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物理 2.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物理 2.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物理 2.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物理 2.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第九节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等第_________

【教学目标】

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会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内容】

一、预习作业

1、实验目的:测定电源的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

二、典型例题

1、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分别

为0.1Ω和1kΩ.下面分别为实验原理图及所需的器件图.

(1).试在下图中画出连线,将器件按原理图连接成实验电路.

(2)一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见表.试根据这些数据在下图中画出

U-I 图线.根据图象读出电池的电动势E= V ,根据图象求出

电池内阻r= Ω. I(A) 0.12

0.20 0.31 0.32 0.50 0.57 U(V) 1.37

1.32 1.24 1.18 1.10 1.05 三、随堂练习

1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E 和内电阻r ,所用的电路如图2.6-5所示,一位同

学测得六组数据如下表中所示。

(1)试根据这些数据在图2.6-6中作出U-I 图线。

(2)根据图线得出电池的电

动势E= V,电池的

内电阻r=

?。 (3)若不作出图线,只选用

其中两组U 和I 数据,可利用公式

E=U1+I1r,E=U2+I2r 算出E 和r ,这样做可能得出误差很大的结果,选用第______组和第

______组的数据,求得E 和r 误差最大。

四、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1.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为使实验效果明显且不会损坏仪器,应选择下列电源

中的( )

A.内阻较大的普通干电池

B.内阻较小的普通蓄电池

C.小型交流发电机

D.小型直流发电机

2、如图所示是根据某次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的U —I 图线,关于此图

线,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纵轴的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即E =3.0V

组别 I(A) U(V) 1 0.12 1.37 2 0.20 1.32 3 0.31 1.24 4 0.32 1.18 5 0.50 1.10 6 0.57 1.05

横轴的截距表示电源的短路电流,即I短=0.6A

电源的内阻r=5Ω

电源的内阻r=1.0Ω

3、为了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除待测电源和开关、导体以外,配合下列哪组仪器,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A、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阻箱

B、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C、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阻箱

D、一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3、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a、b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a、Eb和内电阻ra、rb时,画出的图线如图所示,则由此图线可知()

A、Ea>Eb 、ra>rb

B、Ea>Eb 、ra<rb

C、Ea<Eb 、ra>rb

D、Ea<Eb 、ra<rb

4.如图2.6-7所示为某一电源U-I曲线,由图可知()

A.电源电动势为2V

B.电源内电阻为1/3?

C.电源短路时电流为6A

D.电路路端电压为1V时,电路中电流为5A

3.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①干电池E(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大约为1.0Ω)

②电压表V(0~15V)

③电流表A(0~0.6A、内阻0.1Ω)

④电流表G(满偏电流3mA、内阻Rg=10Ω)

⑤滑动变阻器R1(0~10Ω、10A)

⑥滑动变阻器R2(0~100Ω、1A)

⑦定值电阻R3=990Ω

⑧开关、导线若干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学案例 这一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是其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如果不明确指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为此笔者不按教材的思路进行实验,而是另辟蹊径,进了一些创新实验,具体设计如下: 一、复习知识引出课题 教师: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1831年法拉第发现磁也能生电,我们把利用磁场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那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实验1(教师演示)(如图1) 磁铁N极靠近与电流计连接的闭合线圈,磁通量增加,回路有感应电流;磁铁N 极远离与电流计连接的闭合线圈,磁通量减少,回路有感应电流。 教师:前后两次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意味着感应电流方向不同。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如果没有电流计我们将如何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实验设计目的: 1.复习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引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 图1 二、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实验2. 磁铁吸铝环(教师演示) 教师: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金属,能否吸引金属铝? 学生:不能 教师:将铝环与强磁铁接触释放,铝环掉落。 教师:演示实验2(如图2) 将闭合铝环平放,强磁铁N极靠近铝环,然后 迅速往上移动,结果铝环被吸引起来。 学生:惊讶 图2

教师:为什么磁铁能够把铝环吸引起来呢? 学生:磁铁离开铝环,通过铝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发生了作用。 教师:很好,那么环形电流的磁场类似于何种磁体的磁场分布情况呢? 学生:条形磁铁。 教师:那么刚才用强磁铁吸引铝环可不可以看做磁铁吸引磁铁呢? 学生:可以。 教师:我刚才的强磁铁的下端为N 极,那么能否判断出铝环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分布情况呢?(如图3) 学生:可以,铝环上端是S 极,下端是N 极。 教师:那么我们能否根据所判断的极性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呢?依据是什么? 学生:可以,用安培定则。 教师:为此,我们若要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先判断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 那么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如何来判断呢?有没有相应的规律呢?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来探究。 实验设计目的:让学生能够将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通过安培定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进一步探究规律明确了方向。 实验3 探究楞次定律(学生分组) 教师:若将铝环竖直放置,再将磁铁远离,铝环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展示实验装置,如图4)铝环与磁铁之间一定是引力么?与磁铁的极性有没有关系呢?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四种实验情形,N 极靠近、N 极远离、S 极靠近、S 极远离.(如图5)。 N S v N S v N S v N S v N S v 图3 图5 图4

浅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浅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提要:物理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物理知识的源泉,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探索和论证都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结合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谈一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完善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并且把“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作为内容标准的三大部分之一,把物理实验的要求提升到科学探究的层次。但就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完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思考。 一、物理实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1.实验活动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基础教育必须做好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其中,很多规律来源于物理学家对物理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推导,如“开普勒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欧姆定律”等。物理实验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2.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最直接的感性材料。 物理虽然是自然科学,但是很多物理概念、理论都是抽象的,如“磁场、磁场强度”、“电磁感应现象”、“光的波动性”等,这些相关概念、理论、定律如不通过实验验证,学生们很难理解和接受。高中的很多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产生感官印象,然后再转化为抽象的知识,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比如,笔者在讲“电磁感应现象”一节时,一般学生很难接受电磁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通过实验验证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确实产生了感应电流。学生通过实验,从感官感受到了知识的真实,理解起来也就更加轻松,学习兴趣陡增。 3.实验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务实的科研精神的有效途径。 高中生的动手意识是比较强的,但通常做事不够严谨,经常敷衍了事。物理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和严谨态度。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密立根用著名的油滴实验测定电子的带电量,他通过改变电压,反复观察封闭箱内油滴的运动情况,经过反复实验,最终得出了电子带电量的数值,这充分体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科研精神。高中物理中虽然没有如此复杂的实验,但部分实验仍对学

高二物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练习题

第3节、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一、选择题: 1、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为使实验效果明显且不易损坏仪器,应选择下列哪种电源为好( ) A 、内阻较大的普通干电池 B 、内阻较小的普通蓄电池 C 、小型交流发电机 D 、小型直流发电机 2、图所示为《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电路图有错误,缺少一只与电流表相串联的保护电阻 B 、用一节干电池做电源,稍旧电池比全新电池效果好 C 、几节相串联的干电池比单独一节干电池做电源效果好 D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短路 3、为了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除待测电源和开关、导体以外,配合下列哪组仪器,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 A 、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阻箱 B 、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C 、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阻箱 D 、一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4、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进行数据处理时的作图,正确做法是( ) A 、横坐标I 的起点一定要是零 B 、纵坐标U 的起点一定要是零 C 、使表示实验数据的点尽可能地集中在一边 D 使表示实验数据的点尽可能地布满整个图纸 5、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a 、b 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 a 、E b 和内电阻r a 、r b 时,画出的图线如图所示,则由此图线可知( )

A 、E a >E b 、r a >r b B 、E a >E b 、r a <r b C 、E a <E b 、r a >r b D 、 E a <E b 、r a <r b 6、如图所示为两个电池的路端电压U 随电流I 变化的图线,已知图线a ∥b ,则两个电池的电动势E a 、E b 和内电阻r a 、r b 的关系是( ) A 、E a =E b 、r a =r b B 、E a >E b 、r a =r b C 、E a >E b 、r a >r b D 、E a =E b 、r a >r b 7、如图所示是根据某次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的U —I 图线,关于此图线,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纵轴的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即E =3.0V B 、 横轴的截距表示电源的短路电流,即I 短=0.6A C 、 电源的内阻r =5Ω D 、 电源的内阻r =1.0Ω 8、在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电源的电动势约为6V ,内阻约为0.5Ω,电流表的内阻为0.5Ω,电压表的内阻为6k Ω。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应当采用的电路是如图所示中的:( ) 9、下面给出的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数据处理方法中,既能减小偶然误差,又直观简便的方法是:( ) A 、测出两组I 和U 数据,代入?? ?+=+=r I U E r I U E 2211方程组,求出E 和r B 、测出多组I 和U 数据,代入方程求出几组E 和r ,最后求出平均值 C 、测出多组I 和U 数据,画U —I 图线,根据图线求出E 和 r

高中物理创新电学实验

QQ:524774155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复习 主要内容: 1、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4、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5、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6、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7、练习使用示波器 8、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1、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实验目的] 利用电场中电势差及等势面的知识,练习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 [实验原理] 用导电纸上形成的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当两探针与导电纸上电势相等的两点接触时,与探针相连的灵敏电流计中通过的电流为零,指针不偏转,当两探针与导电纸上电势不相等的两点接触时,与探针相连的灵敏电流计中通过的电流就不为零,从而可以利用灵敏电流计找出导电纸上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描绘出等势线。 [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或电池组(电压约为6V),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电纸,复写纸,白纸,圆柱形金属电极两个,探针两支,导线若干,木板一块,图钉,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 1.在平整的木板上,由下而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导电纸有导电物质的一面要向上,用图钉把白纸、复写纸和导电纸一起固定在木板上。 2.在导电纸上平放两个跟它接触良好的圆柱形电极,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约为10cm,将两个电极分别与电压约为6V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接,作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再把两根探针分别接到灵敏电流计的“+”、“-”接线柱上(如图所示)。 3.在导电纸上画出两个电极的连线,在连线上取间距大致相等的五个点作基准点,并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4.接通电源,将一探针跟某一基准点接触,然后在这一基准点的一侧距此基准点约1cm处再选一点,在此点将另一探针跟导电纸接触,这时一般会看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左右移动探针位置,可以找到一点使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用探针把这一点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5.按步骤(4)的方法,在这个基准点的两侧逐步由近及远地各探测出五个等势点,相邻两个等势点之间的距离约为1cm。 6.用同样的方法,探测出另外四个基准点的等势点。 7.断开电源,取出白纸,根据五个基准点的等势点,画出五条平滑的曲线,这就是五条等势线。 [注意事项] 1.电极与导电纸接触要良好,且与导电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 物理的学习是以实验作为基础,进而实现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更加强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本文主要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进行论述分析,以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进步。教育的目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对教学理论的内容的了解,更重要是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尤其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课堂中,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堂理论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与学生对物理的实验没有正确的时候,忽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物理是高中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在物理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因此,导致很多教师大量占用实验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物理理论内容或者物理习题的讲解,对物理实验的态度可以能少做就少做,甚至很多物理实验就是直接对学生进行简要的介绍,或者直接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记住实验的过程。同样,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也存在着误区,繁重的学习任务,还有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高考,使学生忙于各种书山学海中,由于实验实际操作并不在高考的考察范围内,所以很多学生对实验也不是很在意,相对于实验,学生更倾向于多做几道物理题,即使是在课堂上做一些实验,实验的模式非常单一,通常都是学生对教师或者对课本中实验过程的简单模仿,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数据。学生自身对实验的思考非常少,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没办法发挥出来。这种物理教学模式,使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对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但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对物理的思考也同样是机械的,一味的背诵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实际动手能力也没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也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这样,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负面的影响。 二、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理论内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都是“加速度” 1.问题的产生 去年国庆,我的第一届学生聚会,我是班主任,同时任教他们高一入门的物理课,被他们邀到现场,大家非常开心,由于是高中同学,不免要回忆高中时代的一些生活学习片断,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个苹果向空中抛去,然后用手接住,笑着对我说,老师,加速度多大?旁边一大帮同学笑嘻嘻地抢着回答: ●你是指抛上去还是落下来的过程?(一个女孩子,也是医科大学毕业的) ●上升加速度朝上,下降时加速度朝下。(军事指挥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干脆利索地回答) ●上升过程速度都没增加,哪有加速度?下降才有加速度吧。(师大学毕业的,不是学物理专业) ●最高点苹果都停下来了,肯定没有加速度。(竟然是一个重点大学理工科毕业学生的回答) ●老师,我忘得一干二净了,全还给你了,白学了。(一个女孩,后来学文科了) 2. 他们是这样学的,我是这样教的 加速度的概念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贯穿高中物理始终,但过不了三五年,他们将这些东西抛到了九霄云外,抑或将加速度概念扭曲。也就是上面回答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加速度”答案。 想想原来我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两种模式进行导入: 第一种是列一个如下所示的表格作为新课的引入: 然后设计问题: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个速度改变量大? 2.哪一个所用时间长? 3.哪一个速度变化快?

学生讨论回答完毕,老师总结:单位时间速度的改变量就叫加速度。然后转身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上今天的主题:“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第二种是作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导入: 作出两物体的v —t 图像,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同学们从图中找一找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生: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30m/s , 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10m/s 。 师: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 学生:甲物体,因为甲的速度每秒才改变6m/s 。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引入一个新概念——加速度,来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这两种方式估计是全中国千千万万的物理教师通常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来引出“加速度”,最终迫不及待地给出定义: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是就叫加速度。然后说出加速度的矢量性,有正负之分,再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公式进行巩固等等。对于加速度方向问题,更是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教材对加速度方向的描述为“加速度也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通常取物体初速度0v 的方向为正方向,当末速度0t v v ,加速度a 为正值,表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0v 的方向相同,物体在加速;这句话我一直耿耿于怀,除了表述使你发晕之外,再找不到其它价值所在,何况还经不起推敲。 为此,我建议取一个合理的中文名词取代“加速度”。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物理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和进行物理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一贯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今年又新添了仪器和设备,为每个学生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学期将进结束,为了更好的让实验为教学服务,现将上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为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及业务素质,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学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使课堂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大教研力度,促进实验教学的提高。多次组织实验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说课活动,相互学习实验通知单及实验记录的填写情况,组织实验教师相互观摩听课、评课活动,使实验教学全面开花结果,提高实

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艺术及组织实验的能力。 二、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对课本上所有的演示、分组实验,都做到精心准备,预先试做,对少数实验进行改进,补充,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实验的成功率,现象明显达到100%。1、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 2、做好了实验准备,实验前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的要求。 3、实验过程中,教师做到操作规范、熟练、形象、鲜明、安全。 4、配备足够的教具、学具,以满足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增加了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 三、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 请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他们规范操作,讲述实验成功的关键。使得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并做好示范工作。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四、定期开放实验室。 让每个学生动手,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提供便利,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改进实验器材。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或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搞好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及意义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及意义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重新审视我国高中教学现状,正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新课程理念引领课程教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就是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物理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教学观,对学生身心发展、及知识的掌握具有非凡意义的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课程,它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都清楚: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进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这样会给教师以后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阻力。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物理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即知识性,抽象性和应用性强,方法灵活多变。二是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如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对学生了解不足,教学方法简单单调,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和激情等。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学生自身情况,感觉物理难学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物理知识是否有兴趣。学生对物理感兴趣就会主动努力去学习物理,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是体验知识本质的重要渠道;是物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力结合。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中找寻相应的联系,对实验过程做定量及定性的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方法。2003年教育部发布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指出,改变传统灌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一、案例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本案例的研究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体现时代发展对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其中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准绳, 以新课改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基础, 坚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贯彻学以致用、实事求 是、因材施教、突出个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 物理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物理学观点,初步掌握研究自 然科学的方法之一——实验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工作奠 定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过程的总结及认识 1.建议增加演示实验,优化实验过程要持久地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光靠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不够的,应充 分挖掘身边现有器材甚至是很不起眼的器材,结合特定的物 理情境(如新课引入、巩固概念规律、评讲习题等),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引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有一些内容或实验只作为“做一做”或课外实验来处 理,实际上,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仪器和方法的改进来优化 为演示实验。比如在“超重和失重”一节中,课后的“做 一做”就可以改进为演示实验。找一个用过的易拉罐、金属

罐头盒或塑料瓶,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在里面装上水。移开手指,水就从洞中射出来。如果放 开手,让罐子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水将不再从洞中射出。 对于演示超重失重现象还可以做如下的改进: (1)在易拉罐底部开一个出水孔(开得小一点),在罐中水位较低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不从小孔流出。若使 罐子突然向上加速运动,水就会从孔中喷出,由此可以说明 超重现象。 (2)用透明的塑料可乐瓶,里面装入大半瓶水,盖上瓶塞,由于重力的作用,空气在水面的上方,水面是平的。将 塑料瓶向上抛出,可以看到,瓶中的空气在水中形成了一个 或几个大小不同的空气泡,呈球形。 (3)在悬挂的木板上放一块砖,在砖和木板之间放一条 纸带。静止时抽动纸带,由于有比较大的压力而使纸带断裂。如果剪断吊砖的悬挂线,而使砖块和木板自由下落(下方放置减撞垫),则抓住纸带的手可以不费力地把纸带完好地抽出。教材的有些章节对于公式或定律的导出几乎是灌输式的,在这种地方,我们完全有必要加入一些形象而又简单的 演示实验来说明定律或公式得出的原因或用以说明验证。 2.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去做、去观察、去想、去

(推荐)高中物理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总结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1. 实验原理 本实验的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 具体方法 a) 利用实验图10-1所示电路,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从电流表、电压表中读 出几组U 、I 值,由U =E -Ir ,可得:r I E U 11-=,r I E U 22-=,解之得: ?????? ?--=--=2112211221I I U U r I I U I U I E b) 利用如实验图10-1所示的电路,通过改变R 的阻 值,多测几组U 、I 的值(至少测出6组),并且变化范围昼大些,然后用描点法在U -I 图象中描点作图,由图象纵截距找出E ,由图象斜率 r I E I U tan m ==??= θ找出内电阻,如实验图10-2 所示. ? 由于电源内阻r 很小,故电流表对电源而言要外接,不然的话, g R r r +=测,内阻测量的误差太大. ? 由于偶数误差的存在,方法(1)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在实验 中采取方法(2)处理数据. 2. 实验器材 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开关、导线及被测干电池. 3. 实验步骤 1) 恰当选择实验器材,照图连好实验仪器,使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滑动变阻器的滑动 触头滑到使接入电阻值最大的一端.

2) 闭合开关S ,接通电路,记下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3)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至某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 的示数. 4) 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至其他几个不同位置,记下各位置对应的电压表和 电流表的示数. 5) 断开开关S ,拆除电路. 6) 在坐标纸上以U 为纵轴,以I 为横轴,作出U —I 图象,利用图象求出E 、r . 4. 数据处理的方法 1) 本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一般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即根据各次测出的U 、 I 值,做U -I 图象,所得图线延长线与U 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E ,图线斜率的值即 为电源的内阻r ,即m I E I U r = ??= .如实验图10-2所示. 2) 应注意当电池内阻较小时,U 的变化较小,图象中描出的点呈现如实验图10-3(甲) 所示状态,下面大面积空间得不到利用,所描得的点及做出的图线误差较大. 为此,可使纵轴不从零开始,如实验图10-3(乙)所示,把纵坐标比例放大,可使结果误差小些.此时,图线与纵轴的交点仍代表电源的电动势,但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不再代表短路状态,计算内阻要在直线上选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由它们的坐标值计算出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阻r . 5. 实验误差分析 1) 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作U —I 图象时描点不很准确. 2) 系统误差 a) 电流表相对电源外接 如图,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U=E-Ir 中的I 是通过电源的电流,而图1电路由于电压表分流存在系统误差,导致电流表读数(测量值)小于电源的实际输出电流(真实值)。设通过电源电流为I 真,电流表读数为I 测,电压表内阻为R v ,电压表读数为U ,电压表分流为I v ,由电路结构,

2019-2020年高考物理创新题 12物理实验

2019-2020年高考物理创新题12物理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一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 A.3.450 mm B.3.545 mm C.3.950 mm D.3.95 mm 2.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U和测电阻R时,若红表笔插入万用表的正(+)插孔,则: A.前者(测电压U)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万用表,后者(测电阻)从红表笔流出万用表 B.前者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万用表,后者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万用表 C.前者电流从红表笔流出万用表,后者电流从红表笔流出万用表 D.前者电流从红表笔流出万用表,后者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万用表 3.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螺旋测微 器测金属丝直径和直尺测金属丝长度示数如图所示,由图读出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 V,金属丝中的电流强度I= A,金属丝的直径d= mm,金属丝的长度L= cm,根据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所测金属丝的电阻率ρ= Ω·m.

4.读出下列测量仪器的示数 ⑴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的厚度,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cm. ⑵用机械表测定时间,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s. ⑶多用表的红、黑两个测试笔短头分别插入表盖正负孔中,红表笔应插入插孔. ⑷用多用表欧姆挡测量某电阻值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电阻值为Ω,若想测量更精确些,选择开关应选欧姆挡位置. 5.如图各表示一个演示实验:

⑴图甲中,木槌打击弹簧片后,你观察到的现象是;这现象表明。 ⑵图乙中,接通开关时,观察到金属棒动起来,这说明,断开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左滑动一段距离后,再接通开关时你观察到;这现象说明。·6.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记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 为50Hz,记录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5的6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没有画出.纸带旁并排摆放着最小刻度为mm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1、3、5三个计数点跟“0”点的距离d1= cm,d2= cm,d3= cm.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m/s,通过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为m/s,小车的加速度是m/s2.

高中物理_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3 实验 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描绘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从实验轨迹求出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 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令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 测出曲线上的某一点的坐标x 和y ,根据重力加速度g 的数值、利用公式 2 21gt y = ,求出小球飞行时间t ,再利用公式t v x 0=,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 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教学重点: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利用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平抛运动的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实验器材:斜槽,铁架台,金属小球,木板(附竖直固定支架),有孔的卡片,坐标纸, 图钉,刻度尺,重锤线,铅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如何将平抛运动进行分解? 3、平抛运动的轨迹有什么特点?(追问:到底是不是抛物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本节课从实验角度研究平抛运动) 【进行新课】首先考虑如何获取运动轨迹?教材提供案例: (一)描迹法: (二)喷水法:结合PPT 简介 (三)照相法:结合PPT 简介 v =

本节课采用最经典的第一套方案。实验目的和原理见上方。 首先,请同学们自学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实验步骤: 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 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水平已调好。 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锤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且靠近,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白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3、确定坐标原点O :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白纸上的水平投影点O ,O 即为坐标原点。 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的位置,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用铅笔在卡片缺口处的白纸上点个黑点,这就在白纸上记下了小球穿过孔时球心所对应的位置。保证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用同样的方法,可找出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 5、计算初速度:取下白纸,以O 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 轴和水平向右的x 轴,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在曲线上选取A 、B 、C 、D 、E 、F 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 和y 。 用公式x =v 0t 和2 2 1gt y 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 0,最后计算出v 0的平均值。并将有关数据记入表格内 实验注意事项: (1)保证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2)木板平面竖直且平行于小球平抛的轨道平面,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木板但不接触。 (3)坐标原点不在斜槽口的末端,应在槽口上方小球球心处 (4)小球应在同一位置无初速自由释放;释放的高度要适当,使小球以合适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在坐标纸的左上角到右下角间分布,从而减小测量误差;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海西州高级中学

目录 实验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 实验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7) 实验3: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1) 实验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4) 实验5:研究平抛运动 (20) 实验6: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28) 实验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1) 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36) 实验9: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40) 实验10: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44) 实验11:传感器的应用 (48) 实验12: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51) 实验13: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56) 实验14: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58) 实验15: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62) 实验1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65)

课题: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型:实验编写时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一、教材分析 打点计时器是高中一个重要的计时仪器,计时的同时还能记录物体的运动 情况,这对高一新生来说是全新的。通过对打点计时器的了解,掌握其使用方 法。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本节的难点,教材用极限的思想,从平均速度过渡 到瞬时速度。加强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拉近物理与生活、模型与实际的距离,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的素养和学生的发散思维。用图像表示物理量 的变化,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方法,本书在这方面加强了很多。在过去教材 中“用平滑曲线把点连起来”改换为“根据所描点子”的分布和走向尝试用条 曲线来“拟合”这些测量点,即将验证性实验换为探究性实验,思路不一样、 逻辑线索不一样。此外,让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两物理量关系时的优越性。本 节内容从知识到能力要求均很高,特别对刚入高中的新生来说有难度,更具有 吸引力和挑战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 3.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4.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 的速度—时间图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 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 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觉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 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 的奥妙。 3.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高中物理实验变压器、感生电动势、感应电动势.doc

高中物理实验变压器、感生感应电动势 选择题 1、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的匝数为110匝,副线圈匝数为660匝,若原线圈接在6 V 的电池上,则副线圈两端电压为( ) A.36 V B.6 V C.1 V D.0 V 2、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流为I 1、I 2,电压为U 1、U 2,功率为P 1、P 2,关于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I 2由I 1决定 B.U 2与负载有关 C.P 1由P 2决定 D.U 1由U 2决定 3、一台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2∶1,当原线圈两端输入u 1=2202sin314t V 的交变电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副线圈两端电压为122 V B.副线圈接一10 Ω电阻时,原线圈中的电流为1 A C.副线圈接一10 Ω电阻时,原线圈中输入功率为10 W D.变压器铁芯中磁通量变化率的最大值是2202 V 4、用理想变压器给负载R 供电,下列哪些办法可以减小变压器原线圈中的电流( ) A .增加原线圈的匝数 B .增加副线圈的匝数 C .减小负载电阻R 的数值 D .增加负载电阻R 的数值 5、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为2∶1,四个灯泡完全相同,若已知灯泡L 3和L 4恰能正常工作,那么( ) A. L 1和L 2都能正常工作 B.L 1和L 2都不能正常工作 C.L 1和L 2中只有一个能正常工作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6、通电直导线与闭合线框彼此绝缘,它们处在同一平面内,导线位置与线框对称轴重合,为了使线框中产生如图3所示的感应电流,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小直导线中的电流 B.线框以直导线为轴逆时针转动(从上往下看) C.线框向右平动 D.线框向左平动 7、如图,闭合矩形线框abcd ,电阻为R ,位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ad 边位于磁场边缘,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ab 、ad 边长分别用L 1、L 2表示,若把线圈沿v 方向匀速拉出磁场所用时间为△t ,则通过线框导线截面的电量是( ) A.t R L BL ?21 B.R L BL 21 C.t L BL ?21 D.BL 1L 2 8、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K 为单刀双掷开关,P 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U 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I 1为原线圈中的电流,则( ) A .保持U 1及P 的位置不变,K 由a 合到b 时,I 1将增大 B .保持U 1及P 的位置不变,K 由b 合到a 时,R 消耗功率减小 C .保持U 1不变,K 合在a 处,使P 上滑,I 1将增大 D .保持P 的位置不变,K 合在a 处,若U 1增大,I 1将增大

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之令狐文艳创作

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 令狐文艳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设计创新性的实验。这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知识储量,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信息交合法等创新技法可为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提供广阔的思路,但不应忘记创新性设计的目的——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同时,安全性、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等原则仍是物理创新性设计时所要考虑的最基本原则。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性设计;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信息交合法 一、物理实验创新性设计的意义 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基础自然学科,物理学在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之外,也注重对所采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研究。因此,物理的教学始终离不开物理实验的教学:有趣的实验现象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的催化剂,亲手的操作是培养学生物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此外亲身的实验经历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首先要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实验资源,并能够够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这种创新性的实验设计可以是对教材已有实验的改进,以解决个别实验取材不易、操作不便、实验效果不明显等弊端;也可以是基于教学需要的全新设计,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帮助学生构建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是教师秉承新课程标准课程开放性理念,由课程的复制者走向课程的创造者的有效尝试。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物理实验创新性设计的方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性的实验设计呢? 创新需要丰富的创造力,而一个人的创造力由他所拥有的知识储量、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技法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因此要进行创新性的实验设计,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力求在专业上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量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绝非一日之事,因此要想在短时间提高创造力,掌握必要的创新技法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创新技法的种类非常之多,本文将结合《感应电流的方向》(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2章第1节)中的两个实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案例

付出是成功的基石 ——《楞次定律》探究案例 【案例背景】 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所处的地位】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在高考试题中常以综合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努力做好探究实验,并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从中总结出存在的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规律的探究课。面对新现象,新问题,且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学生有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本节内容,数学运算,物理理论要求不高,适当地又降低了学习难度,运用了学生自主实验探索的教学方法,边实验边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2)理解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动手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2)关注实验现象,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思考与讨论,能对楞次定律进行初步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造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重点难点】

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实验与创新

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实验与创新 高考对学生力学实验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十一个实验: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②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③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④验证牛顿第二定律;⑤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⑦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⑧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⑩练习使用多用电表;?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高考除了对课本中原有的学生实验进行考查外,还增加了对演示实验的考查,利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对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法加以重组,来完成新的实验设计.设计型实验将逐步取代对课本中原有的单纯学生实验的考查. 力学试验的解题策略在于:1.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2.熟悉课本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实验原理,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熟知两类误差分析. 一、力学试验解析: 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例1】用游标卡尺测得某样品的长度如图1甲所示,其读数L=________m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边长a如图乙所示,其读数a=________mm. 图1

解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读数为20 mm+3×0.05 mm =20.15 mm.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读数为 1.5 mm+23.0×0.01 mm=1.730 mm. 答案20.15 1.730 【题后反思】1.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由主尺读出整毫米数l0,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的格数n,则测量值(mm)=(l0+n×精确度) mm.注意:(1)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一般为游标尺上总刻度数的倒数.(2)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测量值(mm)=固定刻度指示的毫米数(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上与固定刻度基线所对的刻度值(注意刻度值要估读一位)×0.01 mm. 【强化训练1】(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小球的直径,结果如图2甲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________ mm. 图2 (2)知识的迁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应用螺旋测微器的原理,解决下面的问题:在一些用来测量角度的仪器上,有一个可转动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标有角度刻度.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出圆盘转动的角度,在圆盘外侧有一个固定不动的游标,上面共有10个分度,对应的总角度为9度.如图乙中画出了游标和圆盘的一部分.读出此时圆盘的零刻度线相对于游标零刻度线转过的角度为________度. 答案(1)10.975 (2)20.6 解析:(1)螺旋测微器主尺读数为10.5 mm,可动刻度一共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