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第一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桥》第一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桥》第一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桥》第一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1.介绍小说

你看过小说吗?

学生说说什么是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按篇幅小说可分为: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

2.你看过哪些小说?学生交流(试着从人物、情节、环境等几方面来介绍)(沈石溪、杨红樱、四大名著)

二、导入激趣,检查预习

1.描述导入:有一个村庄,曾经有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经历了一场浩劫之后,只剩下几根残破的木桩孤独地伫立在河畔,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在这座断桥上发什么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揪”,“瞪”。

3.检查预习

(1)出示五组词语

像泼像倒

咆哮跳舞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窄发抖呻吟塌

(分别描写:暴雨、洪水、木桥)

你拥我挤跌跌撞撞乱哄哄

盯冲揪吼推

(人们老汉)

引导学生发现前三组是环境描写,后两组是人物描写。(板书:环境、人物)(2)检查词义(可在读词语时相机解决、也可以在后面的句子学习中解决)

咆哮:声音巨大,这里形容山洪来势猛、威力大。

狞笑:凶恶地笑。形容洪水凶猛、面目可憎。

放肆:(言行)轻率,毫无顾忌。

势不可当:来势猛,不可阻挡。

呻吟:本意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这里指木桥在山洪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指名分别读一组词语,相机解决重点词意思,词语分类,齐读收尾。

三、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这座曾经宁静祥和的小山村,在那个黎明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山洪爆发时,老汉指挥群众安全撤离,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噬的事。)

四、学习洪水肆虐的场面

1、让我们走进那个让一百多村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黑暗的黎明。

(媒体播放山洪爆发,洪水肆虐的画面,ppt出示图片)

思考:看了洪水肆虐的那一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当这一幕刚发生的时候,你的反应怎么样?心情如何?(紧张、害怕、恐惧……)

2、课文里也有很多描写暴雨、山洪来临时的句子,请你找出来读一读,想想这些句子带给你怎样的感觉。找出文中描写暴雨和洪水的语段,引导学生朗读,写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留下思考的痕迹,写下自己的感受。)

3、ppt出示重点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人们可能还在熟睡中,感觉是新的开始,可是……

“突然”强调了猝不及防。“像泼。像倒。”省略的句式有力量感、紧张感,可见暴雨的势头猛。指名读、引读、齐读)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理解咆哮,想象受惊的野马,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人在山洪面前时微不足道的,人的力量简直是螳臂当车啊!指名读、引读、齐读)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一米高。这里用“跳舞”是不是不妥当?洪水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是死亡之舞啊!)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狞笑是怎样的笑?带着狞笑的感觉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读句子。)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放肆、舔看出洪水像猛兽,即将吞噬人的生命,读出一发千钧的危机感。)3.把描写暴雨、洪水的句子变换形式,配乐朗诵,体会语言的简练如诗,营造出令人不安、担忧的艺术效果。(停顿一定要到位)

黎明的时候,

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

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

已经开始在路面上,

跳舞了。

死亡

在洪水的狞笑声中

逼近

……

思考:你觉得这样的文字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觉?(字、句、段简短如诗,紧张感仿佛从毛孔里散发出来。)(时间多,可再读)

五、学习村民们的表现,体会环境描的价值所在。

1、面对这样令人窒息的洪水,人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找句子、读句子)小练笔:改写第3或第6自然段

2、师生合作读

此时此刻,让我们走进那个可怕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山洪暴发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我们来合作朗读,老师读描写环境的段落,同学们读描写人物的段落。合作读(1-6自然段)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ppt出示,用不同颜色标识)

3、体会环境描写的目的

质疑:既然文章的主人公是老汉,那为什么作者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洪水以及人们的惊恐逃难呢?

(不仅渲染了紧张不安的氛围,突出了情势危急,更为小说主人公老汉的出场埋下了伏笔,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高大形象。)

六、质疑结课

小说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老汉,为什么以“桥”为题?下堂课让我们走进老汉。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赵州桥第二课时+

11 赵州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爪”,会写“赵、 省”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智慧、创举、设计”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历史悠久、设计上精巧、美观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赵州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荡舟洨河,去领略赵州桥独特的美。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

桥。 因为赵州桥是隋朝建造的,至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所以它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板书:世界闻名、历史悠久)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赵州桥非常雄伟。)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板书:非常雄伟:“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预设:因为赵州桥整个桥身只有一个大桥洞,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所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5)“创举”是什么意思?(指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动或事业。)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出示课件后要求学习朗读。 因为用“既……又……”连接起来的两个文字片段是并列的关系。你能用“既……又……”说个句子吗?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又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 3.学习第3自然段。

小学三年级语文:赵州桥(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赵州桥(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Zhaozhou Bridge (teaching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赵州桥(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中自主识字,并积累词语“创举冲毁节省坚固美观雕刻缠绕智慧遗产”。 2.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或“既……又……”写句。 3. 学习运用抓过渡句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 4. 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抓过渡句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 2.领会赵州桥单孔弧形设计的特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时1课时 课前预习 1、收集各种桥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准备实验材料:铅画纸条、橡皮等文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桥”)你们一定见过各种各样的桥,其中不乏有这几座(ppt),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座桥呢?(交流) 教师归纳整理:一般石桥都有桥墩。 两个桥墩中间的桥洞呈弧形的石桥叫做石拱桥。 石拱桥有单孔桥和多孔桥的类别。 说明: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筛选,最后进行表达。 2.(板书课题:16、赵州桥) 师: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赵州桥就是一座单孔弧形桥,也是全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它是怎样的一座桥呢?让我们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龙读课文,纠正字音(分节朗读;读读词语,) (媒体出示:洨河隋朝缠绕似乎砌成前爪) 2.要了解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哪些内容一定要介绍? 师归纳并板书: 你说的是“赵州桥在哪里?”也就是它的——桥的位置;“赵州桥别名叫什么?”——桥的别名;“赵州桥建于什么时候?”——建造年代;“赵州桥是谁设计的?”——设计者;“赵州桥有哪些主要特点?”——主要特点;“赵州桥在我国历史上所处的地位”——历史地位……

《赵州桥》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赵州桥》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赵州桥》优秀教学设计方案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

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zhàozhōu 板书: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 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

飞夺泸定桥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陡的山岭。近义词:崇山峻岭。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来支援。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近义词:阴谋、奸计。 关键:指事物中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或者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本课指对夺取战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击溃:打垮,打散。课文中是把敌人打垮、打败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当。 心惊胆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聋:声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聋似的。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发,指头发。千钧。(三万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形势万分危急。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惜生命安全。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这里指敌人遭到惨败的样子。 浩浩荡荡:原意是水势盛大的样子,课文中指队伍雄壮,气势浩大。 天险:天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工事:作战时,军队为了发挥火力,保护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紧赶急跑。 2.再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桥》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福禄镇中心小学潘杨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1、洪水疯狂而至,老汉沉着冷静地指挥村民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就是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桥》,通过深刻的研读,会感受老汉这一人物形象。请同学们拿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这个课题:横平竖直,撇捺要舒展。齐读课题:第十六课《桥》。你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 咆哮清瘦 势不可当沙哑 狂奔而来祭奠 呻吟 请同学们,请注意“呻吟”的吟字,右边是今天的今,不是一个命令的令。祭奠二字有一点复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在本子上把这两个词语写两遍。(生写,师巡视)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翻到78页,快速地浏览课文,勾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交流。(师请生起来交流) 生1生2生3

2、同学们,你们找到的是这些句子吗?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越下越大。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同学们找得很准,请同学们自由反复朗读,注意把这些文段读正确,读流利。好了,开始练读吧!(生读,师巡视) 4.师:老师看大家都练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起来给大家读一读第1、2句? 生1读完。 师:这位同学读得非常通顺、流利。我注意听了,他着重强调了“泼”、“倒”“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等词语。听他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倾盆的的大雨,以及洪水来临时的大而猛,就是凶猛。)(板书:凶猛) 谁愿意再来给大家读一读3、4句? 生2读完。 师:你也读得非常棒!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3、4句。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拟人)。对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跳舞”“狞笑声”等词再次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和可怕。 同学们,大家一起来读读最后两句。(生齐读)看来,大家都能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特殊的黎明,去再次感受那惊心动魄的时刻,请听。(播放录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请同桌相互交流。(生交流,师巡视) 生1交流感受。师随机点评:这样的画面你害怕吗?(害怕)那你带着你的感受给大家读一读第一二句。 生2交流感受。师随机点评: 孩子,你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生3交流感受。师随机点评。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1 赵州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县、拱、济”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省、县”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识字、读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各种桥梁图片,引出赵州桥。 在生活中,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道独特、优美的风景。乡下村头,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桥;车水马龙,耸立空中的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的长江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上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见证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聪明才干。 今天就让我们跨过历史之桥,一起去看一看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赵州桥吧。 2.出示课题,读课题,说课题。(板书:赵州桥) (1)读准“赵、州”两个翘舌音。 (2)刚刚图片上的赵州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古朴、雄伟、坚固、美观……) 过渡:那么,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文内容,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 (3)【课件出示】认识赵州桥。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作“大石桥”。 赵州桥建于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由著名匠人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空腹式单孔圆弧石拱桥。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面。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优秀教案

《赵州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3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慧”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和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课件和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层次,并作了摘录笔记,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齐读。 学习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三、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 过渡: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一般顺序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呢?当时的背景如何? 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当时的背景如何?(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交流板书:北上抗日 师补充材料: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为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而贻误战机,导致全军覆没,成为千古恨事。蒋介石曾扬言: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必须夺取泸定桥,这是一个死任务。 四、学习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一)围绕“飞”字,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过渡:然而,要想夺取泸定桥谈何容易。红四团从接下命令到29日早晨夺取泸定桥,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前进。所以,抢在前面,是战胜敌人的关键。那么红军是如何和敌人抢时间的呢?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军在赶往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课文旁边做简单批注。

《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与反思

《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与反思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设计理念】 根据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这一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自主读”,“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阅读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词语: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2、复现洪水可怕 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有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板书:如魔 师: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 课件出示: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二、聚焦老汉,体会党员大山形象 1、师: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让我们走进老汉,想想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1)、生自由读这两段话。 (2)、反馈交流。 ①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站)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课件出示:(远教图片资源)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1)、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什么? (2)、指导朗读这段话。 3、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三、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认真默读课文,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师: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交流: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学生交流汇报。 3、引读课文。自读7---27段。 四、习作练笔,感悟课题 1、文章为什么要以“桥”为题目? 2、写一句话赞美老汉,尽量用上“桥”。

赵州桥的优秀教学设计

赵州桥的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赵州桥的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3、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引路,读文识字: 1、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⑴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座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

每闯一关得一面小旗。 ⑵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⑶同座分别闯关。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2、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⑴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横跨、创举、坚固、石栏、同首遥望、图案、设计、雕刻、智慧。 ⑵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⑶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用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1、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2、写字。小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字。 3、查字。同座互相查写的字。 二、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听写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批改、订正。 二、品读课文 1、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的桥。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受洪水的肆虐 1、同学们,你们从电视上看到过山洪暴发时的画面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如果你遇到这种危急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桥》,看看文中的老汉在山洪暴发时又是怎么做的?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说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 2、交流,用一个词形容这场洪水给你带来的感受。 3、你们是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危急、恐怖、害怕的?找到并划下来读一读。 4、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找到的句子。 5、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6、同学们找得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7、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的样子吗?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惊慌失措(惊恐万分、惊恐不安) 8、让我们一起朗读第3——6自然段,感悟情况紧急,人们的惊慌失措。 9、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10、“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四、聚焦老汉,感受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当人们跌跌撞撞拥向木桥时,看到了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找找令你感动的语句,结合当时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为什么感动? 2、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3、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老汉此刻像一座山? 4、为什么老汉这么一站,在哪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眼里就像一座山呢? 5、你真会读书,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那你能告诉大家“拥戴”是什么意思吗? 6、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1课《赵州桥》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第11课《赵州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三年级是段教学的起步阶段,而总分段式是最基础的构段方式之一。本单元训练的语文要素就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而本课的2、3自然段结构清晰,尤其是第三自然段,是学生模仿和运用的良好范本。 【学情分析】 1.三年级孩子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初次接触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阅读还是比较陌生。“图文对照,展开想象”是本文的主要阅读方法。在教学中,通过看图、引导想象,积累词汇,理解词意,指导背诵,梳理文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本文第3自然段,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教学时可借助课外阅读片段,在比较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秘妙,并尝试模仿和运用,进行总分段式的训练。 3.本文位于三下“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单元中,教学时,教师应引领孩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了解桥梁发展史,走进家乡的古桥,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运用检索关键词(句)的方法,尝试概括赵州桥的特点。 2.以赵州桥“美观”为例,理解怎样把赵州桥的特点写清楚。 3.体会说明性文体的表达特点,感受赵州桥的美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快速检索,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2.边抄边想,理解运用,体会表达清楚。 【预学要求】 1.学生课前了解本地的桥梁; 2.课前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第一次阅读说明文,你用了几分钟。 4.你觉得《赵州桥》与你学过的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 5.读了《赵州桥》,你能不能提出1-2个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学生介绍本地桥梁; 2.老师引进学习伙伴“小白人”; 3.跟着“小白人”去欣赏世界上的奇怪的桥梁,感受现代桥梁的形态各异。 一、创设情境,了解国宝,为检索作铺垫。 1.从形态各异的桥梁引出历史悠久的赵州桥。 2.播放短片《国宝档案:赵县赵州桥》。 3.完成填空题。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赵州桥》优质课 教学设计

11赵州桥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三年级学生,关于古桥的认识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赵州桥的特点、外观、历史地位的学习来充分认识赵州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关注文本的人文内涵,又要注意归纳和领悟文本的读写方法。这篇课文就是要引领学生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它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课文开头先交代赵州桥的所在地,设计人及建桥时间,然后重点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最后讲作者由衷的赞美。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拼音、字词基础比较好,而且有预习的习惯,所以字词的学习相对轻松。但学生处于三年级的下学期,年龄小,阅历浅,就本课来说,他们对赵州桥的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浅表的形式上,要激发孩子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和设计的妙处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把“总——分”的写作顺序作为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坚固、美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引放结合,品读感悟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它的设计非常独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去看看它为什么这么出名。它的设计到

《飞夺泸定桥》的课程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的课程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的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11、飞夺泸定桥 教学设想紧扣“飞”和“夺”进行教学。通过画批、讨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及12个新词。 2、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几部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第6自然段。 4、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地经过,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飞”和“夺”,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课外资料,培养学生自主理解、感知课文的能力。 电教手段投影、录像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11、飞夺泸定桥 抢时间攻天险 翻山越岭冒枪弹

冒雨摸黑攀铁链 赛跑奋不顾身 -------------------------------------------------------------------------------- 教学过程教学意图效果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会本课生字词。 一、出示课题,解释“飞”和“夺”。 二、学习生字词。 1、纠正读音: 仍(réng)旧倾(qīng)泻号召(zhào) 奔赴(fù)高山峻(jùn)岭击溃(kuì) 2、强调字形: 湍急关键瓢泼千钧一发 3、理解字义及词义:挺进关键诡计击溃狼狈水流湍急 三、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分段。 五、段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经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

微课教案《桥》

微课教案:五年级下册《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维持求生的秩序、坚持求生的顺序,将人民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 3.理解文章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唯一求生之路──“窄窄的木桥”;“生命桥”;“党群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拘私情、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 2、理解文章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唯一求生之路──“窄窄的木桥”;“生命桥”;“党群桥”。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朗读,导入新课 1、(播放洪水画面)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桥),理解了生字新词,了解到在黎明的时候,一个村庄被迅猛的洪水淹没了,此时村民们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板书:生死存亡),为了逃生,一百多号村民惊慌失措地涌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窄木桥。(板书:唯一逃生) 2、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老汉)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呢?

二、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一)、自读课文第7~23自然段,从老汉的外貌、语言、动作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请同学们用心读第7—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语句,并在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写写批注、感受。(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写感受。) (二)、讨论交流: 1、镇定的老汉。 过渡:同学们,你们几处描写老汉的句子?从那些句子中,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下,随着洪水的变化老汉有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请看大屏幕! (1)、轻轻地读,用心体会,通过“拥戴”一词,可以让我们知道老汉在村民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威望很高) (2)、从“盯”字,你可以读懂老汉的心吗?“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在想什么?(相机板书:有序) (3)、理解“他像一座山”。“山”给人怎样的感觉?(伟岸、高大、稳重……)老汉没有伟岸的身材,他的什么给人山一般的感觉?(相机板书:镇定) 多么沉稳的老汉啊!面对着死亡的逼近,——(生齐读)

《赵州桥》教案(第一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案(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孩子们,相信大家都见过桥,那么有这样一座桥,古人赞它:“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今天它被列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赵州桥,请大家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齐读课题19赵州桥。 二、读文识字,感知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好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好课文后,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 赵县、安济桥、石头砌成、石匠、横跨、牢固、雕刻、抵着、智慧、前爪。 生:自由读课文。 师:看看大家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怎么样,老师想请一名学生来领读。 生:领读词语,先读生字,再读词语: 师:点拨词语和生字:石匠、抵着、前爪。 师:去掉拼音,还认识吗?给老对读读听。看你们读得真好,老师随便指,你们能读吗? 生:男孩读,女孩读。 师:看来你们对生字、词掌握的真不错,请你们端好书,认真听,可以作口型跟着读,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内

容。 生:写了赵州桥是李春设计的,桥上刻着龙,非常好看。 师:好看,是指美观,谁还能再说一说。 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师:你说的棒极了! 三、研读课文、重点学习二、三自然段 师:如此坚固、雄伟、美观的赵州桥,它设计者是谁,建于何时何地呢?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板书:世界闻名文中说它是世界闻名,手指板书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是有名的意思。 生:是在全世界都有名的意思。 师:它之所以在全世界有名,这座赵州桥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批画出相关的字句。画完后,再与老对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生:边读边批画。 师:谁来说赵州桥有哪些特点? 生:赵州桥雄伟,我是从第二自然段看出来的。学生读文一直到“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教师随机板书:雄伟。 师:这一部分你有什么要说的呢? 生:赵州桥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我是从这看出赵州桥的雄伟的。 生:我还从赵州桥下面没有桥墩,全部用石头砌成知道的。 师:你知道什么? 生:赵州桥非常的雄伟,它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

《赵州桥》优秀教学设计

《赵州桥》优秀教学设计 《赵州桥》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方案

飞夺泸定桥 教案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写作方法。 3、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案重点: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体会他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案难点: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写作方法。 教案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案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3分 1、出示课件、介绍背景 师: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讲述红军长征中英勇战斗的课文。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泸定桥图片)(一座铁索桥或泸定桥)对,这就是位于我国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当时泸定桥下水流湍急,桥上只剩铁索,对岸又有国民党反动派重兵防守,可以说红军想要过桥难于上青天。然而,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因此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2、揭示课题、理解关键 师:你们想知道红军战士是怎样夺取泸定桥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9、飞夺泸定桥)请齐读课题!(生飞夺泸定桥。)我们来看课题中的“夺”是什么意思?(夺取、夺下)“飞夺”是什么意思呢?(生可能说出:飞夺就是用极快的速度夺取。)那飞夺泸定桥就是(生:用极快的速度夺取泸定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 1、自由读文、读准读通5分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分段读文、概括内容7分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想请几名同学合作来读一读课文,注意:我们要认真听他们读得怎么样,仔细看课文内容,动脑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生读,余生听。)谁想来?(指3人)请你读第一自然段,你来读第2-8自然段,请你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谁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怎么样?(指2人说) 生可能会说:xx同学声音很洪亮,读得很流利;xx同学读的时候丢了一个字。 师:总的来说这几名同学读得很不错,读音准确,语句通顺,声音洪亮,很值得大家学习。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2生)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卢莹莹 授课时间:2014/5/21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和人们惊慌失措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3、初步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以及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谈话:回忆学过的关于“桥”的课文;欣赏一组桥的图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复习词语,归纳共同点 板书:人们洪水老汉 4、谁能看着这些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洪水肆虐 1、师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黎明,请同学们翻开书第78页,配乐齐读课文 2、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回顾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 3、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的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4、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边读边想想画面。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读) 5、体会比喻、拟人的神奇效果 6、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齐读) 7、归纳写法上的特点 8、观看洪水视频,感受一下洪水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 9、小结 三、体会村民惊慌 出示3、(齐读)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1、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惊慌)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2、那此刻这窄窄的木桥在人们的心中变成了什么?(预设:救命桥生命桥救命的稻草唯一的道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