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营养指导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营养指导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营养指导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营养指导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营养指导建

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和行为形成的关键期,长时间居家生活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为保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营养均衡和身体健康,现提出以下营养健康指导建议。

一、保证食物多样

疫情期间应保证食物品种多样,建议平均每天摄入食物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做到餐餐有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经常搭配全谷物、杂粮杂豆和薯类。保证鱼、禽、瘦肉和蛋摄入充足且不过量。优选水产品和禽肉,其次是瘦畜肉。餐餐要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每天吃半斤左右的新鲜水果,喝300克牛奶或吃相当量的奶制品。经常吃大豆及豆制品和菌藻类食物。

二、合理安排三餐

要保证三餐规律,定时定量,不节食,不暴饮暴食。要每天吃早餐,早餐应包括谷薯类、肉蛋类、奶豆类、果蔬类中的三类及以上。午餐要吃饱吃好,晚餐要清淡一些。早餐、午餐、晚餐提供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30-40%、

30-35%。

三、选择健康零食

可以选择健康零食作为正餐的补充,如奶和奶制品、水果、坚果和能生吃的新鲜蔬菜,少吃辣条、甜点、含糖饮料、薯片、油炸食品等高盐、高糖、高油的零食。吃零食的次数要少,食用量要小,不能在正餐之前吃零食,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零食。

四、每天足量饮水

应每天足量饮水,首选白开水。建议7-10岁儿童每天饮用1000毫升,11-13岁儿童每天饮用1100-1300毫升,14-17岁青少年每天饮用1200-1400毫升。饮水应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更不能用饮料代替水。

五、积极身体活动

居家期间应利用有限条件,积极开展身体活动,如进行家务劳动、广播操、拉伸运动、仰卧起坐、俯卧撑、高抬腿等项目,保证每天中高强度活动时间达到60分钟。如允许在室外活动,可进行快步走、慢跑、球类运动、跳绳等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每坐1小时站起来动一动,减少上网课以外的看电视、使用电脑、手机或平板的屏幕时间。保证每天睡眠充足,达到8-10小时。

六、保持健康体重

儿童青少年应关注自己的体重,定期测量自己的身高、

体重,学会计算体质指数(BMI,BMI=体重(单位为kg)/身高的平方(单位为m2))、使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WS/T456-2014)和《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GB/T26343-2010)自评体重情况。如一段时间内体重情况出现变化,如由正常变为超重,应随时调整“吃”、“动”,通过合理饮食和积极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增长,预防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

健康学龄前儿童营养膳食的计划

健康学龄前儿童营养膳食的计划 一、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制定合理膳食制度,“三餐两点”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少零食、细嚼慢咽等; 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吃糖及喝含糖高的饮料; 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蔬菜水果供给量每日150-200克; 每周一次海产品(碘、锌); 选用植物油(大豆、调和油) 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3- 6岁学龄前儿童总能量供给范围是1300—1700Kcal/日,其中男孩稍高于女孩。 二、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安排 (一)学龄前儿童膳食制度 学龄前儿童宜采用三餐两点制供给食物,3岁儿童可用三餐三点制。 8:00~8:30早餐,约占1日能量和营养素的30%,

11:30~12:00点午餐,约供给1日能量和营养素的40%(含3点的午点), 18:00点的晚餐,约占1日能量和营养素的30%(含晚上8点的少量水果或牛奶)。 (二)膳食安排 家庭作为整体,父母每天至少有1次与孩子一起进餐。让孩子自己吃,保持孩子进餐的兴趣,提高食欲。进餐应该愉快,尽量减少 争论。进餐前可喝少量的果汁或汤以开胃。正餐的进餐时间不要超过30min。 学龄前儿童膳食烹调:学龄前儿童的膳食需单独制作。烹调方法多采用蒸、煮、炖等,软饭逐渐转变成普通米饭、面条、及糕点。并尽量注意色香味的搭配。 (三)限制的食物 1、高脂食品:如炸土豆片,高糖和高油的风味小吃和点心应加以限制。限制孩子对黄油和人造黄油等脂肪的摄入。 2、别让甜食把孩子的胃塞满,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吃健康营养的食物。 3、限制盐及调味品。 (四)坚持平衡膳食的原则 多样食物合理搭配专门烹调,易于消化 制定合理膳食制度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学龄儿童与青少年能量及宏量营养素的需要

https://www.doczj.com/doc/2a7307724.html,/vb/ 学龄儿童与青少年能量及宏量营养素的需要https://www.doczj.com/doc/2a7307724.html,/vb/ 能量的需要 生长发育中儿童少年的能量处于正平衡状态。能量的来源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5% ~65%,脂肪25%~30%,蛋白质12%—1 4%。 宏量营养素的需要 (一)蛋白质 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应占膳食总能量的12%~14%。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构成好,如肉类为17%~20%,蛋类为13%~15%,奶类约为3%,植物性食物中大豆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含量高达35%-40%,谷类含5%~10%,利用率较低。 (二)脂类 儿童期脂肪适宜摄人量以占总能量的25%~30%为宜。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能量的需要也达到了高峰,因此一般不过度限制儿童少年膳食脂肪摄人。但脂肪摄人量过多将增加肥胖及成年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某些癌症发生的危险性,脂肪适宜摄人量为占总能量的25%-30%。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4~6):1。在脂肪种类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含必需脂肪酸的植物油。 (三)碳水化合物 长期以来,碳水化合物一直是人类膳食中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与蛋白质和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是更容易被机体利用的能量。 学龄前儿童致青少年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适宜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5%~65%为宜。目前我国居民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水果蔬菜也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因此,保证适量碳水化合物摄人,不仅可以避免脂肪的过度摄入,同时谷类和薯类以及水果蔬菜摄人会增强膳食纤维及具有健康效用低聚糖。对预防肥胖及心血管疾病都有重要意义。但应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食用糖,特别是含糖饮料。 维生素b: https://www.doczj.com/doc/2a7307724.html,/vb/ https://www.doczj.com/doc/2a7307724.html,/vb/

学龄儿童与青少年的营养需要

学龄儿童与青少年的营养需要 由于儿童少年体内合成代谢旺盛,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相对比成人高,尤其是能量、蛋白质、脂类、钙、锌和铁等营养素。同年龄男生和女生在儿童时期对营养素需要的差别很小,从青春期生长开始,男生和女生的营养需要出现较大的差异。 一、能量 生长发育中儿童少年的能量处于正平衡状态。各年龄组能量推荐摄人量列于表3。能量的来源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5%~65%,脂肪25%~30%,蛋白质12%~14%。 二、宏量营养素 (一)蛋白质 儿童少年膳食蛋白质推荐摄人量列于表3-4-2。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应占膳食总能量的12%~14%。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构成好,如肉类为17%~20%,蛋类为13%~15%,奶类约为3%,植物性食物中大豆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含量高达35%~40%,谷类含5%~10%,利用率较低。 (二)脂类 儿童期脂肪适宜摄人量以占总能量的25%~30%为宜。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Ⅱ嗥期,能量的需要也达到了高峰,因此一般不过度限制儿童少年膳食脂肪摄人。但脂肪摄人量过多将增加肥胖及成年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某些癌症发生的危险性,脂肪适宜摄人量为占总能量的25%~30%。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l:1,n-6 和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4~6):1。在脂肪种类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含必需脂肪酸的植物油。 (三)碳水化合物 长期以来,碳水化合物一直是人类膳食中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与蛋白质和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是更容易被机体利用的能量。学龄前儿童致青少年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适宜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5%~65%为宜。目前我国居民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水果蔬菜也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因此,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及参考摄入量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及参考摄入量 一、能量 3~6 岁儿童基础代谢耗能每Et 每公斤体重约104kJ(44kcal)。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约为总能量消耗的60%。3~6 岁较婴儿期生长减缓,能量需要相对减少,约每日2l~63kJ(5~15kcal)/kg。好动小儿的需要比安静小儿需要可能高3~4 倍,一般而言,为每日84—12610(20~30kcal)/kg。一般而言,学龄前儿童食物生热效应的能量消耗约为总能量的5%。 考虑到基础代谢耗能、活动耗能可能降低,加上流行病学证实,儿童肥胖发生率的增加,儿童总的能量需要估计量可能较以往有所下降。2000 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3~6 岁学龄前儿童总能量供给范围是5439~7113kJ/d(1300~1700kcal/d),其中男孩稍高于女孩。 学龄前儿童能量的营养素来源与 1 岁以内稍有不同,即脂肪提供的能量相对减少,由 1 岁时占总能量的35%~40%逐渐减少,至7 岁时,占总能量比为25%。30%。蛋白质提供的能量为14%一15%,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50%~60%。 二、宏量营养素 (一)蛋白质 1.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每增加1 kg 体重约需160g 的蛋白质积累。学龄前儿童摄入蛋白质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细胞、组织的增长,因此,对蛋白质的质量,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而言,儿童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占总氨基酸需要的36%。1985 年,FAO/WHO 提出每日每千克体重氨基酸需要量的估计值,以 2 岁幼儿为例,异亮氨酸31mg、亮氨酸73mg、赖氨酸64mg、蛋氨酸+ 胱氨酸27mg、苯丙氨酸+酪氨酸69mg、苏氨酸37mg、色氨酸12.5mg、缬氨酸38mg。 2.蛋白质缺乏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良,不仅影pI~JL 童的体格和智力发育,也使免疫力低下,患病率增加。典型的蛋白质营养不良包括以水肿为特征的蛋白质营养不良(kwashiorkor)和以干瘦为特征的混合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marasmus)。前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水肿、虚弱、表情淡漠、生长迟缓头发

-儿童青少年营养须知

儿童青少年营养须知 营养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增进健康、改善体质的重要因素。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不仅是为了补充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更要满足正常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 营养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增进健康、改善体质的重要因素。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不仅是为了补充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更要满足正常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 儿童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的旺盛时期,合理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营养对确保他们身心正常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安排营养有助于提高作业能力和学习成绩,促进良好的发育并减少疾病,而营养不良则会导致体格发育障碍和智力发育落后,致使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慢性营养不良会降低儿童青少年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造成特异性免疫功能障碍,导致传染病的发病率增高。 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特点 1。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为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所需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相对成人较高。 2。儿童青少年的消化和代谢与成年人明显不同,并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过渡到成人的状态。 3。儿童青少年发育速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营养素需要量的个体差异也比较大。 4。儿童青少年年龄越小,越容易患营养缺乏性疾病。 儿童青少年对各类营养素的需要 儿童青少年对热能的需要量与生长发育速度成正比,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日热能需要量,年龄越小需要量越大。热能的来源是食物中三大产热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儿童青少年来说,蛋白质的供热比例应适当增加,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 1。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构成机体成分﹑更新修补组织﹑调节生理功能﹑供给热量的重要营养素。儿童青少年的蛋白质供给量必须要维持正氮平衡(也就是从食物中摄入和机体内储存的氮量多于排出的氮量),以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供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

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

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7年 《报告》称,我国目前有中小学校万所,在校学生亿人,具备资质的学校食堂有万家,有亿名中小学生在学校食堂吃饭。 “通过学校集中提供营养餐等方式,对我国学生营养改善起到了很大作用。”《报告》的主要撰写人之一、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理事胡承康说,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例,全国共有29个省份(京、津、鲁单独开展了学生供餐项目)590个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校万所,受益学生总数达到3600多万人。“也就是说,目前在中央和地方资助下,近1/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吃上了一顿政府补助并营养基本合理的校园餐。”胡承康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连续4年的调查表明,实施农村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地区,学生身高和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全国农村增长速度。与2012年相比,2015年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长了厘米和厘米,体重平均分别增加了公斤和公斤,高于全国农村平均增长速度。 尚缺营养的营养餐 学生的校园餐都吃些啥?《报告》指出,在学校食堂供应模式中,乡镇学校以“1份主食+2菜1汤”较为普遍,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则以“1份主食+2菜1汤1果”或“1份主食+3菜1汤1果”为主要供应模式,而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则以“1份主食+1菜1汤”或“1份主食+2菜(一荤一素)”的供应模式较为常见。 胡承康坦言,虽然学校食堂供应的营养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青少年,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食物单调种类偏少,与《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儿童膳食宝塔》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1份主食+1菜1汤”的供餐模式问题更为凸显;其次,很少见到丰富多样的主食,未能在米饭中搭配适量的杂粮,以弥补菜肴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短缺。

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

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与饮食卫生 摘要:食物是人体与外界的联系之一。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必须从外界食物中吸取营养素,作为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膳食的营养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在形态、机能和智力的发展各方面都会产生暂时或永久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膳食安排,为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创造条件。 关键词:营养对儿童青少年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营养需要、饮食营养误区、饮食习惯误区、合理膳食。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相对比成年人高,如果饮食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就会出现一些营养问题,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 一、营养儿童青少年发育和健康的影响。 (一)营养对大脑和智力发育的影响。 影响脑组织和功能发育的因素,虽然包括遗传、环境等条件,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营养。人脑的基质是有各种营养素构成的,因此,人脑发育与营养密切相关。一般在妊娠18周左右,胎儿脑细胞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婴儿出生后3个月至半岁是脑细胞增长的第二个高峰,以后脑细胞缓慢增长,到3岁大脑发育缓慢成熟。因此,0岁~3岁以前的营养水平就构成一个完好脑的关键因素。如果孕妇营养不良,婴儿出生时脑神经细胞数可较正常儿童少20%,如婴儿出生最初6个月严重营养不良,大脑神经无突触数目将减少30%~40%,显然,脑结构的这种缺陷会造成大脑发育不良,使脑细胞数减少,脑重量低于正常值,影响其功能,造成智力障碍。实验证明,在脑组织发育时期患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其语言、动作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测查均低于正常儿童;如果在2岁以前给予合理营养补充后,可以缩小或消除差别。如果3岁后补充营养,到8岁~16岁再测定其体重、智力及学习成绩等,仍显著低于2岁前营养好的儿童。因此,婴儿出生后前两年给予合理的营养对脑发育至关重要。 (二)热量不足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长期热量不足及蛋白质缺乏,可患营养不良症。开始表现为易倦怠,精神差,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食欲减退,体重不增或下降。如继续加重,则皮下脂肪变薄,肌力差,抵抗力减退,易患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严重者可出现恶性营养不良综合症,体重可减轻至原有的40%以上,呈老人外貌,表皮脱屑,弹性差,肌肉萎缩,形成皮包骨。精神呈抑制或兴奋状态,并可出现多功能障碍。这种情况多见于幼儿,严重影响发育和健康。 (三)长期营养不良影响骨骼和全身发育 长期营养不良使骨生长和骨的愈合受影响。人到18岁时骨骼不再长,约在25岁骨的密度才达到最大值。在骨骼发育过程中,如缺钙、磷、锌、蛋白质等营养素则可影响骨的生长,身材矮小,全身发育受阻。 (四)营养不良影响免疫机能 长期营养不良可使胸腺、淋巴器官发生萎缩现象,淋巴细胞减少,或使免疫系统受损会使身体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 (五)某些食物过量对健康的影响

学龄前儿童营养膳食计划

通过本课学习,请为一个健康学龄前儿童设计一份营养膳食计划。要求300字以上。 75分 学龄前儿童营养膳食计划 1、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 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人,合理营养不仅能保证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可为其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可完全满足6月龄内婴儿的全部营养需要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素。儿童的膳食必须是由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才能满足其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因而提倡广泛食用多种食物。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可为儿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也应该以谷类食物为主体,并适当注意粗细粮的合理搭配。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应鼓励学龄前儿童多吃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所含的营养成分并不完全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在制备儿童膳食时,

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以利于儿童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重菜品颜色和口味的变化,以引起儿童多吃果蔬的兴趣。

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2、叶酸等。我国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学龄前儿童平均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还很低,应适当增加摄入量,但是部分大城市学龄前儿童膳食中优质蛋白比例已满足需要甚至过多,同时膳食中饱和脂肪的摄入量较高,谷类和蔬菜的消费量明显不足,这对儿童的健康不利。鱼、禽、兔肉等含蛋白质较高、饱和脂肪较低,建议儿童可经常吃这类食物。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常见慢性病的营养治疗-作业答案

单选题 1、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 B、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C、高血压可伴有心、脑、肾等主要脏器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D、以上均是 你的答案: D 2、高血压诊断标准为?() A、收缩压≥140mmHg B、舒张压≥90mmHg C、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D、以上均是 你的答案: D 3、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是?() A、高脂肪、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饮酒和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均是危险因素 B、高维生素 C、高膳食纤维 D、生活作息规律 你的答案: A 4、膳食钠盐平均每天增加2g?() A、收缩压增高3.0mmHg B、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2.0mmHg。 C、舒张压增高1.2mmHg D、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 你的答案: C 5、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 A、5倍 B、4倍 C、3倍 D、2倍 你的答案: B 6、通过对群体或个体每日进食情况进行调查,再依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

的膳食调查法是?() A、24h膳食回顾法 B、膳食频率法 C、称重法 D、记账法 你的答案: A 7、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化疗可以通过抗肿瘤作用从根本上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 B、化疗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或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 C、化疗前加强营养摄入能增强化疗效果,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D、以上均是 你的答案: D 8、存在下列情况可视为化疗患者营养治疗开始的指征?() A、已存在营养不良 B、预计每日摄入量小于预计能量消耗的60%,且持续时间>10d;或者预计患者不能进食时间>7d C、对于因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近期体重丢失>5%的患者 D、以上均是 你的答案: D 9、以下对化疗患者营养治疗的适应证描述错误的是?() A、PG-SGA评分≥9分的非终末期患者是营养治疗的绝对指征 B、PG-SGA评分4~8分者是营养治疗的相对指征 C、营养状况良好,无营养风险的化疗患者是营养治疗的相对指征 D、体重丢失10~19%者是营养治疗的相对指征 你的答案: C 10、在化疗患者营养治疗制剂选择中正确的是?() A、终末期化疗患者肠内营养及短期肠外营养应选择标准配方 B、接受肠内及肠外营养的患者使用含有全面氨基酸种类的复方氨基酸制剂 C、长链脂肪乳剂可能更加适合肿瘤患者 D、皮质类固醇可增强食欲,可长期应用 你的答案: B 11、富含w-3PUFA的鱼油脂肪乳剂?()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与营养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与营养 学龄前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很多对自身十分有益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在此阶段形成。那么,说到吃这些事儿,帮助幼儿同样建立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吧,为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家会发现有很多小孩长大后会对某些食物有抵抗性;很多成人身上仍然存在某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几乎不吃某一类食物或者对某一类食物有特别的偏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追其根源的话,就是因为在幼儿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学龄前儿童应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所含的营养成分并不完全相同,不能相互代替。在制备儿童膳食时,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以利于儿童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重蔬菜水果品种、颜色和口味的变化,以引起儿童多吃蔬菜水果的兴趣。

2、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 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 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2、叶酸等。但需要提出的是,部分大城市学龄前儿童膳食中优质蛋白比例已满足需要甚至过多,同时膳食中饱和脂肪的摄入量较高,谷类和蔬菜的摄入量明显不足,这对儿童的健康不利。 3、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 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人,合理营养不仅能保证他们的 正常生长发育,也可为其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儿童 的膳食必需是由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才能满足其各种

营养素的需要。 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可为儿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也应 该以谷类食物为主体,并适当注意粗细粮的合理搭配。 4、膳食清淡少盐 在为学龄前儿童烹调加工食物时,应尽可能保持食物原汁原味,让孩子首先品尝和接纳各种食物的自然味道。为了保护 儿童较敏感的消化系统,避免干扰或影响儿童对食物本身的 感知和喜好、食物的正确选择和膳食多样的实现、预防偏食 和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儿童的膳食应清淡、少盐、少油脂, 并避免添加辛辣等刺激性物质和调味品。 学龄前儿童胃容量小,肝脏中糖原储存量少,又活泼好动,容易饥饿。应通过适当增加餐次来适应学龄前儿童的消化功 能特点,以一日三餐两点制为宜。各餐营养素和能量合理分配,早中晚正餐之间加适量的加餐食物,既保证了营养需要,又不增加胃肠道负担。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

什么是营养? 人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吸收、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就称营养。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约占体重的18%,一个成年人每天约需80克,如不足30克,就会出现浮肿。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有动物蛋白及植物蛋白两大类,蛋白质必须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被吸收,人体的必需氨基酸有九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笨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动物蛋白质如蛋、奶、肉、鱼、禽等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较接近,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的利用率比较高,所以称为优质蛋白质。而植物蛋白质中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相对较低,所以营养价值也相对较低。 氮,与碳水化合物的不同,三聚氢安事件 脂肪也是身体组织的重要成分,细胞中的原生质和细胞膜均含有脂肪化合物。脂肪还是主要供给热量的原料,食物中的脂类95%以上是甘油三酯,此外还有胆固醇和磷脂。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这类物质在体内即不能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这类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有食物供给。维生素有30多种,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过量摄入可引起中毒,缺乏会得缺乏症;水溶性维生素(B1、B2、B6、B12、C等)缺乏可引发各种缺乏症,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在加工不当时容易损失。 矿物质指无机盐等,亦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人体体重的5%。主要有钙、镁、钾、硫以及微量元素铁、锌等。 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人的生命而言,断水比断食粮的威胁更严重。人如果断粮而只饮水生命可以存活数周,但如断水则只能存活数日。人体失云体内水份的10%就可能死亡,可见水对人体的重要性。水约占成年人体重的65%,是人体含量最多的成份。在调节体温、输送营养、排除废物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营养素是维持身体健康,使生理功能正常运作所必须的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人类有40余种营养素是自身无法合成的,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取。 依据中国营养协会制定的饮食标准,如果要保证均衡营养,每天就必须摄取植物油25g,两杯牛奶,一两豆制品,四两鱼肉蛋禽,半斤水果,一斤蔬菜和一斤的糖谷类食品。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很难吃够这些食物,而就会造成营养的缺乏和不均衡,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很多慢性疾病。 现代医学证明补充足够的营养素不仅可以保证肌体的正常运做,而且许多常

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及所需营养物质需求

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及所需营养物质需求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可分为小学学龄儿童和中学学龄儿童。小学学龄儿童:一般指6~12岁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也常称为学龄儿童。中学学龄儿童:一般指13~18岁进入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此阶段正值青春期。 一、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学龄儿童体格仍维持稳步的增长,除生殖系统外的其他器官、系统,包括脑的形态发育已逐渐接近成人水平,独立活动能力逐步加强。青少年体格生长发育速度加快,尤其是在青春期,身长、体重突发性增长是其重要特征,被称为第二个生长高峰。除体格发育外,此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内脏功能日益发育成熟,大脑的机能和心理的发育也进入高峰,身体各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是人一生中最有活力的时期。 二、学龄儿童营养需要 (一)能量 生长发育中儿童青少年的能量处于正平衡状态。各年龄组能量推荐摄人量(见表1)。能量的来源比例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5%~65%,脂肪25%~30%,蛋白质12%~14%。 (二)宏量营养素 1.蛋白质。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应占膳食总能量的12%~14%。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构成好,如肉类为17%~20%,蛋类为13%~15%,奶类约为3%,植物

性食物中大豆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含量高达35%~40%,谷类含5%~10%,但利用率较低。 2.脂类。儿童期脂肪适宜摄入量以占总能量的25%~30%为宜。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能量的需要也达到了高峰,因此一般不过度限制儿童青少年膳食脂肪的摄入。因此,在脂肪种类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含必需脂肪酸的植物油。 3.碳水化合物。长期以来,碳水化合物一直是人类膳食中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与蛋白质和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是更容易被机体利用的能量。学龄期儿童与青少年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适宜摄人量以占总能量的55%~65%为宜。保证适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仅可以避免脂肪的过度摄人,同时会增加膳食纤维及具有健康效用低聚糖的摄人量,对预防肥胖及心血管疾病都有重要意义。 (三)矿物质 1.钙。青春前期及青春期正值生长突增高峰期,为了满足突增高峰的需要,11~18岁青少年钙的适宜摄人量为1000mg/d,7~10岁钙的适宜摄入量为800mg/d。钙的可耐受摄入量为2000mg/d。奶和奶制品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 2.铁。铁缺乏除引起贫血外,还可能降低学习能力、免疫和抗感染能力。青春期贫血是女童常见的疾病,值得特别关注。儿童各年龄的铁推荐摄入量(见表2)

疾病与营养教学大纲

《疾病与营养》教学大纲 Disease and Nutrition 课程编号:学分:2学时:40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营养学 一、课程目的要求 《疾病与营养》是食品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和要求如下:(1)使学生对临床各科疾病及膳食治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一概要认识;(2)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与营养膳食关系较大的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膳食治疗原则;(3)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临床营养中常见的一般问题。 先修课程的要求:要求学生先行修过《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及《营养学》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首先介绍临床常见症状及医院基本膳食分类,进一步介绍人体各个系统在出现疾病时的临床特点及营养治疗,重点介绍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石症、胰腺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造血系统疾病(如贫血)、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症、肾衰)、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苯丙酮尿症、甲亢及更年期综合症)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治疗及其营养治疗原则及其营养食谱制定。传染性疾病(如伤寒、霍乱、痢疾、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治疗(包括营养治疗),并进一步介绍了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相关知识。另外介绍了外科病人的营养治疗及临床检查用膳食。 三、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一些常见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要求学生制定出相应的营养治疗食谱。 四、主要教学参考书: 葛可佑,主编.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郑建仙,编著. 功能性食品(第三卷).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蔡东联,主编. 现代饮食治疗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治疗简述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请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合理饮食) 一.急性胃炎 1.临床特点 ⑴起病较急,症状较重,病程一般较短 ⑵病变大多仅局限于粘膜层 ⑶致病原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大量饮酒、过量服用水杨酸类(如阿斯匹林等药物)、食物过敏等 2.营养治疗 第一阶段: ⑴杜绝任何致病因素对胃粘膜的刺激,防止脱水和酸中毒 ⑵病情轻者,可采用清流或流食,持续时间为1~3天 ⑶食物选择:米汤、藕粉、果汁、清汤、蛋汤 ⑷餐次:每日5~7餐,每餐量约200~250毫升,每日流食总量约1200~1800毫升 第二阶段: ⑴在度过急性期后,可选择清淡少渣半流食,并逐步过渡到软食和普食 ⑵伴肠炎腹泻者,不宜采用易引起胀气的食品,如蔗糖、牛奶、豆奶等 禁用食物: 粗粮、杂豆、粗纤维食物 蔗糖(伴肠炎腹泻者,不宜采用) 牛奶(伴肠炎腹泻者,不宜采用) 豆奶及相关产品(伴肠炎腹泻者,不宜采用) 刺激性调味品:辣椒、芥末、强烈的香料 浓茶、浓咖啡等 流质(过渡性)食谱举例 早餐:牛奶250毫升冲藕粉15克(伴腹泻者不宜用牛奶,可单用藕粉) 加餐:果汁200毫升 午餐:牛奶蒸鸡蛋(牛奶250毫升,鸡蛋50克) 加餐:豆浆250毫升 晚餐:蔬菜汁甩鸡蛋(菜汁300毫升,鸡蛋50克) 加餐:米汤(大米25克,水400毫升) (如饮用牛奶后出现腹胀、腹泻等,可改用奶粉、酸奶或豆浆) 二.慢性胃炎 1.临床特点 ⑴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⑵通常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 2.营养治疗 ⑴热量及蛋白质摄入应充足 ⑵对贫血或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者,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铁、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 ⑶食物选择:清淡、少油、无或极少刺激性易消化食物 ⑷禁用或慎用下列食品或调味品:肥肉、奶油、油炸/煎食物、辣椒、洋葱、咖喱、胡椒、芥末、浓茶、浓咖啡。胃酸分泌过多者,禁用浓肉汤 ⑸禁烟禁酒、少量多餐 软饭食谱举例 早餐:大米粥(大米50克),小花卷(面粉50克),煮鸡蛋(鸡蛋40克),酱豆腐10克

学龄期儿童营养

高级营养师论文 论题:学龄期儿童营养 摘要:学龄期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高于成人,充足的营养是儿童智力,体格正常发育以及一生健康的物质保障,争对我国学龄期儿童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合理现象普遍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近五分之一的儿童存在营养不良。本文争对6-12岁生长发育特点提出合理的膳食指导以及了解这个年龄阶段对各种营养的需求,让更多的中国家庭了解儿童营养,从而真正的学会合理膳食,合理营养。 关键词:学龄儿童,营养,膳食指南 学龄期儿童一般指6-12岁,6-12儿童生长发育旺盛,活泼好动,肌肉系统发育特别快,体重每年可以增加2-2.5克,身高每年可以增加4-7.5CM。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的量相比成人高,特别是能量、蛋白质,脂类,钙,锌,铁等营养素。膳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的营养不良,会引发儿童多种疾病: 一,认识6-12岁儿童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和矿物质元素,学会选择和合理搭配食物,并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一)能量由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三大营养素在人体 代谢中产生 1, 碳水化合物向人体提供的热能的比例为占总能量的 55%~65%,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产生的葡萄糖被吸收后,一部份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肌糖原是骨胳肌随时可动用的储备能源,用来满足骨胳肌的需要。肝糖原主要用于维持血糖水平。脑组织消耗的能量来自于碳水化合物的有氧氧化. 学龄儿童由于生长需要和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阶段,保证摄取足量的碳水化化合物显得尤其关键. (1)能量的食物来源:粮谷及薯类 2,蛋白质是含氮有机化合物, 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1)是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结构.瘦肉组织中,如肌肉、心、肝、肾等器官含大量蛋白质;骨骼和牙齿中含胶原蛋白和糖蛋白;指(趾)甲含角蛋白;细胞从细胞膜到细胞内的各种结构中均含有蛋白质,约占细胞去水组织的80%。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对学龄儿童尤其重要。 (2)调节生理功能:蛋白质是构成体内多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成份,参与体理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催化人体物质代谢的酶蛋白;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调节肌肉收缩肌球蛋白;血液中运送营养物质的运铁蛋白、载脂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 携带、运送氧的血红蛋白;调节组织渗透压、维持体液平衡的白蛋白以及人体分泌的激素等都是蛋白质组成;维持和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及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生理功能。蛋白质的缺乏会引起营养性水肿,干瘦性营养不良和儿童免疫力低下。 (3)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及遗传信息的传递 (4)供给能量占总能量10%-15%,6-12岁学龄儿童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学龄前儿童所需的营养(精)

学龄前儿童正是长个子的关键时刻,那么此阶段的孩子需补充什么样的营养呢?以下本文为您解析。学龄前儿童对水的需要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不管是任何营养素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运转与排泄,都与水关联;水亦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物质;水不仅可以调节体温,并可以止渴。体内的水量伴随着年龄、性别、胖瘦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年龄越小,体内含水量越多;脂肪组织越多,含水量越少,因此,肥胖者体内含水量往往较少。水的需要量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新陈代谢与热量的需要。另外,温度的变化、人的活动量和食物的性质,也影响水的需要量。学龄前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对水的需要量为90~100毫升。腹泻、呕吐时排水量增多,对水的需要量也相对增多。体内水的供给来源有3个:一是饮入的液体量;二是食物中所含的水分;三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水。体内水的排出有3个途径:一是通过肾脏排出;二是通过皮肤和肺排出;三是通过肠道排出。儿童每天水的周转比成人快,有利于排出体内的代谢物;但对缺水的耐受力较差,比成人容易发生水平衡失调。当水的摄入量不足时,则可发生脱水现象;反之,当摄入的液量过多,则又可能发生水肿。学龄前儿童对热能的需要热能是维持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它来自食物中的产热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些营养素在体内氧化产生热能。蛋白质每克产生17千焦(4千卡)热能,脂肪每克产热38千焦(9千卡),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17千焦(4千卡)。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热能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生长发育、活动等方面的需要。所谓基础代谢是指儿童在安静的状态下维持体温、肌张力、心跳、呼吸、血压、器官活动、腺体分泌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量。由于儿童基础代谢率比成人高,所需热能也相对较多。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热能。一般来说,每增加1克体重,需要摄入19.98千焦(4.78千卡)的热能。如果膳食热能供给不足,儿童的生长发育就会迟缓,甚至停顿。同时,儿童活动越剧烈,持续时间越长,所消耗的热能也就越多。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日每千克需要418千焦(100千卡)热能,所需热能由三大营养素提供。这三种营养素的适宜比例为: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5%~35%,碳水化合物占50%~60%。热能供给不足,可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热能供给过多,又可能导致儿童肥胖症的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