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语言艺术

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语言艺术

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语言艺术
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语言艺术

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语言艺术

五邑碧桂园中英文学校初中部林秋实

有人说,教师是真正靠嘴巴吃饭的职业。确实,课堂上,我们讲究教学的语言艺术,课堂下,我们讲究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语言艺术。所以,培养出一张能说善道的嘴,是教师必做的功课。

小时候,我们大都玩过“咬耳朵”游戏,游戏中,我们说错了,听错了都是轻轻一笑,但是,当我们与学生或家长沟通的时候,他们都会认真地倾听,不会把我们的话当成笑话,一笑了之。如果我们无意中说了不恰当的话,有可能产生矛盾,降低我们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给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以及沟通增添困扰。那么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语言沟通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我根据自己十八年的教书“血泪史”,总结出了一套“林氏法则”——与学生、家长语言沟通的“三宜”“三忌”。我们五碧在方校长的倡导下开启了“教师论坛”活动,提倡教育思想百家争鸣。所以,我斗胆拿出来,跟大家一起“争一争”。如有雷同,深感荣幸。

林氏法则第一宜:细节更能打动人心。

大多数家长都很想知道孩子在校表现,当他们问我们:“我家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老师怎样回答会更让家长放心?

概括式回答:挺好的,请您放心吧。

摘要式回答:挺好的,写字比以前认真了,作业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积极回答问题。

细节式回答:孩子这段时间还真是不错。写字能注意横平竖直了,他昨天作业本里有几个字写得特别漂亮,我用红笔在下面点了点以示鼓励。他的作业也不需要我催,第一时间就交上来了,像是和小伙伴比赛似的。课堂上,他回答问题可积极啦,小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看不见。

如果您是家长,您会更喜欢哪一种回答?举一个我们班级的例子:家长微信留言:“林老师,海宏今天有游泳吗?”

我可以简单的回答:游了。也可以加上修饰语:游了,还挺认真。

但是,我是这样回复的:今天刚下泳池的时候,看见一个戴泳镜的黑小伙。我惊奇地问同学们,他是谁呀!黑小伙摘掉泳镜,喜滋滋地对我说:“老师,我是海宏啊!”就好像跟我玩了一场捉迷藏游戏,没被我发现。他的笑容瞬间暖化了我。

我想,这样的回答更会让家长暖心吧。因为这个回答可以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和孩子之间融洽的关系,进而对老师、对学校多一份放心。

沟通时注意细节,这样做的不仅仅是我,在微信群里,有家长留言:“伟豪是个懒散的孩子,让老师们费心了。”

政治老师余小凤回复:伟豪虽然有点懒散,但是在老师的督促下还是能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今天背诵,他虽然是最后一个背下来的,但是背得最有条理。

上周一个中午,郭晓滨老师接到一个新生家长的电话,就是询问孩子情况。我听见郭老师说:孩子各方面表现都挺好的,上课挺认真,和同学们交往也不错。刚开学的时候,听他说在宿舍睡不好觉,我现在问他,他说睡得好了。看来孩子已经适应这里的学习和生活了。你们就不用担心了。我会继续关注他的。

接下来说说“林氏法则”第二宜——鼓励宜拉近距离

还是那个问题:我家孩子在校表现如何?

叙述式回答:孩子这几天学习有点注意力不集中,几次听写都有错误,家长要重视起来。批斗式回答:你家孩子怎么搞的?听课不认真,要么趴在桌子上睡觉,要么搞东搞西。一到

听写,错误一大片。孩子回到家都在干什么?你们做家长的每天晚上要帮他听写,要在作业本上签名。你们再忙都要抽出时间好好教育一下孩子。现在不重视,将来就晚了!

鼓励式回答:其实我也正想跟您聊一聊孩子近来的表现。这几天孩子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是不是有啥心事啦?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爸爸是孩子心中最坚强的后盾),他和您最亲(他和您心贴心),您看看能不能找时间和他聊聊?然后我们一起想办法解一解孩子的心疑。最近的几次听写,孩子错误比较多,但是我指出来以后,他都认真订正了,这不是啥大问题。下次听写前,我会让他先到我身边多读一读,多写一写,跟他一起分析哪里容易错,这样错误会少一些。如果您回到家后有时间,也可以把要听写的内容先给孩子测一测,与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的良师益友,感受他的点滴进步,这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珍贵的回忆。

同样,很多老师也在这样做,在班级微信群里,老师们留言:

英语老师郭碧莹:开学到现在英语课堂总体来说还不错。

物理老师邹秀花:物理也不错,有很大进步!主动学习,思路也跟得快!

政治老师余小凤:今天早读同学们读书很认真!

政治老师余小凤又说:你们家长更是功不可没!我们一起努力,鼓励孩子,为他们加油打气,为他们营造更好的环境,让孩子们能考出更好的成绩,成更好的事,做更好的人!

这种沟通的方法也适用在《家校联系单》上。比如关于游泳问题,我在第二周《家校联系单》上这样写:本周开始了游泳课,孩子们经历着一个克服各种困难,挑战自我的过程,进入泳池的人数如下:第一次:7人;第二次:11人;第三次:12人。虽然还有一半同学没有战胜自我,但是,我对下周同学们的表现满怀信心!

第三周这样写:本周游泳课,孩子们进入泳池的人数如下:第一次:15人;第二次:16人。越来越多的孩子克服了外在内在困难,挑战成功。有10个孩子还在心痒痒中。期待家长朋友们周末也带孩子一起去游泳。让这种健康的运动走进每个孩子和每个家庭。

有这样一个实验,把相同的两盆花分别放置在客厅和角落,它们享受着同样的阳光水分,但是,一段时间后,实验者发现放在客厅的花儿要比放在角落的花儿开得更灿烂。原因是客厅的花儿经常得到人们的赞美。赏识,对于无心的花儿都有如此作用,那么对于有心的孩子呢?所以,与孩子沟通时,不要吝惜我们鼓励的话语,鼓励的眼神。

我们再来说说“林氏法则”第三宜——生动宜加深好感。

家长又来问了:我家孩子在校表现如何?

中规中矩式回答:孩子表现还可以,听课认真,回答积极。

生动式回答:哎呀,这个大宝贝还真是让我骄傲呢!他上课听讲可认真啦,两只大眼睛就像探射灯似的,仅仅追随着老师,两只耳朵像雷达,不放过老师讲的每句话。一到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像一个小勇士,总想一马当先往前冲,难能可贵的是,正确率还挺高呢。

可能大家会觉得有点夸张,这个就像人吃菜一样,有的人口轻,喜欢清淡的;有的人口重,多添一勺盐还有再撒上一把辣椒。您就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沟通对象的特点来酌情处理好了。

还是我们班的例子:

家长微信留言:“林老师,李洋今天游泳认真吗?”

我是这样回答的:今天李洋和我打赌,他说自己能一口气游五个来回,达到中考标准,结果,他赢了。

还有《家校联系单》的例子:

全班同学在本周内团结一心,斗志昂扬,目标直指“流动红旗”。为了实现零的突破,大家在卫生、纪律、学习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小梦想能否实现?请听下回分解。(摘自第二周《家校联系单》)

通过全班26个同学的共同努力,我班拿到了本学期初中部第一面流动红旗!事实证明,九年级同学都是好样的!!帅!!!(摘自第三周《家校联系单》)

如果爱,就要大声说出来。虽然师道尊严,但是我们也要勇于、乐于让学生知道,让家长知道我们其实很爱自己的学生,很愿意与家长做朋友。我在班级微信群里把我写的一段日志发了上去:

2015-8-26 天气:真热!心情:真乐!

初三开学已经三天了,也就是说我做小屁孩儿们的班主任三天了。

三天来的感受:我的心快被他们的真情融化了。就像这几天明晃晃的阳光,孩子们也给予着我赤裸裸的爱,纯真,热烈。三天里,每天面对的都是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双双真诚的眼睛。26个孩子,每个孩子似乎都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看来,当初抢着做他们的班主任,这个选择还是很明智的呀!虽然这个班级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相信:无限风光在险峰。

接下来还有174个朝夕相处的日子,我知道,亲爱的男孩儿女孩儿们,你们会故意或不故意犯一些错误,甚至反反复复,但是,哪个人不是在错误中学会明辨是非,学会处理问题,进而得到成长的呢?

虽然四十岁了,但是我愿与你们一起继续成长。一起用心品味生命的感动。

(摘自《嘿,孩子们——2016届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日志》)

我相信,真诚可以换来真心,感动也可以感染。一段记录了我和学生故事的日志可以证明:2015-8-26

今天一个男孩儿向我“表白”了。

语文课上,正在学习《出师表》。讲到“忠志之士”,忠诚,有志向,舍身报国、报君。这时,一个男孩儿(伟豪)突然说:“老师,我对你也是这样的。”我的心一震,这是我心里期待的,但是来的这么突然,今天,是我当这个班的班主任第三天。

孩子们都望着我,没有人笑,目光里都是真诚。

我对这个男孩儿开玩笑说:“千万别这样说,因为——我知道。”孩子们都笑了。

(摘自《嘿,孩子们——2016届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日志》)

这个男孩为什么会这样说?我想与我跟家长的微信沟通有关系:

8月24日

伟豪今天主动要当我的语文课代表,我很高兴,所以迫不及待要跟你们分享一下我的喜悦。8月25日

小屁孩儿这两天表现都挺好。

8月26日

伟豪妈妈,伟豪这几天太不像话啦!上课守时,听课认真,课代表工作非常积极!我太喜欢他啦!

还有一个孩子,每天见到我,脸上都露出甜甜的笑,班级有活动,他都是一马当先。我与孩子的妈妈这样微信沟通:

8月27日

群雄妈妈,孩子这几天表现太不像话!每天都让我惊喜!小心脏有点受不了了。我有这样的儿子就好啦!

9月1日

群雄这孩子咋就这么好呢?

9月10日

群雄好暖心啊!

“林氏法则”的“三宜”是否有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最有说服力:

雪晴妈妈:感受林老师的热情,阳光和正能量。希望孩子们在您的带领下更加有激情,更阳光,更有活力。

晓琳妈妈:老师们的鼓励促使孩子不断努力,潜能慢慢出来了,点滴进步都让老师们无限放大,我也要尝试用朋友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尽量找寻她的闪光点来提高她的积极性。

伟豪妈妈:林老师和各科老师:你们给了我们家长希望,我对孩子现在有期待了!

海宏妈妈:阳光老师带出阳光学生。

伟豪爸爸:材料一样,不同厨师味道相差甚远,老师们厨艺精湛,我们坐等美味佳肴!

班里有个孩子,成绩不错,号召力强,但是较为情绪化,经常不开心,有时还需要回家调整情绪。这学期开学后,初中部老师都在积极寻找适合的方法,与其沟通,进行教育。两周后,孩子爸爸妈妈来到学校,对邹主任说:孩子表示现在压力很大,因为老师们对她太好了,她都不好意思犯错误了。是啊,谁能想到呢?这个当初的“小炸药包”,现在竟然成了老师最得力的助手,扛起正能量大旗带领全班同学大踏步向前进的人。

得到这样的反馈,就是对我们用心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最好奖赏。

现在我们推敲一下“三宜”的核心:

细节宜打动人心,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物”——这需要我们日常工作时要细心

鼓励宜拉近距离,就是要做到“言之有情”——这需要我们对待学生家长要关爱

生动宜加深好感,就是要做到“言之有趣”——这需要我们对待工作要有激情

接下来,我想简单说说与学生、家长沟通的“三忌”:

一忌简单粗暴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要图自己的一时痛快,或者想着刺痛学生的神经,对学生随意发脾气,不分场合大声责骂。这样做未必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我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心里先塑造出一个优秀学生的模子,认为学生就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他们说了我认为不该说的话,做了我认为不该做的事,我就会严厉批评。心里想着:这是为了他们好,苗不扶不正。但是,结果是学生离我越来越远,班风学风并没有改善。我一直都没想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直到2008年的一天,我搜集班里学生对各个科任老师的意见,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写道:英语老师脾气暴躁,经常在课堂上发脾气,不是大声骂人就是摔东西,就像一个火烧了屁股而上蹿下跳的猴子。看到这样的话,我的心就像被敲了一锤子,原来我们自以为严厉的批评教育威慑力强大,还可以敲山震虎,杀鸡儆猴,但是,很多时候,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从这件事起,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方法,不再认为老师就应该高学生一头,就应该随意行使教育权,也开始思索,既然我们教育学生是为了学生好那么怎样才能把好事做好,而不是爱心绑架。我们知道,学生会经常犯错,反复犯错,但是,让学生学会承担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单纯接受批评和惩罚更重要。无限风光在险峰,也许问题越多的学生,往往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我总结出的观点是:与其坐在高处俯视学生,做普度众生的菩萨,不如走进学生心里,做他们成长道路的同行人,适时给与指引。

二忌生硬说教

“五讲四美三热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样的调子我们弹了好多年,现在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弹下去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继续弹下去。有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老师,我们要教学生追寻真善美。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弹奏的方法。直来直去弹不出优美的曲调,用力过硬会弹断琴弦。和谐悦耳才会让学生如沐春风。怎样避免干巴巴说教?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书,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能侃侃而谈。向大家推荐《智慧背囊》《心灵鸡汤》《意林》,这样的书生动有趣,容易入眼,先从这些书下手,再慢慢加深。

三忌轻易扣帽

“不诚实”,“懒惰”,“自私”,“小偷”……这样的帽子不要轻易扣在学生头上。不要因为学

生一次或几次错误,就对他(她)的人品下定论。人无完人,谁可能一生无错?如果犯错就要盖棺定论,我们每个人一生要背负多少“罪名”?头上要戴多少顶“高帽”?学生是可塑造的,他们的人生有很多种可能性,他们的品性也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和完善。如果我们习惯于给孩子扣帽子,除了让孩子心灵越来越疏远我们,也会给他们造成心理暗示,老师都说我是这样的人,看来我就是这样的人了,因而破罐子破摔。背负沉重十字架的孩子是跑不起来的。

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语言艺术,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方法有很多,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学生对家长怀有怎样的心。正所谓“言为心声”,你想说出什么样的话,就要培养自己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