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整理]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整理]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整理]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目次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施工准备

4 施工作业

5 安全管理

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油气田井下施工作业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试油(气)、修井、酸化压裂、射孔等井下作业施工中的安全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是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个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

GB 2894-1996 安全标志

GB 4706.23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室内加热器的特殊要求

JGJ 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SY/T5035-2004 吊环、吊卡、吊钳

SY/T5080-2004 石油钻机和修井机用转盘

SY/T5170-1998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丝绳规范

SY/T5202-2004 石油修井机

SY/T5225-2005 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SY/T5235-91 抽油杆吊卡

SY/T5236-2000 抽油杆吊钩

SY/T5325-2005 射孔施工及质量监控规范

SY/T5791-2007 液压修井机立放井架作业规程

SY/T5836-93 中深井压裂设计施工方法

SY/T5858-2004 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SY/T5981-2000 常规试油试采技术规程

SY/T6120-1995 油井井下作业防喷技术规程

SY/T6194 套管和油管

SY/T6277-2005 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

SY 6355-1998 石油天然气生产专用安全标志

SY 6442-2000 石油钻井井架分级评定规范

SY/T6605-2004 石油钻、修井用吊具安全技术检验规范

SY/T6610-2005 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做法

3 施工准备

3.1 井场布置

3.1.1 现场应根据施工情况设置以下(包含但不限于)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安装在相应

的位置,安全标志应符合GB 2894-1996中第4章的规定:

a)必须戴安全帽。

b)禁止烟火。

C)必须系安全带。

d)当心触电。

e)当心机械伤人。

f)当心坠落。

g)当心落物。

h)当心井喷。

i)高压工作区(需要高压施工时)。

j) 对使用380V以上电压的抽油机,还应在配电箱处挂“高压危险”警示牌。

3.1.2 作业时,通井机应正对井口摆平,地基坚实。

3.1.3 值班房、工具房、发电房距井口及储油罐不应小于30 m,防喷器远程控制台应面对修井机侧前方25 m以外摆放。

3.1.4 排液用储液罐应放置距井口25 m以外。

3.1.5 井场应设置逃生路线标志、紧急集合点和风向标,设有安全通道并保证畅通。

3.1.6 井场的布置与防火间距应符合SY/T 5225—2005中

4.1.1的规定。

3.1.7 井场应平整无杂物,无积水和油污。

3.2 设备安装通用要求

3.2.1 所有设备应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安装,做到“平、稳、正、全、牢”。

3.2.2 设备部件、附件、安全装置、护罩等应齐全、完好,不得缺损、变形,且固定牢靠。

3.2.3 设备运转部位转动灵活,各种阀件应灵活可靠、安全保险;设备油水应符合要求,保证油、气、水路畅通,不渗不漏。

3.2.4 所有紧固件、连接件应紧固可靠,销子应有锁紧保险装置;紧固件螺纹外露部分要涂抹润滑脂。

3.3 井架

3.3.1 井架基础应平整、坚实并找平。

3.3.2 井架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应有变形等缺损,定期检测应符合SY6442—2000中第3章规定。

3.3.3 井架倾斜角度不大于3.5 o,天车、游动滑车、井口在同一垂线上,井架上下体锁锁块、锁销到位,护正器工作正确。

3.3.4 井架应安装有防坠落装置,并用引绳固定在方便摘取之处。

3.3.5 立、放井架及井口吊装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

3.3.6 风力大于5级(含5级)或夜间、大雾天气时,不应起落或伸缩井架。

3.3.7 液压修井机立放井架应符合SY/T5791—2007中的规定。

3.4 二层平台

3.4.1 二层平台应安装正确、牢固、且逃生装置有效。

3.4.2 井架及二层平台不应摆放和悬挂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工具应拴牢保险绳。

3.4.3 二层台操作人员上岗前应检查安全带、防坠落装置完好情况。

3.5 护栏、梯子

3.5.1 在用护栏、梯子齐全、紧固、完好。

3.5.2 天车应安装操作安全防护装置,并有钢丝绳防跳槽装置。

3.5.3 钻台梯子与钻台间系好保险绳,坡度合适。

3.6 井架绷绳

3.6.1 应使用不小于φ15.5mm的钢丝绳,绷绳无打结、断股。

3.6.2 若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不应继续使用:

a)一纽绳发现有三根断丝。

b)端部连接部分的绳股沟内发现有两根断丝。

3.6.3 绷绳端的卡箍应用不少于3个等径绳卡。

3.6.4 绳卡安装方向应符合U型环卡在辅绳上的要求。卡距为绷绳直径的6~8倍,卡紧程度以钢丝绳变形1/3为准。

3.6.5 花篮螺丝两端挂环应封口,许用载荷应与绷绳相匹配并有调节松紧余地。

3.6.6 绷绳前后及左右开档应根据修井机型号选择满足安全需要的距离。

3.6.7 使用修井机作业时,应根据修井机型号选择满足安全需要的承载绷绳,两端各用4个相应规格的绳卡卡固。

3.6.8 有二层台时,逃生绷绳上端应固定在便于逃生处,逃生绷绳与地面夹角小于30o,着陆点应设缓冲沙坑(物)。

3.7 地锚安装

3.7.1 地锚应使用长度不小于1.8m,直径不小于73mm的石油钢管;螺旋锚片应使用厚度不小于5mm,直径不小于250mm,长度不小于400mm的钢板。地锚与花篮螺丝连接处螺杆、螺帽、垫片应配套齐全。

3.7.2 钢筋混凝土地锚的外形尺寸应采用1000mm×1000mm×1300mm(长×宽×高)。3.7.3 地锚不应打在虚土或水坑等松软地中。

3.7.4 地锚外露约100mm。

3.7.5 井架与地锚桩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3.7.6 修井机地锚坑与绷绳距离应符合SY/T5791—2007的规定。

3.8 作业机

3.8.1 传动部位护栏(罩)齐全、牢靠。

3.8.2 操作台的仪表齐全,完好准确、各种阀件开关灵敏可靠,不渗漏。

3.8.3 通井机作业时,千斤腿应放下支实,专用销子穿好,钢丝绳排列整齐。

3.8.4 修井机作业时,各千斤支座稳固,停放在地基平整坚实处,并锁紧各支腿备帽,轮胎用掩木掩实。XJ—350以上修井机应使用船型底座。

3.9 刹车系统

3.9.1 刹车系统应灵活可靠,有专人负责检查保养,刹把有防滑链。

3.9.2 刹带、垫圈及开口销应匹配,齐全牢靠,刹车钢圈及两端应连接完好,无变形,无裂纹。

3.9.3 刹带无变形,无裂纹,刹带顶丝完好。刹车片磨损剩余厚度不应超过顶丝上平面,固定螺栓及弹簧齐全,无损坏。

3.9.4 气控系统气压低于0.6MPa,不应进行修井作业。

3.9.5 刹车后,刹把与钻台面成40o~50o夹角。

3.9.6 水刹车灵活好用,水位调节阀有效,水箱及管路不漏水。

3.9.7 按要求配备防碰装置,防碰天车装置灵活好用,防碰距离应不小于2.5m,定期检查防碰装置的完好性。

3.10 提升系统

3.10.1 提升钢丝绳应符合SY/T 5170—1998中第5章的规定,不应有严重磨损、锈蚀及挤压、弯扭等变形。

3.10.2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不应继续使用:

a)一纽绳中发现随机分布的六根断丝。

b)一纽绳中的一股中发现有三根断丝。

3.10.3 使用BJ系列井架作业时,底绳兜绕于井架双腿上(配套使用悬绳器的井架除外)。死绳走井架腹内,且不得拖挂在井架上,以保证拉力表准确,死绳头用5个以上配套绳卡卡固,固结后应有不小于1m以上的余长。绳卡安装方向、卡距、卡紧程度执行3.6.4的规定。

3.10.4 使用修井机作业时,死绳固定器应可靠有效。

3.10.5 活绳头按设备设计要求固定牢靠,游动滑车处于最低位置时,保证滚筒上余绳不少于15圈。

3.10.6 指重表(拉力表)应定期校验,确保灵敏、准确、表面清洁。

3.10.7 指重表(拉力表)应接相等负荷的保险绳,绳套小于1m,并用4个绳卡固定。

3.11 游动滑车、天车、大钩

3.11.1 游动滑车、天车、滑轮应转动灵活、护照完好。

3.11.2 大钩弹簧、保险(锁)销应完好,转动灵活,耳环螺栓应紧固。

3.11.3 应定期进行探伤检修,并符合SY/T6605—2004中第6章的规定。

3.12 吊环、吊卡、卡瓦

3.12.1 吊环应等长并无变形,应定期探伤,吊环磨损应符合SY/T6605—2004中第7章的规定。

3.12.2 吊卡应符合SY/T5035—2004中第5章的规定,应使用防跳吊卡销子并栓有保险绳,手柄(活门)操纵灵活,吊卡销与吊卡规格应匹配,并定期检验。

3.12.3 手提卡瓦、安全卡瓦应灵活好用,卡瓦片固定牢靠。

3.12.4 抽油杆吊钩应符合SY/T5236—2000中第4章的规定,保险销灵活好用,应使用直径不小于φ15.5mm的钢丝绳缠绕2圈,用4个绳卡卡牢,并定期检验。

3.12.5 抽油杆吊卡应符合SY/T5235—91中第4章的规定,灵活好用并定期检验。

3.13 动力设备

3.13.1 液压动力钳应符合标准要求,完好、灵活好用,钳口应装防护板,高低速挡灵敏、转速稳定,清洁、密封,钳牙不缺且固定牢靠。

3.13.2 液压动力钳吊绳、尾绳应根据其型号选用φ9.5mm~φ15.5mm的钢丝绳,每端各用3个以上绳卡卡好,卡距为钢丝绳直径的6~8倍。吊绳通过滑轮调节,滑轮满足负荷要求,保险销子齐全。

3.13.3 液压动力钳的尾绳销轴应使用开口销锁住。

3.13.4 更换液压部件或修理液压钳应先切断动力源。

3.13.5 钻台应符合SY/T5202—2004中6.3.5的规定。台面平整、防滑,立柱盒无变形,大门坡道应安装牢固,坡度适宜并加保险绳,大门前护栏缺口处应装防护链索。

3.13.6 转盘应符合SY/T5080—2004中第4章的规定。

3.14 分离器

3.1

4.1 分离器及流程应按施工设计要求选用。

3.1

4.2 分离器距井口应不小于30m。经过分离器分离出的天然气和气井放喷的天然气应点火烧掉(具备条件的应进管线),火炬出口距井口、建筑物及森林应不小于100m,且位于井口油罐区最小风频的上风侧,火炬出口管线应固定牢靠。

3.1

4.3 分离器距油水计量罐应不小于15m,其气管线出口方向,应背向井口和油水计量罐,并考虑风向摆放。

3.1

4.4 分离器至井口保险套处的管线,如需保温,应在中间加装保温管线。

3.1

4.5 进出分离器管线应符合3.1

5.5中的要求。

3.1

4.6 三相分离器的加温炉(高压油气井应用换热器)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装有防火帽。

3.15 施工流程

3.15.1 压井、替喷、放喷、气举气化水洗井的施工,流程连接应使用钢质硬管线并用地锚固定。放喷管线不应安装小于120o钢质弯头。

3.15.2 节流压井管汇各连接部位应采用螺纹或标准法兰进行连接。流程各部位应试压合格。

3.15.3 修井液回收管线出口应接在储液罐并固定牢靠,拐弯处应使用钢质弯头。

3.15.4 放喷管线布局应考虑当地季节风、居民区、道路、油罐区、电力线及各种设施。3.15.5 出口管线应使用钢质管线,中间每10m~15m和转弯处用地锚固定。

3.15.6 需要放喷时,应符合SY/T5225—2005中

4.3的规定。

3.16 防喷设施

3.16.1 防喷器、旋塞阀应按设计要求选用。

3.16.2 防喷器安装时应与井口、转盘、天车保持垂直,安装完毕后应试压合格。

3.16.3 防喷器应装齐闸板手动操作杆,井口各闸门开关状态正确并有状态标识。

3.16.4 液压防喷器液控油路进出口朝向井架,与远程控制台控制开关的进出口应一致。3.16.5 节流管汇和压井管汇上所有管线、闸阀、法兰等配件的额定工作压力应不小于防喷器的额定工作压力,各闸门开关状态正确并有状态标识。

3.16.6 压井管汇和节流管汇应安装在钻台或操作台以外,并摆放平整加以固定。

3.16.7 防喷器液压管线应有防辗压保护。

3.16.8 防喷器远程控制台储能器压力应符合规定要求,仪表、调压阀灵敏好用,手柄标识清楚,液控房内装有防爆灯。

3.16.9 远程控制台电源应使用单独的开关控制并安装保护接地线。

3.16.10 井口应备有与井内管柱匹配的并接好旋塞阀的防喷短节,旋塞阀开关灵活并处于开启状态。

3.16.11 防喷设施和工具、用具应齐全完好,摆放整齐。

3.16.12 防喷设施安装、试压、使用和管理应符合SY/T6120—1995中第6章的规定。

3.17 循环罐、钻井泵、水龙带

3.17.1 循环罐四周护栏应齐全完好、固定牢靠、灯光充足,符合防爆要求,装有完好的电动搅拌器和液面报警器。

3.17.2 罐面应有足够强度、无严重锈蚀,观察孔有护网或活动板,罐面无杂物,走道畅通。

3.17.3 钻井泵应固定牢靠,转动部位护罩齐全有效。

3.17.4 钻井泵泄压阀应灵敏可靠。

3.17.5 泵上的压力表应灵敏可靠,并定期校验。

3.17.6 钻井泵与罐应连接牢固,泄压管线安装应合理并固定。

3.17.7 使用水龙带时应卡好保险绳并防辗压。

3.17.8 水龙带使用压力不应超过额定工作压力。

3.18 井场用电要求

3.18.1 配电线路

3.18.1.1 电缆截面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导线中的负荷电流应满足长期工作温度不超过65℃;

b) 线路末端电压偏移不应大于额定电压的5%;

C)单相线路的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三相四线制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截面应不小于相线截面的50%。

3.18.1.2井场配电线路应采用橡套软电缆。

3.18.1.3电缆架空敷设时走向应合理,固定点间距应保证橡套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张力,电缆对地最小距离应大于2.5m。

3.18.1.4 电缆架空敷设应采用无腐朽木杆或金属杆,木稍直径不应小于50mm,采用金属杆时,固定橡套电缆处应作绝缘处理,绑线不应使用裸金属线,线杆应埋设牢固。

3.18.1.5 电缆埋地敷设时,埋深应不小于0.6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敷设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硬质保护层.

3.18.1.6 电缆拖地使用时,应采用重型橡套软电缆.

3.18.1.7 井场所用电缆均不应有中间接头.

3.18.1.8 不应将供电线路直接挂在设备、井架、绷绳、罐等金属物体上。

3.18.2 值班房配线

3.18.2.1 值班房配线应采用绝缘导线,进户线过墙应穿绝缘管保护,并设防雨弯。

3.18.2.2 导线截面应符合3.18.1.1的规定。

3.18.2.3 导线间和导线对地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

3.18.3 发电

3.18.3.1 应有专人操作,非操作人员不应进入发电机房。

3.18.3.2 发电机的发动机排气管应装阻火器。

3.18.3.3 发电机输出线出口应穿绝缘胶管。

3.18.3.4 发电机应做保护零线和工作接地。

3.18.3.5 发电机启动前应对其本体及附属设备、保护装置进行全面检查和实验。

3.18.3.6发电机负荷不应大于额定功率。

3.18.4 配电箱

3.18.

4.1配电箱应防雨通风、保持干燥。

3.18.

4.2配电箱应安装端正、牢固。箱体中心对地面距离应为1.5m左右,并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和通道。

3.18.

4.3配电箱内的电器不应使用可燃材料做安装板,若采用金属安装板,应与配电箱箱体作电器连接。

3.18.

4.4配电箱内的开关、电器应安装牢固,连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接头不应裸露和松动。

3.18.

4.5配电箱电器装置的选择应符合JGJ45-2005中8.2的规定。

3.18.

4.6配电箱总开关应装设漏电保护器。分闸距井口15m以外,应一机一闸一保护。若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