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学史

地理学史

地理学史
地理学史

地理学史

《山海经》

·《山海经》中《山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自然地理著作。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全部共22000字,分东南西北中五部,共五卷,故称《五藏山经》。全书以山为纲,方向与道里互为经纬,次第分明。记述河流,必言其发源与流向;动植物分布,详述其形态、性能和医药功效;矿物特产分别记述其性状和色泽等。

《禹贡》

·约成书于战国时,全书以1193字概述了当时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内容。

·以天然的山、河、海为标志,划全国为九州,各州分叙其山川、湖泊、物产、贡赋、交通等情况,区分各州土壤颜色、肥力及田赋等级。“导山”一章,根据山脉分布西高东低,西部集中东部分散的特点,依次描述。“导水”一章,根据河流水系按先北后南,先上游后下游,先主流后支流的顺序,依次描述。最后“五服”一章,以离京畿远近把全国划分为五个地带。《禹贡》对地理现象的记录与考证,已脱离《山海经》的原始形态而更为完备,是古代中国综合性地理著作的典范。

《管子.地员》篇

·成书于战国时代,总结了我国远古时期农业生产实践的经验。

·对平原、丘陵和山地三种不同地带的土地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作了比较与记述。探讨了高山地带植物的垂直分布。既具有地理学价值,又具有植物学价值。誉为我国最古的有关生态植物学的论著。

《水经》

·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据清戴震考订,成书于三国时期。

·该书记述河流水道凡“百三十七”,并附《禹贡山水泽地所在》六十条。成就在于系统地以水道为纲,记述其源流和流经地方,确立了因水证地的方法。

但所记水道繁简不等,也存在一些错误。

《水经注》

·六世纪初,北魏郦道元以《水经》为基础写成。四十卷,三十余万字。

·以二十倍于原书的篇幅,系统描述了黄河、长江、淮河等主要水系1252条河流的源流脉络、古今变迁及水利开发。以水道为纲,记载沿河所经地区山陵、原隰、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以及城邑、关津的建置沿革、兴衰过程,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无不兼容并蓄。引用书籍多达437种,还记录了不少汉魏间碑刻,这些书籍和碑刻绝大部分都已亡佚,幸得郦注保留其吉光片羽。这部体例严谨、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当时世界地理文献中无与伦比。

沈括《梦溪笔谈》

·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著《梦溪笔谈》,对自然地理现象作了深入观察与探索。

·其奉命出使契丹时,发现:

“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推测:“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指出:此因大河浊流“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其理必然”。

这是叙述海陆变迁中第一个以河流的沉积作用来解释华北平原成因的人。

·观察浙东山势峭拔的雁荡诸峰时,推测:

“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惟有巨石岿然挺立耳。”

·正确认识到流水对地形的侵蚀作用,而西欧学术界直到1780年苏格兰人郝登(哈顿)(J.Hutton)才提出侵蚀学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据白乐天诗句说明因地势高低而物候的先后不一。

·“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据此说明南北各地物侯的先后不一。·据延州永宁关大河岸崩后所得化石,推断该地可能在“旷古以前,地卑气湿而宜竹”。对古代气候作了合理的推测。

《徐霞客游记》

·查明许多山脉和水系,指出金沙江是长江的真正上游,澄清了《禹贡》以来长江导源于岷山的错误观念。

·观察福建九龙江与建溪发源地高度相等,因去海距离不同而导致坡度差异,发现“程愈迫则流愈急”,故影响侵蚀力大小。

·发现河流弯曲处或岩岸逼近水流处,急流冲刷作用显著,科学论证了河流坡度、弯曲与侵蚀作用的关系。

·徐霞客最大成就在于对桂、滇一带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游记描述了各个地区喀斯特地貌的不同特征。如:湖南湘口的“峭壁迥翔”,广西桂林的“石皆廉利侔刃戟”“不受寸土”的峰林,柳州“如锥处囊中”的孤峰,阳朔的“碧蓬玉笋世界”。记载云南保山水帘洞:“崖间有悬干虬枝为水所淋漓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正确认识到石灰岩洞因地下水的溶蚀而产生洞顶倒悬的钟乳石及洞底耸列的石笋,是由滴水蒸发后碳酸钙析出凝聚而成的原理。

《河渠志》及有关水利专著

·从司马迁《史记河渠书》到历代正史《河渠志》到保存下来的若干河渠水利专著。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在地理学方面水利著述相当丰富的特色。

·清代傅泽洪《行水金鉴》,175卷,一部按河流分类、按年代编排的水利资料书。

·后又有约200万字的《续行水金鉴》和约700万字的《再续行水金鉴》,成为我国最完备的一部水利资料书。

·齐召南乾隆二十六年(1761)完成《水道提纲》,28卷,专叙水道源流分合,包括漠北、西域及西藏境内诸水。

·齐曾参与《大清一统志》纂修,得以参考内府秘藏康熙五十七年(1718)全国实测地图《皇舆全图》及各省图籍。

·故能较正确记述各河道流势,不同于一般地理古籍的辗转抄袭。

·徐松道光元年(1821)撰成《西域水道记》,叙述新疆水系,绘图附说,并加引证。

·元朝开始有记载河工的书籍,为欧阳玄总结贾鲁治河疏、浚、塞三法所写《至

正河防记》。

·明代潘季驯总结其创立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理论和实践而著《河防一览》。

·徐贞明著《潞水客谈》,认为“聚之则害,散之则利;弃之则害,收之则利”,提出“蓄水于上游”的见解。

·清代靳辅著《治河方略》,是对十七世纪苏北地区黄、淮、运决口泛滥治理的经验总结。

·靳辅助手陈潢著《河防述言》,记录了其在实践中创造的“以测土方之法移而测水”的“测水法”。

·这也就是现在测量流速和流量的办法。

·陈潢分析黄河洪水成因,认为洪沙主要来自上中游的黄土高原,提出大治上游的主张。

政治地理著作

·以记载疆域政区为主体。《汉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全书主体以行政区划为纲,记述户口、山川、水利、物产、聚落、关塞、名胜古迹等。

·记述范围不限于西汉当代,“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

·《汉志》开历代正史记述疆域政区建置沿革的滥觞,其后每朝纂修正史几乎都有一篇《地理志》,形成所谓“沿革地理”这门学问。

·地理总志: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四十卷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二百卷

王存《元丰九域志》十卷

北宋欧阳忞《舆地广记》三十卷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二百卷

祝穆《方舆胜览》七十卷

·两次纂修《大元一统志》,分别为七百五十五卷、一千三百卷,仅有残篇传世。《大明一统志》九十卷

·前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分别为342卷、500卷、560卷。每省先有地图、·建置沿革表,继以总叙,再以府、直隶厅、州分卷叙述,备极周详。

地方志

·早在先秦时期,地方性方志已有萌芽。

·宋代时方志有很大发展,保存至今的有《吴郡志》《临安志》《建康志》《会稽志》《东京梦华录》《梦梁录》。

·宋末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详尽诠解《资治通鉴》有关沿革地理部分。

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经济地理著作

·《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用概括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经济地理的全貌。

·班固《汉书》因袭而有《货殖列传》,同时补充《史记平准书》而增列《食货

志》,开历代史书均有《食货志》先例。

沈括在经济地理上的贡献

·如《梦溪笔谈》记载食盐产、销地的地理分布。

又如:“鄜、延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20卷。专论河流水道、农田灌溉、工矿资源、交通运输、户口、田赋、兵防、徭役等。

参考各类志书达1000余部,实地访问与观察,寻求经世济用、救国安邦之道。

人文地理学

·《汉书·地理志》中条录刘向的《域分》和朱赣的《风俗》,人文地理内容较为丰富。

·二书对战国至西汉以来各地的农工产业、商业贸易、城市交通、民俗风情等人文地理要素及其区域差异都有极为生动的叙述。

·既写出了各区域的特点,又指出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同时阐述了各区经济、文化差异的环境因素和历史渊源。

·汉以后的正史地理志大多没有人文地理的记载。

·仅《南齐书州郡志》《隋书地理志》《宋史地理志》稍有类似的记载。

·其中《隋书地理志》价值较高,可资比较汉以来的发展变化。

·其后的地理总志中,南宋《舆地纪胜》和《方舆胜览》所搜集诗文中保留不少有关南宋各府州人文地理信息。

·明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交通贸易的繁荣,地区经济、人文之间的差异日益凸现。

·学者们对人文地理现象的注意明显超过以往。

·丘浚《大学衍义补》、章璜《图书编》、谢肇淛《五杂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李培《灰画集》、王士性《广志绎》以及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等等。无论是资料辑录还是论述都保留了大量历史和当代的人文地理资料。

·其中以王士性《广志绎》最为出色。

·已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曾就此写过专门文章,收入《长水集续编》。其后周振鹤先生对王士性的著作作过专门整理,并以《王士性地理书三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王士性其人其书

·王士性,字恒叔,号元白道人,浙江临海人。生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卒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性喜游历,为诸生时已游杭州及越中佳山水。万历五年1571年成进士,此后相继在河南、北京、四川、广西、云南、山东、南京等地做官。在来往这些地方时又经过除福建以外的所有其它省份,写下了许多精彩的游记与纪游诗,结集为《五岳游草》。晚年又对所游历和考察的对象加以理论思维,相继写出了《广游志》和《广志绎》两部杰出的地理学著作。

明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背景

·明代自万历以后,社会风气发生很大变化,从空谈性理转入经世务实,崇尚实学的思潮逐渐形成。在这个“天崩地解”的大变动时代,许多知识分子主张“不必矫情,不必逆性,不必昧心,不必抑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遍游五岳为目标,更进一步认真观察自然和社会。写下许多有见地、有价值的地理笔记。在客观上使地理学从历史学的附庸下解放出来,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王士性和比其稍后的徐霞客是这些少数人当中的佼佼者。他们有意识地进行实地考察,不但眼光比别人敏锐,而且思路比别人开阔。不但观察到他人所未注意到的事物与现象,而且开始从地理学的角度对这些事物与现象进行类比和分析。于是成就了《广志绎》和《徐霞客游记》这样辉煌的地理著作。

徐、王比较

·徐、王二人后先辉映,标志着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所不同的只是王的成就侧重于人文地理方面,徐的造诣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领域;

·徐是私人游历,而王则多是借仕宦之便而已。王士性又历数各地的方言差异:“声音,八方各以其乡土,不纯干正声,难以彼此相诮也。有一郡一邑异者,亦有分大江南北异者。……若一省一郡异者,如齐鲁发声洪,维扬腰声重,徽歙尾声长。……”记述各地聚散货物之分异说:“天下马头,物所出所聚集处。苏、杭之币,淮阴之粮,维扬之盐,临清、济宁之货,徐州之车骡,京师城隍、灯市之古董,无锡之米,建阳之书,浮梁之瓷,宁、台之鲞,香山之番舶,广陵之姬,温州之漆器。”

·在文化地理方面注意到南北科举人物多寡的不同:“江北山川彝旷,声名文物所发泄者不甚偏胜;江南山川盘郁,其融结偏厚处则科第为多。如浙之余姚、慈溪,闽之泉州,楚之黄州,蜀之内江、富顺,粤之全州、马平,每甲于他郡邑。” 甚至在饮食习惯方面也指出南北的差异:“海南人食鱼虾,北人厌其腥;塞北人食乳酪,南人恶其膻;河北人食胡葱蒜薤,江南畏其辛辣。而身不自觉。此皆水土积习,不能强同。”

·对于浙江风俗文化的差异,王士怀就有精辟的见解:“两浙东西以江为界而风俗因之。浙西俗繁华,人性纤巧,雅文物,喜饰幋帨,多巨室大豪。浙东俗敦朴,人性俭啬椎鲁,尚古淳风,重节概,鲜富商大贾。”

·而浙东的风俗又可细分三区:“宁、绍盛科名逢掖,其戚里善借为外营,又佣书舞文,兢贾贩锥刀之利,人大半食于外;金、衢武健负气善讼,六郡材官所自出;台、温、处山海之民,猎山渔海,耕农自食,贾不出门,以视浙西迥乎上国矣”

·这里所划分的浙江风俗文化区,就基本上与当时浙江省所属十一府的区划相一致,并且直到今天也仍然可以作为划分浙江文化区的参考。

·他注意到语言在文化分区中的重要标志作用。他说:潮州“其俗之繁华既与漳同,而其语言又与漳、泉二郡通,盖惠作广音而潮作闽音,故曰潮隶闽为是”。也就是说,就行政区划而言,潮州虽然隶属广东,但在文化分区方面却应该与福建的泉州与漳州同属一区。四百年前而有如此见识,的确不同凡响。

·他在评论杭州西湖作为旅游胜地时就独具慧眼:“游观虽非朴俗,然西湖业已为游地,则细民所藉为利,日不止千金,有司时禁之,固以易俗,但渔者、舟者、戏者、市者、酤者咸失其本业,反不便于此辈也。”这活脱是现代人的经济眼光了。初具现代地理学的评价研究的雏形。作为封建士大夫,他不便鼓吹旅游业,

但却曲折地表达了杭州的地利。

·“江南佳丽不及千年。孙吴立国建康,六代繁华,虽古今无比,然亦建康一隅而止,吴、越风气未尽开也。……至残唐钱氏立国,吴越五王继世,两浙始繁。王审知、李璟分据,八闽始盛。然后宋分天下为二十三路,江南始居其八焉……赵宋至今仅六七百年,正当全盛之日,未知何日转而黔、粤也。”

·这说明他具有动态性的观念,认为地理现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明确指出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出现转移的现象。

·生在明代,他不但注意到经济重心已从北方转移到江南,而且还推测有继续转移到岭南和西南的可能。这是何等高明的见识。

·“广陵蓄姬妾家,俗称养瘦马,多谓取他人子女而鞠育之,然不啻己生也。天下不少美妇人,而必于广陵者,其保姆教训严,闺门习礼法,上者善琴棋歌咏,最上者书画,次者又刺绣女工。至于趋侍嫡长,退让侪辈,极其进退浅深,不失常度,不致憨戆起争,费男子心神。故纳侍者类于广陵觅之。”

这是明代扬州由于盐商的麇集而出现的所谓养瘦马的畸俗。这一畸俗一直延续到清末明初。

·在人地关系方面,王士性认为自然环境对于人的行为方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以浙江为例说:“杭、嘉、湖平原水乡,是为泽国之民;金、衢、严、处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是为海滨之民。三民各自为俗:泽国之民,舟辑为居,百货所聚,闾阎易于富贵,俗尚奢侈,缙绅气势大而众庶小;山谷之民,石气所钟,猛烈鸷愎,轻犯刑法,喜习俭素,然豪民颇负气,聚党羽而傲缙绅;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为生不甚穷,以不通商贩不甚富,闾阎与缙绅相安,官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半。”

西方最明显表现出与这种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相类似的是黑格尔。不过黑格尔生活的年代比王士性已晚了二百多年。

·王士性深入细致的观察与缜密独到的思想,给明末清初的学者以巨大的影响。其中以顾宁人即顾炎武所受影响最巨。

·顾氏是清初朴学大家,研究者很多,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顾的地理学思想实源自王士性。

·顾炎武的三大著作,无一例外的都打上王士性影响的印记。

·《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是顾氏在“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国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册之类”之后,才编著成的第一等作品。

·在该书第一卷《舆地山川总论》中,顾氏全文照录了王士性《广游志》里地脉、形胜、风土三节文字,足见顾炎武对王氏地理观的佩服。

·而且由于王士性著作流传不广,后人读《利病书》,甚至把王氏的思想当成顾炎武的思想来引用。

·《肇域志》是未完成的稿本,该书按省分述各地的地理现象,具有全国地理总志的性质。

·顾氏在各省的最后,都抄录了《广志绎》相关省份的几乎全部内容,而冠以《方舆崖略》的总称。

·顾炎武这样做,显然是因为《广志绎》兼有保存地理资料与启发思维的重要价值。

·顾炎武的思想对于清代学术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因此王士性的地理学观点也就间接地影响了后人。

·然而,由于清代文网綦严,乾嘉时期的学者走入考据之路。

·除了沿革地理一枝独秀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其他分支都走了下坡路。以至《大清一统志》里的各地风俗一项,竟然照抄两千年前的《汉书地理志》,全然无视地理现象发展变化的事实。也因此王士性自清代中叶以后就逐渐被人遗忘。

古地图学的发展

·《尚书·洛诰》记载西周初年的洛邑图,即周成王派召公、周公营建洛邑,绘制成图,上报成王。

·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出土7幅绘在松木板上的地图,目前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实物地图。

·反映山、水系、沟溪、关隘、道路等,并标有县、乡两级政区治所位置。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三幅帛地图。

《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公元前168年绘制。

《城邑图》是中国城市平面图的最早实物证据。

西晋裴秀的“制图六体”

·总结过去制图经验,创立“制图六体”:

·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实际距离)、高下(因地形高下而道里有远近)、方邪及迂直(因道路斜正曲直而道里有参差)。

·十六世纪末叶经纬度观念流行前,这算是最精审、科学的地图绘制法了。

·此后成为后代绘制地图的准则,为我国传统地图学奠定了基础,在世界地图学史上也占有十分光辉的一页。

·所谓“分率”,也就是“计里画方”。裴秀曾据此原理将一幅用八十匹缣绘成的巨图缩制为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1:180万)的《地形方丈图》。

·南朝刘宋时的谢庄曾据裴图制造过一方丈大的木质地形模型,称《木方丈图》,比欧洲十八世纪瑞士最早的地形模型早一千多年。

唐贾耽在地图学上的成就

·贾耽(729-805)制《海内华夷图》,为继裴秀之后又一划时代的制作。

·地理名称古今并注,两色对照,这一创举一直为后世历史沿革图所遵循。

·此图虽失传,但《宋史艺文志》载贾耽另著《国要图》。据王国维考证,可能系《海内华夷图》缩本。

·南宋初伪齐刘豫阜昌七年(1136)因袭贾耽《国要图》石刻《禹迹图》和《华夷图》,现存西安碑林中。

·其中《禹迹图》上可看到明显的方格。

·宋沈括绘制《天下州县图》(即《守令图》),以二寸折百里(1:90万),图上采用了二十四个方位,规模已远非贾耽图可比。

·宋税安礼绘《地理指掌图》44幅,是一部贯通古今疆域政区沿革的地图集,也是我国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专门历史地图集。

朱思本、罗洪先的新贡献

·朱思本(1273-1333)为元代地理学家,绘成“长广七尺”的《舆地图》,因长期实际考察,精度大大超过前人。

·由于图幅过大,不易保存久远,已失传。

·明嘉靖年间罗洪先(1504-1564)据朱图分绘成小幅、多幅的《广舆图》二卷,

得以保存下来。

·《广舆图》是我们至今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刻本地图中最好而最完善的一种。

直到大规模全国实测成图的《大清一统舆图》问世前,它支配了中国地图达三百多年之久。

·十五世纪茅元仪《武备志》中的《郑和航海图》是中国传统海图的光辉典范。图中所标注的针位已达到相当的精确的程度,为世界学者所公认。

西洋制图学的输入

·十六世纪末叶,意大利神父利玛窦传入西方经纬度绘图法,中国地图学发生重大变化。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清政府聘用法国教士协助,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三角测量。

·为时十年完成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为1:140万的全国地图。此即著名的康熙《皇舆全图》。

·乾隆二十四年(1760)又订正了西藏部分的错误,并将新疆包括进去,完成乾隆《皇舆全图》。但该两图均秘藏内府,未能推广。

·清同治二年(1863)胡林翼据此两图绘制《大清一统舆图》刊行,清初测绘地图的成果始得普及。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解读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学》课程作业

浅议历史地理学学科属性 摘要:历时地理学可以说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而现代历史地理学在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但是其学科的归属问题及其相关理论建设的滞后则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它与历史学和地理学密切相关,但已不从属于其中任何一科;它不是历史学和地理学的边缘学科,也不能称之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它是一门以历史学和地理学为基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 关键字:历时地理学学科属性交叉学科 历史学和地理学,一个是时间维度的学科,一个是空间维度的学科。历史学贯通古今中外,需要从区域的时间的角度来考察历史文化现象;而地理学兼有区域性和综合性,在探究某一地理现象时往往也需要从历史的维度来考察。历史学和地理学可以相互交融,不仅仅局限于历史学和地理学各自的研究,两者结合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这就产生了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直接脱胎于传统的沿革地理学,在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当中,就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备的沿革地理体系。此后沿革地理在中国地理学当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延续发展直到20世纪中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在传统的沿革地理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现代地理学的观念、研究方法与

范围等内容而在半个世纪期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古代沿革地理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当今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其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确实已大大超越沿革地理的旧有框架,呈现出全新的学科面貌。这种历史的联系和现实的差异,首先直接影响到对于历史地理学学科属性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许多研究者着力探讨了历史地理学在整个学术体系当中的归属问题,并引起了学科内部的普遍关注。 长期以来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很多,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一是认为历时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二是把历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三是认为历时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四是认为历时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四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与说法,个人比较偏向于第三种说法。 首先,从历史地理学的产生发展来看,历史地理学仍然是一门依托于历史学和地理学,研究时空变化的学科。历史地理学一般认为是肇始于《汉书·地理志》,即所谓沿革地理。沿革地理长期以来是被作为历史学的一门辅助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地名、水道的因袭与更易,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供空间定位。中国古代沿革地理学一直与人类社会活动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人类社会活动作用下形成的地理景观以及人类社会活动造成的地理变化,正是历史地理学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古代历史学和地理学在长期的交融中逐渐产生历史地理学这门学科。历时地理学产生至今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历史地理选修课答案

1-1历史地理学科简介 [判断题]历史上的人文地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通过考察、观测获得的,只能依靠文献记载来重构和重复。 标准答案:? 1.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 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 B.历史自然地理 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D.以上都对 标准答案:D 2. 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 A.2700年 B.3700年 C.4700年 D.5700年 标准答案:B 3. [单选题] 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历史时期”通常是指()文明的时间段。 A.2000年 B.3000年 C.4000年 D.5000年 标准答案:D 1-2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单选题]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 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 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 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 标准答案:C 1. [单选题] 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发展而来 B.从西方传入近代地理学初步形成体系 C.边疆危机、经济建设等现实需要推动了其发展和转化 D.以上都对 标准答案:D 2. [单选题] 秦始皇时期实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标准答案:B 3. [判断题] 沿革地理之所以备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延续和撤销是中央集权的治理基础。() 标准答案:√ 4. [判断题] 黄河的中上游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 标准答案:? 4. [单选题]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 A.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 B.历史区域地理 C.历史地图(集) D.以上都对 标准答案:D 5. [判断题] 本课程是关于“历史地理”的,所谓的“历史地理”是指:历史时期的地理。() 标准答案:√ 1-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上) 1. [单选题] 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 A.甲骨文时期、物候时期、县志时期 B.物候时期、县志时期、方志时期 C.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 D.考古时期、甲骨文时期、县志时期 我的答案:C 2. [判断题] 自器测阶段以来,历史时期的极端气温都超过当代。() 标准答案:? 3. [判断题] 中国最早的现代气候观测站是位于上海的徐家汇观象站。() 标准答案:? 1-4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下) [判断题]早期文明如满天星斗,然而黄河流域以外的文明,却大多没有延续到今天。 标准答案:? 1. [单选题] 现在的()在宋朝时期被称为“南京”。 A.开封 B.扬州 C.商丘 D.西安 标准答案:C 2. [判断题] 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以外的文明,绝大多数没有延续到今天。()标准答案:对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地理学 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明显的形成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时期。 自远古至18世纪末,是古代地理学时期,主要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而且这些记载多是片断性的,缺乏理论体系,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该国封闭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在早期,以中国和古希腊的成果最显著。中国的《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水经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较早的地理学史料。到了后期,欧洲地理大发现涌现出了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地理探险家,他们的发现极大的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学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学时期。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是德国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 近代地理学是产业革命的产物,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成熟起来的。这一时期,各种学说分起、学派林立。地理学的各部门学科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出现和建立,因此也是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洪堡德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以后德国的李希霍芬、法国的德马东为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美国的戴维斯和德国的彭克分别创立了侵蚀轮回学说和山坡平行后退理论,标志着地貌学的建立;奥地利沃汉恩的《气候学手册》、俄国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气候及俄国气候》、德国柯本的世界气候分类,为气候学奠定了基础;英国的华莱士对世界动物区划分为动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俄国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学

地理学 说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基础;李特尔和德国的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学等等。其中,人文地理学家表达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精妙性,从而在实践上更多地注意质量而不是数量,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心理学而不是经济学。如果理想化一点,人本地理学家应该是这样一个亚历山大·洪堡,掌握着海量的事实——也就是名词。但是他还必须爱好自然、能感悟自然并寻求其意义,就像他哥哥威廉·洪堡一样。“它意味着什么?它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必须永远藏在人本主义地理学家的意识里,从而使他同时能成为一个道德家和哲学家。 地理学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现代地理学时期。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和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卫星等应用的出现。现代地理学强调地理的统一性、理论化、数量化、行为化和生态化。 地理学中方法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地理数量方法、地图学等,将率先获得较多的发展;综合性分支学科、应用性分支学科,如综合自然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医学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资源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将有较快的发展;地理学中研究人文的趋势将会加强,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比重将会增大。 5地理学研究

历史地理学名校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名师 学校实力: 复旦大学:是毫无争议的NO.1,如果你认为自己有实力的话建议报考之; 北京大学:有人认为北大的历史地理学很牛,但北大的历史地理学只有一位导师,还是史念海的学生,而难度却是最大的,复试按1:2的比例划线。所以我认为如果你有考北大实力的话建议你报考复旦,因为北大的历史地理学实力和复旦不在一个级别。 武汉大学:有徐少华,值得一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地理学有3位导师,以华林甫为代表(人大历史地理学唯一的博导)。华林甫是大陆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量级人物,建议报考之。 陕西师范大学:很多人说这所学校已经今非昔比,但其历史地理学实力仍排第二,原因如下:有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以上2 个荣耀只有复旦大学能与其分享)、中国古都学会挂靠在陕西师范大学,有7 位博导、全国唯一的历史地理学定期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所以尽管史念海、朱士光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的底子还在。放眼全国历史地理学导师很多是陕西师范大学的校友:北大历史地理学的导师毕业于陕师大、川大历史地理学导师毕业于陕师大、暨大5位博导中的3位是陕师大的校友…… 西南大学:继承了西南师范大学的衣钵,有蓝勇,值得一读。但今年起实行奖学金制,具体待遇未定。 暨南大学:它的历史地理学作为后起之秀,实力处于上升期,有5位博导。如果你认为自己实力中上的话建议在陕西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之间选择暨大,原因如下:二者同为中央下属院校,尽管暨大历史地理学实力不如陕师大,但暨大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有丰厚的奖学金待遇,而且其发展处于上升期;陕师大由于区位条件,不可避免地处于下滑期,而且受制于资金问题,其没有公费,平时评选奖学金很重要的是依据你发表的论文质量和数量,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功底欠火候的话在陕师大拿奖学金比较难。 总结: 历史地理学实力排名:第一梯队: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二梯队: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第三梯队:暨南大学、武汉大学;第四梯队:西南大学。综合学校发展及奖学金待遇:第一梯队: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第二梯队:暨南大学;第三梯队:陕西师范大学;第四梯队:西南大学。由于历史地理学这一学科发展还不完善,继谭其骧、邹逸麟、侯仁之、史念海的时代之后,代表性的学者并不算多(大佬级的人物都在复旦),所以不推荐报考其它学校。 报考难度排行:1、北京大学;2、复旦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5、陕西师范大学;6、暨南大学;7、西南大学

历史地理学研究综述2000年

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华林甫 2000年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8月初在昆明云南大学举行“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将出版论文集),会上专家们就历史地理学领域内各种问题和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运用新兴的G I S技术展开了广泛、深入而饶有兴趣的热烈讨论。本年度出版的专著和论文集有:谭其骧著《长水粹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侯仁之等著《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5月)、王北辰著《西北历史地理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7月)、朱玲玲著《文物与地理》(东方出版社2000年4月)、葛剑雄著《碎石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7月)、翁俊雄著《唐后期政区与人口》(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12月)、景爱著《沙漠考古通论》(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10月)、李治安著《行省制度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王妙发著《黄河流域聚落论稿——从史前聚落到早期都市》(知识出版社1999年12月)、胡阿祥著《“中国”古今称谓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阙维民著《历史地理学的观念:叙述、复原、构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张伟然著《湖北历史文化地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鲁西奇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等。吴传钧、施雅风二院士主编《中国地理学九十年发展回忆录》已经问世(学苑出版社),周振鹤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已经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华林甫汇编《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学苑出版社)也已面世。 本年度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可观,仅就笔者寓目的二三百篇而言,已经涉及到历史地理学理论、历史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各个领域。下面择其主要而概述一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历史地理学理论 “历史地理”一词从何而来?什么时候中国才有?侯甬坚《“历史地理”学科名称由日本传入中国考》(《中国科技史料》第4期)一文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作者根据中、日两方面的背景资料和依据,提出了“历史地理”这一学科名称在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的看法,认为这一名称于1901~1904年随日本近代学制而传入我国,二三十年代在国内学术界渐有介绍,1935年3月1日被《禹贡》杂志用作英文刊名,开始扎根于学术界。 “历史地理学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但今天我们依然要呼唤它的新生”。这是孙天胜、曹诗图在《历史地理学的名实之辨》一文(《晋阳学刊》第6期)中提出的观点。该文从学科性质、历史根源及客观现实等方面入手,指出“历史地理学”命名上存在着名实不符问题,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应回归到研究社会历史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轨道,“现实的历史地理学的命名有悖于科学规范”,而目前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内容应归属于地理历史学的学科范畴。在这里,他们提出如此前所未有的观点和名词,虽未必能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但无疑会促进学科理论探讨的进一步深入。 最近二十年来,历史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已出版专著十余部,但在学科理论、区域、专题和时段上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待于今后不断加强。李令福《历史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初探》(《陕西师大学报》第4期)一文认为:历史农业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中历史经济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个人对历史地理学只之见解

记得有个传说,当A君参加博士生考试面试的时候,老师问历史地理学是个什么东西。A君无语。师说历史地理学不是东西。个人认为历史地理学还是大有来头的。下面是根据诸位大师学者们的东西整理而成的,希望对普及历史地理学基本知识有所帮助。 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地理分布、演变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换言之,其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和规律。 学科属性。关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历来是有争论的。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科的一部分。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与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相同,其研究工作主要是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阐明当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为当代地理学服务。换言之,我们要研究的还是地理,但它不是今天的地理,它是过去的地理。那么也就是说今天的地理学要研究什么问题,我们也要研究,只是它的过去。当然对于这一学科的属性也有不同的声音。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在我国,由于这一学科以及从事该学科的学者大都来自历史学界,所以“旧时代把历史地理学看成是历史学的一门辅助学科”。这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古代,沿革地理一直是历史学的一门辅助学科,主要是探讨历史上州县兴废和疆域变迁,进而为历史学的研究提供辅助,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供空间的定位。另外,在古代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中地理类书籍属于史部、24史中有《地理志》、《河渠志》等地理内容。因此,很长时期内,人们一直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辅助学科。二是把历史地理学作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理由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而研究的时期和资料、方法又多是历史学的,故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者称作边缘学科、新学科。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公开认为历史地理学应把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学科,甚至有人叫做“人地时空学”。 研究内容。按国内现在传统和主流的说法,现代历史地理的研究内容划分成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板块。此外还有人提出历史地图学、历史地理理论与文献研究、历史社会地理、历史技术地理、区域历史地理等。历史自然地理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自然地理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主要包括历史时期的地貌(山脉、沙漠、海岸、土壤、冰川等)、气候(气温、湿度、降雨、节气等)、水文(河流、湖泊、井泉等)、生物(植被、动物、生态系统等)、海陆变迁、自然灾害等等。历史人文地理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地理表现及其发展、变迁的规律。其内容包括历代疆域、政区的形成及发展特点的历史政区地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分布的变迁、土地开垦、地区开发、经济发展重心为主要内容的历史经济地理,还包括历史城市地理、历史文化地理(教育、人才、学风及宗教风俗等)、历史军事地理(战场、关隘、城防、烽燧、长城等)、历史民族地理、历史旅游地理、历史地名学(甚至历史地理理论、历史地理文献学)等等。除这最基本的两种外,比较为大家认可或进行研究的还有如历史地图学。它是研究历史地图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方法,把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表现在地图上,因此历史地图的编绘和研究是整个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意义。历史地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复原过去的地理现象,并揭示这些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演变的规律,其目的就是为人类进一步利用和改造自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第1 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 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 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葛剑雄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规律,是地理学的分支。但由于历史地理的研究主要依靠历史文献,必须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为历史学所用,也被看作为历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 中国历史地理学不仅具有历史地理学的共性,而且具有中国的个性。这是由于这门学科在中国有与其它国家不同的发展过程,也拥有举世无双的优越条件,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地理学可望对学术的进步和人类的未来作出独特的贡献。 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的传统 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新兴学科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于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距今也有二千多年了。《禹贡》虽然是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却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而且由于其中的内容来源不一,并不排除一部分记载来自战国后期以前的时代,可以说,中国人注意并记录以往的地理现象,开始于战国以前。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既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当代地理著作,也堪称中国第一篇历史地理专着,因为它所记述的对象并不限于西汉一朝,而是“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对见于历史典籍记载的重要山川地名作了考订注释。尽管作者班固并不以地理学见长,但由于他比较充分地利用了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所以还是开创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雏形。此后,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唐宋以来传世的地理著作,几乎都是由当代追溯到往古,注重历史地理现象的记载和研究。 《汉书·地理志》的作者生活在公元1世纪,但依靠当时保留着的历史文献,对早在公元前11世纪以来的一些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关隘、寺庙、纪念地等都作了记载和简要的考证。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所记载的范围也不限于当代或作者的见闻所及,而是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作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使《水经注》成为继《汉书·地理志》以后最重要的一种历史地理著作。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幺地方,之所以能知道春秋战国时的政治态势和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之所以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及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导言 1、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 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归属:一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 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此说古来有之,现今的国务院学位申请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历史学名下的8个二级学科,其中就有历史地理学。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相同,均为历史地理环境。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 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根据是其研究对象是地理学,而研究时间、方法和资料又多是历史学的.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第324页)等持此观点。 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人感到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公开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学科。我们所用教材的作者、西南师大的蓝勇教授即持此观点。 2、联系研究实践分析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方法和手段:文献逻辑推证法(历史地理传世文献、近代考古发掘材料、野外实地踏勘材料)统计计量法、数理模型法、区域研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见课本7、8页)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历史文献研究法(二)野外考察法(三)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3、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环境就是人类环静,起着类似舞台、布景乃至道具的作用。人类社会,包括的内容有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是怎样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呢 4、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⑴在历史民族地理方面: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册中专门设立了《历史民族地理》一章,对历史民族地区的研究有开创之功。⑵在历史经济地理方面:史念海《中国历史经济地理》、郑学檬《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与唐宋江南经济研究》⑶在城镇与古都城的研究方面:史念海主编的《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和文化》、李吉平《中国古代都城概况》、陈桥驿主编的《中国七大古都》。⑷在历史交通地里方面:史念海的《中国的运河》王子今《秦汉交通史》辛德勇《古代交通与文献研究》。⑸在历史人口和移民历史地理研究方面: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等的《简明中国移民史》、多卷本《中国移民史》、多卷本《中国人口史》等。⑹在历史文化地理方面: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和《方言与中国文化》。⑺在历史军事地理方面:史念海《河山集》第4集和胡阿祥主编的《兵家必争之地》。⑻在历史地理理论方面:张步天《历史地理学概论》、辛德勇《历史地理学导论》. ⑼在历史地理文献研究方面:杨正泰《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述》陈桥驿的《水经注研究》1~4集、勒生禾《中国历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答案

[单选题]3、《尚书?禹贡》所列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以今天行政区划来看,以下()是《禹贡》中梁州的地域范围。 A:今湖南、湖北两省的大部分和江西的西部B:今山西、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辽宁西部C:今四川、重庆及陕西、甘肃及其以西D:今江苏和安徽南部、河南东部、湖北东部、江西北部参考答案:C [单选题]2、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的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 A:归纳和演绎B: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C: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D:动态和静态参考答案:C [单选题]1、从目前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历史地理已逐渐成为一门()。A:交叉学科B:综合性很强的独立学科C:辅助学科D:交叉学科参考答案:B [单选题]4、在历史时期我国的()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 A:长江B:黄河C:珠江D:澜沧江参考答案:B [论述题]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曾发生变化,请简要叙述经济重心变化的过程,并分析经济重心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变化过程:自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在我国便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几 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 主要原因::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 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⑤南方自然环境、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填空题] 现代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发展关系的学科。参考答案:人类及人类社会;[填空题]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湖泊主要有弦蒲薮、阳华薮、焦获薮、(参考答案:昭余祁 [填空题]明代时对黄河下游河道进行了治理,其中提出“塞绝筑堤,束水攻沙”策略的人是()。参考答案:潘季驯[填空题]清朝咸丰五年(1855)6月,黄河在兰阳()决口,又重新注入渤海。参考答案:铜瓦厢 [填空题]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在()决口,由泗水入淮注入黄海,改变了黄河东注渤海的历史。参考答案:李固渡 [填空题]元代后期、明代至清代末(1300-1900)在我国气候变化史上是一个气候()时期。参考答案:寒冷 [填空题]在我国气候变迁史上,仰韶文化时期是我国气候史上的一个气候()时期。参考答案:温暖 [填空题]中国历史地理学经历了()、近代历史地理学和现代历史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参考答案:传统历史地理学 [论述题]1、简要叙述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过程? 参考答案:

土壤地理学发展历史

一、土壤地理学背景 (一)土壤地理学萌芽期 土壤地理学就是一科次生科学,它融合了土壤学与自然地理学的特点,它主要就是研究土质成分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土质生长、土质发育、土质分异与土质分布规律等四个方面的次生科学。土壤地理学就是一科独立出来,仅有100多年历史的学科,人类的土壤地理知识早在19世纪中期进入萌发时期。 与土壤地理相关的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尚书·禹贡》篇记录并有描述中华九州的土质成分及其等级分类。在早期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当中也有关于土质成分与地理环境的记录。19世纪中期地质学开始兴起,早期研究地质的地质学家通过岩石的风化程度与残积、沉积物的移动与淀积划分土壤的类型与等次;如冲积土、风积土等,则就是通过堆积物成因类型来定名的土壤类型。以上这些早期的文献与相关学科的研究 都为后来的土壤地理学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二)土壤地理学创建期 经过早期的萌芽发展进入到19世纪的后期与20世纪前期,土壤地理学开始了关键的创建时期,其中作为重要的创建代表人物的就是俄国的道库恰耶夫,她的《俄国黑钙土》一书发表于1883年,书中说到了关于土质成分的地带分布学说并且详细阐述了相关的土质成分成因因素,她认为这部分的土壤成土因素有五大方面的影响,土壤的土质成分就就是在这五个 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她还在文中解释了土质成分具有明显地带性的形成过程, 并且提出了研究土质成分的方法,例如土壤调查与分布图绘制,把土质成分的剖面性状作为 土质成分分类的依据。以上这些工作都就是道库恰耶夫奠定了土壤地理学基础的理论依据, 使得土壤地理学具有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基本条件。 (三)土壤地理学发展期 在经过了创建期,俄国的土壤学发展又遇到了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道库恰耶夫写的 相关理论在俄国学者的研究与发现中不断的壮大,研究了对自然环境与土质成分之间的关系,特别就是深入研究了气候与生物针对土质成分形成的影响,土质成分形成过程中土地中的生物循环在起着主导作用。 道库恰耶夫学说被马伯特引入美国地理学科体系中,该学说在美国学科体系中主要以 土壤剖面等土壤本身的性态为研究核心,制定出第一个关于美国土壤分类的系统。 (四)中国土壤地理发展 中国土壤地理学相关文献虽然很超前,但就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研究发展,因此中国现 代的土壤地理发展得比较晚,但就是开国以来,中国现代的土壤地理学的研究不断的收获喜报,土壤地理学这科学科也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俄国土壤地理学的任务 俄国于1953年9月7日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发展的联合农业的决策”这一决议,这个决议就就是为了把农业发展的具体化任务落实到位。所有与农业相关的学科部门都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为了能够能加迅速的解决有关于如何利用俄国国土中丰富的资源这一问题,另一方面,这就是在加强科学在生产中的指导作用,促进农业与科学的合作,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产力,

实用类文本历史地理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空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 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国外学科发展史 中国的 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 ?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 ?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 ?建立组织,加强合作 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 ?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 ?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 ?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 ?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 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 ?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研究选题的狭窄,理论研究的忽视,以规划代替学术、以社会实践代替学术贡献的评价模式等是现实主义研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这种研究取向阻碍了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使学科的中外差距和差异更加明显 1999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重新显示出对建构理论的重视 ?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 ?国际交流增多,研究规范得到重视 ?学科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对研究者的吸引力加大 理性回归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其一,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得益于知识分子内省后的自我选择,是对现实洞察后的冷静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践行。其二,当前正在进行的理性回归并不彻底,且十分脆弱,是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 ?意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阻碍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中国的科学原创能力,培养顶尖的科学人才,需要理想主义的价值理念做支撑 2、从学科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

地理学史

地理学史 《山海经》 ·《山海经》中《山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自然地理著作。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全部共22000字,分东南西北中五部,共五卷,故称《五藏山经》。全书以山为纲,方向与道里互为经纬,次第分明。记述河流,必言其发源与流向;动植物分布,详述其形态、性能和医药功效;矿物特产分别记述其性状和色泽等。 《禹贡》 ·约成书于战国时,全书以1193字概述了当时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内容。 ·以天然的山、河、海为标志,划全国为九州,各州分叙其山川、湖泊、物产、贡赋、交通等情况,区分各州土壤颜色、肥力及田赋等级。“导山”一章,根据山脉分布西高东低,西部集中东部分散的特点,依次描述。“导水”一章,根据河流水系按先北后南,先上游后下游,先主流后支流的顺序,依次描述。最后“五服”一章,以离京畿远近把全国划分为五个地带。《禹贡》对地理现象的记录与考证,已脱离《山海经》的原始形态而更为完备,是古代中国综合性地理著作的典范。 《管子.地员》篇 ·成书于战国时代,总结了我国远古时期农业生产实践的经验。 ·对平原、丘陵和山地三种不同地带的土地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作了比较与记述。探讨了高山地带植物的垂直分布。既具有地理学价值,又具有植物学价值。誉为我国最古的有关生态植物学的论著。 《水经》 ·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据清戴震考订,成书于三国时期。 ·该书记述河流水道凡“百三十七”,并附《禹贡山水泽地所在》六十条。成就在于系统地以水道为纲,记述其源流和流经地方,确立了因水证地的方法。 但所记水道繁简不等,也存在一些错误。 《水经注》 ·六世纪初,北魏郦道元以《水经》为基础写成。四十卷,三十余万字。 ·以二十倍于原书的篇幅,系统描述了黄河、长江、淮河等主要水系1252条河流的源流脉络、古今变迁及水利开发。以水道为纲,记载沿河所经地区山陵、原隰、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以及城邑、关津的建置沿革、兴衰过程,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无不兼容并蓄。引用书籍多达437种,还记录了不少汉魏间碑刻,这些书籍和碑刻绝大部分都已亡佚,幸得郦注保留其吉光片羽。这部体例严谨、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当时世界地理文献中无与伦比。 沈括《梦溪笔谈》 ·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著《梦溪笔谈》,对自然地理现象作了深入观察与探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