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阅读专题汇编(2018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85篇)

议论文阅读专题汇编(2018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85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2018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85篇)

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①过去在部队时,有一位前辈作家,请吃饭时钱不够了,就把手表押上,也要让大家吃得尽兴。当时手表是责重物件,找对象的"三转一响"之一。这是有面子的事。

②有一次跟团旅游被关在一个景区,导游伙同景区商场的经理,非让我们买东西不可,可是东西又不好又贵,大家都不肯买。现场气氛僵持不下,表面的和气快维持不住了。商场经理背后的大门紧闭,没有人能飞出去。终于团里一个有钱的游客,说她要买这买那,她其实什么都不缺,但显然是为了给大伙解围,化解了一场危机。这也是有面子的事。

③我们中国人,大多注意面子,血气方刚有之,一掷千金有之。面子固然重要,然而里子方面,有时却注意不够。我认为: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④康紅雷导演跟我说过一件事:拍《青衣》剧组解散之后,演员各奔东西,潘虹老师的房间里,她穿过的戏服全部自费干洗后,整洁地挂在房间里。她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⑤我还认识一个摄影助理,他说有一次拍周润发的广告,那时周润发的名气如日中天,男人们都想在现实生活中学他燃烧美元点烟的镜头。所以现场他被团团图住,紛紛让他签名。摄影助理实在小得放在哪里都是透明的,没有半个人注意到他。他只是站在- -边默默看着,默默工作,直到所有的拍摄工作全部结束。周润发却主动向他走了过来,与他拍了合影。这也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⑥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北京郊区开青年作家的会议,结束时许多代表陆续走了。宾馆服务员问我,你们真的是作家吗?我说是。她说为什么客房里的公物一点都不爱惜,摔坏了玻璃杯也不赔,还用床单擦鞋。而且打了长途电话不付费,查到房间说人早走了。我听了无言以对。再如有些美女在外面绝对光鲜靚丽,但是住的地方有可能脏乱到下不去脚。或者,私下里张口就是瞎话,颇为不堪。这些不是里子差,是压根儿就没里子。

⑦名人也罢,普通人也罢,面对他人和面对自已时都要展现我们的面子和里子。过分追求鲜衣怒马、锦上添花、煊赫恭敬,不但容易丧失意志、流于平庸浅薄,弄不好还会丢人破财、触犯法律。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认真充实美化自己的内在,才能得到恒久不衰的尊重和认可,支撑起真正的面子。

⑧最近买过两件衣服,我都是一眼看中了里子才喜欢的。而以往买衣服首先当然看样式,然后是质地,最后是手工和细节,但这两件衣服的里子都十分惊艳。看不到的地方尚且如此精致,看得到的地方大体可以放心了吧!

⑨做人也一样,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李传鹏选自《新民晚报》2017年12月20日)

21.说一说文章开头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22.谈谈你对“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这句话的理解。(2 分)

23.④~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24.说说本文论证思路。(2 分)

25.根据本文的观点,说一说以下三则材料,哪一则不能论证这一观点?为什么? (2 分)

[材料一]西南政法大学大四女生谢仁慈,在车祸中失去了左腿,但她没有因为残疾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读更多的书,去远方旅行,抽出时间健身,积极踊跃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她成绩优异,努力用自己的方式为残障人士发声。她甚至大胆露出假肢,穿上短裤和短裙,展示自己的美丽。

[材料二]魏征非常有胆识谋略,善于劝谏皇帝收回不合理的主意,經常不顾皇上的面子直言相谏。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远远地望见魏征前来,急忙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鹃鹰最终竟然闷死在皇上怀中。

[材料三]张某,曾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他既不注重提高演技,也不注重提升个人修养,而是追求生活享受,喜欢结交朋友玩乐,开豪华跑车,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娱乐场所。后因感情问题与他人发生冲突,打人致伤被开除。又因先后两次吸毒甚至容留他人吸毒被批捕、判刑。虽然他出演了一些影视剧中的角色,并小有名气,但最终梦断高墙。

【参考答案】

21.用前辈作家押表清吃饭和有钱游客买东西为大伙解围两个有面子的事例引出本文中心论点: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答作为事实论据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都对)。

22.做人,要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认真充实美化自己的内在,才能支撑起恒久不衰的尊重,得到真正的面子。

23.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只要答出对比论证就可得1分),通过列举潘红和周润发的正面事例,与青年作家和有些美女的反面事例做对比,突出论证了注重里子得到别人的尊重的观点,进而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24.首先通过作家和有钱游客有面子的事引出本文中心论点;其次通过正反对比论证突出论证本文中心论点;最后联系个人买衣服重里子进一一步重申论点。

25.材料二。材料二表现了魏征有胆识谋略敢于直言进谏,与本文观点不符。

(2018内蒙古通辽)

邹鲁文化及圣人家风

邹鲁文化是以周代两个诸侯国鲁国和邹国为中心、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吸收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当地土著东

夷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与周秦时期其他的区域性文化相比,邹鲁文化堪称一枝独秀,它不但孕育了儒墨两大显学,引领了百家争鸣的时代潮流,而且还具有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内在潜质。

到了孔、孟生活的时代,邹鲁文化更是繁荣发达,天下领先。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是邹鲁文化沃土培育出来的两大爱的学说,与印度释迦牟尼的“慈悲”并称于世。孔子描绘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领先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百多年,比“理想国”更富有理想的神韵,两千多年来引导和激励着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孔子和墨子分别开创了儒家和墨家学派,揭开了诸子百家大争鸣的序幕。孔门和墨门弟子来自四面八方,邹鲁成为贤士出入之地。孔子晚年整理的经典成为数千年中华文化承上启下的枢纽,被称为“中华文化元典”。孔子弟子及后学陆续编纂和创作的“四书”与“五经”并行于世。他们不仅开创并引领了一个诸子百家独立思考、自由言说的时代,还把这个时代中国思想世界的中心舞台转移到了邹鲁一带。

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这五位圣人全部出自邹鲁,出自儒家,由此可知邹鲁文化的非同凡响。这五位圣人还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风的传承、弘扬并创新发展,形成了只有在邹鲁才得一见的圣人家风。邹鲁优良家风,远承尧舜首倡的以孝悌治家的风尚,至春秋时期,邹鲁一带的家风以好学、知礼为特点,成为当时远近各地“闻其风而悦之”的家风典范。

孔子的圣人家风由一则“庭训”的典故可见一斑。孔子的家教具有示范效应,孔子后人从这则家教案例中提炼概括出了诗礼家风,世代发扬传承,历两千五百余年而不衰。颜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修德、好学、守礼是颜子为人的三大特点。颜子三十五世孙颜之推著《颜氏家训》,将修德、好学、守礼的精神纳入颜氏家训,使其世代相传,成为其家风的内核。曾子父子共同开创的曾氏家风,以孝悌、修身、耕读为其三大特征。孟母教子有方,留下了“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传颂后世的故事。孟子所开创的孟氏家风,无疑深受母亲的影响。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像孔子、孟子这样幼年时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不管生活多么困苦,只要拥有良好的母教和家风,就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两千多年来,圣人后裔不忘祖训,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也都向往圣人家风,以圣人家风为范本,培育自家家风,形成了无数的不同类型的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塑造礼义之邦。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2月24日11版,作者王钧林)

10.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邹鲁文化一枝独秀。

B.邹鲁文化是形成圣人家风的沃土。

C.儒、墨学派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D.邹鲁文化及圣人家风影响深远。

11.下列有关“圣人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家风受到邹鲁文化中儒家思想的非凡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圣人家风是由五位圣人传承、弘扬尧舜以来的优良家风,并创新发展形成的。

C.圣人家风远承尧舜首倡的以孝悌治家的风尚,在周秦时期即被各地奉为典范。

D.圣人家风在当下中国依然能够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段结构上领起下文,内容上明确了邹鲁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B.第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述了孔子的“大同”社会更有理想神韵。

C.第段列举几位圣人的家风,论述了其好学、知礼、世代相传的特点。

D.第段表明圣人家风来自于普通家庭,与家境是否富贵无关。

【参考答案】

10.D

11.C (“周秦时期”应为“春秋时期”)

12.B (“引用论证”应为“对比论证”)

(2018山东日照)

由《猩猩嗜酒》想到的

①《猩猩嗜酒》是明代文学家刘元卿的一篇经典寓言,讲述的故事是:猎人为捕获猩猩,投其所好在路旁摆下香甜美酒作为诱饵。猩猩知道这是猎人设下的圈套,不去碰触。但闻到美酒飘香,便垂涎三尺,不能自制。一次次自我告诫,又一次次有着想喝的纠结,直至忘乎所以,最后竞端起大酒樽狂饮起来,直到烂醉如泥,终成猎物。聪明的猩猩因贪恋美酒而丧失了自制力,付出了沉重代价。

②何为自制力?自制力即自我控制能力。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对自我控制能力的一个经典诠释。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欲望人人都有,“存天理,灭人欲”,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是人都会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喜怒哀乐,这是天性流露。没有欲望,人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就会缺乏激情和动力,但若任由欲望和天性自由宣泄,不加理智约束,人生就会如同一列失去闸片的飞奔的列车,不脱轨撞个车毁人亡才是怪事。

④好在人不同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类能够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人们能够自觉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这是自制力的表现。自制力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智能发挥以及在成功路上走的远近。自制力好,是一个人强大人格的体现,更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

⑤自制力是一个人坚强意志的表现。楚庄王拒赴宴会,用坚强意志克制自己享乐的欲望,也正因此他才能成就雄图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是一个大烟鬼,他用过人的意志力克制香烟对他的诱惑,成功改掉恶习。他的事业也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世界富豪之一。生活无处不诱惑,唯有靠坚强意志管控好自己,慎微、慎独方能成就大事。否则,在不知不觉中忘乎所以,糊里糊涂就成了欲望的猎物,一失足成千古恨。

拥有长远的眼光和若谷的胸怀,遇事能冷静思考,为大局考虑,这是一个成功之人应有的素养。蔺相如忍辱负重,不因个人荣辱而意气用事,避免与廉颇正面争锋,是重国事、看大局、识大体的格局体现,也是明事理、知是非、能忍让的修养体现。而最终,他以宽广的胸怀赢得“强泰不敢加兵于赵”的成果,也同时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⑦自制力是一种人生成功的保障。理智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良习惯,不良言行,不一味地归于造化的安排,不给自己的恣意任性寻求借口,至少能让我们人生路少一点人为的崎岖障碍,多一点阳光和坦途,多一点丰富多彩的内容。

⑧《猩猩嗜酒》,所喻者大也,愿与诸君共勉。

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5.选文开头写《猩猩嗜酒》的寓言有什么好处?(3分)

26.简述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4分)

27.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8.下面这段文字作为论据放在选文的哪一段最恰当

...?请说明理由。(3分)民族英雄林则徐,曾是一个性格急躁的小伙子,与人讨论问题时,总是争得脸红脖子粗,很难心平气和。在父亲的教育下,他性急的毛病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更好地克制这个毛病,他在书房写下“制怒”二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多年后,林则徐成为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参考答案】

24.自制力好,是一个人强大人格的体现,更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

25充当事实论据,从反面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引出本文的论题:自制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6.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自制力是一个人坚强意志的表现;接着列举了楚庄王、保罗·盖蒂用坚强意志克制自己的欲望,成就更好的自己,取得成功的例子证明本段的观点:最后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论述了坚强意志对管控自己的重要性.

27.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述了遇事能冷静思考,为大局考虑是成功之人应有素养的道理,更有权威性;论证了“自制力是一个人格局和修养的体现”这一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28.第⑦段。该论据写林则徐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最终成为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与第⑦段的观点“自制力是一种人生成功的保障”相符。

(2018辽宁抚顺)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王艺侨

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选自《人民日报》)16.文章开篇用“二王”的故事,引出了什么观点?(1分)

答:(1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17.文章写第3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答:(2分)①列举现实中缺乏毅力者的种种表现,②从反面论证了“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的观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8.文章第4自然段用了哪些事实论据?请简要概括。(2分)

答:(2分)①夏承焘专注词学研究和教学,终获成功。②吴玉章长期坚持教书育人和革命,造就了大批人才。(每点1分)

19.结合文意,请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3分)

答:(3分)有恒心能坚持到底的人和对有恒心者满怀敬意的人,对未来中国起中坚作用。(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18四川资阳)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责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昊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

大批各类人才。《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⑤“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⑥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2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4.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26.下面的这段文字放在选文的哪一段最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一生从事临床医疗实践和中草药采集、研究工作,他历经千辛万苦,跋涉在深山巨谷中寻找草药,为弄清药材的功效,冒着生命危险,尝遍各种草药,坚持三十余年,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2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选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23.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24.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5.首先,提出本段观点: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接着,列举夏承焘、吴玉章一生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并做出巨大贡献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然后,引用《吕氏春秋》中的话,充当道理论据,证明该段的观点;最后,总结全段,从反面强调恒心的重要性。

26.第⑤段。这段文字写李时珍不畏艰险,靠勇气和毅力坚持三十余年,完成《本草纲目》;论证了“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的观点,与第⑤段的观点相符。

27.示例:做人做事要有一颗恒心,例如,我们在学习中有恒心、有毅力,才能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优异成绩。做事情要有专一的目标和水滴石穿的韧性,有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不急功近利,善始善终,才能走好人生之路。(此题答案不唯一,观点正确,围绕恒心、毅力,紧扣生活实际谈启示即可)

(2018辽宁辽阳)

想到就做

罗兰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该做的事,不是我们没有想到,而是我们没有立刻去做,时间一过,就把它忘了。

其原因,有时是忙,有时是懒。一个事务繁忙的人,想到某一件事该做,但他当时没有时间,于是想:“等一下再说吧!”但等一下之后,为其他事务分神,就把这件事忘了。

有些人虽然不忙,可是,他喜欢拖延。该做的事虽然想到,却懒得立刻着手去做,心想:“等一下再做吧!”可是,等一下之后,他就忘了。或者已是时过境迁,失去当做的时机了。

如要使做事有效率,最好是“想到就做”。

养成“想到就做”的习惯之后,你会发现自己随时都有新的成绩:问题随手解决,事务即可办妥。这种爽利的感觉,会使你觉得生活充实,而心情爽快。

遇事拖延的习惯,不但耽误了工作,而且在自己精神上也是一种负担。事情未能随到随做,随做随了,却都堆在心上,既不去做,又不敢忘,实在比多做事情更加疲劳。做事有始无终,也会使自己心情上有负债之感。

①无论大小事,既经开始,就应勇往直前地把它做完。②我国传统规矩,家庭教子弟写字,无论有什么事打扰,也不准把一个字只写一半。③即使这个字写错了,准备涂掉重写,也要把字写完再涂。④在日常小事上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将来做事才不会轻易地半途而废。

假如你有未完成的作业,未缝完的衣服,未写成的稿子,等等,希望你肯把它们找出来整理一下,安心去把它们完成。相信完成之后,你会觉得非常快乐。当它们未完成时不过是些废物,而你只要再付出一半或十分之二三的心力,把它们完成之后,他们却变为漂亮的成品和可观的成绩,那种意料之外的成功,更会令你惊奇。

有些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而是我们不想做。只要我们肯再多付出一份心力和时间,就会发现,自己实在有许多未曾使用的潜在的本领。

也有些人在面临一项新的工作时,会为它的繁重与困难而心情紧张、沉重、不安。这些人大多是较为拘谨而责任感又重的人。消除这种紧张、沉重与不安的办法,只有立刻着手去做这件事。当开始工作后,他会很意外地发现,事情并不那么困难,而对自己也有了信心。

“想到就做”不是一件难事,它只是需要明快、果决与信心。但是,一件事情既经开始之后,是否能够有始有终,则要看是否有毅力与恒心。许多事往往在一开始时,凭一股冲力做了一阵,然后就渐渐觉得厌倦;加以任何工作都难免遭遇一点困难或外力的干扰,这时不但兴趣消失,信心也没有了。很多工作都因此而中途停顿。而只有那些能克服这中途障碍的才是成功的人。

开始一件工作,所需的是明决与热忱;完成一件工作,所需的是恒心与毅力。缺少热忱,工作无法发动。只有热忱而无恒心与毅力,工作不能完成。

(选自《罗兰小语全本·成功的两翼》,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改动)

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它是怎么提出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正是教人不忽视任何小事的最好的起点”这句话是从第七段中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3分) (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9.养成“想到就做”的习惯有何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全文,具体说说如何才能克服遇事拖延的毛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答案】本文的论点是“想到就做”。因为忙碌、懒惰和拖延,我们有许多事想做而未能做,作者正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这一普遍现象,提出了“想到就做”的观点。

【解析】本文开头述说日常生活中因为忙碌、懒惰和拖延,我们有许多事想做而未能做这一普遍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

8.【答案】C

【解析】做这类题目,一要明确关系析语境——答题时要注意前后关联,分析不同段落文字所创设的语境,从而明确题干语句内容上与前后文的关系。二要关注结构析作用——揣摩题干语句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三要抓关键词巧比较——扣住题干语句中关键词语,并以此与上下文内容进行比较判断。做本题,仔细阅读题干要求,从“这正是”可知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这”则指我国家庭教子弟写字的传统规矩,可见,这句话应放在③④之间。

9.【答案】①它能使我们生活充实,心情快乐;

②它能卸掉我们精神上的负担,免去负债之感;

③它让我们做任何事都有始有终,而不是半途而废;

④它能让我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⑤它能激发我们未曾使用的潜在本领;

⑥它能消除紧张、沉重与不安的心理,从而让我们对自己更有信心。

【解析】答案分布在第五段至文末,找出关键信息,归纳概括即可。

10.【答案】①要在日常小事上努力做到有始有终;

②要善于对未完成的工作进行整理,做到有主有次,有先有后;

③对待新工作,要不畏繁难,克服紧张、沉重和不安的心理;

④工作开始时,要做到明快、果决,充满信心;

⑤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恒心、毅力和坚持精神。

【解析】做该题,要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观点。作者的倡导和提议,从文章中提取出来就是答案。做这类题目,要做到分条回答,条分缕析。

(2018湖南常德)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梁衡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周日无事,一个大人带着十多岁的孩子在宿舍大院里散步。看到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无解时,这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可纠结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订有《汽车族》杂志吗?没事闲看来的。”这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其实,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其实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孤独、浮躁、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

④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偷得仙桃能成仙,搬来救兵也称王,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你超越阅读而进入写作,发表了作品时,别人又开始了对你作品的阅读。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是这样螺旋式前进。

⑤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以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就开始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如果你说老了,已胸无大志,那么,阅读至少可以疏通头脑,不至于让你提前痴呆,输在了终点线上。再者就算你无所谓了,也该为下一代装出一个阅读的样子,别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⑥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那大战期间,为解决军做单调冷寂的间题,提高士气,政府向革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⑦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⑧为了精神生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7日第4版,有删改)

17.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论证方法。(2分) 18.第②段写小男孩的故事,作用是什么?(3分)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0.请写出你依靠课外阅读解决实际问题,或者丰富精神生活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悟。(80字以内,标点不占字数)(4分)

【参考答案】

17.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18.用一个孩子运用阅读所获知识,解决生活中大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强调了阅读的作用,引出“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的观点,同时引起读者对所论述问题的重视和兴趣。

19.我们要为精神生活而阅读

20.读《童年》使我我在学习中不再懒惰,不再向父母要求更多。因为我明白现在辛苦读书实在算不上什么苦差事,艰难困苦的生活正可以磨砺意志,让人变得坚强。无论怎样都要正视苦难,心向光明。

(2018黑龙江大庆)

提问,会给你带来什么?

叶修

请允许我先提一个问题:博物馆的一面外墙总有严重的腐蚀,要经常涂刷油漆,如果你是博物馆的主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的第一直觉是,那就再刷漆呗!这显然没解决问题,聪明的你可能会说:“找出原因,为什么这面墙腐蚀严重?”

经过调查,原来是清洁工用高腐蚀的清洁剂清洗墙面,导致墙面腐蚀。所以正确的解决办法是,先修补墙面,以后用低腐蚀的清洁剂来洗墙。

看看,你现在做出的决定比直接刷漆是不是强多了。

就这么结束吗?没有!你继续问:为什么清洁工要用高腐蚀的清洁剂?原来,是因为这面墙上经常粘着很多鸟粪,一般清洁剂洗不掉。

现在,你肯定还要继续问下去:为什么这面墙上有很多鸟粪?因为墙上有很多蜘蛛,有些鸟以蜘蛛为食,就常在这附近活动;为什么墙上有很多蜘蛛?因为墙上有很多虫子,蜘蛛以这些虫子为食;为什么墙上有很多虫子?因为这面墙上有几扇窗,夜晚的灯光会吸引趋光性很强的虫子。于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窗户那儿安装遮光性很强的窗帘。

瞧!现在你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一开始完全不同了一一从刷漆变成了安窗帘。很明显,后者更彻底、更有效。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呢?——提问!(严格说来,还包括提问引发的调查。)

可能会有人认为:提问?那还不容易?这还真不容易!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固有观念的局限。提问不是怀疑一切,而是积极地探究,有了这个基础,你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这就需要突破自己固有的观念、打破思维定势,承认自己的局限,才能以积极的好奇心和耐心来探究事物,这相当不易(小孩子反而容易)。况且,提问是有方法的。

提问有哪些方法呢?

一种方法是问“为什么”,回溯事物发生的原因。比如,博物馆外墙的例子。一种方法是问“将如何”,追问事物发展的结果。比如,对国家发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你,可以这样问:那将如何?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很可能迎来产量的增长;那将如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之一锂电池,其需求量很可能增长;那将如何?锂作为锂电池的主要原料,其需求量很可能增长……如果你是投资者,通过这一串逻辑链,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你看,溯前追后的提问方法能引导你的思维更深入。当然,很多事物的前因后果很复杂,要注意多种因素的关系.同时,你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提问,这样的话,考虑问题就会更缜密。

比如,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这样问自己:“何人”,谁在说?此人站在什么立场?“何事”,说什么?是客观事实还是个人想法?依据是否可靠?“何处”,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说的?“何时”,是在事情发生前、发生中,还是发生后说的?“何因”,为什么会这么说?还有别的原因吗?“如何”,说的时候是平静的,还是带有情绪?“若何”,如果不是这样,还有哪些可能?(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继续问下去。)

看,这样提问,是不是可以让你分析问题、处理信息更加冷静、更加理性?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担忧:提倡冷静、理性,会不会让人失掉感性而变得冷漠?——是不是这样呢?来看一个例子。“某同学上学常迟到”,对这件事你怎么反应?你会不会评判“这是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你放下这个评判,提出问题:他迟到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哪些能改变?哪些无法改变?—再问下去:我能帮他做些什么?还有哪些人能帮他?怎么帮他?这样一来,因为深入的了解,你对这个人、这件事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而不再只是冰冷的评判。由此可见,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着失掉感性而让人变得冷漠。

当然,提问需要丰富的知识基础,想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你要不断学习,见多识广才行。

对于以上这番话,建议聪明的你多提问、多思考。你看我说的对不对呢?

(李传鹏原文有删改)

15.文中不能论证“提问方法”这个内容的一项是:(2分)

A.处理博物馆外墙腐蚀的问题

B.国家发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C.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

D.面对某同学上学常迟到这一情况

16.请从文中摘录关键词句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4分)

17.文章括号中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下面也可以用括号括起来的一个句子是:(2

分)

A.聪明的你可能会说:“找出原因,为什么这面墙腐蚀严重?”

B.于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窗户那儿安装遮光性很强的窗帘。

C.当然,很多事物的前因后果很复杂,要注意多种因素的关系。

D.由此可见,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着失掉感性而让人变得冷漠。

18.这是一篇能吸引人的演讲稿,对其吸引人的原因,请列举三条理由并选其中一条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2分)D【解析】D项“面对某同学上学常迟到这一情况”论证的内容是“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着失掉感性而让人变得冷漠”。

16.(4分)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彻底、更有效思维更深入考虑问题更缜密

分析问题、处理信息更加冷静、更加理性

17.(2分)C【解析】A项引出话题;B、D项得出结论。只有C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18.(6分)理由: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的句子以事例引出话题用第二人称语言口语化多用短句多用设问……

分析的参考示例:文章并不一开头就讲道理,而用通俗易懂的事例引出话题。为听众设定“博物馆的主管”这个特殊身份,并交代“如何处理博物馆外墙腐蚀”这个具体任务,把听众引入特定的情境,步步追问,最后把刷漆和安窗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决办法进行对比,引出“提问”这个话题,从而吸引听众。

(要求:理由充分,分析具体,逻辑严密。语言通顺。)

(2018贵州贵阳)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三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这是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三名男子而言,阅读,可以在他们眼前展现生活的美好,让他们暂时忘记战争的苦难,对和平更加憧憬,从而可以更勇敢地面对现实。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知识往往会让自己在人生路上有更多的选择,智慧让自己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也让自己有能力在所选择的道路上开创出一片丰富的天地。因此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④一生饱览群书的曾国藩,文章笔力雄厚。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以自己对天

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为耻。曾国藩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同时外化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人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游刃有余。因此,曾国藩作为人臣,他能在朝中纵横捭阖,让世人敬仰。作为同僚、上司,他圆融谦逊,深受爱戴;作为人父,他教子有方,其所留家训影响一辈辈后人。很多人把曾国藩的成功归结为他在阅读中所汲取的营养。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新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他就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令人动容的,不仅仅是他超多的诗词记忆量,也不全是他以低微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是源于阅读的滋养。这样丰沛的内在,必然使他在生活中比普通人有了更多的感悟,人生会增加更多意趣。

⑥远离阅读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就好像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即使再豪华,也会因缺少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而变得阴沉憋闷。但也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多彩,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在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在观察。这样的阅读,既能塑造丰盈的内心,又能创造丰富的生活。所以说,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选文有改动)

24.请选择填入选文第②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3分)()

A.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B.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

C.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25.简述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26.议论文所举事例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请概括说明第④、⑤段的两个事例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3分)

27.选文第⑥段画横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8.“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关于“如何阅读”你有怎样的观点?请写出三条。

【参考答案】

24.B

25.首先用一个设问句(或疑问句)引起人们对阅读伟力来源的注意和思考;接着分析阅读对于人的意义(或作用);最后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6.两个事例在时间上,有古有今;(1分)在人物身份上,有名人也有普通百姓;(1分)在内容上,分别从读书能“导向外在的成功”和能“指向内在的丰沛”两个角度证明中心论点(1分)

27.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的重要作用,进而论证“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的中心论点。

28.示例: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时应精读细思;读书要联系实际(或学以致用)。

(2018辽宁本溪)

多读点“无用之书”

张业修

①谈到读书,有不少人认为,要么不读,要读就读有用的书。我倒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在读有用之书的同时,还应多读点无用的书,否则,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读书。

②所谓无用的书,是相对于如今流行的那些“有用之书”而言的﹣﹣那些读了以后,对你升学、应聘、挣钱能立竿见影有所帮助和借鉴的书,如《如何炒股》《如何理财》等等。反之,那些不授技能的书,都属于看似“无用的书”。

③人要生存,必然要学谋生的技能和手段,就得读“有用之书”,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但若把读有用之书当成读书的全部,或对“无用的书”心存芥蒂,就有失偏颇了。读有用之书,或许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需求,但如果读书只关注物质的获取,而忽略精神的需求,就可能被名利所牵引控制,变成一个精神空虚、了无情趣的人。

④就我自己来说,书读得不算太多,但却自小就喜欢读些无用的书,记得上小学时,课余时间,最喜欢看《黄继光》《董存瑞》《穆桂英挂帅》等小人书。上中学时,抽空就爱看《红楼梦》《西游记》等长篇巨著。为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净读这些无用的书,将来怎么考上大学?”在学校,也没少挨老师批评,有几次因自习课上看小说,被老师发现,不仅被骂得“狗血喷头”,而且连借来的书都被没收了,害得我只好东借西凑,才把图书馆的罚款交了。

⑤从学校毕业以后,在阴差阳错中,我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当上了“账房先生”。这样一来,就导致专业不对口,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不上,反倒是平时所读的那些“无用的书”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派上了大用场。在我看来,多读点“无用的书”,起码有四点好处:

⑥可以养心。人生在世,身体需要滋养,心也需要滋养。养心要靠知识、见地、思维、情趣,而这些东西常常来自那些看似无用的书。正如叶曼在《智慧人生》一书中所说:每一本书的写成,每一本书的流传,不论古今中外,它之所以能被人接受,大都是作家一生的经验及智慧的精华,集合在一本书上,所以看书就等于吃维他命。

⑦可以怡情。倘若能排除杂念,静静地于文字间穿行,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李清照“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份忧伤哀愁;感受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那份潇洒豪迈。有了这些感受,方能真正体会到读书中所拥有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畅快、惬意、情致与乐趣。

⑧。人生若无趣,即使物质生活再富有,也会变得枯燥乏味。趣从何来呢?一方面要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另一方面,则要从妙趣横生的“无用之书”中来。静静地读那些“无用的书”,才能让生命的闲暇在诗情画意中悠然流淌。

⑨可以益智。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看似“无用之书”,实际上最有用。通过读它,可以彻悟人生道理,可以洞晓世事沧桑,可以广济天下民众,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你得到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如果只读“有用之书”会有怎样的结果?

(3)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⑧段的开头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5)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一谈读“无用之书”还有什么其他好处?(写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题目:多读点“无用之书”。

(2)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找到相关语段,细读分析,即可概括解答。根据第③段“读有用之书,或许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需求,但如果读书只关注物质的获取,而忽略精神的需求,就可能被名利所牵引控制,变成一个精神空虚、了无情趣的人。”从这句话即可概括解答。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细读第⑥段可知,本段把“读无用之书”比作“吃多种维生素”,这是比喻论证。生动地写出了读点无用之书的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读无用之书可以养心”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本题考查对文段的概括能力。题干要求是“在第⑧段开头补写一个合适的句子”,联系上文第⑦段第一句﹣﹣可以怡情;和下文第⑨段第一句﹣﹣可以益智,可以推断第⑧段第一句就是这一段的一个总领句。通读第⑧段,根据内容概括出一个总领句﹣﹣可以增趣。

(5)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根据文章的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围绕着“读‘无用之书’能丰富阅历,陶冶情操”来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在读有用之书的同时,还应该多读点“无用的书”或多读点“无用之书”。

(2)就可能被名利所牵引控制,变成一个精神空虚、了无情趣的人。

(3)比喻论证。把“读无用之书”比作“吃多种维生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读点无用之书的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读无用之书可以养心”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可以增趣。

(5)示例一:可以积累知识;示例二:可以锻炼思维;示例三:可以增长见识。(除文章所列四点之外,能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2018内蒙古赤峰)

“熬”的境界

①熬,从火,敖声。“熬”有“抬高”的意思。与“火”放一起表示“隔空加热”,原指烹调工序,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日子。“慢慢熬”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

②一般来说,“熬”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似乎是一种消极心态。其实不然,同样一个“熬”字,所折射出来的境界并不相同,无可奈何地挣扎叫熬,无目标地混日子叫熬,执着地与命运抗争、有预期地奋斗也叫熬。都是“熬”,境界迥弄。

③“熬”的过程是渐变,对象是时间,但不一定都是消极地混日子,关键要看你的心态和志向。。心态积极,志向不改,与时间斗,与困难斗,“熬”出来的就是高境界、大成就。

④“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高下立判。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场上的较量,就拿摔跤、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旗鼓相当,刚交手时难解难分,几个回合下来,筋疲力尽,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溃,最终“熬”不住了,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付诸东流。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关键时决定了输赢。

⑤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问题是要辩证地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沉溺,处逆境不服输的,才能“熬”出名堂来, 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熬掉的是幼稚。

(选自《读有所得》,作者王兆贵,有改动)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通过解释“熬”字含义和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引出话题。

B.第②段例举了“熬”的几种形态,论证不同的“熬”展现出的境界不同。

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如何才能在“熬”中战胜对手。

D.第⑤段落实到平常人的生活,告诉我们在平凡中要“熬”出境界来。

20.如果要在第③段的横线上上加上一句话,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越王勾践,时刻不忘复国梦想,卧薪尝胆,熬过了那些屈辱的日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惑, 终于兴越灭吴。

B.唐僧为了完成神圣的使命,遭遇重重危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为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熬过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日子。终于熬出了应有的境界。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累积得多了,下笔就自然会达到如神助的境界。

21.如何理解结尾段“岁月熬人也树人”这句话?(4分)

【参考答案】

19.C

20.D

21.这句话是对中心论点的总结、升华,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中的困难准和逆境是一场艰苦的修行,持久的忍耐,但只要你心态积极,志向不改,最终会收获成熟、坚毅与淡定。

(2018湖南长沙)

“谢绝”的智慧

①美国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为自己订了一份通用的谢绝书:“对您的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遣憾,我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赠送相片,接受采访,发表广播讲话,在电视中露面,赴宴和讲话,充当证人,阅读您的文稿,作一次报告,参加会议,担任主席,充当编辑,接受名誉学位,等等。”克里克不无智慧的谢绝虽然少了“人情味”,但却避免了无数麻烦,省却了许多无意义的社交应酬,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

②大概名人、要人、成功人士都会遇到类似的麻烦,都需要拿出谢绝的勇气与智慧。谢绝和拒绝还不一样。谢绝,基本都是好事或善意,至少当事人是这样认为的;拒绝,则只要把脸往下一拉,把头一摇就行了。谢绝,则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所以,如何措词,还要一番踌躇,需要点智慧。

③钱钟书先生生性淡泊,最烦应酬,特别是晚年,几乎谢绝所有宴请、演讲、兼职和采访,尽管人家都是好意。可钱先生不这样看,“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很好,就有必要去见下蛋的母鸡吗?”他这样谢绝那些希望拜见他的读者,倒也不失幽默诙谐。而对于种种胡吃海喝的宴请,他又这样谢绝:不愿“花些不明不白的钱,吃些不干不净的饭,见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似乎直接有余,巧妙不足,但更见先生之清高狷介,也更有成效。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谁还好意思再上门相邀。

④作家茅盾是个温和厚道的人,他的谢绝很客气,带有商量的味道。1958年3月,茅盾给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室写了封信说:“现在写一点我个人的规划,可是规划是订下来了,能不能完成,要看有没有时间。这就希望领导的帮助。一、帮助我解除文化部长的兼职和政协常委的兼职;二、帮助我解除《中国文学》和《译文》的两个景职;三、帮助我今年没有出国任务。如果照上面所说,一面挂名兼职这么多,一面又不得不把每星期五分之二的时间用在开会、酒会、晚会等三种‘会’上,那么我就只能不写小说了……”正是因为他的谢绝太过客气,不够决绝,当然还有“工作需要”,所以不大奏效,他不得不日复一日地泡在开会、酒会、晚会上,写作计划基本落空,在他后半生的三十年里,没有一部有影响的作品问世。

⑤与茅盾相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自认为其成功的最大诀窍就是“善于谢绝各种邀访和应酬,成功地关上了自己的门”。他一向谢绝采访,谢绝各种会议,谢绝入选名人辞典之类,以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外国文学卷、《东欧国家文学史》、几种版本的《世界文化名人辞典》,都查不到他的名字。也正是因为他谢绝了几乎所有与写作无关的活动,才得以集中精力去从事他钟爱的文学创作,卧薪尝胆默默无闻地耕耘了

大半辈子,最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⑥人生苦短,转眼百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节约时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集中精力干事情。

⑦那么,就请适时关闭电话和电子信箱,以减少各种“热情”干扰。那些可有可无的应酬,充当“花瓶”的做秀,五花八门的研讨会、颁奖会、演讲会,电视台的名人访谈,名目繁多的大赛评委,能谢绝就坚决谢绝,不妨学学钱钟书先生幽默而决绝的精神,学学克里克先生的巧妙措词和不妥协态度。

(陈鲁民《人民文摘》2017年第8期)20.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认为“谢绝”与“拒绝”有什么区别?请归纳。(2分)答:谢绝,基本都是好事或善意,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如何措词,还要一番踌躇,需要点智慧。

拒绝,则只要把脸往下一拉,把头一摇就行了。

21.说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答:生动的事例引出论点,并对自己的观点有支撑作用。同时故事引入,增加了议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22.第四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答:不能删。文章举茅盾委婉谢绝的事例,一方面证明了有些事不拒绝就会对自己的生活或人生带来重大影响;另一方面证明了,像茅盾这样的婉拒,力度不够,不起

作用。

23.不少同学假期一边努力地克制自己做功课,一边不时地发信息谢绝同学的邀约。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此类现象的看法。(2分)

答:像做功课这样不可拒绝的事,那就要有规划地认真做好它。同学的邀约,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意义,有安全性的集体活动,可以一同参与;没意义,有危险的活动或

“聚会”明确拒绝,不含含糊糊。

(2018四川达州)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

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______。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5日,有删改)13文章③~⑤段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

1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5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16模仿第⑥段划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

【参考答案】

(1)①“咬牙”体现的是坚韧②“咬牙”彰显的是智慧③“咬牙”蕴含的是担当

(2)举例论证,文章第三段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艰苦努力的例子,论证了“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3)首先提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例子,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4)示例: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思路清晰。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引出中心论点--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然后举出“咬牙干部”宋任穷的例子进行论证;接着从“咬牙”体现的是坚韧、“咬牙”彰显的是智慧、“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咬牙”是成功的序曲四个方面,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议论文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事例,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真实、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的名言或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对比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