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习题-第1章学生用教学提纲

管理学-习题-第1章学生用教学提纲

管理学-习题-第1章学生用教学提纲
管理学-习题-第1章学生用教学提纲

管理学-习题-第1章

学生用

第一章管理导论

(一)判断题

1.管理的本质就是领导。( )

2.管理的科学性是以理性分析为基础的。( )

3.在组织中具体执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经营等管理活动的人是管理的接受者,是管理客体,而不是管理主体。( )

4.当工作结果与目标要求存在偏差时,需要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偏差产生后对目标活动的影响程度。( )

5.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6.管理者要尽量把简单的沟通关系演化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以后的工作发展打下基础。( )

7.作为管理者,只依靠权力管理员工,效果就会微乎其微。( )

8.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影响就会是持续的、普遍的,而且是高成本的。( )

(二)填空题

1.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了、、、以及等一系列工作。

2.管理的本质是。

3.效益是指组织目标的实现与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4.根据管理的层次,管理方法可分为、以及。

5.全球化、以及人性化是现代组织管理活动必须考虑的时代背景。

6.在组织和协调群体活动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依循人本原理,,效益原理及____ 等基本原理。

7.管理者在选择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采取的方法通常以为基础,或者以______ 为依据。

8.国际化经营的进人方式主要有: 、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三)选择题

1.管理的载体是。

A.管理职能

B.管理活动

C.管理对象

D.组织

2.管理人员与一般管理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D.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3. 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创新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4.管理者影响人的行为的手段无非两类,一类与权力有关,另一类与有关。

A.组织文化

B.企业宗旨

C.组织目标

D.经济利益

5.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实践中必须依循的基本规律不包括。

A.人本原理

B.系统原理

C.效益原理

D.权变原理

6.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具备一些关键的知识与能力,以下不属于这些知识与能力的是。

A.文化适应能力

B.观察能力

C.创新能力

D.国际商务知识

7.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划分为一般环境与任务环境,下列不属于全球化的一般环境的是。

A.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B.竞争对手

C.社会基础设施

D.文化环境

8.根据战略规划,我国信息化涉及的应用领域不包括。

A.经济领域

B.社会领域

C.外交领域

D.文化领域

(四)名词解释

1.管理

2.组织

3.人本原理

4.国际直接投资

5.信息化

6.市场化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城市管理学本科期末复习模拟试题两份x

城市管理学本科期末复习 模拟试题两份x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电大《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本 科) 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2分,共1 0分}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 2. 城市人口的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城市人口增长,它一般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城市自身的功能和吸引力大小有关。 3. 多年来,我国对城市经济基本上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管理,人为地割断了城市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割断了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直接联系,降低了城市经济效益。 4. 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5. 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 均不能得分)1.根据协调对象的不同,区域协调可以分为( )。 A. 行为协调 B. 政府协调 c.民间协调 D.规则的协调 2. 关于社区的管理,国外主要的组织管理模式有( ) A. 大社区型 B. 混合型 c.政府主导型 D.自治型 3. 城市经济管理的特征是( )。 A. 综合性 B.两面性 C. 二重性 D. 区域性 4. 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 )功能为主。 A. 军事

B.社会 C. 政治 D.文化 5. 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 ( )。 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 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 "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 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 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 ) A. 稳定型 B. 衰退型 c.波动型 D.增长型 7. ( )在我国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A. 市人大 B. 中共市委c.市政协 D.市政府 8. 经济性规制的主要方法有 ( )。 A. 质量规制 B.价格规制 c.数量规制 D. 进入规制 9. 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 )区别于农村地区。 A. 人口数量与密度 B.人口构成 D. 产业构成 D. 行政管辖 10. 在我国城市中,下列的( )属于城市政治参与系统。 A. 市政协 B.市民 c.街道办事处 D. 城市居委会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 0分)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检测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基础,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安全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四、理论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 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 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 (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 (三)管理原理 1. 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 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 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 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 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 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2)决策类型与特点(了解)重点:决策的类型难点:决策的概念 3.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了解) 4. 决策的方法(掌握)重点:决策的方法 (五)计划 1. 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1)计划与决策的关系(理解)

体育管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7 版)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112122006 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32 学时 总学分:2 学分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体育社会与指导体育教育开设学期:第5 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 (一)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了解要了解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体制,侧重体育管理行为的宏观掌控与微观的机理分析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从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管理、运动竞赛管理、群众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以及体育信息管理等不同的层面深刻理解管理的真切内涵,并在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中得以合理运用。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产业等领域相关部门的体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管理系统、基本原理、职能和方法、体育管理体制等,并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加以运用,认识体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各类体育工作(主要指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产业等)的管理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体育管理能力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学校体育管理》、《体育管理学案例》、《城市体育管理》 七、教学时数分配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32 学分:2 八、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共14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城市管理学论述题汇总

(一)试述市政管理的特征。 1、政治性,市政的主体,主要是城市的城市行政机关,它是整个国家政权机关的一部分;市政的客体或内容,主要是城市的公共事业、公共事务的管理;市政的手段,主要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实行依法治市;市政的过程,同国家的政治权力体系及其运行紧密相联。 2、历史性,市政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进。从中世纪欧洲大陆的市政发展到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以后的市政,再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市政,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 3、系统性,市政是个大系统,是一个由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1)市政系统包括许多分系统,如市政组织系统、市政领导系统、市政职能系统、市政体制系统、市政环境系统,每个分系统下面又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子系统。(2)市政系统又由多元的市政要素组成,如组织要素、人员要素、财政要素、制度要素、行为要素等,每种要素内部又包括多种次级要素。(3)市政过程又是由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多项环节组成的过程。 4、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 (二)试述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领导,政治领导主要指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上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主要干部。作为城市党组织,中共市委的政治领导作用则具体表现为: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符合本市实际、代表城市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针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把它们转化为城市国家机关的决议、命令、规章、条例等。 2、思想领导,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提高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城市的繁荣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3、组织领导,指通过党组织的工作,使党和广大群众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党的目标。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组织,培养、选拔党员干部,建立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威信的领导集体,并对他们进行党内和党外监督管理,通过党的组织、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去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三)试述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 1、经济管理职能广泛而突出。这点与西方市政职能特点不一样。管理城市经济曾经是我国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责,与此相适应,我国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机构庞大,部门林立,既有综合性的经济管理部门,又有专业的经济管理部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2、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表现为控制面广和控制程度高,而且还几乎都借助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强控制程度表现得仍比较突出。 3、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种特点较为突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市政社会保障职能也逐渐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JG12038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学分: 2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实训学时:16 一、课程性质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本课程是以质量体系、质量标准系列、统计过程控制、抽样检验、可靠性工程基础为主线进行详细介绍,学生们学习完该课程后应掌握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管理理念的演变、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统计分析方法、抽样检验的方法体系、可靠性的基础知识、可靠性的基本分析方法等,初步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物流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物流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质量管理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管理十分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要在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从总体上把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重点内容,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质量管理的体系要素和现代质量管理的新方法。要切实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各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各种定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各项图表的编制。本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质量管理,了解企业、政府等机构应用质量管理的现状,培养学生形成质量意识和文化。在此基础上,了解关于质量管理的各种工作职位以及其他相关职位,并初步了解各种质量职业资格考试基本情况。 三、课程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医院管理学教学大纲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前言 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医院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医院管理学是研究医院管理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既与医学科学相联系,有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联系,它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边缘科学。医院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卫生管理专业中的重要专业学科,它对卫生事业专业的教学及医院管理实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医院管理学的教学的宗旨是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及国外医院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成果为基础,密切结合我国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以满足卫生管理实践的需要。本课程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结合医院管理案例及我国医院改革实际,讲授医院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医院管理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医院管理学原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本课程侧重于根据相关的医院管理理论介绍和讨论医院管理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并结合医院管理的实际,采取案例教学、情景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医院管理实践能力。 本课程需要内科学和外科学等临床基础课程、管理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作基础。 本大纲可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洁主编的普通高等院校卫生部规划教材《医院管理学》配套使用,适用于四年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本大纲确定高等医学院校四年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医院管理学教学的要求,突出专业特点,在每章的“目的要求”中,指出该专业学生掌握、熟练与了解三级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划有横线条的部分是要求掌握的具体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的内容。总学时为60学时。通过讲课、案例分析、录像、考核等方式进行教学。

城市管理学2011年12月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 构的关系是需要遵循的原则1.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各级组织都要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贴近群众、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作为强化管理的着眼点,将工作重心下移,利用各自的职能指导和配合社区居委会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支持街道办事处履行综合管理和协调职能。 2、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需社区配合的,须与街道协商,经政府同意后,实行部门指导,“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作方式。3、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各级组织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便利社区居民生活、丰富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保障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为己任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及其他组织应尊重居委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法律地位,根据社区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大胆探索和创造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社区工作特色和管理模式 试述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低,其结果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当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公共环境由企业和个人处理还存在诸多问题,排污费收取标准还不完备,环卫公司市场化改革还存在困难。(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中国现有垃圾处理技术仍十分低下,环卫经费严重不足。(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治污之重不在于“治理”,而在于“预防”。“预防”才是治本。这个“预防”靠的正是城市公众自觉自愿地维护公共环境,但目前城市公众的诸多陈规陋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试述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是什么?1、从发展 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城市管理应自上而下 实施,“撤市(县)设区”,撤村设街,人口农转非是 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2、从城中村内 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失去耕地的城中村, 经济构成中已没有农业成分,必须转向第二、三产业,体 制上也应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 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走城市主导型的城郊农村城市化道 路。建议将村镇改制与城市扩张结合起来,做到既征地又 管人,使就业居住性质与户口性质同步转变4、从经济 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城中村问题的核心是 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对此,政府可组建专门的经 济发展公司,撤村改制,将城中村所属企业及土地、村屋 等不动产折合成股份,使城中村农民彻底脱离土地,成为 集团公司股东。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 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利用传媒树立正面典型,促进村民 转变观念,融人城市社会。要调和城乡冲突,长远之计在 于提高村民素质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 的违法现象。可集中力量抓一两个典型,细致检查城市治 安与规划建设执法情况。加快地方性配套法规的立法,制 定针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管理、住宅建设、人口管理等法 规。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政 府应有计划地对城中村的基层领导,尤其是年轻领导,进 行现代城市经济与规划建设管理的专项培训,提高其认识 水平和管理水平。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方式与力度,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在 有限的近期内,可维持村(镇)办企业集体经济所有权、 经营权不变和村民享受的福利待遇不变,远期则应与城市 人口同等对待。 试述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为了避免在 城市与周边地区展开恶性竞争,需要在产业分工 合作、政策衔接方面进行协调2、环境的治理与 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公共性, 为了实现全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建立良 好的补偿机制,需要在各个主体间进行协调。3、 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在大型公共设施建 设上进行协调,形成功能互补、共同享用的公共 设施体系。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规则经济。只有制定 一套公平公正、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界定 和约束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保证良好的市场 运行环境。目前区域协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大 程度上都源于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和约束各地 方政府的行为标准和准则,而这是区域协调机构 的最重要职能。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 络构建。塑造区域的整体形象,既是提高区域的 影响力,也是增强区域内各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 力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的培 育取决于区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最终是建 立在整个区域的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造就的基 础上,这是培育区域长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计划学时:20 实践学时:4 课程类型:院级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制订时间:2008年5月1日 审定时间: 2008 年月日 修订时间及次数:2008年月日第次修订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是按照《管理学原理》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实际应用于全院各专业专科教育的特点编写而成,因此作为一门院选课。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系统研究管理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它由一系列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构成,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实践及经验在理论上系统反映和总结,同时又对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着重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学的框架结构;了解管理学思想发展史中的主要学派、重要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理解管理学各领域中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把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重要性及其内在联系;熟悉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主要理论及其在管理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并熟练地运用管理学中的各种分类方法和计划、决策、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二、课程特色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思考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思维。 本课程还积极关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注重切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教材与案例库建设,及时跟踪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问题,大量选用了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理念),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

体育管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7 版)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112122006 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 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体育社会与指导体育教育开设学期:第 5 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 (一)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了解要了解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体制,侧重体育管理行为的宏观掌控与微观的机理分析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从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管理、运动竞赛管理、群众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以及体育信息管理等不同的层面深刻理解管理的真切内涵,并在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中得以合理运用。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 训练与竞赛、体育产业等领域相关部门的体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管理系统、基 本原理、职能和方法、体育管理体制等,并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加以运用,认识体 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各类体育工作(主要指学校体育、社会 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产业等)的管理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体育管理能力。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学校体育管理》、《体育管理学案例》、《城市体育管理》 七、教学时数分配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 32学分: 2 讨论、 讲授实验实践章次各章标题名称习题课 学时学时学时 等学时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体育管理原理2 第三章体育管理职能与方法4 第四章体育战略管理2 第五章体育组织管理4 第六章体育标准化管理2 第七章体育绩效管理2 第八章学校体育管理4 第九章运动训练与体育赛事管理4 第十章群众体育管理2 第十一章体育产业管理2 第十二章体育信息管理2 合计32 八、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共 2学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共14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城市管理学》

《城市管理学》1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管理 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 2、城市化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3、城市基础设施 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又称为生产性基础设施或技术性基础设施,包括城市公共事业和城市市政工程设施;是一种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未来城市管理的新理念 2、简述城市化的基本规律诺瑟姆曲线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美国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ortham)的城市化发展S型曲线(1979年),主要内容为:(1)低于30%的初期阶段,起步阶段;(2)30%—70%的中期阶段,腾飞阶段;(3)高于70%的后期阶段,成熟阶段。 3、概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具体对策 三、论述题 根据所学理论,结合社会现实,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应该构建什么样的范式,以及如何从传统范式向新的范式进行转换? 参考答案: (1)传统城市管理范式:政府单一主体、部门林立、行政手段为主、被动反应式的管理。 (2)转型期中国城市管理的新范式:以人本管理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城市治理为基本理念,以公众需求为出发点,以提供公共服务为核心职能,以公众参与为实现途径,以公众满意为最高标准,以对公众负责为最高使命,积极引导和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3)城市管理范式转换的路径: ●城市管理的价值定位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换。 ●城市管理路径从“城市管制”、“城市经营”向“城市治理”模式的转换。 ●城市公众角色从“管理对象”到“顾客导向”再到“公民参与”的转变。 ●城市管理体制从“部门碎片化”向“无缝隙协作”再向“整体性政府”的转换。 ●城市管理方式从“反应性”向“回应性”再到“前瞻性”的转换。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管理学原理》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管理类所有专业和经济类专业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 二、课程内容概述: 《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二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入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环境与道德;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创新等管理的职能活动。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管理的兴趣,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专家现场授课、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 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课程考核方式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非经管学生 执笔者:王清娥 审核人:张建国 编制日期:2011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在第二学期开出,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启蒙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了解与掌握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与思维方法,并受到分析管理问题的方法训练,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运营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与规律; (二)了解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前沿与动态; (三)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发现、思考、分析组织与管理问题; (四)通过接受案例分析方法训练,学会运用管理案例分析方法。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 一、管理者与组织 1.管理者与操作者 2.组织的特征 二、管理和管理者 1.管理及其职能 2.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3.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4.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技巧 三、管理者与企业家的区别 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一、早期的管理 二、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2.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三、管理的定量学派 1.运筹学 2.管理科学 四、近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和趋向一体化 1、过程方法:基于管理职能的连续循环 2、系统方法:系统的类型 3、权变方法:权变因素 五、管理学发展的当前趋势与问题 1.管理的全球化 2.管理道德问题 3.激励、创新和变革 4.全面质量管理 5.授权 6.工作人员多样化与两极化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 一、管理万能论与象征论 1、管理万能论 2、管理象征论 二、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及其来源;强文化与弱文化 2、构成组织文化的10个特征 3、文化如何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三、组织环境 1.什么是组织环境?

城市管理学简答论述浓缩版

四、简答题 1.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9-10 答:(1)城市日益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成为人类主要的聚居地。 (2)城市空间组合上发生了巨变,要求城市朝着高质量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3)城乡融合、差别趋小 2.城市化浪潮的成因是什么? P12 答: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经济增长(集聚效应,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农业技术的提高、交通与通讯技术发展);总人口的增长(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的途径之一)和人口的流动。从城市化浪潮的动力机制来看,上述的四个方面影响因素又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动力系统。(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3.城市管理的必要性是什么? P13-17 答:(1)城市特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城市具有相互联系性、复杂性以及开放性特性,这些特性从本质上决定了城市需要管理。 (2)市场的不完备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 (3)管理、市场各司其职可以提高效能。 4.城市管理的可行性是什么? P18-19 答:(1)城市管理能够产生绩效(2)城市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付费产品(3)城市管理需要被管理主体有支付意愿。 5.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P29-30 答:(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 (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 (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 (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6.我国城市管理的政治性主体与参与性主体的关系是什么? P47 答:(1)城市政府作为权力的主要载体,由城市选民选举产生,因此政府必须满足选民的要求。 (2)企业、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市场力的主要承载者,其最终目的是获得利润。 (3)在特定的情况下,政府也要谋求与社会力的合作,从而抑制大企业意志的膨胀或者向中央政府施加压力,获得补贴与各种支持。这样就形成了“权力与社会力政体”,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争夺国际资本和投资项目是在全球舞台上进行的。 7.治理具有哪些特征? P49 答:(1)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2)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 (3)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 (4)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8.为实现“良好的管治”,城市政府和其他主体进行的行动应禀承哪些原则? P49-51 答:(1)良好参与(2)遵守法规(3)透明度(4)响应(5)舆论导向(6)公正与宽容(7)有效且高效率(8)可计量的且财政可行的。良好的管治还包括无缝隙政府、满足合理顾客“需求”等表现形式。 9.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P53-54 答: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市建制体制(2)市政府构成体制(3)市行政管理体制(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015 学时:72 学分:3分 适用对象:高职高专 选修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学生考核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胡楚图、丁明利、张可器主编,《企业管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1月 左昌鸿主编,现代企业管理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4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企业管理学是研究企业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该课程是经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加强企业管理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因此,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当今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趋势,培养学生的基本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以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企业管理学课程非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学习本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加深对管理职能的理解,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应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讨论,练习,测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积

极性与参与性、互动性,使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管理思想及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2、深刻理解并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的正确理念,方法观,以指导其管理实践和工作实践。 3、系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培养学生从事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4、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的各环节和流程,包括企业管理原理和制度、企业战略、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生产运作、流通过程管理等,使学生将来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企业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是为建筑设计专业的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同时,通过引入大量国内外企业管理中的相关案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企业管理相关内容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来帮助他们对国内外企业管理实际和现状的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也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的要求:立足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管理人员岗位需求分析,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原则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理论、方法与技能,熟悉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初步正确地运用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胜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现代企业与企业组织 4学时 本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基本特征、企业类型的选择,企业组织机构的各种类型。懂得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律程序,掌握企业注册登

记的法律要求和程序,明确企业的设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逻辑起点,能运用企业设立的基本知识,合理选择企业类型,并按照合法的程序和要求注册登记,开办企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企业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设立与登记. 任务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企业及其基本特征 一、现代企业概念 二、现代企业特征 三、现代企业基本类型 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二、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三、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内容 四、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形式 第三节企业设立与登记 一、企业设立的基本条件与程序 二、企业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与登记,股份公司的设立与登记 三、企业的变更与终止. 第四节企业组织机构 一、企业组织机构的类型 二、企业组织机构特点 三、企业组织机构适合对象. 第二章现代企业管理概论 2学时 本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新三论” 的管理方法,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共性和特性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系统原理及其相应原则;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动态调节原理及其相应原则;效益统一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任务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企业管理 一、企业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含义和特性、共性以及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特征。 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二、公司各种组织形式。 第三节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及其相应的原则 二、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三、动态调节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四、效益统一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五、领导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第四节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及手段 一、现代企业管理常用的方法

城市管理学简答论述

四、简答题 1.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9-10 答:(1)城市日益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成为人类主要的聚居地。(2)城市空间组合上发生了巨变,要求城市朝着高质量和多功能方向发展(3)城乡融合、差别趋小 2.城市化浪潮的成因是什么 P12 答: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经济增长(集聚效应,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农业技术的提高、交通与通讯技术发展);总人口的增长(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的途径之一)和人口的流动。从城市化浪潮的动力机制来看,上述的四个方面影响因素又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动力系统。(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3.城市管理的必要性是什么 P13-17 答:(1)城市特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城市具有相互联系性、复杂性以及开放性特性,这些特性从本质上决定了城市需要管理。(2)市场的不完备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3)管理、市场各司其职可以提高效能。 4.城市管理的可行性是什么 P18-19 答:(1)城市管理能够产生绩效(2)城市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付费产品(3)城市管理需要被管理主体有支付意愿。 5.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P29-30 答:(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6.我国城市管理的政治性主体与参与性主体的关系是什么 P47 答:(1)城市政府作为权力的主要载体,由城市选民选举产生,因此政府必须满足选民的要求。然而政府可以动用的资源非常有限(通常是预算资金),不能单独完成增加就业、完善设施等任务,所以政府必须寻求与市场力的合作。(2)企业、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市场力的主要承载者,其最终目的是获得利润。他们趋向于同政府合作,但前提是政府要采取各种方式吸引企业,如减免企业税收,低价提供建设土地,简化建设审批手续,修改、简化规划条例等。这样,政府与企业 就形成了“权钱政体”。这一联盟要受到来自社 会力的制约。(3)在特定的情况下,政府也要谋 求与社会力的合作,从而抑制大企业意志的膨胀 或者向中央政府施加压力,获得补贴与各种支 持。这样就形成了“权力与社会力政体”,但是 “在全球化的今天,争夺国际资本和投资项目是 在全球舞台上进行的。由于国际资本的高度流动 性,地方政府和一城一地的市民在和市场力谈判 时的筹码越来越少,甚至国家政府的影响力也在 下降。如果政府真的和社会力结成同盟,坚持要 求大企业做出让步,则大企业完全可能会投资到 别的城市甚至别的国家”。因此,这一联盟要因 时、因情势发挥作用。 7.治理具有哪些特征 P49 答:(1)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 而是一个过程;(2)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 而是协调;(3)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 人部门;(4)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 的互动。 8.为实现“良好的管治”,城市政府和其他主体 进行的行动应禀承哪些原则 P49-51 答:(1)良好参与(2)遵守法规(3)透明度(4) 响应(5)舆论导向(6)公正与宽容(7)有效 且高效率(8)可计量的且财政可行的。 良好的管治还包括无缝隙政府、满足合理顾客 “需求”等表现形式。 9.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P53-54 答: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 容: (1)市建制体制(2)市政府构成体制(3)市 行政管理体制(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10.街道办事处承担哪些职能 P59 答: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主要有:(1)城市管理职 能,如市容市貌、社会治安、民政管理等;(2) 经济职能,即创办和主管经济实体;(3)协调职 能,及协调辖区内单位之间、居民之间、街道与 居民之间、街道与居委会之间的关系;(4)指导 职能,主要指导居委会的工作。 11.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 P72-73 答: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政治参与、行政参与和 社会参与等内容:(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 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 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务,参与和支持城 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 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维护 市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 (2)市民的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 行政决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向有关 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 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利; 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市公 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 促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3) 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 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事社 区服务、拥军优属、残疾人援助和义工活动,参 与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福 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12.电子政务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P74 答:电子政务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机 构及其工作人员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包括机构内 部的工作流信息和从机构外部获取的业务信息; 二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发布政务信息,供社会了 解和使用,即“政务公开”;三是政府事务在网 络上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处理。 13.电子政府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P75 答:电子政府的基本特点是:(1)是由信息、通 信技术和法律支持的虚拟政府,具有跨地域、跨 机构的特性,是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的 信息服务与办公业务体系。(2)电子政府的作 用和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高效率地为社会和 公众服务,履行政府职能。(3)电子政府建设 与运行的结果将使基于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转 化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小政府,因而能够促进 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机构精 简、优化、重组。 14.新公共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P84 答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征主要包括八方面的内 容:(1)采取理性途径方式处理问题,在设定政 策目标及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 扮演的角色和作用;(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 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并且对服务的传输都必 须加入一个赋予责任的行政单位;(3)改变组织 结构,促进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 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4)依据经济、效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