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掌握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从本质上讲是追求更高的利润。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主要因素

①劳动力: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

a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b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

③市场

a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开辟国际市场。

b .为了避开多种限制,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c .市场持续变化,产业转移方向随之变化。

(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判断

1.国际产业转移只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 )

2.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 √ )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能够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2.促动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产业。

(2)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处于开发和增长期的产业。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表现: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2)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转移国或地区: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2)转移对象国或地区:缓解就业压力。

探究点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上图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答案根据上图结合东亚经济发展进程能够看出,劳动密集型产业表现出按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梯度转移的规律。

2.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答案一个国家或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后,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相对应提升,生产成本又会增加,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3.当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

答案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除了中西部劳动力价格低外,还受资源开发、政策鼓励等多种因素影响。

4.归纳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答案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读“棉纺织工业在世界的转移路径示意图”,完成1~2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棉纺织工业转移到日本的主导因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B.劳动力价格低

C.市场广阔D.技术水平高

2.20世纪90年代棉纺织工业由我国沿海城市转移到新疆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新疆交通便利,便于棉纺织品运往内地

B.新疆邻国多,便于棉纺织品出口

C.新疆长绒棉产量高,接近原料产地

D.新疆石油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棉纺织工业转移到日本的主导因素是廉价的劳动力,B 准确;日本种植的棉花较少,A错误;当时的日本市场不广阔、技术水平不高,C、D错误。第2题,新疆盛产长绒棉,所以棉纺织工业由我国沿海城市转移到新疆的最主要原因是接近原料产地,C准确。

探究点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皖江(长江安徽段)城市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利用苏、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之机,形成了纺织、家电、汽车产业基地。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产业结构和地理环境两个方面,分析“腾笼换鸟”对苏、浙、沪等沿海地区的影响。答案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出,有利于苏、浙、沪等地区产业升级,使生产要素集中到高新技术等产业。

地理环境: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

2.产业转入对安徽皖江地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大量吸收产业转移有利于促动皖江地区劳动力就业。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

A.经营成本较低B.淘汰落后产业

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D.政府的优惠政策

4.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动区域经济发展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④促动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淘汰落后产业是东部地区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推力,不属于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第4题,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东部地区迁往中西部地区的产业主要是能耗较高、污染较严重、附加值较低的原料导向型产业和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如果控制不当,会导致中西部地区环境恶化。

图表特征:产业转移示意图主要是反映产业转移方向、目的地和分布的一种图示,该图示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或以统计图形式表现,综合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区域地理特征等。

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回答(1)~(2)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图中找出产业的迁出区和迁入区。看图可知,从1998~2012年,M地区是制鞋生产企业的迁出区,N是制鞋生产企业的迁入区。

(1)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

①成本因素:从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能源和资源价格等方面分析。

②市场因素:一般是本国或本地区市场饱和,需要开拓新市场。

③环境因素:一般是转移高污染、高能耗产业。

(2)掌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①地区:一般从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②部门:一般是先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然后,再向外转出知识密集型

产业。

(3)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

(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人文景观)。

读“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1)~(3)题。

(1)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 )

A.市场、产业基础B.原料、劳动力

C.交通位置、技术D.政策支持、资金

(2)服装产业的大量转移,对四川省的主要影响是( )

A.跨省人口流动减少,省内人口流动增加

B.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C.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

D.产业升级困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3)未来,我国服装产业( )

A.在西部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布局将更加分散

B.专业化生产将突出,规模效应将减弱

C.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生产分工将更加明确

D.研发设计和销售基地向西部转移

答案(1)B (2)A (3)C

解析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新疆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棉产区,服装生产原料丰富;四川人口数量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故答案选B项。第(2)题,四川是我国人

口大省,劳动力丰富,是东部地区民工的主要输出地,服装产业的转入,增加其就业机会,将使流向东部地区的人口减少,同时省内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增加;服装产业的转入将优化四川的产业结构,缓解人地矛盾,但不可能使其所以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服装业转出有利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故答案选A项。第(3)题,未来,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服装生产分工明确,东部主要为研发、销售基地,中西部则为加工生产基地,多集聚布局,各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更突出,规模效应将增强。答案选C项。

韩国在沈投资额连续多年居世界各国在沈投资的首位,沈阳也成为最适合韩国人在华投资创业的城市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表示国际产业转移中生产要素的流动,从区际关系判断伴随着箭头①而流动的主要是( )

A.资金、技术、信息B.劳动力、市场、土地

C.原料、能源、政策D.运输、水源、污染

2.韩国将部分汽车工业转移到我国沈阳等地,主要原因是为了( )

①充分利用当地资金②充分利用当地较为便宜的土地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箭头①表示韩国企业向沈阳投资,其流动要素是资金、技术、信息。第2题,发达国家将部分汽车产业转移到我国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广阔、地价较低等。

下图是“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相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准确的是(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C.当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当前,资金和技术占优势的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4.下列相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准确的是( )

A.促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动长三角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动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可能给迁出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当前,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以发展技术和资金占优势的产业为主。第4题,三次产业转移均促动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家具制造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近年来逐渐向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我国成为承接该产业的最佳国家。近年来,因为家具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我国增大了对国内木材资源的开发。

材料二图甲是美国家具进口额、中国家具出口额及中国对美国家具出口额分析图,图乙是我国家具行业各省市出口占比示意图。

(1)据材料描述美国家具进口额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我国成为家具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国的原因。

(3)我国在承接家具产业转入时,哪些省份具有突出优势?请说明理由。

答案(1)美国家具进口额持续提升,呈上升趋势。家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随着经济世界化的发展,家具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本土家具产量减少,进口量增大。

(2)我国家具市场规模大;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经济快速增长。

(3)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具有承接优势。交通便利;海运发达;劳动力充足;劳动力素质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解析第(1)题,从图中能够看出美国家具进口额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高,家具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等方面阐述。第(2)题,我国成为家具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国的原因可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土地价格等方面分析。第(3)题,我国沿海地区,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

读“某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产业可能是( )

A.碳酸饮料生产B.计算机软件开发

C.电子装配D.汽车制造

2.承接该产业转移的地区往往( )

①科技发达②劳动力丰富③工业基础好④市场广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下列相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叙述,准确的是( )

A.第一次调整促动了东莞的产业升级

B.第一次调整增加了新竹的就业机会

C.加剧了图示区域的产业竞争

D.降低了硅谷的失业率

答案1.C 2.D 3.B

解析第1题,由图中产业转移最早地区为“硅谷”,可推断该产业可能是电子装配工业。第2题,劳动力丰富和市场广阔是我国吸引产业转入的优势;科技发达水准台湾和广东都不如“硅谷”;台湾和广东的工业基础不如世界上其他发达地区,因而工业基础不是优势。第3题,第一次调整是由美国“硅谷”到台湾新竹,增加了新竹的就业机会,但增加了“硅谷”

的失业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持续西移,1993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下图为“2016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②东部地区环境退化③广西生产成本较低④广西消费市场广阔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5.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技术②资金③地形④气候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4.A 5.D

解析第4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转型,导致甘蔗种植区西移,故①准确;东部地区并不一定会出现环境退化,②错误;广西因为经济落后,蔗糖生产成本较低,故③准确;广西蔗糖产业的市场在全国,广西人口较少,市场没有东部地区大,④错误。第5题,甘蔗生长需要湿热的气候,广西地跨北回归线,中南部是平原,故气候和地形适宜甘蔗种植,③④项准确。技术对甘蔗种植影响不大,①错误;甘蔗种植对资金的需求不大,②错误。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6~8题。

6.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B.劳动力C.技术D.交通

7.由图可知( )

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②Ⅱ、Ⅲ类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③Ⅱ、Ⅲ类国家产

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动工业化进程

B.与Ⅰ类国家合作,集中发展甲类和乙类产业

C.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答案6.B 7.A 8.C

解析第6题,从甲产业的时间和国家类型看,可知甲类产业为劳动力导向型,转移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力。第7题,由图可知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为发达国家。Ⅱ、Ⅲ类为发展中国家。降低成本,获取利润是产业升级的动力。第8题,我国在今后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完成9~10题。

9.为了降低生产成本,2017年由甲地向乙地转移的某类企业,可能是( )

A.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

B.节能环保企业

C.服装、鞋帽生产企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业

10.该类企业迁出后,对甲地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促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扩大就业,增加就业机会

C.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改善交通,提升交通通达度

答案9.C 10.C

解析第9题,从图中能够看出,甲地劳动力成本增长最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2017年由甲地向乙地转移的企业应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四个选项中服装、鞋帽生产企业是劳动力密

集型企业,选择C。第10题,企业迁出会减少就业,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A、B错;能够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C对;对改善交通,提升交通通达度影响较小,D错。

(2018·全国文综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1~13题。

1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A.提升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D.增强合作

1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

1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11.A 12.D 13.A

解析第11题,看图可知,该公司持续减少生产厂,研发中心和总部逐步向上海迁移,说明M公司将重心转移到自主设计方面,关闭自有生产厂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故A项准确。第12题,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即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故D项准确。第13题,结合M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在1996年关闭自有生产厂、开设专卖店,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信息通达的上海市,所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故A项准确。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项错误;材料没有产品款式的信息,C项错误;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其市场并不在国外,D项错误。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情况(下表)。

时间主要产业

20世纪70年代传统手工业

20世纪80年代轻纺工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期家用电器制造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化学工业

21世纪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设备制造

(1)皖江城市带中,提供服务种类最多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其成为该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说出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

(3)说明产业演变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

(4)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有哪些?

答案(1)合肥属省会城市,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交通与信息通达度高;科技教育发达,人才众多。

(2)由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导向型产业。

(3)提升环境质量;缓解资源短缺;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4)邻近长三角地区;境内有长江航道,水运便利;产业基础较好;廉价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低。

解析(1)读图,皖江城市带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合肥,所以提供服务种类最多的城市是合肥。其成为该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属省会城市,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区域内合肥的交通与信息通达度高,科技教育发达,人才众多。(2)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是由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导向型产业。(3)主要转移出的产业

以劳动力导向型、资源导向型和污染较严重的工业为主,这样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改善转出区环境质量以及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4)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从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劳动力及土地价格优势等方面分析。

15.“广东制造”曾是一张享誉世界的名片。名片的过去,写的是“产业加工”,如今,这张泛黄的名片已经要改写——产业转移,腾笼换鸟,升级为“广东创造”。下图为“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粤东、粤西、粤北及邻省吸引产业转入的有利因素。

(2)为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粤东、粤西、粤北等地需要对新迁入的企业设置必要的“门槛”。请你对“门槛”的设置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你认为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将对广东省及邻省产业结构、产业分工、生态保护三方面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答案(1)资源和劳动力丰富,价格较低;内部交易成本较低;有利于转入产业开辟和扩大新市场;环境压力较轻。

(2)迁入企业环境污染较小,限制或禁止污染严重的产业迁入;迁入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限制技术落后难以升级的产业迁入。

(3)产业结构:珠三角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并使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和提升;加快了粤东、粤西和粤北及邻省工业化进程,并优化第一产业,促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分工:促动广东省及邻省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生态保护:使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得到缓解、改善。

解析第(1)题,粤东、粤西、粤北及邻省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和环境压力方面。第(2)题,为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门槛”的设置从环境和技术两方面考虑。第(3)题,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了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了第三产业;促动了广东省及邻省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使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得到缓解。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题点题目序号

区域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及其影响1~15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以东亚产业转移为例,说明产业在国内和国际间转移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 一、概述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①________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② 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形式 2.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1)三个重要因素 影响 因素 原因 影响 劳动力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③________很小且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差异较大 具有④__________________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内部交 发达国家⑤________________很高,内 迫使发展中国家改善⑥________以减少

(2)其他影响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______________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而顺利实现?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__________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处于成熟或?____________的产业。 (2)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处于开发和?______________的产业。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表现????? 改变了区域的? 伴随着? 的转移和扩散 (2)警示: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__________,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点拨: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2.分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点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 点拨: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其二,处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⑴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⑵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三第五章 第二节 产业转移 教案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第一节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第二节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介绍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巨大影响。前面四章主要探讨区域内地理环境联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本章提升到区际间地理环境对区际经济的影响。教材将产业转移单列一章安排在最后,从加强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角度,使学生的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际之间。 二、教材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述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学生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4.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二)过程与方法 渗透区域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的学习指导。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实现感悟和构建知识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2.讨论产业转移对苏州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一)生成教学法 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 (二)启发式教学 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图片展示――汽车标志(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是大众、奥迪、宝马、奔驰、雪佛兰、本田、劳斯莱斯、现代、雷克萨斯、三菱、丰田和法拉利) [问题探究]这些品牌都是国外的,但工厂为什么却都建在我们中国? 读图5.7,完成思考题。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板书]第三节产业转移 [板书]一、概念、分类 1.什么叫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问题探究] 重新展示汽车标志图,分析他们所属产业转移类型。[国际产业转移(跨国)][读图分析]

湘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题卷:1.4.2 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 解析

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 一、选择题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回答1~2题: 1.该类工业最可能属于( ) A.技术指向型工业 B.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市场指向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 2.第四次产业转移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 A.造成沿海地区大量工人失业 B.有利于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C.为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腾出空间 D.降低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下图为“某地中药材加工循环产业链模式示意图”。完成3--4题。 3.“中药材采购→药材生产→产品销售”主要反映的地域联系方式是( ) A.信息联系 B.商贸联系 C.科技联系 D.生产联系 4.“未来待完善体系”的建设可以( ) ①增加中药材附加值②提高中药材价格③完善产品销售体系④提高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京津冀地区产业和发展条件存在互补优势,北京、天津、河北之间存在着产业与技术,工业最终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资源、劳动力、初级产品等的流动、迁移。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最有可能代表产业和技术的数字是( ) A.①⑥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④

6.京津冀一体化有利于( ) A.河北、天津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B.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发展 C.缩小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D.提升北京的城市品质和职能种类 下表为我国2007—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制造业转移规模(单位:亿元)表。据此完成7~8题。 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净转出 东部地区0 645 167 239 -5 281 中部地区 2 369 0 41 60 1 469 西部地区 3 140 231 0 42 3 173 东北地区823 125 32 0 639 7.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中部向西部地区 B.中、西部向东部地区 C.东北向中部地区 D.东部向其他三个地区 8.影响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成本 B.自然资源 C.集群效应 D.劳动力成本 一直以来,我国鼓励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见效不明显。读“我国部分地区净产业转移(转入量-转出量)和净碳排放(转入量-转出量)转移图”,回答9~10题: 9.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因素有( ) ①东部的产业集群效应②东部的交通条件③中、西部的劳动力价格④中、西部的资源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沿海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B.中部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C.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D.西北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据此回答1~2题。 1.这种产业迁移()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导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天津航空城主任董维忠于2009年4月16日透露,空客天津总装线目前已收到中国国内市场284架空客A320飞机的订单,订单已签至2016年。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是空中客车位于欧洲以外的第一个总装线。据此回答3~4题。 3.空中客车公司选择在我国建设欧洲以外的第一个总装线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 A.科技实力雄厚B.消费市场广阔 C.土地价格低廉D.劳动力资源丰富 4.空中客车公司落户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①制造业基础好②便捷的水陆交通③科教发达,人才众多④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能力提升】 下图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扩展的四个阶段。图中内圆表示公司早期市场区,中圆表示国内市场区,外圆四个部分表示不同的国外市场。虚线圈出的国家产品进入难度大。据此回答5~7题。 5.从阶段1到阶段4,推动该公司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 A.占领市场B.靠近原料地 C.获得廉价劳动力D.保证能源供应 6.该公司向国外扩展的最早方式是() A.设立工厂B.设立销售代理商 C.设立销售部D.设立研发中心 7.该公司直接采用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甲国,可能是因为甲国() ①建厂成本低②消费文化差异③接近原料地④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8~10题。 8.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 A.汽车工业城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 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好 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 9.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10.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 A.原料、燃料丰富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

1.43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学习提纲填空形式

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三课堂学习提纲 编制:高一地理组 审核: 高一地理课堂学习提纲 第1页(共4页) 高一地理课堂学习提纲 第2页(共4页) 1.4区域经济联系(三)------产业转移 班级 姓名 小组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自学深思: 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课本31-33页内容,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填写 学习提纲中的知识要点,重点内容在课本上标记。 本节知识概况: 1、产业转移的定义、本质、作用及原因 2、近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具体例证有哪些? 每个例证中影响产业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什么? 对迁入区、迁出区的的影响又是什么? 3台湾向大陆迁移的是哪些种类型的产业? 4、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1、产业转移的概念、本质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者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成为产业 转移。 本质:从本质上讲,企业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使生 产成本提高或者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在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会受 到影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 等方式,将产品的生产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2.产业转移作用: (1)对区际 与区际 的一种替代 (2)促进劳动力、 、 在区域间的流动 3.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 原材料价格、工资与 水平、 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 致产业向 地区转移。 4、对于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现象,用以下案例说明 案例一: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1) 沿海地区的企业向内地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2) 发达地区的企业向欠发达地区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类型的企业转移对迁入地有什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案例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原因? ①近些年来,我国大陆( )的发展,尤其是( )的改善 ②( )、( )、( )对台商有很强吸引力 台湾大举投资办厂对大陆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案例三: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促进经济发展的很好例证) (1)区域内部的产业迁移现象出现的原因? (2)广东边缘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出现的原因?意义又是什么? 5、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工业的类型是怎么样转变的?在此过程中,产业活动对环境 的影响怎样变化? (3)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什么类型的产业? 最后两分钟,思考讨论的问题,为讨论做准备。 三、小组讨论: 讨论1、:阅读P32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 珠三角的产业出现了向哪些地带转移的趋势?(结合图1-28) 2、 广东边远地区为什么具备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的发展有何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讨论2、山东经济东强西弱,呈现出东、中、西三个地域特征,为实现东、中、西三个地域协调发展,山东省制定了“一个龙头”、“三个突破”、“三个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即“突出发挥青岛龙 头带动作用”、“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 西部突破菏泽”、“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装…………………………………订………………………………线……………

第2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第二节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 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点拨: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 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 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 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 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 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 深圳。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2.分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 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 国或地区? 点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概述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概述 (答题时间:30分钟) 某年7月,常德市举行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介会,市委、市政府在东莞召开了此次会议,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合作,积极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步伐。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1~2题。 1. 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 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C. 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 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2. 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 科技发达

B. 交通便利 C. 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 第三产业发达 目前中国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两倍,因此中国成为世界,但是现在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将会是个长期趋势。春节过后,沿海许多地区再一次出现用工荒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 中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4%,然而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仅占总劳动力的3%。如果要使农业部门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则中国的农业将会朝下列何种方式发展() A. 机械化 B. 生态农业 C. 休闲农业 D. 节水农业 4. 某出口计划将沿海的员工由26万人降至20万人,将生产基地转向内陆地区,造成该出口转移的原因不包括() A. 内部交易成本 B. 土地价格 C. 劳动力成本 D. 交通便利 近年来,省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但铁矿石却需要大量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进口;钢铁企业加强整合,企业布局向沿海转移。据此回答5~6题。 5. 相对于济南市的钢铁企业,日照市钢铁企业具有的优势是() A. 市场 B. 资金 C. 技术 D. 交通 6. 省对钢铁企业加强整合,逐步实现由内陆城市向沿海地区的日照转移的目的是 () ①缓解内陆地区的环境污染②降低运输成本③充分利用日照市的炼钢技术④便于出口,提高经济效益 ⑤平衡省钢铁企业布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阅读材料,回答第7~8题。 材料一据媒体报道,某年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原生产基地迁回日本;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和北京,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

第二节-产业转移导学案(精品文档)

课题: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产业转移 —— 以东亚为例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 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预习内容】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的部分或全部由 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3.目的:降低生产 ,扩大销售市场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 、 。 2. 劳动力因素 (1)特点:在国际范围流动性很 。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差异大。具有 、 且 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劳动力因素的不断变化,导产业在 上不断转移 3.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4. 5.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 1.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 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 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 国家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缩短 时间,加快 进程 区域产业转移: 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 的产业转移 易成本 内部交 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 打交道 与地方 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 生产组织;职工培训 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推动企业向国外转移 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入

2.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根据自己条件发展相应产促进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 (2)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的阶段,形成产业的与合作。 (3)产业转移通过企业把转移和转入国对同一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的分工与合作。 3.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 (2)产业转移伴随着的转移和扩散 4.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机会,常引起人口增加;劳动力丰富发展中国家吸引产业转入,缓解压力 课中探究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定义、分类 2、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3、结合实例,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汇总疑惑】 各学习小组汇报预习中的疑惑点,老师板书在黑板上,以便本节课一一解决

1.4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1.4区域经济联系(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第一课时就围绕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当然重点我选取其中之一进行重点分析,力求让学生形成一种模式,分析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基本思路,在分析对地理环境影响时,让学生形成一种答题的模版。材料基本上也以书本上的阅读为主,答案都以开放式为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会分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措施、线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中获取所需知识 2、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达到一种生动起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不利),树立事物都具有两面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常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我国的区域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南北方、东西部的差异,怎么样使得各区域都能协调的健康的发展呢?今天一起学习下-----区域经济联系首先我们了解下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教师再讲解P24阅读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比如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后的东西部的联系。学生阅读回答: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成效。 东西部除了在经济中的合作之外还表现有资源的调配和产业转移(放映幻灯片)学生阅读幻灯片了解我国资源分布情况,从而引出我们的资源跨区域调配。1、分析调配的原因2、主要工程3、调配的意义。 让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形成基本分析思路(看幻灯片)。然后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放映幻灯片)学生读图,回答南水北调的线路等几个问题,教师以图来分析3条线路。(放映幻灯片) 学生活动讨论: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水资源的调入区和调出区的影响(开放性为主)分析中形成一种答题模版,对意义类型的问题怎么回答,对影响类型的题目怎么答题。 最后留作业让学生自己对另外两种资源调配中的问题、路线、意义等按照本节所讲自己整理。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 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点拨:a 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第一课时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2018 2019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教案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章第一节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第二节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介绍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巨大影响。前面四章主要探讨区域内地理环境联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本章提升到区际间地理环境对区际经济的影响。教材将产业转移单列一章安排在最后,从加强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角度,使学生的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际之间。 二、教材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述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学生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4.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二)过程与方法 渗透区域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的学习指导。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实现感悟和构建知识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2.讨论产业转移对苏州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一)生成教学法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 (二)启发式教学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 ?图片展示一一汽车标志(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是大众、奥迪、宝马、奔驰、雪佛兰、本田、劳斯莱斯、现代、雷克萨斯、三菱、丰田和法拉利) [问题探究]这些品牌都是国外的,但工厂为什么却都建在我们中国? 读图 5 ? 7,完成思考题。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板书]第三节产业转移 [板书]一、概念、分类 1什么叫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问题探究] 重新展示汽车标志图,分析他们所属产业转移类型。[国际产业转移(跨国)] [读图分析] 读“20 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的变化图”,完成P87 思考题。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不同点: a 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 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 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2020年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经济联系

区域经济联系 知识梳理 一、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1.意义: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助于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类型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3.原因: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和能源(东多西少) 空间的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不均:南水北调,时空不均:水库) 4.南水北调: 1)线路: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布局,实现我国 5.西气东输西气东输: )线路主体工程分为三线1(. 一线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

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 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南抵广州、香港。 三线工程: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将中亚天然气和新疆煤制天然气输往沿线中西部、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 (2)意义 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中西部的影响 ①利于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展深加工。 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刺激相关产业发展。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①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②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③促使能源及相关工业发展,利于轻、重工业结构调整。 ④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6.西电东送: 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云、贵等地火电为补充,向珠三角等地送电。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利用二滩、葛洲坝、三峡等水电站,把水电送往长三角等地区。 北部通道——主要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火电(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意义: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7.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9年高考地理苏版二轮练习练习:第十七章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苏版二轮练习练习:第十七章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Word版含解析(2019·四川绵阳市二诊)〝十三五〞规划正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河北省香河县地处京津之间,距北京市中心45千米,县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构筑机器人产业港,引进高新机器人产业,2019年有30余家来自京津地区的机器人相关企业签约入驻,初步形成了涵盖核心零配件等机器人产业体系。据此完成1~2题。 1.促使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向香河县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城市职能 C、市场因素 D、内部交易成本 2.相比京津地区,香河县目前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A、产业基础好 B、优美的环境 C、生产成本低 D、交通通达度高 解析:第1题,此题考查产业转移。京津冀协同发展,香河县承接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符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求,故B正确;而人口密度无法判断,而且与之无关,故A错;市场距离不远,故C错;内部交易成本差异不大,故D错误。第2题,此题考查区域发展产业的优势。香河县承接机器人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需求较高,其产业基础没有京津好,故A错;材料中没有说明香河的环境质量,无法判断,故B错;香河比京津的生产成本要低一些,故C正确;交通通达度差异不大,故D 错。 答案:1.B2.C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据此完成3~5题。 3.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 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 D、基础设施完善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掌握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从本质上讲是追求更高的利润。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主要因素 ①劳动力: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 a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b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 ③市场 a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开辟国际市场。 b .为了避开多种限制,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c .市场持续变化,产业转移方向随之变化。 (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判断 1.国际产业转移只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 ) 2.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 √ )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能够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2.促动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产业。 (2)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处于开发和增长期的产业。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表现: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2)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转移国或地区: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2)转移对象国或地区:缓解就业压力。 探究点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上图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答案根据上图结合东亚经济发展进程能够看出,劳动密集型产业表现出按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梯度转移的规律。 2.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答案一个国家或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后,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相对应提升,生产成本又会增加,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新人教版)必修III第五章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 一.教学设计意图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由之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一些发达区域,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悄然进行中。以东亚为例分析产业转移教学过程中,采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案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产业转移的概念着手,大量利用图文资料、数据表格,采用阅读、思考、活动等手段和方式,重点分析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三.学情分析 知识学情:在必修2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大势有所了解。在必修3前面四章学习中对区域联系有一定认识,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形成本章节学习的基础。 班级情况:高二(18)班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地理的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课堂表现欲望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 ②掌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③理解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图文资料、数据表格进行探究性的教与学; ②适当拓展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及提高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人文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讨论学习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问题导入 [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特定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产业转移概述(同步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答题时间:30分钟) 某年7月,常德市举行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介会,市委、市政府在东莞召开了此次会议,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合作,积极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步伐。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2.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科技发达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第三产业发达 目前中国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两倍,因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现在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将会是个长期趋势。春节过后,沿海许多地区再一次出现用工荒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中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4%,然而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仅占总劳动力的3%。 如果要使农业部门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则中国的农业将会朝下列何种方式发展()

A.机械化 B.生态农业 C.休闲农业 D.节水农业 4.某出口厂计划将沿海工厂的员工由26万人降至20万人,将生产基地转向内陆地区,造成该出口厂转移的原因不包括() A.内部交易成本 B.土地价格 C.劳动力成本 D.交通便利 近年来,山东省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但铁矿石却需要大量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进口;钢铁企业加强整合,企业布局向沿海转移。据此回答5~6题。 5.相对于济南市的钢铁企业,日照市钢铁企业具有的优势是() A.市场 C.技术 () ①缓解内陆地区的环境污染②降低运输成本③充分利用日照市的炼钢技术④便于出口,提高经济效益 ⑤平衡山东省钢铁企业布局 A.①②③ C.①③⑤ 阅读材料,回答第7~8题。 材料一据媒体报道,某年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厂,原生产基地迁回日本;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B.①②④ D.①②⑤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 2.能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全面地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以“珠江三解洲”产业转移为例,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双重性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回答思考题: 小山坡因政府投资大学和商人对学校外服务的建设,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上,大力发展校园绿化和美化,将不毛之地变得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在人文环境上,由长期无人问津到文化教育、科技、商业活动繁荣,人口稠密。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区域人地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作用。 例:东部季风区主要进行种植业生产,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进行畜牧业生产,这本身是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是反过来,由于这种影响,东部季风区的人类活动(种植业)使很多自然景观变成了农田景观,而西部则为牧场等。 2、 人地关系中,人类起主导作用。(学生解释其原因,或举例说明) 原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可以对环境进行主动自觉的改造,使之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活动也可不自觉地破坏环境。(在整个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人处于中间的管理调控地位。)例: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就体现了人的主导作用。 3、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双重性:(学生举例说明) 主备人 和蕾茹 审核人 李红英

草原放牧,一方面获得了经济效益,一方面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 4、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某个要素放加影响,会影响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深刻的变 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举例) 例:黄土高原只是破坏植被。 二、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中,要不断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实际上是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人类改造了自然,造福了社会,另一方面,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也会对本地区甚至全球的地理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就包括两方面: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1、阅读P ,矿产资源的开采:问答问题: 25 问题:山西省的煤炭开采有何有利影响?四小条 问题:开采煤又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哪此负而影响?另:依靠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城市还有一个问题(资源开发的后期城市转型问题) 思考: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全并非我国经济强省,最近,山西提出加快经济调的发展战略,根据山西煤开采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您认为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山西变为强济强省? 战略:发挥煤优势,但进行深加工(煤化工,西电东输等)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问题:人类为什么要进行跨区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带来的用水紧张问题。 南方北调:中国为什么要南水北调?分布不均,水资源地区差异大。 问题:除去南水北调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 美国的北水南调工程: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造成的用水差异。 问题: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造成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从调出区与调入区两方面考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