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工程学大作业

地震工程学大作业

地震工程学大作业
地震工程学大作业

同济大学2013-2014学年地震工程学期末试题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地震工程学》试题 2013级硕士研究生姓名:学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4分×5=20分) 地震震级: 地震动三要素: 平稳随机过程: 位移延性: 滞回曲线: 二、判断正误(A:正确;B:错误)(2分×7=14分) 1、Rayleigh波和Love波都对某一点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有贡献,而SH波则仅对地震动的水平分量有贡献。(A、B) 2、地震动准速度反应谱与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Fourier幅值谱具有相同的量纲,且通常无阻尼准速度反应谱值大于相应的Fourier幅值。(A、B) 3、通常,平原地区地震烈度衰减比山区衰减要慢。(A、B) 4、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动力弹性模量大于静力弹性模量,而动力强度则反之。(A、B) 5、砌体墙的滞回耗能性能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大而退化,这与钢筋混凝土压缩构件的滞回性能是类似的。(A、B) 6、采用振型组合法时均可使用SRSS方法代替CQC方法。(A、B) 7、平稳随机过程是各态历经过程,因此将地震动作为各态历经过程是合理的。(A、B) 三、简答题(6分×11=66分) 1、试简述地震发生机制的粘滑说。

2、什么是强度退化、刚度退化与捏拢效应? 3、什么是振型参与系数,它具有什么性质? 4、试通过两个振型的频率与阻尼比确定Rayleigh阻尼矩阵C=aM+bK的系数a、b(其中M为质量矩阵、K为刚度矩阵)? 5、示意画出下图中的反射与折射波(其中界面以下固体剪切波速大于上层物质的剪切波速)。

6、为什么在线性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中,通常高阶振型的影响较小? 7、试简要叙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与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差别。 8、试推导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和频域传递函数的形式,并给出二者的关系。 9、试简要叙述幅值法如何识别单自由度体系的频率和阻尼比。 10、试阐述防屈曲支撑和悬挂隔振的基本原理。 11、图中所示为钢-混凝土组合柱截面,用于某多层框架结构,请简述如何采用纤维模型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以及你将采用的材料模型。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大作业(处理部分)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大作业 (处理部分)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班级:12-4 姓名:封辉、孙运庆、何瑞川 学号:2012011236、2012011249、2012011239 2016年 1 月 15 日 评分标准:第三章和第四章各20分,其余各章10分

目录 第一章数据加载和观测系统定义 (2) 第二章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 (4) 第三章反褶积 (6) 第四章速度分析 (7) 第五章动校正和水平叠加 (8) 第六章静校正 (10) 第七章偏移 (12) 第八章总结和体会 (13)

第一章数据加载和观测系统定义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第一步为数据输入和预处理。预处理是地震数据处理前的准备工作,将地震数据正确加载到地震资料处理系统,进行观测系统定义,并对数据进行编辑和校正。原数据是SGY格式的地震记录文件,用Promax对其进行处理需要格式转换,将其格式转换成软件定义的格式。 图1.1是原始数据炮集。格式转换后可对数据进行加载与处理,但是处理需要的各种测网信息需要进行定义,所以我们做观测系统定义,用FFID(野外文件号)和CHAN(记录道号)为索引将测网的各检波器与炮点坐标、高程、CDP 号等信息与数据的各道联系起来。观测系统定义分为炮点定义,检波点定义与炮检关系定义。图1.3是CDP覆盖次数。 图1.1 原始数据炮集

图1.2a 炮点与检波点信息 图1.2b 炮点与检波点信息

图1.3 多次覆盖次数 第二章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 通常的地震采集中,由于检波器数量很多、野外干扰因素复杂等原因,不是每一道都能很好的反应地下反射界面带回来的信息,最基础的我们需要挑出其中坏检波器采集的道与极性不正常的道,称为道编辑(如图2.1)。 在记录图中使用picking进行编辑。点击picking,有编辑错道和编辑极性翻转道。拾取所有的错道和翻转道集后,分别放在两个文件里面。由震源引发的地震波,会随着波前面变大,底层吸收衰减等因素而能量减小,而我们需要的通常是深部的地层信息,所以我们需要对地震波进行振幅恢复(如图 2.2),经过真振幅恢复以后,深层反射波能量相对增强了,反射界面变得清晰,但面波等 干扰波也增强了。

系统工程88 大作业

系统工程作业 《关于大学生选购电脑的分析》 09工商3班王浩0914******** 09工商1班周世超0914******** 09工商2班李坤坤0914******** 09工商2班王亚楠0914******** 09工商2班邹鼎恒0914******** 09工商2班申庆山0914******** 2012/5/10

关于大学生选购电脑的分析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的暑期快到了,大学生购置电脑热潮的时候随之也快了,联想到我们当初第一次买电脑时的迷茫,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考虑,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往往只是听从他人的个人意见,但是那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我们提出这个课题,通过对身边已经熟悉电脑使用的同学的调查,分析得到一般同学的最佳购置电脑方案。 众所周知现在常见的PC机一般有台式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三种形式。台式机具有笔记本计算机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对于同价位的笔记本和台式机,台式机的配置一定比笔记本的要高。液晶显示器比较大,看起来较舒服。台式机的机箱具有空间大、通风条件好的因素而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台式机的机箱方便用户硬件升级,如光驱、硬盘。笔记本电脑除了追求配置更高、速度更快、性能更好、也力求使自身更轻、更小、更方便,更方便,来适应时代发速发展的需要,因为在信息高速并大量传播的今天,人们需要快速地获取最新的信息。平板电脑(英文:Tablet Personal Computer)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它拥有的触摸屏(也称为数位板技术)允许用户通过触控笔或数字笔来进行作业而不是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用户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识别、屏幕上的软键盘、语音识别或者一个真正的键盘(如果该机型配备的话)。 二:研究方法: 利用用层次分析法把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建立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既权重,根据有关人员的判断确定备选方案,并用模糊评价法对方案进行评价。 三:研究结果: 我们将购置电脑应该考虑的因素列举为:价格、外观、配置、售后服务、性价比、使用寿命、便于携带,并对其进行层次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价格位于最上层,是电脑选购应考虑的最关键因素;性价比和便于携带位于第二层,也是关键因素;配置、寿命、售后服务、外观位于最底层。对三种选购方案评价表明:对于一般需求的大学生而言选择购买笔记本较为合理。 四:结论: 对于购置电脑应考虑的因素,各人的偏重点不一样,本次课题研究针对于普遍要求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就有一般性,笔记本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使用时间长,用处广泛,适合与一般大学生,购买笔记本的主要考虑因素是配置与价格! 关键词:电脑;选择;模型;方案;影响因素

第2次作业:《系统工程导论》作业题

《系统工程导论》 第2次作业 一.判断并填空(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 【对】 2.系统模型,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它反映系统的物理本质与主要特征。 【对】 3.系统分析一般有七个步骤,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步骤可以并行进行,但不能改变顺序。 【错】 4.贝塔朗菲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整体性原则,动态结构原则,能动性原则,有序性原则。 【对】 二.填空题 1.系统的所谓相关性,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存在 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二是系统与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联系”又称“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 2.对模型进行修正与简化的方法通常有:(1)去除一些变量;(2)合并 一些变量;(3)改变变量的性质;(4)改变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5)改 变约束。 3.系统分析的原则有那些?(1)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2)微观效果与宏观效果相结合;(3)当前效果与长远效果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指标评分法主要有:(1)排队打分法;(2)_ 专家打分法_ ;(3)两两 比较法;(4)____体操计分法____:(5)______连环比率法___;(6)___逻辑判断评分法___。 三简答题 1.简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答:新系统产生于环境;新系统的约束条件决定于环境;决策的依据来自于环境,试制所需资源来自于环境;最后,系统的品质也只能放在环境中进行评价。 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与环境,运行与环境中,适应环境; 系统与环境划分的确定性与相对性; 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系统+环境=更大系统。 2.谈谈切尔兰德“调查学习”软方法流程。 答:1、明确关联因素: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2,建立概念模型:在难于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3,改善概念模型:随着分析的不断加深和“学习”的深入,对模型加以改进,找到更适合的模型。4,比较: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方案。5,实施:将方案付诸实施。 3.说明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答:1)明确目标; 2)找出主要因素,确定主要变量; 3)找出各种关系; 4)明确系统的资源和约束条件;用数学符号、公式表达各种关系和条件; 5)代入历史数据进行“符合计算”,检查模型是否反映所研究的问题; 6)简化和规范模型的表达形式。 4.系统评价工作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答:系统评价工作的困难有以下两项:1)有的指标没有明确的数量表示,甚至同使用人或评价人的主观感觉与经验有关;2)不同的方案可能各有所长。 解决办法是:1)建立评价指示体系;2)各项指标数量化;3)所有指标归一化。 四.计算题 1.某系统平均工作2000小时,发生5次故障,则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多少?若连续工作400小时,则可靠度R(t)为多少? 解: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000/5=400(小时) 可靠度R(t)=[(2000-400)/2000]*100%=80% 2.设有5台设备,6个操作者,其操作感受情况记录为下表,评分结果也表示在表中。如对良、可、差分别给予3、2、1分,试分别计算这些设备的原始分、百分制分、十分制分和得分系数,最后对这些样机作一个评判。

地震工程学讲义

第一章 绪论 §1、1 地震与地震动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每年平均发生500万次左右的地震,绝大多数很小,不可以用灵敏仪器测量的约占99%;可以感觉到地为1%,其中,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约1000次左右,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7%),平均每年大约发生18次。 地震给人类带来灾难,给人类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亡事故及经济损失。如在20世纪,前80年(1900—1980)全球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105万人,平均每年死亡1.3万人。1990年伊朗鲁德巴尔地震造成5万多人丧生。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紧急损失高达960亿美元就是例证。为了抗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抗震设计。 1、1、1地震类型与成因 对于构造地震,可以从宏观背景和局部机制两个层次上揭示其具体成因。 宏观背景: 地球的构造:R=6371Km 约 6400Km 包括:地壳、地幔与地核。 地壳有各种不均匀的岩石组成,出地面的沉积层外,陆地下面的 地壳主要为:上不是花岗岩层,下部为玄武岩层;海洋下面的地 壳一般只有玄武岩层,革除厚薄不一。世界上大部分地震都发生 在这一薄薄的地壳内。 地幔主要有质地坚硬的橄榄眼组成,它具有粘弹性,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不断释放能量,从地下20Km~700Km ,地球内部温度有大约600℃~2000℃,在这一范围内的地幔中存在着厚约几百公里的软流层,物质对流,地球内部的压力也不均衡,900Mpa~370000Mpa ,地幔内部物质在热状态和不均衡压力作用下缓慢的运动着,即可能为地壳运动的根源。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分为外核(厚2100Km )和内核,其主要构成物质是镍和铁。据推测,外和可能处于液态而内核可能是固态。 通常认为,地球最外层是有一些巨大的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六大板块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和南极板块。板块向下延伸的深度大约为70~100Km ,由于地幔物质的对流,板块也相互运动,板块的构造运动,是构成地震产生的根本原因。 地 震 诱发地震:主要用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及工程活动(如兴建水库)所引发的 地震,一般不太强烈,仅有个别情况(如水库地震)会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 天 然 地 震 构造地震:由地壳构造运动所产生,次数多,占地震发生总数约90%, 释放的能量大,影响范围广,造成的危害严重。 火山地震:由火山爆发所引起。 陷落地震:由于地下空洞突然坍塌而引起。 强度低,影响范围小。 地震工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构造地震。

大工19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答案】

19秋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学习中心: 姓 名: 学 号: 题目一:底部剪力法。 钢筋混凝土5层框架经质量集中后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层高均为3m , 集中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 1500kN G =,2550kN G =,3580kN G =,4600kN G =,5450kN G =。结构阻尼比0.05ξ=,自振周期为10.55s T =,Ⅰ1类 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3580kN =2550kN =1500kN =(a )计算简图 4600kN =5450kN = 解: 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1.2知,8度多遇地震设计基本地震加 速度为0.30g 时αmax =0.24,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0.05) Ⅰ类场地: α1=)( 1 T T g r × η2 ×αmax =)55 .025 .0( 9 .0×1.0×0.24=0.109≈0.11 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 5.2.1知,T 1=0.55s >1.4T g =1.4×0.25=0.35s 地震特征周期分期的特征周期值(s ) 取δn =0.08T 1+0.07=0.08×0.55+0.07=0.114 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 EK =α1Geq=0.114×(450+600+580+550+500)×85%=259.69KN 顶部附加地震水平作用: 因为T1=0.55>1.4Tg=0.35,则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054.001.055.008.001.008.011=+?=+=-T n δ kN F F Ek n n 02.1469.259054.011=?==?--δ 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 i =H G F H G j j n EK i i ∑-) 1(δ(i=1,2,3……)

系统工程大作业-客舱安全风险综合分析

客舱安全风险综合分析 与控制机制研究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项目研究,实现清晰辨识客舱安全危险源的诱因及促成要素,建立客舱安全危险源数据库,理清不同危险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危险源与危险后果之间的关系及演变过程模型。 二、研究内容 1.客舱安全危险源表现形式

2.关系及演变过程 2.1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应分为三类,即一类危险源、二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内存在的,处于某种状态的、能够提供导致事故的最小能量的物质。是事故发生的最基本的因素,是决定事故严重度的因素,是各种能量意外释放的主体。 第二类危险源是满足能够导致第一类危险源的能量意外释放和使意外释放的能量演变为事故所需的必要条件的一切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因素。 第三类危险源是指能够影响或导致第一二类危险源产生的因素。包括人的失误和各种环境因素。第三类危险源虽然不能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但能对第一、二类危险源的产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在第三类危险源的影响与作用下,第一、二类危险源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能量主体,第二类危险源是促使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三类危险

源是第一、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三类危险源的存在,促使第一、二类危险源的出现与作用;第二类危险源的存在,使第一类危险源有可能失去控制而释放危险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第三类危险源决定第一、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对第三类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是实现系统本质安全化的必要条件。 2.2 重大危险源相互作用 里将风险定义为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乘积,其中事故的可能性为危险源事故情景发生的概率,事故的后果考虑对人员的影响,以个体死亡率表示。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对于飞机客舱内存在的多个危险源,其对区域内某一空间地理坐标为(x,y)处产生的个人风险由下公式计算: R(x,y) = ∑f s V S (x,y) (1) 式中:R(x,y)为危险源在位置(x,y)处产生的个人风险:f s为第S 个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V S (x,y) 为由第S个危险源发生事故在位置(x,y)处引起个体死亡的概率。 式(1)所求的个人风险值是一系列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和相应的死亡率乘积的简单叠加,并未考虑到多个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了清除的说明危险源之间的影响,如图所示:

地震工程学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地震工程学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18T10:29:24.6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汤茂立1 臧秋霞2 [导读] 摘要: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较为频繁且强地震也时有发生,对我国民众人身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1.连云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22000; 2.灌云县应急管理局 222200 摘要: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较为频繁且强地震也时有发生,对我国民众人身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地震工程学是一门防震减灾的学科,本文对地震工程学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旨在推动地震工程学的发展,降低地震的危害。 关键词:地震工程学;防震减灾;发展趋势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强烈的地震常常会给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中国的地震地域宽广且分散,地震频繁且强度较大。20世纪,发生了10次以上的8级以上强度地震,如唐山大地震对唐山地区的建筑几乎造成了毁灭性的损毁;2008年汶川大地震也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必须积极地开展地震预知工作并做好结构建筑物的防震工作,地震工程学正是解决这两方面问题的一门学科。 1地震工程学的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所谓地震工程学,指的是一门研究地震理论、工学结构、地震响应、结构抗震性的学科。其中,地震动的研究包括地震地质学的背景、强震观测、地震动的基本特性、地震动的模拟、地震受害现象的解析等;结构物的地震响应包括实验性的观测和理论解析的2个部分,抗震、防灾的理论包括抗震设计理论、结构物振动控制理论以及地震风险分析理论。 关于地震动的地震工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概括地壳运动规则、地震动特性和地震受害现象,并结合地震工程学的其他研究内容,从工学的观点探索减少和控制地震灾害的方法。抗震、防灾理论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结构物的地震动和动态性能,来减少和控制地震灾害。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比如唐山、汶川等强地震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于地震灾害,首先应该实施预防措施,最基本的对策是在强化抗震方面设施,提高结构物的抗震性。地震工程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地面运动规律、地震动特性以及震害现象的了解,结合地震工程学其他方面的研究,从工程学角度来探寻降低与控制地震灾害。 2地震工程学的特点 从其内容上进行分析,地震工程学涵盖了地震学、工程学和社会学(包括地震学和结构抗震)。其研究的重点问题是震源区域的区分,潜在的震源区域的地震活动的规律,地震工程学参数的选择和参数的预估等。地震工程的特征主要表现如下:(1)研究的重点是对强震观测、地震受害经验以及相关实验进行研究。强震观测是地震动研究的基础,也是构造动态试验的主要基础。(2)研究的焦点是地震活动。结构物的地震作用与自身的动作特性密切相关。地震活动的随机性反映了发生过程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间、位置、强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必须依赖结构物延性的抗震设计中,不再有确保结构强度安全性的概念。结构物的支撑力不仅仅给予屈服水准,还需要作为概念设计中的“设计地震力延性”设计基准的结构物的延性能。(3)研究热点是结构非线性和复杂的地震动输入。由于地震活动的不确定性,结构在今后的强烈地震可能会进入弹-塑性强迫震动过程,从而使得建筑物结构出现非线性损坏。同时,随着地震记录数的增加和实验技术的开发,考虑到复杂的地震动输入(多维多点输入)的理论和实验性研究成为了这个课题的新热点。(4)开发方向广泛应用概率论、控制理论以及规划理论。建立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的结构动力可靠性理论,建立与结构物分离、制振技术有关的结构振动控制理论,把基于灾害预测、系统运用研究和系统控制理论的防灾计划理论融为一体,从而使得地震工程学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在大规模系统方面展开了方向性和可控制的研究。 3目前地震工程学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3.1强震观测方面 1932年美国开始进行强地震观测。现在,数以千计的地震记录在世界上可以被利用。自1950年初以来,中国在强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然而中国地震工程学领域虽然发表了一系列的地震观测报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到现在为止,中国只有约300个固定站点对地震进行预测。由于网络密度太低,很多强震都未能达到近距离主地震记录,活动观测可靠性明显不足,所以事前地震观测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地震后观测不能得到主要地震记录,现场土壤质量数据未完成。中国很多的地震观测所都没有土壤记载。在构造物的动态响应分析中,将与构造物相同或类似的地壳条件下得到的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使用,最终生成强震记录。中国现在使用的强震观测设备很早以前,其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另外,观测小组不稳定,人才严重老龄化,年轻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以满足新的地震研究需求。 3.2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面 在地震反应分析方面,通常都会选择时程分析法,然而该方式虽然可以对结构的非弹性反应进行再现,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依旧出现了一些问题:(1)给定的滞回性模型应当能够反映“层”或“成员”的实际的机械特性,但通常需要在反映机械特性的精度与计算机的容量及时序之间进行选择。(2)每种结构输入地震动记录,只计算地震时的结构物的响应时间。因此,一方面,为了反映建筑物的耐用年限可能受灾的地震特性,需要判断、决定选择怎样的地震动输入方式。另一方面,为了从计算结果得到更加精准的结构响应,需要一定程度的多波输入。因此,如何捕捉响应状态,有必要输入地震波的数量进行合理选择。(3)动态分析需要了解结构物全部断面的几何学参数,因此时程分析法是以断面尺寸和配筋为前提的检查计算法,不能作为设计方法直接使用。 3.3结构抗震设计方面 当前结构物的抗震设计法,即响应光谱法是基于从过去的地震加速度记录中选择的统计数据,通过确定性分析法计算响应光谱。另外,部分地考虑了地震响应的随机性,但平均响应光谱基于确定性分析法,这种方法依然是定性分析方法的范畴。但是,由于实际的地震记录具有较大的离散性,以平均响应光谱为基础的地震记录数目较少,仅使用平均值无法反映设计时间值的可靠性。譬如,对EL-Centro地震记录来讲结构是安全的,但是,对于将来可能发生的地震来讲,该结构却不一定是安全的。因此,不能认为响应光谱法是令人满意的方法。 4地震工程学的几个发展趋势 4.1强震观测的发展趋势

大工17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答案3

大工17秋《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 (答案附在后面) 题目一:地基液化指数计算。 某7层住宅楼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在地面下2m,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典型地层条件如下表所示,拟建场地地下水深度为1.00m。试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场地的液化指数。 题目二:框架的设计内力计算。 六层砖混住宅楼,第一层层高3.95m,其余各层层高2.7m,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各层楼板、墙的尺寸得到恒载和各楼面活荷载乘以组合系数后,得到各层的 重力代表值为 63856.9kN G=, 54325085.0kN G G G G ====, 15399.7kN G=。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 题目三:简述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并论述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已进行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这三种情况下的具体要求。 题目四:结构抗震计算有几种方法?各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题目五:简述高强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作业具体要求:

1.封面格式(见文件最后部分) 封面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字体为宋体加黑,字号为小一; 姓名、学号、学习中心等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三号。 2.文件名 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学号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 离线作业需用word文档写作,不要提交除word文档以外的文件,word文档无需压缩。 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注意命名),点提交即可。如下图所示。 截止时间:2018年3月14日23:59:59前。 3.正文格式 作业正文内容统一采用宋体,字号为小四。 注意: 作业应该独立完成,不准抄袭其他网站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作业,成绩以零分计。上交往年作业题目或者其他科目作业的,成绩以零分计。引用他人文章的内容,需在文中标注编号,文章最后写出相应的参考文献。引用内容不得超过全文的20%。 鼓励大家对本地区的相关政策制定及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给出相关数据,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系统工程学论文大作业

系统工程大作业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研发投资预算研究 姓名 专业 学号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研发投资预算研究 摘要:研发投入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研发投入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如何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研发投入以荻取持续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研发管理的重点。应该说,研发投入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本文首先对研发投资预算的方法进行了回顾,继而提出了运用系统动力学编制研发投资预算的思路并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研发投资预算模型,该模型将研发系统分为研发流程、研发团队和现金流等三个子模块并描述了研发投资预算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过程。最后,以电子产品为例运用该模型模拟了四种不同研发投资预算方案的效果。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研发投资;研发强度;研发流程 一、问题的提出 研发支出是企业为了获取长期的竞争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投资。该项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研发本身的特征上。研发行为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研发投资的50%以上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薪酬支出。而企业的研发形成的知识积累也蕴含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上,因此,研发人员的流动就带来了企业研发投资的损耗(Hall,2002)。其二,研发投资本身具有较高的外部性。一个企业研发的产品无法完全排斥其他企业使用该项技术(Arrow,1962)。其三,研发投资存在一种加速陷阱的现象,即随着研发投资的加大,研发投资带给企业的盈利却是不断减少的(Brown,1999)。基于研发投资的以上特征,我们认为,企业的研发投资不是投的越多越好,理论上应该存在一个最优的金额。这样如何将有限的研发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特别是在不同的研发项目以及研发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配置,将是企业研发投资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同时,研发系统与其他商业系统一样,具有复杂的结构以及动态的特征,尤其是存在延迟效应、非线性以及多重反馈等,符合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的基本条件。系统动力学是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它强调系统结构与系统行为动态特性的关系,运用系统t程思想方法,

系统工程作业题

第1章系统工程的概念 练习题 1、什么是系统(系统的定义)?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结构上相互联系、状态变化上相互依赖的若干成员,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主要属性:整体性、关联性、环境适应性。 2、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系统的特性(区别于其它事物) (1) 整体性(2) 目的性(3) 有序性。(4) 相关性 (5) 复杂性(6) 适应性(7) 动态性(8) 开放性 3、什么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是针对系统整体对象全寿命周期的问题,运用系统的思想和

方法进行建模、仿真、设计、优化、评价、决策的多学科交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从系统整体出发,分析各单元的内在联系(约束关系),作统筹安排,发挥各单元的功能, 基于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系统思想及计算机技术等,处理大规模复杂系统的问题,从而达到系统整体最优的目的。 系统工程的内涵:(1) 是一类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对象普遍适用的通用共性方法;(2) 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学科;(3) 是将这些 方法运用于“从概念到产品”的实践、运用于复杂系统问题以提供技术可行、经济最优的解决方案的实践(如最优控制) 。 4、系统工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以下观点: (1) 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观点(前提); (2) 总体最优或总体平衡协调的观点(目

的); (3)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观点(手段); (4) 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的观点(保障)。 5、系统工程与传统工程学有何异同?差异对照: 对象基本方法专门方法 工程学= 特定物理对象+ 基本逻辑与常识+ 专业知识 系统工程= 一般对象+ 基本逻辑与系统观点+ 系统知识 实例: 电气工程学= 强电和弱电电路+ 基本逻辑与电学常识+ 电(力)网理论 系统工程学= 社会/经济/能源等+ 基本逻辑与系统观点+ 分析/预测/ 建模/评价/决策 共同点: 都把科学和技术应用到工程实际,以达到改造客观

地震工程学

从汶川地震探讨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交通学院徐伟 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筑的抗震概念设计,分别从其基本要求、教学楼的抗震以及如何识别结构的规则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针对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原因和造成的经济损失, 结合工程建设和设计方面知识给出在场地选择、抗震设防、鉴定加固、抗震技术和科技投入等几方面的建议,本文也对地震高发地区如何提高农村房屋抗震能力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从而为今后工程设计和研究积累经验。 关键词:建筑;抗震设计;规则性;场地,工程设计,农村房屋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给四川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从宏观对房屋震害原因分析,一是由于强地震作用力直接导致房屋倒塌毁损,其中汉旺镇是最典型的单纯受地震作用力破坏的地区;二是由于除强地震作用力之外,大面积山体滑坡的次生灾害给房屋带来了毁灭性破坏,如北川县城山体滑坡使老城区1/3 几乎被埋没,新城区将近1/4埋没;三是地基液化,部分地区座落在河滩松散的堆积物上,地震发生后,引起强烈的砂土液化,比较典型的是映秀镇;四是地表开裂或隆起,发生在地震中心区域或临近断裂带区域,如北川县。通过对震灾的反思,普遍认为,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高度重视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同时,这次地震也给我们的地震工程学带来许多启示。 1 对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理解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设计基本原则和设计思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把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作为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条文,同时还对建筑方案的各种不规则性,分别给出了处理对策。针对超限高层建筑,建设部建质[2006]220号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第11 条(以下简称超限高层审查技术要求),提出了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符合的要求。(1)超高时建筑结构规则性的要求应从严掌握,明确竖向不规则和水平不规则的程度,避免过大的地震扭转效应。(2)结构布置、防震缝设置、转换层和水平加强层的处理、薄弱层和薄弱部位、主楼与群房共同工作等妥善设计。(3)结构的总体刚度应适当,变形特征应合理;楼层最大层间位移和扭转位移比符合规范、规程要求。(4)混合结构工程、钢支撑框架结构的钢框架,其重要连接构造应使整体结构能形成多道抗侧力体系。(5)多塔、连体、错层、带转换层、带加强层等复杂体型的结构,应尽量减少不规则的类型和不规则的程度;一般不宜超过文献[2]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6)当几部分结构的连接薄弱时,应考虑连接部位各构件的实际构造和连接的可靠程度,必要时取结构整体计算和分开计算的不利情况,或要求某部分结构在设防烈度下保持弹性工作状态。(7)规则性要求的严格程度,可依抗震设防烈度不同有所区别。

系统工程大作业

《系统工程》大作业 姓名:崔敏饶培培廖广旺 陈思路谢超李钦成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12 工业 1 班 指导老师:肖华秀老师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分析 ——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目前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指出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道路容量严重不足、汽车增长速度过快、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等,然后以武汉市为例,具体分析了武汉市道路交通现状以及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统计软件minitab,STELLA等对武汉市车辆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最后根据武汉市的具体情况,给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事故,交通拥挤,解决方案 一.背景资料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涌向大中城市并向周边辐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集中。统计资料显示: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3个增加到2011年的42个,目前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0%。此种状态在带动城市交通需求高速增长,机动车辆增加的同时,也促进城市道路负荷加重,交通事故、交通堵塞日益加剧。交通拥堵使交通延误增大,行车速度降低、时间损失、燃料费用增加、排污量增大、城市环境恶化、诱发交通事故,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其所造成的经济、安全和环境等重大损失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例如,武汉市城市主干道平均车速比十年前降低50%以上,市区38个交叉口中,严重阻塞的达到40%;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武汉市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但交通拥堵问题并没用得到明显缓解,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道路交通拥堵现象越发严重。 二.改进方案的生成 (一)交通事故分析及改进方案

同济大学地震工程学期末试题2013-2014

同济大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地震工程学》试题 陈陈 一、名词解释(4分×5=20分) 地震震级: 地震动三要素: 平稳随机过程: 位移延性: 滞回曲线: 二、判断正误(2分×7=14分) 1、Rayleigh波和Love波都对某一点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有贡献,而SH波则仅对地震动的水平分量有贡献。 2、地震动准速度反应谱与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Fourier幅值谱具有相同的量纲,且通常无阻尼准速度反应谱值大于相应的Fourier幅值。 3、通常,平原地区地震烈度衰减比山区衰减要慢。 4、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动力弹性模量大于静力弹性模量,而动力强度则反之。 5、砌体墙的滞回耗能性能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大而退化,这与钢筋混凝土压缩构件的滞回性能是类似的。 6、采用振型组合法时均可使用SRSS方法代替CQC方法。 7、平稳随机过程是各态历经过程,因此将地震动作为各态历经过程是合理的。 三、简答题(6分×11=66分) 1、试简述地震发生机制的粘滑说。 2、什么是强度退化、刚度退化与捏拢效应? 3、什么是振型参与系数,它具有什么性质? 4、试通过两个振型的频率与阻尼比确定Rayleigh阻尼矩阵C=aM+bK的系数a、b(其中M 为质量矩阵、K为刚度矩阵)? 5、示意画出下图中的反射与折射波(其中界面以下固体剪切波速大于上层物质的剪切波速)。 6、为什么在线性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中,通常高阶振型的影响较小?

7、试简要叙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与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差别。 8、试推导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和频域传递函数的形式,并给出二者的关系。 9、试简要叙述幅值法如何识别单自由度体系的频率和阻尼比。 10、试阐述防屈曲支撑和悬挂隔振的基本原理。 11、图中所示为钢-混凝土组合柱截面,用于某多层框架结构,请简述如何采用纤维模型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以及你将采用的材料模型。

大连理工大学大作业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题目1:底部剪力法。 钢筋混凝土5层框架经质量集中后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层高均为3m , 集中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 1500kN G =,2550kN G =,3580kN G =,4600kN G =,5450kN G =。结构阻尼比0.05ξ=,自振周期为10.55s T =,Ⅰ1类 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3580kN =2550kN =1500kN =(a )计算简图 4600kN =5450kN = 解: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知,8度多遇地震,αmax=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Ι类场地,取Tg= Tg=<T1=<5Tg= α1=(Tg/T1)r η2αmax =()××=≈ 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2.1知,T 1=>=×= 取δn= T1+=×+= 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 EK =α1Geq=×(500+550+580+600+450)×85%=

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i=G i H i F EK (1-δn)/∑G j H j (i=1,2,3…n) ∑G j H j =500×3 +550×6+580×9+600×12+450 ×15=23970KN ·m F 1=[500×3××]/23970= F 2=[550×6××]/23970= F 3=[580×9××]/23970= F 4=[600×12××]/23970= F 5=[450×15××]/23970= 计算各楼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V 1= F 1+ F 2+ F 3+ F 4+ F 5=++++= V 2= F 2+ F 3+ F 4+ F 5=+++=152KN V 3= F 3+ F 4+ F 5=++= V 4= F 4+ F 5=+= V 5=F 5= 题目3:怎样判断土的液化如何确定土的液化严重程度,并简述抗液化措施。 答: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地震时易发生液化现象,使地基承载力丧失或减弱,甚至喷水冒砂,这种现象一般称为砂土液化或地基土液化。其产生的机理为: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颗粒在地震作用下,土颗粒之间有变密的趋势。因空隙水不能及时排出,土颗粒就处于悬浮状态,形成如同液体一样的现象,即所谓的土的液化现象。地基土液化判别过程可以分为初步判断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两大步骤。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初步判断 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 (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且处于烈度7度或者8度地区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2)粉土的粘粒(粒径<0.005mm )含量百分率当烈度为7度时大于10%、当烈度为8度时大于13%、当烈度为9度时大于16%,可判为不液化土。 (3)浅埋天然地基,当地下水位深度和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满足下式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03w b d d d >+- 02 u b d d d >+-

系统工程作业

《系统工程》大作业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陈立群 学号:201223020107

一、确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政府与市场是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机制或制度安排。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有必要从理论上揭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基本关系,并探讨两者的作用边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单纯地发挥作用。现代制度经济学家霍奇逊认为,一个纯粹的市场体系是行不通的,“一个市场系统必定渗透着国家的规章条例和干预”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通常很难把政府和市场关系简单地概括为某一形式的关系,也很难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某种关系来全面地揭示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如果将政府和市场看成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政府和市场的相互替代及相互补充的关系,可以被看成是政府与市场的最常见关系。但为了分析的方便,根据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特点和方式不同,并根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揭示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 1.相互替代关系下的边界 如果用政府去替代市场,目的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但同时将增加政府的成本;当增加的政府成本等于节约的市场交易费用时,则政府与市场处于均衡点,这个均衡点就是政府与市场相互替代的有效边界。当增加的政府成本大于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时,就应该选择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直至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达到替代边界;当增加的政府成本小于节约的交易费用时,则应当选择扩大政府职能作用,直至政府与市场替代边界。 如果用政府替代市场不完全是为了节约市场作用的交易成本,而是为了获得比市场作用更高的效率,就可以用其它方法来进一步确定政府与市场相互替代的有效边界。 例如用边际分析法来考察,政府与市场替代的边界是政府作用的边际收益(成本)等于市场作用的边际收益(成本);当政府作用的边际收益大于市场作用的边际收益,或者政府作用的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作用的边际成本时,就应当选择扩大政府的作用;反之,就应当选择扩大市场的作用。如果用总量分析法来考察,政府与市场替代的边界就是政府作用的净收益(收益减去成本)等于市场作用的净收益。如果政府作用的净收益大于市场作用的净收益,就可以选择扩大政府的作用;反之,就可选择扩大市场的作用。 2、相互补充关系下的边界

大工16春《高层建筑结构》大作业题目

大工16春《高层建筑结构》大作业及要求 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注意:从题目一、二中 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分别进行解答,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解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一:底部剪力法计算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9层,每层高度为3m 。房屋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Ⅳ类场地。已知该楼的基本自振周期1 1.0s T =,经计算已知每层楼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为8000kN ,每层楼面和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均为2000kN ,该结构阻尼比没有特殊规定。要求:确定多遇地震作用下该楼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值EK F 。 题目二:风荷载计算题 某市的市区,有较多高层房屋的密集建筑群,欲建一座40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外形和质量沿高度方向基本呈均匀分布。房屋总高度140m H =,迎风面的房屋长50m L =。房屋总宽度30m B =,基本风压为 200.65kN m ω=。求楼顶处的风荷载标准值。 (按照教材及课件内容计算) 题目三:与多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有哪些?至少选择其中的 三点进行详细的论述。 题目四:整体墙、小开口整体墙、联肢墙、带刚域框架和单独墙肢等计算方法 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 题目五:为什么要对框架内力进行调整?怎样调整框架内力? 作业具体要求: 1. 封面格式(见文件最后部分)

封面名称:大连理工大学《高层建筑结构》大作业,字体为宋体加黑,字号为小一; 姓名、学号、学习中心等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三号。 2. 文件名 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奥鹏卡号(或者学号)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 离线作业需用word文档写作,不要提交除word文档以外的文件,word文档无需压缩。 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注意命名),点提交即可。如下图所示。 截止时间:2016年9月7日前。 3. 正文格式 作业正文内容统一采用宋体,字号为小四。 注意: 作业应该独立完成,不准抄袭其他网站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作业,成绩以零分计。上交往年作业题目或者其他科目作业的,成绩以零分计。引用他人文章的内容,需在文中标注编号,文章最后写出相应的参考文献。引用内容不得超过全文的20%。 鼓励大家对本地区的相关政策制定及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给出相关数据,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