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雨巷_意象的文化解读

_雨巷_意象的文化解读

_雨巷_意象的文化解读
_雨巷_意象的文化解读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九年第二卷第三期︵总第五期

《雨巷》意象的文化解读

王秀红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分院,山西阳泉045200)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之一。诗歌发表后

曾产生过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

的美誉。《雨巷》所营造的意境美,与诗人在诗中所

创设的几个典型而又独特的意象是分不开的。

诗人大量采用了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

“原型意象”来构造和渲染自己诗歌的意境。[1]《雨

巷》并没有多少写实的环境描摹,也没有多少浪漫

的感情直露,而是只呈现“油纸伞”、“雨声”、“小

巷”、“我”、“丁香”、“姑娘”等几个意象。这些意象

分明有着江南的地域文化韵味、深厚的民族文化

意蕴和现代气息。在这里,我们重点解读“雨巷”、

“油纸伞”、“丁香”、“姑娘”这几个意象。

“雨巷”意象,看似写实,其实隐藏着深厚的民

族文化意蕴。中国人对巷的亲近意识异常深厚。北

方人称胡同,南方人称巷。汪曾琪先生在《胡同文

化》里说,北京胡同“不仅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

有些伤感”,“使人怅望低徊”,南方的里巷也能给

人相似的感受。对这些传统物象的眷念,代表了中

国传统文人的一种心态。雨巷的悠长、沧桑、冷清,

恰是诗人寂寥心情的最佳寄寓。有雨的南方小巷,

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江南雨季,细雨飘

巷,烟雨朦胧,撩人情思。雨与巷的组合,构成了一

个特有的意象,这是戴望舒的首创,难怪叶圣陶会

称其为“雨巷诗人”。“雨巷”,较之单独的“雨”或

“巷”,更有情致,更见凄切。暗示诗人的孤独、寂寞

与痛苦。

油纸伞,是江南雨季的常见之物。但在这里,

它不仅作为雨具,而且暗示了雨中人的习俗,代表

着江南的文化风情。在这梅雨季节,油纸伞为诗人遮

了一方天地,也因了油纸伞,诗人又多了一份雨季的

惆怅。伞外的天空,是心雨的天空。浅黄油纸伞在雨中

浸润,让细润的心多了一份浅黄的伤痛——

—这是寻

常之物,但又鲜见于传统诗词。唯戴望舒,将其放置雨

巷的诗人头顶,让油纸伞撑出浓浓的诗意。

“丁香”的地域性虽稍不及“油纸伞”、“雨巷”那

么强,但“丁香”牵动读书人的愁情,牵动民族文化

的血脉。“油纸伞”、“雨巷”、“丁香”,简洁的描绘已

经渗透出江南文化风情和古典文化韵味。在这样的

文化背景上,“丁香姑娘”出现了,她是《雨巷》的核

心意象,也是诗人意欲在雨巷中与之相逢的姑娘的

称号,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丁香”的意象,在古诗中早已有之,古人常把

“丁香”与“愁”相结。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容易凋

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是美

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古往今来,咏丁香

的诗句很多: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

各自愁”;南唐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

雨中愁”,陆龟蒙的“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

诞春”,贺铸的“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

……无不是将丁香的惆怅郁结在千千情结中。

戴望舒在《雨巷》中承续了丁香的传统文化内

涵,并将丁香的意蕴更加情绪化,使丁香有了更深

的忧郁。更为灵慧的是,诗人刻画的是雨中的“丁香

收稿日期:2009-3-5

作者简介:王秀红(1979-),女,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

摘要:《雨巷》所营造的意境美,与诗人在诗中所创设的几个典型而又独特的意象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这些意象本身就带着浓厚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这

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关键词:雨巷;油纸伞;丁香;丁香姑娘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09)03-0084-02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九年第二卷第三期︵总第五期︶

姑娘”,恬淡清幽,更添一分寥落。诗人将丁香的外在之形极端淡化,以“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偏正短语,将丁香人化,将姑娘物化,将人抽象化,让意象人化,让“丁香一样的姑娘”成了一个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意象,这个新意象,是一个实在的人———

姑娘,但又是一个抽象的意象。我们在朦胧的巷陌里感受,诗人在雨巷里用心述诗语,描摹其情感流动。人与物天然相和,物我合一,将细腻的心境与自然的灵动谐和。

这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诗人渴望与其相遇,即使相遇时只是“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只有“太息一般的眼光”。借着“雨巷”和“丁香姑娘”,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

“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力。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

“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丁香姑娘”终于“飘”来,“她静默地走近”

,但只在眼前一闪,便“静默地远了”,转眼间消失了,她的颜色、芬芳,连同她的“太息一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只留下“我”在雨巷中独自彷徨。可见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此时,“我”已经不再对“逢着”丁香姑娘抱什么希望了,只愿“飘过”一个身影,得一点心灵的安慰。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这些意象映照了诗人的内心,抒其性情,渲其郁闷,彰其心志。

诗人身处乱世,时世纷乱,如其他文人一样,不能全面地看清时世的走向,彷徨就不可避免。江南里巷,是秀丽山水中的沧桑物象,雨中小巷,是流动的沧桑,平常人家的油纸伞,也成了诗人诗情的催化剂,而雨中丁香的弱嫩、飘零、孤寂,是诗人心性的纯美写照。所以,诗人想象,能在雨巷中遇见“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是风雨中飘零的生命,更是诗人心志的寄托。诗人将永远地期待,与“丁香一样的姑娘”在雨巷中相逢。也只有在这样忧郁的雨巷里,诗人才有这样的体悟,才会有这样纯美的诗语。

雨巷灰暗沉重、油纸伞浅黄流动、丁香浅绿时现,这三个意象构成了一幅流动的、朦胧的写意画面,如在眼前,又仿入梦境。

戴望舒自己曾说过:“诗不是某一个官感的享

乐,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东西。”[2]

通过对法国象

征派诗人果尔蒙作品的分析,戴望舒更加确信诗歌意象直接通向读者那“微细到纤毫的感觉的”神经,有了绝好的意象,诗人“巧妙的笔触”便会变为“绝端的微妙———心灵底微妙与感觉底微妙”。我们如果从

《雨巷》的意象出发,分析其艺术魅力,又不拘泥于前人的理解,用心与诗人共同感悟这些意象,那么,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艺理论教程[J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戴望舒.望舒诗论[J ].现代,1932,2(1).

Cultural Explanation of the Images in "Rain Lane"

WANG Xiu-hong

(Pedagogical Branch ,Yangqua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Yangquan ,Shanxi 045200,China )Abstract :The special and unique images created in "Rain Lane"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Such images as "the oiled paper umbrella","the rain lane","the clove","the girl"themselves have the cultural flavor ,the deep national culture implication of the South region.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images creates the symbolic artistic conception.

Key Words :Rain lane ;oiled paper umbrella ;clove ;clove gir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