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串讲提纲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串讲提纲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串讲提纲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串讲提纲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串讲

西方管理理论概括为:

五个代、十大派、三个维度、五大线索。

五个代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1、时间

2、背景

3、重要代表人物

4、代表理论

5、重要实验、事件

一、五个代:

第一代:古典管理理论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标志: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

3、经济人假设:经济人特点:

第一,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二,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第三,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第四,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扰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4、古典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之父)的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个人效率)、

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侧重于组织效率)和德国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行政组织理论(侧重于社会效率)。

5、管理重点:任务指派+制度

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第一分支):

(一)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之父)

1、科学管理有三个基本出发点:(1)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2)谋求取得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3)劳资双方互相合作、共同努力。

2、科学管理四条原则:

(1)动作的科学研究,代替凭经验的方法,

(2)制定科学培训工人的方法,

(3)与工人亲密协作,保证按科学方法实施,

(4)分清劳资双方各自的职责。

3、在作业管理方面,泰罗制定了四项管理办法:

(1)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

(2)制定科学培训工人的办法,(3)实行差别工资制度,

(4)劳资双方精神革命——注意力不是关注分配,而是如何把蛋糕做大。

4、提出管理例外原则。

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二)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1、对经营与管理作了区分:认为经营有六种活动,即(1)技术活动,(2)营业活动,(3)财务活动,(4)会计活动,(5)安全活动,(6)管理活动。管理只是经营活动中的一种。

2、提出了管理五职能:(1)计划,就是预测未来,制定行动方案(2)组织,体制、制度、人、财、物的整合。(3)指挥,就是全面考虑,使每个人都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使组织有效运转。(4)协调,就是协调各部门和各个职工的活动,引导他们走向共同目标。(5)控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3、提出十四项一般管理原则

第二代:行为科学理论

1、时间: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2、标志:对人的认识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飞跃

3、管理侧重点:人本至上。

4、主要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人际关系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

5、产生标志:

霍桑实验(主要有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电话装配实验)

第三代:现代管理理论

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70年代末。

2、标志:现代科学成果、现代技术手段在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使管理理论焕然一新。

3、管理侧重点:组织目标+人。

4、主要理论:

(1)社会系统学派理论

(2)决策理论

(3)管理过程学派理论

(4)系统管理理论

(5)经验主义学派理论

(6)权变理论

(7)战略管理理论

第四代:企业文化理论

(一)背景:日本的迅速崛起

(二)直接原因:美日比较

(三)管理重点:制度+文化

1、美、日之间的差距主要不在技术方面,而在管理方面。

2、美注重理性管理,日注重社会层面、文化层面。

3、美注重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日则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

第五代管理(泛指90年代以后的西方管理理论)

1、非理性管理

2、知识管理

3、全球竞争

4、虚拟管理

5、学习型组织

6、流程再造

7、创新管理

二、十大派

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经验学派、过程学派、科学学派、权变学派、战略学派、文化学派

1、古典学派。管理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2、行为科学理论学派。管理是通过他人使事情办成的一种方法和艺术。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人际关系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

3、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管理思想,核心是把一定目的的群体关系或行为,都看成是一个人在意见、力量、愿望和思想等方面广泛协作的社会系统,以此为基点论述企业内部平衡和外部适应问题。

4、决策理论学派。西蒙决策理论的主要思想是:管理决策置身于管理的全过程,是管理的中心,管理就是决策。

5、管理过程学派。孔茨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过程。管理人员的职能有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五项,并按此来分析、研究、阐明管理理论。

6、系统管理学派。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系统地阐述了系统观点、系统分析、系统管理三者的关系,侧重以系统理论的术语、方法分析和考察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及各项管理职能。

7、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主张管理不应是理性的推理或分析,而必须从企业管理实践出发,在企业管理成败的各种实例中概括出理论性的原理或方法。

8、管理科学学派。主张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9、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基本的管理思想是: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企业管理必须随着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变化而随机应变。

10、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学派认为,在现代管理活动中,复杂多变的经济、政治环境要求管理主体必须高瞻远瞩,把握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必须胸有全局,把握事物内部与外部的本质联

古典学派 行为学派 系统学派 决策学派

经验学派

过程学派

科学学派

权变学派

战略学派

文化学派

一、理论管理学 管理哲学、管理思想史、管理原理等。 二、职能管理学 计划、组织、财政、金融、税收、教育、工商等

系。这样,才能适应日益剧烈的竞争和快速多变的环境的需要。

三、三个维度

人、环境、目标

三、三个维度

人环

四、五大线索

1、对人的认识的变化: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文化人—自我实现的人

2、市场经济演变:

(1)自由竞争—宏观调控(两只手理论)

(2)卖方—买方(生产者中心—消费者中心)

(3)投资需求为本—消费需求为本

(4)国内市场—全球市场

3、生产关系的变化:雇佣关系—契约关系—盟约关系(相关理论:要素分配、人力资本理论)

4、竞争方式的变化:成本—质量—速度

5、管理的变化:

(1)观念:由内向外

(2)管理主体:一把手—团队管理

(3)组织机构:“金字塔”—扁平化

(4)管理客体:物本—人本

(5)市场:推销—营销

一、简答题复习重点

1、简述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P41)

2、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一)企业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

看作仅仅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进行活动的所谓“经济人”。二)生产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三)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P79-P81)

3、简述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它是对动机的激励。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它是对结果地激励。双因素理论的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P93)

4、简述“经济人”的主要特点: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2)经济的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P110)

5、简述系统管理的特点:1)它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2)它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分系统的最优化。3)它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能衡量其投入和产出。4)它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P265)

6、什么是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P277)

7、简述行为科学揭示的人的行为一般规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所引发的,人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某个目标。当目标实现后,人就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然后又有新的需要产生,再引发新的动机,这样周而复始,需要是人行为的原动力。(P84)

8、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具有促进信息传递的机能。2)具有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来维护正式组织内部团结的机能。3)具有保护个人人格和自尊心的机能,并且能抵制正式组织在这方面的不利影响。(P219)

9、简述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观念、系统分析、系统管理三个方面。P257

10、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1)导向作用。(2)凝聚作用。(3)激励作用。(4)教育作用。(5)宣传作用。(P369-P370)

11、简述权变的含义:是指组织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最好的管理办法,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权宜应变。(P293)

12、简述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P52

13、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一旦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并要求满足。人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工作的。把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分成五个层次:第一级,生理上的需要;第二级,安全上的需要;第三级,社会交

往的需要;第四级,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P84-P86)

14、简述系统观点的基本特征:1)强调对组织(企业)的整体性的理解。2)把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理解。3)把企业看作由许多子系统所组成。(P259)

15、简述非理性主义倾向:所谓非理性主义倾向,是相对于传统管理理论中唯理性主义的管理思想而言的。他们认为,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P357

二、辨析题复习重点

1、科学管理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P4

2、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错)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P365。

3、企业再造理论是对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错)。企业再造理论要求彻底抛弃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提出将分割过细的工作按业务流程的内在规律重新整合起来,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P410

4、家长制管理方式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错)。目标管理是一种自主管理,是一种参与管理,是一种民主管理。而家长制管理是命令制的。权、责、利不明确,制度混乱,奖惩不明。因此,家长制管理方式不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而民主管理、奖惩分明、权责利相结合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P278

5、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兴起。(错)。企业文化理论是由于日本的崛起,日美管理比较的直接产物。P363

6、所谓例外原则,就是原则规定之外的事。(错)。所谓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P41

7、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目标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错)。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分析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P195

8、企业再造理论的核心是企业领导班子再造。(错)。是企业流程的再造。P410

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其实是一回事。(错)P9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它是对动机的激励。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它是对结果地激励。双因素理论的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

10、所谓第五代管理是指M·萨维奇《第五代管理》一书。(错)。第五代管理理论是指90年代以后产生的新的管理理论,这里的“第五代管理”是借用美国管理学家1996年出版的一书的书名《第五

代管理》。P429

11、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目标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错)。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分析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P195

12、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矩阵制。(错)。根据权变理论,市场条件等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事业部制。或者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不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矩阵制。P306

13、资本主义管理理论或管理科学产生的标志是《管理理论丛林》一书的出版。(错)。是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P5

14、所谓目标管理,就是领导定目标,然后下属遵照执行。(错)。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P277

15、非理性主义倾向是指管理向软化发展。(对)。非理性主义倾向认为,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非理性主义倾向提出自己的管理主张大都以“软管理”为中心的。P357

三、论述题复习重点

1、试分析“经济人”的特点,对“经济人”在管理方式上应怎样管理?P109

答:“经济人”是埃德加·沙因提出的四种假设之一,是古典管理学对人的特性的假设。经济人假设盛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种假设从一种享乐主义哲学出发,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于追求本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创始人泰罗就是持“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沙因把经济人的假设归纳为四个特点: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2)经济的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从对“经济人”的假设出发,管理者在对人的管理中必然要采取“命令与统一”、“权威与服从”的管理方式。管理者把人看作物件一样,忽视了人的自身特征和精神需要,只注意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把金钱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作为有效的管理方式,采取软硬兼施的管理办法。〔为此,对“经济人”在管理方式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以物质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2)指派任务要具体、明确;(3)奖惩措施要有效、明确。)

2、联系实际谈一谈科学决策应遵循哪些程序?(案例分析:某县委书记上任后,提出要在当地搞万亩蔬菜大棚,县上主要领导分别抓落实,经过努力,很快取得实效。问:这是不是科学决策,为什么?)P242

答:这不是科学决策。因为进行科学决策必须具有如下步骤:

1)确认问题。决策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确认问题,对问题的性质、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估价,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决策的目标是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的。

2)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决策的根本在于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备选方案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作出合理的决策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应尽量多地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以免漏掉最好的方案。

3)收集信息。信息的收集是决策的基础,就是从多个备选方案中看看这个方案如何,那个方案怎样,以便给选择备选方案提供必要的信息。

4)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替代方案。即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方案。

5)拟定实施计划并执行已经制定的决策。拟定决策的实施计划,实际上就是拟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决策。

6)评估和审查。这一步骤必须反馈至第一步骤,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通过评估和审查,可以确定决策执行的情况,以便发现和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修正决策本身。

根据科学决策的步骤对本案例进行分析:县委书记根据他在某地的经验,提出要在当地搞万亩蔬菜大棚,并取得实效。但这不是科学决策,县委书记的决定是他个人的意思,这是经验决策,也可以说是“领导决策”。因为县委书记的决定没有遵循科学决策的步骤来作出的:首先是只提出一个建蔬菜大棚方案,没有提供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也就是只有一个方案,没有多个方案;其次,县委书记忽略了选择备选方案的重要性,搞万亩蔬菜大棚也好,万亩果园也好,引进外资也好,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取证,把最差的方案排除掉,这才是科学决策。而县委书记提出的只有一个方案,没有选择余地,这个方案有可能是最好的,但也不能避免最坏。因此,县委书记的决定不是科学决策。

3、结合我国实际谈一谈X理论、Y理论各自的特点及管理办法P113-115

X理论的特点及管理办法:1)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达到经济目的,有责任把生产性企业的各项要素如资金、物资、设备、人员等组织起来。2)就人员来讲,这是一个指挥他们工作,激励他们,控制他们的活动,矫正他们的行为,使之适合于组织需要的过程。3)如果管理人员不这样积极地干预,人们会对组织需要采取消极的甚至对抗的态度,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说服、奖励、惩罚、控制并指挥他们的活动,4)正常的人生性懒惰,尽可能地少做工作。5)他缺乏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6)他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7)他本性反对改革。8)他不太伶俐,易于受骗,易于受骗子和政客的蒙蔽和扇动。X理论是建立在“大众平庸”和“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在管理中或用严厉的、强硬的管理方法,包括强迫和威胁、严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监督,或用温和的、松弛的管理方法,包括采取随和态度,顺应职工要求,保持一团和气。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都有片面性,管理效果都不理想。

Y理论的特点及管理办法:1)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达到经济目的应当责任把企业的各项要素如资金、物资、设备、人员等组织起来。2)人们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3)人们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4)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惟一办法。5)对目标的参与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接相关的。6)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不但能接受,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7)不是少数人,而是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高度的用以解决组织上问题的想象力、独创力和创造力。8)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安排好组织工作方面的条件和作业方法,使人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和自己具体个人目标而努力。Y理论假设是“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主要管理方法:1)分权与授权,如实行目标管理。2)扩大工作范围,鼓励处于组织基层的人承担责任,并为满足职工的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提供机会。3)实行参与式和协商式管理。4)鼓励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成绩作出评价,把自上而下的评价与职工个人评价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

如:X理论认为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企业的激励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Y理论认为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通常的激励办法是尽可能把职工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并具挑战性,使员工达到自己激励。

4、结合实际分析人的需求层次及管理对策。P85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一旦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并要求满足。人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工作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共分五个等级,它们是:

第一级,生理上的需要:它包括人体最基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马斯洛说过,一个缺少食物、安全、爱情和尊重的人,它需要食物以解决饥饿将比其他的需要更加强烈。在这一级没有得到满足以前,其他各级更高的需要不会发挥作用。

第二级,安全上的需要: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安全上的需要就成为重要的事情。安全需要是有关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要。它包括:劳动安全、职业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

第三级,社会交往的需要:包括同家属、同事、朋友、上司等保持良好关系;给予别人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帮助;进行社会交往,并成为社会集体中的一员,获得某一集体的承认,自己有所归宿。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人精神上的健康。

第四级,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需要,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等。由于这类需要是无止境的,因此,很少得到完全的满足。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马斯洛把这一需要解释为一种欲望欲望,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只有在其他各种需要都得到满足后才有可能得到。

上述五类需要,人们并不是都能得到满足。一般来说,需要等级越低的人越易得到满足,需要等

级越高的人则满足的比率就越小。人们一般按照需要梯级从低级到高级地追求各项需要的满足。

与需求层次相对应的激励手段、管理策略:

案例分析:西门子公司的弹性福利计划

为了应对日益多元化的员工需求,西门子公司近年来开始推行弹性福利计划。弹性福利计划打破传统为每一位员工提供统一的福利方案的做法,提供一系列可以自由选择的福利“菜单”,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偏好自由选择。目前西门子的弹性福利计划中包括两部分:核心福利和自选福利。核心福利是每个员工共有的福利项目,自选福利是员工可以自由选择的福利项目。

自选福利项目的菜单设置考虑了员工四个方面的因素:健康需要、养老需要、照顾家庭的需要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要求。西门子希望通过弹性福利计划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增加福利方案对员工的吸引力,同时通过增加员工的参与度以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答:1、这种弹性福利计划是组织当中的人的需求层次是不一样的。人的不同时点的需求层次也是不一样的,用一个办法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组织当中有的人可能是生理需要,有的是安全需要,有的是社会交往需要,有的是地位受人尊重的需要,有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如要想自己有更高的发展成长机会,就会选择进修培养,单位给予报销并给一定的时间;如需要经济上利益,则可以选择拿奖金,把这些钱用来买房子,或给小孩上学,所以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这样就满足了员工多层次的需要。

2、对我国目前国有企业当中,我们的激励手段太单一,方式太死板,当然我们也存在激励不够、不到位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弹性福利计划可以进行借览,设计符合我们中国实际的福利计划、奖励计划。

5、联系实际分析组织对内对外平衡的条件P225-226(某企业,对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人心涣散,对外由于某种原因产品销售不畅,请用组织平衡理论分析说明)

答:组织平衡论是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提出关于研究组织如何存续的理论。它包括组织对内平衡和组织对外平衡两个方面:

1、组织的对内平衡是指通过把创造出来的经济和非经济诱因有效地分配给各个成员,保持各个成员的“诱因”和“牺牲”的平衡,从而确保成员协作积极性的过程;如果组织向其成员个人提供或分配的诱因同个人的牺牲相等或超过时,组织就能保持对内平衡,也就能存续。反之如果组织不能保持这种平衡就会衰弱,并最终将消亡。其关系由以下式子示之:牺牲≤诱因→组织存续和发展

2、组织的对外平衡是指组织做为一个整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这个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技术等环境。组织平衡归根到底是组织同组织外部的全部情况的平衡。

根据巴纳德提出的组织的平衡理论,只有当组织提供和分配的诱因大于或等于组织成员提供的牺牲时,组织才能存续、发展。这个企业对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原因是诱因不足。诱因不足,组织成员就不满,导致人心涣散,这样的组织也就不能存续。为此,要调整内部分配制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公正考核每个人的贡献,实行差别诱因;

巴纳德认为,组织目标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组织要和社会建立一个动态的平衡。对外社会市场变化了,你的产品还没有变化,那市场就不需要你,所以产品的销售就不畅了。所以你这个企业就应该调整目标,调整产业结构,改进技术,分析市场需要,按照市场需要来增加产品品种、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使组织实现对外平衡,达到最终目标。

6、试比较美日文化的主要区别(P374)

答: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相比较,有明显区别,主要区别在:

1、在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日本企业文化以农耕民族为主,提倡家庭主义的集体主义,具有分工性和稳定性;美国企业文化则以欧洲为主的移民民族为主,提倡个人能力主义,具有配合性和流动性;

2、在企业价值观方面,日本企业文化体现为工作献身、和亲一致、顺应同化;美国企业文化则强调竞争、民主、公平;

3、在企业体制与制度方面,日本企业文化启用的是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美国企业文化实行的合同雇佣制、职务工资制;

4、在福利待遇方面,日本企业文化采用的是以公司为主的福利形式,福利内容多;美国企业文化采用的是以工会为主的福利形式,福利内容少。

总之,日本企业文化比较注重血缘关系和团队精神,因而在管理中比较强调精神因素和社会责任;美国企业文化偏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强调对个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注重数据分析和事实依据,血缘关系观念比较淡薄更多的是以平等的契约关系来维系。

以上两国模式中:

美国是崇尚理性主义和推崇个人主义,追求人权的国家,管理也以专业化和制度化著称(科学管理),强调竞争,能力至上,其管理文化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日本在自己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对西方的管理经验进行学习,吸收,并实现创新(坚持了三大组织文化精髓:终身雇佣制,年共序列制,企业内工会),更多的保持了东方人本色彩,也造就了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案例分析:请说明P373

1、民族文化型与市场文化型各自的优缺点。

2、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按照企业的价值取向或行为标准的不同分为:

1.民族文化型优点:个体与组织的关系的关系互有长期承诺,对本公司的认同感,

遵守信用;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相互依存的意识,团队精神好。

2.市场文化型优点:个体与组织的关系合同关系,强调法制、法律意识;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

强调个体的首创性,具有创新意识。

对我们国家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企业管理活动不仅仅是经济活动,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企业文化植根于本国文化传统之中,各国的文化传统的差别往往导致不同特色的管理文化,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等原因,我国现代企业发展历史较短,在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经验极其匮乏,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更是缺少;而西方国家和近邻日本由于各自的宽松的商业发展条件和氛围,造就了一批领先的跨国企业,积累的大量的管理经验,也在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方面达到一定理论高度。

基于以上,从目前的现实状况和条件,要想尽快提升管理水平,发展管理文化理论,就要求我们既要善于学习,借鉴他国的先进的管理经验,理论和方式,吸收他国有效的企业文化,又要立足本国之实际,从本国历史,社会,传统中提取前人经验和文化基础,从建立既达先进水平,又适合本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和理论研究

所以基于此,给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理论研究的建议,

1.洋为中用:中国近百年来,落后于西方和日本,建国后企业发展也受到制约,管理理论套用苏联模式,企业文化建设被政治思想学习所替代,与他们差距进一步拉大,美国和日本由于立足本国文化,加上良好的商业氛围,企业快速发展,而且积累的大量的,丰富的经验,出现了众多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模式,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吸收!

2.古为今用:5000年文明积淀,可以学习的很多,儒家的人本主义色彩,“仁、义、礼、忠、信、智、孝、和、爱、恭、俭、忍、让”等伦理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唯人为贵),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团队精神,倡导个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重视人才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家思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道教主张的兼容并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