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脾主生血统血与中医五脏关系内涵辨析_尚冰

脾主生血统血与中医五脏关系内涵辨析_尚冰

脾主生血统血与中医五脏关系内涵辨析_尚冰
脾主生血统血与中医五脏关系内涵辨析_尚冰

121

第15卷 第4期 2013 年 4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4 Apr .,2013

中医学关于人体气血的生成、运行在藏象理论研究有其独特的观点,在指导临床应用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清?沈金鳌则从五脏对血的生化关系作了全面论述,《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曰:“血生于脾,统于心,藏于肝,宣布于肺,根于肾,灌溉一身,以入于脉。”指出脾的生血功能正常,则心有所主,肝有所藏,肺有所布,肾精来源亦足而五脏相安。

1 脾主生血、统血,为五脏之本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

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脾之所以有统摄血液的功能,全赖于气的固摄作用。脾主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因生血而统血。武之望云:“大抵血生于脾土,故云脾统血。”张景岳亦云:“脾胃气虚而大便下血者,其血不甚鲜

“脾主生血、统血”与中医五脏关系内涵辨析

尚冰1,丛培玮2,王蕊芳1,王铎1,许南阳3,史冰洁3

(1.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辽宁 沈阳 110847;

3.辽宁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辽宁 沈阳 110847)摘 要:中医认为五脏从各自角度发挥“生血、统血、藏血”的生理功能,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脏血液生

成、运化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中医气血生化角度对中医脾与脏腑间内涵关系作以辨析。

关键词: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之本;内涵辨析

中图分类号:R2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4- 0121- 02

收稿日期:2012-11-10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研课题(05L254)作者简介:尚冰(1974-),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文献学、中医藏象学说及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

Connotation of Five Internal Organs Relationship of TCM

and“Action of the Spleen on Blood in Formation”

SHANG Bing 1,

CONG Peiwei 2,WANG Ruifang 1,WANG Duo 1,XU Nanyang 3,SHI Bingjie 3(1. Institite of Chinese Medical Resources,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 Liaoning,China ;2.Teaching Experiment Center,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 , Liaoning,China ;3.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Center,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 , Liaoning,China)Abstract :

TCM believes that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play the diffenert actions on blood in formation from their point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the spleen being source of qi and blood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blood gene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The article takes the TCM conno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CM spleen and organs to do discrimination.

Key words :

the spleen being source of qi and blood ;root of the five-viscera ;analyzing the implications

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J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

24 ( 9 ):998.

[ 2 ] 胡沙.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J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 1 ):37-40.[ 3 ] 刘鸿宇,张海鸿,刘汉明,等.补阳还五汤对脑损伤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J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 ( 2 ):95.[ 4 ] 钱贻崧,关腾,汤旭蓁,等.星形胶质细胞与缺血性脑损伤[ J ] .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 ( 11 ):899.[ 5 ] 熊加祥,许雪青,白云,等.载体介导的SIRNA 抑制B7-H1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 J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 ( 4 ):300.[ 6 ] 王磊,蔡景霞.星形胶质细胞存在L-型钙通道的新证据[ J ] . 动物学研究,2007,28 ( 5 ):485.[ 7 ] 刘鸿宇,张海鸿,刘汉明,等.补阳还五汤对脑损伤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J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 ( 2 ):95-96.[ 8 ] 章汉平,胡超,魏玉玲,等.中药“腰痛定”对体外培养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J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 ( 2 ):1-3.

[ 9 ]

李长生,张志友,杨晓妮,等.首乌益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Notch/Delta 信号通路Notch1、Jagged1基因表达的影响[ J ] .中

医杂志,2010,51 ( 2 ):248-250.

[ 10 ] 刘伟.复健片对MCAO 大鼠脑组织GFAP 表达及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 ( 1 ):49-51.[ 11 ] 何屹,张慧.温胆汤加味方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大鼠脑匀浆中NO、NOS 的影响[ J ] .四川中医,2009,27 ( 10 ):18-20.[ 12 ]

李荣春,项红兵,孙怡,等.当归注射液对坐骨神经痛小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J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 ( 12 ):10-11,17.[ 13 ]

陈艳艳,才丽平,王浩,等.芳香开窍类中药含药脑脊液对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4表达的影响[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 ( 12 ):1783-1786.[ 14 ] 董丽萍,韩明,袁芳,等.葛根素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

保护作用[ J ]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1,17 ( 2 ):

141-143.[ 15 ] 陈晓珏,季斌,王燕,等.银杏黄酮对大鼠放射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J ] .江苏医药,2010,36 ( 11 ):1328-1329.[ 16 ]

李花,赵子进,潘丁,等.三七总皂苷对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GFAP 相关机制[ J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 ( 10 ):1825-1827.[ 17 ]

刘雨,刘颖菊,赵刚.积雪草苷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J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 ( 5 ):484-488.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5卷

红、或紫色,或黑色……盖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

1.1脾与心 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藏神。在气血生化方面,脾与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心主血,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内循环运行;脾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而不溢于脉管之外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心气旺盛,使血液在脉中沿一定的方向运行不息;脾气充足,则统摄血液不溢于脉外。二脏共同推动、固摄血液,使血中的营养物质供应全身的需要而相辅相成。若心气不足,推动无力,可出现脉搏细弱或不整,甚则血行瘀滞,而见舌紫黯、面唇青紫等症状,进而可影响脾之统血功能。脾气虚衰,无力固摄,血液不仅容易溢出脉外,引起各种出血症,而往往由于血液的过多丢失,从而导致心失所主,心气亦更加不足,二者相互影响。

在生理上,心的主血功能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前提;心主神志的功能,也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气健运,气血化源充足,心血充盈才能使心有所主;脾统血,使血液不致溢于脉外,血液才得以正常输布全身,神志活动也就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所主的血液对脾有滋荣作用,使脾能运化气血为后天之本。同时,心所藏之神也对脾的生理功能有协调和促进作用。

在病理上,心脾两脏常互为影响。如果思虑过度,不仅暗耗心血,出现心血不足,而且影响脾的运化导致脾失健运。反之,如果心血不足,脾失气血之荣滋,健运失司,而表现脾气虚弱;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生化乏源,可导致血虚而心无所主。若脾气不足,统血失司,可致血流脉外,也可导致血液衰少,造成心血不足。

1.2脾与肝 脾主运化,脾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肝主疏泄,肝主调一身之气机;肝藏血,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两者共同完成血液的生成与正常循环。肝血有赖于脾气的资生。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统摄血液不溢于脉外,脾气健旺,则血之化源充足,统血功能正常,则肝血所藏充足,疏泄亦正常;而脾之生血,又赖肝气以疏泄,以促进脾的运化,即脾之生血、统血功能正常,肝才有血可藏,而肝血充足,肝气疏泄正常,又能促进脾之运化,而使气血生化有源。

病理上,脾虚,运化无力,血之化源不足,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皆可累及于肝,形成肝血不足,临床表现除食少纳呆、体倦便溏、消瘦、失血等脾虚症状外,还兼有眩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爪甲枯槁、筋脉拘挛及妇女月经量少色淡、闭经等症。

1.3脾与肺 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湿,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通调水道,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功能在与肺的生理功能方面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宗气的生成。张介宾在《类经?藏象类一》更为明确描述:

“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从而说明肺主一身之气,对全身之宗气、营气、卫气及脏腑之气均有主持和调节的作用。近代医家张

锡纯认为:

“盖谓吸入之气,虽与胸中不相通,实能隔肺膜透过四分之一以养胸中大气”(《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降汤》),说明肺所吸入之自然界清气与水谷之气相汇聚而生成宗气。而宗气的生成,须赖肺脾二脏相互协作。人之清气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肺司呼吸所需要的津气,又必须依靠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补充。如《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清?喻嘉言《医门法律?先哲格言》亦云:“真气所在,其义有之:曰上中下也。上者所受于天,以通呼吸者也。中者生于水谷,以养营卫者也……故上有气海,曰膻中也,其治在肺,中有水谷气血之海,曰中气也,其治在脾胃。”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又须赖肺气之宣发肃降,才能敷布全身。如《医碥?五脏生克》云:

“饮食入胃,脾为运行其精英之气,虽曰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肺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愈旺,化水下降,泽及百体,是为肺金生肾水。”故有“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之说。

1.4脾与肾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素问?五脏生成篇》:

“肾之合骨也……其主脾也。”说明脾肾两脏相互制约的关系。后世主要从二者相互为用的关系充实发挥,明薛己认为,脾之化生水谷之精与肾之藏精的关系甚为密切。明李中梓亦提出了“先天生后天,后天济先天”的理论,《景岳全书?论脾胃》云:

“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成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脾胃。故命门得先天之气,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肾藏精,必赖脾胃的滋养,方能生生不息。如脾运失职,肾精的来源亦不充足,同时脾的运化功能,又必须依赖肾阳之蒸化温煦。《张聿青医案?咽喉》云:

“脾胃之磨化,尤赖肾中一点真阳蒸变,炉薪不熄,釜爨方成。”《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亦认为“(脾)不得命门之火以生土,则土寒不化,食少虚赢。”

2 总 结

综上所述,从脾与五脏在气血生化的文献记载辨析,血液的产生是人体多个脏腑整体协调配合的结果,五脏在血液生成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而脾作为气血生化的来源,显而易见其作用是更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 1 ] 赵慧,陈芝喜,陈津岩,等.强肌健力饮对脾虚证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 ( 4 ):753.

[ 2 ] 朱萱萱,王海丹,周继发,等.仁术健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大鼠血清MTL、SS和GAS水平的实验研究[ J ] .中华

中医药学刊,2012,30 ( 7 ):1459.

[ 3 ] 万凌峰,高加,齐邵铭,等.益气健脾清肝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脾虚湿热证37例临床观察

[ J ] .河北中医,2012,33:1510.

[ 4 ] 王颖,郑小伟,李秀月.模拟中医病因所致脾气虚、脾阳虚大鼠模型的证候比较研究[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 ( 1 ):

104.

[ 5 ] 张巧丽,岳广欣,王竹风,等.慢性束缚应激大鼠脑区BDNF的变化及逍遥散对其调节作用[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 ( 1 ):

162.

[ 6 ] 毛丹丹,林士毅,苏孝共.从脾虚痰浊论治糖调节受损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30 ( 4 ):734.

122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脾的主要生理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脾的主要生理特点 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运化水谷,即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作用。饮食物经过口腔、食道进入胃后,经过胃的初步腐熟,然后下降到小肠分别清浊,这期间,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才能把饮食水谷消化成可以被人体利用的精微物质。同样,亦要靠脾的转输,才能将这些精微物质输送到各脏腑组织器官,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脾的运化水谷的功能,全赖于脾气,只有在脾气强健的情况下,水谷精微才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从而使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若脾气虚损,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甚则面黄肌瘦,倦怠乏力等病变。还可因气血生化不足、正气虚损而变生它病,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运化水液: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功能,是脾主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由于脾位于人体中焦,故在水液代谢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因此,只有脾气强健,则运化水液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方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滞,亦就防止了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 由于人出生后,主要靠从饮食物当中摄取营养,而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靠脾的运化功能来完成,脾胃的运化功能对维持人体的生命和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这实际上是对饮食营养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生理意义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 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在防治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营养,饮食有节,保养脾胃,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如金代医家李杲即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在临床治疗用药时,也应注意不能损伤脾胃。 脾主升清:脾主升清的功能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脾主升清可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头目心肺,以滋养清窍,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周身。故《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 如果某种原因导致脾不升清,则清窍失于水谷精微的滋养,可见倦怠乏力,头目眩晕;清阳不升、水谷并走大肠,则可见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 我们还可以通过颜面望诊来观察周围人的健康状况。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五体: 肝主筋和指甲: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软,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竖纹,不光滑。 心主脸:心脏不好的人早晨起来脸浮肿。 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发达,四肢无力。 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强,头发干燥,汗毛孔粗,皮肤无光泽。 肾主骨:肾功能不强时,影响骨骼健康。 从五志来看:情绪会伤肝,怒则伤肝脾气暴躁,控制不了天气,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喜则伤心,注意心情,乐极生悲,不要去那种过于激动的场合。 脾:思则伤脾。现在来自个方面非压力很大,情绪紧张,思虑过度,导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肺:悲忧伤肺,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悲也悲,喜也悲,悲伤过度,不停咳嗽,时间久了开始咳血,形成肺结核而死。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

(2)子病及母:子脏先病,然后累及母脏。这种情况下一般病情较重。 (3)相乘:即相克太过。可能是克者太旺,或者被克者太虚造成。这种情况下病情容易严重。 (4)相侮:即克制不足,反被其克。可能是被克者太旺,或者克者太虚造成。 五脏和季节的关系 木对应春季,火对应夏季,土对应长夏,金对应秋季,水对应冬季。在各个季节里,对应的脏负担较重,而所相生的脏得到补益。比如春季易流行肝病,因为春季木生火,肝的负担重。同时由于木生火(心),所以心情容易舒畅。 五脏强弱和性格的关系 在性格方面,五行生克若不平衡,火多无制,急躁而欠涵养。水多无制,聪颖而意志不坚,亦且好动。木多无制,刚愎自用。金多无制,精干而敏锐。土多无制,慈厚而好静。当然即使这样,通过后天的自我控制仍然可以达到性格平衡。 绿、红、黄、白、黑五种颜色,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单从表面看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却相互影响制约。《黄帝内经》里有记载称,五色五味各入不同的脏腑,各有不同的作用。 若身体有外在疾患,人们相对容易察觉。但若病变在内脏,就会变得复杂,或许就得借助各种医学器械。更为糟糕的是,大多数内脏的病变,治疗起来都比较复杂棘手,因此如何养护内脏,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推荐一种简单且实用的中医五脏保养办法——五行调理法。 读五行知五脏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主任、广西名中医史伟介绍,人的身体有五行属性,五脏同样也可分为五行,“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可轻松地对身体进行调理。 广西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罗鸿宇认为,掌握了五脏的五行,便能有针对性地去调理身体,养护脏腑,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保护好它要“克”的,而防范要“克”它的。 以肝脏为例,“肝属木,水生木,木生火”,而“金克木,木克土”,要养护肝脏就需保护好“土”,就要健脾,同时要防御“金”,即注意及时补足肺气,防范肺部疾患。 五色五味养五脏 人体五脏不但有五行属性,还跟五种味道、五种颜色有联系。《黄帝内经》便是利用五行学说,把五色五味与自然界众多的事物、属性联系起来的。 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因此肝属木,可以酸味养之;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所以心属火,要多食苦味;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属土,可用甘味滋养;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属金,喜辛味;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属水,好咸味。 不但五味对五脏有影响,五色亦可影响五脏功能。绿色属木,是肝之苗;红色属火,是心之苗;黄色属土,是脾之苗;白色属金,是肺之苗;黑色属水,是肾之苗。也就是说,平日多吃白色食物,如雪梨、百合、白果等可益肺;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等可补肾;红色食物如红枣、番茄、红豆等可强心;黄色食物如土豆、豆制品等可健脾;而绿色或青色的食物如绿豆等可养肝。五行五色五味五脏的具体关系如下表: 五味过偏亦能伤五脏 不同的味道养不同的脏器,但值得提醒的是,若五味过偏,也可能会引发疾病。 如过食酸味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偏好苦味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饮食偏甜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嗜好辛味则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吃得太咸往往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摘要: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等。 关键词:五行,五脏,养生,临床指导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一,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古人通过对各种物质基本特性的分析和归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那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其中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 木的特性是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木”。火的特性是温暖、上升,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火”。土的特性是孕育、滋养,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凡是具有承载、受纳、孕育、生化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土”。金的特性是收敛、沉降、稳定,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金”。水的特性是滋润、向下、寒凉,

凡是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水”。 二,五脏 中医学根据五脏在人体中的不同作用和特性,将五脏和五行一一对应,发展出了中医五行学说。其中,肝具有条畅情志、疏泄气机(指气的运动状态)的作用,与木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木;心具有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温煦机体的作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故属火;脾具有运化饮食精微、造血、免疫等功能,是人体各组织器官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土的特性相类似,故属土;肺具有呼吸、交换物质以及沉降气机的作用,与金的特性相类似,故属金;肾具有排泄小便,调节人体水分平衡的作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水。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气)肝藏魂(血)脾藏意(肉)肾藏志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上五脏的概念并不等同于解剖学上五脏的概念,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并不单单指这五个脏器,而是包括了和这五个脏器有关联的各个系统的功能。 肝开窍于目 《黄帝内经》对于肝的阐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

脾主生血统血与中医五脏关系内涵辨析_尚冰

121 第15卷 第4期 2013 年 4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4 Apr .,2013 中医学关于人体气血的生成、运行在藏象理论研究有其独特的观点,在指导临床应用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清?沈金鳌则从五脏对血的生化关系作了全面论述,《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曰:“血生于脾,统于心,藏于肝,宣布于肺,根于肾,灌溉一身,以入于脉。”指出脾的生血功能正常,则心有所主,肝有所藏,肺有所布,肾精来源亦足而五脏相安。 1 脾主生血、统血,为五脏之本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 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脾之所以有统摄血液的功能,全赖于气的固摄作用。脾主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因生血而统血。武之望云:“大抵血生于脾土,故云脾统血。”张景岳亦云:“脾胃气虚而大便下血者,其血不甚鲜 “脾主生血、统血”与中医五脏关系内涵辨析 尚冰1,丛培玮2,王蕊芳1,王铎1,许南阳3,史冰洁3 (1.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辽宁 沈阳 110847; 3.辽宁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辽宁 沈阳 110847)摘 要:中医认为五脏从各自角度发挥“生血、统血、藏血”的生理功能,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脏血液生 成、运化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中医气血生化角度对中医脾与脏腑间内涵关系作以辨析。 关键词: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之本;内涵辨析 中图分类号:R2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4- 0121- 02 收稿日期:2012-11-10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研课题(05L254)作者简介:尚冰(1974-),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文献学、中医藏象学说及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 Connotation of Five Internal Organs Relationship of TCM and“Action of the Spleen on Blood in Formation” SHANG Bing 1, CONG Peiwei 2,WANG Ruifang 1,WANG Duo 1,XU Nanyang 3,SHI Bingjie 3(1. Institite of Chinese Medical Resources,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 Liaoning,China ;2.Teaching Experiment Center,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 , Liaoning,China ;3.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Center,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 , Liaoning,China)Abstract : TCM believes that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play the diffenert actions on blood in formation from their point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the spleen being source of qi and blood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blood gene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The article takes the TCM conno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CM spleen and organs to do discrimination. Key words : the spleen being source of qi and blood ;root of the five-viscera ;analyzing the implications 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J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 24 ( 9 ):998. [ 2 ] 胡沙.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J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 1 ):37-40.[ 3 ] 刘鸿宇,张海鸿,刘汉明,等.补阳还五汤对脑损伤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J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 ( 2 ):95.[ 4 ] 钱贻崧,关腾,汤旭蓁,等.星形胶质细胞与缺血性脑损伤[ J ] .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 ( 11 ):899.[ 5 ] 熊加祥,许雪青,白云,等.载体介导的SIRNA 抑制B7-H1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 J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 ( 4 ):300.[ 6 ] 王磊,蔡景霞.星形胶质细胞存在L-型钙通道的新证据[ J ] . 动物学研究,2007,28 ( 5 ):485.[ 7 ] 刘鸿宇,张海鸿,刘汉明,等.补阳还五汤对脑损伤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J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 ( 2 ):95-96.[ 8 ] 章汉平,胡超,魏玉玲,等.中药“腰痛定”对体外培养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J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 ( 2 ):1-3. [ 9 ] 李长生,张志友,杨晓妮,等.首乌益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Notch/Delta 信号通路Notch1、Jagged1基因表达的影响[ J ] .中 医杂志,2010,51 ( 2 ):248-250. [ 10 ] 刘伟.复健片对MCAO 大鼠脑组织GFAP 表达及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 ( 1 ):49-51.[ 11 ] 何屹,张慧.温胆汤加味方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大鼠脑匀浆中NO、NOS 的影响[ J ] .四川中医,2009,27 ( 10 ):18-20.[ 12 ] 李荣春,项红兵,孙怡,等.当归注射液对坐骨神经痛小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J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 ( 12 ):10-11,17.[ 13 ] 陈艳艳,才丽平,王浩,等.芳香开窍类中药含药脑脊液对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4表达的影响[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 ( 12 ):1783-1786.[ 14 ] 董丽萍,韩明,袁芳,等.葛根素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 保护作用[ J ]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1,17 ( 2 ): 141-143.[ 15 ] 陈晓珏,季斌,王燕,等.银杏黄酮对大鼠放射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J ] .江苏医药,2010,36 ( 11 ):1328-1329.[ 16 ] 李花,赵子进,潘丁,等.三七总皂苷对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GFAP 相关机制[ J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 ( 10 ):1825-1827.[ 17 ] 刘雨,刘颖菊,赵刚.积雪草苷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J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 ( 5 ):484-488.

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关系(精制内容)

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关系 木、火、土、金、水构成了宇宙万物,在宇宙中如果五行平衡时,自然界中会风调雨顺,万物生长。所以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果五行不平衡时,自然界就会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火灾,沙尘暴等等。也就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中医、道教、佛教把人体比做一个小宇宙,人的心、肝、脾、肺、肾、和宇宙中的五行是相同的,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胰)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当人体五脏相对平衡时,身体就会很健康,体内肾滋养肝,肝滋养心,心滋养脾,脾滋养肺,肺滋养肾,肾越好,肝越好,各脏器之间会产生相生的作用,良性循环。但平衡是相对而言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因为100%的健康人是不存在的。现代人生活在空气严重污染的今天,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及生理功能的自然衰退,食物中的农药、化肥、药物中的毒素沉积等等,都会导致机能失调。当其中一个脏器有病的时候,如不及早治愈,慢慢的各脏器之间就会恶性循环,产生相克。假如一个人脾胃不好就会克肾,肾会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也就是“顺之生,逆则克”。(附五行图)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窍目舌口唇鼻耳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色青红灰黄白黑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情魂神情魄志 五味酸苦甘甜辛辣咸

五体筋脉肌肉皮毛骨 五方东南中央西北 五常仁礼信义智 五事貌视思言听 五时春夏四季秋冬 五大系统免疫循环消化吸收呼吸生殖泌尿五脏功能藏血泵血统血净血造血 五脏作用主疏泄主血脉主运化吸收主气主精 五谷麦黄黍玉米稻谷大豆 营养食品VE VB 果蔬VB 蛋白质 1. 相生关系 木生火,木材可做火的燃料。肝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形象地用太阳对地面的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心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金属从土中而生。脾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肺循环系统正常运行。金生水,我们在自然界可以看到,有石就有水。石头结构的山可以长树,因为岩缝可以使水升达到山顶。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一片。石头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肺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树木生长要靠水。肾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肝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2. 相克关系 水克火,水能灭火。肾循环系统不好,心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肾性心脏病等。但是,水不克火火会失控。 火克金,火可溶化金。心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心肺衰竭等等。但是,火不克金,则金属无所用途。 金克木,金属可伤木。如果肺循环系统不好,则肝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肺阴虚引起的肝阳亢进等。但是金若不克木。木则疯长无序。木克土,树的种子破土而出。如果肝循环系统不好,则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肝胃不和等。但是土如果没有草木的制约,又会沙漠化。 土克水,土能阻挡水运行。如果脾循环系统不好,则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脾虚引起的肾病等。但是土如果克不住水,水又会泛滥。 3. 相乘关系 相乘指相克太过,超出了正常的制约关系。事物相生相克均匀才能保持平

中医补气生血法

中医补气生血法 补气生血法,是针对气不生血而设。人之一身,无非气血耶。气血的化生,有赖于脾胃,脾胃俱旺,纳化有权,则“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决气篇》)“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不断,化生于脾。”(《景岳全书》)诸因导致脾胃虚弱,化源不继,生血物质减少,脏腑失濡,则心悸,怔忡,贫血生焉;尤其在妇科当中,更易变生它证。诸如闭经,不孕,缺乳等作矣。可见,气血一亏,诸病生矣。补气生血法,应以补气为主,因“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脾胃理论与临床》)。故本法组方应重用大剂之黄芪,党参大补脾胃之气,以资生血之源,配以当归养血和营。《内外伤辨惑论》的当归补血汤,则是补气生血的佳例。是方药虽两味,妙在黄芪30克,当归18克。立方之意重在补气,气旺则血生,血充则阴阳自调,诸证自能消除。益气活血法 益气活血法,是针对脾虚血瘀而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俱旺,则元气充足,气旺血行,不致发生瘀血。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则血行缓慢,由滞致瘀。 对于气虚血瘀的治疗,不能一味活血,通脉,破瘀。若一味活血祛瘀,“往往病犹未去,而形已先伤。”(《医学衷中参西

录》)两权之法,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佐以活血祛瘀之品,才是相得益彰的良法良方。故本法常选用人参、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白术、茯苓、桂枝、甘草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如《张氏医通》的浚血丸(欠)《医林改错》的补阳 还五汤(北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地龙) 补脾益窍法 补脾益窍法,是针对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九窍不利而设。盖九窍者,眼,耳,鼻,口,前后两阴是也。人之九窍,与五脏六腑有着极为密切关系,其生理和病理影响,也与某一脏或某一腑之经络循行络属某一苗窍有关。如目为肝窍,口为脾窍……等,已成为中医整体恒动观。脾胃有九窍,从《内经》首言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之后,历代医家从脾胃角 度出发,对苗窍病证的辨证论治多有阐发,其中尤以李东垣论之颇详,并创言“脾胃虚则九窍不通。”另辟九窍病证整体 治疗之途径,丰富和发展了九窍病证的治疗手段和方法。近代用脾胃理论指导九窍病证的治疗,临床适应证亦日益扩大,且多有良效,成为中医整体观念和脾胃理论相交融,合内外形窍,审度而治,富有特色的内容。 对于九窍不利之病证,除五腑各有所主苗窍,并从相应脏腑治疗相应苗窍病证外,还可根据上述理论予以补脾益窍法来治疗。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黄芪、升麻、黄柏、葛根、陈皮、当归、甘草等。临证可选用《脾胃论》的补中益气汤

中医五行五脏

龙教授讲解(五行五脏)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元素。这五种 物质属性元素“相生”、“相克”的规律作为阐释天地万物 联系的基本法则,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个系统,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以五行相生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所达成的平衡关系。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医疗实践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_ (小肠)岂辛虽心) 中医将人体各藏象与五行中的五种元素相对应,从而将人体各个系统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系统之间都存在不同的关系,使复杂的人体结构变得简单明了,对疾病的辨证论治起到全面科学的指导作用!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八、 五味酸苦甘辛咸 情志怒喜忧思悲恐 开窍目舌口鼻耳及二阴 其华爪面唇皮肤发 在身筋心脉肉皮毛骨 明白以上对应关系,再结合五行生克原理,就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到疾病的症状所对应的脏腑功能失调,对相应脏腑功能的调整,就能消除疾病的症状! 一、肝血之存库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胆■馆 Cci^ii v*sica? Vn^esaiC Me 。、 胪右of : 0?u$ hapMi*、 dffKtw 七二和愉AT Ug- Er-engU^e dt?VKT) J 、 肝 The liver 藏血: 肝,血之存库,肝是藏血的地方,对血液进行 清洁净化。肝解毒的过程就是清洁血液的过程,因此在人体 里面,肝是最主要的排毒器官! 主疏泄: 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 郁。说明肝就象树木生长一样将干净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 处,使身体 方 Of Lebus qg 血畑 十二前■!£遙 严 Hrrprv^o W IE tf lrhp^HU? 二 霑IT 地載 esoph 闭 V. WXbe JXFUll 轧 丁 閒观 Inferior aspect ? L? VBHMjrtn appendix 術w htfutfs 心厲右内栋 A - MpatiB prgr 订 上皿 “(J& tbM bfpqfFl 9*用邈 Jnixasiio 乳买聲 Froottsus pdpihnc

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木火土金水人 体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指食指中指拇指小指无名指 五形筋脉肉皮毛骨 五情怒喜思悲恐 五声呼笑歌哭呻 自 然 界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气风暑湿燥寒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酸苦甘辛咸 1.向上对应五行 2.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3.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五色 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

心 肝 脾 肺 肾 各主什么

心肝脾肺肾各主什么? 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藏神。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肺藏魄。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藏意。 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肝藏魂。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肾主生殖。肾藏志。 1,【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2,【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主宣发肃降】,【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主皮毛)】【在窍为鼻】 3,【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4,【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5,【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主骨生髓通脑】【在窍为耳及二阴】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

五行与颜色、五脏详解

五行与颜色、五脏2008年09月13日星期六21:22五行与颜色 【五元素配五色】 在天地之间各有形形色色各有不同,随个人喜好不同,在太阳光中有七种颜色,在色彩中有三种基本颜色红蓝绿混合变化千万种颜色,【五行】是以那五种颜色来代表。 木在【五形人】是以苍青为主,木以一切的树木做代表,所以木是以青色为代表,一般在看面相时脸上有青色,表示代表肝脏有问题。 火在【五形人】是以赤为主,赤以一切的火做代表,而火又是红色,所以火是以红色或赤色为代表,一般在看面相时脸上太红润,表示心脏有问题,我们常说心火旺盛就是这个意思。 金在【五形人】是以白为主,金以一切的白做代表,白在方位上是在西方,太白金星这位天上神明主管西方,所以金是以白色为代表,一般在看面相时脸色苍白,表示代表肺脏有问题。 水在【五形人】是以黑为主,水以一切的黑做代表,黑在方位上是在北方,所以水是以黑色为代表,一般在看面相时脸色幽黑,表示肾脏有问题,我们常说肾水不足就是这个意思。 土在【五形人】是以黄为主,土以一切的黄做代表,黄在方位是主中央,所以土是以黄色为代表,一般在看面相时有面黄肌瘦,表示脾脏有问题,我们常说脾土不开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是五行和五种颜色相互关系,知道五种颜色后,和我们人体之间到底有何互动,有了五行和五色认识,和我们切身相关当然是各人健康问题,这五行和五色代表五脏。 五行与五脏 【木】代表肝脏,如果是木形人喜好青色,【火】代表心脏,如果是火形人喜好红色,【金】代表肺脏,如果是金形人喜好白色,【水】代表肾脏,如果是水形人喜好黑色,【土】代表脾脏,如果是土形人喜好黑色。 既然五种元素代表五脏,而五脏在饮食方面各有不同的尝好,从地球各地方的生活习性来看,品味各有不同,酸、甘、苦、辛、咸这五种味道随各民族和所住的地方而定,也是五形人分别的区分。 【木】代表肝脏,如果是木形人喜好酸性的东西,如肝脏失调最好不要食酸性的食物;【火】代表心脏,如果是火形人喜好苦涩的食物,如心脏失调最好不要食苦涩的食物;【金】代表肺脏,如果是金形人喜好辛辣的食物,如肺脏失调最好不要食辛性的食物;【水】代表肾脏,如果是水形人喜好咸味的东西,如肾脏失调最好不要食咸性的食物;【土】代表脾脏,如果是土形人喜好黑色。 五种味道当然影响到人体各器官的功能,人体除了五脏六腑为主轴,保护身体和运输血液及气味,当然要*其他附带器官,这五种元素又包含这些器官,为了使人体发挥正常运作,就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进一步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具体体现在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1)主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及输布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功能。饮食入胃,经小肠的进一步消化吸收,脾的转输作用,将水谷化为精微,上输于心肺,并经心肺输布全身。脾的运化功能的正常进行,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了物质基础,亦为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提供了充分的营养。若脾气健运,则营养充足,脏腑功能旺盛,身体强健。若脾失健运,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则见腹胀、便溏、食欲不振、消瘦、倦怠乏力以及气血生化不足等病理表现。因此,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称。2)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具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水入于胃,经脾转输作用上输于肺,经过肺的宣降作用,外达皮毛以润泽肌肤,化生汗液,下输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医|学考试网化生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脾是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若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强盛,可以防止水液停滞,否则,就会导致水湿停留,产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而见腹泻、便溏、水肿的病理表现。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2)主升清:是指脾的生理特点而言。升,上升、输布和升举;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以及头目,并通过心肺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其运化的特点以上升为主,故说“脾气主升”。脾主升清,是和胃的降浊相对而言。另一方面,脾气的升举作用,可以维持内脏的相对恒定。脾能升清,则水谷精微能够正常吸收和输布,且内脏不致下垂。若脾气虚弱,清气不升,则水谷不化,气血生化乏源,而见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便溏等症;或使脾气下陷,内脏下垂。(3)主统血:统,即统摄、控制、约束之意。脾主统血,是指脾能够统摄、控制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的作用。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的摄血来实现的。脾气充盛,不仅使气血生化有源,且能约束血液,使之行于脉管之内。若脾气虚衰,统摄无权,则血溢脉外,即“脾不统血”,可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肌衄等症。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1、人体的五脏六腑 人体的五脏是肝、心、脾、肺、肾,也是按照东、南、中、西、北排列的。五脏所对应的是五腑,可是我们都知道是“五脏六腑”,怎么对应五腑?这里有一个相表里的关系。因为五脏之外还有心包络,实际是六脏。但因心包络是心的外围,有保护心的作用,其病理变化大致与心一致,所以习惯上仍称五脏。心包络对应的是六腑中的三焦。三焦:上焦是指心和肺、中焦指肝和脾、下焦是肾,它是把五脏分为了三块。 2、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1、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 系。 相生 木→ 火→土→金→水

五行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五行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导读:中医讲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 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气血旺盛…… 中医讲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气血旺盛。而五行虚弱在中医里并不一定指五脏有重疾,还包括很多被忽略的亚健康状态。 *金肺 金对应肺,与呼吸道疾病相关,如有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肺了。 肺最强时间:7:00~9:00 肺最弱时间:21:00~23:00 强肺关键词:润 ●白色食物可让肺强健起来。如百合,可润肺止咳,对呼吸道的调养效果最好。此外,白萝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润肺的功效。 中医养生法

呼吸吐纳:柏树可清肺安神,每天上午8~10时或下午3~5时,在柏树下用鼻子吸气、嘴呼气,共做12次,长期坚持具有补充肺气不足的作用。 两款食疗法 罗汉果茶 罗汉果1个,将其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不拘时频饮。 秋梨膏 秋鸭梨500克,红枣200克,生姜50克,蜂蜜250克。 将鸭梨去皮,切成小丁,加适量水烧开,用小火煮30分钟;生姜切成片与红枣用同样的方法煮成汤,过滤去渣。 然后把鸭梨汤,枣、姜汤,蜂蜜一起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 因为罗汉果、秋梨的金气最重,且有极强的药性,可使肺功能迅速强壮。 *木肝 木对应肝,肝开窍于目,木资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胸胁隐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肝了。 肝最强时间:1:00~3:00 肝最弱时间:13:00~17:00 强肝关键词:舒 ●肝怕劳累,肝气最弱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须工作,则至少每隔1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

中医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哲学!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各个局部所组成。中医学把人体的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三大部分。它们在人体中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其中,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气血液则是由脏腑功能活动所生成,也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机体维持生命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脑)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肝主疏泄,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肝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肝开窍于目。 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脾统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肺司宣发,外和皮毛。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 肾(附命门)---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充满生机活力。肾主水,肾是管理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肾主生殖、生长、发育。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肾主纳气,肾脏具有固摄肺所吸入之气的功能。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胆---胆的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胃---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饮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这种功能可归结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两方面。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小肠也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体现为“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是转导糟粕,排泄粪便,并吸收部分水液。 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尿液。膀胱的病变归根结底多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