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浅谈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浅谈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公开课是为提升教学质量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形式,与常态课相比,公开课带有教学科研的性质,同时,教师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公开课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可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很多教师在常态教学下没有获得足够的提升,但通过公开课的教学而了获得“脱胎换骨”的授课体验,从而获得了教学能力的提高,帮助教师成长了起来。但是它并不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唯一一种方式,也不是最好的方式。我们在接受公开课的同时也要考虑它对学生带来的影响。特别是时下流行的公开课对学生来讲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即对学生的忽视。

时下流行的公开课一般有这些特点:回答问题的是优等生;课程事先预测;课前彩排;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公开课成为面子课、评比课、形象课。

教学即教学生学。这学生包括全班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某些优等生,或一些学习表现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在课堂的自主发言和交流环节,发言比较积极踊跃的多为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或性格开朗的学生。这

些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而其他中等成绩学生、差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态度偏于消极,具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害怕回答错误,惧怕失败,有些教师考虑到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常常打断这些学生的发言,以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不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不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展。

学生参与的课程是没办法完全按照教师的预期完成的,“教无定法”,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公开课的实际教学,并进行灵活的调整。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对公开课的设计存在一定误区,为了达到“公开”的目的,过分注重课堂的节奏控制,教案设计非常详细,除了教师的导语、过渡语、总结和提问外,甚至设计了学生的答案和提问内容,课堂带有一定的“表演性”。同时,在教案中还将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编排得非常具体、固定,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达到课堂设计的具体时间后,不管当前教学环节是否完成,都赶紧结束当前的教学内容,进入下一环节,当下课铃声响起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全部完成。这样的教案安排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课堂的节奏,但同时也将课堂内容编排得过分具体,拘泥了实际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发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很难将实际情况框定在具体的时间、内容内,教学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产物,教师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应该在适度的课堂预期下,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来把握课堂的氛围和内容进展,过分拘泥于教案的时间和内容设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把握能力的不自信,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不自信。当前流行的公开课大部分是处于此误区之中的,

学生是鲜活的,不能靠机械操作来培养。

教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充满期待的过程。然而,当前的教学公开课出于功利性目的,教师为了上好公开课,往往提前进行“彩排”,有的甚至进行好几次的提前准备和预演。公开课的目的是为了广大教学研究者之间相互学习和切磋,通过交流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反复的预演使得公开课教学流于形式、囿于表演,使得教学表演化,违背了实际教学规律。公开课应该是在教师充分了解教学实际情况、充分理解教材、总结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构建的精品课程,而不应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表演的舞台,十全十美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公开课应该求深、求精、求实,同时允许适度的缺憾,这样才是最真实的。

此外,多媒体在公开课中的应用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因其兼有形状、颜色、声音、动态等元素而获得了迅速的普及和应用,在公开课的教学中也是如此。然而,多媒体的使用应把握好度,过分滥用多媒体也容易使教学陷入误区。由于进行评课时很多评课者将多媒体作为评价标准,所以很多教师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主角,有的从网络上抄袭相关内容,生涩僵硬、脱离教学实际,甚至喧宾夺主,将唱歌、绘画、游戏、表演、讨论等教学元素与多媒体杂糅在一起,表面上课堂氛围热闹、形式丰富多样,

但实际上教学内容未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学生学习内容的时间被占用,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教学艺术的真谛在于平实朴素、贴近学生、形式简约,在轻松自然的教学常态中完成课堂教学。所以,无论常规课还是公开课,都应该谨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学生。

分析公开课存在提前彩排、课堂表演、多媒体滥用等情况的原因,与近年来不断升级的教学评比和优质课竞赛是分不开的。这些教学活动与教师的考核、职称、薪酬、奖励等密切相关,使得教师都非常注重公开课的教学,将之作为教学竞争和能力竞赛的舞台。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公开课异化倾向,根源就在于某些学校与教师对公开课功利性质的过分追逐,使得公开课这种本来旨在促进教学进步的载体承载了很多不再纯粹的内容,存在利益性竞争,一方面带给教学工作者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也影响了他们的教学态度。在如此强大的功利链条下,学生的地位、学生学的地位越来越小,个别公开课已经严重地背离教学即教学生学这个教学目的,此时也已经谈不上促进教师成长了,更为可怕的是在利益裹挟之下,这种课照样可以获奖、照样可以加分。

所以,良好的教学公开课重点在于研究和探讨,应该弱化功利性质而突出教学研究。让公开课远离利益,是当今教育主管部门努力的一个方向,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时时警惕的让课堂回归教学生学这一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实现真正的成长,这样的公开课才是可以鼓励的。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