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基础》课堂笔记重点

《管理学基础》课堂笔记重点

《管理学基础》课堂笔记重点
《管理学基础》课堂笔记重点

管理学基础

第一篇概论

一、管理学的重要性

二、本课概述

三、本课的学习方法

1经典名着学习

萨缪尔森《西方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基础》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

张五常《经济学解释》

郎咸平《郎咸平说》

2多种媒体学习

报刊杂志:《南风窗》《21世纪经济报道》

电视:中央二套《对话》理财频道《郎咸平说》

网络:中央电大网站,陕西电大网站百度,谷歌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概念的理解:

1管理是在组织中发生的

2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活动是围绕一定组织的目标进行的。

4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

投入和产出比

二、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二)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实践性

管理无定式

四、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的职能:计划、决策、组织、人事、领导、激励、控制和协调

1计划:对未来行动做出的安排

(1)目的:明确组织的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任务的方法措施。

(2)工作包括:制订目标任务

制订实现目标任务方法措施

将目标任务在部门岗位之间展开形成组织的目标连锁体系。

(3)作用:使企业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冲突降至最低,使组织的浪费降至最低。

2、决策:围绕一定的组织目标,提出各种可行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方案的过程。

3、组织:围绕一定组织目标,进行岗位设计,组建部门,规定各个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

组织的三要素:目标、部门、相互关系

4、人事:根据企业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位和任职需求,通过招聘、选拔、培训和考评等活动为企业各部门、各岗位配备合适人选,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目的:将合适的人配备到合适的岗位

(2)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包括招聘、选拔、培训、报酬等工作。

5领导:管理者运用他的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力,影响员工行为的过程。6激励:管理者重要职责就是激励下属

7控制:监控、比较和纠偏的活动。控制的本质就是使企业活动符合于计划。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8协调: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营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泰罗

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则:

(1)通过动作和时间的研究,开发出每一项工作的科学工作方法,并用它们替代传统的经验方法。

(2)科学的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和激励

(3)寻求与工人们衷情的合作,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经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2、一般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法约尔

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3、行政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

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核心内容: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体现劳动分工原则,有着明确定义的职权等级,详细的规则和制度,以及非人格化关系的组织模式。

(二)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研究人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的科学。研究分为两个时期

1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1924年

目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

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需要,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3)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内容:需要,动机,人性,领导方式。

(三)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

创始人:亨利法约尔

管理有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等职能,这些职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2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德鲁克和戴尔

通过分析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来抽象出一些一般性的管理理论或原理。

3系统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卡斯特和洛森茨

组织是一个由若干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为环境所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4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

5管理科学学派

该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研究管理中的计划,决策和其他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

6权变理论学派

该学派认为:组织内部各部分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没有绝对有效的或普遍适用理论和方法。

(四)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企业战略理论

(1)企业战略理论的产生背景

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科学的分析基础上作出的有关企业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

(2)战略构成要素

远景

目标或目的

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业务

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

(3)企业战略体系

总体战略:建立什么样的业务组合,并决定企业资源如何在这些业务之间进行配置。

竞争战略:在某一个业务领域里,企业如何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

成本领先战略(成本低)

差异化战略(别具一格)

集中化战略(集中于某一局部)

职能战略

2、人本管理和企业文化

人本管理3P:由人构成

依靠人管理

满足人的需要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

企业文化的作用:导向作用

凝聚和激励

约束作用

3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将组织的作业流程做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于速度上获得戏剧化的改善。

目的: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发生质的改变。

如何进行企业再造?

以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远需要为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流程当中无实质性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企业再造带来的变化:

(1)工作单位划分从以职能变为以流程为基础

(2)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从单一变为丰富

(3)员工角色从被控制变为参与决策

(4)实施全盘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技能

(5)组织结构从层级式转为扁平式

(6)绩效考核从观察单一活动转变为观察整体活动

4学习型组织

五项修炼

(1)系统思考考虑局部也要考虑全体

(2)追求自我超越不断超越挑战自我自我批评

(3)改善心智模式运用新的眼光看世界,解放思想

(4)建立共同愿景

(5)开展团队学习

要进行五项修炼,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它由一些学习型的团队构成,这些团队往往都有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和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共同远景的动力。

学习型组织的判断标准:

(1)人们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

(2)人们不断生产知识

(3)大家分享组织中的知识

(4)组织中的学习与组织远景息息相关

第三章计划

一、计划工作的含义

计划:制订目标任务,并拟订达到目标任务的方法和措施

计划工作

广义: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过程

二、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效率性

三、计划工作的分类

(一)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战略远景、宗旨、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划、规则、预算等。(二)按管理职能分类:生产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销售计划、财务计划等。

(三)计划涉及时间的长短: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等。

(四)按计划影响范围的大小: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和生产作业性计划

四、计划工作的程序

1机会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行业环境分析

自身环境分析

2确立目标

3分析环境

4制订方案

5评价方案

6选择方案

7分解计划

8编制计划

五、计划工作的主要方法

1、滚动式计划法

定期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根据前一期的情况,变化来修订下一期的计划

2、网络分析技术

绘制网络是关键,找出关键路线和关键工序

3、线性规划法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对实现目标的多种方案进行选择,以使目标达到最优的方法。

第四章目标管理

一、目标的含义

目标:组织期望实现的成果

企业目标:多层次性

多元性

二、确定目标的原则

(1)现实性

(2)关键性

(3)定量性

(4)协调性

(5)权变性

三、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评等过程,引导员工参与管理,高效实现企业目标。

四、目标管理的特征

1目标管理提供了一种将企业整体目标转换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效方式,这种有效方式的关键就是下级参与,或者说是“上下结合”

2目标管理强调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3目标管理以目标实现的程度进行管理成果的评价,是一种成果的管理。

五、目标管理实施过程

1、制定目标

(1)目标简明扼要,量化

(2)要有科学依据

(3)内容不宜太多,要有重点,有挑战性

2、目标分解

强调员工参与,强调上下级共同参与

3、计划实施与控制

强调自我管理,上级大胆放手

计划完了要考评,对不同的人相应奖罚

六、目标管理的利弊

利:1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2有助于企业组织结构改革

3激励员工有效工作

4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

弊:1企业员工素质差异会影响目标管理的实施

2当管理者和下级之间不能达成一致时,mbo没有说明怎么确定目标

3目标管理中的员工参与费时费力

第五章战略管理

第一节战略概述

一战略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战略是指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作出的一系列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特征:1全局性

2长远性

3纲领性

4客观性

5竞争性

6风险性

二、战略构成要素

(一)战略远景

1经营理念

2企业宗旨

(二)目标与目的

(三)资源

(四)业务

(五)组织

1组织结构

2管理体制

三战略体系的构成

(一)公司层战略

(二)业务层战略(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

集中化战略

(三)职能战略

第二节战略管理过程

一战略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政治、法律、经济、技术)

2产业环境分析

(1)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

(2)潜在入侵者的威胁

(3)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5)替代品威胁

(二)内部环境分析

充分的用户价值

难以模仿性

延展性

二、战略制定

SWOT分析矩阵

(1)SO组合

(2)WO组合

(3)ST组合

(4)WT组合

(一)战略实施

1将战略方案分解

2编制行动计划

3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二)战略控制

主动调整

被动调整

第三节总体战略

一、稳定型战略

(一)稳定型战略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指组织在战略期内达到的经营状态基本保持在战略起点水平上的战略。

特征:(1)继续提供相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原有顾客的需要。

(2)保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和产销规模或者略有增长,稳定和巩固现有的市场地位。

(3)满足于过去的经济效益水平,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的经济效益目标及其他目标。

(4)在战略期内,每年所期望取得的业绩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实现稳步发展。

(二)稳定型战略的适用条件

(1)市场需求及行业结构基本稳定或较小波动,组织面临的竞争挑战和发展机会比较少。

(2)决策层不希望承担大幅度改变现有战略所带来的风险。

(3)发展太快可能导致组织的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超出其资源和能力的承受范围,进而很快就会出现低效率的情况。

(三)稳定型战略的利弊

利:保持战略的稳定性

弊:1有可能丧失外部环境提供的发展机会

2有可能助长组织挂里层的懒惰思想,对于组织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二、发展型战略

(一)发展型战略的含义和特征

1发展型战略的含义

2特征

(1)扩大产销规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组织的竞争实力。

(2)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老产品的新用途,不断开拓新市场

(3)不仅仅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且试图通过创新来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二)发展型战略的主要形式

1密集型发展战略

2一体化发展战略

3多元化发展战略

三、收缩型战略

1抽资转向战略

2调整性战略

3放弃战略

四、总体战略的选择

BCG矩阵法

第四节竞争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

三、集中化战略

第六章决策

一、决策及其重要性

决策: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满意的方案的过程。

决策的特征:超前性

目标性

选择性

可行性

过程性

科学性

二、决策的分类

(一)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二)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划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三、决策原则

1满意原则

2分级原则

3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5整体效用原则

四、决策的程序

(一)确定决策目标

(二)拟定备选方案

(三)评价可行方案

(四)选择方案

(五)实施方案

五、决策的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

2德尔菲法

(二)定量方法

1盈亏平衡点法——确定性决策方法

2决策树——风险型决策方法

(1)绘制决策树

绘制决策树的过程实质上是拟定各种方案的过程

(2)预测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估计的概率尽可能接近于实际,如果概率偏差过大,实际误差的可能也越大。

(3)计算期望值

反映方案优劣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方案目标是收益,取最大期望值

方案目标是损失,取最小期望值

(4)修枝

根据不同方案期望值的大小,从右向左进行筛选,最后剩下未减的方案枝,表示的就是选定的方案3冒险法、保守法、后悔值法等——不确定型决策法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

一、组织的含义

(一)组织的静态含义

就是组织结构,由两个以上的人构成的,有一定目的、分工和结构的系统性安排。

理解组织的静态含义

(5)由两个以上的人(包括两个)构成的人为系统

(6)有特定的目标

(7)有分工也有协作

(8)有明确定义的职权、等级和规章制度

(9)有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分

正式组织:由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明确下来的组织体系,由部门、岗位职责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

在正式组织中经常存在一些非正式组织,如下棋的棋友、同学会、老乡会等等。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4)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加以解决。

(5)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人员的稳定和团结。

(6)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员工有表达思想、观点的场合。

(二)组织的动态含义

组织:建立、维持和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结构

特定目标分工协作权责利关系明确的等级关系

目标任务分工协作权责利结合统一指挥

组织工作

二、组织工作原则

(一)目标任务原则

(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四)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相结合

(五)统一指挥和权力制衡相结合

在组织设计或调整时注意

(1)正确处理直线经理与职能经理的关系

(2)一级管一级,不能越级管理

(3)在同一层次中,必须明确主辅关系,正职和副职的关系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

(一)分析制约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1企业目标

2企业外部环境

3企业内部环境

(二)工作分解

把组织的总任务总目标划分为一些具体的子任务子目标的过程,进而形成一系列有明确职权的岗位,必须明确哪些任务是主要的,哪些是辅助的。

(三)工作归类即部门化

(四)形成组织结构

(五)反馈和调整

四、组织结构模式

(一)直线职能制

权力主要集中于高层为主要特征

主要特点是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采购、生产、技术、研发、人事、销售等职能部门

由企业高层领导垂直进行管理

优点:

1按职能划分部门,有助于发挥分工的优势

2由于是集中管理,有助于集中资源,统筹配置,在企业规模不大时,直线职能有助于企业协调产供销等环节之间的关系。

缺点:

1高层管理陷入日常管理事务之中,忽略了战略管理。

2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部门之间协调的难度越来越大,管理成本上升

(二)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是一种分权式的组织结构,在总部的领导下,按照产品或者区域或者市场划分出若干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部门,这些部门内部又都包括了产品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等职能,因此事业部是公司总部控制下的利润中心,拥有较高的自主权。能够像独立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独立经营,自主决策。

优点:

1减轻了总部管理工作的负担,总部可以将精力集中于研究重大的方针、政策、发展站略的问题。

2各事业部管理者积极性高,有助于锻炼全能性管理者

缺点:

1独立性强,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2各事业部之间协调的难度比较大

五、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一)管理幅度

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有效的指挥下属的数目。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素质和能力

2工作类别

3管理者的倾向性

4组织沟通的状况

5组织环境和组织自身变化速度

(二)管理层次

是指一个组织中行政等级的数目

与管理幅度和组织规模大小有关

组织规模越大,工作任务越多,管理层次越多

扁平型组织:层次少,信息沟通好,有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横向协调的难度比较大。

高层性组织:有利于控制,信息沟通过程容易失真和遗漏。

六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体系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1决策后果的严重性

2政策的一致性

3组织规模的大小

4管理者的个性和经营理念

5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

6控制技术与手段

第八章人员配备

一人员配备的任务

1为各部门、各岗位物色合适的人选是人员配备的首要任务。

2促进组织有效运转

3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二人员配备的程序

1制定用人计划

(1)用人计划的制定要以组织目标和任务需要作为出发点(2)内容上包括用人数量,用人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

2确定招聘来源

外部来源

内部来源

3开通招聘渠道

4根据岗位要求对申请者进行选拔

5签订录用合同

三人员配备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

2任人唯贤的原则

3因事择人的原则

4量才使用的原则

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四管理人员的选聘

(一)管理人员的来源

内部来源

好处:比较熟悉,减少培训,招聘费用低,给内部人以希望

不足:招聘范围窄,近亲繁殖,不利于创新。

外部来源

好处:选择范围广,由可能招到高素质的人才。有新鲜血液,促进创新。不足:(1)程序复杂,风险高,费用高(2)打击内部人员的士气(二)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

1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

2相应的业务知识和经验

3决策能力

4组织协调能力

5创新的精神

6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三)管理人员选聘方法

1笔试

2面试

3情景模拟

(四)管理人员的考评

1绩效考评的重要性

2考评内容德能勤绩

3考评结果要有反馈

五管理人员的培训

1培训的意义

2培训的内容

业务培训

管理技能的培训

沟通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培训

第九章领导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就是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对下属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二、领导的影响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来源于: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

法定权力:组织赋予的岗位权力,随着岗位的赋予而产生,随着岗位的免除而终止。决策权力,安排工作的权力。

自身的影响力:领导者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情感有关。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

三、主要的领导理论

1、性格理论阶段

(1)成功的领导者有不同的特性,很难统一归纳。

(2)希望归纳有效的领导特征,如果能够归纳,那么经过培训,就可以产生有效的领导。

2、行为理论阶段

管理方格理论

1.1型:贫乏式领导

9.1型:任务型领导

1.9型:俱乐部式领导

5.5型:中间路线式领导

9.9型:理想式领导

3、权变理论阶段

认为领导行为效果好坏不仅取决于领导的素质和能力,还取决于领导行为环境,取决于被领导者的特点等多种客观因素。

四、领导者素质

1、品德素质

2、知识素质

3、能力素质

统筹规划能力

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

调兵遣将的组织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

创新能力

4、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五、领导班子构成

1、年龄结构

2、知识结构

3、能力结构

六、领导艺术的表现

1、决策艺术

2、合理用人的艺术

(1)用人的艺术:知人善任、量材适用、用人不疑

(2)激励人的艺术

对象要明确,激励因素要准确,时机恰当。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方式。

(3)适度治人的艺术

A批评下属要有准确的理由

B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

C正确地运用批评的方式和手段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4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

第十章激励

一、激励和激励的过程

1、激励是人的需要和动机得到强化的心理过程

2、激励过程是从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续过程

3、激励有助于激发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实现个体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一;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二、主要的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1)需要是逐层上升的

(2)当人的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主导地位

这种理论认为,导致工作满意和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有区别的。

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

组织政策、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资等,这些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

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

成就感、承认贡献、更高的责任、晋升、成长机会等,这些因素称之为:激励因素。

3、期望理论佛鲁姆

该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带来既定的结果时,这一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个人才能去采用这一特定行动。

(1)个体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3)奖励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三、激励的方法和手段

1、物质激励

2、精神激励

3、员工参与

4、工作丰富化

激励方法和手段的注意事项

1、不要脱离物质激励,而片面强调精神激励

2、精神激励要发自内心,要有真情实感,避免走过场,装样子等不良效应。

3、运用激励技术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灵活采用激励手段,不要千篇一律

4、激励要及时

第十一章沟通

一沟通

(一)影响沟通的因素

1、信息发送者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2、信息接收者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3、沟通渠道的选择

4、外部噪声

(二)促进沟通的措施

1、要善于运用反馈

2要学会倾听

(1)目光接触

(2)身体语言

3避免打断对方的讲话

4要恰当的使用复述

二、协调的含义

协调:正确处理组织内外部的各种关系,为其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目标的实现

协调的作用:1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2解决各种冲突,化解危机,促进协作,创造良好环境

3提高组织效率

三协调工作的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

2效率原则

3责任明确原则

4加强沟通原则

四、协调的内容

(一)内部协调

1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协调

2股东与经理层的协调

3人际关系协调,提高归属感,增强内聚力

(二)外部协调

与政府、顾客、媒体、社区的关系

五、冲突的协调措施

(一)冲突的含义

因目标不一致或者看法不一致而产生的相互矛盾、排斥、甚至对抗的态势。

(二)冲突的二重性

1冲突可以使发泄不满

3促进组织新思想、新办法的产生、促进创新

4冲突还可能导致联合

(三)解决冲突的对策

1回避

2强制解决

3妥协

4树立更高的目标

5合作

第五篇控制

第十二章控制基础

一、控制的含义和类型

1控制: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下,为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监督、检查和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

控制在管理职能中的作用:控制是实现计划目标的有力保证。

2控制的分类

(1)依据控制发生的时间不同,控制可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也称为预防控制,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

前馈控制的重点:1采取预防措施,而预防的关键是准确预测。

2完善的规章制度也是前馈控制的主要手段。

现场控制: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或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目的:及时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偏差,防止更大损失发生。

现场控制的要求:1管理者要有丰富的能力、知识和经验。

2下属人员要积极参与。

3管理者拥有相应的控制权。

反馈控制:计划执行完毕,将执行结果与控制标准比较,发现偏差,找出原因,拟定纠偏措施。

(2)依据控制对象范围的不同,控制可分为:全面控制和局部控制

(3)依据控制的内容不同,控制可分为: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资金控制、作业控制。二、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1目标明确原则

2重点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三、控制的程序

制定控制标准

衡量实际工作绩效

纠正偏差

(一)制定控制标准

1控制标准的制定要依据组织目标

2控制标准要尽可能量化

(二)衡量实际工作绩效

1加强调查研究,即用事实说话

2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3分析问题要抓重点抓根本。

(三)纠正偏差

1分析问题的原因

2采取纠偏措施

第十三章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对质量活动进行监控,使实际的质量水平符合标准要求。

质量控制的范围:产品质量控制和工作质量控制。

(1)全面质量管理,即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014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解析20130605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主题为: “幻·梦课堂”;内容为“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学生们可根据对日常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或根据对未来若干年以后课堂教学环境和状态的设想设计并制作出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的机械装置。教室用设备包括桌椅、讲台、黑板、投影设备等;教具包括但不限于演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大学生机械类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的教学用具。不包括前几届大赛已经命题的用于厨房、卫生间、健身、助残等机械。不得用现在已有的教具、示教板和实验台参加本届比赛。应注意对作品在功能或原理上进行突破和创新。 所有参加决赛的作品必须与本届大赛的主题和内容相符,与主题和内容不符的作品不能参赛。参赛作品必须以机械设计为主,提倡采用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对作品的评价不以机械结构为单一标准,而是对作品的功能、设计、结构、工艺制作、性能价格比、先进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实现功能相同的条件下,机械结构越简单越好。 机械类课程含:工学各类专业主要的机械基础与机械专业课程:如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机制工艺学、机械创新设计、数控加工技术课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船舶与海洋、航空航天、农业与园林、食品与包装、轻工与纺织等机械类专业课程。不包括:化学、物理、电器、电子原理类等课程。 课堂限于用于学习机械类课程的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不包括:化学、电子类、体育、农业、生物等课程的专用教室和场所;不包括:课堂打扫卫生、擦黑板、擦玻璃等环卫选题。 大赛希望作品设计要有创新,不希望重复制作各类示教板,创新拼接箱等;不希望重复现有的教学模型(如车模、机器人模型、生产线模型)。如确有改进设计,则要求:在设计说明书中,以及答辩准备中,特别要指出作品与所参考的原教具、原模型的异同;要能明确说明改进设计之优点。 大赛相关进程的时间节点 ? 1.2013年3月发布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与内容的通知; ? 2.2014年4月20日前各赛区务必完成预赛, ? 3. 2014年5月1日前按有关通知要求报送预赛结果;全国组委会将进行作品初评, ? 4. 2014年6月1日左右公布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名单; ? 5.2014年7月下旬在东北大学(沈阳)举行全国决赛。 案例教学模拟 快乐课堂 实践教学模拟 实验教学模拟 梦幻课堂 互动课堂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编制部门:管理工程系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学制三年制、五年制学时64/80 执笔人王淑渊拟定单位管理工程系 系(部)意见:学院审核意见: 2014年3月日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管理学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与酒店管理等管理类各 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职能 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 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 (二)课程设计理念 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三)课程设计思路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作为一门带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课程设 计既要重视管理理论和管理知识的传播,更要关注学生管理思维的培养、管理艺术的熏陶、管理技能的训练和管理素质的养成。

基于以上这个前提,我们应采用“理论 +实践”二元混合的灵活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教学。在教学方法设计中,通过教学讲义、多媒体课件、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管理游戏、视频、音频资料等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的教学方法体系。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管理在人类各项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理解 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理论联系实 际,培养他们观察管理活动现象、利用管理学思想分析管理活动本质、解决管理实践问 题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 2.理解管理活动的性质、职能和流程。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对管理活动现象与本质的观察力与分析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管理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权变思维的能力。 4.培养具有基本的管理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 5.培养变革与创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具有正确科学价值观的人,即使知识、技能稍欠缺些,也会激励他奋斗,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 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 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 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管理学基础答案.

1、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 3、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4、(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5、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6、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7、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原则。 8、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式, 9、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 10、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这是( )中的观点。 、 1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其手段都是管理。 1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

2017厦门大学考研资料与专业综合解析

研途宝考研 https://www.doczj.com/doc/2a18871152.html,/ 专业名称:结构工程[081402]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土木工程[0814]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系 结构工程专业介绍: 结构工程硕士点属土木工程之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研究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施工建造技术及组织管理方法的学科。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在整个都市与城镇建设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4结构力学(含结构动力学) 研究方向: 01新型结构 02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诊断 03结构静动力分析与数值仿真 04结构检测、加固与维护 2017结构工程专业课考研参考书目: 《建筑结构抗震》窦立军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钱稼茹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结构力学(ii)》龙驭球、包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017结构工程考研专业课资料: 《2016厦门大学结构力学考研复习精编》 《材料力学考研核心考点解析》(孙训方版) 《结构力学教程考研核心考点解析》(龙驭球版) 《厦门大学结构力学高分考研笔记》 《厦门大学结构力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 2015年总分:320,政治/外语:50;业务1/业务2:80; 2014年总分:320,政治/外语:50;业务1/业务2:80; 【17结构工程考研辅导】 2017厦门大学考研高端保录班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 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 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 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 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过程中,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基础会计说课稿.(精选)

《基础会计》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感谢大家给我这次说课机会,我的课题是《基础会计》。我将从以下七方面来介绍对这门课的设计:即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设计、课程展望。 一、课程定位 课程的定位应以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基础,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 因此在我院“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这一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能在各类工商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财会、理财及相关工作,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将《基础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条主线对该课程加以学习。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业中,会计的职业岗位设置包括11项,包括:出纳会计、成本核算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总账报表会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等岗位。根据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财务管理教研室特设置了7门核心课程。而在这七门课程中,基础会计作为入门课程为其他六门课程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学生们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书”等提供了保证。 二、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原则: 对于《基础会计》来说,我们的课程设计原则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职业技能为主线,按照“必须、够用”与“拓宽知识面”相结合原则,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真正做到“教、学、相结合”。 职业能力: 根据这一原则,针对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有哪些呢?包括:填制凭证、日记账、总帐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这其中就涉及到《基础会计》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能内容。 课程目标: 根据会计这一职业能力的需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时遵循了三大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其中 1.知识目标有: ●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等内容。 ●掌握复式记账中有关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及试算 平衡原理。 ●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概念、分类及填制方法。 ●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编制方法。 2.能力目标有: ●能根据具体经济业务合理区分会计核算的内容。 ●能理解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能熟练处理经济业务。 3.素质目标有: 要求具备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严格公正地执行财经纪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抵制金钱的诱

管理学基础试卷C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卷C及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单选题 2.王力是一民营企业的职员,他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哪种说法指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最本质原因(D) 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智能结构;B.该公司在组织运作中出现了越级指挥问题。 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D.该公司组织运行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原则。 3.企业面临的境况正日益变得更为复杂多变,企业的决策越来越难以靠个人的智力与经验来应付了,因此现代决策应该更多地依靠:(B) A.多目标协调B.集体智慧C.动态规划D.下级意见 4.有位教师一直认为研究生时不需要课堂闭卷考试的,但学校规定研究生考试必须采取闭卷形式。结果,这位教师在考场上对学生翻阅参考资料采取了默许的做法。作为一位管理者,你将如何对待这种情况(C) A.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加强考场巡视,以彻底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B.找到这位老师谈话,对他的这种做法进行批评,让其不能再放任自流。 C.设法消除这位教师的心理抵触情绪,以取得该教师对学校做法的理解。 D.任何事物都不能绝对化,这位老师不主张闭卷考试,就不必强求。 5.不少人分不清管理和领导者两种概念的差别。其实,领导是指:(C) A.对下属进行授权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B.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 C.通过沟通,影响组织成员,使他们追随其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D.通过行政性职权的运用,指挥组织成员按既定行动方案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6.在何种情况下,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B) A.那些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基于要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 B.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 C.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D.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7.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 8.D)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

工程材料课堂测试试题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 一、填空 1、金属中的缺陷可分为()、()、和()。 2、钢中杂质元素对其性能有较大影响,其中碳使钢产生__________,磷使钢产 生____________。 3、珠光体转变是属于()型转变,贝氏体转变是属于()型转变,而马氏体是 属于()型转变。 4、等温淬火是获得()组织的操作。 5、热处理通常是由()、()和()三个步骤构成。 6、板料冲压成形工序包括()、()、翻边缩口和局部成形。 7、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为() 8、特种铸造是指除砂型铸造以外的其他铸造方法,包括()铸造、()铸造、() 铸造、()铸造等。 二、判断 1、大多数合金元素均能提高过冷奥氏体稳定性,从而使C曲线右移() 2、铸造时,铸件的重要加工面或主要工作面应朝下或位于侧面() 三、选择 1、T10A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 A.Fe+Fe3C B. Fe3CⅡ+P C. Fe+P D. P+Fe3C 2、下列材料中不能锻造的材料是() A. 灰口铸铁 B. 钢材 C. 铜合金 D. 铝合金 3、形变铝合金的强度韧化措施是() A. 淬火+回火 B. 钠盐变质处理 C. 固溶处理 D. 淬火+时效 4、可选择()材料制造化工管道。 A. 尼龙 B. 聚四氟乙烯 C. 聚碳酸酯 D. 聚苯乙烯 5、关于低碳钢正火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提高硬度 B. 改善机加性能 C. 获得索氏体组织 D. 获得屈氏体组织 6、金属强化方法有细化晶粒、固溶强化、第二强化和()等。 A. 合金化 B. 弥散强化 C. 冷加工强化 D. 变质处理 7、比较25、T10和HT150三种材料某一工艺性能时,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25号钢锻造性能最好 B. HT150铸造性能最好 C. T10钢焊接性能最好 D. 25钢焊接性能最好 8、结晶间隔室的合金结晶时易形成() A. 气泡 B. 缩孔 C. 缩松 D. 冷汔(“汔”是“疒”头的,打不出来) 9、可选择如下加工材料()作为冲压材料。 A. 40Cr钢 B. 15 C. 5CrMnMo D. T8A 四、计算题 1根直径10mm的钢棒,在拉伸断裂时直径变为8.5mm,此钢的抗拉刚度为450MPa,问此棒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是多少?断面收缩率是多少?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摘要:管理是管理者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地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总结。管理学是为管理活动提供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学科,为日常的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因此,本文从课程的主要内容入手,归纳、总结了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含义、作用、特征等)和结合本职工作的原理应用。最后是本课程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课程主要内容 《管理学基础》是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的知道工具书籍。通过两年的学习,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十四章的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作为协调各成员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虽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发展,同时虽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出现了大批的管理科学学者和工作者,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管理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第三章,计划,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组织中的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要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盲目的行动,组织目标也难以实现。计划工作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的特征。第四章,目标管理,讲述了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他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第五章,预测,主要讲述了预测的含义和类型以及程序和方法。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决策是计划的核心。第七章,组织概述,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作为静态的组织者,还是作为动态的组织职能,组织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八章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设计中,要充分意识到制约其设计的因素,应合理的进行职能分解与设计,制定合理的组织框架,保障组织运行。要注意反馈与及时修正,合理授权与分权。第九章,人员配备,其任务是物色人选,严格考核,科学论证,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人员的配备的原则体现在:经济效益原则,任人唯贤原则,量才适用原则,程序化、规范化原则。合理制定管理人员需要量,做好选聘工作,做好培训,并多方面、多渠道的选择开发人才。第十章,领导,领导的实质是影响,主要有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两方面。法定权是组织上赋予领导的岗位权利,有明显的强制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组织本身,领导者表现在许多类型,但一个好的领导都是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能听取意见并

管理学基础答案

1 (单选题)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通常采用()的方法。A、定量预测 2 (单选题)预测方法很多,不同的预测方法往往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的方法适用于长期预测,有的则适用于中、短期预测,等等。c、长期预测例如定性方法往往适合于()。 C、定性预测 3 (单选题)定量预测是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的描述。它需要有充分、有效的()做支持。C数据资料 4 (单选题)美国对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结论:若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56%;否则,生产管理效率仅提高()。B、6% 5 (单选题)()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B、70年代 6 (单选题)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B、日本 7 (单选题)在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以内。B、5个 8 (单选题)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B、专家目标设定发 9 (单选题)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C、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统一 10 (单选题)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变动性 11 (单选题)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层次性 12 (单选题)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权变性 13 (单选题)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主要目标 14 (单选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资源配置的优化 15 (单选题)按计划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16 (单选题)按照计划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目标、策略、政策等多种。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以指导并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就是(),它指明了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政策 17 (单选题)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生产流程 18 (单选题)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第五项修炼 19 (单选题)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企业文化 20 (单选题)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就是()的核心。 战略管理 21 (单选题)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心得(体会心得)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心得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有的一段经历,让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当中实践可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更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东西。回想起那短暂的一个星期,往事还历历在目,各种酸甜苦辣,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这些经历将会是我人生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和经验的累积。实习,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星期的实习,通过了解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生产实习是我们制造专业理论学习之外,获得实践知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加深我们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技能,并激发我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现场操作实习和与企业员工的交流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印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培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实习是对我们的一次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地观察、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习也在于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人交际的能力,锻炼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学会了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到了生活的充实,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使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时,也使我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机械实习,我了解许多课本上很难理解的许多知识。机械的传动构造,一些机器部件的构造原理等等,了解了许多常用工具。也掌握了西门子plc一些简单编程,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关于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这次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了解了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等特点,是尖端工业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出自国外先进制造商,无论在数量上,精度,性能指标上,中国制造业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我们奋起直追。再就是齿轮零件加工工艺: 粗车--热处理--精车--磨内孔--磨芯,轴端面--磨另一端面--滚齿--钳齿--剃齿--铡键槽--钳工--完工 其实我认为实习另一个目的是在实践中初识社会,了解社会,即将走出校门的我们,往往对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感到迷茫,需要时间去积累。在实习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王丹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作者:王丹 学校:宁河电大 专业:10春—行政(专)学号:1012001405589 指导教师:王连彬 2012年03月

目录 内容摘要 (1) 正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 4 -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 4 - 二、实际应用......................................... - 7 - 三、心得体会........................................ - 10 - 参考文献............................................ - 11 -

内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训练学生管理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社会对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视,管理学课程正逐步走进各个专业并彰显其重要性。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本课程的重点是如何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上,强调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结合。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是相关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基本工具和基本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的学习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及从事实际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和通用管理能力基础。21世纪,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它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正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改变目前管理不景气的状况,我们必须加强对管理学基础的学习和了解,并对传统管理理论及实践进行反思,图变求新。求变的基础是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此,本文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管理理论做了介绍和说明。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泰勒)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德鲁克)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3章计划 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 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 (2)主导性: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具有主导性特征。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企业部门管理职能之不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按计划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4章目标管理 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其主要特征为: (1)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3)定量化原则。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 (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必然实现。 (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 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目标管理具有这样的特点:

机械制造基础笔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 第三章 切削与磨削原理 3.1.3 前刀面上刀-屑的摩擦与积屑瘤 1.摩擦面上的接触状态 1)峰点型接触( F 不太大时):m= f/F=tsAr/ss Ar=ts/ss=常数 此时的摩擦状态为滑动摩擦(外摩擦)。 ss--材料的拉压屈服极限 ts--材料的剪切屈服极限 Aa--名义接触面积 Ar--实际接触面积 2)紧密型接触(F 很大时): m= f/F= tsAa/F=ts/sav≠常数 此时的摩擦状态为粘结摩擦(内摩擦)。 2.前刀面上刀-屑的摩擦:既有粘结摩擦,也有滑动摩擦,以粘结摩擦为主。 前刀面上的平均摩擦系数可以近似用粘结区的摩擦系数表示:m= ts/sav≠常数 当前刀面上的平均正应力sav增大时,m 随之减小。 4.积屑瘤 1)现象:中速切削塑性金属时,在前刀面上切削刃处粘有楔形硬块(积屑瘤)。 2)形成原因: (1)在一定的温度和很大压力下,切屑底面与前刀面发生粘结(冷焊); (2)由于加工硬化,滞流层金属在粘结面上逐层堆积(长大)。3)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1)积屑瘤稳定时,保护刀具(代替刀刃切削); (2)使切削轻快(增大了实际前角); (3)积屑瘤不稳定时,加剧刀具磨损; (4)降低尺寸精度; (5)恶化表面质量(增大粗糙度、加深变质层、产生振动)。 --粗加工时可以存在,精加工时一定要避免。 4)抑制方法 (1)避免中速切削; (2)提高工件材料的硬度(降低塑性); (3)增大刀具前角(至30~35o);

(4)低速切削时添加切削液。 5.剪切角公式 ∵第一变形区的剪切变形是前刀面挤压摩擦作用的结果, ∴切削合力Fr的方向就是材料内部主应力的方向, 剪切面的方向就是材料内部最大剪应力的方向。根据材料力学,二者夹角应为p/4,即: p/4= c+ b- go (tgb= Ff/ Fn= m ) f= p/4- b+ go --李和谢弗的剪切角公式(1952) 由公式可知:go ↗ → f ↗ → Lh ↘ b(m)↘ →f ↗ → Lh ↘ -前刀面上的摩擦直接影响剪切面上的变形。 3.1.4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 1.工件材料: 强度、硬度↗→sav↗→ m (=ts/sav) ↘→ f↗→ Lh↘ 2.刀具几何参数:主要是前角的影响。 go ↗ → f↗ → Lh ↘ 3.切削用量 1)切削速度 低速、中速,主要是积屑瘤的影响: 积屑瘤长大时,实际前角gb ↗→ f↗→Lh↘;积屑瘤变小时,实际前角gb↘→f↘→Lh↗; 高速:vc↗→ts↘→m (=ts/sav)↘→ f↗→Lh↘ 2)进给量 f↗→hD(=f?sinkr) ↗→f↗→Lh↘; 3)背吃刀量 ap ↗→bD(= ap/ sinkr) ↗ 参加切削的刀刃长度增加了,其它条件未改变,所以:Lh基本不变。(见图3.14) ? 以上分析均有实验结果为证。 3.1.5 切屑类型及切屑控制 1.切屑类型(p80 图3.16) 2.切屑的控制-通过合理选择刀具角度、设计卷屑槽或断屑台,可以控制切屑的流向、卷曲程度和使其折断。 3.1.6 硬脆非金属材料切屑形成机理 1.刀具对材料的撕裂作用: 刃口前方的材料受到挤压,刃口下方的材料受到拉伸,所以裂纹多数是向刀刃的前下方裂开。向下延伸的裂纹当能量耗尽后终止,转而向上的裂纹最终到达自由表面形成断裂(越靠近自由表面能量消耗越小)。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作者:丹 学校:宁河电大 专业:10春—行政(专)学号:89 指导教师:连彬 2012年03月

目录 容摘要 (1) 正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 - 4 - 一、课程主要容和基本原理 ....................................................... - 4 - 二、实际应用............................................................................. - 7 - 三、心得体会............................................................................ - 10 - 参考文献................................................................................... - 11 -

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训练学生管理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社会对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视,管理学课程正逐步走进各个专业并彰显其重要性。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本课程的重点是如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上,强调工作容与工作法的结合。

管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管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计划。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五、管理者角色 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请参见下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