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危重患者中致炎症反应的比较_吴志恒

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危重患者中致炎症反应的比较_吴志恒

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危重患者中致炎症反应的比较_吴志恒
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危重患者中致炎症反应的比较_吴志恒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年1月20日第12卷第1期Chin J Infect Chemother,Jan.2012,Vol.12,No.1

·论著·

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危重患者中

致炎症反应的比较

吴志恒1, 郭玉霞1, 卜 婧1, 郭翠翠1, 谢 佳1, 穆 玉2

摘要: 目的 比较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炎性介质指标,观察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导致炎症反应的程度。方法 前瞻性分析入住ICU48 h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Ⅱ和SOFA评分,慢性疾病史,病情严重程度,静脉营养,接受手术或外科操作,机械通气支持和血液净化治疗,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入住ICU时间及医院内病死率情况。比较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体温,心率,白细胞(WBC)数量,中性粒细胞(NEU)数量,淋巴细胞(LYM)数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相比,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有更多的患者表现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88.9%∶73.0%,P=0.003)],高血清TNF-α[(0.97±0.54)∶(0.75±0.32),P=0.029]和IL-1β[(7.03±0.12)∶(2.21±0.09),P=0.006]和IL-6[(10.59±2.48)∶(2.55±0.75),P=0.005]水平。结论 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较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病情更加严重,表现为更加严重的炎症反应,在血流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考虑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的反应程度。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炎性反应; 炎症介质

中图分类号:R51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7708(2012)01-0027-05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between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critical patients

WU Zhiheng,GUO Yuxia,BU Jing,GUO Cuicui,XIE Jia,MU Yu. (Department of Pharmacy,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Tianjin 30016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tent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duced by nosocomial gram-negative or gram-posi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s through comparing some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levels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Methods Prospective analysis wasconducted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blood culture obtained 48 h after admission to ICU,in terms of patient gender,age,APACHEⅡand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scores,underlying diseases,severity of infection,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receivingoperation or surgical procedure,mechanical ventilation,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mixed bacter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length of ICUstay and in hospital mortality.The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heart rate,WBC count,neutrophils,lymphocytes,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calcitonin,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nterleukin-1β(IL-1β)and interleukin-6(IL-6)were also compared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 and those with gram-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Results The incidence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atients with gram-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 than in those withgram-posi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88.9%vs.73%,P=0.003).Blood levels of TNF-α(0.97±0.54 vs.0.75±0.32,P=0.029),IL-1β(7.03±0.12 vs.2.21±0.09,P=0.006)and IL-6(10.59±2.48 vs.2.55±0.75,P=0.005)increased morein the patients with gram-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 than in the patients in gram-posi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Conclusions Thepatients with gram-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 show more severe clinical condition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 than the patients withgram-posi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and extent of the host inflammatory response should be consideredwhen treating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flammatory mediator

 作者单位:1.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天津 300161;

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作者简介:吴志恒(1971—),男,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的研究。

 通信作者:穆玉,E-mail:muyu9459@sina.com。

近年来重症医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入住ICU患者中脓毒症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1]。在导致脓毒症的各类感染中,医院内血流感染被认为是影响脓毒症预后的严重因素,有报道称其归因病死率约占35%[2]。已有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年1月20日第12卷第1期Chin J Infect Chemother,Jan.2012,Vol.12,No.1

查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3],临床观察革兰阴性细菌导致的血流感染较革兰阳性细菌血流感染的病理过程更加严重。发热、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被认为是脓毒症的临床特点,这些指标诊断系统炎症反应或感染比较敏感,但特异性不高。Vandijck等[4]的研究表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水平升高,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无明显改变。目前尚无研究定量地对比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炎症反应程度,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ICU患者中由革兰阴性细菌和革兰阳性细菌导致血流感染的重症患者的病程特点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IL-6等各项炎症指标的水平,比较不同种类细菌导致血流感染的炎症反应程度。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前瞻性地记录入住ICU48 h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APACHEⅡ和SO-FA评分,慢性疾病史,血流感染发作时的病情严重程度(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治疗过程中全静脉营养,接受手术或外科操作,机械通气支持和血液净化治疗,是否存在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入住ICU时间及医院内病死率。排除标准: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晚期或近期接受过化疗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标准与方法

患者出现体温>38.5℃且根据临床表现怀疑血流感染者,根据标准操作规程抽血进行血培养和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检测。医院感染的血流感染定义为入院48 h后抽血进行血培养,结果呈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间多次血培养阳性则只记录第1次。培养出微球菌和棒状杆菌属则认为是皮肤污染菌而非致病菌。化验指标记录血培养当天的数值,如有多次则取最高值,淋巴细胞数值取最低值。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定义参考相关文献[5]。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

三、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珚x±s表示。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资料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资料用Wilcoxon W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临床血流感染发作且血培养阳性共62例(次),其中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26次,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36次,患者年龄(61.3±22.7)(16~94)岁,APACHEⅡ评分21.81±6.32(10~38),SOFA评分6.68±2.97(7~14)。其中男性占82.3%,23例(37.1%)患者既往有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34例(54.8%)患者住院过程中接受过全胃肠外营养,44例(71.0%)患者在入住ICU1周前接受过外科手术或在ICU治疗期间接受过胸腔闭式引流或气管切开外科操作,入住ICU期间接受机械通气支持和血液净化治疗分别为55例(88.7%)和25例(40.3%),13例(21.0%)患者血培养结果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混合细菌血流感染,ICU住院时间为31.05±21.80(4~122)d,医院内总病死率为16.1%。

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屎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表1)。

三、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两组资料比较显示糖尿病史(5.6%∶26.9%,P=0.028)和机械通气支持(97.2%∶76.9%,P=0.01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流感染发作时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有更多的患者表现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88.9%∶73.0%,P=0.003)。在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有36.1%的患者表现为脓毒性休克,而在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仅有3.8%表现为脓毒性休克,在血流感染诱发脓毒性休克的14例中,仅有1例(7.1%)是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其余13例(92.9%)是由革兰阴性菌引起的。两组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

四、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各项临床指标中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两组资料比较显示除淋巴细胞(LYM)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体温、心率、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计数、CRP和降钙素

82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年1月20日第12卷第1期Chin J Infect Chemother,Jan.2012,Vol.12,No.1

原(PCT)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的LYM数量分别为(1.09±0.65)×109/L和(0.72±0.27)×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LYM数量均低于正常,但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较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LYM数量减低更加明显。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水平(表3)。

表1 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致病菌分布

Table 1.Microbiological etiology of nosocomial gram-negative or gram-posi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sGram-negative n Gram-positive nAcinetobacter baumannii 13 Enterococcus faecium 8Pseudomonas aeruginosa 5 Staphylococcus aureus 6Serratia marcescens 4 Streptococcus hemolyticus 6Klebsiellaspp.3 Staphylococcus hominis 3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3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1Burkholderia cepacia 3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1Escherichia coli 2 Staphylococcus sciuri 1Acinetobacter lwoffii 1

Enterobacter cloacae 1

Chryseobacteriummeningosepticum 1

表2 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Table 2.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 or gram-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

ParameterPatients with gram-negative

infection(n=26)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

infection(n=36)

Pvalue

Male,n(%)21(80.8)30(83.3)0.794Age(years)59.2±21.3 62.5±23.9 0.580APACHEⅡ21.12±6.62 23.03±5.89 0.073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6.23±2.76 7.00±3.11 0.318Underlying disease

 Chronic heart disease,n(%)11(42.3)20(55.6)0.303 Hypertension,n(%)5(19.2)7(19.4)0.983 Diabetes mellitus,n(%)7(26.9)2(5.6)0.028 Cerebrovascular disease,n(%)6(23.1)14(38.9)0.189 Renal insufficiency,n(%)3(11.5)3(8.3)0.689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n(%)5(19.2)5(13.9)0.573Severity of infection

 Sepsis,n(%)7(26.9)4(11.1)

 Severe sepsis,n(%)18(69.2)19(52.8)

0.003 Septic shock,n(%)1(3.8)13(36.1)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n(%)13(50.0)21(58.3)0.515Surgical procedure,n(%)19(73.1)25(69.4)0.756Mixed bloodstream infection,n(%)6(23.1)12(33.3)0.380Mechanical ventilation,n(%)20(76.9)35(97.2)0.018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n(%)9(34.6)16(44.4)0.436Length of ICU stay(days)26.23±27.13 34.53±16.51 0.141Mortality,n(%)6(23.1)4(11.1)0.297 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9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年1月20日第12卷第1期Chin J Infect Chemother,Jan.2012,Vol.12,No.1

表3 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

Table 3.Comparison of various parameters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

and those with gram-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

ParameterPatients with gram-negative

infection(n=26)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

infection(n=36)

Pvalue

Temperature(℃)38.57±1.00 38.56±0.76 0.962Heart rate(beats/min)108.32±21.03 104.25±19.85 0.445WBC(×109/L)12.68±4.73 13.31±6.20 0.909Neutrophils(×109/L)11.07±4.70 11.30±6.26 0.932Lymphocytes(×109/L)0.72±0.27 1.09±0.65 0.008C-reactive protein(mg/L)96.17±62.34 105.75±44.80 0.421Calcitonin(ng/mL)7.37±1.89 9.24±2.56 0.660TNF-α(ng/mL)0.97±0.54 0.75±0.32 0.029IL-1β(ng/mL)7.03±0.12 2.21±0.09 0.006IL-6(ng/mL)10.59±2.48 2.55±0.75 0.005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在医院内血源性感染中以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的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较以屎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的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更多,更多的患者表现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体温、心率增快这些临床指标对诊断系统性炎症反应和感染比较敏感,但特异性不高,Póvoa等[6]研究发现CRP是诊断感染的灵敏度(93.4%)和特异度(86.1%)都较高的指标,但有研究报道在诊断血流感染方面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有所下降,分别为75.0%和37.0%[7]。Harbarth等[8]对住院危重患者的研究发现PCT对脓毒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和78%,但Jones等[9]报道PCT对血流感染仅有中等的诊断效力。本研究显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中除LYM数目外体温、心率、WBC计数、NEU计数、CRP和PCT水平无明显差别,虽然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患者的病程表现更加严重,但两组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别。

目前已经认识到机体损害的程度决定于病原体的类型,即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类型(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它能够被炎症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所识别[10]。研究发现革兰阴性细菌和革兰阳性细菌能够通过跨膜的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和CD14激活人类WBC、上皮细胞

和内皮细胞。革兰阴性细菌主要通过TLR4参与细胞激活,在高浓度的革兰阴性细菌或TLR4缺乏时,TLR2也被激活。TLR识别配体后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分子核转录因子(NF-κB),启动前炎症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转录表达[11]。本研究结果发现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水平,提示虽然多数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别,但革兰阴性细菌导致的血流感染引起更加严重的炎症反应,这和上述患者中机械通气支持率高,脓毒症更加严重相一致。Abe等[5]的研究也发现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CRP和IL-6较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血清水平明显升高,这和本研究的结果一致。已有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单核/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高表达TLR2、TLR4及其信号转导分子,TNF-α、IL-1β等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TLR信号途径转导分子表达相一致,脓毒症越重,TLR转导分子及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越高,表明TLR信号途径异常活化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12-13]。导致脓毒症TLR信号途径及炎症细胞因子过度活化的机制和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及宿主的反应性有关,前者可能与PAMPs在不同种类的细菌中表现不完全相同有关,在革兰阴性细菌表现为脂多糖、鞭毛蛋白、脂肽、肽聚糖和细菌DNA,而在革兰阳性细菌则表现为肽聚糖、磷壁酸、脂肽、细菌DNA和鞭毛蛋白[14],宿主的反应性与TLR信号途径分子及前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有关,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实验证实使用抗体阻断TLRs和CD14可以减轻细

03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年1月20日第12卷第1期Chin J Infect 

Chemother,Jan.2012,Vol.12,No.1菌过度繁殖和有害的炎症反应,在临床实践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时给予CD14和TLRs抗体可

能是一项有希望的新的治疗手段[

14]

。LYM减少作为一个感染性指标尚未获得广泛

的认同。Wyllie等[15]

多因素分析显示LYM数量与血流感染密切相关,CRP对血流感染的预测作用并不比LYM减少结合NEU增多或LYM减少单

项指标更好[16]

。本研究中LYM数量均低于正常,但在两组血流感染中有显著差别,其机制及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诱发的血流感染较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表现更多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表现为更加严重的炎症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应考虑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的反应程度。

参考文献:

[1] Martin GS,Mannino DM,Eaton S,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1979 through 2000[J].NEng

l J Med,2003,348(16):1546-1554.[2] Dig

iovine B,Chenoweth C,Watts C,et al.The attributablemortality and costs of primary 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Am J Respir Crit CareMed,1999,160(3):976-

981.[3] Garrouste-Org

eas M,Timsit JF,Tafflet M,et al.Excess riskof death from 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a reappraisal[J].Clin Infect Dis,2006,42(8):1118-

1126.[4] Vandijck DM,Hoste EA,Blot SI,et al.Dy

namics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with nosocomial Gram positive vs.Gram negative bacteremi-a:a historical cohort study[J].BMC Infect Dis,2007,7:106.[5] Abe R,Oda S,Sadahiro T,et al.Gram-neg

ative bacteremiainduces greater magnitude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thanGram-p

ositive bacteremia[J].Crit Care,2010,14(2):R27.[6] Póvoa P,Coelho L,Almeida E,et al.C-reactive p

rotein as amarker of infec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lin MicrobiolInfect,2005,11(2):101-

108.[7] de Jager CP,van Wijk PT,Mathoera RB,et al.Lymphocy

-topenia and neutrophil-lymphocyte count ratio predict bacte-remia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infection markers in an emer-gency 

care unit[J].Crit Care,2010,14(5):R192.[8] Harbarth S,Holeckova K,Froidevaux C,et al.Diag

nosticvalue of procalcitonin,interleukin-6,and interleukin-8 in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mitted with suspected sepsis[J].Am JResp

ir Crit Care Med,2001,164(3):396-402.[9] Jones AE,Fiechtl JF,Brown MD,et al.Procalcitonin test 

inthe diagnosis of bacteremia:a meta-analysis[J].Ann EmergMed,2007,50(1):34-

41.[10] 杨红振,

蔡文锋,胡卓伟.损伤相关模式分子与慢性疾病[J].生理科学进展,2009,40(3):234-

240.[11] 杨卫国,

李成荣,何颜霞,等.小儿脓毒症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转录分子及调节因子的变化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9):561-

564.[12] Takeda K,Akira S.Toll-like receptors in innate immunity

[J].Int Immunol,2005,17(1):1-

14.[13] H rter L,Mica L,Stocker R,et al.Increased exp

ression oftoll-like receptor-2 and-4 on leukocytes from patients withsep

sis[J].Shock,2004,22(5):403-409.[14] Elson G,Dunn-Sieg

rist I,Daubeuf B,et al.Contribution ofToll-like receptors to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to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J].Blood,2007,109(4):1574-

1583.[15] Wyllie DH,Bowler IC,Peto TE.Relation between ly

m-phopenia and bacteraemia in UK adults with medical emer-g

encies[J].J Clin Pathol,2004,57(9):950-955.[16] Wyllie DH,Bowler IC,Peto TE.Bacteremia p

rediction in e-mergency medical admissions:role of C reactive protein[J].JClin Pathol,2005,58(4):352-

356.收稿日期:2011-08-

162011年我刊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第一

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版),《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在学科排名(内科学93种杂志)中影响因子(JIF)排名继续保持第一,其中复合JIF2.296,期刊综合JIF1.888,技术研究类JIF1.888,

均比去年又有提高。在2011版《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中,《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影响因子2.364,比去年的2.197又有提高。

我刊在学科中排名第一,充分证明了我刊的学术水平,杂志在感染性疾病诊治领域的影响又有新的提高,

这是大家支持的结果,在此向广大作者、读者表示衷心感谢。1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整理

血液循环 百科名片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目录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主要功能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 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 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 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编辑本段过程和分类循环过程 心血管系统 (systemacardiovaschlare )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血管系统 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它不停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入和压出血液,保证血液沿着血管朝一个方向不断地向前流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自心脏发出,经反复分支,血管口径逐步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最后分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成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呈网状,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就在此进行。毛细血管逐渐汇合成为静脉,小静脉汇合成大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完成血液循环。 循环种类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计划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计划 篇一:血液净化室工作计划 血液净化室工作计划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透析病人实际上过着很 不正常的生活,他们很大程度是与透析机器“绑”在一起,终身依赖医护人员存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都很重,长期病理因素的影响也使患者具有情绪不易稳定、容易激惹等特点。为此血液净化室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如下护理工作计划: 一、健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目标:按照医院及护理部要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措施: 1、在工作中继续完善各班工作职责、流程,做到班班工作要点明确,个人岗位职责明确。 2、制定切合科室实际的培训计划,努力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地护理服务。 3、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通过绩效方案的实施切实做到多劳、能劳者多拿,调动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透析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目标:全年不发生恶性护理事件。

措施: 1 实现医护一体化分管长期透析患者,对透析患者实行从院内到院外的整体化管理,内容包括:根据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来确定每周的透析次数;根据患者的化验结果和自我感觉来确定透析方式,特别注意透析半年以上的患者要增加血液滤过和血液灌流的次数;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必要的血液生化检测;饮食宣教纠正患者贫血和营养不良;预防患者高血钾和心衰的发生。 2、实行责任制排班,由4 名护士上责任组,5 名护士倒班备急诊,半年一轮换,加强夜班护士的人力和能力,夜班一名护士分管3名患者的治疗,(至少有一名是N2级护士),N1级或N2级护士值班遇到疑难问题及时向上级护士或护士长汇报 3 重新修订血液净化专科操作流程,特别是无肝素、灌流器及CRRT管路预冲流程。 4、注重不良事件的分析及上报。 5、每名护士从细节做起。 三、落实分层培训计划,提高专科素质 目标: 1 、全科护理人员熟知护理核心制度和应急预案。 2、护理人员按照级别掌握相应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透析护理常规。 3、护理人员基本技术操作全部合格。 措施: 1、制定本科室护理人员详细的护理计划和要求,对护理人员进行

(完整版)血液净化护理常规

血液净化一般护理常规 血液净化(blood purification,BP)是把病人的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去除血液中的致病物质,使血液得以净化和达到治疗的作用。这个过程统称为血液净化。血液净化的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滤过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有不同的适应症。血液透析疗法、血液透析滤过疗法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衰竭的患者;血液灌流主要用于各种中毒(农药、药物);血浆置换疗法俗称人工肝,主要应用于重症肝功能衰竭的替代治疗,亦可用于各种难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治疗等;连续性血液滤过疗法主要用于救治急性重症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1、治疗前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如饮食、睡眠、有无出血倾向等,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心率、体重。 2、检查动-静脉瘘通畅情况,观察有无红肿、青紫、渗血、感染等情况,检查导管是否妥善固定,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 3、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观察插管出有无红肿、渗液等,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4、遵医嘱决定肝素用量和超滤量以及血泵流量。 5、根据季节或病人情况决定透析温度。 6、观察血流量、静脉压(VP)、跨膜压(TMP)等各项指标,做好记录,并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密切观察病情,每小时测血压1次,如发现血压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处理。 8、指导病人控制饮食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心里疏导。

血液透析护理常规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根据膜平衡原理将病人血液与含一定化学成分的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内,在透析膜两侧流过,分子通过半透膜做跨膜移动,达到动态平衡。病人体内积累的小分子有害物质得到清除,人体所需的某些物质也可由透析液得到补充,所以血液透析能部分地代替正常肾功能,达到排除废物、毒素,使水、电解质、酸碱保持平衡的治疗目的。 一、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 深静脉临时性血管通路是将穿刺导管穿刺入身体的大静脉使其能达到足够的血流量,以满足血液净化治疗的需要。本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穿刺后即可使用,穿刺导管可保留数天或数周。可用于插管的静脉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临床最常用的为右侧颈内静脉。 1、严格无菌操作,导管出口处必须用消毒纱布包扎,并定期消毒更换敷料。一般每次透析后应更换敷料。 2、每次透析开始前,用空针回抽以抽出封管内的肝素和可能存在的血栓,切不可将回抽血推人静脉内,然后再将配好的抗凝药由静脉端注入。 3、接管,开泵至每分钟80~100ml ,并固定管道。 4、观察病情,测量血压、脉搏,如病人无不适,根据病人情况将血泵逐渐升至每分钟250~300ml或以上,透析过程中观察插管部位有无渗血。 5、透析结束后,用肝素盐水封管,并使用一次性无菌肝素帽封口,并妥善固定导管。 6、插管部位常规换药,并用无菌纱布封盖。 二、动/静脉内瘘穿刺 1、穿刺前准备 (1)了解内瘘血管扩张情况,触及血管有无震颤。 (2)排除感染、血栓形成的因素。 (3)选择合适的进针点。 (4)选用合适的不锈钢硅化内瘘穿刺针。 2、穿刺 (1)严格消毒,显露病人穿刺部位 (2)在血管上做不同方向的2个穿刺点,逆血流方向做动脉穿刺,近心端血流方向做静脉穿刺,两针之间相距5cm以上,动脉端穿刺点距离内瘘口5cm以上。 (3)避免在关节附近或在静脉瓣附近穿刺。 (4)穿刺技术要求熟练、准确,尽量避免反复进退而引起针眼渗血。 3、护理 (1)内瘘建成后,等待静脉扩张明显后在使用,一般为术后4~6周。 (2)检查瘘管是否通畅,远心端应触及震颤,听到杂音。 (3)末梢侧有轻度水肿时抬高手,促进循环。 (4)禁止在内瘘侧进行非透析性穿刺、采血、注射、测量血压、提重量。 (5)穿刺技术熟练、准确。 三、透析病人的饮食指导 1、蛋白质摄入选用优质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质为主,如鲜奶、蛋、鱼、瘦肉等,补充各种必需氨基酸。植物黄豆、花生中虽然含蛋白质高,但含必需氨基酸少,不宜多吃。

血液净化中心十大安全目标

血液净化中心十大安全目标 一、确保透析用水的安全管理 二、严格执行透析液的配制和使用规程 三、确保血液透析机的安全运作 四、规范传染性疾病病人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五、落实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六、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七、最大限度地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痿的使用寿命 八、提高抗凝剂的用药安全 九、提高血液透析中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十、合理使用和培训血液透析专业护士

目标一、确保透析用水的安全管理 1、制定和落实水处理系统的维护制度 (1)砂滤器反冲 1 次/日。 (2)碳罐反冲 2~3次/周,1 次余氯/总氯。 (3)盐罐冲洗 1 次/15 天,水硬度监测 2~3次/周。 (4)反渗机彻底消毒一次 /1~3 月,须行残留测试。 (5)贮水罐和管路每 15 天消毒 1次,须行残留测试。 2、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1)每月进行透析用水细菌培养v 100cfu/ml。 (2)每季度测定透析用水内毒素v 1EU/ml。 ( 3)每年测定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 目标二、严格执行透析液的配制和使用规程 1 、浓缩透析液和透析粉剂有注册证和合格证。 2、透析液的配制需遵循透析液配制规程。 3、有适宜的过滤装置。 4、容器须每日清洗、控干。 5、定期进行透析液质量监测。 6每月进行透析液细菌培养v 200cfu/ml。 7、每季度测定透析液内毒素v 1EU/ml。 8、使用中的浓缩液应避免污染。 目标三、确保血液透析机器的安全运作 1 、按要求定期进行血透机的检修和保养工作。 2、熟练掌握血透机的性能及操作要领。 3、落实血路管的固定及监护制度,防止管道脱落。 4、每治疗班次需进行血透机外部的清洁与消毒。 5、下一班治疗前进行机器的自检。 6、透析机化学消毒后须进行消毒残留检测。 目标四、规范传染病病人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1、完善HCV HBV梅毒、HIV等传染并实验检查。 2、传染病病人专机专区治疗,使用后彻底消毒机器。 3、贯彻并落实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 4、配制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5、落实血透机的外部和内部消毒制度。 目标五、落实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1 、严格制定复用透析器的复用流程、复用机的维护指引。 2、设立血液透析器复用手册、复用事件登记本和复用技术员培训及其考核登记 本、温度监测本等。 3、复用使用反渗水。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探讨及对策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探讨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0-07-16T17:04:14.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胡梅仙[导读] 血液净化中心工作风险大,容易发生意外,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胡梅仙(宜兴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宜兴 2142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0-0249-02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方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关关的安全管理措施。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工作风险大,容易发生意外,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 1 临床资料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有血透机27台,床边连续性血透机一台,血液灌流机一台,固定病人数200余例,每月透析次数达2000余人次,因此每周一到周六均为三班透析,同时周日还有一批早班病人。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总人数18人,没有专职工程师,主管护师6名,护师2名,护士10名,其中有2名是2008年毕业的未注册护士。在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透析的病人最大为86岁,最长透析史为18年。有各种疾病并发尿毒症的:最多的数原发性肾脏疾病,有糖尿病双目失明的,有红斑狼疮的,有恶性肿瘤转移等并发尿毒症的,有高血压性肾病的,这些病人情况很差,有些病人都需要靠轮椅维持生活。 2 影响血液净化中心不安全的因素 2.1 人员因素我们血透室共有护士18名,有2名主管护师有7年以上专科工作经验,另外4名主管护师专科工作经验在4年左右,其余护士均为近两年由于血透病人的猛增新招进科的。其中有2名未注册护士。我们每周7天中,6天为三班。每周透析次数接近500例次。血液净化中心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是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由于年轻护士较多,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性,不能及时采取措施,使病人的安全受到威胁。如病人在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并发症,甚至休克。针对这一情况,病人的表现不尽相同,有的病人表现为头昏、打哈欠;有的表现为呕吐、腹痛,晕厥等,有经验的护士会及时做出判断,及时处理。因此,血透室的人员结构和配备直接关系到护理的安全性。 2.2 技术因素血透室的护理工作是技术复杂,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要掌握各类血透机的操作,我们血透室没有设专职工程师,因此护士不仅要学会血透机的操作,还要学会机器常见报警及故障的处理。血透护理的操作中内瘘管的穿刺是一项损伤性操作,它将16号的穿刺针直接穿入血管,将血引出体外,但要求血流量充足,每分钟血流量起码达到200ML以上[1]。尽可能要做到一针见血,方能保证内瘘管寿命的持久性,如果病人血管条件不好给穿刺带来困难,容易造成血肿,影响内瘘管寿命。对于临时性和长期性血管通路的护理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否则极易造成败血症的发生。在整个血透过程中,有首次透析的、长期透析的,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可能出现各种急性并发症,透析护士要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能以熟练地技巧和能力,及时处理问题。同时对于透析过程中为防止体外循环凝血,整个过程需要运用抗凝剂,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抗凝方法,护士在血透过程中加强观察,严防凝血或出血。我们认识到血透过程处处存在潜在的不安全的因素。 2.3服务意识的因素血液透析患者是一组特殊的患者群体,长期的血液透析使患者身心受疾病折磨易产生心理障碍[2]。他们往往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的心理反应。因此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单纯机械的治疗,要更注重于服务,注重于治疗中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往往出现的状况是技术操作熟练的护士由于沟通不到位,或者是不注意服务时语态表情,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由此引发不满情绪。 2.4病人的因素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收疾病本身影响,许多脏器功能受到损害,如心血管病变、贫血、肾性骨病、神经病变等 [3],在血透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与透析相关的急性并发症如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空气栓塞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对并发症充分的认识,及时有效正确处理,才能保证透析安全。 3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血透室自身特点建立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各项血液净化技术操作流程、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资料保管制度、各种机器维修保养制度、水处理系统消毒保养制度、抢救物品检查制度、工作人员体检制度、血透室风险预案、建立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制度等,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考核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奖惩兑现在每月的奖金发放中体现。 3.2建立护士长领导下的二级管理制度分办公组长和责任组长。治疗组设组长一名,组员一名,办公组主要负责病员的接诊、排班、收费、档案资料的管理以及病员上机用的相关耗材和肝素液的准备工作,急救药品和物品的准备,保证透析用水的质量和水处理机的正常运转。责任组设组长5名,每组带组员2名;责任组负责本组病员的所有治疗以及护理工作,责任组长负责本组病员总的质量控制、健康宣教。 3.3加强专科理论以及技能的培训对新入科的护士,必须经过3—6个月的专门培训,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带教老师应由工作认真、技术熟练、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透析护士担任。平时组织科内每周一题问、每月一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专科技能考核;不定期外请专家授课,选派优秀护士外出进修学习。 3.4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现代医学模式提倡“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关心、关怀照顾患者成了护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和中心任务[4]。当患者带着焦虑、抑郁等复杂情绪进入透析室,首先接触的是护士,这就要求护士热情迎接患者,态度和蔼可亲,尊重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护士在进行穿刺时,应先向患者解释可能带来的不适,尤其是血管难度较大的血管穿刺时,应给予安慰、鼓励,使其配合操作。血透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经常到床边观察询问患者情况,给予语言的安慰。透析结束,协助患者称体重,交代注意事项,告知下次透析时间,感谢患者的配合。 3.5加强质量控制,抓住关键环节血液透析是一项特殊的治疗项目,其专业性强、风险系数高。护士是血液透析中心的支柱,不仅承担了大量的常规血液净化治疗工作、护理工作、消毒隔离工作、患者宣教工作,同时还要随时参与抢救和急诊工作[3]。因此,只有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才能保证工作的有序高效完成。重点监测水处理系统、透析机的正常运转、各项参数的正常范围;严格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严抓透析护理记录的质量;加强透析过程的巡视和管理。定期组织科内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完善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4 小结

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

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的 护理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78-01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是连续性血液净化的一种,是一种连续24h或接近24h,甚至几天的时间里连续不断,根据液体溶质过滤或透析的原理,并结合液体置换作用,来调节及维持患者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酸碱及游离状 态的溶质等的平衡,清除部分对身体有害的成分的体外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法[1]。由于CVVH是持续、平稳地进行,血容量在单位时间内变化较小,因此患者血压低、循环功能差时也可进行。 现将我院ICU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CVVH治 疗危重患者49例的情况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49例患者中男39例,女10例,年龄30~82岁,原发病为:多发伤4例,重度烧伤5例农药中毒8例,重症胰腺炎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9例,MODS7例,COPD并发高钾血症1例,感染性休克1例,脑干出血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5例。行CVVH前血生化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63~752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9~792U/L、血

尿素氮(BUN)~109mmol/L、血肌酐(Cr)193~1089mmol/L,血气分析示:,血钾。伴有少尿、无尿、水肿等体征和症状。CVVH治疗时间最长600h,最短30h,滤器使用时间最长30h,最短8h。 2方法 设备及置换液使用金宝PRISMA床边血滤机,应用其配套的管道(M100set-1)及滤器和加温管道,(使用时温度选择度),滤器一次性使用,均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体外循环,根据治疗时间和凝血情况每8~24h更换1次。置换液配方:置换液分A、B两组,A组 用%NS3000mL,5%GS100mL,无菌注射用水 900mL,10%Cacl20mL,25%,10%Kcl0~20mL不等(根据患者血钾水平随时调整),将上述液体混合装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袋(4L)中,置换液配好后采用外周加温方法保持置换液温度在30~37℃范围内。B组为5%碳酸氢钠250ml,一般以93ml/h 泵入。 操作方法 配制%NS1000mL加肝素钠12500u(相当于100mg)为管路预冲液,安装管路及滤器后预冲,并浸泡10~30min,使肝素吸附在滤器膜上,自检通过后,建立体外循环(排净肝素盐水),血液流速150mL/min,置换液流速为2L/h,脱水剂量随患者情况而异,抗凝剂应用视病情而定,每小时100ml生理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与应对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与应对 发表时间:2015-11-16T10:24:09.6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舒涯 [导读]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工作指的是针对患者的肾脏功能衰竭现象进行血液净化的一种有效措施。舒涯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415300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中影响的安全管理因素以及相应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未实施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前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后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在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并制定对策后进行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后,能够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应对 【 abstract 】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facto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Selection methods:from April 2012 - April 2013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nursing of 40 cases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the implementation of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after nursing of 40 cases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care,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formulate countermeasures after nursing,respectively to comp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Conclusion:in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factors in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and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nurses' risk awareness,improve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is worth popularization in clinical. 【 key words 】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factors;To deal with 血液净化中心工作指的是针对患者的肾脏功能衰竭现象进行血液净化的一种有效措施。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医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现阶段,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逐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导致血液中心工作出现发展面临失衡,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1]。针对这一研究目的,本文进行了如下的临床研究,现阐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未实施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前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后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6.58±2.45)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45.71±3.44)岁。这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上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作为统计学资料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并制定对策后进行护理。具体的方法为: 1.2.1护理安全管理因素分析 ①护理人员因素:因血液透析工作在医学研究中发展十分迅速,加之血液透析患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致使对血液透析护理人员的需求在也在不断增加,一些护理人员只是在经过短时间上岗培训后,就上岗操作,缺乏相应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这些护理人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也缺少相应的应急能力,无法对血液净化仪熟练进行操作,使得护理过程缺少必要的安全隐患;②患者因素,因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液净化,负担的医疗费用较高,同时也缺少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致使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绪,同时也会造成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不信任,存在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③环境因素,血液净化中心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且舒适的治疗环境,且嘈杂的环境也会对护理过程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④护理质量,在护理人员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就会在管理监督环节存在管理力度不到位的问题,对患者的护理安全也会缺少相应的预见性,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因护理医疗资源的限制性,就会造成整体护理模式无法正常实施,也就无法对一些并发症进行有效的控制,致使护理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2.2对应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①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素质,继而不断增强其专业素质,同时在增强其专业技能同时,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继而达到培养其责任心的目的;②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尊重患者、体谅患者,并对患者实施心理辅导,增强患者治愈信心;③强化对血液净化中心的环境管理,保证血液净化室中的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并严格执行消毒室的隔离工作,规范对物品的摆放措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实施合理配置,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考核,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④积极构建护理质量维护体系,强化对护理人员的监督力度,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制定对应的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其岗位职责。 1.3护理满意度评定 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常规 (1)

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常规 一、透析前护理 1、透析设备的准备:透析器,透析管道和穿刺针,透析液的准备。 2、透析药品的准备:包括透析用药(生理盐水、肝素、5%的碳酸氢钠),急救用药及透析液等。 3、病人的准备:主要是血管通路的准备,如使用动静脉内瘘,应熟悉内瘘的穿刺和保护方法,如使用动静脉置管,应熟悉其方法,并注意观察导管有无滑脱、出血、栓塞、感染等情况发生,保持导管的清洁无菌。 4、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和解释使其了解血透的必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析前应尽量消除病人的恐惧和紧张心理。 二、透析过程的护理 1、血管通路的护理: (1)临时性血管通路:静脉插管的葫芦,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固定稳妥,保持导管通畅,每次HD结束后用肝素生理盐水(2ml含肝素500~1500IU)封管,每次HD开始前,应用注射器抽吸肝素生理盐水及可能形成的凝血块,以保证充分的血流量。 (2)永久性血管通路:它是将病人肢体邻近的动静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使之成为血流通道,经过这个通道动脉血转流至静脉,穿刺血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应熟练、轻巧,尽量减少病人的疼痛。 2、血透中机器的监护。 3、透析过程中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观察血流量,血路压力,透析液流量、温度、浓度各项指标,准确记录透析时间、脱水量、肝素用量等,注意机器的报警及排除故障等。 4、急性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三、透析后护理 1、透析结束时,应缓慢回血,测血压后,如血压正常,嘱病人躺数分钟、坐数分钟后缓慢起床,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2、注意观察出血情况,拔除动脉和静脉穿刺针,应立即压迫止血10~15min,力量适中,压迫点是血管穿刺点。 3、透析后注意穿刺插管及内瘘的护理,放堵塞及感染,静脉插管,观察敷料渗血情况,嘱病人勿过度弯曲。 4、称体重,与病人约定下次透析的时间,给予针对性健康宣教。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学案) 河店中学 徐凤伟 复习摘要: 血浆 成分:主要成分是,还有及其它养料和废物 血液 功能: 血细胞: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血管

心壁:主要由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左心房<) 结构四个腔 <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 <连通肺动脉) 瓣膜房室瓣<只能向心室开) 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 心脏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生理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血液循环体循环:左心室→→各级动脉→→各级静脉→→右心房 的途径肺循环:→肺动脉→→肺静脉→ 血型:ABO血型系统将人类血型分为: 输血与血型输血:输血时应以为原则 血量: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 典例解读:

例1、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D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b5E2RGbCAP 例2、下图是小动脉、小静脉与毛细血管示意图,根据图填写内容。 <1)A是;B是;C是。 <2)在显微镜下辨别三种血管的理由是:动脉内血液由较的血管流向较而的血管;静脉内的血液由而的血管汇流入较的血管;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红细胞一般成_____通过,血流速度。p1EanqFDPw 例3、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1)大面积烧伤患者;<2)贫血患者;<3)血流不止者。DXDiTa9E3d

血透室的护理安全及防范

血透室的护理安全及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血液室作为肾衰病人的主要治疗场所,血透室护士在整体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血透室的护理则是一个琐碎、繁杂、高风险、高要求的工作岗位。随着病人数的急剧扩大,低年资护士的增多,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如人员的储备及管理,工作责任心的加强、完善的工作制度、法律意识的加强,就成为当务之急必须解决,并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让安全变成一种习惯,让习惯变得更规范。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一般资料】我院血透室拥有血透机52台,其中血滤机13台,病人181例,月透析次数为2260例次左右,护理人员20名(产假2名,病假1名,2名工作年限不足1年)。 1.护理安全存在问题 1.1人力资源不足病人数的急剧扩张,护理人员配备跟不上,护士工作有疲惫感易引起专注力不够,新护士培训磨合时间较短,对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缺乏判断处理能力。 1.2责任心不强,沟通不到位由于所做贡献未得到社会及医院的完全认可,造成护理人员积极性低下,主动服务意识欠缺。加之与病人的熟悉度,各项操作前存在解释不到位,沟通缺乏耐心。 1.3制度及操作流程不完善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制度不完善,使得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日趋明显,操作凭个人习惯,流程不统一。 1.4护理管理因素管理缺乏力度,排班不和理,安排进修培训学习的机会少。 1.5法律意识不强说话不谨慎带有随意性,知情同意书有滞后,护理人员单独进行治疗,缺乏防范性。 2.防范措施 2.1增加护理储备力量管理者对科室的扩建及护理人员的结婚生子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及时做好人员的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分期、分批派送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使护士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制定个性化的带教计划,增加新护士培训和磨合的时间。 2.2加强工作责任心及主动服务意识血透病人治疗时间长,在治疗期间吃饭、喝水、翻身、胶布粘性差及管道间衔接不紧等都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加之血透病人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群体,一部分病人与社会脱节加之治疗费用高,容易把矛盾转向护理人员。于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注重细节护理,做到胆大心细责任心强,是减少矛盾和冲突的基础。 2.3完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制定完善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组织大家共同学习,明确各岗位职责,制度要落到实处,做到有奖有惩。各项操作流程做到统一化、细致化。 2.4加强护理管理职能加大监控力度,调整管理思想,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不只是停留在思想教育层面,对存在的缺陷和差错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根据工作年限,责任心大小适当搭配合理排班。组织学习各项应急预案,加强质控小组监管力度。 2.5重视风险意识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又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 【概述】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动(静)静脉缓慢连续性超滤、连续性高通量透析、高容量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多项技术。crrt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早期的crrt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重症肾衰患者的治疗,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又扩展到对多脏器衰竭、严重创伤、感染、急性肾衰、急性胰腺炎、中毒等危重病的救治。通过从体外输入大量的置换液(可高达140升/日),连续不断地将患者体内有害物质直接、快速清除,提高危重病患者生存率。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RRT)始用于上世纪末,使用之初只是为了提高重症肾衰的治疗效果,但随着对它研究的不断延伸,发现其具有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特点;②持续、稳定地控制氮质血症及电解质和水盐代谢;③不断清除循环中的毒素和中分子物质;④按需提供营养及及药物治疗。这些优势为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赖以生存的内稳态的平衡。故已逐步应用到了严重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中毒;高热中暑;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所致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包括急性胰腺炎、脓毒症休克及重症烧伤)的治疗。由于CRRT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价值及确切稳定的医疗效果,故现已成为ICU医师的一门常规掌握的技术,并作为在医疗质量管理年中要求ICU医师所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医院处理危重症水平的高低。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使得更多的病人在此项技术中受益,并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特点】 1、血流动力学耐受性好,几乎不改变血浆渗透压; 2、很好控制氮质血症和酸碱、电解质平衡; 3、快速清除过多液体; 4、容易实行深静脉营养和静脉给药,通过连续超滤可调节的余地很大; 当然,CBP同样可以出现血液净化常见的一些并发症,如低血压、过敏、空气栓塞等。 有些高分解代谢病人,由于血钾升高明显,单纯滤过或血滤的效果不能满足机体的要求,可能会产生高血钾。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蔡小球,庞晓宇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总结相应的对策。[方法]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并培养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法律意识。[结果]护士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了深刻理解,认真执行安全防范措施,杜绝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强培养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强化法律意识,是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防止护理缺陷和事故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护理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13.040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5A-1205-02 血液净化中心是对各种肾脏疾病、各种药物或毒物中毒等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特殊场所。特别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来说,血液净化中心相当于他们的第2个家,是他们必须来又不愿意来的地方。随着医学经济的不断发展,血液透析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病人不断增加,规模扩大,血液净化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在质量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1]。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现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对策。 1 一般资料 我院有10台血液透析机,其中2台作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人专用;护士6名,其中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4名,护士1名,轮转医生1名,病人数56例,平均每天透析26台。 2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2.1 透析设备因素 透析机数量少,未设有专职的机器维修工程师,机器出现故障时,需要与设备科联系,未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有时突然停水、停电,造成血液透析不能及时进行。2.2 护士因素 2.2.1 护士工作量大 我们血液净化中心病人多、机器少、护士少,工作5d制,平均有4d为三班。护士不但负责病人治疗,而且还要为病人缴费、取药,工作量大;而且血液透析室护士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对各种急症的应对处理能力;而且能够识别不同机器的报警,能处理机器常见故障。由于有些护士经验不足,对每个病人观察和护理不能个体化,没有针对性,对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无预见性,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病人生命安全有可能受到威胁。如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每例病人出现的症状并不相同,必须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意外。由于部分护士对机器性能不能理解,出现报警故障时不能及时处理,造成停泵,严重者导致透析器、管路堵塞,影响治疗与病情。 2.2.2 缺乏娴熟的技术 最基本的是应有过硬的穿刺技术。有的病人由于自身条件问题,内瘘血管不是很好,而且穿刺要求一针见血,且达到每分钟引出量为200mL以上,给穿刺带来许多困难,需要护士应有娴熟的技术,以免造成内瘘的血肿、出血、堵塞。对于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掌握封管技术操作,否则极易造成病人血行感染、堵塞。血液透析室护士娴熟的操作技术是取得病人信任、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2.2.3 欠缺服务意识 由于血液透析护士工作量大、琐碎,而且对病人过于熟悉,导致一些护士与病人沟通不到位,服务时不注意语气、态度,往往会引发病人不满情绪。 2.2.4 法律意识薄弱 部分医护人员法律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病人治疗前的告知未及时记录。 2.3 病人因素 ①血液透析病人常伴随许多并发症,如心血管和肺并发症、贫血、肾性骨营养不良症等;在血液透析中也可出现一些急性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发热、空气栓塞等。血液透析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会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②由于血液透析病人需要长期透析,且不能够痊愈,加之受经济原因困扰,许多病人产生焦虑、悲观、绝望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极易产生自杀倾向。 3 安全防范措施 3.1 对血液透析设备的改进和管理 首先在供电方面:配有稳压器,需停水停电时医院及时作出通知,备有双路供电供水;已经增加6台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机、水处理设备设有专职工程师,能够做到定期维修与保养;医院专设血液透析病人特定门诊收费窗口,药房负责送药。 3.2 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水处理系统消毒保养制度、机器维修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各班岗位职责;完善血液净化技术操作流程;各项应急预案,建立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制度等。 3.3 加强病人管理 ①严格执行探视,不留陪人,以减少交叉感染因素。每半年复查肝功能及输血四项。②设立班次责任制,执行双人查对制度,全程负责管理病人透析前、中、后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 3.4 护士的管理 ①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定时发放满意调查表,及时查找原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由于病人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长期与护士接触,对护士有较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性。因此,护士应以病人为中心,及时为病人解除困难。②加强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学习,每周进行1次业务学习及操作流程培训。③加强对护士的法律意识宣教,维护病人的知情权和告知权,而且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④血液透析护士是血液净化中心的支柱,不但参与整个病房的管理、消毒隔离工作、水处理、机器消毒等,而且每天负责多个病人的治疗护理全过程。因此,护士必须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强

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6-11-30T14:13:36.3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作者:江莉萍 [导读] 从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医院三个方面出发,针对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防范措施。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析患者在护理进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结合患者临床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结果:医院环境、医护人员、患者本人等几大因素是影响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的几大隐患,需提出相应的措施,加强防范护理安全隐患,更好的服务患者。结论:综合性分析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血液透析患者在进行血液的净化治疗时有效场所即为血液净化中心[1]。大部分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用于以下几种情况:如抢救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药物中毒或者抢救部分免疫系统疾病等。与此同时,进行血液净化透析的患者大部分具有设备依赖性强、易并发感染以及细胞免疫功能较低的特点,在护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提升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质量,加强安全管理,对改善临床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取随机的方式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女性患者33例,男性患者27例;年龄在24岁至70岁之间,其中患有高血压肾病的患者20例,患有糖尿病患者20例,患有慢性肾炎患者20例。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在血液净化中心共有22位护理人员,年龄在23岁至41岁之间,学历均为大专或大学本科,工作年限在1年至10年之间。 1.2 方法 全面性分析对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的几大安全隐患,根据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 结果 在对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从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三个方面考虑,提升患者护理的有效性。 3 讨论 患者在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透析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需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并不断加强,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3.1 分析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①患者方面:由于患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才需要进行血液净化透析护理,导致很多患者无法正视病情,心理出现悲观、焦虑等现象,严重的甚至感到恐惧,患者的负面情绪对临床治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患者,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以及语言功能等在日复一日的衰退,意外安全隐患出现的可能性较大。与此同时,一些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对透析的结果也产生很大影响。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过长时间透析治疗,极易出现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影响治疗效果。②医护人员方面: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对护理安全由很大的影响。如: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责任感不强,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工作,透析仪器操作不规范,导致静、动脉瘘穿刺失败等现象出现[2]。部分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没有仔细检查患者各项指标,导致患者电导度、透析液温度、以及治疗时间错误,延误治疗时间,错过治疗最好时期。部分医护人员没有严格控制感染,导致出现安全隐患。③医院环境方面:血液净化中心的各种设备需要进行维护并定期保养,防止使用时出现故障。但实际情况中,部分医院对设备管理并不严格,疏于管理,致使相关仪器经常出现故障,对患者透析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2 探讨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①加强患者自身的管理能力,改善治疗效果。患者需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正确看待病情。积极主动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医护人员自身病情的变化,配合治疗。②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在血液透析进行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护理对患者病情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如:在实际护理中,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无菌操作及个性化护理,避免感染情况出现。③医院需进一步优化住院环境,对血液透析设备要加强管理。避免透析故障的出现。如:医院定期对透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维修及保养,保障仪器可以安全使用。除此之外,医院需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关的考核,避免不安全因素发生[3]。 综上所述,从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医院三个方面出发,针对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美菊.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3(6):100-102. [2]高福英,陈宝云,孙蕾.血液净化中心常见不良事件分析与安全管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2(10):102-103. [3]于哲.浅谈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12):122-1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