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领导学四至六章重点辅导

行政领导学四至六章重点辅导

行政领导学四至六章重点辅导
行政领导学四至六章重点辅导

第四章领导体制与改革发展

本章内容:了解领导体制演变的历史概况,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机器对我国的启示,掌握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属性、特征与作用、结构与类型。

本章重点:掌握我国领导体制的必然选择与本质特征,我国领导体制的弊端与改革的原则和内容。

第一节领导体制的基本原理

一、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属性

(一)领导体制的含义

领导体制是指政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的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组织机构及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

具体来说,领导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领导权限的划分与职责的确定是核心。

第二,领导机构的设置是载体。

第三,领导层次与领导幅度是内在联系机制。

第四,侠义的人事制度是外在体现形式。

(二)领导体制的属性

1.领导体制的自然属性

2.领导体制的社会属性

在领导体制的双重属性中,其社会属性是本质属性,而自然属性则是外在属性,随社会属性的发展而发展。

二、领导体制的特征与作用

(一)领导体制的特征

领导体制除了具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两种根本属性之外,还具备(1)系统性;(2)根本性;(3)全局性;(4)稳定性等四种基本特征。

(二)领导体制的作用

第一,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保障领导活动的正常开展。

第三,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造就更优秀的领导者。

第四,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建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良性关系。

第五,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领导活动的效率并增强活力。

三、领导体制的结构与类型

(一)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

第一,直线式。又称层次制、分级制、金字塔式或传统式组织结构,指一个领导系统,在纵向上垂直划分为若干层次,从最高的指挥中心到最

低的基层单位,形成一个逐渐扩散、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第二,职能式。又称分职制,它是一种为了完成某一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或特定的领导功能而成立的某些专门性机构。

第三,混合式。它是一种将直线式组织结构与只能式组织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的组织结构形式。它以直线式结构为基础,在每个领导层次都设立

专业性的只能部门,按照只能分工分别出来各类问题。

第四,矩阵式。它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这四种基本的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表现形式都各有其优点与不足的地方,在现实的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形式,并在这些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灵活变通,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组织结构的优越性。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未来的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设计应以有利于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个性与创造性为原则。

(二)领导体制的类型

1.集权制与分权制

集权制指一切重大问题的最后决定权都集中在上机领导机关与领导者。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必须完全按照上机的指示或决定办事的领导体制。

分权制指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有独立的自主权,可以自主解决问题,上级对下级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得随便干预的领导体制。

2.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一长制,又称首长负责制或独任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

委员会制,又称会议制或合议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由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

3.完整制与分离制

完整制,也称集约制、一元制或者统属制,是指属于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部分工作性质异同,其所接受的上级指挥、监督与控制完全集中在一位形成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的领导体制。

分离制,又称为独立制或者多元统属制,是指凡属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不分工作性质一同,其所接受的上级指挥、监督与控制不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而是按照各个行政领导机关的不同职责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限,且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并制约的领导体制。

4.层级制与职能制

层级制,又称为直线制、层次制、分级制或者系统制,是指将一个领导机关

在纵向上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个下属层级对上一个层级负责,从指挥中心到基层形成一个类似金字塔式的指挥系统,每一个层级的领导业务范围基本相同,但管辖的范围与规模随层级的降低而逐渐缩小的领导体制。

职能制,又称分职制、功能制或者机能制,是指在一个领导机关中在横向上平行地设置若干个职能部门,辅助领导机关实施领导,各个职能部门所管辖的范围都以本领导机关的整体为对象,只是工作的性质与内容不同的领导体制。

第二节领导体制的历史与现实分析

一、领导体制演变的历史概况

综观领导体制演变的历史,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有的学者将这四个阶段概括为原始民主制、君主专制制、分权制衡制与民主集中制,也有的学者根据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将领导体制划分为自然集体领导、个人家长式领导、资本主义社会领导体制和社会主义社会领导体制。二者虽然说法不一,但所指的实际内容大体一致。

二、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

(一)西方企业领导体制的演变

西方企业领导体制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家长制领导体制。

第二阶段,经理制领导体制。

第三阶段,集中领导、分散管理体制。

第四阶段,职业“软专家”领导制。

第五阶段,专家集团领导制。

(三)西方政治领导体制的沿革

西方的政治领导体制经历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三种典型形态:

1.家长制领导体制

2.议会制领导体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民主权,即国家主权由国民行驶。

第二,三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种不同职能的机关行驶,并且互相平衡与制约。

第三,议会制,即议会由公民普选出来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法律,决定国事。

第四,两院制,上、下两院的存在是为了防止议会专制,代表各个不同阶层的利益,体现出鲜明的权利制衡的理念。

第五,政党内阁制。

3.议行合一的领导体制

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相对,强调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统一,指国家机关重要工作的决议和执行统一进行的制度。

三、我国领导体制的历史沿革与本质特征

(一)我国领导体制的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1949—1956年,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行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它的常设机关。国务院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

第二阶段:1956—1966年,对领导体制进行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

第三阶段:1966—1976年,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

第四阶段,1976年以来,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

(二)我国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

第一,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三,中央集权式的领导体制。

第三节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

1. 权力过分集中

权力过分集中给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种种危害: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权力失控;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工作效率低下;等等。

2.规则和规范仍然缺失

一方面,机构和机构内设岗位的职责界定和行为规范缺失,以致领导活动程序混乱,无章可循;另一方面,行政领导管理法规尚未完备。

3.组织结构的设置不科学

主要表现为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问题。只有尽可能减少政府的组织层次,并科学地配置相应的幅度,才有可能实现领导体制的科学化与高效率。

二、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领导体制的改革,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为分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改革,鲜明地提出了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并把改革目标明确地规定为克服“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开始第二阶段的改革。在改革目标上,更着重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在内容上进一步强调民主监督、公众政治参与;在领域上扩展到党的领导体制改革和执政能力建设;在形式上延展到尝试推进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拓展基层政治参与渠道。

三、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与内容

(一)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

1. 环境适应原则: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2. 民主法治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因此,民主法治不仅仅是改革的价值目标,也是实现组织目标——保证社会公平正义,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保障。

3. 公平正义原则

4. 效能与效率原则:效率是组织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情况,是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提高效率意味着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效能是组织预期目标的适应性和能力,实现目标的程度高,则说明组织的效能高。

5. 权责相应原则:其实质是要求职、权、责利相统一,职与权一致、权与责相统一、责和利相关联。

(二)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

1.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提升民主参与的效能。

2. 加强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是加强领导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3. 建立健全公司法体制,持续维护公平正义。

4. 进一步深化行政领导体制改革,提高领导效能。

第一,根据统一、高效的原则构建政府的组织结构。

第二,按照权责相称原则确定职权体系,理顺职权关系。

第三,大力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

第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第五章领导素质与群体结构

本章内容:了解西方的领导素质理论;基本掌握领导素质的含义与特征、内容,领导群体结构的含义与内容,领导素质的测评;

本章重点:掌握领导群体结构的功能,领导者素质的提升,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

第一节领导素质

一、领导素质概说

(一)领导素质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领导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它既包括领导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又有着更加广泛的内容,如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文化专业素质,领导和管理能力等。

领导素质有别于普通素质,具有其独特的个体特征,主要表现为:

第一,物质性与精神性。

第二,先天性与后天性。

第三,适应性与发展性。

第四,相关性与变异性。

第五,多样性与综合性。

第六,社会性与时代性。

(三)领导素质的内容

1.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指人作为一个政治角色对政治特别是对自己所承担的政治义务和所享受的政治权利的理解、把握、反映和见诸行动等情况的总和,是人在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中培养出来或必须具备的个体特征,是高度政治化的结果。

对于领导者来说,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因为政治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领导的性质和方向,是领导素质中的核心和灵魂。领导政治素质的标准和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政治理论、政治知识、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

2.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指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质。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事业心和使命感;二是进取心;三是胸怀;四是公正;五是廉洁。

3.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指人在其心理生理要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培养、教育和努力,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才能、本领和技能。

当代领导能力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政治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选材用人能力、计划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控制与自控能力、应变与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开拓与创新能力、学习能力。

4.知识素质

知识是与实践密切联系的概念,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综合。具体的说,领导的知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宽广的知识面。

第二,现代管理知识。

第三,一般的科学知识。

第四,本职专业知识。

第五,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

5.心理素质

领导者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乐观的情绪。

第二,坚强的意志。

第三,广泛的兴趣。

第四,开朗的性格。

6.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体质和体貌两个方面。体质就是通常所说的体格或体魄,体貌即外形。

(四)领导素质的作用

第一,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

第二,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领导力。

第三,领导素质是形成优化高效领导班子的基础。

总之,领导素质是领导行为的内在渊源,是开展领导活动的前提与基础,是领导成功的最重要内在条件,也是事关群体或组织命运与利益的最重大社会因素之一。

二、西方领导素质理论简介

领导的特质理论是指从领导者的性格、生理、智力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寻找和归纳领导者特有品质或应有品质的理论,也就是素质理论。

1.特质理论一般是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生理特质、个性特质、智力特质、

工作特质、社会特质。

2.美国学者指出领导者排在前四位的特质是:诚实、远见、懂得鼓舞人心、

能力卓越。

第二节领导素质的测评与提升

一、领导素质的测评

(一)领导素质测评的含义与作用

领导素质测评就是对领导素质进行检测、测试、测量、验证、判断和评价的总称,是对领导的专项素质或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把握的系统化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其基本特点是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基本用途是: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领导人才的专项素质与综合素质,能比较准确地鉴定、验证有关领导素质与实际岗位要求之间的实际差距,能为育人、选人、用人及开发领导人才提供全面、系统、科学、客观、权威的佐证。

(二)领导素质测评的过程与类型

领导素质测评的基本过程:根据领导素质理论和测评目的,将领导素质的各种因素与内容分解成科学具体的领导素质指标,结合领导工作实际,确定测评要素,并将这些指标按有关科学原理编制成完整的测评量表、问卷、程序及其他测评工具,采取自测或他测两种基本方式,充分结合和运用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对领导人才进行专项或综合的科学检测、考评与核定,由此得出具有客观公正性和较高可信度的结论,将这个结论用于组织人事工作,也将这个理论反馈于测评之始,以进一步改进、完善和稳定测评工具,从而建立常规的测评工具。

领导素质测评的类型主要分为定性测评和定量测评两种。定性测评主要依靠感觉、印象和经验来完成,所得结论带有主观性;定量测评是运用数学的方法,通过对测评对象有关情况的数据的手机、整理、计算和分析,把握领导者的素质。

(三)领导素质测评的方法

1.领导个体素质的测评方法

第一,因素评鉴法。

第二,心理测验法。

第三,情境模拟测评法。

2.领导群体绩效的测评方法

第一,双层测评法。

第二,群体行为测评法。

第三,人际关系的测评法。

第四,角色知觉测验法。

二、领导素质的提升途径

第一,教育。教育共有六种基本方式:一是系统正规的学校教育;二是组织的社会教育,也就是权威的社会教化;三是自由的社会熏陶;四是有期待的家庭教育;五是有意识的自我教育;六是补充性的大众化教育,也就是培训。

第二,实践锻炼。

第三,修持。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升的修炼过程,是在自我要求、自我推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进行的品格锻炼、精神锤炼和才干提升的综合性过程。

第三节领导群体结构

一、领导群体结构的内涵

(一)领导群体结构的含义

群体:指相互之间有直接影响作用、有共同目标的、较持久的一群人的组合。

结构:指每一个具体系统的构成形式,是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稳定的相互联系。

(二)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

1.年龄结构

领导群体年龄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年龄成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一个科学而合理的领导群体的年龄结构,应该是呈梯队构成的结构。一般来说,1:2:1的老、中、青比例较为合理。

2.知识结构

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是指在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状态。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只有10%的知识是在正规学校中学到的,有大约90%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因此,在选择领导干部时,除了重视学历之外,还必须注意考察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

3. 智能结构

领导群体的智能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智能优势的人才个体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因此,领导班子应包括不同智能型的人,既要有具备高超创造能力的思想家,又要有具备高超组织能力的专家及具有实干精神的干家。4. 心理素质结构

领导群体的心理素质结构,主要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气质、性格的成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气质,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是人在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关于速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的心理综合特征。人的气质并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类型对领导者都有利弊。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也就是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领导者的性格也会直接影响领导者的领导方式。

领导群体的心理素质结构应当是成员在气质和性格上能够互补的合理结构群体。一是气质互补。二是性格互补。

二、领导群体结构的功能

(一)群体功能的含义

所谓群体的功能,就是指群体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的作用能力和功效

(二)领导群体的基本功能

第一,群体感应功能。

第二,群体互补功能。

第三,群体功率放大功能。

第四,群体自调节与自组织功能。

(三)领导群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结构决定功能。

第二,功能反作用与结构。

总之,领导群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般是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促进结构。结构存在,功能存在;结构变化,功能变化;结构破坏,功能也随之丧失。一个良好的领导群体就是要在运动中不断调整群体的结构,实现相对平衡与稳定,使其发挥最佳功能。

三、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

(一)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意义

第一,领导群体结构优化,有利于实施系统性领导。

第二,领导群体结构优化,有利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科学方法。

第三,领导群体结构优化是高效能领导的需要。

(二)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标准

第一,立体构成,是组建领导班子的基本要求。

第二,自我适应。

第三,协调稳定。

第四,职权分明。

第五,高效性。

(三)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原则

第一,目标原则。

第二,互补原则。

第三,精干原则。

第四,开放原则。

第五,绩效原则。

(四)领导全体结构优化的途径

第一,从整体上选配领导人才。

第二,努力开发人才资源,重视提高领导者后备队伍的建设,

第三,大力开展领导者的“继续教育”工作。

第四,加强领导群体自身建设,这是提高领导群体“自优”能力的关键措施。

第五,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干部制度。

第六章领导性格与魅力领导

本章内容:了解性格理论以及领导性格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变化;基本掌握魅力和魅力领导的含义,领导形象的含义、特征和影响因素。本章重点:掌握有效领导及其性格特质分析、魅力领导的特质及行为方式、领导形象的作用及管理原则。

第一节领导性格的理论分析

一、性格的含义与特征

(一)性格的概念与结构

1. “性格”与“人格”

人格一词在含义上有三种解释:一指人品,与品格同义,是社会上的一般解释;二指权力义务主体之资格,是法律上的一般解释;三指人的个性,与性格同义,是心理学上的解释。

2. “性格”与“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二)性格的结构维度与特征

1. 性格的结构维度:外向性、随和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

2. 性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二、性格理论研究的几个代表观点

1. 性格特质理论是领导特质理论的源头。1949年雷蒙德·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编制了“卡特尔16种性格因素调查表”。

2. 类型理论产生于20实际三四十年代的德国,主要用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性格类型的差异。人格类型理论有三种,即单一类型理论、对立类型理论、多元类型理论。

第二节性格与有效领导行为

一、领导性格对领导行为的影响

(1)安弗莎妮·纳哈雯蒂对A型性格的行为与领导行为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论是:这一性格影响组织者对组织战略的制定。

(2)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该理论把个体的性格分为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六种类型。

(3)个性心理学研究从典型气质的角度归纳出不同的性格类型对领导者行为的影响。他们把人们分为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二、有效领导与性格特质的关系

1. 有效领导性格特质的稳定性,即在领导者的个性中,普遍包括有助于导向有效领导的特性。

2. 有效领导性格特质的相对性,即领导者的个性特质在不同环境或不同阶段具有相对性。

3. 有效领导行为与性格特质的不对应性。尽管个性是具有稳定性的,并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对领导行为产生影响,但由于领导活动的复杂性,在个性与领导行为之间可能并不存在同业的确定关系,即有效领导行为与特质的不对应性。

三、与有效领导行为相关的几种性格特质分析

1. 内驱力和权谋倾向

内驱力,也被称为驱力或驱动力,是个体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促使或激发自己进行某种行为的那些心理因素。与领导行为有关的几个内驱力的要素包括主动性、成就欲、支配欲和权力动机等。

2. 控制意识

个体的性格可以分为内部控制类型和外部控制类型两大类。内控性格的人,认为结果取决于内在原因,人们的行为、个性和能力是事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生活、工作有控制意识和控制能力。而外控性格的人,更多地认为事情的结果是由机遇、运气、社会背景、任务难度、他人及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外部力量等因素所决定的,他们相信命运的安排。

内控型的领导者更可能进行有效领导行为。

3.情商

(1)情商与情商的构成

情商及情绪商数,它包含五个主要方面:一是能够觉察和识别自己的情绪,并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二是能有效管理和控制情感情绪;三是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自己的情绪,即自我激励;四是理解他人感受;五是能够以适当的方式与他人建立关系。

(2)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商要素

第一,健康的自信与稳定的情绪。

第二,勇气与意志力。

第三,乐观与热情。

第四,敏感与理解。

4.性格性别差异

第一,男性更倾向于任务导向,女性更倾向关系导向。

第二,男性比女性更专制,更善于智慧别人;而女性比男性更民主,更乐于让下属参与决策。

第三,领导角色的性别适应性对领导风格也有影响。

第三节魅力领导与领导形象管理

一、领导形象的含义、特征与影响因素

(一)领导形象的概念与内涵

领导形象是指组织成员或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外在风度、气质,以及通过领导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品德、能力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和形成的整体印象。

领导形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领导形象主体包括领导者本人又包括组织成员或公众对其进行的综合评价。

第二,领导形象既包括领导者在进行公务活动时所得到的评价,也包括领导者在进行非公务活动时得到的评价。

第三,领导形象不仅包括领导者个体的形象,也包括领导群体的形象,二者在形成的过程中相互影响。

第四,领导形象的评价主体不仅包括与其领导行为直接相关的组织成员和社会公众,也包括与其行为无关的公众。

(三)领导形象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1.领导形象的特征

第一,领导形象具有客观性。

第二,领导形象具有主观性。

第三,领导形象具有稳定性。

第四,领导形象具有发展性。

2.领导形象的影响因素

第一,影响领导形象的内部因素。性格是对领导形象影响最根本的内因。除此之外,领导者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也是领导形象的重

要内因。

第二,影响领导形象的外部因素。领导环境是树立领导形象的外部环境。领导环境是包括领导体制、领导活动的对象以及其他有关因

素在内的复杂整体。

二、魅力领导的特质与行为方式

(一)魅力与魅力领导的含义

魅力是以希腊语中“神圣天赋”为词源的,强调下属对领导者本人的信赖和服从。

魅力领导:指那些具有高度自信、明确的目标、出色的形象管理技巧和表达技巧,更多地依靠激发组织成员的热情,而不是依靠制度规范所授予的刚性奖罚措施来获得他们的高度认同和追随,共同为组织愿景而努力的领导者。

(二)魅力领导的特质

1. 高度自信

2. 精力充沛,充满激情

3. 积极乐观,坚忍不拔

4. 有勇气,愿意承担风险和责任

5. 敏锐,决断力和调控力兼备

6. 出色的表达能力以及杰出的激励本领

(三)魅力领导的行为方式

魅力型领导者区别于一般领导者的特征:

(1)反对并努力改变现状;

(2)积极进行领导,善于树立领导形象,使自己在组织中成为值得追随的模范英雄人物;

(3)设置有挑战性的、与现状距离很大的目标;

(4)对自己的判断力和能力高度自信;

(5)口才好,能清楚、有效地向下级说明自己的理想和远大目标,并使之认同;

(6)敢于冒险;

(7)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并采取果断措施改变现状;

(8)更喜欢用自身的专场和与下属的有效沟通来说服人和影响人;

(9)经常突破现有秩序的框架,有时会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手段;

(10)说服、影响和改造追随者,使之与自身的目标一致。

三、领导形象的管理与领导魅力的培养

(一)对领导形象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领导形象对领导活动的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领导形象对组织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领导形象对组织成员的形象管理和行为管理发挥示范作用。

(二)领导魅力、领导形象以及领导绩效的关系

领导魅力作为领导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可以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并推动组织健康发展,也有可能引导组织成员走向背离组织目标的方向。这样的领导者既能够成就组织,也能够毁灭组织。

(三)领导形象管理的过程及其原则

1. 准确设计领导形象

第一,以有关法律规定和制度规范为依据。

第二,要与领导环境的要求相一致。

第三,要以自身素质条件为基础,实事求是。

2. 科学建构领导形象

第一,正确认识领导形象。

第二,正确使用权力。

第三,加强领导魅力建设。

3.着意维护领导形象

第一,加强学习,提高领导者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第二,加强性格管理,提高领导者的情商水平。

《行政领导学》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行政领导学》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道家的政治思想是( C)。 A.以德治国 B.仁政 C.无为而治 D.法治 2.一般情况下,领导幅度应以(D )为宜。 A.五五律 B.六四律 C.三七律 D.二八律 3.在领导生态系统中,领导者、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其中领导活动的基本关系是( A )。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间的互动关系 B.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作用 C.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D.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4.领导关系的两重属性中,( B )占据主导地位。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权力属性 D.管理属性 5.(B )是领导关系存在的前提。 A.职位 B.权力 C.组织 D.权利 6.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分类,决策可分为( A )。 A.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B.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C.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D.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 7.提出期望理论的是( C)。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洛姆 D.弗洛伊德 8.受X理论影响而产生的是(C )。

A.人事并重式领导 B.重人式领导 C.重事式领导 D.均权式领导 9.曹冲称象和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在思维形式上属于( A )。 A.横向思维 B.收敛思维 C.纵向思维 D.交叉思维 10.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 B )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开展电子政务。 A. 69% B.89% C.79% D.98%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以上答案 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1.下列关于冲突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 )。 A.冲突发生于个人与组织之间 B.冲突是目标和利益不一致情况下发生的 C.单方面的态度和行为不构成冲突 D.冲突是一种静态的相互作用 E.冲突是在目标和利益一致情况下发生的 12.领导者的自然性影响力包括( ABDE )。 A.品格因素 B.才能因素 C.职位因素 D.知识因素 E.情感因素 13.中国古代领导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主要包括(ABD )。 A.信民 B.富民 C.爱民 D.一教民 E.治民 14.领导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E )。 A.客观实在性与部分可塑性的统一 B.多样性与类别性的统一 C.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D.连锁性与定向性的统一 E.常规性与突发性的统一 15.领导者的知识素质主要包括(ABCDE )。

股东与董事的权力制衡

股东与董事的权力制衡 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2010年11月10日,国美电器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发公告称,国美电器与黄光裕方面在当天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根据谅解备忘录,国美同意委任由黄光裕提名的邹晓春与黄燕虹分别任公司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至此,纷纷扰扰近一年的“潮汕狼”黄光裕与“上海绅士”陈晓控制权之争暂告一段落。从最初的惺惺相惜,到后来的反目为仇,再到暂时握手言和,黄光裕与陈晓制造的这起中国企业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企业控制权之争真是令人唏嘘,发人深省。 一、“陈黄之争”暴露出国美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法律风险 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关键事件是2006年黄光裕修改国美章程,将原属于股东会的职权赋予了董事会,如随时任命董事,而不必受制于股东大会设置的董事人数限制。再如各种方式增发、回购股份,包括供股、发行可转股,实施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等。 考虑到自己并非绝对控股国美公司,为了尽可能维护自己的利益,排除其他股东的影响,黄光裕将原本属于股东会的权利授权给董事会,再任命自己信任的人担任公司董事,这样黄光裕就能牢牢掌握公司的控制权了。应该说这一安排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黄光裕万没有想到自己会锒铛入狱,更没有想到自己亲自任命的董事会“背叛”自己。 而在与“背叛者”的商战中,黄光裕可谓自食其果。当时自己控制股东会对董事会的授权漏洞百出,如董事会职权不明确、董事会治理结构不合理、监事会与独立董事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等等,又让黄光裕不断陷入被动,并最终败下阵来。 二、股东会可以给予董事会部分职权的授权,提高公司决策效率 董事会作为现代公司的业务经营决策机关和执行机关,是法人治理结构的中枢。董事会的治理水平影响着公司的整体治理水平。相比较股东会来说,董事会站在公司运营管理的前线,对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更为专业与合理。因此,为了提高决策效率,股东会可以通过章程将原属于自己的职权授权给董事会。

权力制约与权力制衡

权力制约与权力制衡 【摘要】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育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我们可以有一种政制,不强迫任何人去做法律所不强制他做的是,也不禁止任何人去做法律所许可的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关键词】权力、制约、制衡 权力不加限制就会被滥加使用。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制约。权力制衡与权力制约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制约”一词含有约束、束缚、限制、牵制、制止等多层意义,它通过大会事物划定界限、规定范围、设定原则、建立机制、控制程序、进行评价等方式表现。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属于哲学概念,“指一种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以另一种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制衡”一次也含有限制、牵制之意,但它还含有平衡、均衡、抗衡等表达对事物之间的相互较量、抗争、对抗加以协调的意义。在政治学中它指谓均衡政府各权力之间相互牵制和相互抗衡的状态或原则,常常被运用于政府权力分配模式的理论中,其运用的范围远不及制约概念。 法哲学在如此宽泛的意义上使用权力制约和权力制衡两个概念:权力制约是指以社会各种控制手段规范公职权力合理界限的活动。由于这些控制手段都必然表现为一种权力活动,所以权力制约实质上是借以某一种力量去控制权力运行。权力制衡是权力制约的一种模式,它特指将国家权力分立为若干系统由不同的人员和机关掌握,使之相互独立、相互牵制和相互平衡的一种制约原则或政府体制。既“以权制权”。权力制约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监督原则的总称,其存在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前提是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导致出现了一个不依附于土地、国家、教会、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私人自治的领域。社会成员本身获得了私人意义上的“市民”和“公”意义上的国家公民两种身份。一方面,他们为了培养独立和健全的人格,保留“自律”的充分空间,要求限制国家权力的恣意。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满足和实现自我利益,要参与公共决策和公共管理,并在此过程中监督、制约、评判政府和公共权力活动的合法性。同时,因为参与能力和参与环境的局限,导致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的二元对立,为了保证公共权力的行使不脱离人民的掌控,所以也必然要寻求制约公共权力的机制。权力制约的途径是影响、支配、控制他人的能力,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的取得只有两种形式,要么是授予,要么是攫取,授予的权力是合法的权力,攫取的权力是非法的权力。 要制约权力,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就是分权,包括纵向分权(中央和地方分权)和横向分权(政府部门内部分权,如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分权),以及权力的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以权利制约权力,权力必须为权利服务,而不能反过来侵犯权利。要制约权力,就必须通过立宪的方式,把上述体制固定下来,使行使权力的人也不能更改,并保证司法的完全独立,同时给予人民多方面的渠道提出自己的诉求,保护自己的利益。孟德斯鸠将在《论发精神》中就提出:“从食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的观点。中世纪时期,马西利则公开宣称主权由人民制约神权由王权制约。他将权力制约表述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对王权的限制,其制约力量来自人民。他明确指出“市民全体或是全部之多数者是最高权力者”,他们不仅拥有立法权,并且具有限制、纠正行政人员行为的权力和免其职务的权力,立法高于行政权;二是对神权的限制,其制约力量是国家。在后来,洛克的分权主义提出来之后,美国则欣喜地传承了这一思想并得以体现。权利保护,现代法治社会权力-权利处于对峙状态,只有为公权力设置各种“障碍”,防止恣意妄为,才能保障公民权利从市民社会-政府二元结构说,只有限制后者,才能保证社会平衡稳

行政领导学 论述题

论述题 1、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主要体现为:(1)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2)领导和管理无论是在社会活动的实践方面,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主要有:(1)领导具有战略性。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事的统御,强调通过与下属的沟通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强调下属的服从和组织控制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效益。(2)领导具有超脱性。领导重在决策,管理重在执行。工作重点的不同,使领导不需要处理具体、琐碎的具体事务,主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组织活动。管理则必须投身于人、事、财、物、信息、时间等具体问题的调控与配置,通过事无巨细的工作实现管理目标。 2、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配置。领导权力的行使是以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为前提的,因为领导权力的行使必须首先立足于有序的组织机构,即所谓的在其职,谋其政。(1)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与社会大系统诸要素的互动中探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①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②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④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2)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在组织系统内部,所有的领导与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以及运用展开的。而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又与组织系统内部的组织职能与组织人员等要素密切相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领导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从而把各种要素相互融合与协调,才能达到领导权力划分与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3、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并存的,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而要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种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建设:1、权力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分权,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或相互监督的关系。监督者负有监督的权力或职责。以权力制约权力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由一种高级的权力监督低级的权力;二是平行权力层级之间的监督与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种机制可以存在于民主社会,也可以存在于专制社会,不过在两种社会中的分权程度和保障目的有所不同。2、道德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涵义是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法使社会或统治阶级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培养他们勤政廉政为统治利益或公共利益服务的意识和品质,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以内

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a4853791.html, 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初探 作者:李俊 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11期 摘要:两千多年的中国专制政治历史中,君权和相权为代表的中枢权力之争伴随始终, 对于那些极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来说,坐皇位如坐针毡。出于维护皇权及封建统治的整体利益的需要,历代君主无不穷其智慧精力制衡和平衡各种权力,来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维护皇权的稳定和地位。 关键词:古代政府;权力;权力制衡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024-02 引言 明代官修正史《太祖宝训》中明太祖朱元璋说:“朕每燕居,思天下之事,未尝一日自安,盖治天下犹治丝,一丝不理,则众绪棼乱,故凡遇事,必精思而后行,唯恐不当,致生奸弊,以殃吾民,以此不敢顷刻安逸。”这种不安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为消除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各种因素,使国家机器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就需要在皇权的控制之下建立相互制约、权力平衡的行政体制以及权力执行的机构,这个权力系统就形成了政府。但是政府是皇帝的政府,在皇权专制体制下,皇权在政府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绝对优势,但是绝对专制仅仅是理论上存在,在实际的权力运作过程中,皇权只有在其他权力的配合下,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集权。皇权的绝对权威与皇权载体的局限性使相权应运而生,相权实际上是皇权的一种延伸,是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形成的用于稳定皇权的一种权力补充。皇权的稳定与巩固离不开通过分化权力达到权力集中的一般形式,而在这种形式中最能有效起到保护皇权的手段就是确立相权,并且利用相权来维护皇权体制。但是如果皇权不能有效驾驭相权,或权力的分配体制下本身不利于皇权对相权约束控制,相权就会对皇权构成威胁,或者取而代之。因此,中国古代政府权力的分配与制衡体制是一个大学问。 一、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的构成及演变 夏朝的世袭制,商朝的宗法制,周朝的分封制使权力问题开始显现。夏商周三代权力按身份等级分配,行政机构混于血缘宗族,官吏职能交叉,分工不明,政治制度建设简单,中央集权无从建立,对权力的制衡主要依靠道德伦理来实现,如《周礼》强调的“亲亲、尊尊”两条基本原则。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家为了生存,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改革,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初步形成,更多的势力参与治国理政,相互间的利益取代了宗法和血缘,伦理已经对权力失去有效的制衡,所以新的制衡理念和机制在这个时候迅速发展。首先是儒家在“人性善”的基础上提出来道德制衡思想。其次是法家“以法为本”的权力制衡观。《商君书·壹言》说“治法明,则官无邪”。“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韩非子

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影响

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影响 一、生平与著作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Charles Louis Montesquieu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的主要代表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欧美各国特别是美国政治体制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有《波斯人信札》1721《罗马盛衰原因论》1734《论法的精神》1748《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 二、法学方法一比较的方法 他的比较方法不仅是纵向的历史的比较还包括横向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不仅包括宏观的、整体的研究也包括对某一法律制度的微观比较不仅包括法律的比较还包括对法律存在的社会条件的比较。他的比较研究的面之广也是罕见的除了欧洲外他的视野涉及伊斯兰教法、甚至涉及印度、日本和中国还有美洲的法律。他告诫人们要判断这些法律中哪一些最合乎理性就不应当逐条逐条地比较而应当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看来进行整体的比较。所谓整体的比较就是要结合各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历史状况、人情风俗等等从他们的整个法律体系和部门法体系即“法的精神”上进行比较。孟德斯鸠认为只有整体比较才算是实质的比较才能掌握各具体法律制度或法律规范的真实要旨。相反逐条地比较则是形式主义的比较文字上的比较得不出什么实质性的结论。二历史的方法孟德斯鸠力求从法律演变的历史中去寻求法的精神为每一时代的法律寻找历史基础。在他的论著中大量采用这一方法。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他研究了古罗马社会从产生到灭亡的全过程特别是法律和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从中证明“自由与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这一主题。在《论法的精神》里他进一步对具体法律制度包括各个部门法制度及其思想成因作历史的研究。通过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历史研究孟德斯鸠得出了开创性的结论人类受多种事物支配就是气候、宗教、法律、施政的准则、先例、风俗、习惯。结果在一定民族形成了一般的精神即民族精神立法应当符合民族精神。 三、自然法与人定法理论 自然法孟德斯鸠认为人类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中那时支配人们生活的只有自然法。但他不赞成霍布斯关于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的说法他认为自然法的内容有四项和平、寻找食物、自然爱慕和希望过社会生活。他的论证逻辑是这样的人因无知便有自卑感于是害怕战争需要和平人因无知便感觉软弱但又有生理需求于是便要寻找食物人为了生存而交往相互交往中产生了爱慕之心随着交往增加他们便有了一个相互结合的新理由自愿过社会生活于是人类就进入了政治社会。二人定法与霍布斯相反孟德斯鸠认为人类进入了社会状态后就进入了战争状态正是这种战争状态需要并产生了法律。他说“人类一有

行政领导学网考题答案

影响机构性领导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行政领导学》模拟试题15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在《新管理模式》一书中把领导方式归纳为四种基本模式的作者是()。 A. 西蒙 B. 勒温 C. 利克特 D. 卡曼 2. 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A. 无关 B. 呈正相关关系 C. 呈负相关关 系 D. 没有直接关系 3. 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 A. 精通业务和技术的专家 B. 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 C. 精通软件设计的 D. 公共关系方面的专家 4. 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A. 集权制与分权制 B. 完整制与分离制 C. 层次制与职能 制 D. 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5. 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 A. 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 B. 领导法规缺失 C. 领导素质不 高 D. 权力过分集中 6. 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 A. 科学性原则 B. 实践性原则 C. 系统性原则 D. 超前性原则 7. 在领导生态系统中,领导者、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其中领导活动的基本关系是()。 A. 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作用 B.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间的互动关系 C. 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D. 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8. ()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A. 原始社会 B. 转型社会 C. 现代社会 D. 传统社会 9. 封建制领导效能理论注重对( )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A. 领导者个人特质 B. 领导者 C. 领导组 织 D. 领导效益 10. 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A. 集权制与分权制 B. 完整制与分离制 C. 层次制与职能 制 D. 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11. 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 A. 梅奥 B. 马斯洛 C. 弗洛伊德 D. 赫茨伯格 12. 下列关于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A. 暴力说 B. 神权说 C. 智慧 说 D. 契约论 13. 领导关系的两重属性中,()占据主导地位。 A. 自然属性 B. 管理属性 C. 权力属性 D. 社会属性 14. 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 A. 精神文化 B. 制度文化 C. 物质文 化 D. 历史文化 15. 任务结构是指()。 A. 任务的明确程度 B. 对任务的负责程度 C. 任务的执行程序和方 法 D. 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 16.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 A. 90% B. 70% C. 60% D. 50% 17. 组织内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信息丢失的现象,属于()。

行政领导学(A卷)-成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广播电视大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行政领导学试题 2020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领导协调 2.领导幅度 3.领导效能测评 4.领导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 )。 A.工厂 B. 政治领域 C.军事领域 D.经济领域 2. 冲突属于 ( )。 A. 低对抗行为 B. 高对抗性行为 C.无对抗性行为 D.对抗性行为 3. 按照权力的控制程度来看,一切权力集中于领导集体或个体手中是 ( )。 A. 集权式领导 B. 专断式领导 C.剥夺式集权领导 D.仁慈式集权领导 4. 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 ( )。 A. 重视纳谏的思想 B. 民本思想 C. 谋断分离的思想 D. 人本思想

5. 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 ( )。 A. 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 B. 权力过分集中 C. 领导素质不高 D.领导法规缺失 6.激发思维创新的首要因素是()。 A.意志 B.知识和经验 C.灵感 D.目标 7.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决策可分为()。 A.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B.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C.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D.程序性决策和宏观决策 8.在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强制性影响力 B.权利性影响力 C.自然性影响力 D.个人魅力 9.按照权力的控制程度来看,一切权力集中于领导集体或个体手中的是()。 A.专断式领导 B.剥夺式集权领导 C.集权式领导 D.仁慈式集权领导10.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开展电子政务。 A.89% B.79% C.69% D.98% 三、简答题(含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非正式群体不是因为完成组织任务而是自发产生的,所以领导者不应该承认非正式群体。(辨析) 2. 简述电子政务的作用。 (简答)

高中政治《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归纳与分析能力。如:分析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机制的内涵;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如,利用教材提出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的探究活动,有关行政监督体系的合作学习,有关我国政府改革的自主学习,提高相应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点】: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健全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我们主要从政府如何行使权力方面学习了政府的有关知识,然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造福于民,运用的不好,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因此,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新课: 师:本框第一目“群众喉舌,政府镜鉴”,同学们学完本课后自已阅读并思考所给问题,,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我们学习下一目。 (一)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师:首先,我们学习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大家齐读教材46页第一自然段。好!我们请几位同学从正反两方面举一些我国政府官员的例子,好官通过正确运用权力,如何造福于民的;而不好的官又因滥用权力而给国家,社会,家庭,甚至自已造成了什么危害,以从中体验和感悟对政府权力实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学生:任长霞,焦玉录,郑筱萸,罗理成… 师: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是必要的,但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呢? 2、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领导学形考二答案

行政领导学形考任务二 案例:某县为了搞活经济,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寻找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该县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山地面积广阔,共有山地面积366万亩,占总面积的72%,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如果开发利用,办农业和多种经济基地,农村经济就会有一个大发展,这是农村经济一股潜在的强大劲流。在此基础上,他们召开了两个会:一是智囊研究人员、咨询参谋人员会;二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通过这两个会议,对全县农业企业的现状、山地开发的潜力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详细的分析论证,并组织专门班子,以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成果为依据,拟定几个开发山区的方案,供县委县政府选择。最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在综合比较各种方案的基础上,作出“开发山地资源,兴办农业企业,建立商品基地”的决策。同时组织专门班子制定出全县开发山地资源的总体规划,并且准备分阶段实施该规划。决策方案制定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将方案付诸实施。一方面多渠道筹措山地开发资金,并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组织专门人员具体管理山地开发工作。由于该县决策正确,措施得力,因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 考核要求:如下三个问题均需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如果不能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最多只能得到60分。 请结合教材前八章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领导决策?领导决策的要素主要包括哪些?(20分) 答: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能。领导活动实际是领导者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诸多处理方案或方法的提出与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面对着各种影响决策的因素,他必须依靠自身的经验、思维等特质对它们进行筛选和运用。领导决策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势和决策后果五个要素组成。 领导决策的要素主要包括: 1.决策者。决策者是决策活动的主体,是决策最基本的要素。决策者处在决策系统内外信息的枢纽地位,是决策系统中最积极能动的因素,是决策系统的驾驭者和操纵者。决策者的素质、能力、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决策活动的成败。决策者既包括个人,也包括领导集体。 2.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指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决策目标的确立是科学决策的起点,它为决策指明了方向,为选择行动方案提供了衡量标准,也为决策实施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3.决策备选方案。领导决策实际是一种选择方案的活动。对于决策的备选方案,选择的目的是追求优化。由于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着决策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多样性,因此,对决策备选方案的选择就要进行比较、鉴别,选择出可行性方案。 4.决策情势。决策情势是指决策面临的时空状态,即决策环境。一个决策是否正确,能否顺利实施,它的影响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决策者和决策方案,而且直接取决于决策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5.决策后果。决策后果是指一项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一切决策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决策的结果。在作出最终决策之前,对每一备选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客观、公正的预测和评价,既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方案择优的最终依据之一。决策后果一般以语言、文字、图表、计算机软件等形式表现,这使得决策可以迅速、准确、顺利地实施。 二、行政领导在决策时需要考核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你认为决策的程序主要包括哪些环节?(30分) 答:政领导在决策时需要考核的因素主要有:成员一致性,群体规模地位,与外部的关系,成员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思想

第四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思想 政治教研组安文杰 一、孟德斯鸠简介 孟德斯鸠,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除此包括《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 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1689年1月18日,在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特庄园诞生 孟德斯鸠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 17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 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 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

行政领导学任务3答案

行政领导学形考任务3 [第3次任务_001]县委常委在讨论一名副县长候选人。摆在常委面前的是以下两个人的基本情况: (一)解某,48岁,初中文化程度,在本县工作已27年,现任经委主任,曾分别在地委胡副书记、 地委宣传部长手下工作过,很受两位领导的器重。为人比较灵活,善于协调上下左右之间关系。经济上, 曾有人反映,他在营建私房中向基层单位索要了大批原材料,还有人向组织、纪检部门揭发他有作风问题,但未查实。 (二)马某,41岁,大学毕业,工程师,1975年从外地调回本县工作,曾任县乳品厂厂长,任职期间, 大搞技术改造,使该厂全脂奶粉两次获部优、省优产品奖。此后,被提拔为商业局副局长,县财贸副主任。 因曾同前妻离婚,受到了一些非议。工作方面,曾有人反映他在乳品厂期间,虚报浮夸,骗取荣誉,但也未查实。 案例提问: 请根据上述案例,结合领导学的有关内容加以评述。 参考答案: 领导选才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到组织所需要的人才,并把他们合理地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领导者在选才的过程中应遵循因事择人、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灵活运用考试考察、竞争上岗、绩效考核、荐举、群众评议等方法进行选拔。 第一,县委常委分别通过领导推荐、绩效考核来作为确定了副县长候选人的考察对象。 第二,两个被考察者各有所长:解某为人比较灵活,善于协调上下左右之间关系,因而很受领导者的器重;而马某学历高、有工作实绩,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 第三,两人也各有群众不良反映。县委常委在推举副县长候选人时,依据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对两位候选人进行了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本案例告诉我们,领导者在选才的过程中应用多样化的办法对被考察者进行测评。领导者在注重个人能力的情况下,同时还应关注被考察者平时的工作实绩,遵循因事择人、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选拔,要使被考察者“过五关,斩六将” ,始终处于一种激烈的竞争状态,层层筛选后根据工作的需要,择 优选拔适合的人才。 [第3次任务_002]—年前,38岁的徐昊由原橡胶制品厂厂长提升为某市副局长,分工负责企业管理工作,成为该局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局长。徐昊深感领导的信任和组织的重托,就任副局长以来,他几乎将整个身心都投入了工作。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连节假日都不休息。下面是他一天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纪实。7: 30到办公室,开始批阅文件;& 25去市政府礼堂召开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10:00回办公 室与干部处长讨论跃进化工厂厂长和党委书记的人选问题;10:50到光华化工厂检查安全生产;12:00用午餐,与光华厂负责同志商谈人才培养问题;13 : 10返回办公室,向宣传处负责同志布置关于加强安全生 产的宣传工作;14:00听取保卫处长关于第三橡胶制品厂溶液仓库失火处理意见;15:00去医院探望因病 住院的橡胶制品厂职工;16:00接待群众来访;17:00审批工会活动计划;18:00去宾馆参加化工局一家工厂与外商合资办企业的合同签字仪式,并参加晚宴;20:30回家,起草明天由他主持的局思想政治工 作交流会的发言稿。徐昊的工作日程基本上天天如此,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工作越积越多,怎么干也干不完,而且工作绩效也不像在基层那样突出,为此徐昊感到很苦恼。 案例提问: 请根据徐昊的一天工作纪实,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考答案: 所谓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 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因此,授权是领导者智慧和能力的扩展和延伸,是由领导活动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顺利完成现代领导任务、实现现代领导目标的必要环节。

行政领导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行政领导学基础试题及答 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试卷代号:118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领导学基础试题 2010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领导授权 2.一长制 3.领导素质 4.头脑风暴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 )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 A. 50% B. 70% c. 90% D. 60% 2.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 ( )。 A.马斯洛 B. 梅奥 c.弗洛伊德 D.赫茨伯格 3.通过指挥渠道来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属于 ( )。 A. 纵向协调 B. 内部协调 c.上行协调 D.下行协调 4.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 )。

A. 领导者的个性特质 B. 不同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对领导绩效的影响 c.领导者的影响力 D. 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5. 领导体制的核心是 ( )。 A. 组织结构的设置 B. 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c.领导层次与幅度 D. 人事制度 6.文化本质上是 ( )。 A. 历史的产物 B. 环境的产物 c.人类精神力量的产物 D. 社会活动的产物 7. 不属于渐进决策模型的特点有( )。 A. 最佳原则 B.积小变大 c.稳中求变 D.渐进主义 8. 在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 A.强制性影响力 B.权力性影响力 c.自然性影响力 D.个人魅力

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人物简介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美国政治体制的奠基人,理性主义自然法学即古典自然法学的主要代表之一,社会法学派的鼻祖。创立了完整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衡的理论。 生平: 1689年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的一个贵族家庭,其家族是法国王室的远房宗亲、查理大帝的后裔,年轻时即承袭家族的爵位和政职。 1700-1705年在巴黎附近的奥拉托里会学院读书,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产生浓厚兴趣,对于希腊、罗马人酷爱自由的传统和勇敢作战的精神深表敬意; 1706年返回波尔多,专攻法律,19岁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并从事律师职业。27岁时继承了伯父波尔多郡议会议长职位,而他的兴趣不在于从政,后来,由于不满法国专制制度,以60万磅卖掉了他的职位,用充足的钱财开始学术旅游,对欧洲各国的政治法律制度、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进行了系统地考察,为他后来在法学和社会学方面的著述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1728年获得法国文人最高荣誉,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还曾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德国皇家科学院院士。 1755年在旅途中患病,病逝于巴黎,终年66岁。 著述 1《波斯人信札》(1721)早期著作 2《罗马盛衰原因论》(1734) 3《论法的精神》(1748)是孟德斯鸠最系统、最成熟的政治法律理论的代表作,是他花了20年心血的结晶。它的出版轰动了整个欧洲,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出版了22版,被译成多种文字。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宗教等领域,并以独特的方式研究了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国际法学等一系列课题,成为独具风格的资产阶级法学百科全书,同时也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作,被伏尔泰誉为“理性自由的法典”。 全书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总论,论法的定义和种类,其中包含着自然法理论; 第二,法与政体的关系,其中有著名的分权与制衡学说; 第三,法与地理、经济、人口、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关系,实际上是广义的社会法学; 第四,法的历史与比较研究,包括对罗马法、法国法、封建法制等各种具体法律制度的分析。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 一.法学方法论 1.法学的比较方法 法学的比较方法是指对不同的国家法体系、法思想、法制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论。 2.法学的历史方法 是指运用历史的观点和历史材料进行法学研究的方法论。 二.一般的法、自然法、人为法与法的精神 (一)一般法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上帝有他的法;物质世界有它的法;高于人类的‘智灵们’有他们的

2017年电大2017最新电大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行政领导学》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柔性领导: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地行动的领导行为。 2.不充分授权:也称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3.矩阵式: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4.文化生态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他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和生活方式的决定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 1.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 B )。 B.人本思想 2.从长远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C)。 C.领导 力 3.在( D )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D.传统社会 4.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 A )组织结构。A.直线式 5.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D) D.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6.任务结构是指( D)。 D.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 7.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 C)。 C.物质文化 8.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 B )。 B.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 9.( D )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D.矩阵式 10.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B)

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初探

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初探 两千多年的中国专制政治历史中,君权和相权为代表的中枢权力之争伴随始终,对于那些极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来说,坐皇位如坐针毡。出于维护皇权及封建统治的整体利益的需要,历代君主无不穷其智慧精力制衡和平衡各种权力,来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维护皇权的稳定和地位。 标签:古代政府;权力;权力制衡 引言 明代官修正史《太祖宝训》中明太祖朱元璋说:“朕每燕居,思天下之事,未尝一日自安,盖治天下犹治丝,一丝不理,则众绪棼乱,故凡遇事,必精思而后行,唯恐不当,致生奸弊,以殃吾民,以此不敢顷刻安逸。”这种不安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为消除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各种因素,使国家机器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就需要在皇权的控制之下建立相互制约、权力平衡的行政体制以及权力执行的机构,这个权力系统就形成了政府。但是政府是皇帝的政府,在皇权专制体制下,皇权在政府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绝对优势,但是绝对专制仅仅是理论上存在,在实际的权力运作过程中,皇权只有在其他权力的配合下,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集权。皇权的绝对权威与皇权载体的局限性使相权应运而生,相权实际上是皇权的一种延伸,是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形成的用于稳定皇权的一种权力补充。皇权的稳定与巩固离不开通过分化权力达到权力集中的一般形式,而在这种形式中最能有效起到保护皇权的手段就是确立相权,并且利用相权来维护皇权体制。但是如果皇权不能有效驾驭相权,或权力的分配体制下本身不利于皇权对相权约束控制,相权就会对皇权构成威胁,或者取而代之。因此,中国古代政府权力的分配与制衡体制是一个大学问。 一、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的构成及演变 夏朝的世袭制,商朝的宗法制,周朝的分封制使权力问题开始显现。夏商周三代权力按身份等级分配,行政机构混于血缘宗族,官吏职能交叉,分工不明,政治制度建设简单,中央集权无从建立,对权力的制衡主要依靠道德伦理来实现,如《周礼》强调的“亲亲、尊尊”两条基本原则。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家为了生存,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改革,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初步形成,更多的势力参与治国理政,相互间的利益取代了宗法和血缘,伦理已经对权力失去有效的制衡,所以新的制衡理念和机制在这个时候迅速发展。首先是儒家在“人性善”的基础上提出来道德制衡思想。其次是法家“以法为本”的权力制衡观。《商君书·壹言》说“治法明,则官无邪”。“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韩非子以爵禄和严刑峻法的赏罚手段控制群臣,以刑名之术,察奸之术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种种设计,为君主专制集权的建立和维护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以后历代王朝权力制衡机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再次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超然”的态度看待权力,以“无为”境界启发权力执掌者,以天地共生,万物合一的理念,化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 最新答案

各位同学: 因此次作业版本发生变化,作业完成上交日期推迟到6月1日,请大家认真完成,并如期上交作业至班主任处。感谢配合。 《行政领导学》形考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柔性领导: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2. 文化:人类一切活动的条件、方式、状态和结果的综合体。文化概念的四种指向,即(1)历史的指向;(2)地域性指向;(3)精神的指向;(4)非自然的指向。 3. 不充分授权:也称为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在这种形式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4. 矩阵式: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 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二.判断题 1.错 2. 错 3. 错 4. 错 5. 错 6. 错 7.错 8. 错 9. 对10错 三.简答题(含辨析题) 1. 简述内部领导环境的内容(可以简写) 答:第一,职位权力。权力特性是领导活动的根本属性,职位权力是指与领导主体的职位相联系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主题从其上层和整个组织,群体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的程度。 第二,任务结构。任务结构指的是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 第三,领导关系。领导关系是内部领导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强烈的互动性。 第四,组织的性质与类别。组织体现了一种共同的,正式的目标,它对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制约关系。 第五,组织的物质和经济基础。物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第六,领导者的性质。领导者的特质是对领导者知识,经验,技能,气质,性格等综合特征的概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