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有机肥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广西有机肥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广西有机肥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广西有机肥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广西有机肥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张武

【摘要】概述了广西有机肥产业现状,提出今后发展建议.

【期刊名称】《化工技术与开发》

【年(卷),期】2009(038)006

【总页数】3页(P32-34)

【关键词】广西;有机肥料;建议

【作者】张武

【作者单位】广西经济委员会,广西,南宁,5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工业技术

第 38 卷第 6 期2009 年 6 月化工技术与开发

Technology&DevelopmentofChemical Industry V01.38 No.6Jun.2009广西有机肥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张武(广西经济委员会,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概述了广西有机肥产业现状,提出今后发展建议。关键词:广西;有机肥料;建议中图分类号:, I-Q 44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9905(2009)06-0032-03有机肥料是指以各种有机废物为原料,经过处理后制成的对土壤不产生后续不良影响的肥料。根据有机肥料的资源不同,可分为粪尿类肥、沼气肥、秸杆类肥、绿肥、土杂肥、饼肥、海肥、泥炭肥、腐植酸类肥等等。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为有机肥、堆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微生物肥等等。按照 2008 年 4 月

国内外有机肥产业现状浅析与发展

国内外有机肥产业现状浅析与发展 摘要:该文对中国有机肥资源的总量、开发现状以及管理办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商品有机肥行业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外有机肥行业发展概况,对有机肥的功效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有机肥资源;产业;开发利用 肖莹,张来峰,王宁. 国内外有机肥产业现状浅析与发展[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6):78-79. 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有机肥在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传统农业依赖施用有机肥获得高产、优质农产品的历史和现实已为世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涉及商品有机肥的历史却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施用,大大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但也造成了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板结、污染水源等不利影响,而通过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 一、中国有机肥资源总量与开发利用现状 1、有机肥资源总量 据农业部等部门估计:目前中国总有机废弃物(包括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各种加工下脚料等)排放量约为43亿

吨,在这些有机固体废弃物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畜禽粪便,资源量占固体废弃物总量的50%左右,其氮、磷、钾总贮量约为6300万吨,相当于4900万吨尿素,1.19亿吨过磷酸钙和3400万吨氯化钾,此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和镁、钠、铁、铜、锰、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约占8%-10%。 2、有机肥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 中国的农民很早就开始应用有机肥,南宋陈敷的农书云:“若能及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当常新壮矣”。到了现代,由于化学肥料的大量生产施用,有机肥施用率大大下降。据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的数据称:有机肥在肥料总投入量中的比例由1949年的99.9%下降至2003年的25%,并持续下降。 中国目前有机肥的施用比例是非常不恰当。有机肥占50%左右的比例为宜,高产田化肥与有机肥的比例约为6:4,低产田化肥与有机肥的比例约为4:6。 二、中国商品有机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国商品有机肥行业管理问题 (1)对有机肥行业的管理不到位 目前实施的有机肥标准没有涵盖现有的所有有机肥品种,且只有一个统一的含量标准,对不同原料、不同工艺生产的有机肥没有相应的技术要求。目前全国现有大大小小有机肥生产企业2600家,生产原料混乱、产品以次充好、缺

有机肥前景展望

有机肥前景展望 专指以各种动物废弃物(包括动物粪便;动物加工废弃物)和植物残体(饼肥类;作物秸秆;落叶;枯枝;草炭等),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或三者兼有的处理技术,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包括但不限于堆制;高温;厌氧等),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病原菌、病虫卵害、杂草种籽等)达到无害化标准而形成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NY 525-2012)及法规的一类肥料。 前瞻网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化肥行业逐步发展起来,而有机肥作为我国农民长期施用的肥料因其自身的劣势而逐步被化肥产品所取代,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居民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机农产品逐步受到市场的青睐,进而带动有机肥市场的发展。 肥料在农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肥料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分为有机肥与无机肥,而无机肥料则主要是通常意义上的化肥。目前我国农业化肥的施用折纯量已经高达5700万吨,占据着我国肥料施用量的比重高达90%,而另外的一小部分则主要为有机肥。事实上,施用有机肥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传统方式,直到20世纪50-60年代,我国肥料资源绝大部分仍然依靠有机肥料。20世纪60年代以后,特别是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化肥用量迅速增加,有机肥的比重有所下降。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有机肥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机肥施用量占肥料总投入量的比例,从1949年的99.9%到1990年的37.4%,2000年降至30.6%,2003年降至25%。目前,该比重已经降至8%-10%左右。 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从以上数据分析发现,我国有机肥市场正逐步被化肥市场所取代,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呢?前瞻产业研究院通过具体分析得出其原因有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广西经济发展

广西经济发展 朱文亮 今天谈起广西经济的发展,我觉得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而要从解放思想这一方面说起,我觉得更是困难,尤其是在今天的时局的情况下。我们来发展经济,到底需要怎么来解放思想,或者说运用如何样的思维来应对社会经济的进步。在此,我不想仅“思想”方面来谈经济的发展,因为仅从一方面来谈,会将经济的发展看得很片面。所以,在此我选择若干个方面来简要谈谈我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想法。 现状和历史 就目前广西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程度来说,不用全国的地位如果,就是在西部的12个省、市、区也谈不上是很出类拔萃。在此我们说的是总体程度,而不是单单指的是GDP或者是居民可支配出入来说的,而应该还包括居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科技创新程度等等方面。广西经济今日的落后,我不简单思想领域的问题,我想更多的历史上的问题,因此在谈如果发展经济之时不能仅仅谈现阶段“解放思想”问题,有些问题应该是更深层的历史问题,明白这一情况是否也是一种解放思想呢?广西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并非中国的富裕地区,也是更不是容易接近的地区。自秦朝开始的朝代对于这一地区出于国防安全和民族团结的考虑,一直采用比较的宽松的政策。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建立了民族自治区,但是中央政府在此并没有在此投入较多的工业项目,而加之原先的农业基础不好,教育文化落后的等先天性缺陷。今日之落后是长期历史过程造成的,所以要想改变的今日的落后的面貌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而是需要经过一长期的奋斗的过程。 一些案例的分析 下面就广西进行现代化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在此作一简单的分析: 第一,就整个地区而言,城市化水平不高,尤其缺乏一些核心的大城市。目前的广西的三大城市南宁是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而柳州是交通和工业中心,但桂林的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优势另外在外其声誉很高,就总体而言实力相当。按说这应该是好事,因为他们实力的相当代表着区域经济发展平衡。这样的情况是本来稀有的资源过于分散,使其单个实力必然不强,其这三座城市的竞争力都较弱,对周边县区的缺乏相应的辐射力。虽然国家一直强调要合理发展中等规模城市,但是中等规模城市的实力毕竟不如大城市那样强大,而一个省区只有一些实力不强的中等城市对本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起不到太大的辐射力。就以区内最实力最强的城市南宁市来说在西部的城市中综合实力仅才排列第八位,这个和广西在西部地区的总体实力的排名实在是不相符合。而被誉为西部城市三巨的头重庆,西安和成都,它们的潜在竞争力和实力即使放在沿海地区仍是不可小视,或许这些城今日在GDP总量上它们不及一些东部的城市,但是他们在科技,文化,教育,区位等诸多方面起的优势。使其将来的发展用有着巨大的潜力。 反观现在广西的城市,最大的南宁市区人口仅仅才150万,国民生产总值也只有不到600亿,这样城市实力和规模显然难以参加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所以将来的广西的发展必须要培育一两个大型的核心城市,是指在国内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样才辐射到广西其他地区。不要搞什么“平均主义”,搞个个都不错,但是没有一个能拿出手的。在发展之初,城市之间应该需要拉开一些档次的。 关于“效率”和“公平”之间的争论在现在中国双方都足够的力量来压倒对方。中国之大,地区差异之大,所有的问题都不能一刀而切。就现在的广西区而言,我想应该是效率优先,积极培养一些具有实实在在竞争力的核心城市,在先进带动落后。当然在注重效益的时候绝对不能置公平而不管。 第二,产业规划不合理,真正的优势和劣势不分。关于的广西将来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我们从政府的报告来看主要是以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以及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中国东盟的物流中心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塞。总体看来这些项目,均属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相对于现在广西的情况基本还是很合适的,但是在真正执行起来的时候却出现在了很大的偏差。 1.首先是夸大了区位优势。目前情况而言广西优越的区位优势还不能体现出来。因为广西周边的省份除了广东之外,其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因此把对广西的区位优势就体现不出来。而且所谓的西南出海通道现在已

有机肥料行业前景预测分析

有机肥料行业前景预测分析 一、有机肥行业定义与分类 (一)概念及定义 有机肥料是指含有有机物质,既能提供农作物多种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又能培肥改良土壤的一类肥料。其中绝大部分为农家就地取材,自行积制的。 有机肥料是农业中养分的再循环和再利用部分,因此,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和作物收获物的增多,有机肥料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虽然近年来由于化肥投入的大量增加,有机肥料投入的养分所占的比例显著降低,但仍占养分总投入量的%,有机肥料除含有氮、磷、钾和有机碳养分外,还可提供相当数量的中量、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核酸、糖、维生素等有机营养成分。 (二)主要产品大类 有机肥料由于来源广泛,所以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图表1:有机肥料分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中国有机肥料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一)中国有机肥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有机肥料加工施用鼓励政策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情况,要求各地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2004年至2012年又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有机肥作为农民生产的重要环节,一并被纳入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 图表2:历年涉及有机肥的政策及文件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有机肥料行业税收优惠政策 图表3:有机肥料制造行业税收优惠政策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中国有机肥料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012年,我国有机肥料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为931个。近年来,我国有机肥料技术申请专利数呈现上升趋势,2004年仅为92个。2013年上半年专利申请数量仅为173个。 图表4:2004-2013年7月有机肥料技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变化图(单位:个)

有机肥市场分析

广东省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复肥厂 有 机 肥 市 场 分 析 单位:丰收公司复肥厂 日期: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一、项目背景 有机肥是动植物残体经腐烂发酵沤制而成,不仅含有植物所需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也含有植物所需的钼、信锌、铁、铜等微量元素,被称之缓释性的完全肥料。有机肥主要含有机质,通过有机质的腐殖化和矿质化能够改良土壤;有机肥含养分全面,各种中微量元素,可以满足各种作物的需要;有机肥肥效缓慢,供肥时间长;同时有机肥在改善土壤保肥供肥性有很大作用,与化肥合理搭配使用可以提升化肥利用率等。 化肥的长期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了土壤污染,还造成生态环境污染。过量的化肥进入土壤加重了水域污染和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农产品质量下降兵引发了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长期以来对土壤的这种掠夺式种植模式加之片面的大量使用化肥,最终导致土壤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到令人吃惊的程度。有研究表明,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施用过量,造成土壤养分平衡失调;其次是有毒磷肥施入土壤中,经转化可形成对植物有毒害的物质,而且磷肥中的重金属也会对植物造成毒害;三是随着肥料用量的逐年增加,也使土壤中的金属含量累积增加。因此,发展有机肥料既是人们要求提高食品质量的需要,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已经开始加强有机肥料使用,控制和合理使用化肥,目前正逐步通过加大对有机

肥料的研制和开发力度,用来控制以往的掠夺式生产模式,将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确保农业持续高效发展。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倾入并滞留于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影响土壤肥力,影响产量,降低农产品品质,继而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因此保护土壤和净化受污染土壤,是现代科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有机肥的开化和使用,对解决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发展进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世界肥料的发展方向是:向多成分、多功能、高效、高浓度、无污染的方向发展;走有机、生物、无机相结合的道路。截止2009年,美国已有9000多家有机肥料加工厂,而且有持续增加的势头。美国的有机肥占国际市场的80%,年利润达70亿美元以上。根据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的数据,中国有机肥使用量占肥料总投入量的比例,从1949年的99.9%到1990年的37.4%,2000年降至30.6%,2003年降至25%。早年的“有机肥”主要是农家肥,而非商品化的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是中国农田施肥的方向和原则。 国内对有机肥的研制、生产、应用始于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才得到较快发展。生物有机肥研制和应用,则是90年代才引起重视,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我国始于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俞广霄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 引 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

有机肥利用现状

有机肥料利用现状 摘要: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养分,同时也含有氮、磷、钾等无机养分,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人们一度对有机肥重视不够,施用面积和施用量逐渐减少,导致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品质下降,施肥效益递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机肥的施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大量的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不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培肥地力,更能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全面了解新形势下我国有机肥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30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农作物秸秆、绿肥、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商品有机肥和农家肥5类有机肥资源及利用情况调研,根据有机肥资源的统计方法分析了有机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有机肥发展和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有机肥;分类;利用现状;问题;对策 1有机肥料种类划分依据 有机肥料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自然有机物肥料的总称。有机肥料来源极为广泛,品种繁多,几乎一切含有机物质,并能提供多种养分的物料,都可称为有机肥料。我国素有积制和施用有机肥的传统习惯,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进行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一系列措旎,举世闻名。 在实践中广大农民长期积累了“养、种、积、造”有机肥料的经验和划分有机肥料种类的方法,农业科技工作者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国著名的肥料学家彭家元教授曾经指出:“肥料之分类以性质、给源、有机质之有无或效能之迅速等作为分类标准均可”,至今,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有机肥料分类标准。为此,1990年农业部首次在11个省(区)开展有机肥料调查研究。为提高调查数据有效性,可利用性和可比性,又利于全国汇总,在吸取前人的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有机肥料资源、特性及积制方法,全国有机肥料可分为:粪尿类、堆沤肥类、秸秆肥类、绿肥类、土杂肥类、饼肥类、海肥类、腐殖酸类、农用城镇废弃物、沼气肥等10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个品种。 2有机肥利用现状 2.1农家肥利用情况 一是堆沤肥。主要是农户在高温季节利用杂草、废弃物和作物秸秆积制的堆沤肥。二是厩肥(不含沼渣、沼液肥)。三是沼渣和沼液。主要以猪、牛、鸡等畜禽养殖的粪便和养殖场的废弃物作为沼气池原料,沼气是主要产品,沼渣、沼液是优质的有机肥料。沼渣可做底肥或追肥。沼液用作叶面肥喷施。沼气肥是现在农业生产中的无公害有机肥料,兼治害虫,肥效显著,受到农民的欢迎。四是土

有机肥料行业现状

有机肥料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及公司简介 发布日期:2010-03-12 有机肥在我国的传统农业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人类在农业生产中,除了获取了粮食、油料、纤维、肉、蛋、奶等产品以外,还伴随着产生了大量的秸秆、饼粕以及畜禽粪便等附产物。这些农业附产物全部被用做肥料、燃料、饲料及工业原料,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循环经济模式。这种循环经济模式保证了我国几千年来农业的发展、土壤肥力的维持和农村环境的安全。但是近年有机肥施用比例不断降低,农业循环经济的链条部分断裂,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因此,实现固体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对消除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有机肥的资源量(固体有机废弃物污染量) 我国已有多年未进行有机肥资源的调查,因此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据农业部等估计,目前,我国总有机废弃物排放量为41.3-43.4亿t(26亿t畜禽粪便,6亿t作物秸秆、1亿t的各种加工下脚料),在这些有机固体废弃物中,从氮、磷、钾养分资源来看,占主要地位的是畜禽粪便,产生量占固体废弃物的一半左右,其氮、磷、钾总贮量约为0.63亿t,相当于0.49亿t尿素,1.19亿t过磷酸钙和0.34亿t氯化钾。此外,还含有8%-10%共17种氨基酸和镁、钠、铁、铜、锰、锌等多种微量元素。 2、有机肥利用状况 我国素有利用有机肥的传统。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的农民就开始应用有机肥。到了汉代,已有有机肥10多种,并开始应用种肥、基肥、追肥等不同的施肥技术。南宋陈敷的农书云:“若能及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当常新壮矣”。这种地力常新的理论,指导着我国农民在几千年的农耕中,努力开拓有机肥源,大量使用有机肥料,一方面保护了土壤肥力,做到了地力常盛不衰,另一方面形成了无废物排放的农业循环经济,保护了农村环境的安全。到了清代,据杨双山的“知本提纲”记载,我国已有有机肥10大类100多种。直到近代,因为化肥的使用,有机肥才逐步让出了一统天下的地位。但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有机肥仍占有主要地位。据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的数据,有机肥在肥料总投入量中的比例为:1949年99.9%,1957年91.O%,1965年80.7%,1975年66.4%,1980年47.1%,1985年43.7%,1990年37.4%。据李家康的研究,这一比例在1995年降至32.1%,2000年继续降至30.6%。再据《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字,2003年全国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并继续下降。总之,我国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已经降到了严重的程度。 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普遍认为,有机肥以占50%左右的比例为好,高产田可以低一些,化肥与有机肥的比例约为60:40,而低产田还应更高一些,化肥与有机肥的比例约为40:60。由此可见,目前有机肥的施用比例是很不恰当的。 3、有机肥料的作用和意义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能够为作物提供渐进、持续、全面的养分供应,不仅可以增加作物产量,而且还能够改善农产品品质。有机肥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还可以提高化学肥料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在不降低产量的情况下,减少化肥的用量。 但是在有机肥资源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却不断下降,并形成了严重的危害。首先,有机肥是最有效的消纳农业废弃物资源的手段,有机肥利用不足使得农业废弃物大量堆积,养分流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分析

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分析 摘要:现如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展不平衡。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都在转变,所以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个区域的经济进行协调发展,使区域经济趋于平衡。一方面要强化各个区域经济,另一方面要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关键字:区域经济;现状;发展分析; 国务院在2005年,将我国的经济划分为“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其中在全国范围内按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东部是由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这些省份共同组成;中部是由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这些省份共同组成;西部是由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这些省份共同组成;东北是由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这些省份共同组成。在这样一种划分的前提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就很自然的凸显出来了。本文就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的现状,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一番分析。 一、我国各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1.东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东部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36%,为全国创造了56%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698元,这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平均水平的1.6倍,在我国四大经济板块中排名第一。 东部经济实力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带动了东部沿海的整体经济发展,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国的2倍;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总比例的1/5;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珠三角地区,其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的1.6倍; 众所周之,上海是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心,它也是东部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第一。今年,我们国家在上海举办了万人瞩目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更加是快速的带动了上海地区以及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加的超过其它各个地区,成为我们国家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 2.中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很明显,我们国家中部的经济实力相对于东部而言要弱些,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32%,为全国创造了23%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223元,还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仅是平均水平的0.78倍。 3.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于中部而言要弱些,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23%,为全国创造了21%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565元,还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仅是平均水平的0.61倍。贵州省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5100元,在全国最低。只看西部地区的经济,其大西部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要高于大西南经济区,也就是说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实力较大西南地区要稍高。 4.东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东北是我国的老的革命根据地,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8.4%,为全国创造了9%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200元,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稍高一些,在四大板块中排名第二。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摘要:贵州省是西南地区一个落后的省份,其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贵州经济水平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办法。 关键词: 贵州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 1.贵州经济现状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2]。 大多数人对贵州的认识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等重化工业,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改善了地区人民的生活,贵州的经济面貌也因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周边省区乃至西部省区的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与此同时,贵州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却更加突出,如: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三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等[3-5]。 总体来说,贵州一直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社会发展滞后,人均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结构产业低;区域发展不平衡[6,7]。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贵州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经济特色,即,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型式。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a8937104.html,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作者:吕余生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12期 [摘要] 以“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为定位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近几年在国家战略支持下,合理布局重大产业,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当前,北部湾经济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应举全区之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口岸建设、管理体制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全力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扩大经济区的辐射力。加快泛北合作和南新经济走廊建设,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2008年1月,谋划了多年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实现了广西人民的一个梦想。一年多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风生水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1、北部湾经济区建立的背景 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窗口。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就在广西的合浦县。《中英烟台条约》后,北海又被 辟为重要通商口岸;在孙中山建国方略中。就有在钦州建立一个南方大港的设想;1984年,北海市又被列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理论界就一直谋划把广西打造成大西南的出海通道,那时我们描绘的区位优势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但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广西发展相对滞后,没有跟上第一轮东部大开发的步伐,所以西南通道的建设虽然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说修通了南防铁路、南北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但整体地位没有得到提升。 “十五”期间,广西有了较快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广西的知名度和地位在不断地提高。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东盟地位的提升,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的不断改善,特别是2000年朱镕基 总理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后,广西特别是北部湾的区位优势不断凸显出来。广西也扎扎实实地做了不少工作,比如连续五年成功地举办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投资峰会,连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徐元挺学号:200701100130 院系:法学院班级:07级法学3班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探讨了东北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问题,提出了以沈阳-大连双核心城市组合模式来推动东北区域协调发展的,并就两城市之间的协同分工政策安排进行了阐述。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早期,国家为了搞活经济,通过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以使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三十年间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隆起”地带。该地区的加速发展确实带动了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既定的目的。但是这种发展也因为政策性倾斜等方面原因加剧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板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从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中国南方经济板块和北方经济板块的不平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国家首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互补发展;其次为了振兴北方经济,国家加大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国北方经济区域的发展与布局必须立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板块。要想在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就必须下大力气整合东北亚中国地区,使之形成统一的协同体。东北亚中国地区包括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具体来说包括京津冀板块、山东半岛城市群、环渤海辽宁地区和其他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从发展现状来看,京津冀板块有北京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强力拉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有青岛和济南的带动,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良好,而另外两个板块却发展缓慢。即东北地区的振兴事关中国北方经济的区域发展大局。 东北地区两个板块,环渤海辽宁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大连,而另一地区的核心城市则是沈阳。这两个板块无论从行政区划上还是从文化历史传统上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这两个地区,或者说大连和沈阳两个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却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大连和沈阳的组合模式及协同发展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各板块间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改变中国经济“南重北轻”的格局,还有利于辽宁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东北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对一个区域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评价该地区城市的竞争力状况,从而能够找到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竞争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倪鹏飞教授认为,城市竞争力系统构成是复杂的,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又处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它们共同集成,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决定城市的价值收益。根据这一思路,倪鹏飞教授编制并出版了200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一书,

应用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 '中国区域 战略与布局调整 一、前言 区域发展战略的贯彻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的成就 1、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完善 世纪之交,为缩小东西差距,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了东西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拉开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序幕。在统筹解决其他“问题”区域的 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完善的区域战略不能够仅仅追求缩小东西经济差距,而是要各区域协调发展,共同驱动,由此,形成了四大区域板块共同驱动的总体发展战略。在贯彻落实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中,又进一步认识到要增强各区域发展活力,而必须结合各自特点进行细化、实化、差异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区域和增长极。随着对新时期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定位,我们又拓展和完善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内涵———实施陆海统筹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至此,我们形成了覆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陆地到海洋,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到、生态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区域间的协调性必将进一步增强,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空间基础。 2、保证了中国经济的持久活力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再是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而是“万马奔腾”、“协同并进”,不仅传统先行地区进一步焕发青春与活力,尤其是一批地处中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陆续涌现,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有效地化解了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保持了中国经济活力。如中部地区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通过构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城市圈等形成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充满活力的六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了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部地区通过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了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同时,国家还鼓励一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出符合各地实际的新模式。如在上海浦东、重庆、成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的基础上,增设了天津滨海、沈阳和山西综改试验区,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试验区。 3、增强了我国各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在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演变进程中,“区域发展的状况逐渐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东中西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的差距开始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渐增强”,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均衡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据 ,“十一五”期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在13%以上,比东部地区快0.5~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自2007年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连续6年超过东部地区。2013年经济增速继续呈“东慢西快”的格局。东、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了17.8%,25.8%和24.2%。就各区域占全国GDP的比重来看,中西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由2002年的18.8%、17.2%提高到2012年的20.2%、19.8%,提高了1.4~2.6个百分点,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自2005年起扭转了

我国生物有机肥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生物有机肥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1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应用现状 与普通有机肥相比,生物有机肥生产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除了在腐熟过程中要加入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分解的生物菌剂,以实现定向腐熟、除臭等目的外,在产品中还需加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以提升产品的作用效果。目前,我国从管理上将生物有机肥纳入微生物肥料范畴,实施比有机肥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以促进生物有机肥 的健康发展。 1.1 企业数量及生产规模 生物有机肥在短短的几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在农业部获得产品登记证的生产企业达120多家,年产量200万t以上,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正在成为农资产品市场的一个新亮点。这些企业的生产起点也较高,年设计生产能力多是中型(2万~3万t),或是大型企业(3万~5万t),也有部分超大型(5万t以上)生产企业,主要是利用附近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或农作物秸秆等作为原材料,同时也包括一些发酵工业的下脚料、生活垃圾等。但据凋查了解,这些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主要原因是产品的市场销售 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1.2 生产工艺和技术 在农业部获得登记的生物有机肥生产企业,基本上以从事微生物肥料生产为主,这些企业利用原有的菌剂生产技术,通过购买一些必要的发酵设备,开始了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在发酵生产工艺上,多采

用槽式堆置发酵法,其他的发酵方法。如平地堆置发酵法、发酵槽发酵法、密封仓式发酵法、塔式发酵法等在生产中也得到了应用。在发酵、腐熟过程中物料的水分、C/N比、温度等的调节及腐熟剂的使用是生产工艺的关键,特别是菌剂的应用直接影响着物料发酵的周期及腐熟程度。经过腐熟的物料基本实现了产品的无害化,从而也有利于后处理过程中所加入功能菌的存活。在发酵物料的后处理方面,大多数企业加入功能菌剂进行复配、定形,产品剂型以粉剂为主。此外,有1/3的产品在后处理过程中采用了造粒技术,多数以圆盘造粒为主,但也有采用滚筒造粒或挤压造粒的。颗粒产品克服了粉剂产品外观差、层次低的缺点,提高了产品的商品性,但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对有效菌的存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3 菌种种类与使用 微生物菌种是微生物肥料产品的核心,对生物有机肥而言也是如此。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有2个环节涉及到微生物的使用:一是在腐熟过程中加入促进物料分解、腐熟兼具除臭功能的腐熟菌剂,其多由复合菌系组成,常见菌种有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青霉、木霉、根霉等;二是在物料腐熟后加入的功能菌,一般以同氮菌、溶磷菌、硅酸盐细菌、乳酸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等为主,在产品中发挥特定的肥料效应。因此,对生物有机肥企业来说,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使用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只有掌握了这一关键生产技术,才能加快物料的分解、腐熟,以及保证产品的应用效果。 1.4 质检技术与产品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