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培训课件

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培训课件

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关键词] 跟骨粉碎性骨折;半量甘露醇;创伤性水肿 [key words] heel bone comminuted fracture; half-dose mannitol; traumatic swelling 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术后皮肤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8%~20%, 常导致钢板外露,甚至继发骨髓炎而致手术失败。目前临床上常用 半量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但大剂量甘露醇易造成不可逆的肾功能 损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跟骨粉碎性骨折134例,其中,男78例,女56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32.5岁;交通肇事伤69例,坠落伤42例,打击伤15例,其他10例;左跟骨骨折65例,右跟骨骨折57例,双侧12例;按sanders分类法[2]:ⅱ型22例,ⅲ型74例,ⅳ型38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伤后至入院就诊时间为1~24 h,平均4 h。本组患者均在伤后4 h~2周内手术,其中79例在24 h内进行,55例于伤后2周内全身情况平稳后、足踝肿胀控制后再进行手术。所有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6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为防止其他因素影响,本研究的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65岁之间;

②闭合性骨折;③不符合排除标准者。拟定的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②开放性损伤及骨折;③糖尿病病史者;④其他器官或全身感染病史未愈者;⑤hiv免疫缺陷综合征者;⑥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者(包括全身及局部外用);⑦原有中风及肢体肿胀,神经性营养不良者;⑧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消肿方内服,消肿方参考广州中医药大学李钊、何才勇等[4-5]报道配制(成分:当归、黄芪、牛膝、丹参、泽泻、茯苓、猪苓、川芎等)。每日8~10 g,自入院起连续服用,服用至术后1周。b组患者采用20~30 min内滴完20%甘露醇注射液(福州海王福药,规格125 ml∶50 g)125 ml,根据病情,每日1次或2次,连续使用7 d或足踝消肿停止使用。 1.4 手术方法 于足踝肿胀控制后再进行手术,采用外侧“l”形切口[6],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及腓侧肌腱,显露骨折后,向下牵引跟骨结节。由跟骨结节后上方向塌陷翻转的跟骨后关节面钻入4.5 mm克氏针,达软骨面下0.3~0.5 cm,向后下方搬动克氏针尾部,适当内翻,撬拨复位向前塌陷翻转的跟骨后关节面,恢复结节角。跟骨内外两侧横向挤压,恢复跟骨宽度,纠正跟骨的内外翻畸形,恢复bhler角和gissanc角的正常角度,用数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已复位的诸个骨折块。因骨折块压缩造成骨质部分缺损,可行自体髂骨移植。或于缺损区域填充人工骨,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活动受限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79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活动受限的相关因素 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引发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出现颈椎活动 受限的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共93 例,根据颈椎活动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 例,颈椎活动度>40°,观察组41 例,颈椎活动度<20°,将两组患者的AS 功能量表(BASFI)、颈椎病变评分(mSASSS)以及颈椎曲度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S 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颈椎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颈椎曲度 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颈椎会 出现结构性损害,而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颈椎活动会更加受限,从而使患者 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关键词】胸腰椎后凸畸形;强直性脊柱炎;颈椎活动受限;影响因素【中 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45-02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脊柱附着点和骶髂关节炎症为症状的疾病,属于慢性的炎 性疾病,其病变特点包括关节强直、关节和椎间盘纤维环及附近的结缔组织骨化[1]。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了骶髂关 节炎、胸椎病变、腰椎病变、颈椎病变以及周围关节病变等,而颈椎是常见的受 累部位,由于椎间盘、韧带及其附近组织的慢性骨化,颈椎的融合及活动功能会 逐渐降低,最终形成固定、僵硬的畸形[2]。在本次研究中,对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旨在探讨和研究造 成颈椎活动受限的因素,为临床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0 月至2015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 的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共93 例,其中,男82 例,女11 例;年龄 在18 岁-6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10.9)岁;患者的病程为2 年-35 年,平 均病程为(10.3±1.7)年。所有患者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均在50°以上。排除精 神疾病患者,排除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出现病变患者,排除有药物成瘾史 或酗酒史的患者,排除脊柱假关节患者,排除颈椎病理性骨折患者。93 患者根据 颈椎活动度分为对照组52 例,颈椎活动度>40°,观察组41 例,颈椎活动度<20°,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使用医学影像传输和存储系统对患者的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 线片进 行分析,测量患者全脊柱后凸的最大Cobb 角;分析患者颈椎中立位X 线片,测 量患者的颈椎矢状面参数;分析患者的过屈位和过伸位X 线片,测量颈椎活动度,主要为C2 和C7 椎体下缘连线间的夹角,在屈曲时用θ1 表示,过伸时用θ2 表示(如图一、图二)。颈椎活动度=θ2-θ1,在颈椎前屈时,θ为正值;当颈椎后凸时,θ为负值。 图一颈椎屈曲时的示意图图二颈椎过伸时的示意图颈椎屈度的测量使用Borden 测量法,即沿着颈椎各个椎体的后缘做一个弧线(a 线),然后从枢椎齿 状的突后上缘到C7 椎体的后下缘做一个直线(b 线),找到a 线和b 线间的最宽处,做垂直横交线(c 线),这条垂直横交线就是颈椎的生理曲线的深度[3]。(如图三所示。)

腰椎陈旧性骨折

文章导读 腰椎是处于人体正中部位,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性的用到它,比如说弯腰、扭腰都会用到腰椎,但是腰椎也是很容易就会骨折,一不小心腰椎就会闪着造成骨折,腰椎骨折可以通过手术来恢复,但是恢复以后还会出现腰椎骨折,这种属于陈旧性骨折,那么,腰椎陈旧性骨折是什么? 陈旧性骨折系指骨折的畸形愈合、迟缓愈合和不愈合而言。所谓畸形愈合是指骨折愈合处的远近骨折断端对线对位不佳,或成角,或旋转,或重叠而成畸形连接,其造成的原因多为整复不良,或固定不确实而使整复后的骨折断端再度移位、或过早地在无保护下的负重而使断端移位,并且在发生这些情况后又未及时矫正,终于形成畸形愈合。所谓迟缓愈合,即骨折虽然经过处理和相当时间的固定,但形成的骨痂仍不能把断端坚强地连接在一起。 有些人骨折后会留下某种后遗症。表现:为在天气变化时,以前骨折过的地方会疼痛不止,或者发痒。偶尔还会出现酸痛,骨折处怕冷,怕风,疼起来很难受,有的会感到浑身特别是原骨折处乏力。阴雨天也会有这种可以自觉的症状。一般痛1--2天就自然好了。有时候 也会疼疼唧唧的,酸酸麻麻的,并非持续性的连续不舒服好几天。意见建议:外伤引起的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使用中医传统膏药治疗可以说是最理想的办法了。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对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具有极强的营养修复功能,局部渗透力强,药物分子经皮肤吸收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处,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目地。 腰椎陈旧性骨折,现在下肢麻木比较明显,是否存在后凸畸形压迫神经的问题,需要看具体的ct检查结果。如果是严重的厚度畸形压迫神经,这个药物治疗是没有什么效果的,需要考虑手术减压,建议提供具体的x片或者ct图片,另外就是多休息,避免反复弯腰劳累,重体力劳动。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型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型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临床分型,我们请教了专家,专家说: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临床分型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活动型,稳定型,康复型。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三种类型。 活动型 分型特点:关节疼痛症状严重或关节肿胀严重,免疫九项有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3项以上不正常。 治疗预后:关节融合较快,致残发生率较高。必须每天进行全身关节的功能锻炼,禁忌卧床休息,关节屈曲位。 稳定型 分型特点:关节疼痛症状较严重,免疫九项有2项以上不正常。 治疗及预后:部分关节已出现融合,也有部分关节致残。融合关节禁止锻炼,融合关节必须每天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禁忌卧床休息,关节屈曲位。 康复型 分型特点:关节疼痛症状有时严重,或关节疼痛时轻时重,或关节疼痛时断时续,免疫九项中有2项不正常或免疫九项正常。 治疗及预后:关节部分融合,部分关节致残,融合关节禁止锻炼,未融合关节必须每天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禁忌卧床休息。 石家庄燕赵医院风湿免疫专家组带头人唐卫忠主任,结合中医和西医治疗之所长,首创中西医六步一结合免疫平衡疗法。该疗法在从整体上调节患者免疫系统平衡的同时,还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可谓是辨病治疗;以精心研制的系列中药冲剂控制病情,遏止强直性脊柱炎免疫病理损害,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提倡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康复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和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 配合骶髂关节介入,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达到全方位立体治疗的良好效果!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患者多以脊柱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加之骶髂关节炎是该疾病的特异性改变,因而,石家庄燕赵医院在中西医六步一结合免疫平衡疗法,调节全身免疫系统的同时,还采用有效疗法——骶髂关节介入术,进行辅助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疗法特别是对早期I、II度骶髂关节是有非常明显疗效,而且近期疗效巩固,万余名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患者由这里摆脱了疾病的束缚,走向康复之路!

跟骨骨折的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

跟骨骨折的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对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行撬拨复位治疗的跟骨骨折的151例患者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优49足,良85足,可14足,差3足,优良率为88.7%。结论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是一个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痛苦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65%,约占人体所有骨折的1%~2%[1-2]。多数是由直接垂直暴力导致,高能量损伤致粉碎性骨折,低能量损伤致无或轻微移位的骨折。由于跟骨解剖结构特殊,病理解剖复杂,故术后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常使患者难以恢复工作而丧失劳动能力,,因此如何治疗这类骨折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目前临床医生广泛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但由于跟骨的位置独特,外周软组织包绕较少,周围组织血供不充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3-5]。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124例(151足),男91例(112足),女33例(39足);年龄17~67岁,平均37.9岁。受伤原因:86例高处坠落伤,17例车祸伤,21例摔伤。所有病例术前均摄足正位,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并行跟骨CT平扫加重建检查。 1.2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上气囊止血带。患者侧卧位,患足跟骨外侧面朝上,另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位,双侧采取俯卧位。消毒铺巾,先行患足跟侧方挤压,使跟骨的宽度基本恢复。然后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于跟骨后侧跟腱附着处经皮用斯氏针向前下方打入,利用杠杆原理进行撬拨,同时固定并牵引前足,恢复跟骨丧失的足弓。再用另一根斯氏针穿入后关节面下方进行撬拨,复位后关节面,同时挤压跟骨体两侧,复位跟骨骨折,将第1根斯氏针继续穿入跟骨体,穿过骨折线固定跟骨骨折。然后在此针下方1 cm处再平行打入1根斯氏针,进针深度与第1根针相同。在2斯克氏针的下方沿跟骨体长轴钻孔,拧入3根可吸收螺钉。无菌包扎,石膏托固定。 1.3 术后处理术后患肢抬高,术中及术后5~7 d常规应用抗生素,给予消肿药物和促进骨折愈合类药物后即可进行足趾伸屈训练,3 d后行关节功能锻炼,3周后双拐保护下部分负重(5~15 kg)行走,3个月可逐渐下地负重。 2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项目:有无疼痛,疼痛的性质、程度等;功能;影像检查(跟骨侧、轴位片)。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6] (Maryland Foot Score)评价手术效果:优(90~100分)49足,良(75~89分)85足,可(50~74分)14足,

强直性脊柱炎会影响寿命的三种情况

得了强直性脊柱炎,很多患者整日担心这个病会不会影响到寿命,害怕自己得的是绝症,针对这个观点,专家指出,强直性脊柱炎不会致命,但是,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驼背畸形,影响正常活动。久之失去活动功能,造成终生残废。因此强直最大的威胁是活动能力,并不会致命,但是强直性脊柱炎发展到晚期连带身体各大脏器发病,则会影响健康生命。 强直性脊柱炎虽不直接致命,但治疗不当,三种情况可以使得患者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 一、并发症 据临床统计发现,心血管疾病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这是由于血脂异常和早发的内皮功能障碍所致。虽然强直主要以关节病变为主,但是累积身体多个重要器官同时患病,如心脏病变:当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口时可发生心绞痛、心包炎和心肌炎。 肺部病变:AS病人后期可并发上肺叶斑点状不规则的纤维化病变,表现为咳痰、气喘、甚至咯血,并可能伴有反复发作的肺炎或胸膜炎。还有肾脏、神经系统、眼部等病变。因此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并发症的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不合理用药 另一个隐性因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由于其肾脏和胃肠道疾病也会导致死亡率升高。研究人员通过对强直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进行化验发现,一线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可造成肾灌注量减少,出现水钠潴留、高血钾、血尿、蛋白尿、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发生肾坏死致肾功能不全,还会引起外周血细胞减少、凝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等。糖皮质激素除了并发感染外,还可能发生类固醇晶体性关节炎。免疫及生物治疗,可有骨髓抑制作用,出现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有可逆性肝酶升高和血肌酣清除率下降等。因此强直患者的寿命很有可能无形之中“葬送”在自己的手里。 三、精神压力 身心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专家指出,接诊的很多中晚期患者形容自己的疼痛:“痛起来都想自杀!”加上患病带来的行动不便、能力缺失、家庭感情不和谐等是近年来强直患者自杀率升高的重要因素。强直患者多发于16-40岁男性,承担多重社会角色,胡主任呼吁在治疗强直患者身体疼痛时更应关注患者心理健康。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高处坠落,足跟着地所致,间接暴力可致跟腱撕脱骨折。临床表现 1.气滞血瘀证:血离经脉,气血不得宣通;常见骨折部剧烈疼痛,局部瘀肿明显。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肝肾不足证: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临证护理 应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防止或减轻患肢的水肿。局部还可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淤青。如局部出现张力性水疱,需在无菌操作下抽吸疱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 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之品,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用药护理 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与止痛效果。 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 术前护理 1.按骨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完善术前的各项常规化验检查。 3.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配合方法,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4.做好术前功能锻炼指导。 5.指导深呼吸训练,防止发生肺部感染。吸烟者戒烟。 6.练习床上使用便器,防止术后因体位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 7.充分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 8.保持皮肤清洁。手术日晨备皮。 9.手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8小时。 10.遵医嘱术前给予镇静剂,排空膀胱,取出义齿,贵重物品等交家属保管。 术后护理 1.按麻醉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患肢血循环、足趾活动度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抬高患肢且高于心脏水平,有利减轻患肢的肿胀。 4.如有负压引流要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负压状态,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引流 的色、质、量。 4.功能锻炼: (1)术后6-12小时,一般术后24h即鼓励并指导患者做患肢足趾和踝关节的伸屈活动,特别是跖屈锻炼,对恢复和维持足的纵弓有重要意义。 (2)术后第2天开始主动活动踝关节,加强踝关节的各项自主锻炼,腓长肌及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 (3)术后1周,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 (4)术后2~3周后扶拐下地不负重练习。 (5)术后2—3个月后根据X线摄片情况进行负重行走。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要防止不正确的过度运动。锻炼时间以感到疲劳为度。 并发症护理 1.感染: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持续过高者,伤口红肿、波动感,考虑伤口有感染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伤口不愈: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如发现有切口皮缘坏死、感染、切口裂开、钢板外露,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创面处理,待炎症基本控制后行带血管蒂皮瓣移植。 健康指导 1.防止跌倒,鞋宜选软底避免穿高跟鞋及过滑的拖鞋,避免在凹凸不平或过滑的地面上行走。 2.生活起居有规律,居室宜通风干燥,关节部位注意保暖。 3.保持心情愉快,增加营养,以促使骨折愈合。 4、定期摄片复查 5.一旦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有液体流出时,应立即来院就诊。

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

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 谭东;蒋成;谢海洋;龙炼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4(000)026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形术在合并后凸畸形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共30例,所30例患者均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测量Cobb角,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术后定期复查X线发现所有患者的内固定良好,术后1年随访发现椎体骨面和植入骨骨面已充分融合,22例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其余8例则有所改善。术后6个月、术后1年,患者的Cobb角和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后路截骨校正手术的疗效较好,适用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者。%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terior osteotomy in old thoracolumbar kyphosis fractures combined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kyphosis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patients in 2012 June to 2013 June in our hospital, 30 patients underwent posterior spinal osteotomy for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follow-up X-ray, Cobb angle measurement, VAS score and JOA score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fol ow-up X-ray found that al patients with internal fixation is good, after 1 years of fol ow-up of vertebral bone and implant bone surface has been ful y fusion, neural function in 22 patients recovered obviously, the remaining 8 cases improved. 1 years 6

强直性脊柱炎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规范 大偻病即:“身体俯曲,不能直立。”“腰不能直,身不能仰的一种病症。”按历代医家及前贤所述,“大偻”病的症状和发病规律与现代医学所述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极为相似,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历史久 《素远,对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公元前475~221年战国时期,问·痹论》云“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髋关节的畸形改变。肾主藏精,而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骼得以髓的充养而坚固有力。反之,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充养骨骼,则出现骨脆无力;同时肾虚阳气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发为痹证,故我们在治疗上坚持以补肾壮督,蠲痹通络为主。 【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的纽约分类标准 (1)临床标准: ①下腰痛持续至少3个月,活动后可改善,休息无改善; ②腰椎在额状面和矢状面的活动受限即腰椎前屈、侧屈和后伸活动受限; ③扩胸度较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减少。 (2)骶髂关节X线改变分期: ① 0级:正常骶髂关节; ②Ⅰ级:可疑或极轻微的骶髂关节炎; ③Ⅱ级:轻度异常,局限性的侵蚀、硬化,关节间隙无改变; ④Ⅲ级:中度异常,中度或进展性骶髂关节炎,伴有以下一项(或以上)变化:侵蚀、硬化、增宽或狭窄或部分强直;

⑤Ⅳ级:严重异常,骶髂关节完全强直、融合,伴或不伴有硬化。 (3)确诊标准:具备单侧Ⅲ-Ⅳ级或双侧Ⅱ-Ⅲ级X线证实的骶髂关节炎,加上临床标准3条中至少1条。 二、中医辨证标准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将强直性脊柱炎分为阳虚络瘀和阴虚脉痹两型: 阳虚络瘀:骶髂、腰部疼痛,间断发作,逐步上移腰背,呈固定性疼痛,也可病及胸椎、颈部。畏寒、僵硬,以夜间或凌晨为著,手足欠温,得暖痛缓,腿膝酸软,甚者脊柱畸形,活动困难,苔薄白,舌淡有紫气,脉沉弦。 阴虚脉痹:腰脊、胸椎、颈部疼痛,僵硬较剧,弯腰、翻身、下蹲、转颈等活动受限、形瘦、神疲,身烘口干,手足心热,甚则烦躁难寐,脊柱严重畸形,疼痛固定,日轻夜重,苔薄舌红或舌暗有瘀斑,脉细弦而涩。 【中医治疗方案】 患者如能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控制。应通过非药物、药物等综合治疗,缓解疼痛和发僵,控制或减轻炎症,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脊柱或关节变形,已变形者加强矫形锻炼,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一、非药物治疗 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是整个治疗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并与医师合作。 2、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以维持脊柱关节的最好位置,增强椎旁肌肉和增加肺活量,其重要性等同于药物治疗,对部分住院患者由护士每天进行被动功能锻炼或关节功能松解治疗。 3、站立时应尽量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前方的姿势。坐位也应保持胸部直立。应睡硬板床,多取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 4、避免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定期测量记录身高是防止不易发现的早期脊柱弯曲的一个好措施。 5、对疼痛或炎性关节或其他软组织选择必要的物理治疗。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 后凸畸形 作者:刘勇,高浩,杨红梅,赵春成,罗卓荆,陈长春,李文龙 【摘要】[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05年3月不同病因25例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均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Cobb′s角平均8.2°,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8个月。[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同时在早期治疗中对相关危险因素应引以为戒。 【关键词】脊柱后凸;截骨术;胸椎;腰椎;脊柱融合术 分析不同原因所致的脊柱生理弯曲破坏、后凸畸形、局部疼痛、甚至脊髓损害的危险因素,并对已经出现畸形的病例采取积极治疗手段纠正后凸畸形,稳定脊柱,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显得尤为重要[1~5]。本科自1999年7月~2005年3月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治疗不同原因所致胸腰椎后凸畸形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9例,女6例,年龄21~52岁,平均37岁,畸形发生时间6个月~4年3个月,平均1年8个月,畸形分类:陈旧性结核7例,陈旧性创伤16例,老年骨质疏松2例,入院前手术治疗20例,非手术治疗5例,Cobb′s角35°~60°,平均46°,神经功能损害按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9例、E级15例。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俯卧于脊柱手术体位床上,以后凸顶点为中心取脊柱后正中切口,至少包括病椎上下各一节椎体,于病椎下椎体各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待用。根据局部椎体情况及术前设计的截骨角度,切除病椎棘突、双侧椎板、上关节突、横突、上位椎体部分下关节突或下椎体部分棘突,显露椎弓根,切除椎弓根下2/3。先安装一侧椎弓根螺钉连接棒临时固定,另一侧经椎弓根用骨刀楔形截除椎体后壁骨皮质,不同角度刮匙刮除椎体内大部分松质骨,同时将少量松质骨推挤至椎体前1/4(保持压缩椎体时前缘连续性)。再安装术侧椎弓根钉连接棒,同法处理对侧,最后经两侧椎弓根完成椎体截骨,以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撬拨术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撬拨术 距骨骨折伴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四肢关节损伤与脱位手术 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肩关节脱位开放复位术 陈旧性肘关节前脱位切开复位术 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石膏固定术 髌骨半脱位外侧切开松解术 髌骨脱位成形术 急性膝关节前、后十字韧带破裂修补术 经关节镜急性膝关节前、后十字韧带破裂修补术膝关节陈旧性前十字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陈旧性后十字韧带重建术 经关节镜膝关节陈旧性后十字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陈旧性内、外侧副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单纯游离体摘除术 经关节镜膝关节单纯游离体摘除术 关节滑膜切除术(大) 经关节镜关节滑膜切除术(大) 关节滑膜切除术(中) 经关节镜关节滑膜切除术(中) 关节滑膜切除术(小) 经关节镜关节滑膜切除术(小) 半月板切除术 经关节镜半月板切除术 激光半月板切除术 膝关节清理术 经关节镜膝关节清理术 踝关节稳定手术 腘窝囊肿切除术 腘窝囊肿切除术(单侧) 腘窝囊肿切除术(双侧) 骨骺固定手术 骨骺肌及软组织肿瘤切除术 四肢骨切除、刮除手术 尺骨头桡骨茎突切除术 髌股关节病变软骨切除软骨下钻孔术 髌骨切除+股四头肌修补术 移植取骨术 髂骨取骨术 取腓骨术

距骨切除术 四肢骨截骨术 肘关节截骨术 腕关节截骨术 掌骨截骨矫形术 股骨颈楔形截骨术 股骨头钻孔与植骨术 股骨下端截骨术 跟骨截骨术 关节融合术 肘关节融合术 踝关节融合术 跟骰关节融合术 近侧趾间关节融合术 四肢骨骨关节成形术 肘关节叉状成形术 网球肘松解术 尺骨延长术 尺骨短缩术 血管束移植充填植骨术 股四头肌成形术 髌韧带成形术 胫骨结节垫高术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松解术 足母外翻矫形术 第二跖骨头修整成形术 截肢术 肩关节离断术 肩胛胸部间离断术 残端修整术 上肢截肢术 髋关节离断术 大腿截肢术 小腿截肢术 足踝部截肢术 截指术 手部骨折手术 手部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本氏(Bennett)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腕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舟骨骨折不愈合切开植骨术+桡骨茎突切除术舟骨骨折不愈合植骨术

经椎弓根 椎间盘截骨治疗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

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治疗陈旧性脊柱 骨折后凸畸形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脊柱骨折经过不当的保守治疗或者不确切手术治疗后均可能发生陈旧性的局部小角度的后凸畸形。引起脊柱不稳、畸形,局部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和脊柱退变的加重,其中部分患者出现后凸畸形的进行性加重,同时产生的腰背部疼痛和圆锥马尾受刺激症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干预。2009年5月-2010年8月,我们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08月,我院连续收治陈旧性脊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5~62岁,平均54.6岁;损伤位置:T10骨折1例,T11骨折2例,T12骨折2例,L1骨折2例,L2骨折1例。既往治疗过程包括:3例患者伤后曾采取保守治疗;5例曾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术,术后1.5-2年内取出内固定后逐渐出现后凸畸形。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

30°,伤椎前后缘高度差平均为21.04mm。 1.2手术方法 本组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患者全部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俯卧位脊柱后正中入路,于拟截骨部位头尾各2~3个节段植入椎弓根螺钉。将楔形截骨的角度向伤椎上方椎间盘位置倾斜,从而使残余椎体形成一个前后方等高的规则形状,利用Cobb剥离器、各种角度的髓核咬钳和高速磨钻等工具彻底去处伤椎头侧的椎间盘,刮匙去除伤椎头侧椎体下终板软骨。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间隙处植入自体碎骨(来源于椎体截骨操作和后方附件的切除或自体髂骨),在X线透视引导下,用加压器两侧同时缓慢加压,仔细检查硬膜及神经根有无卡压,截骨平面有无前后位移等,至截骨底部间隙闭合,锁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完成内固定后制作骨床,利用自体碎骨进行后路植骨融合。切口放置引流,逐层关闭。术后支具保护3个月。 2结果 全部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0.0±31.4)min,平均出血量(850.8±100.6)ml;术前Cobb:37.42±21.90°,术后Cobb:II.73±21.15°平均矫正度数:27.58±13.04°;应用配对t检验,fl=弱,a=0.01,T=9.3。查表得P0.001,拒绝HO,接受H1,认为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obb角度较前明显改善,矫正度数可靠。术前整体矢状面平衡较术前均明显改善,1-2.5年随

脊柱后凸讲义

脊柱后凸 【概述】 脊柱后凸(kyphosis),又称驼背,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柱向后异常凸出,使脊柱本身及其附属组织解剖形态改变的一种疾患。本病发病率不低,造成的伤残很显著,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和劳动。所以,治疗本病,不仅仅是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恢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劳动能力。 【病理与病理生理】 脊柱后凸畸形所致的生理功能改变,主要是脊柱屈曲畸形压迫并限制胸腔及腹腔某些脏器生理活动所致。如胸壁畸形致肺不能自由舒缩,导致肺活量减少。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胸腔和腹腔变短和受压,使膈肌运动受限,肺功能明显减低。 脊柱后凸患者呼吸功能术前和术后测定,并同正常时对比发现:部分患者具有限制性通气障碍,其气道清除功能下降,容易诱发气道阻塞。可在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基础上,产生混合性通气障碍。术后测定说明肺活量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图1)。 脊柱后凸和患者在晚期,由于咳嗽功能减弱,影响肺内分泌物的排出,从而导致肺内疾患的发生,如并发肺结核者可高达25%。经研究证实,脊柱后凸患者在呼吸时肋骨移动很小,而膈肌运动范围增加,这一因素使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降低,呼吸时气体交换不足。在休息时,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当运动时即有心悸、气短、出汗。长期肺功能不良,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脊柱后凸经手术矫正后,肺活量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所以脊柱后凸矫形手术,除能改善外观、矫正畸形外,还可改善呼吸、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的功能。 脊柱后凸患者的身体重心在第4腰椎前缘向前移,为克服身体向前倾倒,颈椎前突曲度代偿性增加,且髋与膝关节屈曲以保持躯体平衡,长时间代偿,可导致颈椎增生。手术矫形后,可使颈椎曲度、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生理状态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长期脊柱屈曲,腹肌短缩,从而改变肌肉牵拉力线的角度,能加重脊柱的屈曲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围手术期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2-08-08T16:28:21.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刘文陈娟[导读]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 刘文陈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福建福安 35500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引起强直和纤维化的慢性疾病,可造成脊柱屈曲畸形,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并造成胸廓畸形,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大大降低生活质量。我科自2006年1月~2011年6月共收住重度后凸畸形患者5例,均在全麻下行后路松解楔形截骨术,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本组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0-41岁,年均31岁。Cobb’s角60°~75°,平均65.5°。颈椎屈曲范围0°~5°,髋关节活动度45°~60°。脊柱各方位活动障碍,腹壁有1-2条较深皱折。 1.2 手术方法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行后路松解多节段蛋壳样技术,部分椎体楔形截骨矫形+椎板植板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多为青壮年,对手术后增加美感的渴望同时又担心手术成功以及长期后凸畸形倍受歧视,心理上不同程度存在担心焦虑,悲观失望等情绪。护士应多予患者沟通交流,多倾听患者诉说,给予心理支持,通过图片和影像方式列举成功病例,同时多讲解本病相关知识和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营养支持本病患者常伴有低热、消瘦、营养不良等症状,术前指导患者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铁、易消化食物,必要时遵嘱予白蛋白、脂肪乳剂等静脉营养药物。 2.3 呼吸功能训练畸形造成胸廓容积改变,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全麻患者易引起肺通气不足,术前常规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2.3.1 有效深呼吸运动深吸气数秒后用力呼气,3次/d,10 min/次,也可采用带有趣味性吹汽球训练,可达到提高肺活量,避免术后肺炎、肺不张。 2.3.2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指导病人在吸气末在腹肌收缩、腹壁内陷,使胸内压急剧上升时用力咳嗽[1]。 2.4 术前常规护理术前3天用沐浴露每日清洗背部,避免抓、刮痕,术前1天剃净手术区野毛发,皮肤消毒后穿消毒衣,根据医嘱备血,同时完善各项检查,如心、肺、肝、肾功能以及胸腰椎X线片,CT、MRI影像检查,术前3天进行床上大小便和俯卧位训练,可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和术中长时间俯卧位。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观察及体位护理术后置于有气垫床的硬板床上,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麻醉未清醒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平卧2-4小时,可起到压迫止血作用,减少切口渗血情况。平卧时头部可垫20cm软枕,双肩下垫外缘高 10-15cm三角垫,腰背部置薄软枕,避免患者平卧时腰背部不适感,2-4小时后更换体位,应进行轴线45°翻身,翻身后腰背部垫三角垫,防褥疮。 3.2 术后胃肠道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3.2.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由于脊柱长时间屈曲位,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变短,当畸形得以矫正时,会使肠系膜上动脉受到牵拉,压迫十二指肠引起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发生[2]。表现频繁恶心、间歇性呕吐,呕吐物合胆汁,腹胀,上腹疼痛。肠蠕动未恢复前,患者宜禁食,胃肠减压,可减少胃酸中H+对胃粘膜刺激,本组1例术后第二天出现胃部不适,恶心,欲呕,指导按摩腹部并给予胃粘膜保护剂应用后症状缓解。 3.2.2 应激性溃疡系十二指肠急性表浅性粘膜糜烂和溃疡,易继发于严重创伤、大手术后胃粘膜病变,主要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以呕吐、黑便为主,严重时可呕血,预防主要是:(1)围手术期宜应用抑酸剂、胃粘膜保护剂及H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能防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胆汁的渗透和侵蚀。(2)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3)饮食由流质、半流质、软食过渡到普食,注意少量多餐,易消化食物。 3.3 脊髓功能观察由于手术牵拉易损伤脊髓或破坏脊髓血供,麻醉清醒后,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和运动情况,嘱患者活动脚趾,询问患者双下肢有无麻木,疼痛或肢体乏力、沉重无法移动等症状,本组有一例术后第2天主诉右大腿外侧酸痛感,予应用脱水剂,激素后症状缓解 3.4 负压引流管观察及护理本组患者术后常规置负压引流管,注意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色、质、量。术后24小时不超过500ml,为暗红色,24-48小时引流量为50-100ml/d,48-72小时引流量<50ml/d,即可拔管,引流期间引流量每小时>100ml,连续2-3小时宜报告医生,观察有否活动性出血,如发现引流液呈淡红色血清样,患者诉头晕头痛考虑为脑脊液漏,宜去枕平卧头低足高位,解除引流负压,遵嘱补充电解质。 3.5 功能锻炼术后1-2d鼓励上下肢主动和被动活动,3-7d摇高床头,患者取坐卧位,在原有基础上,双下肢膝以下可悬空于床外,患者用双手支撑床上,活动双下肢,7d后,在胸腰背外固定支具保护下,加强活动强度,可坐靠背椅子,床边站立,扶床走动,家属陪同下室内活动,活动以步行为主,循序渐进,直至恢复。 3.6 出院指导出院一个月宜来院摄片复查,了解内固定有无松动,3个月复查了解骨痂生长情况,睡眠时应卧硬板床,低枕为主,不宜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坚持支具保护3-6个月,6个内禁止脊柱弯曲、扭转及进行提重物活动,可坚持靠墙站立和腰背肌锻炼,以保持良好姿态。 参考文献 [1] 陈立民,姜永庆,高吉昌等.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23.24)1786~1788. [2]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289~295 .

足跟粉碎性骨折

主诉:摔伤左足,肿痛、功能障碍3天。 现病史:患者于2003年9月12日10时从约2米高处摔下,致伤左足跟部,当时神志清,左足跟部疼痛,畸形,肿胀,不能活动,无皮破出血。送当地医院拍片,诊断为左跟骨粉碎性骨折,当时未做任何处理,今来我院求治,门诊以“左跟骨骨折”收住我科。伤后患者精神差,纳呆,小便已排,夜寐尚可。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无其它外伤史,无手术、输血及中毒史。否认有药物、食物及其它过敏史。 个人婚育家族史:出生于原籍,已退休,否认外地长期居住史。已婚,育一男孩,发育正常。个人无特殊嗜好,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7℃P:92次/分R:23次/分BP:110/80mmHg 神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双目有神,语言清晰,对答切题,未闻及咳嗽、呕呃、叹息之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舌体大小适中,活动灵活,舌底脉络清晰,未见迂曲。脉弦。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无压痛,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耳鼻未见异常分泌物。颈软无抵抗,胸廓对称无挤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大小正常,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脾及双肾区无扣击痛。脊柱无压痛,活动自如。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阴性。除左跟部外,余肢体无异常发现。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二阴未查。 专科情况: 左足部肿胀,跟部肿甚,局部皮肤有青紫瘀斑。跟骨横径增宽,足弓减小,外踝下高突,压痛及扣击痛明显,且可触及异常活动,功能障碍。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足趾活动及血循良好。 辅助检查: X片示:(本院:172977 )左跟骨骨折,折块粉碎,横径增宽,外侧壁高突,关节面下陷,结节角减小,约-10o。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一)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一) 作者:刘洪智,李明,孙书海,孙煜杰 【关键词】陈旧 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1998~2003年收治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有脊髓损伤病人36例,均采用经后路椎管前方减压。〔结果〕所有病人均得到随访,后凸畸形矫正满意,除3例完全性截瘫病人以外,其他病人均有Frankle分级Ⅰ级以上恢复。〔结论〕经后正中入路可以有效地实现椎管前方减压。 关键词:陈旧性骨折;胸椎;腰椎;手术治疗;脊髓损伤Surgicaltreatmentofoldthoracolumbarvertebralfracturewithkyphosisandspinalcordinjury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surgicalmethodandclinicaleffectsforthetreatmentofoldthoracolumbarvertebrralfract urewithkyphosisandspinalcordinjury〔Method〕Thirtysixpatientswitholdthoracolumbarvertebralfracturewithkyphosisandspinalcordinjuryfrom19 98to2003,allhadundergoneanteriordecompressionthroughposteriormedianapproach.〔Result〕Allpatientswerefollowedup.Kyphosiswasrectifiedwell.TheFrankleclassificationofallbut3patientswit hcompleteparaplagiaincreasedoneormoredegreesafteroperation.〔Conclusion〕Operationthroughposteriormedianapproachcanachieveanteriordecompressioneffectively. Keywords:Oldfracture;Thoracicvertebrae;Lumbarvertehrae;Surgery;Spinalcordinjury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多伴有脊髓损伤,导致截瘫症状。对于其手术前后入路的选择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作者对1998~2003年间所收治的3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讨论。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998~2003年本院共收治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伴脊髓损伤病人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0~56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伤8例,重物砸伤6例。畸形部位:T116例,T128例,L111例,L26例,畸形累及多节段者5例。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为3个月~13年,平均15个月。入院前治疗:非手术治疗者11例,手术治疗25例,均行椎板减压,内固定物均为椎弓根螺钉系统,7例未行内固定。神经损伤情况按Frankle分级〔1〕评价,入院时及随防时的分级见表1。入院后均行X线片、CT及MRI 检查,术后及随访时均拍损伤部位的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复查CT及MRI。术前术后均测量椎体压缩百分比及后凸角。复查CT者比较AA'线(椎体前方高度,见图1)差异。明确椎体前方减压情况。 12手术方法 局麻加强化麻醉或全麻生效后,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胸部及骨盆下垫枕,使腹部悬空以利呼吸,并减少术中出血。置骨折部于手术床的关节部位,术中可利用其复位。后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其上下各一椎体,有内固定者先行去除,再行椎管前方减压。要达到彻底有效的前减压,减压椎管横经应达到椎管前壁或硬膜宽度的1/2以上塌陷椎体后缘再咬除之。如椎体后缘塌陷后未达硬膜宽度的1/2,则应自对侧椎弓根内侧凿断椎体后缘,再行塌陷切除之。对楔形变较重的椎体可行后路楔形截骨,根据术前X线片及术中所见决定截骨大小。减压完成后,通过转棒、撑开等方法使骨折复位,纠正后凸畸形(见图2、3)。充分植骨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首先应行后柱充分植骨,然后视情况行经椎弓根椎体间植骨或椎体成形术。内固定器械本组采用枢法模公司TSRH、Tenor、北京富乐公司Scoffix及史塞克公司Diapsion 等。术后卧床4~6周,戴腰围起床活动。图1椎管前方高度测量法示意图TD线:椎管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