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词基础知识

宋词基础知识

宋词基础知识
宋词基础知识

宋词基础知识

一、词的起源:源于隋朝“燕乐”,

成于唐代,而兴于宋。最早的词大

都合乐歌唱。

二、词的别称:曲、曲子词、乐章、

乐府、诗余、长短句。

三、词的体式:按字数分三类:小

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牌:指填词时所用的曲调名。每个词牌均应遵“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规则。

关注词牌:词牌本身能反映词的某些艺术特色。

如《蝶恋花》《点绛唇》《鹊桥仙》《长相思》适于描写感情,《南乡子》《破阵子》《渔家傲》适于描写事业等等。

词的分段

单词也称单片,全首不分段,多为小令。

分为两段的词,上段叫上片(上阙),下段叫下片(下阙)。

分为三段、四段的词,叫三叠、四叠。词风比较

婉约派:

(1)题材较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2)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华丽的形式。

(3)艺术上,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成功之处,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

(4)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

(1)题材广阔,“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

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语言上,打破了婉约派的清规戒律,不为形式所羁。

(3)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4)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引用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

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段话可以说是对于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形象概括和生动说明。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

经典宋词25首(拼音)

hǒu n ú ér sh ūb ósh ān d ào zh ōnɡb ì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s ònɡ xīn qìjí 宋辛弃疾 shào ni án b ùsh ích óu z īwèi ,ài shànɡcénɡlóu。ài shànɡ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cénɡl óu ,wéi fùxīn cíqiánɡshuōchóu。 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ér j īn sh íj ìn ch óu zīwèi, yùshu ōh ái xi ū,yùshu ōh ái xi ū,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 还休。欲说还休 ,quèd ào tiān liánɡhǎoɡèqiū 。 却道天凉好个秋。 qīnɡ y ùàn. yu án x ī 青玉案.元夕 sònɡ xīn qìjí 宋辛弃疾 dōnɡf ēnɡy èf ànɡhu āqi ān sh ù,ɡènɡchu īlu ò、 x īnɡr ú y ǔ。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bǎo mǎdi āo chēxi ānɡmǎn l ù。f ènɡxi āo sh ēnɡd ònɡ,yùh úɡuānɡzhu ǎn ,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yíy èy úl ónɡwǔ。 一夜鱼龙舞。 é ér xu ěli ǔhu ánɡj 蛾儿 雪柳黄 zhònɡlǐxún tāqiān bǎi 众里寻他千百dēnɡ hu ǒl án sh ān ch ù 。灯火阑珊处。 īn l ǚ,xi ào y ǔy ínɡy ínɡ金缕, 笑语盈盈 dù。mòr án huísh ǒu , n àr 度。蓦然回首,那 cǎi s āng z ǐ 采桑子 àn xi ānɡ q ù。 暗香去。 én qu èz ài , 人却在, sònɡ xīn qìjí 宋辛弃疾 cǐsh ēng z ìdu àn tiān xiūwèn,dú yǐwēi lóu。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dúy ǐwēi lóu,búxìn rén jiān biéyǒu chóu。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宋词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宋词基础知识 一、词的起源:源于隋朝“燕乐”, 成于唐代,而兴于宋。最早的词大 都合乐歌唱。 二、词的别称:曲、曲子词、乐章、 乐府、诗余、长短句。 三、词的体式:按字数分三类:小 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四、词牌:指填词时所用的曲调名。 每个词牌均应遵“篇有定句、句有 定字、字有定声”的规则。 五、关注词牌:词牌本身能反映词 的某些艺术特色。

如《蝶恋花》《点绛唇》《鹊桥仙》《长相思》适于描写感情,《南乡 子》《破阵子》《渔家傲》适于描写 事业等等。 六、词的分段 1、单词也称单片,全首不分段,多 为小令。 2、分为两段的词,上段叫上片(上 阙),下段叫下片(下阙)。 3、分为三段、四段的词,叫三叠、 四叠。 七、词风比较 1、婉约派: (1)题材较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

赏花之类。 (2)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华丽的形式。 (3)艺术上,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成功之处,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 (4)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2、豪放派: (1)题材广阔,“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

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语言上,打破了婉约派的清规戒律,不为形式所羁。 (3)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4)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引用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

诗歌的基本知识

诗歌的基本知识 1、诗歌的起源 诗是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 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 《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2、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 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 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 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 (1)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大类, 按音律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近体诗包 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中国古代诗歌的题材分: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 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 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 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2)现代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 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 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 ①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 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诗词基础知识讲稿

诗词基础知识(讲稿)

————————————————————————————————作者:————————————————————————————————日期: ?

诗词基础知识 ——2012年12月8日在钟山诗词研究会的讲课 周勤璋 尊敬的各位诗友:大家好! 受你们的邀请,到这里来,感到很荣幸。受到你们如此热烈欢迎,我很感动。谢谢大家! 在这里能和广大老朋友见面,能同诗友们广泛交流,能有机会向大家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想向大家汇报一下学习诗词创作的体会。由于才疏学浅,不敢班门弄斧,讲错了敬请多多指正,以此作为抛砖引玉吧。 诗歌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华诗词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主流形式,对国人性情的陶冶和素质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诗学的发展和诗歌创作的繁荣,唐诗、宋词、元曲等光辉夺目的文学作品,以其博大精美、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诗词格律体现了中国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词、曲的形式是由歌唱的曲调决定的,近体格律诗则是在汉字、汉语声调的基

础上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作为中国诗歌的形式特征,诗词格律是前人创作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完美的形式和充实的内容相结合,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古典诗词的永恒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和格律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诗词格律是一种累积起来比较稳固的形式。这种形式,已经与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审美特征融为一体。这种形式对于诗人的帮助,犹如翅膀之于飞鸟;但是这种形式对内容也起着限制、约束的作用。诗词格律既不是可以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的纯粹形式,也不是诗词创作必须砸碎的枷锁和镣铐。不可否认,过去长期存在着否定格律的倾向。诗词格律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 为什么要了解了诗词格律呢?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前人那些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诗词佳作;同时,熟练掌握了诗词格律,可以运用它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诗篇。 为了适应广大诗词爱好者欣赏和创作的需要,由南京市社科联组织,我们曾编写一本小册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列举了100个常用词谱,附录了《平水韵》、《中华新韵韵目》和《词林正韵韵部》等资料,通俗易懂,力求实用。有的诗友有此小册,大家可看看。

宋词基础知识

宋词基础知识一、词的起源:源于隋朝“燕乐”,成于唐代,而兴于宋。最早的词大都合乐歌唱。 二、词的别称:曲、曲子词、乐章、乐府、诗余、长短句。 三、词的体式:按字数分三类: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四、词牌:指填词时所用的曲调名。每个词牌均应遵“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规则。 五、关注词牌:词牌本身能反映

词的某些艺术特色。. 如《蝶恋花》《点绛唇》《鹊桥仙》《长相思》适于描写感情,《南乡子》《破阵子》《渔家傲》适于描写事业等等。 六、词的分段 1、单词也称单片,全首不分段,多为小令。 2、分为两段的词,上段叫上片(上阙),下段叫下片(下阙)。 3、分为三段、四段的词,叫三叠、四叠。 七、词风比较 1、婉约派: (1)题材较狭窄,绝大部分是写

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 赏花之类。 (2)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 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华丽的形式。(3)艺术上,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 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在抒 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成功之处, 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 得典雅工丽。 (4)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2、豪放派:

(1)题材广阔,“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 大江(“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明月几时“)和《水调歌头》东去”(。有”) )语言上,打破了婉约派的清规(2 戒律,不为形式所羁。 )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纵3(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 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我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宋词基础知识自测题

宋词自测练习题 (2011-07-13 15:57:10) 转载▼ 分类:我的学案 标签: 杂谈 宋词自测练习题 一、随着词调的不断发展和丰富,词牌也越来越多。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词牌中嵌有动物、植物、花果、颜色、地名等名称,虽然词的曲调内容跟它们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联,但感觉便于联想和理解。下面请试着选择。 (一)嵌有动物名的词牌 1._______归来a、鹧鸪 2._______天b、凤 3._______桥仙c、燕 4._______恋花d、蝶 5._______栖梧e、鱼 6.摸_______儿f、龙 7.水_______吟g、鹊 (二)嵌有植物名的词牌 1._______枝香a、桂 2.采_______子b、木兰 3.一剪_______ c、柳 4.章台_______ d、梅 5._______花慢e、杨柳 6._______枝香f、桑 (三)嵌有颜色名的词牌 1._______缕a、绛 2._______玉案b、金 3.满江_______ c、红 4._______楼吟d、青 5._______缕曲e、黄金 6.点_______唇f、翠 (四)嵌有地名的词牌 1.忆_______ a、江城 2._______春b、江南 3._______慢c、扬州 4.八声_______ d、甘州 5._______子e、沁园 二、数字入词作为一种手法,被宋代词人运用得十分娴熟,让人在欣吟诵之余,也尽情感受着数字的妙用。下面请根据词的内容填上你认为最准确的数字。 1.重湖叠巘清嘉,有_______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2. _______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句。古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押韵 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如东(d ōng)、公(gōng)、龙(lōng)红(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与创作讲座二七绝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与创作 二、七绝创作 1、浅说七绝创作 写律诗从七绝开始,是个比较好的途径。五绝二十个字,容量小,很难发挥,极难把握,一般比较成熟的诗人也不是常写五绝的。无论唐代,还是宋明清,所留下的诗,数量上七绝绝对占大多数。历代耳熟能详的,脱口能背的诗,也大多数是七绝。七绝之所以深为人心广为流传,主要是:一、七绝易读好背,流传广泛,影响力巨大,促使更多的诗人写七绝。二、体量适中,二十八个字说一景,道一理,抒一情都可以。三、用韵比较少,二个到三个韵,一般能写的几乎不用查韵书就能用。四、七绝不要求对仗,初学者对仗把握不是娴熟时,也是个优势。五、结构简单。所以理论上来讲,七绝比较容易上手。 也许就是因为七绝貌似好写,许多稍有点写诗的基础的人往往很随意写七绝,结果是七绝也成为律诗的重灾区。不少人律诗不敢写,古风不会写,词又嫌词牌麻烦,又想露一手,就借七绝来显摆,结果很多所谓的七绝实际为打油诗,不少合律的七绝也易失之于圆滑,或空洞无物,或陈词滥调,或肤浅而不深刻,或庸俗而没有内涵,故所以诗词中间,不堪卒读最多的也是七绝。 写七绝律诗易上手,但写好七绝绝非易事。晚唐司空图也说:“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意思是绝句是造诣很高的人才能写的。毛谷风老师说过:七绝之要旨,不外精简神妙四字。精则神存,简则妙見。后世作者,每刻意以求工,起承轉合,句斟字酌,殊不知愈求工則愈板,愈刻意則愈俗,去天然神妙之道,迥乎远矣。二十八字绝佳者,每不可得,何也?盖古诗可以学问阅历养之,律诗可以工力词釆足之,而七绝则纯乎天籁,不容假借也。每有民间妇人小子,信口而歌,七言四句自然成韵,而魁士鸿儒竟不能道其片言只字者。 学写律诗方法我主张先揣摩唐诗要义,甚至模仿,故以下讲诗词创作,均以唐宋诗词为范例作讲解,然此讲解析非赏析,更非取意,若讲赏析,取意,学校老师,各路名家,头头是道,细微末节都说透了,自不需赘言,这里重点是分析创作方法,究其脉络,探其套路,师其技为我用。 以下就如何写好七绝,与大家分享点体验: 2、七绝的立意 动笔写诗词,哪怕是写文章,立意非常重要。你想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诉求什么,必须要有个旨意。《刘贡甫诗话》里说:“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王夫之说:“夫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诗一定是有感而发,古代还讲究个诗言志,再说唐宋诗词不就是因为反映社会生活,写出了真实感情才流芳百世的。所以我是很反对为写诗而写诗的。一味追求诗词的工整,用词典雅,忘记了所写的目的,岂不流于文字游戏? 但这么说并不反对特别是新手,练习时玩文字游戏,提高写诗能力很有帮助,即使老手了,偶尔玩玩文字游戏也是很有趣味的,但在创作时千万不能流于文字游戏,不要开始就学坏了。无论创作散文、诗词、楹联,必须要明确立意,有感而发,而且在玩练习的文字游戏时,心中也要明白这个道理,达到知其理,又能出其理。 范例: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熊熊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作者很明显是在托物言志。也许是看见石灰了,想到用石灰来比喻自己情操,也许是要想发挥志气节操,借石灰来抒发。总之先立意是非常明显的。有了立意,诗中每一个字都围绕立意中心在写,字字不落空,层层发展,意味彰显。注意,此类励志诗,切忌抽

古诗词基础知识

古诗词基础知识 古诗词基础知识在中国古代诗词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诗很规整、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西方的诗或者国外其它的诗,金字塔式的或者阶梯式的,也有它排列的形式。当然词有长短句,它也是一种形式、一种形态,所以它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这种形式美,在世界的诗歌园地当中也是独具一格的。 中国古典诗歌早期定型为“四言诗”,大家知道《诗经》,最早定型的是“四言诗”,就是四个字一句,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格律的要求;到了汉六朝时期,“五言诗”“七言诗”兴起。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一般情况下我们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为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古体诗一般是不讲究音调格律的。 到了南朝时期,在齐代年间,有人发现了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四种声调,有人就根据汉字的这种四种声调,以及双声叠韵这些规律,来研究诗句当中声韵调的配合,要求写诗要“一

简之,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讲究对偶。所以在南朝时期就出现了注重声律的一种新的诗体——“体”。“体”对后来格律诗的形成,以及后来的骈文和词、曲这些文学样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代初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律诗和绝句,我们把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称为近体诗,也就是所谓的“格律诗”。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律绝和排律。 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有偶数的句子构成。 每首由八句构成的格律诗称为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十六字。五律和七律,不仅每句有严格的平仄、用韵要求,而且还对句子的对仗有一定要求。四句构成的近体诗也称绝句。由于近体绝句类似于截取了律诗的其中四句而成,所以有的人也把它称之为截句。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又简称为五绝,四句二十字;七言绝句又简称为七绝,四句二十八字。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长律,也叫排律。排律与五、七言律诗一样,不仅有平仄、用韵等严格要求,而且对粘对、对仗等也有严格规定。排律的句数也只能是偶数。律诗每两句(一韵,首句入韵时不算)称为一联。五律和七律的第一联(一、二两句)称为首联;第二联(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三联(五、六两句)叫做颈联,也称腹联;第四联(七、八两句)叫做尾联。 律诗,除了声韵、字数等方面以外,一般还要求必须有对仗。五律和七律的对仗,一般都是用在颔联和颈联。首联也可以对仗,

国学基础知识大全(全新整理)

word 国学1 (一)常见借代词语 桑梓家乡汗青史册 桃李学生伉俪夫妻 社稷、轩辕国家白丁、布衣百姓 南冠囚犯伛偻,黄发老人 同窗同学桑麻农事 烽烟战争提携,垂髫小孩 巾帼妇女三尺法律 丝竹音乐膝下父母 须眉男子华盖运气 婵娟、嫦娥月亮庙堂朝廷 手足兄弟函、简、笺、鸿雁、札书信(二)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童生试,也叫“童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 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秋)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 第一名叫解(ji è)员。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春)在京城礼部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 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会试后同年 4 月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 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三)古代称谓 人的称谓 1.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 迅字豫才。 2.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 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3.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 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格律诗词曲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曲基础知识 诗词联曲,可以陶冶心性、培养情操。诗风词韵最怡情。它可以净心、出尘、养气、静神。使人生变得充实而雅致。 本文旨在介绍格律诗词曲的基本知识,格律诗词联曲的魅力在于语言美(意象)、声韵美(格律)和意境美(形象),进而折射出诗人的心灵美(情怀或志向)。 基本概念 古典诗词---一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种类别。包括汉唐以前的诗词。最早要追溯到诗经、楚辞。 格律文学---是以声韵(平仄)为基本要求的文学体裁。包括诗词联曲骈文。骈文推荐大家熟读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许多名句偶句和赋比兴手法,令人叹为观止。本文重点讲述格律诗词曲。关于联,详见讲联,此不赘述。 韵---是决定声韵美的平仄格律。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诗词曲中每个字的平仄调节,二是用于押韵。 目前韵谱通用四个:中华新韵(今韵)、平水韵(古韵)词韵或者词林正韵(填词专用)。合并了许多相似的韵部,比如一冬二东,又:枝和微,都合并在一个韵部。大大便利了填词选韵。 曲韵,填曲专用。主要区别是曲韵在仄声里还要区别上声(汉语第三声)和去声(汉语第四声)。 上述四韵谱,韵部字多的,称宽韵。字少的,称窄韵。为了押韵的便

利,一般选韵时尽量选宽韵,这样选韵余地就大了。 总之,格律用韵,对于诗联,古今韵可以通用,但在一篇作品里不能混用。对于词曲,有特殊要求。因为“词询旧例”,所以填词必须律依古韵,韵押词韵。而曲,因为仄声的两种要求,所以填曲必须格依曲谱,律依、韵押曲韵。 一、格律诗(近体诗、唐诗) 唐以前的诗,称为“齐梁体”,也称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列为古体。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主要是:格律要求;押韵要求;律诗还有对偶要求。当然意境是共同的要求。 近体诗的种类---包括绝诗和律诗。 绝诗---包括五绝和七绝。五绝就是五言四句,七绝就是七言四句。绝诗的格律---格律以第一句第二字来定诗式,以第一或第二句的尾字来定韵脚(定韵字)。每句的格律类似联的马蹄韵,两两交替。注意两点:在单数字上有的可平可仄,主要是防止“三平尾”和“孤平”;在尾字押韵前格律提前一字换律。例如: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因为押韵,所以把第七字的格律换律提前到第五字。 律诗---包括七律、五律和排律。律诗一般是八句,格律就是绝诗的再一番。排律是多于八句的律诗,但不常用。律诗八句分为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古诗词基础知识及高考模拟训练

(一)诗歌基础知识篇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及其区别。 2、了解高中古诗词的题型特点与过往题目,掌握相关的答题方法。 【学习重难点】 古诗词在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解题方略。 【高考考点示例】 【例1】(2014年秋季卷)(诗)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镜湖女(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A )(1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 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 【例2】(2015年秋季卷)(词)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隐净山雨(南宋)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筷子。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B )。(1分) A.沁园春B.水调歌头C.雨霖铃D.八声甘州

中学生必背宋词20首

河南中学校本课程 河南中学教务处

中学生必备宋词20首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鹊踏枝·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就是格和律的合称。 格∶平仄、字数、对、粘、对偶、压韵、起、承、转、合,合称为“格”。 对,即平仄相对。 粘,也是平仄相粘 都是指每一句在2、4、6位置上相对或相粘的平仄规则。 对偶,是指词性的对仗,词语或短句结构的相称。 押韵,是为了达到诗词整体的音律和谐,而人为地要求诗句尾字要符合统一的韵字法度。简单地说就是指诗句韵字的选取。 那么,今天在讲律诗的起承转合之前,我们先学一下流水对(对联的一种),这对写诗很有帮助。 流水对:是指对偶的诗句在诗意上就像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如杜甫: 如:忽闻哀痛诏,又下盛明朝. 又:可惜欢吴地,都非少壮时.

又: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再举例说明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用连词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话分两半说。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很多流水对上下句分别是两个连贯的动作。 例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与流水对相反,对偶时如对出了两个意思不相贯通的句子,则称为并肩对,往往显得板正生硬。并肩对跟犯了相隔的对联差不多。 流水对在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是比较不容易弄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大全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大全 2018-08-03 23:16:42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

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

宋词基本格式

宋词基本格式 ●一字句的平仄 (1)多是虚字,如:“难”、“故”、“但”、“正”、“又”、“渐”、“更”、“甚”、“乍”、“尚”“况”、“且”、“方”、“纵”等。动词也有:“把”、“向”、“指”、“对”、“望”、“着”、“看”、“念”、“叹”、“标”、“料”、“想”、“怅”、“恨”、“怕”、“问”等。 (2)多是仄声,且多是去声。 ●二字平仄 (1)平仄或(第一字平,第二字仄)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平平式 如:“年年.如社燕,飘流泊翰海,来寄修椽。” ●三字句平仄 (1)平平仄 如:“吹凉叶。”“人如削”、“凭闲久” (2)平仄仄 如:“佳丽地,南朝盛事准现?”“天且住”。 (3)仄平平 如:“鬓微霜”“玉川迷,路东西。” (4)仄仄仄 如“似梦里,泪泪滴” (5)仄平仄 如“汉江侧,月弄仙人佩声” ●四字句的平仄 (1)平平仄仄如:云南归雁、楼西飞雁 仄仄平平如:楼锁轻烟、木落霜州 (2)仄平平仄——最普遍、常见(第三字必平) 如:汉家陵阙、江山如画、天南游客 (3)平仄平仄——也是常见的 如:遗踪何在、人在何处?枝上同宿 (4)平平仄平——也是常见的 如:从今又添、云窗静掩 ●五字句平仄 (1)五字律句平仄即五言律诗平仄 仄仄平平仄如: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 平平仄仄平如: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平平平仄仄如:玉阶空伫立 仄仄仄平平如:独自莫凭阑 (2)五字拗句的常见现象 平仄仄平仄如:明月几时有……起舞弄清影

仄平平仄平如:有人楼上愁露华浓湿衣 仄平平平仄如:有深深良愿望秦关何处 ●六字句平仄 (1)仄仄平平仄仄如:莫厌悲歌笑语我欲乘风归去 (2)平平仄仄平平如:临分败笔题诗伤心千里江南 (3)仄仄仄平平仄如:晚雨未摧宫树转使客情如醉 (4)六字句常见的两种拗句 仄平平仄平仄如:晚来无限萧瑟一时多少豪杰 平平仄仄平仄如:西风万里无限关河梦断何处 ●七字句平仄 (1)与七言律诗同 平平仄仄平平仄如:平林默默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断续寒飐断续风,纵使古条似旧垂仄仄平平平仄仄如:楚客欲呵瑶瑟怨,那上少年今在否平平仄仄仄平平如:岸花零落鹧鸪啼,小窗和雨梦梨花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殊格式)点点波间冷云照 (2)不合平仄常规的拗句 仄平仄仄仄仄仄如:酒旗息鼓甚处市 仄平平仄仄平仄如:露萤清夜照书卷 ●八字句平仄 (1)一字和七字句组合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如:度|绮燕流萤斗双语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2)二字句和六字句组合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如: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3)三字句和五字句组合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如:芳草郊|灯明闲凌泞 ●九字句平仄 (1)三、六字句式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如: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2)六、三句式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如: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3)四、五句式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如:惟有林前|银炷照啼痕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如:野渡再横|杨柳得荫浓 ●十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最好是|一川应月光流渚

宋词的相关知识

宋词的相关知识 词萌发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朝。因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另有“诗馀”“乐府”“琴趣”“乐章”等称谓。初期的词作都是根据曲调填写,所以称:倚声填词。但南宋以后逐渐脱离了音乐自成一种文学体裁,金元以后人们都是依谱填词。曲子词发生之际原为燕乐,“燕”通“宴”,即酒宴间流行的音乐用来助兴,演奏和歌唱者都是素质不高的下层乐工和歌妓等。且燕乐曲调多是由唐时西域流入,部分改为汉名。 一、词的派别 盛行于宋代的词多以艳情描写为主,张炎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将艳情的表述含蓄化、朦胧化,似有兴寄,让接受者产生无限言外托喻之想。且将字面、句子、声韵皆加以锻炼,使其具有典丽高雅之风貌也就成了宋词发展的潮向。从零星的努力到流派的形成,逐渐出现了三大派别:婉约派、豪放派、花间派。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是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

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干、刘过等。 花间词人的作品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艺风尚里产生的。陆游《花间集跋》说:“斯时天下岌岌,士大夫乃流宕至此。”是对他们的反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针见血的批评。他们奉温庭筠为鼻祖,绝大多数作品都只能堆砌华艳的辞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和体态,题材比温词更狭窄,内容也更空虚。在艺术上他们片面发展了温词雕琢字句的一面,而缺乏意境的创造。花间词人这种作风在词的发展史上形成一股浊流,一直影响到清代的常州词派。代表人: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