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与审美 第十一章 摄影.简体docx

艺术与审美 第十一章 摄影.简体docx

艺术与审美 第十一章 摄影.简体docx
艺术与审美 第十一章 摄影.简体docx

艺术与审美第十一章摄影

摄影之术起源

摄影的三个阶段 1.硬板阶段。 2.胶片时代。 3.数码阶段。

摄影经历了三个阶段

摄影之流创意

超现实主义的分支有几十种,主要的有观念摄影、荒诞派摄影、行为派的摄影。

观念摄影

超现实主义的表现虚幻的,……,是一种超脱的艺术作品!

摄影之流中国的摄影流派

现实主义大师--吴印咸,作品:拍摄白求恩,敲钟,呐喊。纪实摄影--王福春。中国画意派--陈复礼,郎静山,强调按照水墨画风格创作。超现实主义--杨延康,

《心像》。

中国的画意派更多的强调是按照水墨画的这种风格去做。

纪实主要是反映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场景,包括灾难,包括平凡的生活。

摄影之惑

看作品不能迷信标价,标价不代表交易,交易不代表摄影水准。

摄影大师布列松

越战停滞和照片有关,亚当斯用相机杀死了将军

摄影读图元素之瞬间

摄影讲的瞬间:就是指的快门按下去的那个可以量化的时间段,记录下来的是光影。*瞬间:瞬间是摄影独有的特质和魅力,任何艺术不在瞬间上下功夫,只有

摄影是瞬间上下功夫。

瞬间是时间个空间的结合以时间的角度看:是对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事件发展的一个节点的这个抓取,这是时间概念;空间上看:它是抓取了哪一个部位,多大范畴范围。这都是瞬间的一种时空聚合

瞬间是摄影独有的特质和魅力,任何艺术不在瞬间上下功夫,只有摄影是在瞬间

上下功夫。

四种摄影类别的赏析原则

*一新闻摄影:灾难,生活,事件,实效性,真实性。*二:纪实摄影,*三:艺术摄影,美。*四商业摄影,广告摄影,夸张。

商业摄影可以任意夸张,任意想象,没有人挑它的毛病,没有一个人会说它怎么会这样,不会这样的,只会看它的广告效果如何。

审美辩证物与心的关系

摄影是扇窗口,窗外是物象。摄影是镜子,照出的是摄影师的心像,信念,修养,

品味,格调。摄影审美辩证:1、物与心的关系。2 、土与洋的关系。3、奇与

凡的关系。

审美辩证土与洋的关系

洋与土:摄影是舶来品。从技术到艺术,西方的摄影,影响了如饥似渴的几代国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土就是老外洋的,我们的洋就是老外的土。

只有文化自信才能中体西用,摄影创作与审美,皆循此道

土是朴实大方,洋是指时尚。

审美辩证奇与凡的关系

奇和凡的关系,新奇特是生活的亮点,于是猎奇(排他优先)也成为人类的审美

情调之一。

从平凡中发现美。错误的取向低俗的低格调的低伦理的。

三:奇和凡的关系,新奇特是生活的亮点,于是猎奇(排他优先)也成为人类的

审美情调之一。

审美辩证平凡中发现美

捕捉新奇特,需要探索和机遇。挖掘平凡美,需要坚守与思考。

体味身边的平凡,浏览天下的新奇。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6-14章-答案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6-14章-答案

第六章章单元测试 1.()是汉字书法区别于其他文字书法 的重要特征? 点画的内部运动 2.“燕尾”是隶书在形态上最重要的特征,它的出 现是()的结果。 书写时的连续摆动 3.传世最早的名家法帖(墨迹)是() 西晋陆机《平复帖》 4.点画边廓的形状比较复杂,而且不对称,这说 明: 点画的内部运动丰富 点画富有立体感 书写动作比较复杂 5.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是: 王羲之 张旭 怀素 黄庭坚 王铎 第七章章单元测试

1.音乐是一种()的艺术。 感情 时间 二度创作 2.节奏如果脱离了()的约定,表情意义会 大不相同。 速度 力度 3.音乐爱好者应该喜欢聆听()。 西方古典音乐 当代流行音乐 中国传统器乐 中国民歌 4.中国传统音乐共有()调式。 5种 5.最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曲式是 ()。 变奏曲式 第八章章单元测试 1.中国古代的“乐”指的是什么? 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

2.中西舞蹈的“反向交替”现象指的是什么? 指中国当代舞蹈是重复西方20世纪前;西方当代是重复中国古代 3.西方舞蹈在20世纪出现的两次革命指的是什 么? 现代舞(抽象表现主义)的产生和舞蹈后现代的产生 4.中国在80年代后,舞蹈审美上发生了什么重 要变化? 舞蹈审美在比较单一的基础上,开始逐渐走向多元化 5.中国古代的“礼”主要是指什么? 礼仪 道德 等级制度 6.中国当代舞蹈审美应怎样适应“全球化”时代 发展? 要有“自知之明”,发扬中国古代与当代舞蹈优良传统,比如礼乐结合性 向西方舞蹈先进的创作方法,主动走向多元化 应当创造当代中国自己的新舞风,在“全球

第四章 审美的心理要素

第四章审美的心理要素 我们说,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审美过程不可避免地总要遵循一般心理活动的规律,在这里,我们对审美中比较突出的诸如感知、想象、情感、领悟等心理要素做一番探讨。 一、感知 人们的审美活动,总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对象。面对一个审美对象,欣赏者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官去接触对象、感知对象,即用眼睛去观赏它的形状和色彩,用耳朵去倾听它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就是说,凭着自己的感知,去获得关于这个对象的比较完整的第一印象。如果把人对美的整个欣赏过程,看作是一次长途旅行的话,那么,感觉和知觉(通称感知)就是这次旅行中所达到的第一个站点。第一个站点固然不能看作旅行的全过程,但它却是全程的一个开端,对以后的行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样,人的审美感知尽管对于美的感受还具有某些直觉的性质,在审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也还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感性阶段上,但是,它对后面即将产生的情感活动、想象活动、领悟活动等,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可见,研究审美感知的特点,对于我们掌握审美活动的规律,乃至于从事艺术美的创造,都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点呢?审美感知首先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一)感知的选择性 按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也是瞬息万变的。我们每一个人,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同一瞬间去把握所有的对象。当许多事物朝你纷至沓来的时候,你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把其中的少数事物作为自己的感知对象,而其余部分则统统作为对象的背景而弃置一旁。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问题。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在感知客观事物时,必须遵循一条“图形---背景关系”的原则。“图形”就是主体所感知的对象,“背景”就是与“图形”同时存在的其它事物。人要感知某一对象就必须把它从背景中突出出来才行。因此,所谓感知的选择性,就是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在审美活动中也是如此,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于“烟花三月”的季节,在黄鹤楼送别挚友孟浩然去扬州。按理说,这是春游活动的大好时光,但此时此刻的李白,他所注意的只是渐渐远去的孤帆,孤帆消失后,他所看到的也还只是向天际滚滚东流的长江,而至于烂漫的春色,雄伟的黄鹤楼,以及长江两岸的辽阔原野和头顶的蓝天白云,都被他忽视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说,在众多的事物面前,究竟把什么作为自己的感知对象,又把什么作为这个对象的背景,这完全取决于主客双方的具体条件。首先是主体的需要,其次是对象是否符合主体的需要,如果双方一致,这个对象就可以选定了。比如,在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多处写到众人游西湖的场面。游客们所注意的当然是西子湖美丽的湖光山色;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所注意的是坐落在湖畔的大殿古庙;饥肠辘辘的马二先生注意的却是饭馆里“滚热的蹄子”和“极大的馒头”。可见,由于西湖本身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属性,不同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把其中的某一方面作为自己的感知对象,而把其它的方面作为这个对象的背景。即使作为一个游客,也不可能把整个西湖的大小美景,一下子统统收入眼底,他只能按照时间和地点的顺序,一处一处地去观赏它。 感知的对象和背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可以相互转换。转换的原因当然还是主客双方的具体条件。比如,曾在神像面前顶礼膜拜的信徒,当他们了却了祭神的心愿之后,也会一出庙门兴致勃勃地去观赏一下美丽的西湖景色。 审美活动中,感知具有选择性,这就给美的创造特别是给艺术美的创造提出了具体的

2018年艺术与审美期末试卷答案参考

?名称艺术与审美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8-05-27 23:59 ?题目数 50 ?总分数 100 说明: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试卷!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0 ? 1 【单选题】(2分) 下列与设计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包豪斯第二任校长迈耶,十分强调设计造型简洁的、廉价的产品,体现了设计的一种朴素的服务的状态 B. 1919年,第一所现代的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在英国创办 C. 有些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的因素 D.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办者是德国人格罗皮厄斯 2 【单选题】(2分) 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 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B. 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D. 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3 【单选题】(2分) 中国当代舞蹈具有独特的面貌,以下不属于导致这种独特面貌的因素是: A. 中国当代舞蹈在建国后开始建设,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无法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 B. 在相对封闭的历史背景之中,中国舞蹈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C. 中国传统舞蹈没有留下鲜活的动态性的资料;在建国初期,要建设中国当代舞蹈,除了关于中国传统舞蹈的文字和图像外,没有其他参照 D. 西方现代舞发展出了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4 【单选题】(2分) 美育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 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B.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十分重视美育; C. 到了20世纪初,胡适在北京大学和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美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18世纪末,席勒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的概念; 5 【单选题】(2分) 石窟是古代艺术、宗教和文化的宝库,中国古代雕塑有一部分就出自石窟。以下哪一石窟不在中国?

艺术与审美期末考试答案20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标志着尼采哲学诞生的一部著作是()。(1.0分)1.0分 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B、《人性,太人性的》 C、《悲剧的诞生》 D、《善恶的彼岸》我的答案:C 2被评为“情不情”的《红楼梦》中人物是()。(1.0分)1.0分 A、林黛玉 B、贾宝玉 C、薛宝钗 D、晴雯我的答案:B 3()认为审美活动不是“比量”。(1.0分)1.0分 A、老子 B、庄子 C、周敦颐 D、王夫之我的答案:D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1.0分 A、运用逻辑判断命题的形式阐释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蕴只是近似的描述。 B、一种阐释只能照亮艺术作品丰富意蕴的某个侧面。 C、伟大的作品具有无限的阐释可能性。 D、以上说法都正确我的答案:D 5“非鲁达定说不出此语,非此语定写不出鲁达”是()的评语。(1.0分)1.0分 A、鲁迅 B、俞伯平 C、胡适 D、金圣叹我的答案:D 6审美活动在主体方面的前提条件是()。(1.0分)1.0分

A、坚持主客二分 B、跳出主客二分 C、坚持情境融合 D、坚持天人合一我的答案:B 7下列关于意象世界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分 A、是对自我的无线超越 B、是对精神的超越 C、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 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C 8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是()。(1.0分)1.0分 A、独立于时代之外的 B、不一定会变化 C、不断变化的 D、一成不变的我的答案:C 9“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1.0分)1.0分 A、白居易 B、韩愈 C、柳宗元 D、王安石我的答案:C 10关于人与世界融合关系,以下哪些特征不属于张世英先生的观点?()(1.0分)1.0分 A、客观性 B、非对象性 C、客观性和非对象性 D、客观性和对象性我的答案:D 11以下对波普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 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

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 ?名称艺术与审美 ?对应章节第十四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5-11-26 23:59 ?题目数5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说明: ?评语: 100 ?第1部分 ?总题数:5 ? 1 【单选题】(20分) 下列对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解哪一种不正确? A. 唐代画家张璪的这八个字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的命题; B. “造化”即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 C. “心源”是说“心”为照亮万法之源。这个“心”,是非实体性的、生动活泼的“心”; D.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造化”与“心源”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统一(认识论意义上的统一)。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20分 2 【单选题】(20分) 以下说法哪一项不妥当?

A. 中国美学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而不同地域的老百姓具有不同的美感世界,其生活体现出不同的美感特征; B. 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中迥异于文人、艺术家的优雅、精致的美感世界,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美的氛围,追求心灵的愉悦; C. 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这种氛围—方面引发生理性的快感,另一方面也引发精神性的愉悦; D. 中国古人不仅重视视觉的审美和听觉的审美,而且也重视嗅觉的审美、味觉的审美、肤觉的审美,他们的美感世界往往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美感的交会生发。 正确 在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这种审美追求中,有一些文人、艺术家起了引领的作用。 查看答案解析 ? ?20分 3 【多选题】(20分) 关于中华美学精神的问题,以下哪些说法正确? A. 中国美学在审美活动中重视人心灵的创造作用; B. 中国老百姓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都着意去营造一种美的氛围,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体现;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人们观赏大自然,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D.

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期末答案

哲学代表一种修养 1 【单选题】丹纳是(A)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 2 【判断题】艺术是人类世界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艺术是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之一 1 【单选题】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的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D)。A、哲学B、宗教C、艺术D、科学 2 【多选题】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是(ABC)。A、哲学B、艺术 C、宗教 D、科学 3 【判断题】哲学的研究、思考的活动是经验的。(×) 什么是创新的源泉 1 【单选题】什么是创新的源泉?(C)A、艺术B、宗教C、性灵D、知识 2 【判断题】哲学是思辨,是在理性的形式当中展开精准的思考和推论。(√)美与真理的关系 1 【单选题】艺术哲学何以取代美学?(D)A、由对美的表象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B、由对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学理论的探讨 C、由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D、由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转变为对艺术本性的讨论 2 【判断题】艺术批评的停止,表示这个民族的艺术创作的衰落。(√) 3 【判断题】 我们始终在接触作品的过程中从事着最起码的艺术批评。(√)艺术判断 1 【单选题】下列属于审美判断的选项是(D)。A、这朵花很香 B、这朵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C、这朵花的价格很贵 D、这朵花是美的 2 【判断题】主观的感觉判断具有个体相对性。(√) 3 【判断题】在艺术和审美的领域,我们都是为自己做判断。(×) 审美判断的普遍性 1 【单选题】体和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的是(C)。A、本质和原理B、概念和内涵C、本体和作用D、理论和实践 2 【多选题】关于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美是非逻辑的B、美感不以概念做基础 C、美是有规律可循的,具有逻辑性 D、美是客观的、普遍的 3 【判断题】艺术的历史表明美具有客观性,这一点毋庸置疑。(×) 4 【判断题】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的主题是探讨人类社会的自由如何可能,善如何可能。(√) 哲学与科学的差别 1 【单选题】美的判断不是感官刺激引起的,而是对对象本身的形式做了判断,因判断而生愉悦。这一观点出自(B)。A、黑格尔B、康德C、拉康D、叔本华 2 【判断题】艺术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建构审美事实、艺术事实、审美经验的东西。(√) 审美判断究竟是什么 1 【判断题】马克思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感性活动。(√) 2 【判断题】美根源于人类心灵的感性自由。(√) 艺术实践的根据在哪里 1

2016年艺术与审美期末考试答案

注:1题目的选项有所变动 2改卷为80分的试卷 3单选 2、4、20、33 不确定 多选2、11、17 不确定 1A 【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B.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C.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D.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2D 【单选题】(2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B.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C.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3A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 A. 胸次

胸襟 C. 怀抱 D. 格局 4D 【单选题】(2分)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是? A. 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B. 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C. 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D. 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 5D 【单选题】(2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A. 阿瑟·丹托 B. 克莱夫·贝尔 C.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D. 恩斯特·贡布里希 6A 【单选题】(2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 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B. 能格、妙格、神格、逸格 C.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D. 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

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 名称艺术与审美 对应章节第十四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5-11-26 23:59 题目数5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说明: 评语: 100 第1 部分 总题数:5 1 【单选题】(20 分) 下列对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解哪一种不正确? A. 唐代画家张璪的这八个字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的命题; B. “造化”即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 C. “心源”是说“心”为照亮万法之源。这个“心”,是非实体性的、生动活泼的“心”; D.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造化”与“心源”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统一(认识论意义上的统一)。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20 分 2 【单选题】(20 分) 以下说法哪一项不妥当?

A. 中国美学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而不同地域的老百姓具有不同的美感世界,其生活体现出不同的美感特征; B. 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中迥异于文人、艺术家的优雅、精致的美感世界,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美的氛围,追求心灵的愉悦; C. 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这种氛围—方面引发生理性的快感,另一方面也引发精神性的愉悦; D. 中国古人不仅重视视觉的审美和听觉的审美,而且也重视嗅觉的审美、味觉的审美、肤觉的审美,他们的美感世界往往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美感的交会生发。 正确 在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这种审美追求中,有一些文人、艺术家起了引领的作用。 查看答案解析 20 分 3 【多选题】(20 分) 关于中华美学精神的问题,以下哪些说法正确? A. 中国美学在审美活动中重视人心灵的创造作用; B. 中国老百姓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都着意去营造一种美的氛围,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体现;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人们观赏大自然,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D.

艺术与审美答案。

1 【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她的艺术爱好,一直到她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追求; B、 一个人的工作与事业,当然最能反映她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她的胸襟与气象; C、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D、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她的精神境界,反映她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与文化品位; 2 【单选题】(2分) 美育可以激发与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与发展人的审美直觉与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不仅智育就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就是; B、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C、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创造性; D、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与一次性,而这正就是“创造”的本质; 3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 A、 胸襟 B、 怀抱 C、 胸次 D、 格局 4 【单选题】(2分)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就是? A、 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B、

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就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C、 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D、 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就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 5 【单选题】(2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就是( )。 A、 阿瑟·丹托 B、 恩斯特·贡布里希 C、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D、 克莱夫·贝尔 6 【单选题】(2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就是()。 A、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

2016美学教程期末复习题

《美学教程》复习题 一、填空: 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专著(美学)的出版,标志美学学科的产生。 2、(1750)年,鲍姆嘉通用(Asthetik)称呼他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标志(美学学科)的产生。 3、在审美发生和美的起源理论中,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先后出现过(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等传统学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20世纪以来在西方的研究当中占主导地位。 4、一百多年来,人类学、考古学、美学、艺术学的研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类史前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图景,其中主要包括(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原始歌舞、原始神话)等几大类型。 5、自然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6、自然美的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另一类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 7、在(人类产生)以前,没有自然美存在;自然美的领域是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 8、社会美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 9、根据(材料)不同,绘画艺术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绘画艺术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 10、雕塑艺术的制作方法是(雕刻)和(塑造)。从雕塑艺术样式来区分,雕塑艺术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11、建筑艺术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12、从世界范围看,园林艺术主要有(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三种类型。 13、根据表现手法区分,戏剧艺术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戏曲)等。 14、人类早期的舞蹈往往是(歌、舞、乐)三者合一的。 15、人们将感性的审美经验升华到理性的思维高度,我们可以把审美形态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在审美形态方面可以分出(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不同的类型,前者侧重于(客体存在),后者偏重于(主体感受)。 16、优美的核心是(和),其实质在于它体现出了(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 17、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数量的崇高),另一种是(力量的崇高)。 18、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写的(《诗学》)主要是探讨悲剧的。他认为悲剧所引起的(怜悯)与(恐惧)之情,能起“陶冶”作用。 19、从表现内容上分类,喜剧可分为(否定型喜剧、肯定型喜剧、含泪型喜剧)三种。 20、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主要心理因素。 21、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相继涌现出许多心理学流派,主要包括以德国的(立普斯)为代表的“移情说”;以谷鲁斯和浮龙·李为代表的(“内模仿说”);以英国的布洛为代表的(“心理距离说”);以意大利的(克罗齐)为代表的“形象直觉说”等。 22、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 23、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和动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七个层次。 24、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25、西方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席勒)把审美的自由活动称作“游戏”,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客服人性的分裂。 26、美育的性质决定了美育的特点,美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的基本区别在于(形象性、娱乐性、自由性、普遍性)等特点。 2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此外,(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 28、(蒙太奇)和长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主要语言和表现方法。 29、美感必然包含着(快感),但美感又不等同于生理快感。 30、(艺术欣赏)同样离不开想象,诗和画的意境,只有通过欣赏着的想象才能显现出来。 31、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 二、名词解释:1、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

2019智慧树知到[艺术与审美]章节答案

2019智慧树知到[艺术与审美]章节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答案: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冯友兰——“乐道”; 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答案: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单选题】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答案: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4.【多选题】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第八章 旅游审美心理教案

第八章旅游审美心理 教学要点:旅游审美心理的种类与旅游行为。 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旅游审美心理的种类与旅游行为及旅游审美心理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参考书标本等。 组织教学: 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1分钟) 导入新课: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有关原理及研究方法运用到分析、了解 旅游这一现象上来而产生的新兴应用学科。 (3分钟) 知识、能力培养目标:旅游审美心理种类与旅游行为。 教学难点:旅游审美心理种类与旅游行为(2分钟) 新课内容: (82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

一、审美心理学回顾 审美心理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在审美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而心理活动则指人的知、情、意。因此审美心理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和阐释人们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的学科。 审美心理学也是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有人把审美心理学作广义的理解,使它等同于心理美学、文艺心理学等。按照这种广义的理解,审美心理学还要研究和说明人类从事各种文学艺术活动时的心理活动和特征。 二、审美心理要素 1、阐述审美心理过程的理论观点有多种,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有: 1)审美经验就是形相的直觉。所谓直觉是指直接的感受,不是间接的、抽象的和概念的思维。所谓形相是指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大脑中所呈现出来的形相,它既是审美对象本身的形状和现象,也要受到审美主体的性格和情趣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以及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和叔本华等; 2)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体验。所谓心理距离是指审美者不要去注意和思考与审美对象的美学价值无关的事情,例如对象的科学性质或经济价值等,也不要抱有功利的和实用的打算,亦即把主客体之间的种种其他现实的关系,在心理上拉开距离。要防止或削弱这些方面的活动进入审美意识。这个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 3)审美的心理过程是移情或外射。在审美或欣赏时,人们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外射到审美对象的身上,然后再对之进行欣赏和体验。例如诗人把自己的不畏强暴的风格和情感投射到菊花身上,然后再讴歌菊花的不畏严寒和美丽,这就是中国诗坛上对菊花的“千古高风说到今”的心理机制。 4)当审美者把自己的情趣外射到欣赏对象又把对象的形象情趣吸收到自身时,就出现了审美中的“物我同一”的境界。此时,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已被取消。这是个与“距离说”相反的过程。前者缩短或消除了审美关系的心理距离,或者拉开了非审美关系的心理距离。

艺术与审美智慧树慕课MOOC期末考试试题

【单选题】(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地说法不正确? . 一个人地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地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地胸襟和气象; . 一个人地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地人生层面上. . 一个人地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地艺术爱好,一直到他地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地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 一个人地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地精神境界,反映他地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单选题】(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地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地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 美感地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地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 审美活动地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地“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地本质; .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地、逻辑地框架内进行地,美育亦是; 【单选题】(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人所讲地人地精神境界地内在心理状态表现? . 胸襟 . 胸次 . 怀抱 . 格局 【单选题】(分) “苹果”地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地启示是? . 最简洁地产品设计才是最好地产品设计. . 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地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地产品; . 最永久地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地嫁接; . 商品必须有醒目地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单选题】(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地作者是(). .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 阿瑟·丹托 . 克莱夫·贝尔 . 恩斯特·贡布里希 【单选题】(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地表述顺序是(). .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 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慕课艺术与审美章节测试题答案

绪章人生境界与加强审美教育 1【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冯友兰——“乐道”; B.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多选题】(20分)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完整版)第六章审美心理

第六章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美感就是人们在审美欣赏和创造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审美心理主要指审美心理结构,即审美心理机能、审美心理形式,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等多种心理要素交融组合而构成的一个网络结构。其中,每一心理要素都有不可取代的功能,却又彼此依赖、相互渗透。可以这样理解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审美感知是美感最初的心理机制,常常被看作是审美心理的门户;审美情感是美感活动的动力,它自始至终贯彻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想象是美感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常常被看作是审美心理中沟通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审美理解是美感中蕴涵的高级精神活动,但它也渗透在美感过程的每一环节中。 第一节审美心理结构 美感是审美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交错的矛盾统一体。它们既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功能,又彼此依赖、相互诱发、相互渗透,形成合规律的自由运动,从而产生一种非概念认识所能表达或穷尽的自由感受。为了深入研究的方便,我们暂时把统一的、在任何时候都共同起作用的美感心理四要素分别开来,逐一进行研究。 一、审美感知 1、审美感觉和知觉感知是人的视听等感官对审美对象、现象外在感性表象的印象与把握。这是审美心理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感知阶段。 感觉和知觉,不论对于理论认识还是对于审美反应,都是进行更高一级精神活动的基础。正如没有生动的直观,就没有抽象思维,也就没有整个人类的理论认识一样,没有生动的直观,就不可能有审美的想像、情感和理解的和谐活动,审美的心理功能也就无法实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美感的门户是感知;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美感的门户便是主体的各个感觉分析器。然而,人的耳、眼、鼻、舌、身等感官,在审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根据五官在审美过程中作用大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高低两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单元测试答案

精品文档目录 (1) 绪论章单元测试. .......................................................................................................................... 2第一章章单元测试. 4.第二章章单元测试绘画................................................................................................................ 5第三章章单元测试.......................................................................................................................... 5 雕塑..................................................................................................................... 第三章单元测试6建筑................................................................................................................. 第四章章单元测试 8第五章章单元测试.......................................................................................................................... .设计.................................................................................................................... 8第五章单元测试第六章章单元测试.......................................................................................................................... 8 ..................................................................................................................................... 8第六章书法................................................................................................................. 9第七章章单元测试音乐0 ............................................................................................................... 1第八章章单元测试舞蹈 2 .............................................................................................................. 1第九章章单元测试戏 剧.2 .............................................................................................................. 1第十章章单元测试电影.3 1 摄影........................................................................................................... 第十一章章单元测试3 1宗教........................................................................................................... 第十二章章单元测试 4 ............................................................................................................................... 1第十三章美育 5 ........................................................................................... 1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中华美学精神 绪论章单元测试 1 分)(20【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会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审美等层面上,其中,前两者都是功利层面,只有最后一种是超功利层面。 2 【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 【单选题】(20分) 精品文档.

《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

《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 绪论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解析: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会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审美等层面上,其中,前两者都是功利层面,只有最后一种是超功利层面。 2【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解析: 智育一般都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而美育则培养想象力和直观洞察力。 4【多选题】(20分)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B.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xx说: “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5【多选题】(20分) 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B.技术的眼光; C.文化的头脑; D.美学的眼光。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10分)《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C.恩斯特·贡布里希 解析: 《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1960年。该书是西方艺术理论界的名著之一。 2【单选题】(10分)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解析: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第一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极其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 审美心理包含: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等。它们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存在着微妙与复杂的关系。有时是在一瞬间完成,却含有审美心理的各种要素,各种心理因素都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注意 1、指向性:选择性,把需要感知和认识的事物从众多事物中挑选出来。 2、集中性:把主体的全部心理要素集中到所选择事物之上。人在一段时间内暂撇开其他事物,集中精力清晰地反映某特定事物。 (eg.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布洛“距离说”,认为审美感受形成的原因,在于主体对客体保持了适度的“心理距离”,距离太远和太近都无法产生审美快感。 太近距离:英国老太婆看《哈姆雷特》的大声警告 太远距离:欣赏绘画或雕刻时“估算它值多少钱”未能进入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心理学上将注意分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艺术鉴赏活动中多采用有意注意,保持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运转。(eg.川剧《秋江》描绘思凡下山的尼姑陈妙常搭乘老艄公的船顺江而下,无场景竟然导致头晕) ) 二、感知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基础,知觉是感觉深入在艺术欣赏中二者通常都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基本性,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 人的感官,作为审美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感知所得信息总和的85%以上来自视听感官。鉴赏主体要想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首先就应当逐步训练和培养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通过大量中外优秀艺术品,反复感知、体验和品味,才能真正提高艺术鉴赏力。 三、联想 心理学上的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包括,1、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事物。(冰河解冻,想到冬去春来) 2、由已经想起的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如想到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联想分类: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控制联想。 (eg.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运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创立了现代联想主义心理学。) 联想在审美心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联想不仅使得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而且能使感知的形象内容更加的丰富深刻,从而使艺术欣赏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对艺术作品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而是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感性形式中蕴含的更为丰富的内在意义。(eg.音乐、山水画、古诗(比、兴手法)电影(蒙太奇)) 蒙太奇:通过影响观众的情绪,激发观众的联想和启迪观众的思考,使电影具有了神奇的艺术魅力。分类如下: 平等蒙太奇,心理根据是相似联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