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教材课后习题及答案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教材课后习题及答案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教材课后习题及答案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教材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政府部门:以财政拨款作为经费来源,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的单位

的总称。

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

(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过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它试图为公共管理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增进公共利益的学问。

二、复习思考题

1、试比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主体不同。公共管理的主体的公共部

门,包括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

门和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的主体是行政部门,特别是政府的行政机关。

(2)追求目标不同。公共行政更关注组织

内部的执行过程,而公共管理则

将视野大大拓展到组织的外部,以追求最终的好的结果为己任,并时时强调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3)公共管理的逐渐兴起并对公共行政有取而代之之势。政府部门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它的期望和定位,公共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公共管理学有哪些学科特征?

(1)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科技整合的学科。

它需要综合地吸收当代各门社会

科学的合理内核,来搭建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范式和分析框架。

(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也呈现

多样化特点。

(3)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与实践发展是相

吻合的。

(4)公共管理学从“内部取向”转向“外

部取向”。它重视战略管理、绩效

管理、责任机制和外部整合,有助于提升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竞争性。

(5)公共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开放性

学科。

(6)公共管理学提倡案例分析法。

(7)公共管理学(作为指导政府部门活动

的理论规范前所未有地)强调管

理者个人责任和对结果负责。

3、如何理解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1)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部门,从其

管理对象来看,有相当多的事务

属于经济事务(如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食品和药品安全的管理、对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制定和管理等)。一方面,对管理这些事务的政府部门官员来说,具备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和精深的专业经济知识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还要承担管理国有企业的任务。(管理竞争性领域的公公企业是我国公共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公共管理的特色之一。)

(2)政府管理的即使是非经济事务,仍需要采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法。(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稀缺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问题,当政府部门的官员都时刻提醒自己资源是有限的、并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收益-成本分析法来权衡他所要处理的众多事情时,管理的成效将要提高的多。)

(3)经济学可以首先明确事务性质而后选择恰当的制度工具,从而节省管理的成本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协调矛盾、均衡利益的基础上处理好公共事务并花费尽可能少的成本。)(4)公共管理中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管理过程和方式呈现市场化取向,如何把握合适的度仍需要运用经济学知识来加以回答。

4、你是怎样理解工商管理理论和政治学理论对公共管理的基础性影响的。

(1)工商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是不可割裂的两个学科,工商管理理论和实

践必然会对公共管理学产生影响。当公共管理学在经济学途径上诞生并强调“企业型政府”理念时,工商管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当然构成公共管

理学的内容。工商管理学中涉及的一些理念、基本管理方法和技巧具有普遍意义,可以和公共部门相互交换。

(对“组织”的见解——明确的部门界限和明确的个人责任;对于决策的制定——从无规则的艺术变成一种正式且程序驱动的活动;对于战略的思考——战略对组织有重要意义、领导人应着重考虑战略问题;组织文化——以顾客为中心、领导力研究等主题。)

(2)①一旦某项事务进入公共领域特别是政府领域,政治过程也就启动了,从这时起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极大地重叠了。

②国家形式、政府机构、党政制度是政治学的重要主题,它们是政府管理活动的依托,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既直接又深远,不了解政治学的这些主题无法搞好公共管理。

③一些政治行为文化等已经渗入到公共管

理主体和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活动的整个过

程并贯穿始终,理解并掌握它们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公共管理活动。

④从政治学研究目标来看,两者是相似的——解决稀缺资源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处理好公共事务,并以效率、公平、公正等作为目标。

综上所述,如果掌握了政治学包括行政管理学知识,了解了政治过程尤其是公共决策的形成过程,那么公共管理人员(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就会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性质,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决策。对于普通公众来说,想要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了解政治过程及权力分配同样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质

一、名词解释

官僚制:实行层级制度、严格执行既定规则、专业化分工、根据业绩决定升迁以及非人格化的组织结构安排。

二、复习思考题

1、试述传统行政模式的特征和弊端。

传统行政模式的特征:①分工以形成专门的公职管理;②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制;③管辖权有明确的规定;④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上;⑤根据能力、专长及表现出来的业绩决定升迁;⑥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条例,它们是稳定、全面、可以学习的。

传统行政模式的弊端:①在人事制度的实践中逐渐僵化、形式主义,而精英主义特征又没有显现,直接导致效率降低;②该模式体现了一种消极控制形式,不是致力于为提高效率提供有效的激励,而是着力于怎样避免犯错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最终导致对公共服务的效率高漠不关心;③官僚制僵化的组织形式、不透明的行事方式,使之不可避免地与民主精神相违背;④官僚制有一种不受责任机制约束的趋势,并企图对市场和个人实施全面的控制;⑤该模式强调政治与行政相分离在现实中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

2、比较分析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不同点。

(1)管理的主体不同。私人管理的主体是

私人部门,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

共部门。

(2)管理的对象不同。私人管理的对象是单一、确定的(其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组织内部);公共管理的对象较宽泛,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往往需要协调不同公共部门以及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关系,管理起来比较复杂)。

(3)(本质区别)管理的目标不同。私人管理的目标是单一、明晰的,即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部门管理目标是多元化(由公共部门管理的社会事务的复杂性决定的)且复杂的。

(4)管理的方式不同。一方面公共事务的大部分产品和服务没有办法以市场化的方式提

供出来,也就无法借鉴私人管理方式;另一方面,物质利益的激励机制不可能在政府部门建立,而公共企业部门由于“公共”的性质,激励不可能像私人企业那么完善,必须辅之以除物质利益之外的其他方面的激励因素或责任机制。

(5)管理的环境不同。私人部门处在相对单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会使得私人企业面对越来越相似的市场规则),公共部门处在相对宽松的垄断或不完全垄断环

境中(由于它处理的事公共事务那必然要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

(6)管理的权力不同。私人部门管理权力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不得预约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公共部门管理权力是国家的强制性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它们本质上来看基于政府的授权,并且也要在国家宪法和法律框架下活动,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政府部门自己出面制定规则,将自己的意志上升国家法律,并且还可以修订部门法规。)

3、与行政管理和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1)将公共部门活动界定在适当的范围内。

明确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分界,防止公共部门在未来扩大规模。一方面需要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为市场经济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丰富和复杂,政府在这方面的功能还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还需防止政府部门以此为机加紧对私人部门的管制,甚至滥用公民赋予的权力。

(2)在公共部门确立以顾客(即公众)为服务中心的思想。

公共部门必须重视结果和责任落实,将适合公共部门的工商管理方式全面而广泛地引入公

共部门就成了必然趋势。公共部门已经采用的私人管理方式主要涉及:①专业化分工,②制定绩效指标并进行绩效测量,③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格外重视各种控制成本的方法),④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⑤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3)在公共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引入专家论证制度。

使之成为规范性做法,甚至将政策的制定托管给专家,以保证公共政策非政治化,提高效率和公平程度。

(4)建立起应对公众诉求的快速反应机制。

这是新公共管理区别于传统的官僚制和私

人部门的一个重要标志。突发性危机是检验公共部门管理水平的一种非常规性试验。而随着经济发展,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必须回应日益高涨的需求。同时,公共部门依法行政的特色越来越鲜明,公众的监督、决策程序的民主化都对政府部门带来制约。

4、试述公共管理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

(1)公共部门管理陷入力不从心的窘境。

二战以后,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开拓创新,伴随着公共部门规模的缩减,带来了公共部门管理上的实质性的改变,即如何以高的效率来满足公众需求、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并重塑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心。外部的压力是促使公共部门摆脱窘境的最佳动力。

(2)私人部门竞争加剧。

全球化不仅使私人部门竞争加剧,也使各国公共部门管理管理的改革加快,并且出现了公共管理改革趋同的现象——表现为各国纷纷压缩

政府部门规模,将大量的公共企业民营化,以及在机构设置、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革新。

(3)信息技术的传播是公共管理发生变革的导火索。

①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公共部门提高工

作效率;②信息技术帮助公共部门节约管理的成本;③(最重要)信息的迅速传播大大增加了公共部门及时、高效地处理公共事务的压力。

(4)经济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经济理论的新发展为公共管理变革提供了

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工商管理理论则是助推器。

①公共选择理论直接奠定了公共部门改革的思

想基础;②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信息不对等理论等的引入为公共部门如何搞好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

思路的具体的解决方法,使公共部门有可能采取更为灵活的管理方法,并达到交好的管理效果;

③工商管理理论的更新和发展也为公共部门管

理的深化提供了助推力。

第三章政府部门的运行特征

一、名词解释

市场失灵: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和服务。(国防、社会治安、市内交通、公园、防洪堤坝等)

外部效应:为了消除外部性的影响,根据主体产生的边际收益或成本予以其补贴或惩罚。

优值品:某些能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利益,而消费者本人对它的评价较低(低于家长主义的的合理评价)的产品。

劣值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益处并不大甚至是有害无利,而消费者本人却评价较高的产品。

政府制度:简称政府,是一个制度框架,提供了各个利益集团活动的舞台

政府(官僚)机构:政府制度的具体代表,是具体的、能履行一定政府职能的部门。(如财政部、国防部等。)

维克赛尔——林达尔机制:①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参加到政治表决程序中来,并且每个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都是平等的,实行一人一票制;②投票人作出选择、获得投票人的表决信息、形成决策并付诸实施的一系列过程都不需要花费交

易成本,而且从投票人选择到形成决策不存在信息传递的失真,简而言之,就是信息成本为零。

阿罗不可能定理:(1)完备性公理。对任意

两个决策方案X和Y,要么对X的偏好甚于或无差异于Y,要么对Y的偏好甚于或无差异于X。

(2)传递性公理。对任意三个方案X、Y和Z,若对X的偏好甚于或无差异于Y。而对Y的偏好甚于或无差异于Z,则对X的偏好甚于或无差异于Z。

二、复习思考题

1、试比较分析存在外部正效应产品与优值品之间的异同,并举例说明。

优值品:某些能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利益,而消费者本人对它的评价较低(低于家长主义的的合理评价)的产品。

劣值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益处并不大甚至是有害无利,而消费者本人却评价较高的产品。

比如,教育常被认为是优值品,香烟则常被认为是劣值品。

2、简述政府职能理论的发展轨迹。

古典经济学对政府制度的认识→马克思主

义关于国家本质和政府职能的有关理论→瓦格

纳为代表的德国学派对政府职能的认识→庇古

的福利经济学思想与政府活动范围→凯恩斯的

政府干预理论→新政府经济学派向古典经济学

的回归。

3、试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对尼斯坎南的官僚制模型加以评述。

为了研究官僚和官僚制,尼斯坎南将官僚机构定义为非营利组织,它接受资助者的分配和拨款(组织的收入),然后提出公共品(服务)以供公众消费。与营利性组织不同的是,在这样一个机构中,没有人可以合法地将组织的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额直接转化为个人收入。于是官僚对满足消费者偏好和有效供给产出并不关心,因为自利的官僚对预算剩余没有兴趣。

4、与直接民主决策机制相比,代议制有何不同?

在代议制政府制度下,权力是公众赋予的,政府机构是民主社会公民的代理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在代为行使公民权。

5、为什么瓦格纳会提出从“廉价政府”、“夜警国家”过渡到“高价政府”、“社会政策国家”的主张?

国家的职能不应仅局限于只有资本主义时代的法治和权力的目的,还应加上文化和福利的目的。由于拥有统治权,国家可以自由确定自己的任务、职责手段以及提供服务的数量和种类,而无需考虑人民的要求。依靠强制性手段获取税收收入,依靠强制性手段实行对私人企业经济资源的控制,是政府作为强制性集体经济活动的典型方式。

政府职能的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规律。

6、试述维克赛尔——林达尔机制的主要内容及对公共管理的意义。

维克赛尔——林达尔机制:①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参加到政治表决程序中来,并且每个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都是平等的,实行一人一票制;②投票人作出选择、获得投票人的表决信息、形成决策并付诸实施的一系列过程都不需要花费交易成本,而且从投票人选择到形成决策不存在信息传递的失真,简而言之,就是信息成本为零。

它对政府机制有效性的探索十分有意义,至少我们开始清晰地意识到:政府的运行并不总是有效的,现实中的许多因素阻碍着政府的运行,还有待于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更有益的探索。

7、新政府经济学派在政府职能问题上是向古典经济学回归吗?为什么?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循环过程,而是体现了经济学思想的一种螺旋式上升,是有着质的飞跃。人们关于政府职能范围的探讨带来了经济学理论的深化,对政府制度的认识从模糊到逐渐清晰,并探寻到政府制度的本质。

8、试述阿罗不可能定理的主要内容及对公共管理的启示。

阿罗不可能定理:①帕累托最优;②非独裁性;③无限制的领域;④理性;⑤不相关策略的独立性。

启示:为了寻找配置有效率的政府,我们要么必须牺牲民主,要么必须牺牲决策的效率。

第四章政府制度的失灵及其改进

一、名词解释

蒂博特竞争机制:引入竞争性的政府体系——通过提供地方性公共品促进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竞争。

产权保护:确立初始禀赋资源以及交换这些

禀赋所取得的收益的个人权利(包括或有权利)。

签约外包:政府行政机构雇佣私人企业来提供某项公共品或公共服务,两者之间以合同方式签订契约。(如政府环保机构委托私人公司代理清运垃圾)

特许经营:由政府行政机构核准私人企业从事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政府部门往往保留价格的核准权,并采用使用者付费的制度。(如高速公路经营领域)

抵用券:政府发放凭证即抵用券给符合某些既定标准的人群,让他们凭劵去自由选择想要消费的商品或服务。(如政府提供的社会救济、医疗服务等)

政府管制:政府部门根据法律法规以某种方式影响私人经济而采取的管理与监督行为。(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

二、复习思考题

1、试述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公共管理改革的指导意义。

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①信息失灵:出于机会主义动机隐瞒某些信息以求少付出成本多获

得利益,信息失灵反映在公共品方面就是低效率;②激励失灵: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和偏离社会公众利益;③决策程序的缺陷(固有):投票循环下得不到社会的偏好和多数人对少数人的

强制;④公共决策和执行中的经纪人动机:公共项目与相关利益集团的阻力。

信息失灵(立足点在于如何完善政府制度上)——完善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政府官员的为全民利益服务的觉悟,并加强计划的科学性;激励失灵、决策程序的缺陷、公共决策和执行中的经纪人动机——加强政府部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正确界定政府制度的范围,尽可能降低政府制度固有的缺陷对社会福利的损害,在那些市场制度能较好发挥作用的领域,不轻易地以政府制度去替代市场制度。

2、矫正政府失灵有哪些途径?试分别加以简要论述。

(1)将政府从一部分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

市场失灵不等于政府干预。很多政府失灵的案例其真是原因时政府过多的介入了私人品的

生产,或对市场经济进行过分严格的管制,在政府制度中官员的经济人动机、信息失灵、激励机制都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情况下,必然产生种种低效率、不公平和腐败。

(2)从技术和制定环境着手。

技术进步可以减少政府失灵:一方面私人市场的竞争能促进技术的变革,从而惠及其他部门;另一方面,政府制度在提高一个国家的科研技术能力上也不是无能为力的。经由制度环境的改变来减少政府失灵、提高政府绩效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一个法律修正案来限制政府的总支出,或是通过有着相似效果的对地方政府税收限制的法案。

(3)引入类似于私人部门的竞争方式

蒂博特竞争机制:引入竞争性的政府体系——通过提供地方性公共品促进各级地方政府之

间进行竞争。

虽然公共部门不同于私人部门,但私人部门的一些改进效率的竞争性管理方法,同样能适用于公共部门包括政府部门,可以有效地减少政府失灵,提高政府绩效。

3、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1)确定法律基础以保护产权

保护产权,就是确立初始禀赋资源以及交换这些禀赋所取得的收益的个人权力(包括或有权力),它是利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制度来达到帕累托最有优的一个必要条件。政府缺乏对产权的保护,国家就有可能陷入一个冲突不断的“霍布斯世界”。

(2)提供社会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

①从某些基础设施的提供来看,虽然也可以采取私人提供方式,但这会造成效率损失,因此,理论上应公共提供为佳。如高速公路收费。

②公共品、混合产品的范围和规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公众对城市绿化、体育馆等设施的需求,对政府灾害救助力度的需求,明显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

(3)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人类财富的创造离不开自然资源和环境的

要素供给,人类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四依赖于自然资源的消耗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忽视看作是外部性问题,即人类活动造成的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是社会承担的成本,并没有计算在私人部门活动的内部成本中

去,解决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问题就需要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使自然资源得以有效的保护,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可采取的两种方式:①科斯提出的由市场制度去解决:②政府组织出面统一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

(4)保持私人部门的竞争环境

只要存在垄断或寡头,便必然会使消费者剩余减少,侵害到消费者利益,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害也就不可避免。市场通常不能自动消除这种垄断,而是需要政府这种来自外部的强制性力量——①把全部的超额利润拿走抑制企业制定垄断

的高价;②实行价格管制由政府公共定价;③反垄断立法。

(5)保护弱势群体

由于每个人拥有的初始禀赋的差异,使得市场竞争会产生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结果,因此需要对这些弱势群体进行救助。政府采取收入再分配的方法来保护弱势群体,具体手段有征税和转移支付。

(6)协调与解决各方利益的冲突

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会

存在各方利益冲突,消弭这种冲突、或将人类社会的冲突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是政府存在的基

本理由。

(7)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凯恩斯的宏观干预理论:主要工具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借鉴世界银行对政府间职能的分配方法,分析其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及相应的工具选择。

(1)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路径选择。

政府履行基本职能以达到既定的目标,需要选择正确的路径,有些职能是需要在中央政府一级履行的,有些则需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共同负担,还有一些则以地方政府单独行使较好。

(2)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工具选择。

公共品(或服务)最终被“制造”出来,既可以采取“公共提供+公共生产”的混合方式,也可以采用“公共提供+私人生产”的方式,到底采取哪一种方式,要比较两种生产方式下的成本和受益的相对值。

①政府部门直接“生产”。

一方面,其他组织缺乏提供公共品与公共品规模相匹配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生产”通常需要采取强制的手段来进行,除政府机构之外的其他组织既不具有政府那样由法律赋予的权威性,也不具备以国家暴力机关为后盾的武器。

②政府部门间接“生产”。

a、委托给非营业性组织:政府行政机构委托其他组织“生产”是政府间接“生产”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消费者保护问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

b、委托给公共企业:某些公共品或公共服务是要由企业形态生产出来的,如公用事业类产品。政府制度直接提供并不等于政府机构自身来生产,由从属于政府制度的公共企业来进行生产也是政府制度直接提供的一种方式。

c、委托给私人企业:比较自己办企业的收益—成本和向私人企业采购商品的收益——成本,哪个成本低就采取哪种方式。政府机构委托私人企业来生产某种产品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签约外包、特许经营、财政补贴、抵用券、公私合营等。

d、政府管制:政府管制通常是指政府部门根据法律法规以某种方式影响私人经济而采取

的管理与监督行为,主要有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

总结:政府履行基本职能的路径选择主要是恰当地选择由中央政府提供还是由地方政府提供。而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主要有直接生产、间接生产、政府管制这三种。

5、政府机构委托私人企业来生产某种公共品(服务)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试述其特点。

(1)签约外包方式。

签约外包:政府行政机构雇佣私人企业来提供某项公共品或公共服务,两者之间以合同方式签订契约。(如政府环保机构委托私人公司代理清运垃圾)

签约外包是一种比较接近于市场化的生产

方式,有助于减少私人企业和道德风险,有效生产出公共品。

(3)特许经营方式。

特许经营:由政府行政机构核准私人企业从

事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政府部门往往保

价格的核准权,并采用使用者付费的制度。(如高速公路经营领域)

主要存在问题:竞争不充分、合同款项制定与管理有一定困难。

解决方法: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合同期限,从整体经济效率的角度出发取得长期和短期之间的平衡。

(4)政法财政补贴方式。

政府通过直接的资金补助、减免税、出口退税、低息贷款等方式来促进私人企业提供公共品或混合产品(或服务)。(如医院、学校、公交公司、农业等)

某些混合产品虽然有较大的私人收益部分,但其外溢性效益也大,要由政府通过补贴方式更多地提供出来。

(5)抵用券。

抵用券:政府发放凭证即抵用券给符合某些既定标准的人群,让他们凭劵去自由选择想要消费的商品或服务。(如政府提供的社会救济、医疗服务等)

抵用券常常针对需要救助的弱势人群,让他们能够在由政府行政部门认可的私人部门消费私人部门事后再以抵用券向政府兑现。

原因:①基于家长主义的消费者个人偏好不合理的判断;②直接的实物补助带来的风险。

实物救济不如现金救济,现金救济不如抵用券。

(5)公私合营。

由政府和私人企业各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一个合资公司来生产某种公共品。(如桥梁、高速公路的建造)

原因:①政府财政资金不足,需要引入外资或民营资本共同参与;②引进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同时也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③引入外部资本的同时自动引入了一种新的监督机制。

第五章政府间关系

一、名词解释

分离模式:

下位包含模式:

相互依存模式:

单一分权型模式: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治权力,典型为英国。

联邦分权型模式:国家存在多个权力中心,联邦政府机构和州政府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活动。

单一集权型模式: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实行垂直的行政控制,典型为法国。

政治性分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与中央当局不存在优劣关系)之间权限分离。

行政性分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优劣或者说从属关系,在此基础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划分权限。

行政权转让:地方政府从属于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向其转让中央政府所拥有的部分权限。

市政管理体制:对市政府基本职能的确定及其管理体制的安排。

(如何管理大都市、如何更好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管理,包括城市规划、公用事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公共卫生、城市容貌与环境、经济与文化教育、市民业余生活安排等方面的内容。不同的国家,市政府拥有程度不等的自治权。市政体制反映了地方政府的权限在下一级政府中的分配格局。)

最优分权模式菜单:地方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配置资源,进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地方政府存在的必要性的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于自己的民众,地方政府更了解它所管辖公民的效用与需求。二是一国国内不同的人们有权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公共服务进道行投票表决。)“俱乐部”理论:一家俱乐部排除非会员不需要成本;俱乐部里的会员不致受到其他会员的歧视;会员分摊相同的成本和收益。

(一个俱乐部的最优规模就在外部不经济产生的边际成本,即拥挤成本正好等于由于新成员分担运转所带来的边际节约这个点上。)财政包干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灶吃饭,所以要“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中央核定收支总额,分别不同情况由地方包干上缴收入或中央差额补贴,地方在划定的收支范围内自行组织收入,自主安排支出,自求收支平衡。

财政包干制优点:财政包干制作为一种过渡性的财政制度,在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财政包干制的缺点:

a、地方权力的扩大、功能的膨胀导致了地方政府投资热情空前高涨,重复建设、盲目生产、结构失衡、地区封锁等问题日益突出。

b、“条块分割”的行政隶属关系使得中央主管部委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强化对企业的控制,以凭借行政权力来增强局部利益.在中央政府缺乏对地方政府有效制约的情况下,经济过热就很容易形成。)

二、复习思考题

1、从规范的角度来看,政府间职能划分有何依据?

(1)马斯格雷夫——从收入来源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主要是税收)。

(2)财政联邦制理论——政府间职能划分的基本原则:①宏观调控要有中央政府承担,②收入分配要由中央政府来提供,③资源配置视角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划分。

(3)俱乐部理论——地方政府分权的依据。

2、试述公共财政理论对规范中国政府间关系的重要意义。

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促使中央政府与地

方政府的职能划分趋于规范化。

(1)从收入来源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主要是税收)。

(2)政府间职能划分的基本原则:①宏观调控要有中央政府承担,②收入分配要由中央政府来提供,③资源配置视角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划分。

(3)地方政府分权的依据。

从财政体制改革来看,应按照公共财政理论的要求来科学地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

的事权关系和支出责任。

3、试分析当前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逐步加强的原因及其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影响。

(1)计划经济——中央政府完全控制地方政府失败。

(2)分税制——地方政府的权力得到中央政府的正式承认,地方政府在其他方面的权限也得到进一步明确,在地方公共事务上的决策权增大。

(3)公共财政框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真正规范化(相辅相成)。

在这一过程中,税收收入的调整和改革是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题中之义:①对政府间税收收入产生重要影响的新一轮税制改革中,其中一项是流转税中的进出口税制改革。②增值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施增值税的转型和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③从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内容看,主要是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这对外商投资比较多的地区来讲会带有一定的负面效应。④个人所得税同样涉及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共享机制改革。⑤农业税制改革已拉开序幕。农村要清费改税,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取消农业税。⑥资源税改革。资源税作为地方税种,将显著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4)规范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

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方面。

①主税种由中央政府来提供,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②调节各地区的公共品提供是中央政府应尽的职责;③需要中央政府制定统一的标准来鼓励外部效益或抑制外部成本的活动。

(5)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打破了地域间的封锁——地方政府间横向联系加强,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并存。

首先是大、中、小城市的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经济实力也大为提高,从而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较大的辐射性。另外,为了发挥地级市的聚合效应和带动效应,我国从1982年开始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即由地级市管辖原来属于地区管辖的县。除了这种基于自上而下的行政隶属关系的变革外,各地方政府之间为了加强经济方面的合作,各种经济合作区域先后自发地涌现出来。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也改变了政府间的关系。

第六章公共部门财政管理

一、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的主导发展模式下,与此相适应的国家财政类型,政府的财政资金应主要提供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预算:①收支平衡的一种方法②半司法程序③可说明性④控制⑤预算执行文件应成为推行政府政策的⑥一项工具⑦是制定计划的一项工作。)

线性预算(列项预算):支出一般按照用途和经济分类,即按照财政资金的支出要素分类,反映了财政具体投入了哪些要素,无法了解花钱的结果。(强调要素的投入控制,严格控制取向,即“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

零基预算(ZBB):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

绩效预算:政府首先制定有关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再依据政府职能和施政计划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所需费用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项目预算:通过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取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

公共预算: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内政府的施政方针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计划的获得和使用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资金筹集、分配与监督的管理活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只设立国库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

税收管理:税收集中,分权有度,统分结合,分级管理。

(税收:政府依据行政权力强制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特征,它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

国债管理:国债发行、国债流通、国债资金使用和国债偿还。

购买支出:公共部门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二、复习思考题

1、公共部门财政管理有哪些重要内容?

财政管理是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为了

保证其财政职能的履行,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对财政收支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等活动,它是国民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管理的构成要素:财政管理主体、财政管理客体、财政管理目标、财政管理手段、财政管理职能等。

财政管理的主体: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性和地方性财政法规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审查和批准中央和地方各级的预算和决算),国务院(制定重大的财政政策法规、负责中央预算的执行)。

财政管理的客体:财政收支活动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分配)。

财政管理目标:满足资源配置的效率、收入分配的公平及宏观经济的稳定,还要发展中介的目标。

财政管理的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

财政管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财政管理的内容:涉及广泛。

2、为什么说预算管理是公共部门财政管理的核心?

预算体现了政府的活动性质和范围。

(1)公共部门预算的目的是有计划地使用资源:通过预算可以使政府了解人们希望怎样使用他们的钱。

(2)建立预算体系单方面的原因是控制:如果没有控制,政府部门很快就会破产。

(3)预算是有效管理的一项工具:对大量统计数据的仔细运用,工作记录以及对工作的标准性,将有助于对员工的有效使用。

(4)预算是制定计划的一项工作:预算应成为机构领导每年重新审视他们所承担项目的目标并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

3、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1)按照公共财政框架建设的要求来合理

地设置预算科目。

(2)修改和完善我国的复式预算编制。

(3)细化预算编制,推行部门预算。

(4)强化预算执行,使预算更为透明、更

易监督。

4、试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及意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核心是只设立国库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保证财政预算资金在第一时间入库,而预算支出资金也要尽可能不滞留在预算支出单位或其上级单位,防止挤占、截留、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尽量杜绝腐败。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特征:①由财政部门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统一基金账户);②规范了财政基金的收付方式;③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的国库现金管理和支付执行机构。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建立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①各部门只看到预算支出的数字而不经手资金,从而约束预算单位的行为;

②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分配权和使用权,只是不能随意挪用、挤占或截留财政资金;③财政部

门通过代理银行直接将资金支付给供应商。这样的支付方式不论对预算单位、中央银行还是财政部门都是透明的。

5、公共支出管理包含哪些分析方法?

(公共支出应符合效率和公平原则。)

塞缪尔模型——公共品帕累托有效设置:所有不同的个人在消费上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上的边际转换率。

成本—效益分析:只有效益大于成本的项目才值得政府出钱投资。这是一个用来评估特定政府项目的可行性、或用来在多种项目之间进行选择的一种分析技术。

6、如何加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管理?

加强购买支出:①控制购买支出总量,合理界定政府支出范围;②优化购买支出的管理;③采用招标投标等方法规范政府购买支出。

将强转移支出管理:①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政府“缺位”现象;②清理整顿财政补贴项目,控制转移支出总量;③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均衡地方政府财力。

第七章公共企业管理

一、名词解释

公共企业:政府出资占一定比例并达到控股权的企业。

国有企业:将政府部门独资的企业(即100%控股)称为国有企业,强调政府部门的绝对控制权。

国有控股企业: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占较高比例,并且由国家实际控制的企业。

国有参股企业:具有部分国家资本金,但国家不控股的企业。

私人公司:几个股东组成的非上市公司。

公众公司:一些私人公司到资本市场上融资-吸收公众股东的资金以谋求更大的发展,这种在资本市场上有公开交易的股份公司通常称之

为公众公司。

代理成本:因代理问题所产生的损失,及为了解决代理问题所发生的成本。

民营化(私有化):采取措施将原本属于公共部门的资产转移给私人部门。

(公共企业的民营化就是将公共企业的财

产所有权由公共部门通过股权的方式转给私人

部门,从而实现控制权的转移。)

二、复习思考题

1、公共企业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试联系实际分析中国当前存在公共企业的主要原因。

(1)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

(2)迫于外部压力兴办公共企业以追赶先进国家,保护国内弱小的民族工业;

(3)矫正市场失灵,以大规模的公共企业取代私人企业,摆脱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困扰,或建立社会主义的全面计划经济;

(4)维持自然垄断的公共生产和稳定社会经济;

(5)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改善社会中一部分生活贫困者的境遇。

(公共企业的类型:

(1)自然垄断性公共企业:电力、自来水、煤气供应、电信等被认为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由于这样的行业需要很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而且这些资产设备的专用性很强,如果投资失败想要把这些专用资产撤出来转移到别的行业,此种可能性很小,这就是沉淀成本。

(2)竞争性公共企业:金融行业——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投资等。

(3)社会公益性公共企业:那些自然垄断特征并不明显,竞争力也不是很强,但为公众迫

切需要的产业。如:航空、铁路、水路运输,城市公交,邮政,环境保护等企业。)

2、何谓自然垄断的可持续性和边界问题?从动态角度看,自然垄断行业的特性是否会发生改变?

自然垄断的可持续性:当自然垄断企业处于平均成本上升、但尚属弱增的范围时,如果垄断

者的利润大于零,就会吸引新企业来抢占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造成自然垄断的不可持续性,这就需要政府实行进入管制;当企业处在平均成本下降的产出范围时,新企业进入无利可图且会发生亏损,自然垄断可维持,政府不需介入。

自然垄断的边界问题:并非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的业务都具有自然垄断性,实际上仅仅某些业务是自然垄断的。(如:电力产业中,电力输送是自然垄断业务,电力生产则是非垄断的)自然垄断行业的特性是可以改变的:①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重新安排,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自然垄断的边界,使得原来的自然垄断行业变为寡头竞争市场和一般竞争市场;②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往往市场范围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③技术进步使得市场被细分,进而使得许多自然垄断行业的替代品出现。(铁路→高速公路、航空、高铁等。)

3、试述政府介入竞争性和社会公益性公共企业的必要性。

竞争性公共企业:①一定程度上消除金融行业的外部负效应;②强制信息披露使得金融市场信息更透明完善(减少信息不对等带来的问题);

③保护国家安全、防止私人企业垄断。

社会公益性公共企业:短时间内由政府部门维持公共生产的局面是合理的,随着经济的增长、市场需求发生明显变化后,引入私人部门的竞争是必须的。

(融资的优先权,公共企业税收较私人企业更低。)

4、与私人企业相比,公共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有何不同表现?

(1)私人企业的股东对企业的产权是明晰

的,且由于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私人股

往往非常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实施切实的监督。而公共企业的股东—政府部门未必能切实履行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职责。

(2)公共企业委托者的目标多元化,如缓

解一部人的就业压力、减轻政府部门的社会

障负担或兼并一些濒临破产的公共企业等,进而影响企业经营。

(3)公共企业的激励机制通常要不完善的

多,政府部门难以兑现奖励承诺或不制定好

奖励机制,长期难以吸引优秀的经营者。

(4)公共企业的终极委托者—公众缺乏对

企业经营者的有效制约手段(公众对公共企业

不能直接进行监管),导致代理人行为严重地偏离委托者目标。

5、分析效率和公平目标对于公共企业民营化的重要意义。

从长期来看,民营化对于促进经济整体的效率和公平目标是一致的,因为经济效率的改进会使公众期望的结果公平有进一步实现的可能性而民营化的公平实现也会使效率得到保障。

第八章非营利组织管理

一、名词解释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公共部门的组成部分,组织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而非营利,依靠会员缴费、捐赠者资助、政府财政拨款等资金来源完成组织使命,具有免税资格和提供捐赠人减免税合法地位的特点。

(公共部门: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主要包括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和国际组织。)

韦斯布罗德政府失灵:除了政府部门不能提供全部的社会福利这一失灵表现外,政府在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时只注重中位选民的需求、忽视他人的需求。

公地的悲剧:在一个自由使用公地的社会里,理性的个人为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会毫无节制地掠夺性使用公共资源,最终导致公地被破坏。

二、复习思考题

1、试述非营利组织崛起的原因。

(1)市场失灵说

(2)政府失灵说

(3)内在动因及其他

(“五月花号公约”。

一个非营利组织的发生往往源起于对某种公共问题或公共价值的关怀,越是优秀的非营利组织的设立者,他们的视野必然越是超越的和广

阔的)。

2、简述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自身存在的缺陷。

(1)作用:

①提供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以弥补政府缺陷。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社会服务等公共品或混合产品需求越来越高,而政府财力有限。

②促进经济增长,合理地配置社会经济资源。通过雇佣大量的就业人口拉动消费、支持一国的经济增长,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公共品、混合产品甚至是私人产品,有利于经济均衡增长。

③提高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性、限制政府部门的权力。增强公众的责任意识和财务约束,促进社会整体利益提升;适当释放政府所背负的合法性压力,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④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并弘扬互相协作的精神。弱势群体的需求以及对公平的关注,政府力量有限,而非营利组织可充分利用社会的一些闲置资源,还能宣扬人道主义思想、团结协作精神等,共建和谐社会。

⑤开展跨国界的活动,发挥非营利组织对国际事务的管理、协调和监督作用。

(2)缺陷:

①经济人动机影响下的志愿失灵。一方面,

不以营利为目标,资金依赖政府资助和捐

赠,

个人行为无法强制实施,影响活动结果;另一方面,成员收入德行难以鉴定,部分创办者借此来增强其政治影响力。

②缺乏独立性。资金依赖政府资助和捐赠,

制约活动展开,甚至部分组织借其进行营利

动还享受免税特权。

③运行机制不健全,在组织决策、财务管理、

人事管理等诸多环节存在缺漏。

④狭隘性(活动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满

足某些特定人群的需求。3、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各包含哪些内容?在外部监管方面有何不足之处?

(1)内部治理:

①战略管理:需要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和战略,通过对环境的分析,发现机会和潜在的威胁;并评估组织自身的资源状况,分清自身优势和劣势,然后再制定战略并加以实施。

②人力资源管理:紧紧围绕服务于社会和民众的整体目标,同时也兼顾组织成员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③财务管理(重要的一环):预算管理(收支计划)→收入、支出管理(项目、范围、收益分配等)→资产和负债的管理→评价财务结构、评估组织持续发展的能力。

④内部决策程序:民主、科学。

(2)外部监管:薄弱,难以进行。

①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注册管理,审批管理,税收管理,日常管理,资助。

②非营利组织的行业管理:非营利机构的行业管理部门,加强交流,促进组织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

③公众和媒体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薄弱):由于非营利性、为公众利益服务,导致公众混淆理想和现实状态,无需监督;服务购买者(资金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服务受益者)之间的不对称性导致监督困难;消费者感情上倾向于自己是救助者不敢监督;影响微弱没有引起关注。

4、如何从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入手,对中国“国有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管理改革,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从今后的发展方向来看,应逐渐淡化“国有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概念,提倡和国际接轨的“非营利组织”概念;今后对这两类主组织的管理以外部监管为主,而不是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

外部监管:

(1)改革目前政府部门对一些非营利组织的登记制度,废除非营利组织需要提交业务主管单位批准成立文件的规定。

(2)政府应站在社会全局的角度,研究和制订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规划。

内部治理:

(1)完善非营利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提高持续发展能力是当务之急。

(2)完善非营利组织的多套监督体系,发

挥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力量。

5、就目前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存在问题:

(1)组织宗旨不突出;

(2)非营利组织独立性差;

(3)资金来源缺乏足够的保障;

(4)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5)非营利组织发挥的社会影响力还较为有限。

第九章非经营性公共资产管理

一、名词解释

非经营性资产:不投入或不直接投入生产经营和流通领域的、主要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的产权属于国家的资产,不以营利为目的。

经营性资产:在生产和流通中能够为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资产。

公益性基础设施:一般是政府投资的如科教文卫、体育、环保等不营利或少营利的,使用者无排斥性,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相关设施。

公地的悲剧:在一个自由使用公地的社会里,理性的个人为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会毫无节制地掠夺性使用公共资源,最终导致公地被破坏。

公共资产管理机制:

自主治理方式:在小规模公共事务和资源使用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容易地交流沟通,彼此建立信任和友谊,因而逐渐地对如何维护共同利益达成一致,从而建立起互惠互利的行动准则。

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目标:保值增值,保全资产。

保值增值大循环:效率和公平目标。由于没有市场化的直接检验手段,我们对非经营性资产的效率评价应置于其对整体经济效率影响的大环境下,即当机关的非经营性资产促进了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时,我们对其效率的评价是积极的,反之,对其评价是负面的。

市场化的付费机制:一种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将资产直接拨付给使用单位,使用单位无需付费就可使用;一种是引入市场化的交易制度,即资产管理机构负责统一配置和购买资产后,使用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使用环节的预算资金,在预算批准后再向资产管理机构缴付租金,以获得资产的使用权。二、复习思考题

1、非经营性公共资产有些什么样的特征和作用?

特征:

(1)不直接从事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经营活动;(非经营性,能产生收益,不以营利为目标)

(2)使用是纯消耗过程,不直接带来资产的货币化收益;(不承担经营性资产的增值任务,会威胁道资产的安全,从而影响公共品的提供)(3)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形成,由占有单位或公众无偿使用或部分有偿使用(严格控制收费标准);

(4)数量和规模应适度,以能为社会公众提供适时、恰当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为限;(与私人部门的经济发展保持动态平衡)

(5)性质决定其在管理目标、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管理体制等有别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作用:

(1)满足社会公众公益性需求的重要保障;

(2)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3)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围绕着如何管理好非经营性公共资产,理论上有哪几种解决机制?

(1)节约使用公共财产的政府机制;

(2)自主治理方法;

(3)界定产权的市场化解决方案;

(4)绩效管理方式的引入。

3、为什么说效率和公平目标是保值增值大循环?对促进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具有什么

重要意义?

由于没有市场化的直接检验手段,我们对非经营性资产的效率评价应置于其对整体经济

效率影响的大环境下,即当机关的非经营性资产促进了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时,我们对其效率的评价是积极的,反之,对其评价是负面的。效率目标应贯穿于资产配置、使用、调剂和处置等四个环节。

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中好要讲求公平目标,即同一地区对职能相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

性资产统一配置,制定统一的资产使用效率指标,并统一设置标准。

4、为什么要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财务会计制度变革提上日程?

(1)提高政府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效

率的要求。

(2)鼓励行政事业性单位展开多种经济活

动、引入市场化交易制度的要求。

(3)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某些新业务的处

理,与其他组织的财务会计制度相协调。

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

一、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动态→政策主体为解决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在特定价值观念的指引下,为协调和稳定各方社会政治经济关系而采取的一系

列公共管理活动。静态→国家各种权力机关、政治家以及其他各种政治团体等政策主体为实现

既定目标而颁布施行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准则

的总称,包括法律、法规、条例、措施等。

公共政策的阶级性和公共性(对立又统一):阶级性→公共政策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公共性→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必须从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出发,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合法性→公共政策是一个合法化的过程或结果。权威性→以合法化为前提,保证无论是受益方还是受损方,都必须接受或服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四大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创新功能。

公共政策的主体:在一定政策环境下,以不同方式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各个环

节的个人、团体和组织。(主导作用)

公共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主体在其活动范围之内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包括所要处理的社会公共事务问题以及发生作用的成员两个

基本方面。

公共政策的环境:对政策过程各环节产生不同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公共政策周期:公共政策由制定、执行、评估到终止而完成的一个周期。

政策模型:分析人员凭借理论知识所构建的体现政策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通过对各种可选决策方案及其后果的综合比较分析,选择能够使决策者价值最大化的那个方案作为最终方案。

渐进主义模型:简化政策活动,只关注既定目标下不同政策可能完成的程度,通过渐进式的政策变迁避免了决策者的严重失误。

二、复习思考题

1、分析比较中外公共政策分析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编著了大量公共政策类的专著和教材,为公共政策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积极贡献。公共政策的理论成果正在逐步运用到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重大项目中,一些研究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政策咨询机构的作用,有力促进了公共政策研究的产业化趋势。

2、谈谈在中国公共政策主、客体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如何?试举一两例加以说明。

(1)中国公共政策主体:

①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既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又是所有社会公共权力机构的领导核心。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组织为首的所有履行当代中国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的决策与执行的过程。

②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享有最高的立法权、任免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③行政机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决策行为是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司法机关:人民法院是司法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司法监督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

⑤其他公共政策主体:未充分显露其公共政策主体特性,但是正在发展。大众传媒被形象地称为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

(2)中国公共政策客体:

①标的物:公共政策直接作用的社会事务,包括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客体构成物的因素)

②标的群体(目标群体):公共政策所要规范或约束的社会成员,包括个人、团体和组织。

(客体构成人的因素)

3、请联系实际分析政策周期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

动态角度来看,政策终止既是原来周期的终点,又是新周期的起点。

中国的政策周期表现为:传达期,贯彻期。从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关系上看,新的领导团体在党代会或人代会上往往会提出和制定一些扩

张性政策,在大会召开的一两年时间内,“经济过热”现象抬头,到时就不得不采取紧缩性政策,但随之而来的“经济过冷”又使他们重拾扩张性政策,如此周而复始,与政策周期理论的有关思想不谋而合。

4、基于公共政策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如何在分析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第十一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一、名词解释

绩效:衡量其满足公众需求,管理公共事务能力高低的指标。它体现了公共部门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成绩、效果、效率等一系列能力。

绩效管理: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动态循环过程。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包括绩效预算制度、绩效采购制度和绩效人力资源制度。

标杆管理:认知和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

最佳实践:好于你现在做法的实践,由媒体或其他出版物所宣称的最佳实践,一种受到奖励的成功之举。

绩效管理的4E目标:经济、效益、效果、公平。

二、复习思考题

1、谈谈中国公共部门实行绩效预算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有何可以改进的地方?

2、从理论上看,绩效管理相对于传统行政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那么,这种优越性是否存在现实基础?谈谈你的看法。

(1)对于公众来说,作为公共利益的享受者,实行绩效管理的公共部门能更好的满足他们对各种公共品的期望;

(2)实行绩效管理可以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主要体现在:①财政压力得到有效缓解,②公职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3)绩效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公共管理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

3、在中国的公共部门推广绩效管理是否可行?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有何意见和建议?

可行。

(1)现状:①内部条件的不断成熟(理论实践相结合);②来自外部环境的动力和压力(政府关注,人民关注,世界关注)。

(2)问题:①理论准备不足与实践的盲目性并存;②公共部门人员对于绩效管理的思想落后、意识薄弱、观念狭隘;③绩效管理配套设施的匮乏。

(3)改进:①继续学习先进的绩效管理思想以充实理论研究;②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绩效管理的全面实行(促进内外沟通协调,完善监管机制,人事制度改革和奖惩机制的结合,加快绩效管理的法制化进程);③开辟绩效管理资金的独立渠道,建立绩效管理的储备人才库。

第十二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一、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广义定义为一个社会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而狭义的定义为组织所拥有的用以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力。

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国家公务员制度: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统称或总称。

政务类公务员:

事务类公务员:

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在员工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制定并实施的全局性、长期性的设想和规划。

工作分析:对各种工作岗位或职位的性质、任务、责任以及所需要的人员资格、条件等进行调查、分析,并加以系统科学的描绘,是编写职位说明书的基础。

职位评价:通过专门的技术和程序,对职位进行评价,确定职位的相对价值差异,是薪酬等级设计的基础。

二、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人力资源?它与其它经济资源相比有哪些特殊之处?

人力资源:广义定义为一个社会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而狭义的定义为组织所拥有的用以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力。

2、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行政的区别,谈谈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意义。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4、从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起源分析国家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必然性。

5、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与国外有什么区别,特色在哪里?

(区别)⑤遵循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事制度坚持的根本原则,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不是削弱中国共产党对干部

的领导,而是加强和完善党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管理工作的领导。通过把党的组织路线、方针、政策按一定程序转化为行政机关人事管理的法规,依次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2)原则:

①竞争原则:竞选公开平等,破除陈腐观念,培养和发扬竞争意识;

②功绩原则:鼓励公务员发扬创造精神,避免论资排辈;

③法制原则:依照法律法规行政,受法律保护;

④民主监督、公开监督原则:置于民主公开监督下,引导积极参与管理工作;)

6、分析我国现阶段在公务员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并试寻求解决方案。

7、实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1)通过长期规划明确公共部门在未来发展中的总体人员需求状况,准备应急措施,一旦遭遇突发情况,能够及时采取积极调控对策,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组织工作的连续性。

(2)通过对应不同时期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使公共部门能够达到人与事的有效整合,保证组织持续发展。同时,使人力资源与职务达到有效匹配,杜绝人浮于事,节约公共部门运作成本,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

(3)现代组织的发展观已扩展到了对员工个体的人文关怀,把员工个体价值的提升与组织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在组织和个人之间形成纽带,通过战略管理使员工了解自己现在和将来在组织中的适用性,明确自身素质与组织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主动寻求提升自身水平的途径,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调配与流动的基本形式有哪些?人力资源调配与流动的现实意义是什

么?

(1)基本形式:①招聘;②借调(急需某类专业技术人员但现实聘用调动有困难);③兼职(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到其他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④对口支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工作并定期轮换);⑤辞职(对未来工作收益的预期高于现在的本职工作);⑥停薪留职(认为在合适的时机开创某项事业、不领工资报酬、向原职单位缴纳留职金)。

第十三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一、名词解释

战略:一种未来的、重大的、全局性的谋划的总称。

战略管理: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战略改进。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主体与客体:

SMG(战略管理组):由多个管理层次上的管理决策者组成,主要包括组织的最高决策者、组织的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

代表。

SWOT分析法:结合组织内外部环境的优劣势来寻找机会消除威胁的战略分析方法。

(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

O-S战略:机会与优势相结合,即组织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会。

T-S战略:威胁与优势相结合,即组织凭借某一方面的优势来应对威胁。

O-W战略:机会与弱势相结合,即组织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不足。

T-W战略:威胁与弱势相结合,即组织应以

一个最坏的标准来警戒自己,在减少内部劣势的同时也要避开外部的威胁。

哈佛模式:依靠SWOT分析方法来制定战略,通过战略的内部和外部分析,可以扬长避短,使组织发挥优势利用机遇。

脚本法:围绕不确定前景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展开的战略思考。

战略规划:以一体化决策系统的形成、产生,并发出连贯协调的结果的正规化程序。

战略实施:建立和发展行动的能力和机制,将战略构想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从上而下→从下而上)

战略评价:对战略实施的效果做出判断,并为组织战略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分析依据的一种

行为。

战略变革:在战略管理过程中,根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判断变革的需要,调整组织战略,优化战略管理过程,变革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管理行为和管理技术等方面,从而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

二、复习思考题

1、概述战略管理的发展过程,并简要分析战略管理在公私部门中有哪些不同。

战略管理最初在私人部门即企业中发展起来;它同样重视长期目标,对未来进行预测;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战略计划和战略管理;强调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协调。

不同:①对战略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②战略管理是包括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结果测评的动态管理过程;③对特殊战略的研究。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主体、客体和环境各指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主体(构成复杂):战略管理小组(包含领导者、规划者、执行者和评估者等角色),潜在管理者(政治团体、公益团体、大众舆论、国际组织等)。

客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战略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事→政策问题和社会问题)、要发生作用的对象(人)。

环境(公共管理部门战略管理发生和存在所处的条件和背景,是一切影响其存在和发展的因素的总和):外部环境(战略管理体系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国际环境),内部环境(战略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资源条件)。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模式?相比上一模式它们各自有什么改进?

哈佛模式: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来swot分析法。

格莱斯特模式:更为关注一个好的计划能否不折不扣的进行,也强调战略管理过程中的循环性和系统性,使得整个战略管理过程能够自我更新保持活力,在不断肯定和否定自己的过程中发展。

公共部门管理战略模式:用SMG代替单个的战略管理者,强调组织的方向和理想而非一个精确的目标和任务,引入张力分析的概念和对环境、资源、利益相关者类型的详细划分。

4、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实际运用中包含哪些内容?请举例说明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包含: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价、战略变革。

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①SWOT分析法:

O-S战略:机会与优势相结合,即组织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会;

T-S战略:威胁与优势相结合,即组织凭借某一方面的优势来应对威胁;

O-W战略:机会与弱势相结合,即组织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不足;

T-W战略:威胁与弱势相结合,即组织应以一个最坏的标准来警戒自己,在减少内部劣势的同时也要避开外部的威胁。

②预测方法:

直观预测法:通茶对事物作出一定的估计和预测;

回归分析法: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估计、检验、结论;

时间序列分析: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将数据资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好,考察事物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

③脚本法:围绕不确定前景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展开的战略思考;(应对突发状况)

④互动小组讨论技术:面谈小组技术,焦点小组技术,辩证小组技术→互动,在探讨和论证中得出结论。

5、你如何看待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中的运用。

6、请你谈谈如何看待公共部门的战略评价。

战略评价是对战略实施的效果做出判断,并为组织战略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分析依据的一种

行为。

战略评价很难得出一个战略是绝对完美的、绝对奏效之类的结果,但至少可以得出有些战略是不奏效的,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犯致命的错误,适应当前快速而剧烈的变化,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同时,战略评价指标的确定可以对我们有效评价战略实施结果提出巨

大帮助。

7、请你分析影响战略变革的各种因素。

战略变革的阻力较大程度来自组织内部→

组织和其成员会抵制变革,保持组织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个体阻力:知觉(有选择感知与自己价值观相吻合的实物并有选择接收信息、变革会遭到知觉防御),个性(部分人出于个性的抵制、无法协调和他人的行动),习惯,对权力和影响力的威胁,害怕未知,经济原因。

组织阻力: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对已有权力关系的威胁(→形成已久难以改变),资源限制(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可提早规划)。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简述题 1.简述公共行政学研究途径与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的差异。 参考答案:第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公共管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有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或观点。首先,公共管理学可以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的框架中来加以研究,在西方(美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中,形成了较有影响的学科途径,有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和经济学途径。其次,可以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由此形成的研究途径更是多种多样。研究途径、方法的不同,导致对公共管理过程做出不同的描述或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公共管理理论。 第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途径:公共行政学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管理途径(包括传统的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 2.简述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第一,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区别: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具有不同的功能。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它通过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规定和引导,在总体上为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必需的环境,即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外在条件。公共管理则是通过具体实施公共管理行为与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和实现公共利益。 第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联系: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都是公共性,即关注的都是社会公共利益,涉及的都是社会公共事务领域,都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手段,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目标。而且,虽然两者运行过程的最终表现不同,即公共政策过程的运行表现为观念形态的形成与完善,而公共管理过程的运行表现为客观的物质交换,但两者都有一个由确认问题到制定方案,最后实施和评估的相同的实施过程。 具体联系表现如下: (1)公共政策指出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公共管理的必要前提; (2)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3)公共管理是实现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 (4)在一定层面上,公共管理行为与相关公共政策是合二为一的。 3.简述公共治理理论的内容。 参考答案:公共治理理论是对作为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并且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合理内核进行整合的结果,其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内容包括:第一,公共治理是由多元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第二,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第三,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第四,治理语境下的公共管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第五,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 4.简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新公共服务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第一,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第二,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第三,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第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第五,责任并不简单;第六,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第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5.简述准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管理学作业homework答案

《公共管理学》homework(1)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公公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实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3.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4.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二、单项选择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B ) 25 A.泰勒和法约尔 B.怀特和威洛比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B)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 A )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 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 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 4. 最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________,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C ) A.威廉?配第 B.马歇尔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 3、公共物品 4、行政国家 5、纯公共物品 四、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细答案

中国矿业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625公共管理学初试试题(后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2、POSDCORB 3、第三部门 4、拉焦尔模式 5、公共财政管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2、简述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要意义 4、简要回答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特点 三、辨析题(20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仅仅是词语上的差异,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做出评价。 2、在服务性政府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责是什么? 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初试试题参考答案 科目代码:625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科目总分:150分 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教研室编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答案参考: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一般而言,公共组织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一项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一般也越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成反比关系。参见书P49. 2、POSDCORB 答案参考:POSDCORB是美国学者古立克创立的管理七职能说。计划(Planning),即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总体计划并采取措施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Organizing)即通过为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对次级结构的安排、确立和协调来建立权威的正式结构;人事(staffing),即为雇佣、培训员工及维持工作的适宜条件而具有的整体的人事功能;指挥(directing)是由以下各项组成的一种连续工作:做出决策,并以特殊的和一般的指令使决策具体化,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发挥对下属的督导和关怀作用。协调(coordinating)即为使工作的不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精品文档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二)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AC ) A.多元化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公共性 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征表现为(ABD ) A.目标明确 B.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 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难 D.组织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的范式有(AD ) A.公共行政范式 B.公共服务范式 C.公共责任范式 D.新公共管理范式 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的背景因素主要有(ABCD )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效率的普遍追求 B. 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 C. 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D.政治学、行政法学和官房学的理论支撑 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ABD ) A.政治学 B.行政法学 C.社会学 D.官房学 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为(AC ) A. 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 B.杰弗逊的“独立宣言” C.韦伯的科层制 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7、韦伯把权力分为(ABC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8、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则为(ABCD )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则 B.非人格化和执行能力原则 C.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征为(ABCD ) 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 B.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 D.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 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BCD ) 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题 B.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题 D.科层制组织的限制自由问题 11、造成科层制组织低效率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BD ) A. 科层制行政组织有不断自我膨胀的内驱力 B.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公务员乃至行政部门有通过知识保密来获得和保持权力的激励 B. 科层制组织存在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D.严格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中不可避免在会出现“彼德现象”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措施主要包括(ABCD ) A.严格的成本控制 B.权力分散化 C.加强一线管理 D.运用市场机制和强化服务质量 1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观点包括(ABCD ) A.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率 B.公共服务代理化 C. 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并削减成本 D.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控制 14、1992年英国梅杰内阁颁布的《公民宪章》中列出的公共服务的原则有(ABCD) A.公布明确的标准 B.公布有关服务运作的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 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得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得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得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得主要职能。 第一,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第二,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第三,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第四,进行收入与财产得再分配。 第五,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与作用就是什么? 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就是(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作用: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得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得作用。 二、论述题 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得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主体机制等方面有在本质上得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得效率达到最佳得情景。这一理论对人得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就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得一切行为都可以瞧成就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得目得肯定就是

增进公共利益得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就是现在公共政策得失效;公共物品供给得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性; “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得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单纯依靠市场与过多依靠市场政府干预都就是行不通得,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得健康发展。 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得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就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 在进行经济改革得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体制改革得顺利进行。 4)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得建设,使政府得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得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得职能应如何转变。 答:所谓政府职能转换并不就是简单得加强或削减政府得干预范围或力度,而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得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要有重要得改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得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管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得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以上政府工作内容、重心得转移,我们可以用简单得四句话概括政府职能转化得特点,即: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例如: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得影响下,无论就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就是平民百姓都以文件为依据,即所谓得红头文件。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条件下,就显现出不稳定、随意性等一系列得问题与局限性。我们过去曾经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严重对立起来,否定了市场经济对促进生产力所起得重要作用,阻碍了社会经济得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尤其在竞争充分得领域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得调节作用,积极利用这支“瞧不见得手”,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得健康发展。 公共管理学作业2 一、简答题: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真题5

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 四二、简述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之间的区别(2010年简答) 1、在关于人的假设上,传统人事管理视人为本,把人事管理工作看作是行政工作,属日常人事行政事务;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把人看作是资源,“第一资源”,对人事管理置于重要位置。 2、在管理原则上,传统人事管理注重以事为中心,恪守“进、管、出”管理模式,陷于“调出调入天天找,工资考勤统计表,实习培训探亲假,生老病死办劳保”的窠臼;而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人的因素是第一位,重视采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 3、在管理方法上,传统人事管理靠纪律和监督,是强制性、被动型的“管家式”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实行主动开发型、有预见性的方式,既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也注重艺术性,强调定性与定量结合,心测与量化并重。 4、在管理内容上,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本组织招募新人,填补空缺,监督执行“进、管、出”各个环节的有关规定;而人力资源管理视野开阔,内容丰富,不只局限于本组织,注重“进、管、出”,而且注重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着眼于地区、国家、甚至国际上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开发,重视人与事、人与环境的协调配合。 5、在管理部门的地位上,传统人事管理把人事部门视作非生产、非效益部门,地位较低,且从事管理的人员进不了决策层;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经成长为除了落实具体人事事务之外,还协调管理系统、提供决策预案的咨询专业技术的中枢性机构,且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可以进入高层领导,还可以成为核心成员之一。 6、在对国家公务员人员的管理上,人力资源管理一改传统人事管理把其与其他行业人事管理一样对待,采用同一管理模式,运用同样管理手段的做法,而致力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把加强公务员的预测与规划、培训与教育、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看作是开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重要措施;立足于吸引优秀人才,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高效精干的政府工作系统,并通过它给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富强带来巨大的效益与效率。 (另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区别 1、人力资源管理将员工视为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强调人事管理与组织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人事管理属于一种业务管理,它将人力资源仅仅看作是在企业需要时才发挥作用,着眼于人员配备及管理,如招聘、调配、工资福利管理等,因而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高。 2、人力资源管理着眼于未来,注重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传统的人事管理关心的眼前,为企业补充人员,培训职工、发放工资、解决劳务纠纷等,很少作长期的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开发 3、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更加广泛,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传统的人事管理的范围比较狭窄,主要关注人员招聘、上岗培训、工时记录、工资管理、劳资关系处理等业务,而且这些“业务”往往是被分割的。 4、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及方式更加灵活,特别重视培养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及自我管理能力。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僵化,缺乏应变能力,它将人当做物来管理,要求对员工的刻板、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员工很少有机会参与公司或企

吉大19春学期《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二1答案

吉大18春学期《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二-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1.目标管理方法是()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德鲁克 B.西蒙 C.伍德沃德 D.菲德勒 正确答案:A 2.政府的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全部公共收支项目,以反映以政府为主体的全部财政活动,允许在政府预算规定范围之外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我们将这称为( )。 A.可靠性原则 B.统一性原则 C.完整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正确答案:C 3.侧重于组织实体的外部规模和技术特征,如政府行政机构的增减、合并,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扩展与缩小,行政人员的补充与精简等,这样的公共组织变革属于( )。 A.内涵型的组织变革 B.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C.外延型的组织变革 D.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正确答案:C 4.政府失效理论对人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正确答案:B 5.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形式,称为( )。 A.基数预算 B.单位预算 C.单式预算 D.复式预算

正确答案:D 6.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实施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准备阶段 正确答案:D 7.所谓( )(简称DSS )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信息,以支持决策者针对“非结构化”问题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一套体系。 A.战略开发系统 B.决策支持系统 C.参谋智囊系统 D.战略管理系统 正确答案:B 8.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正确答案:A 9.从学术渊源上讲,公共管理学是在( )基础上,融合了与之相关的多学科理论发展成的。 A.现代经济学 B.公共行政学 C.管理学 D.政治学 正确答案:B 10.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 )。 A.政府上网 B.政府信息公开 C.政府信息化 D.建立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正确答案:B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 公共管理学 作业1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客体是公共事务,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 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5、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 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6、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和 志愿性。 7、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构成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8、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有: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其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的公益性特点。 9、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人员。其职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两个方面。 10、当代公共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专业资料. . 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1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盈利; ⑵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动力是追求高额利润,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法律在其活动中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发行债券,其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其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地考核、评估,主要考虑其政治才干和倾向,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处理特定事务的能力被聘用; ⑸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评估公共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的好坏、各种冲突的减少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消耗程度,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是销售额、净收益率、生产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A) A.公民 B.政府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A.17世纪末18世纪初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A.经济的发展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C.公共服务范式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 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C.合理--合法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2012年公共管理学真题及答案

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初试试题参考答案 科目代码:625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科目总分:150分 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教研室编主编人:张长立;池忠军 2012年2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答案参考: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一般而言,公共组织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一项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一般也越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成反比关系。参见书P49. 2、POSDCORB 答案参考:POSDCORB是美国学者古立克创立的管理七职能说。计划(Planning),即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总体计划并采取措施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Organizing)即通过为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对次级结构的安排、确立和协调来建立权威的正式结构;人事(staffing),即为雇佣、培训员工及维持工作的适宜条件而具有的整体的人事功能;指挥(directing)是由以下各项组成的一种连续工作:做出决策,并以特殊的和一般的指令使决策具体化,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发挥对下属的督导和关怀作用。协调(coordinating)即为使工作的不同部分相互联系而承担的所有重要职责;报告(reporting)即使对执行负有责任的人能够随时得到进展情况的信息,包括使其本人和其下属通过记录、研究和检查随时获得信息;预算(budgeting)即与所有以财务计划、账目和监控的形式表现的与预算相关的活动、职能等的统称。(参见,张永桃《行政管理学》) 3、第三部门 答案参考:第三部门就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参见P387 4、拉焦尔模式 答案参考:拉焦尔根据分权的程度将政府间关系的类型分为三种:一是政治性分权,其特征是财政上高度自主,权限基础是宪法而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首长通过选举产生,二是行政性分权,地方政府的法律基础在中央政府。三是行政权转让,地方在法律上根据中央授予的权限从事行政管理活动。P154 5、公共财政管理 答案参考:公共财政管理是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收入管理和公共支出管理。P357

公共管理学(2014版)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2.市场失灵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在现实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理论上的假设前提条件过于苛刻,现实中是不可能全部满足的。由于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领域,仅仅依靠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无法实现效率—帕累托最优,即市场失灵就是巿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3.非政府公共组织 国外有称之为“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等,是指承担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除政府组织以外的其他所有公共组织,主要类型有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企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民间自治组织。 4.电子政府 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政府的精髓在于利用现代信息和技术,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政府服务体。 二、简述题 1.公共管理部门存在的原因。 公共管理部门是在社会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存在的意义有:(1)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客观需求。公共管理职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也是当代各国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市场机制自身并不足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离开公共部门的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行。(3)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尤其是其存在状况还与特定社会的自治能力密切相关。在现代国家,社会自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公共权力组织的职能社会化进程以及非正式的公共组织的发达程度。 2.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关系。 公共权力是公共管理者或公共组织影响其他个体或组织的能力。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公共责任是伴随公共权力产生和存在的,在赋予公共权力时,实际上对公共权力的作用目标、作用范围、作用方式、作用内容都有较具体的规定,这就是与公共权力相对应的公共责任。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相对应,即拥有多大的权力必须相应课以多大的责任。公共管理者应该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公共责任,否则将失去公共权力或受到相应的处罚。

电大公共管理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管理, 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的阶段: ( 1) 限制政府干预( 2) 主张政府干预( 3) 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 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 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 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 公共政策失效 ( 2)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 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 ”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 1) 非政府性( 2) 公益性( 3) 正规性( 4) 专门性( 5) 志愿性 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公共性( 2) 利益选择性( 3) 目标指向性( 4) 权威约束性 ( 5) 功能多极性( 6) 动态稳定性 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 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 ( 1) 执政党( 2) 立法机关( 3) 行政机关( 4) 利益集团( 5) 大众传媒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 1) 公正原则( 2) 受益原则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附答案)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一、关键术语 1、公共管理学6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新公共服务理论76 “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管理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3、公共组织85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责公共责任。 4、事业单位108 事业单位是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实际承担者。 5、人力资源216 人力资源(human resouce,HR)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人们的总和。 6、公共预算255 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以及政府的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及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等。 7、政务信息存储308 政务信息存储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继加工之后的重要内容或环节,是指将加工处理后政务信息资源(包括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将其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的过程。 8、公共危机管理340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9、经济手段382 经济手段是公共管理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10、公共管理监督433 公共管理监督就是指种类主体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11、效绩标准473 绩效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的是要求补评估做得怎样、完成多少的问题,也就是在各个指标上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绩效要求。绩效标准不仅要包括基本标准,还要有卓越标准,这样才能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12、公共部门改革497 公共部门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13、政府职能530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20200512012353)

、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大全题库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1(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公共权力 3、罗伯特·达尔、赫伯特·西蒙、新公共行政学 4、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 5、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 6、公共权力、公共社会 7、政治实体、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8、调节性、自我调节性 9、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 10、事实、价值 二、选择题 1、C 2 、D 3、C 4、A 5、B 6、B 7、A 8、D 9、B 10、D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2(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 2、反比 3、结构及功能 4、外部环境的、原有的状态 5、“人力资本” 6、需求和供给预测 7、政务官、事务官 8、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9、公务员制度 10、“市场”、“公共” 11、资源配置、稳定经济 12、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国家决算 二、选择题 1、C 2、A 3、ABD 4、ABCD 5、A 6、C 7、C 8、C 9、B 10、D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3(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数据,信息接收者 2、欧洲 3、知情权 4、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

5、绩效评估 6、方向标准,优化标准 7、政府自身,社会组织,公民个人 8、用户满意原则 9、道德定位 10、公正原则,效率原则,人本原则 11、公共管理主体 12、回应性,负责性 13、行政控制,立法控制 14、诉讼责任 二、选择题 1、A 2、B 3、C 4、D 5、C 6、B 7、D 8、C 9、B 10、C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4(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市场失灵 3、价值标准 4、反比 5、工作内涵 6、财政预算预决算 7、以不公开为例外 8、绩效评估 9、行政控制机制 二、选择题 1、B 2、B 3、D 4、D 5、C 6、C 7、A 8、A 9、A 10、D 《公共管理学》课程作业评讲(1) 三、简答题 (一) 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1.本题考核知识点: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2.解答提示: (1) 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 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义: 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④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