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争故事:明朝抗倭之战

战争故事:明朝抗倭之战

战争故事:明朝抗倭之战
战争故事:明朝抗倭之战

战争故事:明朝抗倭之战

大家好,我们在这个站中来看一看明朝时的抗倭战争。元朝时期,日

本分裂为南北两朝,两朝间相互攻伐。溃败的士兵经常与商人勾结到

中国沿海掠抢。明朝时期倭患更为严重,此次战役就是明军为抵抗倭

寇而实行的。

元朝时,日本流亡海上的散兵便与冒险的商人勾结,到中国沿海

走私、掠夺。明太祖朱元璋时以前三次派使者与日本交涉,都没有结果。为此,洪武、永乐年间,明朝廷持续增强海上防御工事,并增大

的海军在海上巡查。

1547年七月,明廷以朱纨为提督负责浙闽海防军务。第二年,朱

纨派兵击败倭寇,占领双屿。但朱纨却因为斩杀太多与倭寇勾结的豪绅,而被以“擅杀”罪赐死。倭寇复而又盛。1553年、1554年两年中,倭寇不但骚扰江浙地区,攻取了昌国卫、上海、乍浦等地,而且以海

岛为基地向陆地推动。柘林(今上海奉贤南)、川沙就是倭寇的两个

据点。明廷为了改变被动局面,调整海防部署把沿海卫所,划分区域,派重臣统一指挥。同时,征调兵力,作为机动部队。明廷又任命张经

为总督。他到任后集中兵力于1555年一举歼灭了深入松、杭腹地的倭

寇2000多人。但他因“养寇失机”的罪名被杀。因为各地兵力不统一,且军纪败坏,得不到当地居民的协助,士兵又对沿海水土不服,战绩

不佳。刚刚出现转机的战局,又陷入困境。1556年,浙江、南直隶

(今江苏)等地就有近50处遭倭寇侵扰。

胡宗宪继任总督后,采用离间计分化敌人,在1556、1557两年间,先后消灭了陈东、徐海等地的倭寇。1559年,刘显等人又于庙湾歼灭

侵入江淮的倭寇。江浙一带的倭患,逐渐转轻。海防策略上,明军采

用了水陆协作,陆地歼敌为主的方针。同时,招募新军,加以训练。

其中有名的有俞大猷的俞家军以及戚继光的戚家军。戚继光不但结合

地形指挥作战,还改进了火器装备,提升了部队整体的战斗力。此外

他还根据倭寇作战的特点创造了“鸳鸯阵”“三才阵”等战斗队形。

此后,戚家军成为有效抵御倭寇的主要力量。1561年,倭寇分多路侵

入台州。戚继光灵活指挥,采用伏击、包围、突袭等战法,连续歼灭

倭寇数千人。同时,卢镗也歼灭侵扰温州、宁波的倭寇。浙江倭患基

本得到了平定。为了支援福建地区,戚继光又于1562年入闽,先后在

横屿、林墩、牛田等地歼灭倭寇。十月,戚继光率军返回浙江。当月,倭寇攻入兴化府城及平海卫,明廷震怒。戚继光奉命再次入闽。1563年,戚家军、俞家军及刘显所率部在谭纶的统一指挥下,全歼平海卫

的倭寇。当年冬天,倭寇集中兵力包围仙游。1564年初,戚继光采用

各个击破的战术,击败倭寇,解开仙游之围。福建倭寇被平定。同时,俞大猷等又歼灭侵扰广东的倭寇。至此,延续多年的倭患,终于得以

平定。

洪武、永乐年间,明廷怎样防御倭寇?

明廷首先建立了强大的水军,增强海上巡查,针对倭寇的活动规律,在春季派舰队出海分路巡查,相机歼敌,秋季返回。并且在沿海

各地建立卫所,修筑防御工事派兵驻守。根据地形,在倭寇可能登岸

的位置,修筑营垒炮台。从辽宁一直到广东的沿海,设置了50多处卫,100多所,1000多座营垒,50多座水寨以及200多处巡检司。

嘉靖年间,为什么倭患又复严重?

嘉靖年间,明廷国势衰微,海防松懈,屯卫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舰船只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卫所也所少新的兵员,驻守人员大

多为老弱,军官又大多为纨绔子弟,不熟悉军事。而此时,日本国内正属于战事频仍时期,各诸侯拥兵自重,相互攻伐。他们为了补充军费也支持倭寇对外掠夺。所以,中国沿海地区倭患又盛,加之大批海盗和地方豪绅富商暗中与其勾结,致使倭寇更加猖獗。

明朝开国大将大全

明朝开国大将大全 魏国公徐达 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达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常茂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郑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二十四年卒。 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禄四千石,世袭。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党死,爵除。 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七石,世袭。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延安侯唐胜宗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八,勋禄同前。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坐事削爵。久之还爵。二十三年坐胡党诛,爵除。 吉安侯陆仲亨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九,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与唐胜宗同削爵,已同复。二十三年坐党诛,爵除。 江夏侯周德兴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二十五年八月己未以罪诛,爵除。 淮安侯华云龙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一,勋禄同前。七年六月癸亥自北平召回,道卒。 济宁侯顾时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二,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十二年十一月甲寅卒。追封滕国公,谥襄靖。 长兴侯耿炳文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三,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永乐二年以嫌自杀,除。临江侯陈德

大明万历皇帝堪称千古一帝

大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73~1619),一个被清史极度污蔑的皇帝,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中国因为他的存在而精彩!或许少一个朝代,中国早就进入君主立宪制,或许多一个万历皇帝,中国的近代史不会如此凄惨.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为明朝修史时的康熙皇帝,两个人的经历极为相似.在位时间长,最初都是有极强势的辅政大臣,有着堪称盛世的年代,有着辉煌的胜利,同样的后期倦政,也有着同样的失败.万历皇帝最大的失败是不 断被满清宣传的萨尔浒之役,损失四万;康熙最大的失败是康熙五十六年六万军队全军覆没于准葛尔;而对应万历帝的矿税,康熙年间的国库有着骇人听闻的四千三百万亏空.两个轨道非常相似的皇帝一个被大肆宣传其缺点错误,甚至推论明亡于万历,真是天下奇闻. 要是明朝后面的几个皇帝能象万历皇帝对待熊廷弼那样对待大臣,明朝的历史将会长很多.而康熙则被宣传成千古一帝,前后近三十年的战争和混乱民不聊生(到二十八年尼布楚条约的签定),后面十几年的九子夺嫡,鸡飞狗跳都被轻轻抹过.不过想想也释然.谁让他有个好孙子,借着修四库全书把史书毁得毁,改得改,文字狱那才叫恐怖,比起他儿子盛世要用禁武令来维持有效多了. 虽然说好皇帝未必就是好人,但让我们首先看看两个人的私德.毫无疑问万历皇帝用情更专,至少比起从洗衣奴到蒙古公主都兼容并蓄的几乎如种马一般的康熙好得太多了.到万历四十多年双方白头万历和郑贵妃的感情始终不变,虽然不如明孝宗,但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仍然不失为道德楷模.关于万历酒色财气的诽谤.”色” 讲过了,”财”放到后面再讲.我们来看

看酒,根据某些”历史学家”的考证,万历每餐必酒每酒必醉,整个一个大酒鬼,但是翻遍史书只有大明万历八年有一次记录,确实是喝多了.只要稍微了解明朝言官的威力,就知道明朝的起居注绝不可能隐瞒万历帝醉酒误事的事件,可是翻遍史料就是没有.而且更耸人听闻的是甚至还有人推论万历后期倦政是因为吸毒,前些日子到定陵,还听到一个导游喋喋不休,万历皇帝好酒而且后来对其骨骸监测,身前还吸过毒,这个简直就是胡扯,每餐必醉加吸毒能执掌中国四十多年?只怕不用几天就玩完了.而康熙虽然没有好酒的谣言,但是对打猎的爱好简直让人吃惊.如果说在承德是为了方便和蒙古各部联系的话,那么密度如此之大的出行这样的理由令人难以信服,一共四十八次的木兰围场,当然还有种说法康熙为了保证八旗军的战斗力,但是前二十年战事不断的时候需要这样的演习吗?后几十年需要每年重复同样的军演吗?只能让人认为康熙因为个人爱好而荒废国事.更糟糕的是康熙曾经自己宣称一日射兔三百一十八只,我说他那天绝对没有时间处理国事,这个推论应该没问题吧。四十八次出巡,这种围猎的时间和金钱的消耗,和一餐酒比起来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就算万历皇帝真天天喝酒也拍马难及,要怪就怪万历偶然一酒没有和拉动内需联系起来.最后再来说”气”的问题,所谓气无外乎万历皇帝曾经杖责过太监,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清朝还要普遍和无情的多,甚至在乾隆以后入宫的太监只能姓秦,赵等几个姓.这一切是因为”英明”的满清皇帝认为明朝太监之祸尤烈,所以清朝对太监的责罚之恐怖让人震惊.不过如果麻子皇帝再活五百年,看到清朝女人之祸尤烈,会不会穿越回那个年代宣称不近女色?

谁才是最牛的战神——中国历史上百大武将排名

谁才是最牛的战神——中国历史上百大武将排名 中国历史百大武将排名、文治大于武功者滚粗冷兵器时代优先,对外作战优先,屠城、虐待士兵者降低排名甚至不上榜。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名将众出,很多名字都是耳熟能详的。那么在排名上谁更胜一筹呢?我们在这里揭晓答案。好男儿谁没英雄梦呢?血战沙场,马革裹尸,为国为民,保家戍土!一起来看看,那些叱咤疆场的历代英雄吧! 100、李长庚 清朝中期将领,为数不多的海战将领,平定为祸二十余年的艇盗之乱,驱定海海盗,和许松年连败镇海王蔡牵,海贼中语“不畏千万兵,只畏李长庚”。在追捕蔡牵中阵亡。 99、张世杰 南宋末年将领,在崖山率北方军人和元大将张弘范在海中大战并且用火攻大胜之,但是寡不敌众加上遇到暴风,舟覆世杰遂溺宋灭,十万士大夫以身殉国。 98、秦琼 隋末唐初著名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传统两大门神之一,勇猛彪悍,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为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97、陈汤 西汉著名将领,结束匈奴南北分裂局面,稳定汉朝西北边疆,奔袭三千里灭北匈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他给汉元帝的奏章

里的话。但个人问题很多,故排在97位。 96、杜预 西晋时期统帅,从西陵入手,大破吴军,最终灭掉了吴国。而在文学上亦有建树,有“杜武库”的美称。 95、张辽 三国时期魏国武将,五子良将之一,随曹操出生入死,解白马围,攻袁尚,平叛乱,守合肥。以八百军在逍遥津大败孙权,还差点活捉孙权,其大病时,孙权还不敢轻动。吴国夜儿啼哭,只要说一声“张文远来了”,就能止住哭泣。 94、郑吉 西汉著名将领,西域都护第一人,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破车师,拒匈奴。 93、邓羌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被称为能与张飞媲美的万人敌,但其有勇有谋善待士兵强于张飞,平定苻柳战乱,在石门大破十万燕军,之后再破慕容评,晚年平定蜀乱。 92、张须陀 隋末名将,隋朝最后一根稻草,多次击败杨谅、王薄等叛军,后与瓦岗军作战,遭遇埋伏,被翟让、李密、徐世绩、王伯当等包围,虽然其力战得脱,但见部下仍然被围,反身冲进包围圈救援,如此四次,部下都死亡了,遂下马战死。死后,隋军号哭数日不止。 91、扩廓贴木儿

明朝那些事经典句子

0.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733] 2.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3.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4.其次,我们知道,但凡高水平的打群架斗殴,都有固定的行动计划,逃跑路线,事前统一分发兵器(如菜刀,木棍等),事后找人出来背黑锅,一应俱全才开始 行动。 5.这就是传说中的"官话",俗称废话。[753] 6.哭是为了发泄情绪,流泪是最为重要的,而闹事要的就是声势,低声哭没啥用,一定要做到雷声大雨点小,以最小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果。[755] 7.纵使憨直,诚然不屈,这就是明代官员的气节。[755] 8.没有竞争的完全市场只存在于理论想象之中——引自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767] 9.要知道,越接近心脏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同理,天天见皇帝也着实是个美差,甭管表现如何,混个脸熟才是正理。[768] 10.请大家务必相信,长得帅除了好找老婆外,还容易升官,这条理论应该是靠得住的,夏先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768] 11.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事实证明,一对一的政治单挑已经落伍了,为适应潮流的发展,政治组织应运而生,大规模的集体斗殴即将拉开序幕。[771] 12.人无耻到这个地步,是不容易的。[772] 13.不知为什么,这位皇帝继位十年,却一直没有儿子,原因不详,这种事向来都是绝对隐私,一般也是大娘大婶街头谈论的热门话题,换到今天也得偷偷摸摸地上医院,更何况在那万恶的旧社会。[775] 14.所谓以天下为己任,通俗解释就是天下都是老子的,天下事就是本人的私事。[780] 15.活着是我的人,死了是我的死人,化成了灰还要拿去肥田![780] 16.其实统治王朝就是经营企业,只不过治国这一摊生意更大而已,做一般生意要交税、还要应付工商检查、安全检查、消防检查,逢年过节还得上贡,流年不利还会亏本破产。 相对而言,建立王朝这笔生意就好做得多了,除了启动资金过高(要敢拚命),经营周期不定(没准明天就牺牲)外,只要一朝成功,就立马鸟枪换炮。从此不但不用交钱,还可以收别人的钱,想收多少自己说了算,除了你管别人,没人敢管你。因为开政府比开公司的利润更大,前景更广,所以自古以来,无数人都跃跃欲试,但成功者寥寥无几(就那么几个朝代)。[788] 17.所谓神秘,就是搞不清,摸不透,整日捧着道经,四处搜集奇怪的材料,在烟雾缭绕的丹炉前添柴火,然后看着那炼出的鬼都没胆吃的玩意手舞足蹈,谁也不知道这帮人一天到晚到底在干嘛。总之一个字:玄。[789] 18.这实在是让人悲痛的事情,一般到这种时候,都会有固定剧本:跳出来一大帮亲戚朋友,说些什么不要悲伤、要正常发挥水平、告慰先人之类的话,然后主人公擦干眼泪,抬头望天,握拳作苦大仇深状,毅然踏上前进的道路。[793] 19.在清除敌人首脑之前,必须先扫除一切外围和帮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所谓掺沙子、挖墙脚是也。[803]

中国十大谋士排名

中国十大谋士排名 01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贾诩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亭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反。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候。注:《谥法考》曰: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贾诩字“文和”,因其性格与作为,周泽雄评价其为“乱武”〕。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02裴矩是个贾诩似的人物(547——627年),是供职于周、隋、唐的三朝元老,为政廉谨,颇负清名。他先后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史部尚书等职。隋炀帝时,裴矩受命赴张掖(今甘肃)主管与西域各国开展贸易之事。在与各国商人接触中,他获得了有关西

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大量宝贵资料,编撰成《西域图记》3卷。书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绍了西域44国的国情,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标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的3条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为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裴矩是今之山西省人,起初他担任了一些次要职务,之后他被派往广州地区平定叛乱,他远征告捷,并在战后的安抚工作中表现突出,因而得到赏赐和擢升。从此他开始负责隋帝国北部和西部边境事务,在这里他面对帝国的最大外部威胁——极盛时期的突厥帝国,他奉命计划和执行遏制突厥人的军事和外交活动。裴矩不愧是出类拔萃的外交家和战略家,他仅仅运用传统的计谋,而不是庞大的军事行动,就让突厥实质上分裂为东西两大汗国,这个盛极一时的草原帝国在内耗中被严重削弱了。这一成就被证明是扎实和持久的,东西突厥之后再没有统一,并在大部分时间确实处于敌对状态,很多年之后唐朝的辉煌胜利便直接得益于裴矩的成就。裴矩还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地理学家和人种学家,炀帝即位后,裴矩成了他在边境问题和国外民族方面的主要顾问,在履行职责时,裴矩前往今甘肃省的边境贸易站,在那里收集关于亚洲腹地的情报;经过认真研究,他向主公呈献《西域图记》,书中描述了中国西面约40个“国家”的特点,同时概略地叙述了通往“西洋”的主要贸易路线。《图记》附有详图。在对待西域问题上,他的政策性建议是使用和平方式——主要是中国的财富和威望——以尽量争取这些民族或尽量影响它们的代表人物。裴矩的一大失误在于他推动了炀帝对高丽进行军事冒险的野心,这之所以说是失误,是因为它的结果是灾难性的,被认为是造成

明初十大名将列传

明初十大名将列传 寒风袭来,卷回百年,金戈铁马,百万军,名将如云,他们开疆扩土,书写着一个个传奇,每人的头顶都闪烁这将军最为荣耀的称号,名将,随着风,仿佛就在眼前。。。。。。大鹏展翅飞万里,划翱天香无人迹。羽随风狂寒如刃, 告问远知天上来。清风唯伴花清霜,夜入铁色瞳冥慏。 但寻将军今何在,天上群星自孤傲。此诗为本人亲做卷首诗,望此知识能助于大家。 最优秀的统帅--徐达大将军 朱元璋亲如兄弟的朋友,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统帅,即使王保保这样的名将都能去打过,智谋过人武艺高强,堪称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名将。 而且,需带还是驻地的老丈人,明仁宗的外祖父。徐达和常遇春战绩 徐达到底是不是吃烧鹅死的 朱元璋和徐达下棋谁赢了 徐达的武艺怎样? 徐达儿子徐辉祖与燕王妃徐氏是否同母生?哪个年长呢? 谁知道南京莫愁湖胜棋楼上徐达和朱元璋下棋时下出了什

么字?怎么回事 明仁宗是徐达的外孙吗?这么说明朝仁宗以后的皇帝也都 算是徐达的后代了 徐达北上的战略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有没有赐徐达蒸鹅肉?最牛前锋横行天下--大将军常遇春 一提起常遇春,总让人想起一个闪电般的战争,横扫天下,那个时代中最优秀的前锋,最优秀的骑兵将领,全胜大将军。《明史常遇春列传》 明初大将常遇春简介 常遇春是不是被害死的? 历史上的常遇春屠过哪些城 常遇春死在哪里,他的字是什么? 常遇春是明朝第一猛将吗? 横枪立马势宽海--武靖李文忠 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看似关系户,实则是的明朝开国的名将,与徐达常遇春齐名,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骑兵步兵综合性将领,北征荒漠时用骑兵比以骑兵为主战的蒙古人用的更好,是中华的传奇与骄傲。岐阳王李文忠是什么人? 李文忠是十王之首吗? 明朝的外姓王有谁? 李文忠怎么样啊 李文忠是怎么死的最厉害的守城将军--朱文正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01.徐达(1332~1385),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治军严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朱元璋誉之为“万里长城”。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02.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03.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丞相。字百室,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拜右相国。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四年致仕。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04.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

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 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谥号武靖。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05.冯胜(?~1395),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洪武28年,赐死爵除。明太祖共进行8次北伐,其中冯胜参与其中3次。06.邓愈(1337~1377) ,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汉族,虹(今安徽泗县)人。明攻河南之战中以南路军统帅大败元军,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明灭夏之战中筹运粮秣军马,以主帅之职与沐英平定吐蕃反抗势力。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年仅41岁。封卫国公,追封宁河王。邓愈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谥号武顺。28岁的邓愈被提升为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镇守襄阳等处。30岁任御史大夫。07.汤和(1326~1395),明朝开国元勋,字鼎臣,濠州钟离人。官封左都督,封信国公,追封东瓯王,谥襄武。迫降方国珍,俘陈友定,迫夏国主明升出降,使伯颜帖木儿乞降,战功卓著,是为一代名将。谥号襄武。以七十岁的高龄而逝,是明

明万历援朝将士与韩国姓氏

2004年6月 第14卷 第2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 eography Studies J un12004 Vol114No12明万历援朝将士与韩国姓氏 王秋华 万历年间,明廷援朝抗倭将士立下赫赫战功。战后许多将士落籍朝鲜,亦有许多将士的子孙东渡定居。明朝将士落籍及援朝将士子孙东渡使朝鲜的姓氏结构发生了变化,增加了韩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姓氏4个,本贯14个。这些华裔在朝鲜朝廷和地方都受到重用,在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明朝 援朝将士 韩国 姓氏结构 作者王秋华,辽宁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地址:沈阳市,邮编110036。 人类的迁徙移流会导致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姓氏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对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影响。在中国移民史上,大陆人口向朝鲜半岛移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数量可观。中国大陆人口向朝鲜半岛移流出于多种原因,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率兵侵略朝鲜,明出兵援朝抗倭,战后,部分东援将士落籍朝鲜半岛及援朝将士的子孙后来东渡半岛,即构成了明朝人口的一次移流。 明万历二十年(1592),即李朝宣祖二十五年(壬辰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经过长期备战,亲率水路大军,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史称“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壬辰战争”或“壬辰倭乱”。当时朝鲜疏于军备,日军很快攻下王京(汉城)、开城、平壤等地,宣祖逃往义州。在万分紧急的时刻,宣祖多次向明朝求援,“请援之使,络绎于道”。①明朝于当年两次派兵援朝抗倭,相继收复王京、开城等地。万历二十五年(1597),日寇再次发动侵朝战争,此年为丁酉年,故称“丁酉之役”。明廷再次援朝,战果累累。次年,中朝两国军队又在海上与倭寇展开殊死决战,终于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战后,明朝东援将士多人落籍朝鲜,援朝将士的子孙也有陆续东渡朝鲜者。 一、东援将士落籍朝鲜 明朝东援朝鲜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抗倭援朝的胜利凯歌,与朝鲜人民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意。抗倭胜利后,朝鲜为表彰在战斗中立功的明朝将士,感怀其恩德,不仅为他们记功建祠,国王还亲自挽留东援将士落籍朝鲜,并赐地封官。另外,战后归国时,亦有一 ①《明史》卷320《朝鲜传》。

大明历朝封爵表

大明历朝封爵(公、侯、伯)表 太祖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所领的俸禄都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略有区别。但在封之时只区别公或侯或伯,不说明是几等侯几等公。嗯,还有,爵位有的世袭有的不世袭。 明朝封爵的人,除了功臣,还有外戚,这里我只录功臣。明朝的功臣一般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随太祖开国的,第二部份为随成祖靖难的,第三部份为后世守卫疆土的。这里先列第一部份,合计六十三名(另附建文帝封的伐燕功臣两名,共六十五名),只列爵位名、封爵人、封爵年、除爵年、除爵原因、袭爵人等项,冗余的不列。 按封爵年份排序: 一、魏国公徐达。吴元年封。后代依次为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二、鄂国公常遇春。吴元年封。其子常茂改封郑国公,因罪削,常茂之子常升改封开国公,后代依次为常升、常继祖、常宁、常复、常经、常凤,常凤之子常玄振降封怀远侯,后代依次为常玄振、常文济、常胤绪、常明良、常延龄。 三、韩国公李善长。吴元年封。洪武廿三年坐党死,除。 四、曹国公李文忠。洪武三年封。后代依次为李景隆、李璿、李濂,李濂之子李性降封临淮侯,后代依次为李性、李沂、李庭竹、李言恭、李宗城、李邦镇、李弘济。 五、宋国公冯胜。洪武三年封。洪武廿八年赐死,除。 六、卫国公邓愈。洪武三年封。后代依次为邓镇、邓源、邓梃、邓炳,邓炳之子邓继坤降封定远侯,后代依次为邓祖锡、祖世栋、邓绍煜、邓文明。 七、信国公汤和。洪武三年封。后代依次为汤鼎、汤晟、汤文瑜、汤伦,汤伦之子汤绍宗降封灵璧侯,后代依次为汤绍宗、汤佑贤、汤世隆、汤之诰、汤国祚、汤国祥、汤文琼。 八、延安侯唐胜宗。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九、吉安侯陆仲亨。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十、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五年因罪诛,除。 十一、淮安修华云龙。洪武三年封,七年卒。其子华中袭,九年坐党削,除。 十二、济宁侯顾时。洪武三年封,十二年卒。其子顾敬袭,后坐党削,除。 十三、长兴侯耿炳文。洪武三年封。永乐二年自杀,除。 十四、临江侯陈德。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卒。其子陈镛袭,廿年战殁,死后追坐党削,除。 十五、巩昌侯郭兴。洪武三年封,十七年卒。其子郭振袭,后坐党削,除。 十六、六安侯王志。洪武三年封,十九年卒。其子王威袭,廿三年卒,死后追坐党削,除。 十七、荧阳侯郑遇春。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削,除。 十八、平凉侯费聚。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诛,除。 十九、江阴侯吴良。洪武三年封,十四年卒。其子吴高袭,屡遭谪职,永乐十二年因罪削,除。 二十、靖海侯吴祯。洪武三年封,十二年卒。其子吴忠袭,廿三年坐党诛,除。

李如松之壬辰抗倭援朝战争

李如松之壬辰抗倭援朝战争 16世纪末,日本权臣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列岛,执掌了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其野心也随之骤然膨胀,居然异想天开地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最终建立所谓“以北京为首都的大东亚帝国”的军事侵略计划。(东亚共荣圈?日本的后来之侵华也只是在继承丰臣秀吉的遗志和思路?)狂妄的丰臣秀吉甚至宣称“让自己的义子当中国的关白”(关白,日本官职)。公元1592年4月13日凌晨,侵朝日军渡过对马海峡在朝鲜釜山登陆,壬辰倭乱爆发! 当时统治朝鲜的李氏王朝,党争不断,互相倾轧,整个朝鲜武备松弛,“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城防。丰臣秀吉出动9军共15万(也有人认为是20万)大军攻击朝鲜,这9军的9名统帅都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如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岛津义弘等。果然,日军挟内战一统日本之余威,一路攻势凌厉,势如破竹,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朝鲜三都(京城、开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日军一直挺进到鸭绿江南岸。 得意忘形的丰臣秀吉不但要求明朝政府承认日本以大同江为界占据朝鲜,同时还威逼琉球、菲律宾等大明属国臣服朝贡。消息传来,大明朝野一片哗然,主战派认为必须出兵教训一下日本人;而主和派却认为朝鲜人过于软弱,一触即溃,只会向明朝求援,建议仅让朝鲜国王及随从百余人过鸭绿江避难,而不出兵。主战派的意见最终被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接受,决定出兵朝鲜。 万历二十年七月,第一支抗倭部队出征,统帅为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这支部队是辽东铁骑中的一支,祖承训也是名将李成梁的嫡系,战斗力较强。可是,这支部队只有三千人。在进攻平壤的过程中,祖承训中伏,副将史儒战死,部队损伤惨重。祖承训侥幸死里逃生。 万历二十年(1592)十二月,明朝政府任命刚刚结束宁夏战斗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统蓟、辽、冀、川、浙诸军,克期东征。他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柏任副总兵职,同军前往。十二月二十五日,明军在李如松的带领下,誓师东渡参加了世界史上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这就是“万历三大征”中的第二征。(第三征为万历二十八年的平定播州之战) 龙咆平壤 公元1593年1月7日,东征大军兵临平壤城下。盘踞平壤的是日将小西行长指挥的侵朝日军第一军团。次日拂晓,明军发起总上百门百出佛郎机猛轰平壤城头,火焰蔽空,震天动地,经过连续十轮的炮击,把守城日军炸的人仰马翻,惨不忍睹,连小西行长的将旗都被炸飞,随后明军炮火开始延伸,轰击平壤城内各要点。第一轮炮火准备之后,明军各攻城部队呐喊着踏过结成坚冰的护城河扑向城下,喊杀声犹如天塌地裂,枪林弹雨中数百架攻城梯架上城头,一时间明军士卒密如蚁聚,争相攀登,平壤各门顿时陷入了激烈交战。平壤日军虽伤亡惨重,但在小西行长的亲自督阵下仍然拼死抵抗,依托坚固高大的城池用弓箭火枪不断射击,同时把煤油浇下焚烧云梯,明军攻城部队伤亡迅速扩大,战场形势陷入白热化状态。 临近午时,明军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克城北制高点牡丹峰,全歼日军2000余名,平壤城内日军立时乱作一团。李如松当机立断,传令全军:午时之前攻不下平壤,前锋营将领一律斩首,攻下城池,先登城者赏银5000两,临阵怯战者杀无赦! 军令一下,士气高涨的明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蜂拥向前,明军火铳营和虎蹲炮(发射霰弹的中型火炮)也推进到城下实施抵近射击。李如松在前线督战时,坐骑被日军火枪击中,当即换马再战,其勇猛如此,明史记载:“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其弟副将李如柏的头盔中弹,兄

大明历朝封公侯伯功臣表

大明历朝封公、侯、伯功臣表。 太祖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所领的俸禄都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略有区别。但在封之时只区别公或侯或伯,不说明是几等侯几等公。嗯,还有,爵位有的世袭有的不世袭。 明朝封爵的人,除了功臣,还有外戚,这里我只录功臣。明朝的功臣一般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随太祖开国的,第二部份为随成祖靖难的,第三部份为后世守卫疆土的。这里先列第一部份,合计六十三名(另附建文帝封的伐燕功臣两名,共六十五名),只列爵位名、封爵人、封爵年、除爵年、除爵原因、袭爵人等项,冗余的不列。 按封爵年份排序: 一、魏国公徐达。吴元年封。后代依次为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二、鄂国公常遇春。吴元年封。其子常茂改封郑国公,因罪削,常茂之子常升改封开国公,后代依次为常升、常继祖、常宁、常复、常经、常凤,常凤之子常玄振降封怀远侯,后代依次为常玄振、常文济、常胤绪、常明良、常延龄。 三、韩国公李善长。吴元年封。洪武廿三年坐党死,除。 四、曹国公李文忠。洪武三年封。后代依次为李景隆、李璿、李濂,李濂之子李性降封临淮侯,后代依次为李性、李沂、李庭竹、李言恭、李宗城、李邦镇、李弘济。 五、宋国公冯胜。洪武三年封。洪武廿八年赐死,除。 六、卫国公邓愈。洪武三年封。后代依次为邓镇、邓源、邓梃、邓炳,邓炳之子邓继坤降封定远侯,后代依次为邓祖锡、祖世栋、邓绍煜、邓文明。 七、信国公汤和。洪武十一年封。后代依次为汤鼎、汤晟、汤文瑜、汤伦,汤伦之子汤绍宗降封灵璧侯,后代依次为汤绍宗、汤佑贤、汤世隆、汤之诰、汤国祚、汤国祥、汤文琼。 八、延安侯唐胜宗。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九、吉安侯陆仲亨。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十、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五年因罪诛,除。 十一、淮安修华云龙。洪武三年封,七年卒。其子华中袭,九年坐党削,除。 十二、济宁侯顾时。洪武三年封,十二年卒。其子顾敬袭,后坐党削,除。 十三、长兴侯耿炳文。洪武三年封。永乐二年自杀,除。 十四、临江侯陈德。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卒。其子陈镛袭,廿年战殁,死后追坐党削,除。 十五、巩昌侯郭兴。洪武三年封,十七年卒。其子郭振袭,后坐党削,除。 十六、六安侯王志。洪武三年封,十九年卒。其子王威袭,廿三年卒,死后追坐党削,除。 十七、荧阳侯郑遇春。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削,除。 十八、平凉侯费聚。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诛,除。 十九、江阴侯吴良。洪武三年封,十四年卒。其子吴高袭,屡遭谪职,永乐十二年因罪削,除。 二十、靖海侯吴祯。洪武三年封,十二年卒。其子吴忠袭,廿三年坐党诛,除。 廿一、南雄侯赵庸。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诛,除。 廿二、德庆侯廖永忠。洪武三年封,八年卒。其子廖权袭,十七年卒,除。

中国历史上百大武将排名,实在太全了!

中国历史上百大武将排名,实在太全了! 历史上的那些事微信号quanandyuan历史上的那些事,历史经典回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揭秘,历史上的那些事等你参与,点击标题下方“历史上的那些事”关注。中国历史百大武将排名、文治大于武功者滚粗冷兵器时代优先,对外作战优先,屠城、虐待士兵者降低排名甚至不上榜。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名将众出,很多名字都是耳熟能详的。那么在排名上谁更胜一筹呢?我们在这里揭晓答案。好男儿谁没英雄梦呢?血战沙场,马革裹尸,为国为民,保家戍土!一起来看看,那些叱咤疆场的历代英雄吧! 100、李长庚清朝中期将领,为数不多的海战将领,平定为祸二十余年的艇盗之乱,驱定海海盗,和许松年连败镇海王蔡牵,海贼中语“不畏千万兵,只畏李长庚”。在追捕蔡牵中阵亡。99、张世杰南宋末年将领,在崖山率北方军人和元大将张弘范在海中大战并且用火攻大胜之,但是寡不敌众加上遇到暴风,舟覆世杰遂溺宋灭,十万士大夫以身殉国。崖山之后……98、秦琼隋末唐初著名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传统两大门神之一,勇猛彪悍,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为唐立下了汗马功劳。97、陈汤西汉著名将领,结束匈奴南北分裂局面,稳定汉朝西北边疆,奔袭三千里灭北匈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他给汉元帝的奏章里的话。但个

人问题很多,故排在97位。96、杜预西晋时期统帅,从西陵入手,大破吴军,最终灭掉了吴国。而在文学上亦有建树,有“杜武库”的美称。95、张辽三国时期魏国武将,五子良将之一,随曹操出生入死,解白马围,攻袁尚,平叛乱,守合肥。以八百军在逍遥津大败孙权,还差点活捉孙权,其大病时,孙权还不敢轻动。吴国夜儿啼哭,只要说一声“张文远来了”,就能止住哭泣。94、郑吉西汉著名将领,西域都护第一人,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破车师,拒匈奴。93、邓羌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被称为能与张飞媲美的万人敌,但其有勇有谋善待士兵强于张飞,平定苻柳战乱,在石门大破十万燕军,之后再破慕容评,晚年平定蜀乱。92、张须陀隋末名将,隋朝最后一根稻草,多次击败杨谅、王薄等叛军,后与瓦岗军作战,遭遇埋伏,被翟让、李密、徐世绩、王伯当等包围,虽然其力战得脱,但见部下仍然被围,反身冲进包围圈救援,如此四次,部下都死亡了,遂下马战死。死后,隋军号哭数日不止。91、扩廓贴木儿即王保保,元朝末期将领,朱元璋夸其为奇男子,多次成功镇压农民起义,和明朝开国众多将领均有交手,各有胜负,徐达唯一的败绩就是第三次北伐被扩廓贴木儿所胜,阻止了明朝继续向北扩张。90、于谦明朝著名将领,西湖三杰之一,土木之变后沉着冷静,拥立景泰帝,集结北京周围附近的老弱残兵,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来英宗复辟,

丰臣秀吉野心勃勃入侵朝鲜 万历遣军大胜倭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丰臣秀吉野心勃勃入侵朝鲜万历遣军大胜倭寇 导语: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壬辰)4月14日,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壬辰倭乱”。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7年的 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壬辰)4月14日,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壬辰倭乱”。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不久前,记者驱车从汉城出发,直奔韩国南端庆尚南道的晋州和泗川。400多年前,这一带是朝鲜李氏王朝的军队与中国明朝援军并肩抗击日本倭寇的主战场。战斗激烈的“泗川之战”、“晋州战役”以及“露梁海战”谱写了朝鲜和“援朝盟邦”———中国明朝将士抗击倭寇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朝明军冢”埋了3.6万多名战死将士 记者在泗川文化院院长吴弼根等历史专家带领下来到一个很大的“山丘”前。吴院长指着这个“山丘”说:“这就是400多年前,朝明联军的军冢,安葬着3.6万多名朝明将士的头颅。” “朝明军冢”呈四方形,长宽各36米,高约8米。军冢前正中,立有高4米的“慰灵碑”。黑色大理石碑的正面,刻有“朝明联合军战殁慰灵碑”十个汉字。碑的后面是《战殁慰灵碑文》,碑文中写道,为怀念“遥远异域土地上,不归的恨客———那些明代盟邦民的深厚战友爱。特立此碑,以表对朝明联合军灵的祭奠。” 吴弼根介绍说,韩国国民对中国明朝派出援军,用鲜血援助朝鲜王朝,共同抗击倭寇的历史,记忆犹新。为缅怀两国抗日烈士,泗川市政府一直想要为烈士们树碑立传。在可歌可泣的“壬辰卫国战争”中,朝明联军有3万多将士在抗倭战场上牺牲。凶残的倭寇为向日本天皇表 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魏国公徐达: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达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鄂国公常遇春安徽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吴元年九月辛丑封。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长子,冯胜之女婿):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郑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二十四年卒。(其父二年死替封) 韩国公李善长:安徽定远人,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禄四千石,世袭。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党死,爵除。 曹国公李文忠:江苏盱眙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朱元璋的外甥,由朱元璋抚养长大成人)宋国公冯胜:安徽定远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 卫国公邓愈:安徽泗县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七石,世袭。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信国公汤和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追

封东瓯王,谥襄武。 延安侯唐胜宗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八,勋禄同前。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坐事削爵。久之还爵。二十三年坐胡党诛,爵除。 吉安侯陆仲亨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九,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与唐胜宗同削爵,已同复。二十三年坐党诛,爵除。 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二十五年八月己未以罪诛,爵除。 淮安侯华云龙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一,勋禄同前。七年六月癸亥自北平召回,道卒。 济宁侯顾时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二,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十二年十一月甲寅卒。追封滕国公,谥襄靖。 长兴侯耿炳文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三,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永乐二年以嫌自杀,除。 临江侯陈德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四,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十一年十一月壬辰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巩昌侯郭兴一名子兴,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五,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十七年十一月癸酉卒。追封陕国公,谥宣武。 六安侯王志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六,勋号同前,禄九百石。七年八月加禄至二千五百石。十九年八月己亥卒。追封许国公,谥襄简。荥阳侯郑遇春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七,勋禄,加禄皆同王志。二十三年坐胡党死,除。 平凉侯费聚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八,勋号同前,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坐胡党死,除。 江阴侯吴良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九,勋号同前,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十四年十一月丁未卒。追封江国公,谥襄烈。靖海侯吴祯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勋禄,加禄同吴良。十二年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 南雄侯赵庸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一,勋禄,加禄同前。二十

读明朝那些事(七部)Microsoft Word 文档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读完《明朝那些事》(七部),我终于理解了我的同学为什么读完《成吉思汗》后,买来了地图,铺到地板上来研究元朝的疆域。这是一种读史的心境,一种读书的感情,一种甜美的回味,一种完美的结束。虽然已经写了第一部的读后感,但仍觉得意犹未尽,忍不住还想写点什么,也许是为读这几本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了解了大明朝的历史,感觉受益匪浅。本书主要介绍了从1344年到1644年整个明朝三百年间的历程。它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位皇帝和一些大臣、宦官的命运进行了描述,在官场政治的阴险、黑暗及战争的场面上笔墨颇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可谓皇帝各有千秋,大臣身怀绝技,让你为明君、忠臣感慨万分,为昏君、奸臣义愤填膺。 皇帝朱元璋,历史给予的评价是: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一个好父亲、好祖父。他对自己的儿孙呵护有加,却对与其同甘共苦的大臣斩尽杀绝。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他本人就是造反起家的,他害怕明朝重蹈元朝的覆辙,疑心自然集中在功臣身上。朱棣历史给予的评价是:他不是个好人,但是个好皇帝。他勤于政事,心怀天下,为明朝的发展和强盛付出了很大努力。永乐5年完成的《永乐大典》,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知识财富,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他既是明朝的皇帝,又是一位真正而彻底的战士,在没有得力人选平定鞑靼之乱时,他竟然亲自出马,一举平定叛乱,安定了边境。作为读者,因为他的勤政爱民,我谅解了他篡权谋位的大逆不道行为,身在皇位,能心怀黎民百姓就足够了,小事、细事尚且完美,天下大事岂有不成之理?同时,我也感叹现代社会,一个权利交织、利益纷争的社会,贪官的腐败令人瞠目结舌,黎民百姓只剩下了无助与无奈!这是600年后的现代文明,我无语!在我眼里,崇祯是一个好皇帝,因为前辈们在财政上挥霍无度,透支了未来,导致了他回天无力的结局,他可以承担最后一根稻草的责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 张居正是我最敬佩的一位明朝大臣,他摄政期间干了两件事:实行了“一条鞭法”,诞生了“考成法”政策。在张居正的严厉督促下,国家财政收入不断上升,国库充裕,边界安定。他改革的原则是: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如果现代社会多几位张居正该多好啊! 徐阶也是重量级人物之一,他推广应用了王守仁的“心学”理论,保护了一批忠臣,最终将奸臣严嵩置于死地,为国为民除害。也正是“心学”原理使他及时退出了政治舞台,保全了自己的性命,除了海瑞给了他一击外,晚年还是比

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怎样

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怎样 朱元璋手下大将有哪些?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怎样?朱元璋从当年的一个放牛娃到后来大明帝国的开创者,这其中的心酸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当然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手下谋士的辅佐。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希望对你有用! 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1、徐达(1332;1385)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元末,他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1363年大败陈友谅。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与副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 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徐达这个名次估计没什么争议,他追随朱元璋很早,也具有大将之才。不过尽管徐大战功赫赫,是名副其实的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可是他在谋略上并是太出众,得意之笔也不多。

如果说有什么数得上的突破性成就,大概就要算两次大败王保保了。 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2、常遇春(1330;1369)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常遇春之勇猛在明军系统中无出其右者,但有时候也似乎有些蛮干。他几乎不读书,其实也没什么得意之笔,虽然史书上说他“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但还是有过誉的嫌疑。有将才而无帅才吧。 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3、李文忠(1339;1384)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很受重用,文武全才,且有勇有谋,很得老舅的真传。 他的的确确是有几次还算得意之笔的,比如1365年诸全新城之战以少胜多,1369年大同附近破元将脱列伯,以及1370年袭破应昌。这几战不光是赢得漂亮,关键是都有李文忠的“谋战”在其中。 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4、傅友德(?;1394)勇猛、智略与常遇春差不多,就是活得长,平四川时立下头功。在洪武十四年率兵30万众扫定云南时,可谓达到了其军事生涯的顶峰。 在时人的眼中,一向沉默寡言的傅友德之骁勇仅在常十万之下,其“喑哑跳荡……每战必先士卒”,而“多谋恤众”又过之,可谓兼有徐、常二人之优长;更幸运的是,傅友德虽身被百创、

万历援朝之战与明后期政治态势

【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102 【原刊页号】119~134 【分类号】K24 【分类名】明清史 【复印期号】200105 【标题】万历援朝之战与明后期政治态势 【作者】万明 【作者简介】万明(女),195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内容提要】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的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援朝之战,是日本第一次侵朝战争,也是中朝第一次联合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世界变化背景下中、日、朝关系,即东亚国际关系发生重要变化的标志,而且也是明朝由盛而衰的一大转折。本文从战争的视角,对明朝的政治实态进行考察,剖析诸多政治问题,并以此为枢纽,透视明朝后期政治走向衰败的态势。 【关键词】万历朝/援朝/战争/政治/态势 【正文】 万历援朝御倭之战,朝鲜称为壬辰、丁酉之战,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是一场关系中、朝、日三国,规模空前的国际战争;是16世纪西方东来后,东亚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明后期对外关系的重大政治事件。 一般说来,明亡于万历,亡于党争,大抵已成一种定论,但论明朝党争,历来主要集中于国本、三案等内部事务,往往忽略从当时重大对外事务反映出的明朝政治实态进行考察。实际上,外交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内政与外交结合起来考察,才能对万历朝政治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援朝之战,在万历朝是作为军事三大功绩之一而载入史册的,迄今为止,关于这场战争,中国、日本、韩国学者已有大量研究成果,然而,主要聚焦于战争过程及其性质意义的考察,不同程度上忽视了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明朝政治因素,没有将这一重大事件与明后期政治态势结合分析,对这场战争作为明后期政治的一个转折关键,鲜有揭示,也影响了深入剖析这场战争。本文的目的,是着意于党争以外的一个特定视角,从战争发展过程考察明朝政治实态,剖析其中透视出的明朝政治的诸多问题和明后期的政治态势,进而探讨这场对外战争在明朝政治以至社会所具有的特殊意蕴。 一、援朝之战与朝廷争议 援朝御倭之战,是以中国和朝鲜为一方,日本为另一方的一场侵略和反侵略战争,战争的意义,是应当完全肯定的。从国际背景来说,16世纪初,葡萄牙人扩张东来,占据了印度果阿,又强占了马来半岛的满剌加(马六甲),打破了亚洲原有的格局,对明朝建立的朝贡体系形成了冲击。16世纪中叶以后,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宿务登陆,不久占据了马尼拉,成为西方海外扩张对东方楔入的又一个钉子。此时东亚内部的关系结构也在酝酿发生变化。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日本平秀吉成为关白,次年,拜为太政大臣,赐姓丰臣。丰臣秀吉的上台,意味着东亚呈现更加复杂的局面,对明朝在亚洲的朝贡体系构成新的威胁。丰臣秀吉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在基本统一了日本全国后,野心不断膨胀,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出兵近16万,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朝战争。诸多文献充分表明,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是欲侵明,而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日本在亚洲的霸权,或者说是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新的朝贡体系。(注:丰臣秀吉的侵华野心早就有所显露,并在战争发生前后多次表述。可参见〔日〕参谋本部《日本战史·朝鲜役》,村田书店1927年版,第10-11页;《续本朝通鉴》卷二○六,见〔日〕池内宏《文禄庆长の役》正编第一,吉川弘文馆1987年版,第2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