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

简介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道德经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道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道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道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经》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道经》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道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道经》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道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道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道经》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经》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常无名,朴。

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经》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道经》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德经》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

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德经》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德经》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德经》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德经》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德经》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德经》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德经》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德经》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德经》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道德经名言评析

老子《道德经》名言精选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 之为善,斯不善已。 2章——《道德经》第:“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翻译讲解】老子经常”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这样就有了不善。么样算是善,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章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经》第2【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第七章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翻译讲解】 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看起来像是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人,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么能持续很久?、“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4 章8【翻译讲解】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这是老子的道理。、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5 11章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翻译讲解】“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所以‘有'给人才有房屋的作用。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三个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但如“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 1 “有”形的思路上。要知道,一个碗若没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没有碗的概念。因此我们再用“相需为用”来概括这四句话。章、“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道德经》第615:“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翻译讲解】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唯有镇定沉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章7、“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第16:“‘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翻译讲解】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问题的时候,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章《道德经》第19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注音版】 谷(gǔ)神(shén)不(bù)死(sǐ),是(shì)谓(wèi)玄(xuán)牝(pìn), 玄(xuán)牝(pìn)之(zhī)门(mén),是(shì)谓(wèi)天(tiān)地(dì)根(gēn). 绵(mián)绵(mián)若(ruò)存(cún),用(yòng)之(zhī)不(bù)勤(qín). 【译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世间万物生机,生生不息,就好像一个神奇的母亲的存在一样,我们管他叫做“玄牝”,“玄牝”就是“道”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就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冥冥之中它好像是客观存在的,“道”是永不枯竭的。 扩展阅读:《道德经》经典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处】《道德经》第一章。 【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智慧树知到2019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学习本课《<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的出发点是()。答案:从“义理”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老子是()学派创始人。答案:道家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其”指代的都是()。答案:道 借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是:“辨其()以立修己治人之(),察其()以善精义入神之()。”答案:大意#体#微言#用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启示我们看问题要有一种()()()()的思维方法。答案:辩证对立#辩证统一#对立统一#一分为二 下面几段话的观点正确的是()。答案: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 第二章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不勤”的意思是()。答案:不能穷尽 “常使民无知无欲”的意思是()。答案: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 “湛兮,似或存。”中的“湛”的指的是()。答案:幽深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一种()和()的处世之道。答案:先人后己#以退为进 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答案:适可而止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见”解释正确的是()。答案:同“现”,显露

从言语之道来看,明代殷谐的《海青击鹄图》赋予我们的生活哲理是()()()。答案:慎言慎行#守口如瓶#沉默是金 第三章 老子《道德经》用“上善若水”来说明老子所说的“道”,运用的是()的说理方法。答案:道法自然 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答案:适可而止 “圣人为腹不为目”中的“为腹”的意思是()。答案:注重内在实际 下面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含义近似的是()()。答案: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物壮则老 “生而不有”的意思是()()。答案:生养万物#不据为己有 第四章 《道德经》第十三章老子主要是从()角度来阐述修道与用道。答案:内在情绪 今天的人们学习《道德经》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执《道德经》之道,()”。答案:以御今之有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中的“能敝”指的是()。答案:守住道体 老子从“道”的角度认为统治者运用道来治理过国家的最高境界,是老百姓对统治者()。答案:不知有之 下列语句中与“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复”含义相同的是()、()、()。答案:周而复始#一元复始#循环往复

《道德经》诵读活动总结

《道德经》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今年我校将《道德经》作为经典诵读的内容,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现将我校诵读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除安排的校本课外,每天的早晨上课前和下午上课前,还有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各班按照不同学段的内容开展《道德经》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进行经典诵读、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书写比赛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人人读《道德经》、争做谦谦君子”活动,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这个小目标。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节语文课前准备3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可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道德经》章节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 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道德经》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举行《道德经》默写或《道德经》手抄报等活动。 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开辟《道德经》窗口,学校橱窗每周推荐一章《道德经》,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章《道德经》。 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道德经》诵读,督促学生每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解读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利”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获利(有利),根据句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滋润、施惠”的意思。 译文: 最完善、最完美、最崇高的人就是象平凡的水一样的人。 水的特性是善于滋润惠泽天下万物,默默地养育万物生灵,却从不与天下万物生灵竞争利益;她善于留处在众人厌恶不愿意居住的潮湿低洼的地方,沉静悠然地荡漾流淌,因此,水的这种美德,是最接近于大道的。 水有七种美德特性:留处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心胸空灵博大善于包容天下万物而不拒,就像深广无边的渊薮那样,与万物相处、与人交往应时而动、应时而至,说到做到,坚定不移且恪守信用而不违约违时;在对待政治上,能够秉承水柔志刚、方圆融通之德,遵循水滴石穿的以柔克刚精神,恰当和谐地解决治理好国家政务;在处理一般事务上,善于依照自然之道,顺势而为,尽职尽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采取行动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借时而为,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始终时刻坚守水的这种不与众人竞利的谦逊虚下的美德,动静行止都无怨无悔,自觉遵循自然大道和万事万物的自身发展规律,所以世间的万物众生,谁还会怨恨她(具有崇高美德的水)呢? 解读: 在这一章里,老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探寻大道的途径和方法。本章的核心是老子以水喻道说道、借水体道释道、借水性水德水道昭示人性人事和人道,借水德水道而对天下芸芸。教化人们与自然相处,或者治国理政、处理日众生行“不言之教”常事务工作,都要善于像臻善臻美的水那样,始终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性和人格,默默地帮助施惠与他人而不求回报,众人众生不愿意去的地方,自己可以去,众生众人不愿意去做去干的脏差累活或危险的事情,自己可以去做去干,始终谦逊虚下,虚怀若谷,功成弗居,别人不怨恨自己,自己也无烦无恼,,无痛无苦,逍遥自在。 每次阅读、体验本章节的时候,都禁不住击掌咏叹:老子的这一章阐述,简直就像一首绝妙好诗,用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老者,又像一个超然世外的浪漫诗人,面对着天下苍生,将他体验的水的至善美德,用最朴实无华、最简洁精准的语言,怀着一种深深的大爱厚爱,娓娓道来,言极近意极深又极远,极通俗而又极易懂。仿佛在不经意之间,老子就向天下万民透漏了了一个认识天下万物的天机诀窍秘密和道理:那就是大道虽然恍兮惚兮,看不见摸不着,渺然而若存,好像神秘莫测,深不可知,也无法知道。其实是可以通过我们身边的一些比如象水这样普通而又常见的事物,去体察体认和了解的。 那么,老子又是怎么知道和懂得这一认识了解大道的方法和秘密的哪?这件事让我一直苦苦

《论语》导读张汝伦2019尔雅答案100分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论语》是属于全人类的经典 1 下列选项中,哪一部经典不属于“四书”?( C ) A 、 《论 语》 B 、 《孟子》 C 、 《孝 经》 D 、 《中 庸》 2 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AC ) A 、 经受了时间与历史的考验 B 、 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拥戴 C 、 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类拔萃 D 、 销量永居榜首 3 《论语》为孔子亲手所写。(错) 研读《论语》的现实意义 1 “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哪部文献?( C ) A 、 《论语》 B 、 《孟子》 C 、《庄子》

D、《道德经》 2 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这里的“时”有哪些意思?(ACD) A、孔子平日里做事都很准时 B、孔子思考着时代的根本问题 C、孔子能根据时代的需求回应时代的问题 D、孔子为人处世都合乎中道,无可无不可 3 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原因在于他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错) 孔子的生平 1 “知人论世”是哪位思想家的理论?(B)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曾子 2 孔子的祖先是哪里人?(D) A、安徽 B、陕西 C、山东

D、河南3 从“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可以看出,孔子只是把俎豆当作很普通的玩具来玩耍。(错) 孔子治学 1 孔子几岁有志于学?(B) A、12 B、15 C、18 D、20 2 孔子读哪一部经典时韦编三绝?(C) A、《诗经》 B、《尚书》 C、《周易》 D、《春秋》 3 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并不存在作为一门职业的儒生团体。(错) 4 孔子区分了“君子儒”与“小人儒”,赋予了“儒”以崭新的意义与使命。(对) 孔子从政 1孔子当政时期所施行的有远见的政治举措有哪些?(AB) A、夹谷之会 B、诛杀少正卯 2孔子“堕三都”,针对的是哪三家?(ACD) A、叔孙氏

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经典名句】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现代汉语解读】 道,看它又看不见它,这叫微。想听它又听不到,称为希。摸它又摸不着,叫夷。三者不可揣摩,所以混在一起。 "一",其上不清晰不明亮,其下昏暗不清,长长的连绵不绝,不可描述,又好像没有。这就是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体的样子,这就是非常微妙,又辽远到不可探究的状态。跟着道的后面看不到它的结束,迎着它又看不到它的开始。看今天的道是怎么运行的,应用道的法则于生活中看看结果,就可以推断古代道是怎么运行的,这就是道的规律。 【感悟赏析】 这一章是对于天之道的描述,也是的宇宙观。微,悄无声息。希,织布,孔大的称希,我们可以理解为稀少的意思。夷,平坦的意思。一,是指世界状态。道生一,道是源头,一是道落实到世界的体现,是世界最初的状态。这里讲的是道介于有与无之间,无论视觉、听觉,触觉都触摸不到,但又确实存在。

沕,微妙,望,边际,辽远。这里告诉我们,道是无影无形的,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又看不清楚。道是超越时空存在的,我们看不到它的开始,也望不到它的结尾。 道的运行规律我们是可以找到的。道的运行规律亘古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今天道的运行规律推断自古以来道的规律。其方法就是把道的法则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看看结果,就能够明白道的运行规律。这是告诉我们道的学习方法。 这一章讲的是天之道。总是从天之道中推演出圣人之道,所以的行文结构总是讲一段"天之道",然后阐述"圣人之道"。眼中的道是模糊不清、的,无法描述的,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这是的宇宙观,我们发现是高明的,又很科学。因为在他的那种年代对于宇宙的了解很少,实际上直到现在,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仍然很有限,科学说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暗物质、暗能量,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英国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平行空间。的做法是明确道的存在,也承认描述不清,而不是像宗教那样描绘出自己认为的明确世界。所以,道家并不是宗教。后来的与道家有一些关系,但并不密切,而且本质上是不同的。 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道德经(河上公注)

简介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道德经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德经资料

导入:老子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德经》、《论语》和《易经》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也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大量的民本思想,“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解读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本性柔弱,顺其自然而不争,二是蓄居流注于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处。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水处于卑下的地方,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水,渊深清明,有道德的人虚静沉默,水施于万物,有道德的

超星泛雅二十四史名篇导读(一)习题答案

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纪传体”中的体裁形式?(D) A、本纪 B、传 C、书 D、志 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C)通史。 A、编年体 B、断代史 C、纪传体 D、国别体 3.以下哪一部书不属于“春秋三传”?(D) A、《左传》 B、《公羊传》 C、《谷梁传》 D、《吕氏春秋》 4.(B)评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周恩来 B、鲁迅 C、毛泽东 D、郭沫若 5.《史记》是中国二十四史第一部史书。(√) 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出自《史记·太史公自传》。(×)注:出自司马谈与友人书信中。 7.古地名“会稽”即是今天的浙江(A)。 A、绍兴市 B、上海市 C、吴兴市 D、南通市 8.以下哪部书主要讲了自然阴阳变化和世事变迁?(C) A、《论语》 B、《孟子》 C、《周易》 D、《庄子》 9.《论六家要旨》是司马谈所著。(√) 10.司马迁的父亲是(D)。 A、司马懿 B、司马光 C、司马炎 D、司马谈 11.以下哪部书不是孔子所编订的?(C) A、《诗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12.以下哪部书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C) A、《史记》 B、《诗经》 C、《尚书》 D、《周易》 13.《太史公自序》中提出了“且夫孝,始于事君,中于立身,终于事亲”的论点。(×)注:出自司马谈与司马迁的临终嘱托。 14.以下哪项不属于“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B) A、《诗经》 B、《中庸》 C、《尚书》 D、《礼记》 15.秦朝总共存在了多少年?(D) A、21年 B、7年 C、28年 D、14年 16.《礼记》是第一部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 注:是春秋 17.《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8.西汉名将李陵是哪位将军之后?(A) A、李广 B、吴广 C、卫青 D、李青 19.司马迁曾经受到过哪种严酷刑罚?(C) A、腰斩 B、凌迟 C、腐刑 D、流放 20.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1.汉武帝刘彻曾因攻打匈奴而身陷“白登之围”。(×) 注:是刘邦。 22.(D)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 A、《史记》 B、《春秋》 C、《诗经》 D、《国语》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哪篇古文?(D) A、《滕王阁序》 B、《兰亭集序》 C、《太史公自序》 D、《报任安书》

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范文.doc

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范文 《道德经》曰:"天下万物无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指的就是"一念产生大千世界"。既然这个世界就是那一个意识念头的产物,和我们平时随时头脑当中闪过的念头一样:"我可以创造一个这样的世界,然后让另一个我在里面体验我所体验不到的东西。"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企者不立——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读后感赏析1000字: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居。 【现代汉语解读】 踮着脚很难站得长久,大踏步赶路走不远,总盯着自己优点的人难以彰显自己,处处表现自己的人其优点却不容易被别人看见,越是自我吹嘘的人越难建立大功劳,自己抬高自己的人没法做一个好领导。在道的层面来看,这些行为像多余的食物、身体的赘肉一样,人们都讨厌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延伸解读】 企,脚踏离地努力抅东西的动作。跨,大踏步地往前走。这一句比喻过度的努力往往欲速则不达,不要刻意抬高自己,攀高枝。人要分清楚使命与目标,使命可以定得高一些,但目标要定得扎扎实实,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拔苗助长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很不好的,可能把一个人才生生地毁掉。

章,也作彰,把好的东西、美丽的东西彰显出来。总是看到自己的优点反而使自己的优点彰显不出来。见,同现。您自己把事情做得好,张扬一点,表现自己倒没有问题。您实际上没有人做得那么好却处处表现自己,反而惹得别人的反感。人的社会中生存,其自我意识会被强化,在社会交往中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调整自己。"自见者不明",其实并不一定是看不见,而是因为反感你,可能故意忽略你,偏偏不想满足你的虚荣心。 作为普通人,自我表现一下没有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领导者,您的自我表现的后果就不一样了。下属很自然明白您自我表现的用意,就会吹捧您,那么您很容易自我膨胀,很快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陷入到虚幻的自我认知中。譬如某领导把自己写得很一般的字拿出来,立马会被吹捧成书法家,听的好话多了,自己也会飘飘然起来,说不定某一天就会出丑。纸上谈兵的赵括也一样,对于兵法能说会道,在同僚们的吹捧中自命不凡,最后长平一战,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也害了四十万赵军将士的性命,曾经强大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之后,自我感觉很好,周围的人出于各种目的吹捧他,甚至编印假报纸,说民众都希望他当皇帝。结果在他称帝之后,才发现众叛亲离,郁郁而死。 伐,进攻,作战的功劳,引申为自我吹嘘,自夸。矜,铁矛的头,自己夸自己,自己抬高自己。例如,韩信这人很自傲,认为汉的江山他有一半的功劳,说话非常不客气,越来越遭受到刘邦的猜忌。读后感·与他相反的是张良,非常清醒,很谦虚,得以善终。生活中,喝酒也一样,在你感觉特别好的时候,容易吹牛,那么喝醉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有时候你感觉到对手非常强大,你就会小心谨慎,往往还能够保持清醒。

《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注音版】 使(shǐ)我(wǒ)介(jiè)然(rán)有(yǒu)知(zhī), 行(xíng)于(yú)大(dà)道(dào),唯(wéi)施(shī)是(shì)畏(wèi)。 大(dà)道(dào)甚(shèn)夷(yí),而(ér)人(rén)好(hǎo)径(j ìng)。 朝(cháo)甚(shèn)除(chú),田(tián)甚(shèn)芜(wú), 仓(cāng)甚(shèn)虚(xū);服(fú)文(wén)采(cǎi),

带(dài)利(lì)剑(jiàn),厌(yàn)饮(yǐn)食(shí), 财(cái)货(huò)有(yǒu)馀(yú);是(shì)为(wéi)盗(dào)夸(kuā)。 非(fēi)道(dào)也(yě)哉(zāi)! 【译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若使我介然有知,行大道于天下,最担心我会不自觉的施为于天下。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虽然大道荡然平坦,仍然有许多人弃之而走途径,不走正路。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 不走正路者,他们使朝纲混乱、田地荒凉、仓库空虚;而他们自己却,穿锦衣、配利剑、酒肉挥霍,并且贪污抢夺百姓的财

货。 “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行为完全的背离了大道。 扩展阅读:《道德经》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章节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7-11-30 23:59 题目数6 总分数20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 部分 总题数:6 1 【单选题】(3分) 学习本课《<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的出发点是()。 C. 从“辞章”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D. 从“考据”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A. 从“训诂”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B. 从“义理”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3分 2 【单选题】(3分) 老子是()学派创始人。 C. 法家 A. 儒家 B. 墨家 D. 道家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3分 3 【单选题】(3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其”指代的都是()。 A. 常 C. 道 D. 欲 B. 名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3分 4 【多选题】(4分) 借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是:“辨其()以立修己治人之(),察其()以善精义入神之()。” D. 用 A. 大意 C. 微言 B. 体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4分 【多选题】(4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启示我们看问题要有一种()()()()的思维方法。 A. 辩证对立 B. 辩证统一

C. 对立统一 D. 一分为二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4分 6 【单选题】(3分) 下面几段话的观点正确的是()。 C.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 B.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都做 A.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 正确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7-11-30 23:59 题目数7 总分数23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23 第1 部分 总题数:7 1 【单选题】(3分)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不勤”的意思是()。 C. 没有穷尽 B. 不勤奋 A.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

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 作者:杨君 指导教师:吴媛媛 摘要:老子的《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他提出了“道”这个概念,作为全文的思想体系核心,其涵义博大精深。老子以“道”字,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阐述宇宙、人生、和社会的关系。如何理解老子的“道”?“道”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些问题反映了老子本身对“道”的理解及其所蕴涵的哲学深度。本文将对“道”字从文字结构与老子对“道”的理解两方面阐述其意义。关键词:道;老子;古文字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Dao(道)" in " Dao De Jing " Abstract: The "Dao De Jing" wirte by Lao Zi, it contains a wealth of philosophy of life. He put forward the "Dao" as the center of this article, it has both extensive knowledge and profound scholarship. He used the "Dao",whi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o explain the universe,life,and society.But how to understand the "Dao"?What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oes it have?These problems reflect interpretation of "Dao" by Lao Zi himself,and the philosophical depth what it has.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ing the "Dao" from the text structure and the interpretation by Lao Zi. Key words:Dao;Lao Zi's;Ancient writing

道德经全文及注解

道德经全文及注解(一)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译:“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讨论的,但通过语言这个不精确的工具表达出来的不是真正的永恒的“道”;姑且命名为“道”,但这并不是它真正的名字。“道”这个东西,本来是没有名字的,它是天地开创者;经过命名之后称之为“道”,它指的是管理我们这个世界的最高法则。不带着贪念,能体会到“道”的精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看到道与万物的精确关系。两者的名称虽然有差异,但是都是指向同一本体,它们同样令人惊叹,它们都是一个混沌。认识到混沌是客观事实和客观存在,是一切学问的开始。 深入探讨:这是给“道”命名的过程,也体现出语言的局限性,语言思维的局限性,非语言思维是很有价值的,笔者发现发展它的秘密在于开发右脑,而中国的教育似乎欠缺了这一点。右脑是一个值得开发的脑,例如右脑的非语言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悟“道”和高效记忆等等,右脑发达的人,才容易领悟到“道”的各种存在。一般情况下,女人的右脑都比较发达,我们男士要加把劲才行,当然,男女都需要进步。^_^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可以体现,第一,人的认识和思维能力具有局限性,以人的能力是几乎不可能认

识理解到“道”级别规律的全部内涵的,最多认识到其中一部分和一些接近规律的并且带有局限性的一些理论,由人道出来的“道”不是精确的道,也不是全部的道;第二,人的语言有局限性的,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是制造虚伪的工具,比如你现在的心情,你可以用语言精确地表达出来吗?不行的,最多找一些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语言,可见偏差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听者对你所采用的语言的理解又未必同你的本意相同,可能别人对你用以表达心情的语言作出同你本意相反的理解,所以,语言虽然有它的作用,但有时其实是垃圾工具,自然地,“道”,是不能用语言这种并不高级的工具精确表现出来的,包括世界存在的任何规律亦然,人类的语言最多帮助交流的时候能够接近事实,而不能精确地表现事实。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语言的价值,老子也没有贬低语言的价值,只是客观说明情况。高手的话,可以神似地用语言表达事物,《易经》、《道德经》这些,就是用语言文字神似地描述道的作品,否则,得道高人老子也不会采用语言的方式给我们这样的经典了。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译:世人不依据道,而主观形成的所谓优秀的概念,事实真相

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德经 0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rǎng〉臂而乃之。 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bó〉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qí〉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bǐ〉取此。 0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líng〉。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胃天毋〈wú〉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fèi〉;胃神毋已霝,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jié〉;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jué〉。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luò〉若石。 03 上士闻道,堇〈jǐn〉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fú〉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yú〉。 大方无禺〈y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bāo〉无名。 04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05 天下之所恶〈wù〉,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故人之所教,夕〈yì〉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06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7 名与身孰〈shú〉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宭〈jiǒng〉。大直如诎〈qū〉,大巧如拙 〈zhūo〉,大赢如绌〈chù〉;趮〈zào〉胜寒,靓〈jìng〉胜炅〈jiǒng〉。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0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10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yǒu〉,以知天道。亓出也弥〈mǐ〉远,亓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11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云〈sǔn〉。云之有〈yòu〉云,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12 圣人恒无心,以百省〈xìng〉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中国经典著作导读》测验试题及答案

第一周《周易》导读测验返回本次得分为:12.00/15.00,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8-03-08, 如果你认为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选择再做一次。1单选(1分) 易经中最好的卦是得分/总分 A. 坤卦 B. 泰卦 1.00/1.00 C. 乾卦 D. 离卦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2单选(1分) 在八卦中,兑卦象征的女性是得分/总分 A. 母亲 B. 少女1.00/1.00 C. 长女 D. 中女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3单选(1分) 更接近中国地形方位的是得分/总分 A. 河图 B. 先天八卦图 1.00/1.00 C. 后天八卦图 D. 64卦图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4单选(1分) 乾卦中,九五爻的位置是得分/总分 A. 中而不正B. 只有正 C. 只有中 D. 既中又正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5单选(1分) 周朝崇尚的颜色是得分/总分 A. 白色 B. 黑色0.00/1.00 C. 蓝色 D. 红色正确答案:D你错选为B 6单选(1分) 易经所描绘的最好的吉凶状态是得分/总分 A. 大吉B. 有喜 C. 有庆 D. 元吉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7单选(1分) 伏羲氏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得分/总分 A. 先天八卦 1.00/1.00 B. 洛书 C. 河图 D. 后天八卦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8单选(1分) 周文王对周易的主要功绩,错误的是得分/总分 A. 后天八卦 B. 先天八卦1.00/1.00 C. 发明六十四卦 D. 撰写卦爻辞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9单选(1分) 乾卦九四爻辞说,“或跃在渊,无咎”,其中,或代表了一种什么思想:得分/总分 A. 相时而动 1.00/1.00 B. 有些人 C. 可有可无 D. 边防巡逻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10单选(1分) 泰卦六五爻辞说,“帝乙归妹”,体现的思想是:得分/总分 A. 兄妹情深 B. 婚姻包办0.00/1.00 C. 礼贤下士 D. 靓女先嫁正确答案:C你错选为 B 11单选(1分) 周易中,周的含义,不正确的有?得分/总分 A. 指周朝 B. 指周普 C. 周是一种姓1.00/1.00 D. 既指周朝,又指周普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12单选(1分) 坤卦六二爻辞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与下面哪句话思想更加接近:得分/总分 A. 知识便是美德 B.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1.00/1.00 C. 女子无才便是德 D.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13单选(1分) 泰卦九二爻辞说,“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其中,用冯河,是说:得分/总分 A. 鼓励徒步过河1.00/1.00 B. 不能徒步过河 C. 重用冯河这个人 D. 只要能过河就行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14单选(1分) 泰卦卦辞说,“小往大来,亨”,其中,来和往意指得分/总分 A. 亲近君子,远离小人 B. 礼尚往来 C. 世界就是来来往往,变化无穷0.00/1.00 D. 舍小求大正确答案:A你错选为 C 15单选(1分) 乾卦中,初九爻辞说,“潜龙勿用”,意思是指得分/总分 A. 龙在处于初级阶段,处于潜伏的时候,不要有所作为。在龙在龙龙龙在泰卦卦辞说,“小往大来,亨”,其中,来和往意指A、礼尚往来B、舍小求大C、亲近君子,远离小人D、世界就是来来往往,变化无穷 1.00/1.00 B. 真正的龙,要永远潜藏 C. 潜藏的龙,得不到重用 D. 龙潜藏的太深了,发现不了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1单选(1分) 孔子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得分/总分 A. 撰写易传1.00/1.00 B. 撰写卦辞C. 撰写爻辞 D. 发明六十四卦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2单选(1分) 易经中最好的卦是得分/总分 A. 离卦 B. 泰卦 1.00/1.00 C. 坤卦 D. 乾卦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3单选(1分) 在八卦中,兑卦象征的女性是得分/总分 A. 母亲 B. 少女1.00/1.00 C. 中女 D. 长女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4单选(1分) 更接近中国地形方位的是得分/总分 A. 先天八卦图 1.00/1.00 B. 64卦图 C. 后天八卦图 D. 河图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5单选(1分) 乾卦中,九五爻的位置是得分/总分 A. 只有中 B. 中而不正 C. 只有正 D. 既中又正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6单选(1分) 易经所描绘的最好的吉凶状态是得分/总分 A. 有庆 B. 元吉 1.00/1.00 C. 大吉 D. 有喜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7单选(1分) 周文王对周易的主要功绩,错误的是得分/总分A. 先天八卦1.00/1.00 B. 发明六十四卦 C. 后天八卦 D. 撰写卦爻辞正确答案: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