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中学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级中学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级中学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级中学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算法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2.算法与计算机: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于算法。只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即算法,并用计算机能够接受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计算机才能够解决问题。

3.算法的特征:①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

③可行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个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由不同的算法。

⑤普遍性:一个算法应该适用于求某一类问题的解,而不是只用来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注意:有限性、确定性和可行性是算法特征里最重要的特征,是检验一个算法的主要依据。】

4.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

5.程序框图的组成:程序框图由程序框及流程线组成;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6.基本程序框及其功能:

【注意:起、止框是任何流程不可少的,表明程序的开始和结束。输入和输出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算法中间要处理数据或计算,可分别写在不同的处理框内。一个算法步骤到另一个算法步骤用流程线连接。如果一个框图需要分开来画,要在断开处画上连接点,并标出连接的号码。】

7.程序框图的画法:

①画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应先对问题进行算法分析,必要时可先用自然语言设计该问题的算法,弄清算法的流程,然后把算法步骤逐个转化为框图表示,最后用流程线依步骤顺序连接成程序框图。

②画程序框图的规则:⑴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

⑵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⑶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⑷一种判断框是“是”与“不是”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种公式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⑸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8.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①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其特点是步骤与步骤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执行,不会引起程序步骤的“跳转”,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②条件结构:⑴概念:在一个算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算法的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这种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条件结构。这是一种依据指定条件选择执行不同指令的指控结构。

⑵结构形式

③循环结构:⑴概念: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循环体。

⑵结构形式

Ⅰ.直到型循环的结构特征:在执行了一次循环体后,对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就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条

件满足时终止循环。

Ⅱ.当型循环的结构特征: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先对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否则终止循环。

二、基本算法语句

1.任何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包含五种基本的算法语句,它们分别是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2.输入语句:输入语句是指程序运行中由用户输入数据的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

【注意:①“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②输入语句中,提示内容要写在“”中,并且与变量之间要用“;”隔开;③一个输入语句可以输入多个变量,中间用“,”隔开;④输入语句不仅能够输入具体的常数,还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但不能是函数、变量或表达式。】

3.输出语句:输出语句是将程序运行的信息显示出来的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

【注意:①“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出什么样的信息;②输出语句中,提示内容与表达式之间要用“;”隔开;

③一个输出语句可以输出多个变量的值,中间用“,”隔开;④输出语句中的表达式是指程序要输出的数据,输出语句可以输出常量、变量或表达式的值,输出语句具有计算功能。】

4.赋值语句“=”叫做赋值号,其作用是先计算“=”右边表达式的值,然后把这个值赋给“=”左边的变量,使该变量的值等于表达式的值。【注意:①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②赋值号左右两边不能对换。赋值语句是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③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或符号)的演算;④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的意义不同,赋值号左边的变量如果原来没有值,则在执行赋值语句后,获得一个值,如果原已有值,则执行该语句后,以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代替该变量的原值,即将原值“冲掉”。】

5.语句中的常用符号

①运算符号

加减运算:a b+,a b-在程序语句中还是写为a b+,a b-;

乘法运算:a b?在程序语句中写作a b*;

除法运算:a b÷或a

在程序语句中写作/a b;

b

乘方运算:b a 在程序语句中写作^a b ,也可用连乘的形式。 ②函数符号

算术平方根:()SQR x

; 绝对值:()ABS x 表示||x ;

取整:()INT 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

6.条件语句:①概念:条件语句是处理条件结构的算法语句。 ②条件语句的格式:

其功能是: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首先对IF后的条其功能是: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IF)条件符合,那么(THEN)执行件进行判断,如果(IF)条件符合,那么(THEN)执行语句体1,否则(ELSE)执行语句体2。语句体,否则执行END IF之后的语句。

③两种条件语句的区别与联系

共同点:两种语句都首先对条件进行判断,然后才执行相应的语句体;执行完语句体后退出条件结构。从形式上看,都以IF开始,最后以END IF结束。

区别:第一种语句包含两个语句体,满足条件时执行一个语句体,不满足条件时执行另一个语句体;而第二种语句只有一个语句体,是满足条件时执行的语句体。

【注意:利用条件语句编写程序应该:⑴明确该程序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每一种情况成立的条件是什么;⑵确定需要使用几个条件语句来设计程序,每一个条件语句能解决问题的哪一种情况,可以先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然后把算法步骤及框图内容使用相应语句描述。】

7.循环语句:

①循环语句的格式与功能:

1.直到型循环结构对应的UNTIL语句

⑴与直到型循环结构(图三)相对应的程序语句称为UNTIL ⑵与当型循环结构(图四)相对应的程序语句为WHILE 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 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

功能: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先执行一次DO 和UNTIL 功能:当计算机遇到WHILE 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之间的循环体,再对UNTIL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不 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 和WEND 之间的循符合,继续执行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不 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符合时为止。这时,计算机 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不再执行循环体,直到跳到UNTIL 语句后,接着执行UNTIL 为止。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 语句之后的语句。 语句后,接着执行WEND 之后的语句。 ②WHILE 语句和UNTIL 语句的关系:

③几种对应关系:

⑴变量初始值与循环体中变量值的对应。初始值有时会直接影响循环体中的变量值。 ⑵变量的初始值与循环条件的对应。一般来讲,初始值可以确定循环条件。 三、算法案例

1.辗转相除法:辗转相除法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2.辗转相除法具体算法:用两个数中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判断玉树是否为0,若不为0,则用较小的数除以余数再判断余数是否为0,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余数为0为止。这时的除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3.更相减损术:更相减损术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4.更相减损术的内容: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则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去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这个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5.更相减损术与辗转相除法比较:更相减损术是作减法运算,而辗转相除法是作除法运算;更相减损术运算次数较多,但每一次的计算都较简单。

6.秦九昭算法:秦九昭算法是能求多项式函数值的一种算法。

7.秦九昭算法步骤:对于任意一元n 次多项式,首先将多项式改写为

()()()(

)

()()()

1110121102

3

1210

1

210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P x a x a x a x a a x a x a x a a x a x

a x a x a a x a

x a x a x a ----------=++++=++++=++++=+++++L L L L

L

令()()()

11k n n n k n k v a x a x a x a ----=++++L L 则递推公式为

01n

k k n k

v a v v x a --==+其中1,2,,.k n =L

所谓递推,就是在一系列数中已知第一个数,则其后的每一个数都可由前面的数求出。根据上面的递推公式,我们可由0v 依次求出所有的k v 。

101212323110,,,,,,n n n k k n k n n v v x a v v x a v v x a v v a v v x a ------=+=+=+=+=+L L

在上述公式中,1k k n k v v a --=+是反复执行的,因此可用循环结构实现。

8.进位制:①概念: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或计算方便而约定的计数系统。约定“满几进一”就是几进制,几进制的基数就是几。如果k 是大于

1的整数,那么以k 为基数的k 进制数可以表示为

()()11121000,0,,,,n n k n n k a a a a a k a a a a k ---<<≤

⑴为了区分不同的进位制,常在数的右下角标明基数。十进制数一般不标基数; ⑵由于每一种进制的基数不同,所以,每一种进制所用的数字个数也不同; ⑶任何一个k 进制数都可以写成不同位上的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

②不同进制之间的互化:⑴k 进制数化为十进制数:先把k 进制数写成不同数位上的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再按十进制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出结果。

⑵十进制数转化为k 进制数:可以用k 进制数的基数k 去除十进制数,再用k 去除所得的商,反复进行,直至商为0,把每次相除所得的余数取出即可。此法称为除k 取余法。

⑶两个非十进制数之间的互化:将1k 进制的数化为2k 进制的数,可以先将1k 进制的数化为十进制数,再将所得十进制数化为2k 进制的数。

第二章 统计

一、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 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n N ≤,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2.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①被抽取样本的总体个数较少;②从总体中逐个地抽取;③不放回抽取;④每一次抽取时,总体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也都相等(即等可能性)。从而保证了

抽样方法的公平性。

3.两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①抽签法(抓阄法);②随机数法

4.抽签法(抓阄法)步骤: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 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 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

【上述步骤可简写为:①编号;②制签:大小相同,形状一样,质地均匀;③抽签:不透明容器,均匀搅拌;④依号取样。】

5.随机数法步骤:①编号;②随机确定开始数字;③从选定的数开始读数;④根据号码得到样本。

6.随机数法就是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

7.系统抽样: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

8.系统抽样的特点:①适用于总体容量较大的情况;②由于抽样的间隔相等,因此系统抽样也称作等距抽样。在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时,系统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要方便;③不放回抽样;④等可能抽样。

9.系统抽样步骤:一般地,假设要从容量为N 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系统抽样: ①先将总体的N 个个体编号;②确定分段间隔k ,对编号进行分段。当

N

n

(n 是样本容量)是整数时,取N k n =;

③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一个个体编号()l l k ≤;④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l 加上间隔k 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l k +,再加k 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2l k +,依次进行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

10.分层抽样: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

11.分层抽样的特点:①适用于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②更充分的反映了总体的情况;③等可能性抽样,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n

N

。 12.三种抽样方法的比较:

二、用样本估计总体

1.两种估计方式:①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②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2.分析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①作图【作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⑴从数据中提取信息;⑵利用图形传递信息。】②画表格【画表格可以达到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数据的构成形式,为我们提供解释数据的新方式】。

3.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表示

频率

组距

,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用各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的总和等于1【=?

=频率

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组距

】。直方图能够很容易地表示大量数据,非常直观地表明分布的形状,是我们能够看到在分布表中看不清楚的数据模式。但直方图也丢失了一些信息,如原始数据不能在图中表示出来。

4.频率分布折线图:连结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作图时所分的组数也增加,相应的频率分布折线图就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统计中称之为总体密度曲线,它能够更加精确地反映出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百分比。

5.茎叶图:当样本数据较少时,用茎叶图表示数据的效果较好。它不但可以保留原始数据,而且能够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给数据的记录和表示都带来了方便。

6.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7.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8.平均数:如果有n 个数12,,,n x x x L ,那么12,,,n

x x x x n

=

L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

体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任何一个样本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平均数可以反映出更多关于样本数据全体的信息。】

9.用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中位数和平均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平均数的估计值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

10.标准差: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

一般用s 表示。

s =

11.方差: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有时用标准差的平方2

s ——方差代替标准差,作为测量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工具。

()()()()

22222

12111n n i i s x x x x x x x x n n =??=-+-++-=-????∑L

12.补充:①标准分:i x x

N s

-=

【i x 是个人成绩;x 是整体平均分;s 是标准差。】 ②在(),x s x s -+、(

)2,2x s x s -+、()3,3x s x s -+中,(),x s x s -+为事件多发区;()

3,3x s x s -+为事故必发区。 三、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1.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2.正相关与负相关:从散点图上看,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成为正相关;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成为负相关。

3.回归直线:从散点图上看,如果这些点从整体上看大致分布在通过散点图中心的一条直线附近,称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

4.回归直线方程:回归直线方程为^

y bx a =+。其中:b 是回归方程的斜率;a 是截距。

()()(

)

1

1

2

22

1

1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b x x

x nx a y bx

====---=

=

--=-∑∑∑∑ 5.回归方法:由一个变量的变化去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的方法称为回归方法。

6.最小二乘法:通过求()()()2

2

2

1122n n Q y bx a y bx a y bx a =--+--++--L 的最小值而得出回归直线的方法,即

求回归直线,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它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这一方法叫最小二乘法。

第三章 概率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

1.必然事件:一般地,我们把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5.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6.频数与频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A

n n f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由于A 发生的次数至少为0,至多为n ,因此频率总在0与1之间,即()01P A ≤≤】

7.概率:一般地,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

m

n

,当n 很大时,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随着n 的增加,摆动幅度越来越小,这是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 A 。 注意:①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 ②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是不能确定的;

③概率是一个确定的常数,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的次数无关。 二、概率的意义

1.概率的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具有偶然性,但当试验次数增大时,必然性的一面就表现出来了,这个必然性就是频率的稳定性。

2.游戏的公平性: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当大量重复这一过程时,随机中又含有着规律,因此利用概率知识可以判断一些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公正。

3.决策中的概率思想:知道时间的概率可以为人们作决策提供依据,概率是用来度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小概率事件很少发生,而大概率事件则经常发生,利用概率思想进行决策时,极大似然估计法(简称极大似然法)【极大似然法:若面临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极大似然法。】是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之一。

4.天气预报的概率:概率天气预报是用概率值表示预报某种天气现象出现可能性的大小,它所提供的不是某种天气现象的“有”或“无”,某种气象要素值的“大”或“小”,而是天气现象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三、概率的基本性质 1.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⑴对于事件A 与事件B ,如果事件A 发生,则事件B 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 包含事件A (或称事件A 包含于事件B ),记作()B A A B ??或。

⑵如果事件1C 发生,那么事件1D 一定发生,反过来也对,这时我们说这两个事件相等,记作11C D =。一般地,若

B A A B ??且,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记作A B =。

⑶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或事件B 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作

()A B A B +U 或。

⑷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作

()A B AB I 或。

⑸若A B I 为不可能事件()A B =?I ,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其含义是:事件A 与事件B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

⑹若A B I 为不可能事件,A B U 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其含义是:事件A 与事件B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即A B A B =?=ΩI U 且。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⑴概率的取值范围:()01P A ≤≤.

⑵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记作()()1,0P P Ω=?=

⑶当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时,A B U 发生的频数等于A 发生的频数与B 发生的频数之和,从而A B U 的频率

()()()n n n f A B f A f B =+U .由此得到概率的加法公式:()()()A B P A B P A P B =+U 如果事件与事件互斥,则

⑷特例:若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1P A P B =-.【注意:这里的B 常用A 表示】 ⑸如果12,,...,n A A A 为互斥事件,那么()()()1212(...)...n n P A A A P A P A P A =+++U U U ⑹如果A ,B 不是互斥事件,则()()()()P A B P A P B P AB =+-U 四、古典概型

1.基本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我们常常要关心的是所有可能发生的基本结果,它们是试验中不能再分的最简单的随机

事件,其他事件可以用它们来描绘,这样的事件成为基本事件。

2.基本事件的特点:Ⅰ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Ⅱ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3.古典概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⑴试验中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⑵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⑶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注意:求古典概型概率时应该准确确定两个量:①A事件是什么,包含的基本事件有哪些;②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总数是多少】

4.(整数值)随机数(random numbers)的产生

⑴随机数的定义:随机数就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机产生的数,得到这个范围内的每一个数的机会均等。

⑵产生随机数常用方法:常用试验、计算器(计算机)产生。

⑶随机数模拟方法:指的是用计算机或计算器模拟试验的方法,也称作蒙特卡罗方法。

五、几何概型

1.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概率公式: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3.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异同

①不同点:古典概型的试验结果是有限的;几何概型的试验结果是无限的。

②相同点:每一个实验结果发生是等可能的。

③在古典概型中高概率为0的事件为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为必然事件;在几何概型中概率为0的事件可以发生,概率为1的事件不一定发生。

4.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⑴[0,1]间随机数的产生:在计算器或计算机中应用随机函数可连续产生[0,1]范围内的均匀随机数,不同的计算器具体操作过程可能会不同。

⑵随机模拟方法求面积的具体步骤

①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一系列[0,1]内的随机数;

②经平移和伸缩变换,()()1,1x x b a a y y d c c =?-+=?-+,使得随机数x 的范围在[],a b 内,随机数y 的范围在

[],c d 内;

③统计落在所求面积的区域内的随机数组(),x y 的个数N ,有时需计算检验; ④应用公式'N

S S M

?计算近似面积,其中S 为相应的矩形面积()()b a d c -?-,M 为总的随机数组(),x y 的个数'S 为所求图形的面积的近似值。

六、第三章补充内容

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情有n 中不同的方法,而每一种方法中分别有12,,...,n m m m 种不同的办法,那么完成这个事件共有1

2...n m m m +++种不同的办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情有n 个步骤,而每一步骤分别有12,,...,n m m m 种不同的办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12...n m m m ???种不同的办法。

3.组合: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这些组合的总数叫做从几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为m

n C 。其中()()()

()()12...112 (1)

m

n n n n n m C m m m -?-??-+=

-?-??。

【技巧:m

n C 中,m 表示分母中第一个因数为m ,乘以m 个数(依次递减);m

n C 中,n 表示分子中第一个因数为n ,乘以m 个数(依次递减)】

4.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m 个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m 个元素的排列。所有排列的总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m 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为m

n A ,其中()()()12...1m

n A n n n n m =-?-??-+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 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 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 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 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 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 字说明。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 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 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和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和练习题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必修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 A + B +A B . (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 如: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b 、A (A 为锐角)求B 。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 画出图:法一:把a 扰着C 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 有无交点: 当无交点则B 无解、当有一个交点则B 有一解、当有两个交点则B 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 的情况: 当ab 时,B 有一解 注:当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A ==B .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 2cos c a b ab 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 cos 2a b c C ab +-=.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 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2 2 2

最新高一下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最新高一下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 一、集合(jihe)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R|x-3>2}或{x|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 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 B,B C,那么A C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3、数集的符号: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 集Q ;实数集R . 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5、若集合中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6、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7、子集的性质: (1)A ?A (即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2)若A ?B ,B ?C ,则A ?C ; (3)若A ≠?B ,B ≠?C ,则A ≠?C. 8、集合的基本运算 (1)并集:}{x x x A B =∈A ∈B 或 (2)交集:}{x x x A B =∈A ∈B 且 (3)补集:}{U x x U x A =∈?A 且e (4)性质:①A A =A ,A ?=A ;②A A =A ,A ?=?; ③()U A A =?e,()U U A A =e,() U U A =A 痧, ()()()U U U A B =A B 痧?,()()()U U U A B =A B 痧?. 9、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10、(一)求函数定义域的原则: (1)若 ()f x 为整式,则其定义域是R ; (2)若 ()f x 为分式,则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集合; (3)若()f x 是二次根式(偶次根式),则其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不小于0的实数集合; (4)若()0f x x =,则其定义域是 }{0x x ≠; (5)若()()0,1x f x a a a =>≠,则其定义域是R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随机事件的概率_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随机事件的概率 【学习目标】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 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与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随机事件的概念 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 (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 (3)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要点诠释: 1.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某种结果,随着条件的改变其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强调同一事件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2.随机事件可以重复地进行大量实验,每次的实验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随着实验的重复进行,其结果呈现规律性. 要点二、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1.频率与频数 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A n n f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概率 事件A 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 n m 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A). 由定义可知0≤P(A)≤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要点诠释: (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求事件A 的概率的前提是:大量重复的试验,试验的次数越多,获得的数据越多,这时用 A n n 来表示()P A 越精确。 (2)任一事件A 的概率范围为0()1P A ≤≤,可用来验证简单的概率运算错误,即若运算结果概率不在[01],范围内,则运算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新课标必修3概率部分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 事件:随机事件( random event ),确定性事件: 必然事件( certain event )和不 可能事件( impossible event ) ? 随机事件的概率(统计定义):一般的,如果随机事件 A 在n 次实验中发生了m 次,当实验的次数n 很大时,我们称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n m A P ≈ 说明:① 一个随机事件发生于具有随机性,但又存在统计的规律性,在进行大量的重复事件时某个事件是否发生,具有频率的稳定性 ,而频率的稳定性又是必然的,因此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 ② 不可能事件和确定事件可以看成随机事件的极端情况 ③ 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总的试验次数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个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而这个接近的某个常数,我们称之为概事件发生的概率 ④ 概率是有巨大的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果,讲的是一种大的整体的趋势,而频率是具体的统计的结果 ⑤ 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 概率必须满足三个基本要求:① 对任意的一个随机事件A ,有()10≤≤A P ② ()()0,1,=Φ=ΩΦΩP P 则有可能事件分别表示必然事件和不和用③如果事件 ()()()B P A P B A P B A +=+:,则有互斥和 ? 古典概率(Classical probability model ):① 所有基本事件有限个 ②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概率模型成为古典概型 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个n ,则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n 1,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n m A P = ? 几何概型(geomegtric probability model ):一般地,一个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 记事件“改点落在其内部的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的侧度 的侧度D d A P = ( 这里要求D 的侧度不为0,其中侧度的意义由D 确定,一般地,线段的侧度为该线段的长度;平面多变形的侧度为该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像的侧度为其体积 )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① 基本事件等可性 ② 基本事件无限多 颜老师说明:为了便于研究互斥事件,我们所研究的区域都是指的开区域,即不含边界,在区域D 内随机地取点,指的是该点落在区域D 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侧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无关。 互斥事件(exclusive events):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为互斥事件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高一是高中学习生涯中打好基础的一年,而高中数学也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学好高一数学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集合有以下性质 若A包含于B,则A∩B=A,A∪B=B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大写的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1,2,3,……}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为该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π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 4.自然语言常用数集的符号:(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0的自然数集合,记作N_(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Z+;负整数集内也排除0的集,称负整数集,记作Z-(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Q={p/q|p∈Z,q∈N,且p,q互质}(正负有理数集合分别记作Q+Q-)(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正实数集合记作R+;负实数记作R-)(6)复数集合计作C集合的运算:集合交换律A∩B=B∩AA∪B=B∪A集合结合律(A∩B)∩C=A∩(B∩C)(A∪B)∪C=A∪(B∪C)集合分配律A∩(B∪C)=(A∩B)∪(A∩C)A∪(B∩C)=(A∪B)∩(A∪C)集合德.摩根律集合Cu(A∩B)=CuA∪CuBCu(A∪B)=CuA∩CuB集合“容斥原理”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例如A={a,b,c},则card(A)=3card(A∪B)=card(A)+card(B)-card(A∩B)card(A∪B∪C)=card(A)+c 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1885年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谈到集合一词,列举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常用方式。集合吸收律A∪(A∩B)=AA∩(A∪B)=A集合求补律A∪CuA=UA∩CuA=Φ设A为集合,把A的全部子集构成的集合叫做A的幂集德摩根律A-(BUC)=(A-B)∩(A-C)A-(B∩C)=(A-B)U(A-C)~(BUC)=~B∩~C~(B∩C)=~BU~C~Φ=E~E=Φ特殊集合的表示复数集C实数集R正实数集R+负实数集R-整数集Z正整数集Z+负整数集Z-有理数集Q正有理数集Q+负有理数集Q-不含0的有理数集Q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篇二】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

高中数学必修三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必修3 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 算法通常是指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 (3)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两种) 循环结构 注:各种框图结构的功能及注意事项见下节相应语句. 二、基本算法语句 1.赋值语句 格式:变量=表达式 功能: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说明:①变量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可以是单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字母后面跟若干数字当型循环 直到型循环

或字母,不要使用运算符号、特殊符号(如+、-、&等).②每个赋值语句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③表达式可以是常数或单个变量,也可以是含有常数及变量的算式,还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函数.④若表达式中含有左面的变量时(如A=A+1),则用变量当前的值计算后赋给变量,即变量(A)变成表达式的值,原来的值丢失;当左右变量名不同时(如A=B+1),则赋值后右面变量(B)的值不变. 注:①表达式中常用的运算符号有:+(加)、-(减)、*(乘,不能用×或·,更不能省略)、/(除,不能用÷)、∧(乘方)、\(整除,即整数商)、MOD(余数). ②常用的函数有:ABS (X)(即X的绝对值,不用│X│)、SQR (X)(X的算术平方根, .注意函数中的X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表达式,但必须放在括号里. 要修改程序.②只能给变量赋值,不能对表达式赋值,有些资料上有“INPUT x=5”这样的错误用法,注意避免. 3.输出语句 格式:PRINT"提示信息";表达式 功能:计算表达式的值并输出. 说明:①提示信息在程序运行后原样显示在屏幕上,起提示作用;②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输出在提示信息后面,即输出语句具有计算功能;③每次可输出多个表达式,中间用逗号或分号分开,按原顺序输出;④可以只有提示信息而无表达式,或只有表达式而无提示信息. 注意:①程序中一般要有输出语句;②提示信息要放在英文引号内,即键盘上的“"”,左右相同(课本上的引号是错误的). 4.条件语句 格式1: IF条件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

高级中学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算法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2.算法与计算机: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于算法。只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即算法,并用计算机能够接受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计算机才能够解决问题。 3.算法的特征:①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 ③可行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个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由不同的算法。 ⑤普遍性:一个算法应该适用于求某一类问题的解,而不是只用来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注意:有限性、确定性和可行性是算法特征里最重要的特征,是检验一个算法的主要依据。】 4.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 5.程序框图的组成:程序框图由程序框及流程线组成;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6.基本程序框及其功能:

【注意:起、止框是任何流程不可少的,表明程序的开始和结束。输入和输出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算法中间要处理数据或计算,可分别写在不同的处理框内。一个算法步骤到另一个算法步骤用流程线连接。如果一个框图需要分开来画,要在断开处画上连接点,并标出连接的号码。】 7.程序框图的画法: ①画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应先对问题进行算法分析,必要时可先用自然语言设计该问题的算法,弄清算法的流程,然后把算法步骤逐个转化为框图表示,最后用流程线依步骤顺序连接成程序框图。 ②画程序框图的规则:⑴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 ⑵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⑶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⑷一种判断框是“是”与“不是”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种公式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⑸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8.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①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其特点是步骤与步骤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执行,不会引起程序步骤的“跳转”,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②条件结构:⑴概念:在一个算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算法的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这种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条件结构。这是一种依据指定条件选择执行不同指令的指控结构。 ⑵结构形式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 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 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 步骤加以解决. 二.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名称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 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 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考点、题型汇总

集合与函数知识点讲解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 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1539252 2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三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精选

高中数学 必修3知识点 第一章 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按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2,算法的三个基本特征:明确性,有限性,有序性。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3)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当型循环结构。一个完整的循环结构,应该包括三个内容:1)循环体;2)循环判断语句;3)与循环判断语句相关的变量。 二,基本算法语句(一定要注意各种算法语句的正确格式) 1,输入语句 2,输出语句 3,赋值语句 注意:“=”的含义是赋值,将右边的值赋予左边的变量 4,条件语句 5,循环语句: 直到型 当型 注意:提示内容用双引号标明,并 与变量用分号隔开。

三,算法案例 1,辗转相除法: 例:求2146与1813的最大公约数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余数为0时计算终止。 为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秦九韶算法:将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改写成 1210()(()))n n n f x a x a x a x a x a --=+++++ 再由内及外逐层计算。 4,进位制:注意K 进制与十进制的互化。 1)例:将三进制数(3)10212化为十进制数 10212(3)=2+1×3+2×32+0×33+1×34=104 2)例:将十进制数104化为三进制数 104=3×34+2 ....... 最先出现的余数是三进制数的最右一位 34=3×11+1 11=3×3+2 3=3×1+0 1=3×0+1 ............ 商数为0时计算终止 104=(3)10212 第二章 统计 一,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 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取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关键词)逐个,不放回,机会相等 2,随机数表法的步骤: 1)编号; 2)确定起始数字;3)按一定规则读数(所读数不能大于最大编号,不能重复)。 3,系统抽样的步骤: 1)编号; 2)分段(若样本容量为n ,则分为n 段);分段间隔N k n = ,若N n 不是整数,则剔除余数,再重新分段; 3)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 4)按照 一定的规则在后面每段内各取一个编号,组成整个样本。 4,分层抽样的步骤: 1)确定抽样比; 2)根据个体差异分层,确定每层的抽样个体数(抽样比乘以各层的个体数,如果不是整数,则通过四舍五入取近似值);3)在每一层内抽取样本(个体数少就用简单随机抽样,个体数多则用系统抽样),组成整个样本。 5,三种抽样方法的异同点 直到型和当型循环可以相互演变,循环体相同,条件恰好互补。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最全五篇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最全五 篇 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大家!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1 1.元素的三性(确定,互异,无序);已知集合A={x,xy,lgxy},集合B={0,|x|,y},且A=B,则x+y= 2.集合代表元素已知集合M={y|y=x2,xR},N={y|y=x2+1,xR},求MN;与集合M={(x,y)|y=x2,xR},N={(x,y)|y=x2+1,xR}求MN的区别。 3.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忘记. 4.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如满足条件的集合M共有多少个 5.韦恩图的应用;某文艺小组共有10名成员,每人至少会唱歌和跳舞中的一项,其中7人会唱歌跳舞5人会,现从中选出会唱歌

和会跳舞的各一人,表演一个唱歌和一个跳舞节目,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6.两集合之间的关系。 7.摩根定律(CUA)(CUB)=CU(AB)(CUA)(CUB)=CU(AB);; 8.你对映射的概念了解了吗?映射f:AB中,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它对应元素的性,哪几种对应能够成映射?A中有m 个元素B中有n个元素,f:AB的映射有多少个?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上课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