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战期间的日本战争宣传

二战期间的日本战争宣传

二战期间的日本战争宣传
二战期间的日本战争宣传

最近读了《思想战—日本的帝国宣传》(The Thought War–Japanese Imperial Propaganda, 2006,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很有感触。作者巴拉克·库什纳(Barak Kushner)展示了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日本宣传的全貌。

帝国宣传

从1931到1945年,日本不断对外发动战争,可是日本国内却没有人叛逃,多数民众支持政府的战争政策。日本政府能够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有效的宣传。

作者认为,日本的战争宣传是“成功的失败”,不但维持了15年的战争,而且使民众接受失败,积极参与战后重建。

日本战争宣传的主要目标是国外和国内战线的统一,促使民众支持战争政策。1933年日本提出的口号是“解放亚洲”。

作者认为,日本战争宣传的核心不是天皇,而是所谓“现代化使命”—建设现代化的日本,把文化和进步带给亚洲,让日本成为亚洲的领袖和中心,成为进步、科学、文明的先驱,成为亚洲其它国家模仿的对象。

事实上,日本的帝国宣传早在1890年就开始了,二战期间的战争宣传只不过是帝国宣传的延续。

多元化的宣传活动

日本和二战期间的德国不同,它并没有单一的宣传机构,而是依靠政府和民间、军队和民间的合作,注重激发群众的

自发性。

战后,远东国际法庭只惩罚了几个军头,没有追究宣传人员的责任。

日本的战争宣传注重官民合作。政府和军方制定宣传目标和纲领,广告公司承包具体的宣传任务,娱乐公司也支持战争政策,组织演出,以动员民众,提升军队士气。

不少西方人认为,日本政府和军方压制民众,剥夺民众的自由,他们却忽略了日本民众对战争的主动支持。战时,日本的青年团体、儿童团体回收废品,支持战争;军人家属收集唱片、书籍,寄往前线慰劳军人;居民协会、村民协会动员本地居民支持战争;民众积极参与舞蹈比赛、歌咏比赛。

很多民众喜欢到火车站欢送日军。某小镇民众没有得到通知,错过了送别仪式,就写信给警察局表示不满。

1937年10月,有个年轻女性写信给《闪光旅》杂志,她说:

看到火车上的日本军人,我感到,这些日本男人变成了神。这是一个光荣的时刻,我觉得,我似乎和他们在一起,身体闪闪发光,坚定的穿过中国大地。

旅游与宣传

日本认为,日本应该与亚洲其它国家不同,必须摆脱肮脏停滞、破旧不堪的落后形象。

日本注重旅游的宣传作用。政府改造了城市的厕所,以吸引国外游客。日本企图让游客相信日本是个热爱和平的伟大国家。

日本邀请美国的杂志编辑到日本旅游,以影响杂志的报道倾向,改变日本形象。

日本还雇佣美国写手,为日本说话。例如,美国记者弗里德里克·威廉斯(Frederick Williams)写了《中国新闻的背后》(Behind the News in China),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还指控在华传教士捏造报道。后来,邻居发现他常常去银行存钱,就报告了警方。

1942年6月1日,威廉斯遭到审判,被判有罪。

日本鼓吹,“新京”(中国长春)将会成为乌托邦式的城市。日本还鼓吹,子弹头火车将要连接日本、朝鲜和沈阳、长春,当然这一计划没有实现。

奥运狂热

1936年,日本取得了1940年的奥运举办权。日本爆发了奥运狂热:

东京的商业区升起奥运旗帜;办公室、商场挂起标语;很多公司用奥运符号大做广告;政府估计,八万游客会来日本;有的英语学校声称要“为奥运做准备”;许多女人留起了时髦的“奥林匹克头”,她们把前额的刘海做成五个发圈儿,就像奥运的五环标志。

1938年,由于战争消耗了很多资源,举办奥运的计划不得不取消。日本的奥运梦到1964年才实现,60年代初,日本参照二战期间的计划建造奥运场馆,子弹头火车也建成了。

特别高级警察

特别高级警察与普通警察不同,是战时的思想警察,负责镇压反政府行为,监视国内民众,与“敌人”的宣传炸弹作斗争。它有权进行新闻检查,还给民营媒体发布指令,影响日本的舆论导向。

特别高级警察的触角无处不在。某工厂的女工晚上到车站为士兵送行,挨了经理的批评。

第二天,特别高级警察就提醒经理,不要有“反军方的行为”。当然,特别高级警察也不是万能的。记者尾崎秀实为间谍佐尔格提供情报,他们并没有及时发现。

对于不同政见者,特别高级警察施压、哄骗、威胁、折磨,迫使他们皈依正统。

特别高级警察还成立“文化营”,利用战俘,进行对外宣传;还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日本人蔑视战俘,以当俘虏为耻。

战后,不少协助日本进行宣传的西方战俘遭到审判。

战时的性

日本的战争宣传强调女性的贞洁。为了稳定军人的士气,日本需要女性保持贞洁;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日本需要女性参加生产。因此,日本的宣传

鼓励女性扮演社会骨干的角色,男人在国外战斗时,女人应该努力工作,照顾家中老小。日本的宣传还塑造了淫荡放纵的西方人形象。

战时,日本禁止性用品广告,因为这些广告中含有性信息。

日本军方禁止士兵自慰,却鼓励士兵和慰安妇发生关系。

奢侈是敌

战前,日本的广告业受到歧视。战争爆发后,广告人嗅觉敏锐,将爱国主义与机会主义结合,配合政府的战争政策,参与战争宣传活动,力图改善自身地位,获得实际利益。

杂志《前线》强调,战争平凡枯燥,超越个人利益,日本人应该积极参与;还提出了口号“奢侈是敌”,鼓励日本人节衣缩食。

战争后期,《前线》杂志的工作人员焚烧证据,担心被捕,可是,盟军认为宣传是战争的副产品,从业人员不是战犯。这些人安然无恙,还加入了文化出版公司,继续他们的宣传工作。随军记者,随军作家

随军记者给国内民众提供报道。在成为记者之前,火野苇平出版了《麦子与士兵》,描写作者在中国当兵的经历,强调了日本士兵遇到的困难。这本书畅销120万册,影响了日本民意,引起民众对士兵的同情。

1938年,火野苇平成为随军记者,在中国乡村跟随日军作战。后来,他的作品《大地与士兵》、《花朵与士兵》都成为畅销书。火野苇平塑造的士兵都是朴素、勤奋、献身的好人。

日本还重视作家的参与,组织了“笔战排”。刚开始,报名的作家不多,后来有些作家受到高薪吸引,愿意参加。加入“笔战排”后,作家的月薪是当时大学生工资的两倍,他们还可以发表作品赚稿费,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总共有22个作家参加,陆军得到14人,海军得到8个,他们在亚洲各地,和部队生活在一起,把作品发往国内。

战争期间的喜剧

二战期间,日本娱乐业起着重要的宣传作用。娱乐公司都是私营的,它们组织演出团到国外表演,回国后通过记者招待会、表演、演讲等形式,向公众介绍国外的经历。

二战期间,娱乐公司吉本兴业(Yoshimoto)取得了巨大成功,捧红了很多演员。它常常派演出团到前线慰问军队。1931年,派团到中国东北免费演出,去了长春、沈阳。

1932年2月回国后,组织演出,庆祝“满洲国”成立,不但赚了大钱,还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

喜剧演员柳家金语楼(Yanagiya Kingoro)改良了传统的单口喜剧(raguko),创造了“士兵单口喜剧”。他曾在韩国当兵,退伍后,从事创作,表现士兵生活中的滑稽和多变,刻画不平等的官兵关系,嘲笑军方。为此,他曾遭到宪兵的警告。

1934年2月,柳家金语楼到中国东北演出,回国后登台表演,他的节目《夜谈满洲》、《满洲经历》很受观众欢迎。

军方主动利用喜剧演员来改善自身形象。柳家金语楼很火,成为民族象征,按照海军的要求,他写了《一百万次欢呼献给海军》一书;还参加了电影《我是海员》的拍摄,他是个秃头,军方要求导演不要拍摄他的脑袋,导演很为难,最后只好给他戴上帽子。在电影里,他躺在床上也得戴着帽子。

1938年,“我想让你笑”演出团来到中国,他们的表演充满优越感,嘲笑中国人,把中国人刻画成粗鲁胆小、爱财如命的形象。

女演员花园爱甲被中国游击队击毙,演出期间,她的尸体得到保存。演出团把尸体带回日本,受到民众欢迎。东条英机的老婆参加了花园爱甲的葬礼,她的灵位还进了靖国神社。

战时日本喜剧不断固化大众的某些观念。例如,有个喜剧节目比较了日本妈妈和美国妈妈。

演员告诉观众:

日本妈妈了不起,因为她们的儿子是伟大民族的动力,美国妈妈却把白旗放进儿子的背包,希望他们保住性命。美国妈妈听说儿子被俘,会很高兴,而日本妈妈会说:

勇敢战死值得骄傲,喊着天皇万岁死去吧,就像落下的樱花。

有的演出团还给汪伪政府和伪军演出,以促进“中国文化发展”,很多演员认为自己是个兵,愿意面对危险,为战争效力。

战时的喜剧表演宣传至上,内容粗俗化。战后,多数喜剧演员继续出名,没有人追究他们的责任。

日本在华宣传

日军暴行很多,充满民族优越感,对亚洲各国缺乏同情,无论怎么宣传,都很难得到亚洲受害民众的支持。日本在华宣传的目标是,让中国人相信,日本将“解放”中国,赶走西方列强。

日军散发了大量传单。有的引用孔子教义,声称如果政府让人民失望,王朝就会毁灭;有的赞扬满洲国的德行,声称日本给亚洲带来和平,赶走了东北军阀、恢复了社会秩序;有的把共产党比作大蛇、害虫,声称“驱除害虫中国才得安全”。他们提出很多动人的口号,比如:

全家安居、老幼乐唱满洲国万岁万万岁、王道实现种族协和、世界桃源满洲国、新国新民欢乐园、安居乐业满洲国、民族奋起建设理想国。

在日军的照片里,中国战俘看上去很快乐。

共产党宣传有力,美军前来取经

在中国,共产党宣传有力。共产党的宣传影响了日本降兵,促使他们参与反日宣传活动。就连日军也不得不分析共产党宣传的潜在影响。

优待俘虏政策是共产党的重要政策,是对敌宣传的重要基础。而日军禁止士兵投降,惩罚曾经被俘的日军。很多日军俘虏不得不使用假身份,这样,日军会以为他们已经战死,他们的家人能够得到补偿,也不会受到伤害和歧视。很多日本军人被俘以后,觉得自己“再生”了。

1937年到1944年,八路军收容了2400名日军战俘。到战争末期,八路军和新四军总计收容了6959名日军战俘,比关押在美国国内的日军战俘还要多三分之一。日军不投降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以投降为耻。俘虏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士兵如果投降,就会担心家人的利益和安全。

日本人参军时就决心以死殉国,而美军士兵却有完全不同的观念,他们的目标是安全回家。巴顿说过:

打仗的目的不是叫你为你的国家去死,而是让那个杂种为他的国家去死。

美军和日军作战,情报单位很难得到俘虏,一方面,多数日军不愿投降,另一方面,美军心怀愤怒与仇恨,干掉伤兵和俘虏。个别美军甚至射掉日军尸体的生殖器,还往日军尸体嘴里撒尿。

美军某师出台了奖励措施:

抓一个日军俘虏,奖励一箱啤酒或一瓶威士忌。美军另一单位还有更诱人的奖励:

三天假期,外加很多冰淇淋。

共产党的有效宣传让美国人惊讶,

1944年7月美军派遣“迪克西”代表团赶赴延安,目的之一是学习中共的宣传策略。美军驻延安办事处持续到二战结束,他们的调研成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军的对日宣传,比如,美军也学会了利用日军战俘进行宣传。

战后日本宣传

作者认为,顺利占领日本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美军的聪明或仁慈,而是日本政府的宣传转向。战争末期,日本政府告诉民众:

日本不再对抗美国了,而是要拥抱美国,接受占领,保护日本,以便东山再起。政府还安抚民众,美军不会屠杀日本人,还要求人民帮助失事的美国飞行员。

日本政府强调终战,逃避战争责任,目的是保住权力,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可是,这种宣传转向并不容易,很多民众对美国的敌意根深蒂固。日本投降前一个星期,日本老百姓还打死了坠机的美国空军。

特别高级警察监视民意,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工厂,厕所,桥下,酒吧,餐馆,大街,到处都是他们的耳目。

他们搜集了许多谣言。有人传言,韩国人杀死日本女人,吃了她们的肉,还在黑市卖人肉。

很多谣言反映了民众的厌战心理,比如,神社长出蘑菇,是战争结束的兆头;白发老人拿着个没有瓶底的清酒瓶,要是把酒倒进去,战争就会结束;新生婴儿像头牛,也是战争结束的兆头;战后会有瘟疫,要吃干李子、大葱,才不会生病。

也有很多好战分子,他们要作战到底,要杀死很多美国“魔鬼”。好战的士兵散发传单,反对投降。

1945年8月24日,西南某地有53个好战分子焚烧区政府,反对停战。有的民众抱怨,军方占有太多资源,军人占了头等和二等车厢,而普通人买票都有困难。

少数人认为,战争是不正义的,给亚洲带来了灾难,但是,多数民众最大的关注并不是战争,而是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警方还监视着左翼、右翼、韩国人、南部基督徒。二战期间,日本南部有不少基督徒。17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来到日本,南部很多人皈依基督教,17世纪上半叶,约3万基督徒被政府杀害,幸存者被迫转入地下。

特别高级警察起草了《美国人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下发给各级警察机构,告诉他们如何指导民众与美国人打交道。在文件里,美国人不再是野蛮的魔鬼,而是干净整洁、快乐守时的人。

文件还对日本人的举止提出很多要求:

对美国人不要过于礼貌;要刮脸理发;不得在公共场所暴露身体;公交车上女士优先;电梯中需要脱帽;不得在公众场所小便;不可以采摘花卉;公共场所不得吐痰;公共场所不得谈论情妇;不得在女人面前吸烟;公交车上可以和美军坐在一起,但是不必敬礼。

文件末尾体现了官方观点:

日本和西方是平等的;要和西方合作,追求和平;要保持民族自豪感;战后要进行重建。

战败后几周,日本的官方文件依然用“敌人”二字指代盟国。

日本军事上失败了,但是政府的骨干依然掌权,这可能是战后难以追究战争责任的原因之一。

日本官方认为失败的原因是科学落后。

最后,作者指出,认为日本一夜之间改变了,是天真的想法。作者还指出,日本政府一直有效的控制着社会,例如,二战前,通往乡村的路还没竣工,警察的电话线已经畅通了。

感想

日本在亚洲发动了十几年的战争,给亚洲人民和日本人民都带来了灾难,可是这种错误的国策却得到多数日本人的支持,不由让人感叹宣传的巨大力量。

民众要有能力进行独立思考,要有条件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独立思考可以判断是非,有效监督可以改变错误的国策,及时纠偏,避免给民族带来灾难。

值得注意的是,战争末期日本重新给“爱国”下了定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政府告诉民众,与美国“魔鬼”决一死战是“爱国的”。到了战争末期,这种态度不再是“爱国的”了,向美国“魔鬼”投降才是“爱国的”。今天你到街上喊“反对战争!”,警察要抓你,明天你到街上喊“决战到底!”,警察还是要抓你。嘿,小民难当啊。日本随军记者和随军作家身处战争第一线,给日本民众提供战争

的实况。他们难道没有耳闻目睹日军的暴行?如果有所见闻,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他们的作品里?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摘要: 1840—1842年、1856—1860年,英法等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野蛮地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两次战争均以中国战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定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影响: 政治上 西方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军事侵略活动,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强占和“租借”了大量的领土,与此同时还在中国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可以说当时中国的政治控制力一点也不乐观,.原已走下坡路的清王朝封建政权,经过国外侵略势力和国内农民革命的几度冲击,已无法照老样子统治下去,在“灭亡”威胁面前,一部分封建统治阶级,不得不转化为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于是,封建政权开始向资本主义近代化倾斜。 经济上: 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尽管从明朝中期开始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清朝前期也有所发展,但由于封建主义的异常顽固,资本主义在中国一直没有能发展起来,所以经济上仍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随着国门被打开,五口通商的开辟,外国商品开始倾销,同时大肆掠夺中国原料,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在通商口岸甚至出现了外国人新式企业。其结果使中国经济逐渐失去了独立性,手工业纷纷破产,给中国封建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了。 思想上: 鸦片战争也使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鸦片战争撕开了旧思想帏幕的一角,给思想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激励后人不断寻找救国之路。传播西学的各种新式学堂陆续开办,并开始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60年代后期北京、上海等地开办的同文馆和广方言馆,先后培养了300人左右翻译和办洋务的人才。于是,中国的教育制度逐步实现近代化。 纵观整个鸦片战争的过程,鸦片战争也对中国的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进步性。它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对于推进世界文明在中国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表现为: 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大门。尽管西方各国在打开中国封闭大门时,采用了“鸦片”和“大炮”两种不文明的手段,但是中国的封闭大门毕竟是需要打开的,外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这种进程;由于《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先后开放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为商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鸦片战争还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文明。随着中国的国门逐步被打开,一些外国的文明与技术,特别是外国的一些进步和开放的民主思

鸦片战争给带来的影响

鸦片战争给带来的影响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社会人文 - 中国史 鸦片战争影响 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英国割占香港岛,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外国军舰可以到中国沿海港口航行,损害了中国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司法主权;协定关税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这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的国家。 第二、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战后,英国输华棉纺织品猛增,外国廉价的棉布、棉纱,充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使中国东南沿海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逐渐破产。手工棉纺织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手工业,小农业与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结合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主要形式;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造成耕与织开始分离,这是几千年来封建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主要标志。战后,中国茶、丝出口大量增加,刺激了国内茶、丝生产的发展和商品化。中国茶、丝出口贸易,几乎全部为外商所操纵,使中国茶、丝生产服从于世界市场的需要,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这是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然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且,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两次鸦片战争的世界背景是什么

两次鸦片战争的世界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经济:工业革命后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政治: 西方资本主义政体逐渐确立 思想文化:思想解放科技进步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对日本: ①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对世界: ①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加剧了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出现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对中国: ①清政府的“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深重; 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促进了中国民族的觉醒; 19世纪末的侵华战争的世界背景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进行资 本输出。 2、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对全世界的统治。 1、近代通商口岸布局特点:东南沿海到沿海内地 2、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消极:这些地区的主权受到损害,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 积极:客观上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近代城市的兴起 3、近代开放与现代开放比较(前提、方式、) 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 侵华阶段特征 工业革命后:主要侵略手段: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 二次工业革命后:向帝国主义的过渡.主要侵略手段:经济资本输出为主;政治瓜分中国—以华治华 侵华影响 破坏性: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 建设性: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文化.冲击并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客观上促进中国的近代化。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00字大全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00字大全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00字电影《1894甲午海战》重现了当时的历史概况,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自恃为天朝上国,不思进取以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明治天皇的带领下举全国之力购买军舰,而清政府却以经费不足推诿买军舰(然而倾全国之力为慈禧太后举办60大寿)。这是何等的令人寒心呀!虽然说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遭受了重大的失败,但是纵观甲午大海战前前后后的各种事情,我还是发现了我们的进步。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00字作为一个男孩子,军事和历史一向是我课余的爱好。所以我利用双休日的空闲,从网上下载了电影《甲午大海战》,认真地观看、仔细地体会。 不过说心里话,对讲述一百多年前甲午海战的故事,我是有点抵触情绪的。因为对中国来说,那是一场失败的战役,看了以后心情非常不爽。当然,从中可以懂得一些道理,也算没有白看吧。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那么在甲午海战中,清朝的海军落后在哪里呢?看看北洋舰队,军舰都是进口的,相当先进,吨位、航速都不落后于日本海军,指挥官也大都有在欧洲留学的经历,那为什么遭到惨败呢?原来他们的落后主要在组织、观念等方面。例如,火炮是先进的,但是弹药却很差,打到日本军舰上不会爆炸;例如,由于士兵的战斗意识差,平时都不爱护设备,让日本的暗探回去报告说“中

国的海军武器装备上全蒙了一层灰,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再有,军费被贪污了,所以无法添置最新的设备。难怪电影中李鸿章无奈地说:“大清每年的钱财如果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相当不错了。” 如今,日本又在钓鱼岛蠢蠢欲动。但我们再也不是腐朽的清王朝了。当年致远舰长、电影的主人公邓世昌说:“让血液来警醒世人吧。致远,是到达远方的意思,希望我们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走向深蓝。”。我们可以告慰邓世昌,这一天已经来到了。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00字这天,我看了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深有感触。 电影主要讲述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致远舰全体官兵奋力抗敌,连破敌方三艘舰船。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击沉。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眼角湿湿的,致远舰官兵那满腔热血保卫祖国的情感打动了我。弹尽粮绝、孤寡无助的舰船,在面临敌方围剿时,没有举手投降,没有卖国求荣,而是毅然组织了反击。 在当下社会,中国人逐渐变得麻木,只为自己而努力,从来不为国家着想。想想都可悲!试想以后若有强敌来犯,中国该如何自卫!所以,不要让悲剧发生,从现在做起,时时以国家利益为先,以民族未来为重,有所作为而报效祖国,

朝鲜战争中各国的得失

战争以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38度线突袭韩国为开端,随后6月28日朝鲜人民军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将韩国国军及少数援韩美军击退至釜山环形防御圈内。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联合国军司令由美国指派 。9月15日,联合国军在当时战线的后方仁川登陆,扭转了战争的局势,迫使朝鲜人民军北撤。9月28日,联合国军重占汉城,10月9日越过三八线开始进入朝鲜作战。溃败后的朝鲜人民军残部有部分留在韩国境内的智异山等地组织反对联合国军的游击队,一直坚持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才被剿灭 。1950年10月1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致信毛泽东,向中国提出出兵援助朝鲜的请求,金日成在信中指出:“目前战况极端严重,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同日,斯大林向毛泽东发来电报,建议中国政府:“你们如欲支援朝鲜,至少应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师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当然,由中国指挥员统率。” 经过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多日激烈争论,10月5日决定出兵援朝 中国 我们在朝鲜饿死多少军人你知道吗? 我们在朝鲜冻死多少军人你知道吗? 我们在朝鲜丢下多少具志愿军的尸体你知道吗? 最后我们签定的是停战和约,那不是美国的投降书,认真想想吧,无知的小儿。 我们是靠着近百万具战士尸骨赢得一份和约的,我们没有理由自豪什么,我们真的没有赢得这场战争。 如果我们真的赢了,现在早已经没有韩国这个国家了,虽然我们曾一度占领了汉城,但最后还是被打得退回了三八线。 不要总记得历史教科书上的话,好象一位美国将军说过,这是唯一的一次美国没赢的战争。这话没错,可这话也不代表美国输了。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态势主要标志的友好国家或者盟国,二战中除日、德、意集团外,几乎都是中国的盟国或友好国家,二战后的1946到1950年间中国在世界上可以说没有明确的敌人;朝鲜战争参战后,除了苏东集团这些所谓的盟友外,我们在世界上几乎没有盟友了,西方先进国家几乎没有一个。 中国1951年军费52.6亿元,占总支出的43%,建设费只占28.7%。1952年军费占32.9%,1953年军费占34.2%,但绝对数都大于1951年。这些人民的血汗基本上都花在朝鲜战场。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花费了大约100亿美元,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 余万吨。其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想见的。后果是推迟了中国内战之后的经济恢复建设,人民的生

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随着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得到空前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列强殖民扩张的加剧,以获得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新航路的开辟无疑为列强的全球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面对列强的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大清国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闭目塞听,妄自尊大,大清帝国的封建统治风雨飘摇。当英国用鸦片、商品和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时候,先进的资本主义和落后的封建主义开始了激烈的战争,由此鸦片战争也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英国的发展又对我们的大国崛起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和借鉴。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中,中英两大国关系的疏离与推进无疑又会对全球的经济社会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 战前,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已处于衰落的晚期,经过“康乾盛世”进入危机四伏的“衰世”。经济上,封建土地制度依然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官僚和地主手里,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地主对农民的地租盘剥十分苛刻,繁重的地租、税赋、劳役和高利贷,使广大农民陷于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织结合的经济结构正是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但我们也应该明白,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弥漫着腐烂的气息,官员腐败,专横独断,虚骄自大,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军事上,军制落后和军备废弛。文化思想上,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使整个文化思想界呈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在中国封建王朝日益没落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却在蓬勃发展,而英国在当时已成为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英国完成了以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厂手工业的进程。据统计,1835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迫切需要扩大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随着英国以蒸汽为动力的新式轮船和新式来复枪和大炮的采用以及通过战争取得海上霸权后,英国成为横行全球寻找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强国和侵华急先锋。 中英贸易始于16世纪,贸易数量微小,而这一时期英国进入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企图用“商品重炮”轰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而此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一直是入超,输华商品滞销,一方面,这由于闭关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又与清朝抵制东南的海盗骚扰有关。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然而面对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和打不开中国市场的窘境时,英国决定发动一场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始于1840年。当中国的禁烟消息传到英国时,英国政府很快决定

中日甲午战争观后感8篇优秀版

《中日甲午战争观后感》 中日甲午战争观后感(一): 甲午战争观后感 这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战争》的片子,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和日本的海战片。看完后,它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 这外片子讲的是我们和日本鬼子在海上折斗争,当时我们中国人里有很多贪生怕死的小人,一开始就有一个官,一看到日本军舰就抱头鼠窜,独自一人跑到后舱躲起来中。幸亏一个炮手很勇敢,他虽然明白私自放炮会砍头,但是为了同伴,他还是毅然的开炮打跑了小日本,而且还扯下了贪生怕死之人升起的白旗。我真为那些做官的感到耻辱,看到这,我心中充满了愤怒。 邓世昌(邓小平)当时率领的济远号和广乙号一塌回到中国时,在途中遇到了日本鬼子,只因当时慈禧太后贪图享乐荣华富贵,用掉了上千两银子,让我们都没有足够的钱去造军舰上的炮弹,但是我们是不屈的中国人,没有了炮弹,我们还有枪但是,日本人的两个鱼雷,船就被炸沉了 这就是电影的结尾,虽然很杯具,但是它展现了我们中国人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今日的中国已经变强大,但是我们的钓鱼岛却离开了我们。我们不能让小日本这样继续下去,加油,中国人!! 中日甲午战争观后感(二): 甲午战争观后感 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 电视机里一个一个学者教授都在述说那段用士兵、人民血肉堆起的往事,我们难过、愤恨,但是我们手中却拿着印有MADEINJAPEN字样的038记下我们的感想。经过了一世纪这么漫 长的岁月,此刻的我们能说伤痛吗或许在那40分钟,我们是吧。 军国主义像是一头疯狂的野兽咬噬着中国的人民,但是我们祖先流的泪流的血,终将被时间冲淡。我们能够伤痛,但那不是重点。「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侵略者固然可恶,但在动-乱的时代理,落后者若不能记取教训、迎头追赶而只是裹足不前,总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 结局。看完这卷影片,我认为历史教训提醒我们的不是短暂的惊心动魄,自立自强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残害的方法。 看了《甲午战争》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丢了魂似的李鸿章命令:海军舰队不要远出,靠山巡走,略张声势 清晨,日本吉野号军舰要攻占小岛,北洋水师前去迎战,但是邓世昌他们船好、装备差、弹药少,抵但是日本的军舰。他们不放下,炸船的要害,炮弹百炸不穿有的船还升起了白旗,

朝鲜战争中日本的收益

论二战后中日本的崛起原因——以朝鲜战争为例 内容摘要:二战大损日本的元气。正当日本举国上下进退维谷之际,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的决定性转机。战争不仅使日本经济军事得以复苏发展,还使日本摆脱了被占领的困境,获得了独立的地位。本文从这场战争给日本带来全方面的转机进行分析,探求日本崛起之谜,以求从中借鉴经验,供世人参考。 关键词:朝鲜战争日本主权经济 一、日本快速摆脱被占领状态,恢复成主权国家。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规定了严格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目标,对日政策主要以惩治、改造为主,在对日议和上是坚持盟国合作、全面议和的原则。美国最初设想是对日实施20年的军事占领,以报复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 随着东西方对立的日益加剧,美国的全球战略和远东政策需要作出新的调整,日本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相应地重要起来。美国如果占领日本,就可以威胁苏联东部,同时也可以遏制中国。而且一旦朝鲜战争爆发,动员日本的人力资源做后勤保障,就可以省下美国大批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反之,如果日本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就会使苏联建成一个完整的海外防线,到时苏联力量大增,美国将处于不利地位。对此,麦克阿瑟曾直截了当地指出,“日本成为维护美英两国权益的前线基地”,成为“拦住共产主义东进和南进的壁垒。” 形势发展促使中苏走到了一起,在共同利益的推动下,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以苏联盟国的角色加入东方阵营,导致了美国东北亚政策的转变。就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公布的第二天,麦克阿瑟就宣布“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与日本单独签订合约而无须俄国参加”,这表明了美国加快了对日议和的步伐。 1951年9月4日,52个国家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中国、朝鲜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被排斥在会外。在9月8日,和会签订了《对日合约》,苏联、波兰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对日和会实际上变成了美国与日本的单独会谈。《对日合约》签订5小时后,美国又与日本签订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这些条约使日本从一个被占领控制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半独立的国家,美国虽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继续控制着日本,但是日本却能在美国建立起的保护伞下,集中全国力量复苏国力。 以往人们只关注于朝鲜战争使日本经济复苏,却忽视了朝鲜战争使日本快速摆脱被占领的状态,恢复为主权国家。使日本独立行使国家权力,而不受美国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日本能自行规划本国的休整和发展,而避免了美国的遏制和制裁,这对战后国力严重削落的日本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二、日本成为美的后勤补给地,经济、军事迅速复苏。 1950年7月8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13天,麦克阿瑟就致信给日本首相吉田茂,认为“为了维护国内秩序,守卫日本的海岸线,防止非法和秘密进入日本,要求创立直属政府的国家警察预备队75000人和增加海上保安厅8000人”。这样,在日本战败投降5年后,又变着花样,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在朝鲜战争期间,日本统治者动员技术人员和物质力量,为美提供战争服务。为配合美军登陆,日本组织了扫雷队秘密参战。从10月至12月间,日本共秘密派遣了46艘舰艇和1200人前往朝鲜水域进行扫雷活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对外功能。 不过,日本更多扮演的是为美军提供武器和后方补给场所的角色。据估计,麦克阿瑟在日本的后勤总部如果不用日本人,而由美国人发挥全部的补给和服务功能,就须增兵20万至25万人。在朝鲜战争中,美军武器订货比重呈直线上升趋势,日本作为美国在远东的“兵工厂”,为侵朝美军提供了大量杀伤性武器和弹药。美国的军需采购占第一位的物资,从战争第一年的卡车、第二年的汽车零部件,变为第三年的武器。 战败后的日本满目疮痍,一切百废待兴,经济陷入瘫痪状态。战败后的日本社会面临

多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多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于是英国殖民者以走私鸦片作为谋取暴利及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英国的鸦片走私不仅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还导致银贵钱贱,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并且直接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同年6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巨大转折。 关键词:鸦片;经济;文化;殖民地;条约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 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 1政治上加强控制 西方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军事侵略活动,迫使中国签订了 不平等的条约.强占和“租借”了大量的领土,与此同时还 在中国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在中国享有领事裁 判权,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可以说当时中国的政治控制 力一点也不乐观.原已走下坡路的清王朝封建政权,经过国外侵略势力和国内农民革命的几度冲击,已无法照老样子统治下去,在“灭亡”威胁面前,一部分封建统治阶级,不得不转化为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于是,封建政权开始向资本主义近代化倾斜。 2经济上逐步渗透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五口通商,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陆续侵入,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化迈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至19 世纪末,中国使用机器的近代工矿企业陆续出现。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1842年7月下旬镇江失守后,英国军舰于8月间闯入南京江面,耆英、伊里布等赶到南京议和。在英国侵略军的胁迫下,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订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一、背景 自19世纪初叶开始,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英国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禁止鸦片入口的禁令,贿赂清朝政府官吏,勾结中国走私贩子里应外合,利用特制快艇进行鸦片武装走私,足迹遍及整个中国东南沿海。鸦片大量输入使得中英之间的贸易由中国的出超变为英国的出超,导致中国境内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财政严重受损;朝野上下,禁鸦片的呼声日趋高涨,清朝政府开始颁布禁烟命。

图:为吸食鸦片的情形 1839年8月初,中国禁烟消息传至英国,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4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发动战争的决议案,派兵侵略中国。同年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二、鸦片战争的必要性 1、清王朝的腐败。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①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②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③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④国防空虚,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⑥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 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2、列强的扩张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

观看甲午战争观后感范文600字五篇

观看甲午战争观后感范文600字五篇 本部影片从邓世昌、刘步蟾等清朝末年从福州船政局选出来一批少年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校说起,清朝末年,中国成为列强争相争夺的肥肉,个个都想分一块为背景。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甲午战争观后感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观看甲午战争观后感600字 今天我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为邓世昌那强烈的爱国情意感动 电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北洋大臣李鸿章和胆小怕死的人极力主张求和。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主动请缨作战,海战中,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因为炮弹已经打完了,邓世昌迫不得已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全舰无一人退缩。但是在追赶“吉野”号时,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观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邓世昌有一种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他不像电影中的那位方大人,贪生怕死,遇到敌人就退缩,一点也没有中华民族的气概。而邓世昌他不但坚强不屈,而且视死如归。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颂歌,把一段历史悲剧,塑造成杰出的艺术经典。 另外我在电脑上知道了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1894年正是 清政府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早在一年前清政府就专门成立了庆典处。11月7日寿辰恰好是日军攻陷大连之日,战争危急,慈禧太后却照样在宫中开 殿受贺,大宴群臣,还让光绪皇帝和大臣们陪坐听戏三日,不问国事,最高统治者如此腐败是无法指挥战争取得胜利更无法领导国家走上富强之路的! 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它的强大靠的不是别人,靠的正是这一代又一代努力与为中国开发建设的人。当然还有那在战场上付出了生命与鲜血的英雄人物。 观看甲午战争观后感600字 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甲午大 海战》这部电影就是根据甲午战争改编的。 这部电影从主演邓世昌的童年说起:1877年,邓世昌的同学们怀着强国的

朝鲜战争对利益各方的影响

朝鲜战争对利益各方的影响 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分析朝鲜战争对主要参战国的影响 [关键词]朝鲜战争中国苏联美国朝鲜苏联 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热战”。我国学界很重视研究这次战争中的各种问题。本文借鉴已有的学术研究和其他方面的信息对朝鲜战争中主要参战国的影响作一次分析。本文第一部分是对朝鲜问题的来由、战争背景做一下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是战争过程。第三部分是战争结果对主要参战国的影响作详细的分析。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国力强盛,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吞并了朝鲜(当时称为大韩帝国)。朝鲜沦为日本的知殖民地,日本在朝鲜设立了朝鲜总督府实行殖民统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时刻,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签订秘密协议,美英以出让中国外蒙古和东北利益换取了苏联对日宣战,并决定朝鲜半岛由美、苏、中、英实行国际托管。二战末期美苏以北纬38°为分界线进驻朝鲜半岛,这就是朝鲜三八线的由来。朝鲜人民发起了民族主义运动包括反对国际托管,主张成立统一的朝鲜人民自己的独力政府。但是美苏出于冷张的考虑,对各种民族主义势力进行了打击。由于美苏两国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美苏联合委员会对朝鲜半岛统一问题未能达成有效共识。在南方1948年8月15日以李承晚为首的“大韩民国”政府宣告成立。在北方1948年9月9日成立最高人民会议宣布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南方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支持。北方由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支持。从此在朝鲜半岛上两个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政权出现了。但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是一个国家,只是国家出现了分裂,双方都把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目标。 随着冷战形势的加剧,南北双方在三八线的对峙越来越近紧张。1950年

鸦片战争影响

(投影)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 师:(首先大概拉一下线索)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双方签定的《南京条约》,英国获取了很多特权,看到英国获得如此之多的好处,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先后《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套上了这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则是我们这节课最重要的内容。(投影)首先我们就学习《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牛鉴代表清政府,璞鼎查代表英国政府,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师:(显示图片)大家想一想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 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回答) 师:英国方面人多势众,清政府方面只有几个人,具有很强的强迫意味,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那再请同学们用八个字概括条约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 (显示)割地赔款通商关税 1842.8 师:(显示香港示意图)这里,大家要注意,在割地一款中,是割“香港岛”,而非“香港”。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曾说:“香港是插入中国领土的一个楔子。”请同学们结合示意图,回答英国割占香港岛在军事方面、经济发面对中国造成的后果。(提示学生要注意其地理位置) 生:(思考后回答) 师:(显示答案并稍作讲解)在经济上,香港岛控制着广州的出海口,占领香港岛便可控制广州一地的海外贸易;在军事上,占领香港岛就可以使英国有效地控制广州和中国东南沿海。从此,香港岛沦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成为它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再看“赔款”,英国在《南京条约》中勒索了2100万银元的赔款,约合当时中国银两1512万两,这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学生回答) 师:清政府加紧对人民的剥削,使原本就尖锐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师: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包含的地区有哪些地方? (显示选择题)A、长江口南北诸省沿海地区 B、长江以北沿海地区 C、长江流域沿岸地区 D、长江口以南沿岸地区 生:(总结地图上五口通商的地理位置进行选择) 师:五口通商,使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此步步深入。 那关税税率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保护本国的工商业。 师:协定关税的规定,会带来什么的后果? 生:清政府不能根据需要调整关税税率,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提供了条件。师: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哪点呢? 生:协定关税 (显示问题)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力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一)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一起到多媒体教室去看电影——《甲午大海战》,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腐败的清政府和可恶的日本舰队在海上交战时的情况,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权力被可恶的慈禧太后掌握了,她毫不重视军队建设,在国家危机时刻,皇宫内还在为慈禧太后做六十大寿,将大量钱财挥霍掉了。可日本很重视军队建设,没钱就把全国官员的工资减少十分之一,买新式铁甲船,没粮就每天只吃一顿饭,来节约粮食给海军。我想日本真团结啊!要是我们中华民族也能这么团结,那么中国就不会有这些屈辱的历史了。 甲午大海战刚开始,日本就显示出了新式武器的好处,不一会儿,就击沉了我们四艘北洋海舰,可他们的海舰却未沉一舰,邓世昌大怒,和他的手下所驾驶的致远舰所向披靡,重创了日军的五艘海舰,可后来,炮弹打光了,就只有用穿甲弹,对日军根本没有杀伤力。之后致远舰被日军的东洋海舰打败了,面对严重的倾斜危险,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本吉野号冲去。从这可以看出邓世昌宁死也要和日本吉野号同归于尽,他为了国家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可日军见势不妙,边逃边放鱼雷,致远舰不幸被击中,炸为两截,邓世昌本有机会逃走,可他宁死和日舰共存亡,他的狗——太阳,也随着他一起牺牲了,看到这里我不禁为他们所感动,他们真是太伟大了! 因为慈禧太后和许多的贪官污吏把那些钱财都用在了不正当的地方,不给海军新添海舰,就连炮弹也用次品代替,所以造成中国甲午大海战的失败,日本人也太可恶了,就连现在日本仗着有美国撑腰,还试图霸占我们中国的领土——钓鱼岛。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国防建设,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一大批'高、精、尖'武器相继面世,'核导弹'、'核潜艇'、'歼_20战斗机'、'航空母舰'…… 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要永远记住'甲午海战'这段屈辱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发奋学习,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二) 经过在历史课上的学习与观看《甲午大海战》的电影之后,我的内心充满了悲愤。愤,是对日本侵略者历史野蛮行径的铭记;悲,是对我们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哀伤。 观看《甲午大海战》的这部充满感伤的历史气息的电影,让我清楚地了解到了我们中国的那段历史。这个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19世纪末,是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的时代。在那个我们清政府腐败与哀落的时代里,我国的北洋舰队的海上作战的实力水平从日渐下滑,而日本的水平逐渐超越中国。影片中日本的民众及国家首领导为了国家团结一心,慷慨损资发展海军,壮大国家实力,没有看到自私贪财的官员。而我们中国大清帝国,既骄傲也腐败,慈禧太后还天真的认为日本这个小国家不能返了中国,她将国库钱财用于修建颐和园和筹办自已的六十大寿。而朝廷官员一味贪污,将买炮弹的钱全部中饱私襄。 啊!清政府是多么的腐败与无能啊!官员大多都不顾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贪财享乐。到头来,苦的始终是咱老百姓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战士们。从历史中眺望我们这个看似美好却依然不乏贪污腐败的官员存在。我们国家的官员应该要以史为鉴,勤政爱民不再贪污啊!滥用权势,贪赃枉法必不得好下场。我们的官员应该要像莲一样廉结,出淤泥而不染,依然身保圣结。也应该像习总书记那样反对贪污,反对行贿受贿!

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吸收外来文化、发展外来文化的历史。日本民族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发展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典范,它对外来文化所表现出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借鉴和研究。古代日本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国,大化革新后,日本开始了全面向中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封建经济和文化在日本开始发展起来。明治维新后,日本又开始了全面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在日本迅速发展,使日本开始赶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强国。在二战后,日本通过民主化改革向美国学习,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至今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这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 一名德国记者说,“日本这个民族不仅爱好新奇,而且还是一个意外严守古风的民族”。 通过这一学期的日本文化史的课程,我对日本由古至今的文化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这一学期的学习更加深了我对日本文化的兴趣。通过查阅一些资料,我了解到了中国和美国一些一些国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所以,接下来,我想从日本的经济、文化、教育、基督教、茶道、佛教和日本社会中的马克思主义等几个方面来大致的谈一下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首先,对于日本经济方面。目前日本已经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文化的影响的结果。二战的发生使得日本本土开始受到美国文化的巨大冲击,美国人通过自己占领国的地位,强行在日本输入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从而使日本人在思想领域获得了解放。日本人从价值观、文化观上就已经接受了美国人的特定思维,正是这一股创新、开拓的思想模式才使得日本人开始了工业化发展之路。他们在经济领域执行了自身独特的“日本模式”,美国文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成就了其巨大的经济财富。使日本在现有的国土资源和人口的情况下,使日本发展成为全球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三的超级经济强国。 至于日本的文化方面,日本在融合多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以武士、神道为主的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对日本的主要印象。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茶道、书道、花道是日本文化中的精髓,在各个方面均有深入发展。合气道是融合了日本武士和中国功夫的文化之一,因为其格斗风格成为各国争相学习和模式的体育文化。这种吸收中国风格的格斗运动在对抗中不使用任何武器,现在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体育运动。目前全球著名的空手道组织有:JKA(日本空手协会);ITKF(国际传统空手连盟);SKIF(国际松涛馆空手道连盟);ISKF(国际松涛馆空手连盟):JKS(日本空手松涛连盟);JSKA(日本松涛馆空手协会):KWF(空手之道世界连盟);松涛会;SKA(美国松涛馆空手)。 教育方面,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活动后从经济和文化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作为培养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在日本的发展使得教育体制发生了大幅度的改革,民众接受教育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明治维新后,日本教育转向学习欧美,20世纪初,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了推行侵略政策,在大力加强军国主义的同时,积极兴办职业教育,重点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二战发生后的日本在教育体制上发生了一次重大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影响和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 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 (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军费,分24年付清)。 (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 (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 (6)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制裁。 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1843年10 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 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 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 总体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是外国资本主义进 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 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社会矛盾上,随着 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 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 折的斗争。 政治外交 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满清政府“天朝上国”的 美梦,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学案)(2)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1)西方列强: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2)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2.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 (1)政治: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 (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3)科技:非常落后。

(4)军事: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 (5)社会矛盾: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问题思考 材料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新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思考根据材料说明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提示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1)虎门销烟 ①原因: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每年流失大量白银,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 ②经过: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③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损害了其利益,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2)概况 ①时间:1840年-1842年8月29日。 ②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3)后续 ①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②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③影响: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内河航行自由权等。 (4)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