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做好精准扶贫

如何做好精准扶贫

如何做好精准扶贫

【篇一:浅谈对精准扶贫的认识】

浅谈对精准扶贫的认识

fen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

扶贫”。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管

理和完善精准识别机制,针对新一轮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户主要致

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把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真正惠及低收入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

国家的扶贫工作从未间断,而且投入力度都是有增无减,持续的扶

贫攻坚使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大

水漫灌的扶贫不能彻底解决现有的贫困问题,扶贫仍留有死角,唯

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方可挖穷根、治穷病。

一、要以思想观念教育为先促进贫困户观念转变

现在农村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还很少,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初中

毕业或中途辍学。即使有少数的“两后生”也因多种原因不能继续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普通的劳动力,甚至成为剩余劳动力。而

村里的成年人尤其是妇女读过书的更是少之又少,上过初中的已经

是高文化水平了,多数是小学毕业或者只读过小学一二年级,五十

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与半文盲居多。很多具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因为

没有文化而只能

在家呆着无事可做。文化水平的落后,也导致了当地人思想观念的

保守性,山村里重男轻女观念没有到很好的改变,而且形成了一些

不正确的发展观念。精准扶贫主要是要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口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占农村劳动人口近

一半的农村妇女和“两后生”在摆脱贫困方面的开发。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现阶段,劳动对劳动者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贫

困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和劳动素质的提高也就显得越来越紧迫,政府

要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的成人教育的发展,加强对这些人口的职业

技能培训。针对这些妇女和“两后生”,要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给

她们提供各种政策优惠,充分吸收先进经验,提高教育扶贫力度。

另外精神生活的单调,还导致赌博、迷信甚至邪教很容易占领农民

的精神空间,造成部分农民的长期颓废,严重影响农村的和谐与发展。

在日常扶贫工作中,直接给予帮扶对象以资金(小额信贷扶持)、

项目及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举措,确实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脱贫的农户,一旦帮扶资金链断裂、

后续帮扶措施跟不上,极易造成返贫。因此,在给予一定的资金、

项目、物资等扶持的同时,思想观念的扶贫很关键,要对帮扶对象

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领,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

向进、自力更生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

才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方式与途径。

二、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运行具备多重作用。首先,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变是新农村建设

的必然要求,对改变村镇面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意义重大,如良好的交

通条件是使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条件;再者,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

是使农民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缩小城乡差别的基础。比如治沟造

地工程,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使农民具备向土地要效益,依托资

源谋发展的基础条件。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通过改善生产生活

条件,可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发展产业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只

有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保障精准

扶贫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才能让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才能让

农民真真实实富起来。

三、要以兜底扶贫救助为辅完善贫困户基本生活保障随着城镇化的

不断发展,教育资源的配臵,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人口老龄

化严重,失去了发展的长期动力。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

务工;还有一些家庭由于孩子上学原因,搬出村庄;现在村里剩下

的多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以文盲半文盲为主的妇女以及残疾和智

障人员。对这些人进行开发式扶贫很难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只有通

过社会救助解

决基本生活需求才能脱贫。一方面,对于纳入建档立卡范畴的农村

低保户和五保户,通过政府“兜底”的办法,由民政部门按照序时进

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另一方面,对于农

村低收入扶贫户人口的增收脱贫必须通过资金扶持、项目带动、组

织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等途径和措施,确保实现脱贫目标。

通过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汇总和全面剖析,大

体可以归纳为因病、因学、因残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等因

素,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主要致贫原因,才能做

到因户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和“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

帮扶措施,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四、要以产业开发建设为重提高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通过进村入户、

建档立卡,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

帮扶资金;通过贫困家庭档案,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

工则工、宜商则商,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通过科学规划,实

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并将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等

向重点村集中投入,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通

过政府引导,包扶人帮助,村委会支持,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将扶

贫工作扎实推进。此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通过“协会+基地+贫

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多种经营模

式与“四个统一”(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五、要以精确管理为帮扶工作提供保障

精准管理,就是要建立完善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信息档案台账,强化精准扶贫监测,及时跟踪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情况,确保帮扶对象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同时,实施精准扶贫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可谓牵一发而

动全身。实践证明,无论是开展精准识别,还是实施精准帮扶和精

准管理,都离不开一支精干高效的扶贫干部队伍。县、乡两级作为

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和具体工作的承担者,要重视和加强扶贫

干部队伍建设,调齐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充实扶贫工作力量;

进一步加大扶贫政策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

业务能力,确保事有人干、有人干事,为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

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实施精准扶贫要完善各类管理机制

在对农村低收入扶贫户进行分类和全面摸清主要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完善各类管理机制,因户因人施策,强化责任落实和推进,确保脱贫奔小康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一)必须完善帮扶对象动态识别管理机制。在农村低收入户建档

立卡二次确认的基础上,坚持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和实行动态

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

【篇二: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2014 年1 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2014 年开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等老大难问题,甘肃省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力争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从而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

2014 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0 万人。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目前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根本方法和指导方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的扶贫攻坚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中国道路。坚持扶贫到村入户,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贫困人口仍然占到很大一

个比例,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扶贫方式粗放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怎么扶也扶不起来,甚至越扶越穷。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切实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性任务。”“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总书记的嘱托,强调了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了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方向——精准扶贫。

二、目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精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扶贫工作很难做到“精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扶贫对象界定模糊,扶贫对象常由干部“毛估估”,扶贫资金

轻洒“杨柳水”,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二)舍不得脱“贫困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金。(三)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

映的是干部群众观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四)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

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三、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精准扶贫要制定好发展规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村而言,不仅需要村民们转

变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抓生产、出效益,还需要有关部门在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帮助当地村干部理清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帮困难群众

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针对各贫困村的不同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在政策、产业、技术、信息、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

困扶贫。

(二)精准扶贫要瞄准扶贫对象。

明确工作对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扶贫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就

要自上而下从“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户”逐步细化扶贫对象,划

分层次、各负其责,各相关部门瞄准扶贫对象,集中力量做好“极贫户”的扶贫工作,并建立贫困对象档案管理制度,为后续扶贫工作有

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精准扶贫要规范扶贫资金。

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防范

扶贫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问题出现。

提高扶贫资金的精准度,让扶贫资金直接与扶贫对象发生作用,避

免扶贫资金在层级分割的行政部门不断下移过程中被挪用,铲除滋

生腐败的土壤,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

(四)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方式。

原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输血不造血”

的单一扶贫方式,导致贫苦地区的群众“等”、“靠”思想严重,返贫

现象频发。因此,必须创新扶贫方式:

一方面,建立科学完善的扶贫机制,成立帮扶对子,由定点挂钩单

位主抓帮扶村的扶贫工作,真正“扑下身子”走进农户家中,像习总

书记一样真正了解贫困户的真实生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对帮

扶村进行“造血扶贫”,同时完善扶贫开发的问责机制,贫困县的考

核机制将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加大挪用扶贫资金等行为的成本。

另一方面,改变扶贫资金投放形式,将之前“直接投放”扶贫资金转

变为致富奖励、银行贷款贴息或是生产保险金等多种形式,创新金

融扶贫机制,完善小额贷款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创业意识和创业

能力。

(五)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

贫困的原因很多,或为自然条件恶劣,或为天灾人祸,或为基础太差,或为技术贫乏,或为缺少创业的勇气,这就要求扶贫者坚持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自然条件恶

劣者可采取退耕还林予以补偿的方式,鼓励帮助贫困对象搬迁至集

镇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谋发展;对缺技术的贫困者要组织相关专业

技术人员对其“手把手”地传授致富技能;对于经济方面的极度贫困就

需要政府予以前期资金“输血”,再培植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对于疾

病缠身者要予以健康救助,解决看病难问题;对于缺少产业的贫困对象,要帮助其依据自身优势,挖掘潜力,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发

展之路。

【篇三:2016年六个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六个精准:一是扶贫对象精准;二是扶贫目标精准;三是扶贫内容精准;四是扶贫方法精准;五是扶贫考评精准;六是扶贫保障精准。

2016年六个精准扶贫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当下,各

地实行精准扶贫,优化整合扶贫资源,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就是为

了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我国扶贫经历了生产自救、个案型的扶贫阶段、经济开发性产业扶

贫等阶段,在传统的扶贫方式中,扶强难扶弱、

扶贫资金使用照顾情绪、平摊均分等现象往往让贫困群众所诟病,

随着我国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进入到更加

注重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阶段时,扶贫攻坚就由输血式扶贫趋向于培养贫困群体的自我造血能力,

根治贫困地区的致困病因,巩固脱贫地区的持续发展能力。扶贫的

精准即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

2020年如期脱贫是个死任务,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就需要

接地气,抓住精准二字,从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得人心,一方面,调

动起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内部力量;另一方面,正风肃纪驱动干部干

事创业的激情。

首先,充分考虑到贫困村之间的差异性、村落内部不同群体的异质

性等问题,将外在的扶贫资源与贫困村的文化属性、人口特征、资

源禀赋等结合起来,寻找适合村落特点的扶贫发展模式,实现扶持

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

精准。

其次,汲取群众力量推进扶贫开发。帮助贫困群众克服惰性思维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着力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群众劳动素质、

群众科技素质。加强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的力度,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使群众在管理、监督、财务等方面全程参与,在争取上级技术

支持,对每个项目的招标投标、设计施工方案、投工投劳、资金筹集、征田征地等程序上实施公开透明,力求每一分扶贫款均用在刀

刃上。

最后,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干部精神不振,扶贫就是一

句空话,从主体责任入手,实现对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双轮驱动:

一轮驱动反腐倡廉,一轮驱动扶贫攻坚,使扶贫干部有肝胆、有担当,使扶贫工作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2016年六个精准扶贫心得体会(2)

十三五是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一年之计在于春,五年之

计在头年。2016年全年要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下到各团,提到脱贫攻坚要抓住精准这个关键,盯着抓、反复抓,找对穷根、抓出实效。强调六个不能,心系人民,不

能眼睛总是向上、安之若泰;要下大力气,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

一个贫困群众;要明确靶向,不能大水漫灌、大而化之、揠苗助长、

手榴弹炸跳蚤;要认真落实,不能狗熊掰棒子、贪多嚼不烂、虎头蛇尾;要搞好规划,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重视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让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地、

落实,开花结果。

中国是有着十三亿六千万人口的大国,国际国内事务繁忙。千头万绪,总书记心里仍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的冷暖,中央把为人民做实

事摆在第一位,各级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紧跟中央步伐。实际操作上要因地

制宜、因人而异、因陋就简。多看看群众需要什么,当地具体环境

条件适合发展什么,真正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基层是党联系群众

的神经末梢,驻村干部代表的是党的形象。要与当地村干部多交流,口勤、手勤、腿勤,深入到户,了解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逐一记录,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坦诚相待。听一听他们倒苦水,看一

看家里具体实情,人口数、口粮够不够、副业发展如何、子女教育

情况、健康养老有无困难?问一问他们想作什么、能作什么,有哪些

顾虑,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决不能让困难地区

和困难群众掉队。福建山区多、老区多,在革命战争年代群众无私

地送衣、送粮、送子弟上前线,为新中国的建立,不惜流血牺牲。

今天,这些地区有的还比较贫困,通过直通车实现领导、群众零距离、面对面、心连心。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

扶贫,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支持和帮助

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掉队一个。建成

全面小康,意味着从2015年到2020 年,要在5年多时间减贫7000多万人,减贫边际难度不断加大;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人,平

均每月减贫100万人,任务艰巨而紧迫。在其位、谋其政,狠抓落实,敢啃硬骨头,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下大力气解决群众不满意的

问题,攻坚克难,咬定青山不放松,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

劳苦为之悲。扶贫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有些地方把国家大笔扶贫资金

当成不吃白不吃的唐僧肉,违规大建楼堂馆所,贫困县出现长安街,贫困乡镇盖起天安门,打着新农村建设的幌子,欺上瞒下、瞒天过海,有损政府公权力的公信力,严重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反馈的突出问题,要狠抓整改、落实到人。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该及时提醒的要及时提醒,该早打招呼的要早打招呼,防患于

未然。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顶风违纪,坚决发

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一追到底,绝不手软,形成震慑。

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有坚

忍不拔的韧劲,发扬钉钉子精神,积点滴之功,持续用力,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功到自然成。扶贫先扶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山区教育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好思想动员,

必须搞好义务教育,确保贫困孩子健健康康有书读、平平安安有学上,有理想、有尊严,不断提高文明素质、文化素质。

牢记六个不能,精准扶贫别做假..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

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要在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

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精准上实化、细化。

真扶贫、扶真贫。要做到家家有本账,户户建档案。真名实姓地记

录扶贫救济款、项目资金使用、见到的实效或者失败的原因,一笔笔、一项项填写,抓早抓小,到期汇总分析,好的继续坚持,不好

的及时纠正,奖惩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手把手培养当地村干部,

带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土生土长的人才,造就扶贫、脱贫源头

活水。常见病、小毛病,尽量在当地解决。疑难病、并发症要集体

会诊,需要请教专家的要请教专家。对症下药、照方用药,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绝不能留下后遗症。六个不能是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选派干部时要重视德的考核,严禁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对所选之

人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纪律和规矩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教育。对

党绝对忠诚、敢于担当,当好政府形象代表。精准扶贫别造假,强

化问责机制,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第一书记扶贫不力,要召回,

群众不满意的要转岗、下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