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表

完整word版,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表

完整word版,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表

2017-2018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分析

优秀:80分及以上;及格:60分。

精选-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试题覆盖面广,全卷共十个大题,分为基础知识、联系文章内容填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习作四个板块,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有:选择字的正确读音、读拼音写词语、汉字的规范书写、组词、补充成语并填空、按要求写句子、按课文内容填空、课外阅读、习作等。但试题难度不大,都是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2、课内外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挥。 如第四大题的第2小题是按要求写句子,具有开放性,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所见所闻所想来灵活答题。习作一项的开放性也比较明显,主要写一写小学生课外一次难忘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选材范围贴近学生生活,只要具备基本的习作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积累,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 二、学生答题情况 全班57名学生参加考试,语文科的平均分数为64、75分,及格率为62%,优秀率为20%。总体来看,学生的成绩比上学期有进步,但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很多不足。 现将学生各部分的答题情况简述如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本大题覆盖面较广,有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有课内的和课外的。从不同方面考察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本大题学生失分较少。答案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新教育的思想。第四题的(2)题口语交际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可 见学生在语言的表达方面有很大进步,这道题的分基本能得到。第三部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部分共两个阅读分析题,满分为27分。第一个阅读是课内阅读,得分率达到96%,学生对于分析感悟,回答的不太准确。第二个课外阅读分析,得分率达到89%。共5小题,第4、5小题 中有些学生没有把握住文章重点来回答而得分不全。课外阅读一项,显示出学生尚缺乏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努力提高。 三、反思与对策 1、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积累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知识积累多了,基础才能厚实。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中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语文能力不断提高。而积累和运用,均离不开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不需要每时每刻都依赖老师,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快的发展速度。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xx县第x中学 一、总体情况 参考人数:99人参加考试,最高分是95.5分,最低分是22分。及格人数89人,不及格人数10人,其中90分以上3人,80-89分26人,70-79分39人,60-69分21人。我认为本年级学生缺乏积极思考、扎实刻苦的学习品质,在学习上比较被动,平时需要老师督促,独立自主性较差,说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余同学则缺乏学习积极性,没有打好基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不会学习,甚至放弃自己不学习。 本次试卷涵盖小学六年级全册的主要知识点是一份切合小学生 实际语文试卷。 整张试卷展现题型的多元而多样。其内容涵盖了字词句的运用、不同句子的训练,诗词的理解,实际的的运用,1篇文言文,1篇课文阅读的理解,习作几大板块,题型多样而富有开创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 总体说来,本份试题涉及面广,题型多样,难易适中,试题命题符合学生实际,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二、做题分析 1、基础知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大部分学生在字词句的运用上失分严重,出现错误较多。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加笔减笔情况严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够细心,导致第一大题失分严重。 2、积累运用。11小题主要是错别字,背诵没问题,12小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不够透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表达不同的意思,学生就很难拿捏。 3、阅读理解。15---20题文言文的理解掌握的不好,对古诗词的理解应加强,在理解的方法上应进一步渗透,使学生能自学古诗词,并加强背诵。21---25题现代文的阅读也表达的不清楚,应加强阅读训练,提高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整个六年级班的弱项,很多同学还没有读懂文意就盲目做题,想当然的写答案,审题马虎,不经思考,词不达意,书写潦草。平时在做阅读题的时候我都要求学生先通读一遍短文,再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重读短文并在文中批注答案,最后完整作答。但是,在翻阅试卷时,只有极个别的同学有做题痕迹,说明他们一直以来都没有转变观念,一味的用自己的方法盲目答题,不听老师的教导,没有掌握阅读答题技巧。

(完整)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是一份偏重基础、覆盖面较广的试卷。参加考试学生34人,及格34人,及格率100%,优秀25人,优秀率74%,平均分82.4,最高分95.5.,最低分60。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共分为三大部分:一、基础知识(占40分);二、阅读(占30分);三、习作练习(占30分)。试题突出了本学期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课内外兼顾、注重了积累运用,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卷面分析 二、具体剖析: <一>、知识积累和运用。 1、根据拼音写同音字。学生对普遍掌握较好,可是对个别容易混淆的“机械”的“械”错误率较高。其原因有:平时学生对词语理解死板,不能在语境中形象的理解词语,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解决这一难题。 2、选择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这一部分错误率不高。 从整体看,此小题错的较多。其做错原因有:⑴对字音所使用哪个的具体语境记忆不牢,区分不清⑵对易错字的读音积累不够。 3、按课文内容填空一题,失分率很低,说明对课本上日积月累的掌握比较扎实,只有个别学生审题不清,将出自那篇课文,错写成那部作品,导致失分。对于四大名著中,那部作品不是出自明代,并写出两个主人公,由于涉及到上册书中的内容,部分学生记忆不清,“林黛玉”的“黛”字书写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导致这题失分率较高。 4、用所学名人名言写句话。有个别学生只将名人名言摆在那,而没有写成完整的句子,说明审题不清。 5、古诗积累。名言、诗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没有人失分。 6、按要求写句子。此小题失分率不高,说明学生对排比句掌握的较熟练。 <二>、阅读部分 本题在这份试卷中所占分值为30分,共有2篇短文。第一篇是课内阅读《伯牙绝弦》,由于平时在课堂上知识点已经梳理,所以普遍失分率不高,唯独解释加点的字之后的“你的发现”一项失分较多,原因是:之前没见过这类题型,学生不明白题意。 第二篇短文共有7个小题,在这47小题中,出问题最多的是2、3、7小题,1、5小题失分较少。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堽城镇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四年级语文学科试卷及试题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试题质量分析 1 依据试题内容分析,试题中“积累运用”、“阅读”、“习作”题目比例大约为:5:2:3。其中,“积累运用”中包括有:写出拼音表示的字词、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猜字谜、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空、按要求写句子,按据所学内容填空、乱句重组等,题型不但全面,而且灵活多样。“阅读”又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分:“课内”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以及对修辞方法的运用;“课外”则是对课内的补充与延伸,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习作”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的好伙伴”。 2、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从题目的设计来看,试题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学生识字与写字、阅读和习作的要求,从题目涉及的内容来看,不但涉及到全册的知识点,而且还注重了对课外背诵的国学经典的考查,试题难易适度,题型灵活多样,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又能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及阅读与习作的能力有了较准确的判断。较好的发挥检测这一指挥棒的作用,可谓是一份高质量的好题。 3、知识点涵盖与课程标准对应分析 统观全题,试题中仅仅依靠记忆来得分的题目少之又少,试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这也正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二)试题质量评价 1、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查,题型全面,覆盖面广,难易程度比较适中,注重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察、培养、提高。尤其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积累运用的考查,更注重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试题本着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特点,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才达到了最终目的。 2、试题自身的特点 (1)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统观全题,需要学生仅凭借记忆能做的题目,不足20%,如:拼音写词语、补充词语、按要求填空,而大部分题目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先搜寻到已知,再依据题目要求,转换成需求的答案,考查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2)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外延性。 用课上学到的方法来解决类似的问题,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与拓展;课外阅读的片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读来有兴趣、有乐趣,是全身心的参与到阅读中。 (3)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 试题中从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习作等题目的设计均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其实,这才是考试这种指挥棒应该发挥的作用,它在引领着教师的教,更引领着学生的学。 (三)对于命题的建议 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篇目较多,可适当增加课文内容填空的相关题目。 二、试卷分析 (一)成绩统计 从成绩统计来看,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仍有个别学生还没有达到及格线,没能很好的完成本学年的学习任务。学生的优秀率也比较低,因此提高平均分,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一) 一、试题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试题覆盖面广,全卷共十个大题,分为基础知识、联系文章内容填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习作四个板块,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有:选择字的正确读音、读拼音写词语、汉字的规范书写、组词、补充成语并填空、按要求写句子、按课文内容填空、课外阅读、习作等。但试题难度不大,都是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2、课内外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试题依纲靠本,不出偏题、怪题,大部分为课内知识,如所考查的字词,基本上都是第十二册语文课本上的生字新词,所占分数为15%。第二大类型属课内句子、修辞、课内填空、标点,所占分数为28%;第三大类型为课内外阅读,所占分数为27%;习作所占分数为30%。课内外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语文素养,了解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情况和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3、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挥。 如第四大题的第2小题是按要求写句子,具有开放性,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所见所闻所想来灵活答题。习作一项的开放性也比较明显,主要写一写小学生课外一次难忘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选材范围贴近学生生活,只要具备基本的习作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积累,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 二、学生答题情况 全班57名学生参加考试,语文科的平均分数为64、75分,及格率为62%,优秀率为20%。总体来看,学生的成绩比上学期有进步,但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很多不足。 现将学生各部分的答题情况简述如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这部分共三小题,满分为15分,得分较高的是第一、三题,得分较低的是第二题。从这部分的答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字词的积累这方面做得较好,而对汉语拼音、词语的解释能力以及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则表现较差。如第2题中,少数学生未能选出词语判断(2)题。学生对日积月累、关联词语、反问句的仿写掌握的较好。第二部分:联系文章内容填空 本大题覆盖面较广,有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有课内的和课外的。从不同方面考察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本大题学生失分较少。答案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新教育的思想。第四题的(2)题口语交际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可见学生在语言的表达方面有很大进步,这道题的分基本能得到。 第三部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部分共两个阅读分析题,满分为27分。第一个阅读是课内阅读,得分率达到96%,学生对于分析感悟,回答的不太准确。第二个课外阅读分析,得分率达到89%。共5小题,第4、5小题中有些学生没有把握住文章重点来回答而得分不全。课外阅读一项,显示出学生尚缺乏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努力提高。 三、反思与对策 1、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积累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知识积累多了,基础才能厚实。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中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语文能力不断提高。而积累和运用,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本 班共有42人,本次考试人数41人.优分成绩27人,及格率100%.学生们的辛劳复习换来了理想的成绩,第三单元整体上考的可以. 二、发现的问题. (1)个别学生词语积累不够. 第四题根据语境填空,班里百分之四十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出错.这些个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敏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单薄. 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确凿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在教学中只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审题能力也较差.有的甚至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书写不规范. 从作文方面看,学生作文内容写得可以,但百分之十五的学生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草率不规范,今后要加大训练,严格要求. 三、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优良的书写、检查习惯.本次测查试卷中的很多题目其实是考查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方法、习惯,从而教学生学会学习,在优良习惯的引领下,为其终身发展服务.

2、培养学生优良的阅读习惯.这次考试卷中的阅读题目都很灵敏,需要静下心来,读两到三遍方能知道出题者的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同时要培养学生优良的阅读习惯. 3、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实践,就无法真正做到能独立读懂一篇文章,也不可能积累丰盛的语言材料,更不可能学到关于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有纳能吐”,学生的知识丰盛了,老师指导得当,还愁写不出好作品来吗? 4、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节制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 四、强化训练.(请根据语境填空)

四年级语文三次月考试卷分析

四年级语文三次月考试卷分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一) 月考已经结束了,为了加强以后的教学,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本次月考做个简单的分析: 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月考参加人数共有58人,总分4719.5 分,平均分81.4分,全班考试90分以上的有15 个同学,80-90分的有29人,70-80分的有11人,60-70分2人,不及格1人。 二、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试题共分为六大题:基础知识能力训练小小裁判员根据课文理解填空阅读分析作文 第一大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失分不多,我们要把基础知识的掌握放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集成堆,要把基础知识日日清,本次考试我班平时认真的学生答题比较好。 第二大题,这个题主要考察学生们能力灵活运用。其中第一小题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和第三小题修辞手法失分较多,但是从学生们的答题上看部分学生做的还是很好的,平时学习不扎实的同学失分多。 第三大题,判断题,题不难,但知识点多。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第四大题,根据课文理解填空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要难,考到课文结构、课文体裁、课文主要内容和所揭示的道理等,失分严重。 第五大题是阅读短文。课外阅读《母亲的劝导》,学生们作答的很好,几乎没有出错的,这与平时的学习、理解、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主要考察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还是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能力还很薄弱,经常读书,经常训练,相信学生会慢慢掌握要领的。 第六大题是作文。要求写一位自己敬佩的人,是考察学生们对生活的细心观察。部分学生能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胡编乱造,写不出真情实感。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二) 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第一次月考试卷做以下全面分析。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30人。最高分88分,最低分16分。总分1662分,均分55.1分。 二、试题分析 这次月考,卷面共七题,分别从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题目容量适中,难度不大,无怪题偏题。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大多数题型都是课文中或平时训练中所接触过的,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如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按原课文填空等。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看拼音写词语。此题中个“江南”出错率很高。这看出我在复习中忽略了课外的生字归整。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不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也不相同,这里出现了两组多音字,平时也全部训练过,当仍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说明我在平时训练时缺少反复性的练习。 3、给字选择正确解释。正确率很高。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纵观整份期末试卷,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下面就本年级情况做具体分析: 二、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考试的人数为25人,平均分85.5分,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100%,最高分98.最低分为73分。 三、试题分析 1.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学生成语积累与运用能力失分率原因为:一是积累的量少,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错别字太多。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够。 2. 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 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今后

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 3. 课外阅读,失分相对教多,学生积累比较少,思维不够开阔,只要是老师没有讲到的,就不会做,做不好!反映出平时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而被分也不少。 四、反思与建议 1.继续抓好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理解和阅读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引导督促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当然,还要多从方法上指导阅读方法。 2. 读写结合加强作文训练。 目前看学生的作文问题也很突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一篇篇优美的课文不应该再是师生分析讨论的中心,而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蓝本。老师的责任就是借助于这些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读写结合的渠道有很多,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通过各种

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期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1试卷题型这次四年级的语文试题共100分,十大题,基本上是十个题型:有规范书写汉字、看拼音写词语、按要求写成语、音和词和关联词语的运用、判断说法、按要求写句子、按课文内容填空、口语交际、阅读和作文。 2试卷的特点。本试卷命题本着努力体现新课标中新理念的原则,除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一些开放性、实践性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a.重积累。作为语文学科而言,积累非常重要,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本套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积累情况,如:第一题规范书写汉字;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第三按要求写成语;第四题音和词和关联词语的运用;第七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b.重运用。如第五题按要求写句子考察学生对句式的理解和运用;第六题判断说法考查学生对课文相关知识的掌握;第八题口语交际。 c.重发展。试卷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如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读短文,完成练习。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第二题读拼音写词语中,“膝盖”中的“膝”,“震撼”中的“震”,“疲惫”中的“疲”出现错误较多。2第三题出现错误较多的是含有一对近义词成语,许多学生由于不细心看题,出现写成含一

对反义词的成语或者随便写一个。这样的错误是由于平常在学习中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对四字词语或成语进行分类掌握,以至于学生对此类型掌握不好。3第四题关于音和词和关联词语的运用的考察中出现错误最多的是第1小题“给予”中“给”的读音,还有第4小题词语搭配。原因在于学生对“给予”中“给”的读音二声还是三声平时没能准确掌握,第4小题词语搭配平时运用和掌握不够好。4第五题中第4小题出现错误较多,学生对在句子中找出错别字方面掌握的不够好,在于平时实践运用少。5第七判断题中第1小题出现错误最多,学生读题由于不细心、不认真造成的。6第七题按课文内容填空中出现错误也较多的问题是出现会背写但出现写错字或少字现象。7第九题阅读中出现错误最多的是课内阅读中第2、3小题,尤其第2小题天()地()由于平时词汇量少,许多学生只会写一个,第3小题问题最大:a学生审题不清(不在短文里积累)b不会灵活运用(对量词的搭配掌握不好),此题看似简单,却出现很多问题。8十题写作中,学生基本上能做到中心明确,内容较具体。但大多数学生在写作中出现语句不够通顺,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够准确。 四、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2、切实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基础知识和实践运用相结合。

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 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课内知识考查约占 35%~41%,课外知识考查约占59%~ 65%。 试卷内容、结构和题型如下: 一、积累与运用(约43-44分) 积累与运用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二)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二、阅读理解(约21-22分) 阅读与鉴赏:一般为现代记叙文阅读 三、习作(30-35分) 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题型特点 (一)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的考点主要是字、词、句。知识点包括: 字: 看拼音写词语(4-6分)主要以六年级为主。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平翘舌的分辨,整体认读音节的区分。 查字典(4-6分)这个基本能力的考察从 11年-14年都有 4-6分的分值。14年考了6分;13年考了4分;12年考了4分;11年考了4分。查14

年:字典知识填表。(6分) 13年:按要求填空。(4分) “勉”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再查画。“勉”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努力;②勉励;③力量不够而尽力做。在“无则加勉”一词中应选第种解释,在“奋勉”一词中应选种解释。请你用第③种解释组两个词语、。 12年:用查字典知识填空。(4分) ⑴如果你不认识“揣”字,应按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部首,再查画。 ⑵如果你不知道“鹤(hè)”字怎么写,可以用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⑶《新华字典》正文按音序排列,“挠”和“饶”在字典中的位置是在前,在后;“茅塞顿开”4个字的先后顺序是。 11年:查字典,填表。(4分)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词(3-5分)。多以文言文形式出现(选择题、填空题):14年考了3分;13年考了4分;12年考了5分。 词: 近、反义词(多在阅读中出现)、关联词、成语、名言警句的积累和运用是近几年考的考点,而且题型丰富(14年考了选词填空5分),

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纵观整份试卷,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学生基础知识还算扎实,积累运用掌握较牢,但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还有很大欠缺。下面就本班情况做具体分析: 二、试题分析 1.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这一部分我们平常训练的很多,题型都不陌生,在考试之前,我们就所学字词进行了重点复习。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错误! 第一题看拼音写句子,这是较简单的题目,但因不常见,且该句子不属于背诵内容,所以有部分学生出现个别错误。这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应该做的再细些! 第二题,选出正确的读音,总体上学生做的不是太好,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 第三题,补充成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导致失分过多,只有少部分学生填写的全对。 第四题,按要求写句子,着是本班学生的弱项,曾经对他们做过专门训练,但学生做的还是不够好。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的。 第五题,选词填空,平时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所以这次几乎无人失分,正确率百分之百。

第六题,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虽然平时训练的较多,但部分学生仍不能正确理解,致使用关联词填空,仿写句子,失分较多。 第七题,根据课文填空,由于学生多对课文能很好的理解,少有人失分。 2.阅读 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少部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一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二是回答问题不完整。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今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 大体失分相对教少,主要失分在第五、六小题上:根据课文理解内容,部分学生回答不够贴切,说明学生理解能力不强,思维不够开阔,只要是老师没有讲到的,就不会做,做不好!反映出平时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 4.习作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我也有——”为题目,贴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应该会有好的分数。但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存在错误,虽然批改老师没有扣分,但我心中有数。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强和提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六(一)班 一、整体情况 本次测试有54人参加考试,平均分:85分及格率:90% 优生率:60% 二、卷面分析。 本次期中试内容很全面,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这份试题,其内容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内容包括抄写句子,拼音写词语,选择,按要求写句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阅读和习作。是一份难度不大,题型灵活的试卷。 三、试题分析 好的方面: 1、掌握生字词较扎实。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拼读音节,正确地书写生字新词,说明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也说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相对重视的结果。 2、课内词语积累情况较好。补充成语部分学生出错较少,成语掌握的情况比较好,正确率95%以上。改写错别字正确率较高。 3、学生对课文内容较熟悉。做按课文内容填空题出错少,可见学生和老师平时做到了对重点课文的多读多背多延伸。 4、作文整体情况较好。给材料作文,写一件幸福的事,家都有话可写。大部分学生有生活的具体事例,能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语句通顺流畅,一气呵成;中心突出。学生的审题能力有了一定提高,80%的学生能准确地围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选材都能从各自的生活出发,体现个性,题材丰富,叙事较清楚,但语言较平淡。得到高分的作文不多,一类作文占70%左右。 不足之处:

1、部分知识落实不够。卷面整体看不够美观整洁,字写得不端正的和涂改的较多。答题时书写水平不高。部分学生拼音基础较差,甚至都认不全,胡乱答题,失分较多。填写有关戏曲的成语,由于学生没能懂成语的意思,出错率较高。仿写句子学生出错率较高,没能分清句子结构的特点。修改语段学生找的错误不全面。 2、课外积累不够丰富。对于课内词语学生掌握非常好,但对于课外词语积累及运用很是欠缺。。 3、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阅读(一) 这是考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只有少数同学对课文内容和老师讲过的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已有所遗忘,大多数做得还不错。 阅读(二)这则阅读题出得很灵活,都需要学生能用概括、通顺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对题目的解答,有一定难度,这也恰恰是学生的弱项,理解、概括、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大部分同学做得较好,然而有少数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问题抓不住关键,或是没有深入阅读把文章意思理解透彻。因此扣分较多。4、作文中的不足。①作文套话多,反映出学生思维不开阔,阅读量不足,生活内容不丰富。②语言干巴,不生动,缺乏表现力、条理性。③审题能力偏差,写幸福的一件事,有的同学没能写出幸福④少数学生不能认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写作文就编些不可信的事。⑤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太低,习作不会分段,字数不足300字,出现较多的错别字。语言积累欠缺,表述不清,遣词造句能力不强;习作选材方面还要加强。 从学生的习作所反映出的问题中,我深深感到: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刻不容缓。这就要求我在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中要有具体的指导,并提供充分练笔的机会,而且更应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最后达到个性习作,百花争艳的满园春色! 四、整改措施 1、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 一、考试情况 本次考试我班参考人数共72人,其中四人不及格,优生只有29人,优秀率为40.28%。均分是80.89,没达到均分的有12人。 总的说来,题目并不难,而且复习时都强调过。但学生答得如此惨不忍睹,原因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平时课堂效率因说话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大打折扣,反复强调的仍有部分学生掌握不了。对于容易搞混淆的字词听写过后不能做到准确记忆,因懒于动口致使没有语感,阅读持马马虎虎的态度,不能准确把握语段所表达的意思。写作凸显了运用文字能力的不足,不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记叙事件,随意性很强。这次考试的结果虽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太影响情绪…… 二、试卷分析 .题型多元而多样。 纵观这份试卷,其内容涵盖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题型多样而富有开创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方面的评价。一是紧扣文本又超越文本,广泛地涉及到文本的各个知识点;二是体现了情感、知识、能力三维目标的有效渗透,词句段篇做到了有机融合。

各类题型都需要学生在扎实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对于有一定积累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对于平时缺乏积累的学生来说就显得有一定的难度。 .突出语文的实践与开放。 知识积累题的灵活运用,生字词语题的基本功训练,课外阅读题的灵活丰富以及作文题的贴近生活,都拓展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并注重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测查。 .注重积累和运用。 本次试题紧扣文本,较好地处理了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实践的有机整合,体现了大语文观。 三、试题内容及答题情况 试卷共有“日积月累”“整合提高”“快乐阅读”“习作练笔”四部分,分值100分,对四年级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具体测试。 大题日积月累。其实平时训练的也较多,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学得不够灵活不够扎实,以致于有17人丢分较多。主要问题是五小题的第3小题,说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意思,而这句诗课堂上讲过也抄过,可惜复习时一味强调古诗的默写而忽略了诗意的背诵,使得有61人程度不同地丢了1或2分,占全班人数的85%。而第4小题的反问句改陈述句的题也有36%的学生出错,说明平时反复讲时这些人就没听或没听会。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测试题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语文能力的运用。从考试的效果来看,总体还可以,但是也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个别同学书写太差;对于一些考察语文能力运用的题目更是处理的不好,尤其是学习较弱的一些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具体的试卷分析如下: 一、生字词语题 这些题目,学生掌握的还不错,错误比较少。 出现的易错字有:绵延不断 (绵与锦的区分)、剧与据的区分、五彩斑斓的书写;以及“即使”有些同学读成了“jì” 二、佳句积累题,个别同学出现错字,如宽窄的窄部首漏了撇、点。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题有些同学没有去掉中间的逗号,这类的训练题训练的较少,以后要多加训练。 2、修改病句题大部分同学能看出句中格外和特别重复, 四、阅读理解: (一)《桂林山水》 1、“屏”字是多音字,但在文中是píng,半包围结构 2、“这样的山”指“奇、秀、险”的山,个别同学不会抓主要特点来作答。 3、有些孩子把桂林的山跟泰山、香山作比较,有些孩子找错了,分析原因在于孩子对原文读的不透彻,理解不到位。

4、填空不能细心地去分析原文。 5、在对原文的概括方面学生仍然要多加练习。 (二)、《庐山的云雾》 1、很多同学把第二自然段中“写了庐山的哪几种雾,分别比做什么”概括不准确,找的不全面,原因还是对原文读的少,理解不透彻,还需加强培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2、瞬息万变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有些孩子对于这类题很难下手,其原因还在于没有认真读原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文章要多读才能理解。 这一单元的检测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是更多的思考和困惑,无论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课外阅读的拓展,还需不断思考不断努力不断改进。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本次期中试卷,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这份试题,其内容涵盖了“音、字、词、句、义、段、篇”,并且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汉字、词语、成语、名言警句、句子、段落、篇章等方面有机融合,是一份难度不大,题目较灵活的试卷。 二、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数17人,平均分53.7分,及格人数6人,及格率35%,优分人数4人,优秀率23.5%.最低分为25分。 三、学生答题得失分析 第一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上横线。得满分的有9人,最低分1分(满分3分)错得最多的是“阻挠”的“挠”字的读音。 第二题,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汉字,与外面的字组成词语。(满分5分)得满分的有4人,最低分1分。 第三题,看拼音,将词语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满分5分)得满分的有4人,最低分0分(1人)。学生存在着答题不认真的现象:把“道歉”写成“抱歉”。 第四题,按查字典的知识填空。(满分3分)有5人得满分,最低分1分。写出“恶”字在不同词语中意思错得最多。 第五题,把能够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满分5分)有14人得14人满分,最低分3.5分。是答得最好的一道题。但也出现答题马虎的现象,有两个都连到一个词语上。 第六题,按要求各写两上成语或四字词语,再选择其中一个造句。(满分5分)只有1人得满分,最低分2分。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用“和蔼可亲”来造句,有些词语会读不会写。 第七题,下列句子分别对人物进行了哪方面的描写?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满分5分)有10人得满分,4人得0分。 第八题,按要求写句子。(满分6分)有1人得满分,4人得0分。 第九题,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填空答题。(满分9分)有8人得了8分,最低2分。丢分最多的是第1小题的最后一个空和第二小题的最后一个空。丢分的原因是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还不够。 第十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满分的没有,大多数学生都得10 几分。这道题答得还算理想,但丢分最多的是第五小题“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由此可见学生对篇的阅读能力的深度还不够。 第十一题,习作。有4人只写了题目,1人一字不写。大学生的能做到书写工整,但大部分学生所写的内容不够充实。 四、今后教学整改措施 1、扎实“双基”,促进发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双基”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里,《课标》强调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奠基阶段,更应该充分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本次试卷中学生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这就让我认识到字词句段的训练应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高年级仍然不要忘了识字写字是一项重要任务,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丰富词汇量的积累。对易读错写错的字教师要给予细心指导,严格要求,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为每一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培养习惯,终身受益。从卷面上看,有的学生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学生写字歪歪扭扭,糊涂潦草,乱涂乱改,多一笔或少一画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今后要特别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

(完整)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昭阳区二小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四年级语文组刘智艳 一、试卷分析 本次的语文试卷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联系生活的原则。试卷难易程度适中,题量适中。分“基础知识”(包括读拼音写词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多音字组词、补充词语、补充名言和歇后语、选词填空、按要求改写句子、按课文内容填空等。)“阅读理解”和“习作与表达”这几类组成。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突出各种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来看,学生在看拼音写词语、组词、连线、按课文内容填空等题还有失分,个别学生字词掌握不牢,出现错字现象,如:“柔韧”的“韧”字写错,“凋谢”的“凋”也写错,可见字词应该常抓不懈。按课文内容填空题,个别学生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平时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背书草草了事,读书不动脑,生字记不牢。导致失分。阅读部分则不容乐观,课内阅读还行,课外阅读的最后一题,写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错的孩子就比较多,说明孩子们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方面是一个缺陷,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明显的表现出课外阅读量少,积累匮乏。此外学生做题太粗心,没有养成细心审题的习惯,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有待今后在教学中完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自己读题、细心审题,认真答题的习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学生日常读书量小,积累的词语匮乏;2、教师引导不够,指导不到位。学生读书不得法,不少学生没有正确的读书态度。3、机械阅读,缺乏思考。 习作与表达,学生得分不够理想。口语交际还行,而作文丢分就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学生没能够掌握书信的格式,信的内容表达能力不强,文章显得支离破碎,没有写具体,而是泛泛而谈。部分学生还不会选材,不会理提纲,不会立意,写到哪儿算哪儿,甚至有些偏题的。因为这是介绍家乡的书信,好多孩子足不出户,对家乡了解不够,有的虽然生在农村,但不注意观察,而出现无话可写。个别学生字迹潦草,标点乱用,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还有一些学生没写完或者没写。 三、改进措施 针对本次考试中学生答题所暴露出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个别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极个别学生做题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打算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作业,多读,多写,多说,多练。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字,词,句,让学生掌握牢固,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阶段检测,以便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课堂的学习,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严格过关,抓好晨读,每个学生都要会背,都要会写。 3、要多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多进行小练笔,

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篇一: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六年级六班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孟利花 一、试题特点 本次期中试卷,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这份试题,其内容涵盖了“音、字、词、句、义、段、篇”,并且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汉字、词语、成语、名言警句、句子、段落、篇章等方面有机融合,是一份难度适宜,题目较灵活的试卷。 二、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数78人,及格率100%,优分人数22人,优秀率28%.最低分为63.5分。 三、学生答题得失分析 第一题,这些字最容易写错,要认真。得满分的有71人,最低分7分(满分8分)错得最多的是毅然的“毅”。 第二题,请你为“肖”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的字填在括号里。(满分3分)得满分的有61人,最低分2分,出现最多的是硝烟的“硝”和畅销的“销”。

第三题选择。(满分12分)本题共包含5道小题。孩子们错的最多的是第4小题,词语搭配。第四题选出下列句中省略号和破折号的用法。(满分5分)有39人得满分,是答得最好的一道题。但也出现答题马虎的现象,有两个都连到一个词语上。 第五题,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并完成练习。(满分7分)有50人得满分,有20人因第一个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孩子。”有学生判断是拟人句子,所以在修辞手法这一方面还需要进行强化练习。 第六题,补写下列名句。(满分5分)由于我班经常进行语文园地里的日积月累的巩固,所以本题全部得分。 第七题,默写课文内容。(满分5分)本道题我班全部得分。 第八题,给下列后三个排列错乱的句子重新排序,将这段文字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再回答问题。(满分10分)有29人得了10分,最低2分。丢分最多的是第3小题的写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请将这句话抄写下来。孩子们将点明中心的句子写成了过渡句。丢分的原因是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还不够。 第九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满分的没有,大多数学生都得10分左右。这道题答得很不理想,丢分最多的是第3小题“仔细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填空”和第4小题对于作者为什么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一只虫子,孩子们在本题上得分甚少,由此可见学生对篇的阅读能力的深度还不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