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个月早教教案

16个月早教教案

16个月早教教案
16个月早教教案

16个月早教教案

16个月

1、目的要求: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式:

课程

名称

课题

授课

学时

学时

教学目的1

2

3

教学过1 (分钟)

2 (分钟)

3 (分钟)

4 (分钟)⑴

程⑶

⑸重

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⑴、⑵、⑶

2 难点:

3 思考题:

15个月底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10.09~10.70千克;身高:78.9~80.3厘米;头围:46.0~47.1厘米;胸围:46.1~47.2厘米;前囟:0~1厘米*1厘米;出牙:6~14颗,其中门牙8颗,前臼4颗,尖牙2颗。

妈妈平常多与宝宝讲话,会发现宝宝开口讲话能力渐渐增加,这时宝宝所发出的仍是单音词,如自己和小朋友的名字,身体部位的名字等。妈妈要经常同宝宝说话,使宝宝获得对话的机会。

自立的第一步就是能独立行走,宝宝能走得很稳了,就有了独立意识,这时必须使

他们能够表现自己的意志,所以培养宝宝自己穿衣、认路回家、渐渐用杯子代替奶瓶很有必要。

16个月宝宝的标准发育:

1、可以熟练地乱涂乱画;

2、会搭2、3块积木;

3、穿衣服时能够很好地配合;

4、对爬楼梯很感兴趣,尽管他(她)现在还不能独立上下楼梯。

5、指认身体器官也是现在宝宝喜欢做的游戏之一,还特别喜欢认下巴颏、咯吱窝等

在宝宝听来很有趣的身体部份名称。

6、开始对挫折和失败有了体会,因为他常常不能顺利地完成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

7、常在上下楼梯时不能正确判断台阶的高度,或在跑来要你抱的时候被自己的脚步

绊倒等等。

8、个性比较明显,会有自己的情绪和小脾气。当外界刺激超过了宝宝的承受能力时,

他就需要发泄出来。

9、妈妈和宝宝一起看书讲故事是最让宝宝快乐的事,即使这个故事已经讲了一百遍

也没关系。

16~18个月

一、智能特征:走得很稳,能蹲下捡东西,接着站起来再走,很少摔跤,可抬脚踢球,扶栏上几步,

开始学会跑。会抛球。能模仿画出线条,可将小物放入小瓶并从小瓶取从。会翻书看书。

会说许多能听懂的单音或词。能执行简单的命令。说出自己的名字、某些要求和一些实物。认识常见的实物和图片。认识五官。会脱去简单的衣物,白天不尿裤子,喜欢和小伙伴玩。在镜中真正认识自己的存在。开始产生对黑暗和动物的恐惧感。

二、运动:扶栏上下楼梯。原来是婴儿拉着家长的手迈上楼梯,现在可以鼓励他自己扶着栏杆迈上楼梯。开始时要注意保护,先从2~3阶楼梯开始联系,家长可在上边要玩具或食物逗引,并给婴儿鼓励,使婴儿逐渐增加力量,自己扶着栏杆迈上多阶楼梯。待能较稳定地扶栏上楼梯后,可教婴儿学习下楼梯,开始扶着婴儿练习,使他(她)

掌握深浅,以后教他练习自己扶着栏杆迈下楼梯。下楼梯一般不好掌握,且较危险,家长要慎重教练习。

行走自如。此时期婴儿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地上了,可与婴儿在地上玩多种游戏。此阶段球是婴儿最好的玩具,可与婴儿互相扔球、接球、滚球、踢球等,这样可锻炼婴儿在独立行走中学会自如地做各种动作。还可以让婴儿行走更加熟练、稳定。

三、认知:生活模仿游戏。婴儿渐渐长大些了,玩的花样也多了起来,这时家长可与婴儿玩一些生活模仿游戏,如“让娃娃睡觉了”,“我们来做饭”等等。在玩的时候,家长要边玩边讲,教小儿学会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教会他(她)和大人合作玩,玩完后和大人一起把玩具收拾好,这样即锻炼了婴儿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婴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看书、翻书。书是我们生活中的好老师,在重视人才培养的今天,有很多书可供孩子们来学习,从小就可养成婴儿看书的好习惯。要多给婴儿看图画书,用婴儿能理解的语言将一些简单的道理,此时他(她)不一定都能听懂,但可以培养他注意听,并反复想他提问,加强婴儿的记忆力。看书让婴儿学会自己翻书,教他灵巧的、一页一页地翻书,让他(她)找自己喜欢看的图画。

四、语言:懂语言命令。此年龄婴儿已能听懂许多语言了,这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多要语言的指示调动他的活动。如让宝宝“把杯子拿来”、“给爸爸拿拖鞋”、“我们到外面去”等等,使婴儿建立这种按指示做事的概念。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否定性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要让小儿真正懂得“有-没、要-不要、是-不是”等概念,并学会以语言正确的表达。

接背儿歌。为了促进婴儿言语的发育,可以经常给婴儿念一些儿歌,儿歌里既有一些可供婴儿理解的句子,又可以压韵的形式教婴儿学习发音,特别是有些儿歌配有一些图画,更可引起婴儿的兴趣。在多次念某一首儿歌后,婴儿会留下很深的记忆,此时他(她)虽然还不能背出完整的儿歌,但他(她)会和上你的音念,这时家长可有意识地不念完整,启发婴儿接着背,如大马路,宽又……警察叔叔站……等。这既是教婴儿学习了语言,又锻炼和检验了婴儿的记忆力能力。

五、生活与交往(情绪与社会能力):

戴帽、脱袜。婴儿又长大了一些,他(她)开始学会自我服务了,可先锻炼他(她)自己戴帽子,开始可能戴不好,家长可让他在镜子里看自己服务的效果,逐渐叫他戴正帽子。上床时教他自己拖袜子,也可把鞋子、带解开后教他(她)自己头鞋。从小他(她)这种自我服务的愿望是很强的,因为这是他(她)学习本领的过程,注意一定不要挫伤他的积极性,养成懒惰的坏毛病。

生活规律。过了婴儿阶段,小儿的饮食和睡眠均较前有很大改变,他(她)可以吃一些加工细致的普通食物,每日睡眠时间和次数也明显减少。这时可按小儿的生活节奏安排好他(她)一天的作息时间,培养小儿晨起高兴洗脸;按时吃饭、睡觉;睡前洗脚、洗脸等好习惯,使小儿生活形成规律,既有有益于身体健康,又益于将来适应社会。

婴儿发育标志、保教目标、内容与要求(15-18个月婴儿)

生理、心理发育的主要标志独立行走自如,会爬台阶,继而一手扶着能上下台阶;会滑滑滑梯,能搭数块方木,会脱鞋、打开盒子,会说简单的词,如再见、给我、不要、谢谢等和自己名字,会说出想要的东西,认识简单图片,能记住不在眼前的东西,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养目标

(应达到的一般水平)能参加扔球、滚球等游戏,会说出自己名字及亲近人的称呼、执行简单要求。能看简单图并说出图片上人物或动物的名称,在大人协助下会洗手、洗脸。认识自己的用具、衣服,能与小伙伴玩一会。

教养内容与要求

生活照料

培养婴儿在固定时间坐便盆,吃饭前告诉婴儿先洗手再吃

饭。

动作技能

大人牵着婴儿的手上下台阶,用各种球游戏活动,练习滚扔

的动作。

语言发展

会说一些简单的词,如再见、给我、不要等,会说出自己的

名字,对不会说的词句有时会用表情来代替,认识自己的床

和衣服。通过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事物,引导婴儿将语言与

实物或动作联系起来,利用玩具、图片及游戏等方式发展语

言。

认知能力

搜集动物图片若干张,一张张教给婴儿认识。要抓住各图中

动物外形的主要特征,教给婴儿认识,如:大象的鼻子长、

老虎头大等,训练婴儿能说出五种以上的小动物。

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能自己脱下衣裤(能解开扣子),能学着洗擦手、脸;与小

朋友玩,喜欢争抢玩具玩,护着自己的玩具,当婴儿心爱的

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去时,婴儿会自己夺回来。此时家长不

要责备,应当允许婴儿有机会保护自己的权利,但是也要抓

住机会慢慢引导婴儿把玩具给小朋友玩,千万不要强迫。从

小养成婴儿能团结友爱,又有竞争意识。

大运动发展项目开始年龄常模年龄发展较晚年龄不扶东西可自己蹲下12 15 18

独自走路12 15 16

独自走路14 17.33 19

扶栏上楼一阶一阶13 17.5 19

会抱着玩具走13 18.2 26

会踢球无方向13 18.8 22

跑几步不稳14 19.3 20

不扶栏上台阶1~2级16 19.5 20

会自己上下床11 20.5 22

踢球较准16 21.5 23

跑5~6米16 21.5 23

有意识跳但脚不离地16 24 28

精细动作项目开始年龄常模年龄发展较晚年龄小丸放入瓶中9 13.5 15

翻书5~6页11 15.5 16

用手掌握笔乱画11 16.8 19

有握笔姿势但不准确16 18.8 22

翻书一次2—3页16 19 22

用玻璃丝穿扣洞,但不会玩16 21.5 24

会折纸2—3折16 22.8 24

手握笔正确16 23.6 24

语言发展项目开始年龄常模年龄发展较晚年龄除爸妈外,会叫其他亲人二人8 14.6 18

除亲人称呼外,还会1-2个字9 14.9 16

会说“我不要”12 15.9 18

知亲近人名字二人11 16 18

知同伴名字二人11 16 18

执行简单给予的命令12 16 18

指出身体3-4部分11 16.5 19

会用叠字三个11 16.9 21

会说一个词的句子12 18.9 20

开始辨别声音12 19.1 21

会讲十个词13 19.1 21

懂得上面下面14 19.1 21

能叫自己名字15 19.9 23

懂得三个提问18 21.1 25

会回答“这是什么”18 22.6 25

说3—5个词的句子18 22.5 26

会说父母名字18 23.5 29

会用词回答”**到哪去了?”19 24.1 26

会用词回答“谁来了?”19 24.6 28

会说出常用东西名称4件18 25.1 28

会说3-4句儿歌18 25.5 28

会用代名词“我”18 25.1 27

会用代名词“他”18 26.1 28

会用代名词“你”18 26.4 28

发展项目开始年龄常模年龄发展较晚年龄穿衣知道配合11 14 18.9

会与成人玩球11 15.5 18

主动把玩具给人(放手)11 15.5 19

会按成人表情行事11 16 18

对想要的东西会手指或发音12 15 19

用手绢擦鼻涕12 16.5 18

会模仿抹桌子扫地12 16.9 20

白天知道小便或说蹲盆13 17.5 20

吃完东西会托出空盘13 19.5 22

会用勺吃东西不大撒17 20 22

开始表示个人需要17 20 22

对成人演示下会再见等17 21.5 24

开始有得意、撒娇情绪19 23.5 26

自己会脱帽子19 24 27

开始知道热爱他人(除妈妈外)19 24.5 27

开始懂得好行为、坏行为19 25.1 27

主动和成人打招呼19 27.5 31

会穿上衣19 28 30

适应能力项目开始年龄常模年龄发展较晚年龄会搭两块积木11 14.9 19

自发乱画12 15.6 19

动作模仿笨拙12 17.1 19

一玩具可玩十分钟11 17.5 18

能记住一天内的事12 18.1 21

有意听讲故事,但不懂内容12 18.6 20

模仿动作象12 18.1 20

能记住三天前的事14 19.1 20

注意力可集中5分钟16 20.5 22

对室内变化有觉察16 21 22

会搭7-8层塔16 21.5 22

看过图一周仍记得16 22.6 25

爱听故事,简单情节能答16 22.9 25

注意玩具等细小变化16 23.6 24

认识圆形大小18 24.5 28

认知能力训练一:认识三角形

一、【课程名称】:认识三角形

二、【课程目标】:认识三角形,可以测试宝宝区分几何图形的能力。

三、【课程准备】:带三角形的玩具

四、【课程课时】:15分钟

五、【课程内容】:先让宝宝从三形板中找出三

角形,然后将三角形的每个角放入三形板的穴位中。再让宝宝在他的玩具中寻找三角形,例如三角形的积木。如果找不到三角形的物品,大人可以用硬纸板自己裁制,还可以找三角形的领巾,或者画图用的三角板等,利用不同的物品让宝宝认识三角形。

六、【课程建议】:由于生活中三角形的物品不多,因此宝宝能认出一种物品的三角形就算及格。多数宝宝都能从三形板中抠出或放入三角形,这说明13个月以后的宝宝除了最初认识的圆形和方形以外,再认识的形状是三角形了。父母教宝宝认识三角形时至

少要能举出1~2个实例,如三角形积木、三角形饼干、三角形领巾等。所以宝宝只从三形板中取出三角形的不能算数,而应以拿出三角形的东西才能算及格,如果父母已经替宝宝准备了自制的三角形,宝宝能拿起来回答的也算及格。宝宝的观察力有了进步,可以教他们认识白色和三角形,部分对识字有兴趣的宝宝可以跟妈妈玩图卡识字游戏。

认知能力训练二:认识白色

一、【课程名称】:认识白色

二、【课程目标】:认识白色,可以测试宝宝区分颜色的能力。

三、【课程准备】:无需玩教具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准备一张白色的纸和一件白色的衬衫,让宝宝认识白色,并让宝宝自己在玩具中找出白色的东西,例如白色的珠子、积木、盒子、瓶子、碗、盘子等。家里白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信封、书页、墙壁、毛巾、床单、手绢、袜子等。宝宝已经认识了黑色和红色,在此基础上再认识白色就比较容易。

六、【课程建议】:生活中白色的东西很多,宝

宝如果认识了白色,就能很轻易地区分出白色的

东西来。这个阶段的宝宝此时已经有了认识三种

颜色的经验,能较容易接受共性概念,再认识其

他颜色就会更加容易。

认知能力提高训练三:瓶子宝宝排排队

一、【课程名称】:瓶子宝宝排排队

二、【课程目标】:宝宝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新手爸妈们,你想让这张大纸将来呈现出美丽的图案吗?那就不要忘了,时时刻刻给宝宝一些视觉认知的刺激。

三、【课程准备】:直径大小不一、高矮不同的瓶子若干。把红、黄、蓝、绿等颜色的纸贴在瓶身上,变成各种颜色的瓶子。

四、【课程课时】:20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或家长对宝宝说:“瓶子宝宝要去春游,我们请它们排着队走,请宝宝给它们排排队,按照高矮来排好不好?”妈妈和孩子一起排瓶子,也可以按红、黄、绿间隔来排,也可以按从细到粗来排等等。

六、【课程建议】:等宝宝掌握一定规律排序后,家长可适当增加难度,自己排好后让孩子发现大人排序中蕴含的规律,然后请孩子按照这种规律接着排下去。

认知能力提高训练四:黄豆宝宝要回家

一、【课程名称】:黄豆宝宝要回家

二、【课程目标】:锻炼宝宝的分辨能力和对数的概念认知能力。

三、【课程准备】:瓶子5个。在每个瓶身上分别贴1~5个圆点,在相应的瓶盖上贴l~5的数字。黄豆1小碗。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说:“天黑了,黄豆宝宝要回家了,这些瓶子就是黄豆宝宝的家,瓶身上有几个圆点就能住几个黄豆宝宝,我们一起来送黄豆宝宝回家吧。”然后家长和宝宝各自拿一个瓶身,数数上面有几个圆点,放入相同数量的黄豆。如果黄豆宝宝的数量不对,家长要引导宝宝进行调整,直至全放对为止。为了增加活动兴趣,家长可故意放错,引导宝宝检查纠正。在理解掌握5以内数的基础上,可增加难度,进行十位数的操作。

六、【课程建议】:除了黄豆宝宝外,家长还可以准备蚕豆宝宝、花生宝宝等,给宝宝以新鲜感。小宝宝很容易将豆子放进嘴里或者耳朵里,家长需格外注意。宝宝年龄不同,手精细动作的发育也会不同,所以家长可以适当替换材料或者改动游戏难度。

语言能力训练一:指认身体部位

一、【课程名称】:指认身体部位

二、【课程目标】:指认身体部位,可以测试宝宝对身体的认识和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课程准备】:无需玩教具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妈妈同宝宝两人互相对问,

如妈妈问:“耳朵”,宝宝立刻用手摸自己的耳朵

后提问:“眼睛”,妈妈用手摸眼睛又提问“嘴巴”,宝宝摸到嘴巴后又提问:“鼻子”,妈妈继续问:“头发”,这时宝宝有可能不会,妈妈可以顺便

提醒他,这样宝宝能在游戏中认识其他的身体部

位。平时宝宝在洗澡时会问到诸如肚脐眼、胳肢

窝,肩膀、膝盖等部位的名称,这时妈妈就抓住

宝宝主动学习的时机,及时给以帮助,使宝宝更

多地认识身体的部位。

六、【课程建议】:大多数宝宝在1岁前都会用手指出自己的鼻子、眼睛,现在不仅要求宝宝能指出来,还要说出来。多数宝宝动手没问题,只是由于经常找不准要发的声音,因而说不出身体部位的名称,这时妈妈帮助提醒一下,让他多练习几次,印象就会加深,同时还能促进语言发展。

语言能力训练二:背诵儿歌

一、【课程名称】:背诵儿歌

二、【课程目标】:背诵儿歌,可以测试宝宝按顺序记忆的能力。

三、【课程准备】:无需玩教具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在前两个月能背诵押韵词、一两句儿歌的基础上,要求宝宝在本月内能背诵整首儿歌。不能完全背出的宝宝要求同其他宝宝一起背出押韵词并做动作,使大家能共同参与,共享快乐。家长应将一首儿歌录制成音带后反复播放,宝宝听熟了,就容易跟着背诵了。让宝宝扎扎实实学会一首儿歌,再学另一首,宝宝才会记的牢。如果学得太多,宝宝无所适从,反而不易学会。

六、【课程建议】:由于儿歌比较押韵,又朗朗

上口,容易背诵,因此大多数宝宝都能背诵整首儿歌,即使稍差一点的也能背诵两句。如果宝宝能参与到会背诵儿歌的孩子群体中,进步就会快些。会背诵儿歌的宝宝,数数会较快,以后入学后也会有较好的成绩,因为按顺序记忆是学习知

识的基础。此外,会背诵儿歌的宝宝也可以背诵几首容易理解的唐诗或者民间的顺口溜。

语言能力提高训练三:认识我的小手小脚

一、【课程名称】:认识我的小手小脚

二、【课程目标】:认识自己的手脚等身体部位,并进行相应的手脚运动,促进身体智能的发展。同时通过游戏可增强宝宝对情境的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并懂得用手势来进行沟通。

三、【课程准备】:范晓萱的《健康操》卡带或CD、录音机或CD机。

四、【课程课时】:15-20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或家长和宝宝坐在地上或床上。教师或家长先将双手抬高,并且转动前臂,问宝宝:手在哪里?同时抬起手来转一转,然后让宝宝跟着模仿动动手。教师或家长将脚伸直放在前方,并且把脚放在地上随意动一动。再问宝宝:脚在哪里?然后把脚动一动。然后让宝宝跟着模仿动动脚。等到宝宝学会动动手和动动脚后,教师或家长就放《健康操》的音乐,和宝宝一起来做运动。配合歌词“动动手啊!动动脚啊!勤做深呼吸”,宝宝跟着教师或家长做出动手、动脚的动作。其它的音乐部分则可让宝宝自由摇摆身体。

六、【课程建议】:12-18个月的宝宝语言的区辨及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他们可以了解简单的语词及动作指示,也可以模仿简单的音、字,他们常常发出一些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声音。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他可以把一些声音和特定的动作或物品作连结。在这过程中,他们便学会了这些对象或动作的命名。在这个游戏中,宝宝如果会听到声音而做出相应的动手、动脚的动作,这说明宝宝已有一定语言理解能力。

语言能力提高训练四:上上下下

一、【课程名称】:上上下下

二、【课程目标】:发展孩子下蹲、站起、双手上举动作,听懂并能说出简单的英文指令“up”、“down”。

三、【课程准备】:宝宝能走稳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与宝宝面对面站立,边教宝宝说“up”,边双手用力向上举;然后说“down”,同时收双手下蹲。反复做几次。

六、【课程建议】:英语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深刻领会,现在中国的年轻父母无不重视对孩子英语教育的培养。心理学关于幼儿学习的研究成果及笔者的实践表明,孩子学外语,越早越好。那么早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的回答是,从零岁即可以开始,而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从胎教即已开始。

大运动能力训练一:向远方抛球

一、【课程名称】:向远方抛球

二、【课程目标】:向远方抛球,可以测试宝宝抛投的能力。

三、【课程准备】:玩具皮球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宝宝学会了二人面对面互相滚球的游戏,球从身体前方滚出的距离很近。可带宝宝到户外活动,让宝宝把手抬高,从肩后把球投出,并抛向远方。开始宝宝容易把球抛在身后,要经过多次练习才能逐渐把球抛远。让宝宝面向大人,向着大人方向用力把球抛到大人的跟前。

六、【课程建议】:要想抛得远,关键是手放的

位置,如果手伸向前方使不上劲,球就不能投远。

如果手举到肩上,再向前使劲,才能把球抛的很

远。另外抛投的方向也很重要,要让宝宝站在爸

爸或妈妈的正前方,宝宝向大人的方向投球才会

更准确。

大运动能力训练二:双足离地跳

一、【课程名称】:双足离地跳

二、【课程目标】:双足离地跳,可以测试宝宝双腿弹跳的能力和移位后是否能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三、【课程准备】:无需玩教具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在上月大人牵着宝宝跳的基础上,本月可让宝宝自己练习双足离地跳,如原地跳、跳蹦蹦床或跳过地上的绳子、毛巾等。然后慢慢地增大距离,并在跳过去后仍能站稳。学会跳远的宝宝如果遇到地面上有水、有沟坎等都会自己跳过去,越过障碍物。

六、【课程建议】:宝宝在此之前已经学会了扶着东西跳跃,现在要求不扶物,跳出一段距离后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妈妈应首先教宝宝往前跳跃时,头往前伸,才不容易摔倒。学会了离地跳远,越过地面上的障碍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大运动能力提高训练三:扮演动物

一、【课程名称】:扮演动物

二、【课程目标】:不仅可提高宝宝的专注力和视觉追视能力,而且能加强其情境理解力,促进粗动作的发展,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课程准备】:全家团聚的时候

四、【课程课时】:1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和宝宝先坐在地上,然后家长对宝宝说:“我们一起来学小狗走路,好不好?”接着,家长四肢着地爬行,学小狗走路的样子,并引导宝宝模仿这个动作。家长给宝宝示范小狗的叫声,让宝宝模仿。然后,家长和宝宝一起学小狗的动作从房间的一边爬到另一边,比赛看谁爬的快。由坐姿转换成四肢着地的爬行的姿势,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粗动作发展练习。如果他无法顺利完成这些动作,家长可以协助宝宝完成,并给予适时的鼓励。假装动物游戏,通过模仿动物动作、声音的形式,不仅让宝宝的身体运动智能得到提升,还能对提升宝宝对事物本身的认知。

六、【课程建议】:建议爸爸妈妈重复教宝宝不同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比如小青蛙(模仿蛙跳的动作)、小鸟(模仿鸟飞的动作)、小鱼(模仿鱼游动的动作)等,让宝宝加深认知。需要注意的是:幼儿一般是从6个方面来认识事物的:即认知对象的外貌、名称、特性、类别、其他属性,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因此,你可以通过视觉(观察颜色、形状、大小)、听觉(听声音)、触觉(摸)、嗅觉(闻)、味觉(尝)来引导宝宝全面认识该事物,帮助他认知、理解。

大运动能力提高训练四:宝宝探险

一、【课程名称】:宝宝探险

二、【课程目标】:训练婴幼儿的肢体—运动智能,培养宝宝的探索精神,增强父母

与孩子的亲子感情。

三、【课程准备】:较宽畅的睡床或在地板上铺上毯子、卡通拼图地板等。至少2人(宝宝、妈妈或爸爸)

四、【课程课时】:不限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妈妈仰卧在床中间,宝宝用跪着的姿势在妈妈身体一侧,爸爸在妈妈身体的另一侧;妈妈用欢快的语言对宝宝说:“宝宝,快爬到妈妈这里来,爸爸也可协助妈妈用表情、动作、语言、鼓励宝宝爬越过妈妈的身体;当孩子爬越过妈妈的身体时,爸爸应用夸张的表情表扬宝宝:“宝宝真棒,你翻过了这座大山!”;接着爸爸双脚伸直俯卧在床中间,宝宝站在爸爸的脚这头,妈妈站在爸爸的头那头,妈妈鼓励宝宝踩上爸爸的背脊走过来。如果宝宝独立行走还有困难,可由妈妈牵着宝宝的手,让宝宝从爸爸的背脊上走过去。

六、【课程建议】:该游戏简便易行,趣味性强,对游戏场地没有太高的要求,家家户户都能开展该项活动,并且宝宝乐于参加,对锻炼婴幼儿的肢体运动智能和培养亲子关系均有很好的效果。不但能提升宝宝的运动能力,同时对父母也能起到按摩放松的作用,对于劳累一天的父母能与宝宝共享这欢乐时光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享受机会。

精细动作训练一:学镶嵌

一、【课程名称】:学镶嵌

二、【课程目标】:学镶嵌,可以测试宝宝对形块阴阳面的匹配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课程准备】:泡沫塑料地垫1套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首先把泡沫塑料地垫洗净,

让宝宝把镶嵌部分的花纹抠出来,再按原形的穴

位镶嵌回去。如果花纹复杂,可以先抠出几个部分来练习镶嵌,不宜把整个镶嵌的部分全拿出来,否则不易恢复。镶嵌地垫的花纹,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可先挑简单的让宝宝学习,待熟练后再做较复杂的。

六、【课程建议】:要想匹配好一幅图,宝宝首先要准确判断片块应当匹配到哪个穴位,这是图像思维能力之一,通过镶嵌能促进图像思维的提高。此外手眼的协调也很重要,如不能准确地放入穴位内,说明宝宝手眼协调的能力比较弱,需要加强练习。宝宝学镶嵌,能为以后学拼图打基础。

精细动作训练二:自由画画

一、【课程名称】:自由画画

二、【课程目标】:自由画画,可以测试宝宝的握笔画能力和想象力。

三、【课程准备】:白纸和蜡笔各1份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准备大张的白纸和蜡笔,让

宝宝随意画画。在涂鸦的过程中,让宝宝练习画长线、小点、弯线等。有时宝宝会结合当时的情况,画出家长意想不到的东西,例如在下雨的天

气,宝宝会画出从上到下的小点点,说那是“下雨”;在刮风的天气,宝宝会画出许多斜线说那是“刮风”。可见宝宝拿着笔在乱画时,常常会产生一些联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图像思维,有了图像思维才能把画出的与所想象的事物相匹配。

六、【课程建议】:当宝宝慢慢学会握笔乱涂,并逐渐发现自己涂画的像某一物品时,宝宝会突然说出一个音来表示画出来的东西,同时感觉很自豪。如果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宝宝会更喜欢画画,而且越画越像。大人要经常问宝宝在画什么,让宝宝多表达,然后大人帮着修改修改,宝宝渐渐就会按着所想的去画,从而表达出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绘画内容。

精细动作提高训练三:筷子跳舞

一、【课程名称】:筷子跳舞

二、【课程目标】:能用笔跳跃过筷子间的距离,以强化幼儿的手部大小肌肉以及手眼协调性。练习对律动及韵律感的掌握以发展和谐、积极人际关系。

三、【课程准备】:筷子乐高积木、笔

四、【课程课时】:20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或家长引导宝宝先用乐高积木垒成两长条积木,高度约5公分,长度约50公分,将两条积木并排,相隔约15公分,在两条积木上分别排上筷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