发灶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颈部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形态、数量、边缘、分布情况,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康复的情况。结果60例研究对象中术前超声检查中检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28例,经过术后清扫组织的病理分析得出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45例,术前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为62.22%,术前超声检查的漏诊率为37.78%。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大,实施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不仅可以防止复发和淋巴结转移,而且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作为甲状腺癌患者切除手术中的一项常规手术方式。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一种转移方式,手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极为重要,直接影响该病的后续治疗和随访,并与预后密切相关[1],美国内分泌协会建议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作为甲状腺癌的标准处理方式[2],但是由于手术都是有风险的,若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作为常规手术用来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有可能会增加手术失败的风险,本文将重点研究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入院的6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7~62岁,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个术者按同一标准实施手术,术前均常规行颈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切除原发病灶的基础上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对颈部清扫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1. 2 方法由固定的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得到患者的进一步诊断,即是否发生了颈部淋巴结转移,并作好记录;由同一术者对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手术过程按照2012年甲状腺癌的诊疗指南行手术切除甲状腺原发病灶,切除原发灶后,所有患者按同样的基本程序实施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后用相同的护理模式治疗护理患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发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记录颈部清扫组织的病理分析结果,与术前进行的超声检查得到的诊断结果对比;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术前超声检查中,出现异常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①淋巴结纵横比改变>1;②淋巴结内不规则血流信号;③淋巴结边界不规则或模糊;④内部回声不均;⑤内部出现钙化;⑥皮髓质分界不清;⑦淋巴

医院临床根治性颈淋巴组织清扫术手术方案及手术图谱

文档序号:XXYY-SSTP-001 文档编号:SSTP-20XX-001 XXX医院 根治性颈淋巴组织 清扫术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根治性颈淋巴组织清扫术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适应症】1.甲状腺癌,无颈部重要血管、神经浸润,无气管、食管受累,无全身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 2.颈部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根据病变的情况,可以决定行根治性颈清扫术或改良性颈清扫术。 【术前准备】 1.术前需行颈部、胸部摄片,了解气管有无移位,受压情况;了解肺有无转移。 2.术前了解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 3.术前2~3天开始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手术后继发感染。 4.准备好气管切开包, 5.准备术区皮肤。 【麻醉】 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体位】 取平卧位,抬高床头15°,肩下加垫,头后仰,使颈前部充分暴露出来。 【手术步骤】 1.切口:切口类型较多:甲状腺癌患者取“X”型切门;上支经乳突向前至颈中线颏隆凸下方作弧形切口;下支经斜

方肌至对侧胸锁乳突肌止点作弧形切口;然后于两支之间作垂直切口(图1)。 2.分离皮瓣:沿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于颈阔肌下以钝性和锐性分离相结合游离皮瓣,暴露颈深筋膜浅层颈外静脉和颈前静脉(图2)。前部皮瓣游离至颈前中线;后部皮瓣游离至斜方肌前缘;上部皮瓣游离至下颌骨下缘稍上方;下部皮瓣游离至锁骨上面(图2)。游离上部皮瓣时,要注意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一般情况下,以神经沿下颌骨下缘由后向前越过面动、静脉的表面走行,为保护此神经,可于下颌骨下缘下方约2cm处分离并切断面动、静脉,将断端向上翻开与皮瓣缝合固定。 3.切断颈部肌肉和静脉:紧靠锁骨和胸骨柄上缘切开颈深筋膜浅层,将胸锁乳突肌起端切断(图3),然后向上翻起,显露出颈动脉鞘下端(图4)。沿斜方肌前缘切开颈筋膜浅层,暴露颈外静脉下端,于其注入锁骨下静脉处结扎并切断(图4、5)。仔细清除颈后三角内的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结,切断走行于颈后三角的副神经和颈丛肌支(图6)。继续向上钝性分离胸锁乳突肌,显露肩胛舌骨肌下腹和颈横动、静脉,结扎并切断颈横动、静脉。靠近斜方肌前缘切断肩胛舌骨肌下腹,暴露出其深面的臂丛、前斜角肌和膈神经(图7)。一般情况下,膈神经在臂丛和颈内静脉之间,下行于前斜角肌表面,应注意保护。若膈神经被癌组织侵犯时,可以切除受累及的神经

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外科处理_李正江

作者单位: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李正江、唐平章、徐震纲),胸外科(张德超);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外科(苗绪学) 通讯作者:李正江,E-m ail:li n i u lij uan1965@sina.co m 临床应用 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外科处理 李正江 苗绪学 唐平章 徐震刚 张德超 【摘要】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清扫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至1998年期间,我科收治的79例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73.4%)为乳头状甲状腺癌, 14例(17.7%)为甲状腺髓样癌,7例(8.9%)为滤泡状甲状腺癌。随诊终止日期为2003年12月。结果 经颈上纵隔淋巴清扫62例,胸骨部分劈开上纵隔淋巴清扫10例,全胸骨劈开上纵隔淋巴清扫7例。79例中,3例患者仅行上纵隔清扫,未做颈清扫;76例患者中完成93个颈清扫,47例发生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总的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6%和63.1%。10例发生上纵隔淋巴结复发, 9例死于上纵隔病变,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在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乳头状甲状腺癌最常见。上纵隔淋巴清扫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主题词】 甲状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纵隔淋巴清扫 Surgicalm anage m en t of upp er m ed i asti nal ly mph n odes m etastases fro m thyroi d carc i no m a L I Z heng-jiang*,M I A O Xu-xue,TA NG P ing-zhang,XU Z hen-gang,ZHA NG De-chao.*D epart m en t of Head and N eck Surgica l Oncol ogy,Cancer Institute(Hospit a l),Ch i nes e Acade my of Med ical S ciences,Pek i ng Un i on M edica lColl ege,B eiji ng100021,Ch i na Corres ponding author:L I Zheng-ji ang,E-mail:liniulij uan1965@sina.co m 【Ab stract】 O b jective T o eva l uate t he si gnificance o f upper m ediastina l l ymph nodes dissec tion f o r thy ro i d carcinoma pati ents.M ethod s The c li n ica l da t a o f79t hy ro id ca rcinom a pa tien ts who under w en t t he upper m ediasti na l ly m ph node dissec tion(bet ween January1984and D ece mbe r1998)we re re trospec tive l y analysed.The re w ere45m a l e and34f em ale w ith a median age of47yea rs(range10t o74yea rs).Fo llo w-up w as ended on December31,2003.Re s u lts H istopa t ho logica ll y,t here we re58(73.4%)pap ill a ry ca rc i no m a,14(17.7%)m edull a ry carcinom a,and7(8.9%)fo llicu l a r carcinom as.F our o f them had poorly-differentiated carc i no m a.U ppe r m ediastina l l ymph node dissec tion w as carried out in62pa tients through trans-cervica l approch,i n10t h rough an i nverted T-s haped incisi on,and i n7through a m i d line st e rno to m y.Seven t y-six pati ents had93neck l ymph node d issec tion procedu res,and47pati en ts deve l oped paratrachea l l ym ph node m etastasis.The ove ra ll5-and10-year cu m ula tive surv i va l rate w as64.6%and 63.1%,re s pec tively.M ediastinal ly m ph node recurrence developed only in10pa tien ts aft e r i nitia l uppe r m ed iasti na l l ymph node dissecti on.N i ne pati ents died o f uppe r mediastinal ly m ph node me tastasis. Po stope ra tive comp lica tions w ere obseaved in11patients w ithou t pe ri operative dea t h.Con cl u si on Uppe r m ed iasti na l l ymph node m etastasis is m o st frequen tl y found in papillary t hy roid ca rcinom a.Surg ical dissec tion o f upper m ediastina lm e t a sta tic l ymph node s t h rough eit her ce rvica l i ncision o r m ediastino to m y is safe and e ffecti ve w it h lo w rate of pe ri operati ve co m plica tions.I tm ay i m prove t he life qua lit y and surv i v al of thy ro i d carcinom a pa tien ts. 【Sub jec t w ord s】 T hy ro i d ca rc i no m a; U pper m ed i a sti na l l ymph node s m etastases; Uppe r m ed iasti na l ly m ph node d issec tion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相对较好,10年生存率大约在60%~95%,但极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乳头状甲状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约为60%~90%[1]。因此,这些患者时常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晚期患者。分化型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处理同原发病变,主要为外科手术。关于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处理的必要性,已见诸一些文献报道[2-4]。现对我院收治的7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评价上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适应证和外科入路。 临床资料 1984年1月至199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

颈淋巴清扫术的分类

颈淋巴清扫的分类: 1。根据手术性质分类 (1)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therapeutic neck dissection):已有临床或病理证实转移者,N1-N3。 (2)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无确定的临床转移征兆,但根据原发灶情况,对估计转移可能性较大者预防性实施颈清扫术;N0。 2。根据术式分 (1)根治性颈清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RND):亦称经典式或传统式颈清术,系将颈阔肌深面、椎前筋膜浅面,锁骨以上、下颌骨下缘以下,斜方肌前缘至颈前带状肌群外侧范围内包括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颈内、外静脉、副神经、颈丛神经批支、下颌下腺、腮腺浅叶下极等结构在内的全部淋巴结、淋巴管、筋膜、脂肪结缔组织的整块切除,并视需要切除二腹肌及舌下神经降支,但应保留颈动脉、迷走神经及膈神经。清扫范围包括Ⅰ、Ⅱ、Ⅲ、Ⅳ、Ⅴ区。 (2)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MRND):在根治性颈清术清扫范围的基础上,保留一些功能性结构。根据保留结构的不同,常用的术式有:①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的颈清术式(functional neck dissection,FND)。②保留颈外静脉、颈丛深支神经、耳大神经,视情况保留胸锁乳突肌的改良根治性颈清术,又称功能性根治性颈清术(functional radical neck dissection,FRND)。清扫范围包括Ⅰ、Ⅱ、Ⅲ、Ⅳ、Ⅴ区。 3。根据手术范围分类 (1)择区颈清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扫范围为Ⅰ、Ⅱ区。因长期临床实践显示该术式的不彻底性,目前已基本弃用。 ②肩胛舌骨上颈清术(supraomohyoid neck dissection):清扫范围为Ⅰ、Ⅱ、Ⅲ区。 ③颈外侧清扫术(lateral neck dissection):清扫范围为Ⅱ、Ⅲ、Ⅳ区。 ④颈后外侧清扫术(posterolateral dissection):清扫范围为Ⅱ、Ⅲ、Ⅳ、Ⅴ区。 ⑵全颈清扫术:清扫范围为Ⅰ、Ⅱ、Ⅲ、Ⅳ、Ⅴ区。 ⑶双侧颈清术(bilateral neck dissection):双侧可同期亦可分期进行。 ⑷扩大根治性颈清术(extend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需切除根治性颈清术范围以外的淋巴结群及其他结构者(原发灶除外)。 4。是否合并原发灶切除

2.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和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ATC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

③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颈部肿块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个术者按同一标准实施手术,术前均常规行颈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甲状腺癌原发灶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颈部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形态、数量、边缘、分布情况,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康复的情况。结果60例研究对象中术前超声检查中检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28例,经过术后清扫组织的病理分析得出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45例,术前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为62.22%,术前超声检查的漏诊率为37.78%。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大,实施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不仅可以防止复发和淋巴结转移,而且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作为甲状腺癌患者切除手术中的一项常规手术方式。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一种转移方式,手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极为重要,直接影响该病的后续治疗和随访,并与预后密切相关[1],美国内分泌协会建议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作为甲状腺癌的标准处理方式[2],但是由于手术都是有风险的,若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作为常规手术用来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有可能会增加手术失败的风险,本文将重点研究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入院的6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7~62岁,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个术者按同一标准实施手术,术前均常规行颈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切除原发病灶的基础上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对颈部清扫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1. 2 方法由固定的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得到患者的进一步诊断,即是否发生了颈部淋巴结转移,并作好记录;由同一术者对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手术过程按照2012年甲状腺癌的诊疗指南行手术切除甲状腺原发病灶,切除原发灶后,所有患者按同样的基本程序实施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后用相同的护理模式治疗护理患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发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记录颈部清扫组织的病理分析结果,与术前进行的超声检查得到的诊断结果对比;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术前超声检查中,出现异常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①淋巴结纵横比改变>1;②淋巴结内不规则血流信号;③淋巴结边界不规则或模糊;④内部回声不均;⑤内部出现钙化;⑥皮髓质分界不清;⑦淋巴

甲状腺癌

流行病学 1 甲状腺癌约占人体恶性肿瘤的0.2%-1% 。 2 据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资料统计, 甲状腺癌占头颈恶性肿瘤的3.06%。 3 女性多于男性,一般为2~4:1, 发病年龄一般为21-40岁,以40岁左右中年人居多。 病因 甲状腺癌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放射线照射的致癌作用: (2)良性甲状腺病变癌变:如甲状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 (3)内分泌紊乱: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与TSH关系较为密切。 (4)遗传因素:甲状腺髓样癌可能与染色体遗传有关。 应用解剖 形态位置: 甲状腺呈“H”型,由两个侧叶和峡部构成。约半数可见锥体叶。 侧叶位于喉与气管的两侧,下极多数位于第4~5气管软骨环 之间,峡部多数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面。 甲状腺侧叶的背面有甲状旁腺,它调节钙、磷代谢。内侧毗邻 喉、咽、食管。在甲状腺后面的下方,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 脉交叉通过,喉上神经的内、外支经过甲状腺上动脉入喉内。 病理 一、病理类型 1. 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2. 滤泡性腺癌(Follicular Adenocarcinoma) 甲状腺癌中次常见的类型。 3. 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 MTC)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也称C细胞)发生的癌, 恶性度较高。 4. 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恶性度极高。 根据肿瘤的组织形态又可分为小细胞癌、巨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 二、扩散与转移 甲状腺内扩散:甲状腺有丰富的淋巴网,肿瘤可在腺体内扩散。 甲状腺外扩展:突破甲状腺包膜,侵犯甲状腺周围组织, 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和甲状软骨等。淋巴结转移:常可转移至颈深上、中、下组淋巴结,以中、 下组为常见;喉前淋巴结,喉返神经淋巴链, 锁骨上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也可以转移 远处转移:甲状腺癌常可发生远处转移, 以肺转移最多,其次为骨转移。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 导语:甲状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如果是治疗不及时的话,很容易会让癌细胞转移,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更加严重的危害。而在众多的甲状腺 甲状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如果是治疗不及时的话,很容易会让癌细胞转移,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更加严重的危害。而在众多的甲状腺癌转移中,甲状腺癌转移淋巴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因此当发现甲状腺癌患者出现了转移淋巴症状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治疗。 在治疗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的时候,需要患者注意的是,虽然现在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比较多,但是很多方法对于甲状腺癌转移淋巴却并不适用,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的治疗一定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而定。而“甲状腺癌淋巴转移常用治疗方法”如下: 1、甲状腺癌淋巴转移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淋巴转移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禁忌症,一般对于淋巴结转移灶广泛,但癌肿仍局限在淋巴结包膜内、活动度尚好的患者可采用手术彻底清除;甲状腺髓样癌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彻底手术治疗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未分化癌手术治疗时对于淋巴转移的患者应作全颈根治术,可提高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生存率。甲状腺癌纵隔淋巴转移的患者颈部手术困难,应积极行胸骨劈开纵隔清扫术。对于仅局限在上纵隔的病灶,胸骨劈开入路纵隔清扫未能明显改善生存率,但因其术野暴露好,适用于转移淋巴较多,或与大血管关系密切的患者。 2、甲状腺癌淋巴转移放疗:放疗是治疗甲状腺癌淋巴转移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放射治疗效果受放射线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对甲状腺癌淋巴转移的患者行单纯放射治疗,可合并中医中药用于根治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晚期甲状腺癌的姑息性治疗,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甲状腺癌肺转移并脑转移还有救吗

甲状腺癌肺转移并脑转移还有救吗 甲状腺癌发病率近年来快速上升,女性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高发年龄为20~40岁,确诊为甲状腺癌,病人沮丧,家属亲人着急,因此一定要及时治疗,临床上,很多患者在早期的时候没有及时控制病情,使病情发展到了晚期,晚期常会出现转移,那么甲状腺癌肺转移并脑转移还有救吗? 甲状腺癌肺转移并脑转移此时病情往往是发展到了末期的症状,一般病情已经比较严重,疗效欠佳,选择治疗方法也要保持理性,了解癌症的治疗现状,不能过度的迷信新疗法和新药物,在治疗上,能够改善症状,延长生命即可。 甲状腺癌发展到了末期,癌细胞多已经扩散到了身体的各个部位,还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此时患者体质较差,已经难以承受一些杀伤性的治疗,如放化疗,多采用温和的中医药进行治疗。 中医药治疗不只是局限在缩小肿块、消灭肿瘤细胞本身,更是从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相协调的全身情况来考虑。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去除了肿瘤发生的土壤环境,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疲功能,达到强身壮体、祛除病邪、抑制肿瘤发展、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中医作为我国重要的治癌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不仅治癌理念先进,治癌效果也逐渐得到临床实践的证明,达到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中医治疗癌症,主要采用天然中草药,从患者整体入手,对待每一位患者辩证施治,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和家属推荐中医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是著名的中医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自己3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独创的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疗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三联平衡疗法以帮助数万名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实现康复,赢得了患者良好的口碑。 通过一个简短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胡宪军(化名)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男,48岁,农民,平顶山人士。于2011年3月在平顶山矿务局医院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于2011年4月12号找到袁希福就诊求诊,到诊时甲状腺有一实性肿块,双颈淋巴结肿大,余无不适,逐按“三联平衡疗法”服用中药治疗。5月9号,患者精神睡眠饮食改善,患者肿块变软,余无不适。7月1号来诊,患者肿块变软变小,淋巴结变小,余无不适。现病情稳定,用药巩固中。 三联平衡疗法全部使用中草药,痛苦小、风险低、无毒副反应,而且可以在家治疗,饮食起居,家庭护理,功能锻炼均方便,环境熟悉,可以与周围邻居交流走动,心理安全无压力,若有问题可以直接与医生通电话联系。这种家庭化、人性化的环境有利于康复,患者易于接受。 以上就是甲状腺癌晚期治疗的介绍,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对大家有帮助,甲状腺癌晚期并不是意味着死亡,建议患者一定不要放弃治疗,建议患者根据情况,对症治疗,晚期中医治疗安全,无痛苦,费用低,不仅能改善症状,减少痛苦,还能提高免疫力,延长患者的生命。

颈淋巴清扫术的分类

颈淋巴清扫术的分类(一)目前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分类方法 1.按手术方式分(1)传统性颈淋巴清扫术亦称经典式颈清扫术,指手术基本按Crile (1906年) 所提出原则进行,不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术式。(2)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亦称保守性颈清扫术,保留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和副神经,或仅切除颈内静脉而保留胸锁乳突肌和副神经。优点是能较好地保留颈部和肩部的外形和功能。 2.按治疗目的分(1)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已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颈淋巴结有癌转移,为治疗目的而施行的颈淋巴清扫术。(2)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虽未发现转移淋巴结,但根据原发癌的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经验证明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为预防其转移或治疗已存在的微小转移灶而行的颈淋巴清扫术。 3. 根据手术范围分(1)部分颈淋巴清扫术①舌骨上区颈清扫术仅对病变局限,不能耐受大范围手术的体弱者采用,只能起到姑息作用,目前已很少应用。②上半颈(肩胛舌骨上)颈清扫术多作为选择性颈清扫术术式,用于口腔颌面部癌瘤。③内半颈(颈内静脉区)颈清扫术主要在喉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应用。(2)单侧颈淋巴清扫术(3)双侧颈淋巴清扫术 4.按是否合并原发灶切除分(1)单纯性颈淋巴清扫术不施行同期原发灶切除的颈清扫术,适用于经病理证实但临床上找不到原发灶,且病变局限,估计可以切除的颈部转移瘤;或原发灶控制后出现的颈淋巴结转移癌。(2)联合颈淋巴清扫术需行包括原发灶在内的颈清扫术。 (二)美国头颈外科及肿瘤外科采用的分类方法 1.全颈颈淋巴清扫术指切除第一至第五组颈淋巴结的所有颈清扫术式,包括:(1)传统的根治性颈清扫术(2)扩大根治性颈清扫术,切除五区淋巴结之外的淋巴结或牺牲其他结构,如颅神经、肌肉、皮肤等(3)I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该术式选择性地保留副神经(4)Ⅱ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该术式保留副神经及胸锁乳突肌(5)Ⅲ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该术式保留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及颈内静脉 2.部分颈淋巴清扫术也有多个术式,选择性地切除颈部N0但可能存在微转移灶风险的某几区淋巴结,包括:(1)肩胛舌骨上颈清扫术,用于原发口腔癌,切除第一、二、三区淋巴结(2)颈内静脉区颈清扫术,用于下咽和喉癌,切除二、三、区组淋巴结(3)中心区颈清扫术,用于甲状腺癌,切除邻近甲状腺的颈中部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4)后外侧颈清扫术,用于头皮后部的鳞癌和黑色素瘤,切除枕三角、颈后三角、第二、三、区组淋巴结 (三)国内推荐的分类方法 1. 按手术性质分为:(1)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适用于临床N1~N3病例(2)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适用于临床N0病例 2. 按手术方式分为:(1)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2)后外侧颈清扫术(3)

国内外指南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范围及指征变迁(最新版)

国内外指南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范围及指征变迁(最新版) 摘要 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手段,不规范的颈淋巴结清扫术会导致转移淋巴结残留,增加复发风险,降低存活率。随着越来越多具有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文献发表,相关指南中颈淋巴结清扫部分也在不断更新。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容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合理、规范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是其治疗的首选方法。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增加,各指南也根据不同时期的研究结果不断更新,颈淋巴结清扫术的范围及指征日趋明朗。本文对国内外甲状腺癌相关诊治指南各历史版本中的变化进行对比,旨在规范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范围及手术指征。 1 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 ATA于1996年发布了首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指南》,并分别于2006年、2009年和2015年更新[1-4]。自2009年版起至今,ATA指南定义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 neck dissection,CND)范围为Ⅵ区,上界为舌骨,两侧界为颈总动脉内侧缘,下界为胸骨切迹,并不包括Ⅶ区。美国头颈外科学会既往认为中央区范围仅为Ⅵ区,下界为胸骨切迹,因为Ⅶ区属于纵隔淋巴结,

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颈部结构[5]。但是在其2008年关于颈淋巴结清扫的共识中阐述了新观点,即Ⅶ区是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向无名动脉延续的上纵隔淋巴结,这部分淋巴结可以经颈部入路切除,因此,Ⅶ区属于中央区,其下界为无名动脉[6]。2009年ATA发布的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共识中引用了此观点,即中央区下界为无名动脉,包括Ⅵ区与Ⅶ区,两者以胸骨切迹为界[7]。 颈侧区淋巴结清扫(lateral neck dissection,LND)范围经历了多次变动,George Crile最早报道了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包括Ⅰ~Ⅴ区,同时切除颈内静脉、副神经和胸锁乳突肌。但针对预后较好的PTC,这种术式因创伤大、并发症多、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差而开始受到质疑。这种情况下,改良型颈淋巴结清扫术应运而生,在清扫范围不变的情况下保留颈内静脉、副神经和胸锁乳突肌(三保留)[8]。PTC淋巴结转移以Ⅱ~Ⅳ区为主,其中Ⅲ、Ⅳ区最常见,Ⅰ区极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因此,一般不需要清扫Ⅰ区。LND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副神经损伤,主要发生在Ⅱb区和Ⅴa区。研究显示颈侧区≥2区域有淋巴结转移或Ⅱa区淋巴结转移是Ⅱb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9];Ⅴ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Ⅱ~Ⅳ区,但仍可高达20%以上,且主要发生于Ⅴb区[10]。因此,2012年ATA LND 共识推荐对存在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应行Ⅱa、Ⅲ、Ⅳ和Ⅴb区淋巴结清扫,仅在临床证实存在转移淋巴结时清扫Ⅱb和Ⅴa区[8]。 ATA 1996年版指南并未区分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仅笼统地建议对存在转移淋巴结的病人行改良型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于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湖北省建始县中医院(445300)尹定尧谭祖稳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影像表现无特异性,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特点,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患者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目前国内外少有报道[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2012年临床资料完整的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2例,全部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乳突状癌19例,滤泡状癌13例。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14~76岁,平均(55±6)岁。临床以颈部包块入院14例,18例以甲状腺包块入院。 1.2方法:采用Toshiba Asteion螺旋CT进行平扫,32例均行增强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采用仰卧位颈部过伸位,平静呼吸,分别获得颈部冠状位T1WI、T2WI、短时间及转恢复序列(STIR)、轴位T2WI及STIR。 2结果 32例均在颈部淋巴结分区内,CT呈椭圆形、串珠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欠均匀,CT值:46~62Hu;MRI呈椭圆形等T1、长T2信号,其中6例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大小(最大横径)5~35mm,24例边缘光整,8例边缘欠清,7例内见点状钙化。单侧转移28例(87.5%),双侧4例(12.5%)。其中分布于Ⅳ区26例(81.3%),Ⅵ区15例(46.9%),Ⅲ区10例(31.3%),Ⅱ区及Ⅴ区各8例(25%),Ⅶ区4例(12.5%),其中有Ⅱ、Ⅲ、Ⅴ、Ⅶ区转移的均有Ⅳ区转移。单发7例均发生在Ⅳ区,多发25例。32例CT增强后动脉期均呈壳状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19例均匀强化,13例内见低密度未强化区,延迟期轻度强化。 3讨论 欠清晰占16%,不清晰占8%。50例双能减影检查的患者中,清晰38例,基本清晰10例,欠清晰2例,不清晰0例。基本清晰以上占96%,欠清晰占4%。可见双能减影对PICC置管的检查与常规摄影检查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临床观察PICC置管定位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 3讨论 3.1双能量减影技术(dual-energy subtraction,DES):也称能量减影,K缘减影,于1925年第一次提出,20世纪70年代应用于临床。由于不同原子量的物质对入射X线的衰减方式不同,高密度物质以光电吸收为主,低密度物质以康普顿散射效应为主。 3.2光电效应:X线能给原子全部的壳层电子,光子被吸收。原子的轨道电子结合越紧越易发生,多发生在K层,原子序数高易发生。其特点是无散射、无灰雾、对比高,但患者接受X 线辐射多。康普顿效应:X线光子击脱壳层电子,向另一方向散射,产生散射线多。高能X线易发生康普顿散射。 3.3DES双能量减影:应用骨与软组织对不同能量的X线光子吸收衰减方式不同的特点,将普通X线片中骨与软组织的影像成分选择性减去后,生成仅有软组织或骨成分的图像技术。能量减影是通过对穿透人体不同组织,经不同强度的双光电吸收和康普顿-吴有训效应衰减后的X线信号,进行分离采集处理。选择性消除骨或软组织成分得出所谓组织特性即单纯软组织或骨的图像。 3.4双能量减影:一般设定的摄影条件为,高能量:110~150 kV,200~400mAs,低能量:60~80kV,200~400mAs,高容量X 线机可以设置大电流,短时间,提高清晰度。一次摄影实行2次曝光,中间间隔时间一般为200ms,双能量减影充分利用了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可探测量子效率(detectable quantum efficiency,DQE)高,能量分离的效率高,自动后处理速度快,将采集到的高、低能X线信息,短时间内形成可视图像,直接形成三幅图像:普通数字胸部X线片、软组织像、骨像。 3.5PICC管:由硅胶材料做成的有机塑料管,在穿刺时有引导针的引导下,将导管进入静脉中,沿静脉血管达到上腔静脉处,即在第二、三肋间隙附近。因为引导针为较导管细的金属细丝,原子序数较高,对X线的吸收基本等同于骨组织,因此在双能减影骨组织像上能清晰显示。因此50例双能减影检查的患者中,清晰38例,基本清晰10例,欠清晰2例,不清晰0例。基本清晰以上占96%,无不清晰图像。 50例常规DR摄影中,PICC管清晰的15例,基本清晰的23例,欠清晰的8例,不清晰的4例。基本清晰以上占76%,不清晰占8%。主要是上腔静脉在右肺门附近,由于纵隔、大血管、肺门淋巴结及肿瘤等重叠组织多原因,常规摄影对比度差,造成导管末端显示不清。尤其肺门肿瘤,纵隔肿瘤,纵隔淋巴转移及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对于肥胖患者及老年动脉硬化患者,也可以影响PICC管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因此常规检查明显低于双能减影检查的清晰率。 双能减影对高对比组织和低对比组织有明显的优越性,结合DR系统FPD可探测DQE高,能量分离的效率高,将采集到的高、低能X线信息,短时间内形成可视图像,直接形成三幅图像:普通数字胸片、软组织像、骨像,在临床工作中已被普遍应用,结合DR处理系统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因此对于PICC置管的检查也可以作为常规应用,对临床PICC置管的定位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 (收稿日期:2012-09-17)

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的术语与分类的多学科共识(2009年)

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的术语与分类的多学科共识(2009年) 译者注释:甲状腺癌的手术可能涉及甲状腺外科、内分泌外科、头颈外科等不同专业,对于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相关的术语、定义的不明确和不统一,可能导致手术方式不统一,相关专业之间沟通困难。因此,美国甲状腺协会(ATA )外科组、美国内分泌外科医师协会(AAES)、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以及美国头颈学会(AHNS)一起讨论制定了本共识,明确了甲状腺癌通常会涉及到的中央区淋巴结亚组,定义了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统一术语。本共识发表于2009年11期《Thyroid》杂志上,同期发表的还有ATA2009年更新版指南(中文版译者正在翻译),这对于如何施行和记录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是该共识的主要内容中译版,供大家参考。 一、前言 本多学科共识的主要目的是在回顾颈中央区解剖的基础上,明确甲状腺癌通常会涉及到的中央区淋巴结亚组,定义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统一术语。统一的定义可以使手术方式更一致,且有利于涉及甲状腺癌治疗的各专业医生之间交流更为协调和明晰。 甲状腺癌治疗的最佳预后涉及疾病风险与治疗风险之间的平衡,何时需要施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需要个体化决策。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不在本共识范围内,不过,相关的指南已经及时修订和更新(参见已经出版的《ATA甲状腺结节及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09年修订版》)。 二、方法 为了获得对于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的多学科共识,应ATA指南特别编写组的需要,ATA 成立了一个外科工作组。本组甲状腺癌专家分别来自内分泌学、内分泌外科学、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以及放射学等专业,由ATA会同AAES、AAOHNS、AHNS选定,这些专家同时也是本共识作者,参与本共识的讨论和写作。查寻文献采用MEDLINE,检索式为:{CENTRAL NECK DISSECTION} or {ANTERIOR NECK DISSECTION} or {CENTRAL NECK COMPARTMENT} and {THYROID} and {CANCER} or {CARCINOMA}。重点是自1991年Robbins等发表广为采用的《标准颈清术语》研究报告以来,至2008年的文献。虽然对这篇报告以及后来的更新依然存在许多争议,如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范围过小、单侧与双侧中央组清扫的正确性、以及对适应证的不同定义——相对于预防性/选择性清扫而言用常规性还是用治疗性清扫等,但赖以形成本文的证据水平是专家的观点。 三、颈中央区概述

颈淋巴结清扫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头颈部肿瘤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方法对31例并发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并发症31例(4%),其中乳糜漏11例(1.4%),伤口积液7例(0.91%),神经损伤4例(0.52%),皮瓣坏死3例(0.39%),伤口感染、腮腺瘘各2例(0.26%),出血、皮下积血各1例(0.13%)。结论在临床护理中,熟悉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颈淋巴结清扫并发症护理 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头颈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首选有效方法[1]。头颈颌面部大多数恶性肿瘤可经淋巴结途径发生转移,手术治疗需采用病灶扩大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的联合根治术。由于头颈部区域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手术内容的特殊性,术后可发生乳糜漏、伤口感染、积液等并发症。因此,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周密的观察与护理,对于并发症做到早期发现,给予针对性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科1999年1月~2006年10月行颈淋巴结清扫术76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1例(4%),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22例,年龄27~77岁。口腔癌4例,喉癌3例,下咽癌5例,甲状腺癌12例,涎腺癌2例,其他5例。7例术前接受放射治疗。一般情况见表1。表1 患者的一般情况 2 并发症原因分析 2.1 乳糜漏乳糜漏或淋巴漏是颈淋巴结清扫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3%[2],其原因是由于胸导管或淋巴导管破裂所致,由于胸导管或淋巴导管的管壁较薄,脆性较大,加之术后胸腔压力增加,极易导致管壁破裂,最终出现乳糜漏或淋巴漏。 2.2 感染颈淋巴结清扫术常作为头颈和口腔颌面部联合根治术的一部分来完成,创口内外伤口相贯通。加上局部死腔积液,引流不畅,血肿以及有涎瘘存在,常导致感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或者术前接受放疗,本身就存在伤口愈合能力差的问题。 2.3 神经损伤神经变异;肿瘤与周围组织及神经广泛粘连,解剖关系不清等原因。 2.4 皮瓣坏死与手术切口选择不当,术后引流不畅有关。多发生在缝合口边缘及交角处。 2.5 出血由于手术时止血不完善、不彻底,或患者躁动、咳嗽时结扎线脱落所致。 2.6 涎瘘涎瘘的发生主要是在清扫颈外静脉上部淋巴结时,常需将腮腺下级部分切除,而导致腺体断面暴露,缝合不密所致。涎瘘是引起伤口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策 3.1 乳糜漏本组左侧6例,右侧4例,双侧1例。治疗分保守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3]为持续负压吸引和局部加压,适用于每天引流量少于500 ml且有逐日减少趋势,即可持续引流直至消失,拔除引流管。否则需手术缝扎。本组9例患者每天乳糜量为50~400 ml,保守治疗5~19天愈合。2例每天乳糜量500~700 ml,经保守治疗3~5天无效行颈部漏口缝扎。 3.1.1 定时观察引流液的变化,如引流量增多、呈乳白色或透亮的淡黄色,及时报告责任医师,必要时留取引流液做苏丹ⅲ染色试验。观察并记录每24 h的乳糜量,为治疗提供依据。保持引流装置在有效的负压状态下。负压环境能够使皮瓣紧贴于颈部组织,有效地将乳糜液引出,有利于切口的愈合。经常检查引流装置是否漏气,若有漏气现象应判断漏气原因,对症处理。 3.1.2 乳糜液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电解质持续丧失则引起低血容量、体液丧失和低蛋白血症,继之出现低钠血症、酸中毒和低钙血症[4]。在此期间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每24 h的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本组有6例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心率120次/min以上,血压偏低,脉搏细弱等症状。给予吸氧、卧床休息、遵医嘱补充血容量等

2021年颈淋巴清扫术的分类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颈淋巴清扫的分类: 1。根据手术性质分类 (1)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therapeut ic neck dissection):已有临床或病理证实转移者,N1N3。 (2)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无确定的临床转移征兆,但根据原发灶情况,对估计转移可能性较年夜者预防性实施颈清扫术;N0。 2。根据术式分 (1)根治性颈清术(radical neck dis section,RND):亦称经典式或传统式颈清术,系将颈阔肌深面、椎前筋膜浅面,锁骨以上、下颌骨下缘以下,斜方肌前缘至颈前带状肌群外侧规模内包含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颈内、外静脉、副神经、颈丛神经批支、下颌下腺、腮腺浅叶下极等结构在内的全部淋凑趣、淋巴管、筋膜、脂肪结缔组织的整块切除,并视需要切除二腹肌及舌下神经降支,但应保存颈动脉、迷走神经及膈神经。清扫规模包含Ⅰ、Ⅱ、Ⅲ、Ⅳ、Ⅴ区。 (2)改进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mod 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MRND):在根治性颈清术清扫规模的基础上,保存一些功能性结构。根据保存结构的不合,经常使用的术式有:①保存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的颈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清术式(functional neck dissection,FN D)。②保存颈外静脉、颈丛深支神经、耳年夜神经,视情况保存胸锁乳突肌的改进根治性颈清术,又称功能性根治性颈清术(functional radical neck dissection,FRND)。清扫规模包含Ⅰ、Ⅱ、Ⅲ、Ⅳ、Ⅴ区。 3。根据手术规模分类 (1)择区颈清术(selective neck dis section,SND)扫规模为Ⅰ、Ⅱ区。因长期临床实践显示该术式的不完全性,目前已基本弃用。 ②肩胛舌骨上颈清术(supraomohyoi d neck dissection):清扫规模为Ⅰ、Ⅱ、Ⅲ区。 ③颈外侧清扫术(lateral neck dissect ion):清扫规模为Ⅱ、Ⅲ、Ⅳ区。 ④颈后外侧清扫术(posterolateral dis section):清扫规模为Ⅱ、Ⅲ、Ⅳ、Ⅴ区。 ⑵全颈清扫术:清扫规模为Ⅰ、Ⅱ、Ⅲ、Ⅳ、Ⅴ区。 ⑶双侧颈清术(bilateral neck dissecti on):双侧可同期亦可分期进行。 ⑷扩年夜根治性颈清术(extended ra dical neck dissection):需切除根治性颈清术规模以外的淋凑趣群及其他结构者(原发灶除外)。 4。是否合并原发灶切除 ⑴纯真颈清术:原发灶位于颈部、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