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专题1 例析鉴别物质的三种类型

◆典型问题1 不用试剂的鉴别

例1 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Na2CO3HCl CuSO4NaNO3

B、K2CO3H2SO4HNO3BaCl2

C、HCl AgNO3HNO3NaCI

D、NaOH FeCl3MgCl2BaCl2

【方法归纳】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题解题思路: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③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④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典型问题2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①AgNO3、NaOH、HCl ②NaOH、HNO3、NaCl ③Ba(NO3)2、KCl、CH3COOH

A.①②③B.①③C.①D.②③

【方法归纳】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的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呈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呈酸性溶液作试剂。

◆典型问题3 任选试剂鉴别

例3现有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HCl、H2SO4、NaCl、Ba(OH)2、NaOH,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思路】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时一般是先加一种试剂根据现象不同将多种物质分组,然后再分别鉴别出每组内的物质。

【规律总结)】此类题目不限所加试剂的种类,可用多种解法,题目考查的形式往往是从众多的鉴别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其要求是操作步骤简单,试剂选用最少,现象最明显。简答叙述时的一般步骤: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自我检测〓

1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③⑤D、②③①④⑤

2 有标号为A、B、C、D、E、F的六瓶溶液,只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硝酸钠溶液、硝酸钙

3. 下列各组中固体物质只借助于水就可以鉴别的是()

A、CaCO3、Na2CO3、BaCO3

B、BaSO4、NaCl、K2SO4

C、CuSO4、NaOH、KCl

D、NaCl、AgNO3、KNO3

4. 只用一种试剂能区别Na2SO4、AgNO3和Na2CO3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

B、KOH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

5.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盐酸、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钾和硝酸钾五种溶液。为把他们区别开来,所加试剂及先后顺序合理的一组是()

A、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石蕊试液

B、稀硝酸、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

C、石蕊试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D、稀硝酸、酚酞试液、硝酸银溶液

专题2 解读除杂的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除杂应遵循的原则:①被提纯物质的应尽量不要减少;②不得引入新的杂质;③要易于分离、复原;④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试剂;⑤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能把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除杂的主要化学方法有:增加法、溶解与吸收法。

◆典型问题1 增加法除杂

例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B、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用铁除去氯化亚铁中少量的氯化铜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方法归纳】增加法除杂即把杂质转化成被提纯的目标物质。如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HCl):通过NaHCO3溶液;NaNO3(NaCl):加AgNO3溶液;NaHCO3(Na2CO3):通入CO2;NaCl(Na2CO3、NaHCO3):滴加HCl;Na2CO3(NaHCO3):加热。

◆典型问题2 溶解与吸收法除杂

例2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错误的是()

A.除去混在Cl2中的HCl: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B.除去混在SiO2中的CaO:加入足量盐酸后过滤

C.除去混在KI中少量的I2:加入CCl4后过滤

D.除去酒精中混有的醋酸: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

【方法归纳】溶解与吸收法除杂是较常用的提纯方法之一,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水、有机溶剂、酸、碱、盐中溶解性差异(这里的溶解包括发生化学反应而与原体系分离),选择不同的试剂溶解吸收除去杂质。①溶于水的物质与不溶于水的物质混在一起时,可加水溶解,过滤,如混在氯化钠中的二氧化硅。

②不溶于酸的物质中混有溶于酸的物质,可加酸溶解过滤。如混在铜中的锌可用盐酸除去;二氧化硅中混有碳酸钙,可先加盐酸后过滤而除去。

③不溶于碱的物质中混有溶于碱的物质,可加碱溶解过滤,如混在镁中的铝可加氢氧化钠后过滤而除去;H2(H2S、SO2、CO2、HCl、H2O),用碱石灰(固体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除去;甲烷(乙烯):溴水;乙烯(CO2、SO2):NaOH溶液。

④特殊除杂:除去CO、氢气杂质选用灼热的氧化铜;除去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

⑤另外气液混合体系: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氧、氯化钠溶液中盐酸,除去杂质的方法是加热,运用溶解的逆向思维方法。

〓自我检测〓

1. 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将含杂质的氧化锌溶于过量的盐酸,为了除去杂质需调节溶液的pH值到4,应加入试剂是A.氢氧化钠B.氨水C.氧化锌D.氯化锌

2. 提纯下列物质(括号中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H2SO4(HCl):AgNO3溶液、过滤

B、KNO3(K2SO4):Ba(NO3)2溶液、过滤

C、Cu(CuO):盐酸、过滤

D、CaCO3(CaO):水、过滤

3、OH-等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分离出来,

3. 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2-

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4.某自主实验小组设计并完成实验:除去KNO3中混有的杂质K2SO4、KOH。请你填空完成方案。

第一步,加入足量至不再产生沉淀,目的是保证除尽SO42-离子

第二步,加入足量至不再产生沉淀,目的是保证除尽上步引入的多余Ba2+离子

第三步,加入足量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通过实验除去NaCl晶体中混有的少量Na2SO4和NH4HCO3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请填写

专题3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运用

◆典型问题1 比较物理量的大小

例1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方法归纳】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以导出五条推论:

⑴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V1:V2=n1:n2=N1:N2

⑵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ρ1:ρ2=M1:M2

⑶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质量比等于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m1:m2=ρ1:ρ2=M1:M2

⑷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比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V1:V2=M2:M1

⑸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P1:P2=n1:n2

◆典型问题2 推断气体的化学式

例2氯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在室温下可以化合生成一种新的气态化合物A,为了测定A的组成进行以下实验,取Cl2、NO2混合气总体积5L,测定反应后所得气体体积随Cl2在原混合气体中所占体积分数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实验测知当Cl2所占体积分数为0.2或0.6时,反应后的总体积均为4L。

⑴通过分析和计算求得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试讨论当x的取值范围不同时,反应后总体积V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

【方法归纳】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来推断气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的步骤可以总结如下:

①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先将题干中的物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

②依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推出分子个数比;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反应方程式,得出所求物质的化学式;

④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验证。

〓自我检测〓

1 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gX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气体稳定不分解)时,压强为1×104Pa。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压强增至5×104Pa,这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A、3.3×1025

B、3.3×1024

C、7.5×1023

D、7.5×1022

3. 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201.0g,当它盛满甲烷时质量为203.4g,而盛满某气体Y时质量为205.5g,则Y气体可能是A、O2B、N2C、C2H6D、NO

4. 在120℃(硫是液态)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O2==2H2O+2S B.2H2S+3O2==2H2O+2SO2

C.C2H4+3O2==2H2O+2CO2D.C4H8+6O2==4H2O+4CO2

⑴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____________;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⑵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d后和V前>V后的是__________(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5. 常温常压下,有CO和H2的混合气12L,将它再和12LO2混合后,使其完全燃烧,恢复到起始温度和压强。请根据下列数据,求混合气体中V(CO):V(H2)的值。

(1)若燃烧后气体体积为12L,则原V(CO):V(H2)为若干?

(2)若燃烧后气体体积为aL,则原V(CO):V(H2)为若干?

(3)若燃烧后气体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专题4 物质的量简单计算点点通

◆典型问题1 物质的量与溶液的电中性

例1在MgCl 2、KCl 、K 2SO 4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K +为0.8mol ,Cl -为1.3mol ,Mg 2+为0.5mol ,则SO 42—

的物质的量为 A .0.1mol B .0.5mol C .0.15mol D .0.25mol

◆典型问题2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例2 在150℃时,(NH 4)2CO 3分解的方程式为:(NH 4)2CO 3 2NH 3↑+H 2O ↑+CO 2↑ 若完全分解,产生的气态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A .192 B .96 C .24 D .20

【方法归纳】平均摩尔质量的求算方法:

①已知混合物质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 (混)=n m

②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M (混)=22.4ρ(混)

③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

ρ(混)是一种简单气体A 的密度ρ(A)的倍数D :M (混)=D×M(A)

④已知混合物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在混合体系内的物质的量的分数或体积分数:M (混)=M 1×a %+M 2×b %+M 3×c %+……

〓自我检测〓

1 某溶液中只含有Na +、Al 3+、Cl -、SO 42- 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 3+和 SO 42-

的离子个数比为 A 、1∶2 B 、1∶4 C 、3∶4 D 、3∶2

2 有BaCl 2和NaCl 的混合溶液a L ,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 2+

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 3溶液,使Cl -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 H 2SO 4、y mol AgNO 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 (Na +)/mol·L -

1为( )

A. (y -2x )/a

B. (y -x )/a

C. (2y -2x )/a

D. (2y -4x )/a

3.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NH 4+、Cl -、Mg 2+、Ba 2+、CO 32-、SO 42-

现取三份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溶液AgNO 3产生沉淀

(2)第二份加足量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NH 3

(3)第三份加足量BaCl 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 ,经足量盐酸洗涤后、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K +一定存在

B 、100mL 溶液中含有0.01mol CO 32-

C 、Cl -可能存在

D 、Ba 2+一定不存在,Mg 2+

可能存在

4. 已知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质量为14.4 g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8.96 L ,求:

(1)该混和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__________。(2)CO 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气体全部燃烧成CO 2,还需________克O 2。

专题5 聚焦胶体的聚沉

◆典型问题1 考查能否使胶体聚沉

例1 已知氢氧化铁胶体在电泳时,其胶粒向电源负极移动;硅酸胶体在电泳时,其胶粒向电源正极移动。现对某种胶体做电泳实验,发现它的胶粒向电源负极移动,在这种胶体中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的是()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方法归纳】使胶体聚沉的主要方法有:①加热;②加入电解质;③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使不带电的胶体粒子聚沉,则可以加入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和它的衍生物可以用作有效的絮凝剂,增稠剂。

◆典型问题2 考查电解质的聚沉能力

例2(1)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凝聚。使一定量的胶体在一定时间内开始凝聚所需电解质的浓度(mmol·L-1),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凝聚能力

(填“越小”、“越大”)。实验证明:聚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能力越强。则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为。

①NaCl ②FeCl3③K2SO4 ④Na3PO4

(2)为了把粘土溶胶(粘土胶体微粒带负电荷)变成较洁净的水,加入等物质的量下列电解质时;效果最明显的是,原因是。

A. BaCl2

B. Al2(SO4)3

C. KCl

D. CuSO4

1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振荡,“微波炉”就是利用高频电磁振荡使食品中分子也产生振荡而发热;现代医学上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其好处主要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下列关于其作用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微波电流迅速中和血液胶粒所带的电荷而聚沉

B. 微波使局部血液受热而使血液胶体聚沉

C. 微波电流通过金属手术刀时产生高温而使血液聚沉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 已知胶体遇到酸、碱、盐的溶液均可沉淀。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A. 2 mol·L-1H2SO4溶液

B. 2 mol·L-1NaOH溶液

C. 2 mol·L-1MgSO4溶液

D. 硅酸溶胶(已知硅酸溶胶粒子带负电)

3. 下列现象或用途与胶体的聚沉性质无关的是()

A. 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B. 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 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 当表皮划破时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4. 某胶体遇盐卤(MgCl2·6H2O)或石膏易发生聚沉,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相遇聚沉的效果就差一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胶体中胶体粒子大小约为10-9cm~10-7cm②电泳时,该胶体粒子向阴极方向移动③该胶体遇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④Na+使此胶体聚沉的效果不如Ca2+、Mg2+

A.①②B.③④C.②③ D. ①④

专题6 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

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实际上就是判断离子之间能否反应,只要离子间相互反应,那么就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往往是能够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考查离子大量共存的题型主要是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

◆典型问题1 选择题考查离子共存

例1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Na+、Cl-、SO42-、Fe3+

B. 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Fe2+、Mg2+、Cl-、NO3-

C. pH=12的溶液:K+、Ba2+、Cl-、Br-

D. 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

(1)要特别注意隐含条件:①由水电离的c(H+) = 1×10-14 mol·L-1的溶液、放入铝片能放出H2的溶液等,其隐含的条件是:该溶液既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②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呈酸性;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呈碱性;③在酸性溶液中,隐含的条件是一些离子的氧化性增强,能氧化一些还原性离子。例如Fe2+、I-与NO3-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但在酸性条件,NO3-的氧化能力大大增强,能把这些还原性离子氧化。(2)要特别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如“一定能”、“可能”、“一定不能”、“无色”、“碱性”、“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典型问题2 离子鉴别与检验

例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H4+、Ba2+、Mg2+、Ag+、OH-、SO42-、CO32-中的某几种,现用该溶液做以下实验:①取此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盐酸无明显现象;②另取少许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将②中沉淀过滤,取滤液微热,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此推断,该溶液中肯定有离子,肯定无离子。

〓自我检测〓 1 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Cl-、Fe3+、I-、S2-

B. K+、Na+、NH4+、Ba2+

C. Cl-、Br-、CO32-、S2-

D. HCO3-、SO42-、SO32-、NO3-

2 在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溶液中:Na+、Cl-、NO3-、Fe2+

B. pH=0的溶液中:Fe2+、Cl-、NO3-、HCO3-

C. 含MnO4-的溶液中:Fe3+、NO3-、Mg2+、SO42-

D. 与Al反应能产生H2的溶液中:Mg2+、NO3-、Cl-、K+

3.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分别取样:①加浓KOH溶液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A.Na+B.SO42-C.Ba2+D.NH4+

4.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Ba2+、Cl—、MnO4—、Br—、CO32—等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

⑴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大于7;⑵向溶液中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红色;⑶向所得溶液中加AgNO3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还不能确定需检验的离子有。

5. 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Na+、Ba2+、Al3+、Cl—、I—、NO3—、CO32—、SO42—离子,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取pH试纸检验,溶液呈酸性。(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色。(3)另取部分溶液逐渐加入少量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溶液均无沉淀产生。(4)取上述部分碱液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①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②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

③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7 正确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本专题主要探讨三类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分段进行的连续离子反应、连环进行的平行离子反应、先后进行的竞争离子反应。

◆典型问题1 分段进行的连续离子反应

例1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a2++2OH—+CO2=CaCO3↓+H2O

B、过量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OH—+CO2=HCO3—

C、少量H2S通入NaOH溶液中:H2S+2OH—=S2-+2H2O

D、少量盐酸滴加到Na2CO3溶液中:2H++CO32—=CO2↑+H2O

【规律总结】分段进行的连续反应

(1)有的复分解反应生成了两性氢氧化物,该产物可进一步与强酸或强碱反应生成新盐,如Al3+与少量NaOH反应生成Al(OH)3,与足量NaOH反应生成AlO2—。

(2)多元弱酸(或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前者不足时生成正盐,过量时则正盐转化为酸式盐。多元弱酸的正盐与酸反应,H+不足时生成酸式盐,H+足量时则生成弱酸。

◆典型问题2 连环进行的平行离子反应

例2写出少量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出足量Ba(OH)2与少量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方法归纳】①书写与量有关的酸式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方法一般是定1法,即量少的反应物定为1mol,据反应的需要确定量多的离子前面的系数。

②不足量的某反应物完全参与反应,在离子方程式中阴、阳离子的计量数之比应符合原化合物中的组成之比。

◆典型问题3 先后进行的竞争离子反应

例3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FeBr2溶液与少量的Cl2反应,

(2)FeBr2溶液与过量的Cl2反应。

【思路】两种反应物的阴、阳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若存在着竞争关系,则按强者先行的原则依次反应。

【规律总结)】先后进行的竞争反应

(1)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非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总是趋向于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当有生成两种弱电解质的可能,总是首先生成更弱的电解质(遵循强制弱规律)。若为沉淀反应,则首先生成溶解度更小(更难溶,离子浓度更小)的沉淀产物,如往含有Al3+、H+、NH4+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中,依次生成H2O、Al(OH)3、NH3·H2O;

(2)当反应物的阴、阳离子的氧化还原能力不同时,强先弱后,即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氧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如把Cl2通入FeBr2和FeI2的混合溶液中,按还原性顺序反应,即I->Fe2+>Br-。

〓自我检测〓

1 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Fe(OH)3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

B.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HCO-3+Ca2++OH—=CaCO3↓+H2O

C.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酸化的双氧水:Fe2++2H++H2O2=Fe3++2H2O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AlO-2+CO2+2H2O===Al(OH)3↓+HCO-3

2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少量SO2通入Ca(OH)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量CO2通入Ba(OH)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a(HCO3)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NaHSO4溶液滴加Ba(OH)2溶液至中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量的锌与氯化铁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含1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1mol氯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刚好出现沉淀的总物质的量为最大值时的离子方程式(用

一个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8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反应类型,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强弱,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本专题主要探究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及其应用。

◆典型问题1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例1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判断四种微粒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①向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②向FeCl2溶液中加入氯水,再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③向KMnO4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后,振荡后紫色褪去

A.I2>Cl2>Fe3+>MnO-4B.MnO-4>Cl2>Fe3+>I2

C.Cl2>I2>Fe3+>MnO-4D.Fe3+>MnO-4>Cl2>I2

【方法归纳】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1.根据元素的价态高低判断:对于同一种元素,一般是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Fe3+>Fe2+,S(+6)>S(+4)>S(0),特例:HClO>HClO2>HClO3>HClO4(氧化性)。

2.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形成单质的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②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形成的单质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在自发的“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4.依据物质的活动性顺序判断:①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原子的还原性强,排在后面的金属元素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如:还原性Na>Mg>Al,氧化性Cu2+>H+>Zn2+;②非金属按F、O、Cl、Br、I、S的顺序从左向右氧化性减弱,其阴离子按F—、O2—、Cl—、Br—、I—、S2—还原性逐渐增强。

5.根据反应条件判断:一般来说与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时,要求反应条件简单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6.其它: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根据氧化或还原的程度判断、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根据微粒得失电子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判断。

◆典型问题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应用

例2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规律总结】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应用

1、判断给定的反应能否发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总是由强氧化性的物质与强还原性的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的物

质和弱还原性的物质。

2、判断离子参加反应的先后顺序:如还原性强弱:I—>Fe2+>Br—,Cl2通入FeBr2溶液中,先与Fe2+应;Cl2通入FeI2溶液中,Cl2先与I—反应。

3、判断离子存在的可能性:如往可能含有Na+、I—、SO32—离子中几种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由于还原性I—>SO32—,所以溴水先氧化SO32—,可能没有与I—反应,所以上述现象证明肯定含有SO32—,可能有I—。

〓自我检测〓

1 已知在酸性条件下有以下反应关系:①KBrO3能将KI氧化成I2和KIO3,其本身被还原为Br2;②Br2能将I-氧化为I2;

③KIO3能将I-氧化为I2,也能将Br-氧化为Br2,其本身被还原为I2。则氧化剂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___。

2 有下列三个反应:①Cl2+FeI2===FeCl2+I2②2Fe2++Br2===2Fe3++2Br-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oCl2

B.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l2>Fe3+>Co2O3

C.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FeCl2+Br2

D.在反应③中当1 mol Co2O3参加反应时,2 mol HCl被氧化

3.

A

B.氧化性强弱比较:KClO3>Fe3+>Cl2>Br2

C.表中②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MnO-4+3H2O2+6H+===2Mn2++4O2↑+6H2O

D.表中③组反应的还原产物是KCl,电子转移数目是6e-

4.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4===2X2++5Z2+8H2O;②2M2++R2===2M3++2R-;

①16H++10Z-+2XO-

③2R-+Z2===R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4<Z2<R2<M3+B.还原性强弱顺序为:X2+<Z-<R-<M2+

C.Z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③中被还原D.常温下可发生反应2M2++Z2===2M3++2Z-

5. 已知Fe3+的氧化性强于I2,请你从所给试剂中选择所需试剂,设计一个实验加以证明。

①FeCl3溶液②碘水③KI溶液④稀H2SO4⑤淀粉液

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 。

专题9 盘点氧化还原的简单计算

氧化还原的简单计算的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得失电子守恒法常用于判断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的化合价或化学式、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及得失电子数的相关计算。

氧化还原计算的主要类型有:求氧化剂与还原剂或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及转移电子数、通过计算确定元素的化合价或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组成。

◆典型问题1 求物质的量比及转移电子数

例1工业上制备二氧化氯(ClO2)的方法之一是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与氯酸钠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OH+NaClO3+H2SO4→ClO2↑+CO2↑+Na2SO4+H2O(未配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是氧化剂B.通过反应可判断NaClO3的氧化性强于Na2SO4

C.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生成1 mol C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

【方法规范】计算元素化合价的常用方法

1、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如FeS2中S的化合价是—1价;

2、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上与原子团形成的离子的电荷数相等,符号相同:硝酸铵里NH4中N的化合价是—3价,NO3中N 的化合价为+5价;

3、有机物中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根据H+1、O—2、N—3,再结合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碳的平均化合价。

◆典型问题2 考查生成产物的化学式

例2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 mL 0.100 mol·L-1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 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32-将转化成()

A. S2-

B. S

C. SO32-

D. SO42-

【方法归纳】解题的一般步骤:

(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

(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 ×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自我检测〓

1 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Zn、H2O、HNO3、N2、NH4NO3、Zn(NO3)2六种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测得HNO3 、NH4NO3和N

2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N2只是还原产物,Zn(NO3)2只是氧化产物

B.NH4NO3只是氧化剂,Zn是还原剂

C.反应中生成1mol N2时共有5mol电子转移

D.HNO3在反应中没有表现出酸性

2 把图(b)的碎纸片补充到图(a)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离子方程式。对该离子方程式说法正确的是(

A.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3、1、2、6、3 B.若有1 mol的S被氧化,则生成2 mol S2-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2 mol的S参加反应有3 mol的电子转移

3.实验室将NaClO3和Na2SO3按物质的量之比2∶1倒入烧瓶中,用水浴加热,同时滴入H2SO4,产生棕黄色气体X,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X为()

A.Cl2B.Cl2O C.ClO2D.Cl2O3

4. 焊接铜件时常用的焊药为氯化铵,其作用是消除焊接处的氧化铜。其反应为:2NH4Cl+4CuO=3Cu+CuCl2+N2↑+4H2O

(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若反应中电子转移了0.3 mol,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5. 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H2O IO-3→I2MnO-4→Mn2+HNO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H2O2B.IO-3C.MnO-4D.HNO2

专题10 比较金属与酸、碱的反应

◆典型问题1 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

例1由Na、Mg、Al、Fe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12g,跟足量盐酸反应,产生5.6LH2(标准状况),由此可判断混合物中必定含有()A.Na B.Mg C.Al D.Fe

◆典型问题2 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

例2 甲、乙两烧杯各盛有100ml 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 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 、5.4g B、3.6g C、2.7g D、1.6g

【规律总结】铝与酸或碱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

(1)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

VHCl H2

VNaOH H2=1:1。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

VHCl H2

VNaOH H2=1:3。

(3)一定量的铝分别和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若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

3

<

VHCl H2

VNaOH H2

<

1

1

,则必定是:①铝与盐酸反应

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②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时,铝不足而氢氧化钠过量。

〓自我检测〓

1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2

3. 分别将Na、Mg、Al、Fe、Zn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若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Na、Mg、Al、Fe、Zn的质量比为。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四_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复习提纲

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一、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SO2的性质及其应用: (1)物理性质:通常为无色、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SO2),易液化(沸点为-10℃)。是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备注:大气污染物通常包括:SO2、CO、氮的氧化物、烃、固体颗粒物(飘尘)等。 (2)化学性质: ①SO2是酸性氧化物: ②还原性:SO2中S为+4价,可与强氧化剂(如氧气等)反应生成+6价的S: 1)SO2 + O2 <==== > 2SO3 催化剂 加热 2)能使溴水褪色:SO2 + Br2 + 2H2O ===H2SO4 +2HBr 3)与H2O2反应:SO2 + H2O2 === H2SO4 4)SO2在水溶液中能被KMnO4(H+)、Cl2、Fe3+、HNO3等氧化,归纳如下(都在通常条件下进行): SO2H2SO4 ③氧化性:SO2中S为+4价,可以降低,表现出氧化性,但氧化性很弱: SO2 + 2H2S ===3S↓+ 2H2O ④漂白性:SO2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时这些无色物质又会发生分解,从而恢复原来的颜色,即漂白作用是可逆的。常用于实验室对SO2 气体的检验 备注:漂白原理类型:①吸附型:活性炭漂白——活性炭吸附色素(包括胶体)②强氧化型:HClO、O3、H2、Na2O2 等强氧 化剂漂白——将有色物质氧化,不可逆③化合型:SO2 漂白 ——与有色物质化合,可逆 (3)酸雨——硫酸型酸雨: 1)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PH值小于5.6的雨水叫酸雨。含硫酸的酸雨称硫酸型酸雨;含硝酸的酸雨称硝酸型酸雨。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 ①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光照、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等作用下,和氧气生成三氧化硫,溶于水后形成硫酸: SO2 + O 2 <==== > 2SO3 SO3 + H2O === H2SO4 催化剂 加热 ②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直接溶于水并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下生成硫酸: SO2 + H2O H2SO3 2H2SO3 + O2 == 2H2SO4 第 1 页共8 页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0年东北师大附中期末考试)保护环境,就是关爱自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 ...的是 () A.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目的是树立人们环保意识,同时也让人们知道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B.酸雨是指pH小于7的雨水 C.为了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进行回收处理 D.居室污染是来自建筑,装饰和家具材料散发出的甲醛等有害气体 2.(2010年东北师大附中期末考试)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 A.水泥B.水玻璃 C.氨水D.液氯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保护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其作用是 () A.消毒B.漂白 C.保温D.吸收紫外线 4.下列物质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 A.NaHCO3B.HNO3C.AgI D.HClO 5.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无色气体为SO2的是 ()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 ④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③④D.②③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 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③使用二氧化硫或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会对人体健 康产生损害; 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 有害; 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 鱼。 A.①②③B.①④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7.为了加速漂白粉的漂白作用,最好的方法是 () A.加入苛性钠溶液B.用水湿润 - 1 -

高一化学_必修1_苏教版_专题_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完整版)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固+液方法 蒸发 适用范围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主要仪器注意点 ①不断搅拌;②最 实例 NaCl(H 2 O) 酒精灯、蒸 后用余热加热;③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发皿、玻璃NaCl 结晶液体不超过容积 分开棒(NaNO3) 固+固2/3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 升华酒精灯I2(NaCl)物分开 ①一角、二低、三 碰;②沉淀要洗NaCl 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 液+液萃取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分液漏斗 把溶质分离出来涤;③定量实验要(CaCO3)“无损” ①先查漏;②对萃 从溴水中提取剂的要求;③使 取Br 2 漏斗内外大气相 第1页共20页

2 通 ; ④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乙酸乙酯与 饱 和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 蒸馏烧瓶、 冷凝管、温 Na 2CO 3 溶 液 ①温度计水银球 位于支管处;②冷 乙醇和水、I 2 蒸馏 液 度计、牛角 管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 凝水从下口通入; 和 CCl 4 ③加碎瓷片 渗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 NaCl 的分子、离子 蛋白质溶液、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 用固体盐或浓溶 盐析 烧杯 硬脂酸钠和 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液 洗气 甘油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 2(HCl ) 气+气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 形管 常用冰水 NO (N 2O 4) i 、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 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 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NaCl 和 KNO 3 混合物。 ii 、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第 2 页 共 20 页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第四章周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保护环境,就是关爱自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 ...的是() A.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目的是树立人们环保意识,同时也让人们知道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 B.酸雨是指pH小于7的雨水 C.为了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进行回收处理D.居室污染是来自建筑,装饰和家具材料散发出的甲醛等有害气体 2.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A.水泥B.水玻璃 C.氨水D.液氯 3. 为某玻璃上精美的花纹图案,雕刻此图案所用的刻蚀液为() A. HF溶液B、HCL溶液 C、H2SO4溶液 D、HNO3溶液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盐酸与Na2SiO3溶液混合:SiO32-+2H+===H2SiO3 B、CL2和H2O反应:CL2+H2O===2H++CL-+CLO- C、NO2通入水中:H2O+3NO2===2H++2NO3-+NO D、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CL2:MnO2+4H++2CL-===Mn2++CL2+2H2O 5、下列操作不能 ..用于检验NH3的是() A.气体使湿润的酚酞试液变红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气体与蘸有浓H2SO4的玻璃棒靠近D.气体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胶不能用作干燥剂 B.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玻璃塞 C.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 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于制备木材防火剂 7、有经验的阿姨在用氯气消毒过的自来水洗有色衣服之前,都会将自来水在日光下暴晒 一段时间,目的是() A. 使水中的杂质沉淀B、使水中的HCLO分解 C、起到杀菌作用 D、增加水中O2的含量 8、右图是化学实验常用装置之一,若气体从右管进入,可用来收集的气体 是() A.NO B.NO2 C.NH3 D.SO2 9、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二氧化硅作用的是() A.氢氧化钙B、苛性钠C、氧化钙D、水 10、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教学目标】 1. 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 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 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 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量1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分散系1课时 【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类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1.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升失氧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 还原剂→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种子数的原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1.氯气的生产原理 (1)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正极负极 (2)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2+4HCl (浓) =△= MnCl2+2H2O+Cl2↑ 反应仪器: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除杂:HCl气体(用饱和食盐水除)、水蒸气(用浓硫酸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 尾气处理:NaOH溶液 氯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化学性质:1. 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2. Cl2与非金属反应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3. Cl2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84消毒液成分为NaCl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2、Ca(ClO)2为漂白粉的成分,其中Ca(ClO)2为有效成分 氯水Cl2+H2O == HCl+HClO 成分分子:H2O、Cl2、HClO 离子:H+、Cl-、ClO-、OH- 氯水的性质 1. 酸性 2. 氧化性 3. 漂白性 4. 不稳定性 Cl-的检验: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结论:溶液中有Cl 次氯酸的性质 1.酸性 2.氧化性 3.漂白性 4.不稳定性: 氯气的用途: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 卤族单质的物理性质 1.状态:气态(Cl2)→液态(Br2)→固态(I2) 2.颜色:黄绿色(Cl2)→深红棕色(Br2)→紫黑色(I2),颜色由浅到深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与碱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与盐溶液反应Cl2 + Na2SO3 + H2O = 2HCl + Na2SO4Cl2 + 2KI = I2 + 2KCl 实验室制取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 + Cl2↑+2H2O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8H2O NaCl O + 2HCl = NaCl + Cl2↑+ H2O ( 离子方程式: Cl O-+ 2H+ + Cl- = Cl2↑+ H2O ) 2.新制氯水成分分子:H2OHClO Cl2 离子:H+Cl-ClO-OH- 久置氯水成分分子:H2O离子:H+Cl-OH- 3.实验室如何制取纯净的氯气制取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 Cl2↑+2H2O 气体成分:Cl2(HCl、H2O)操作顺序仪器中盛装的药品各试剂的作用应出现的现象 ①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去HC l有晶体析出(NaCl) ②再通入浓H2SO4除去H2O 4.漂白粉 ①制法:2Cl2+ 2Ca(OH)2= CaCl2+Ca(ClO)2+2H2O ②有效成分:Ca(ClO)2 成分:CaCl2和Ca(ClO)2 ③漂白原理:Ca(ClO)2 +CO2 +H2O = CaCO3↓+ 2HClO(在溶液中) 漂白慢Ca(ClO)2 + 2HCl=CaCl2 + 2HClO漂白快 ④久置失效发生的反应:Ca(ClO)2+CO2 + H2O =CaCO3+2HClO2HClO 错误!2HCl+O2↑ 5.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水苯或汽油四氯化碳 Br2黄~橙橙~橙红橙~橙红 I2深黄~褐淡紫~紫红紫~深紫 6.置换反应Cl2 +2NaBr = Br2+ 2NaCl Br2 +2KI=I2+2KBr∴氧化性Cl2>Br2 >I2 7.I2遇淀粉溶液后,溶液呈蓝色 I-错误!I2 三.氮 1.氮的氧化物 NO: 无色气体、有毒(同CO)、难溶与水2NO+O2 = 2NO2 NO2:红棕色气体、有毒、与水反应3NO2 +2H2O= 2HNO3 +NO 2.有关NO与O2或NO2与O2混合通入水中,液面上升一定高度时用的方程式 4NO2 + O2+2H2O= 4HNO34NO+3O2 +2H2O = 4HNO3 3.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强 氧 化 性 与金属氧化物3FeO + 10HNO3 = 3Fe(NO3)3 + NO↑+ 5H2O 与金属 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 4H2O Cu + 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与非金属 C + 4HNO3(浓) △CO2↑+ 4NO2↑+ 2H2O 不稳定性4HNO3 光照 或加热 4NO2↑+ O2↑+ H2O 4.氨( NH3)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1:700溶于水 化学与H2O NH3 + H2O NH3·H2O NH4++ OH-与酸NH3 + HCl = NH4Cl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四测试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四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2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 35.5 K:39 Ca:40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就是指PH<7的雨水 B、酸雨是因为雨水中含有CO2 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有硫燃料和以含硫矿石为原料冶炼金属产生的SO2是产生硫酸型酸雨的主要原因 D、酸雨没有危害,所以不必担心,也不必想办法治理 2.银耳本身为淡黄色,某地出产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其制作过程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封状态良好的塑料棚内,在棚的一端支一口锅,锅内放入硫磺,加热使硫磺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这种雪耳炖不烂,且对人有害。制作雪耳利用的是() A、硫的还原性 B、SO2的漂白性 C、硫的漂白性 D、SO2的还原性 3.区别SO2与CO2可用的方法是() A、品红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紫色石蕊试液 D、BaCl2溶液 4、将SO2通到显红色的酚酞试剂中,发现红色消失,主要是因为SO2( ) A.有漂白性 B.有还原性 C.是酸性氧化物 D.有氧化性 5.下列反应中,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也酸性的是() A、稀硫酸与锌粒反应生成气体 B、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C、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SO2 D、浓硫酸和木炭 6、常温下不能溶于浓HNO3或浓硫酸的金属是( ) A.Ag B.Zn C.Cu D.Fe 7.下列气体中都能能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是() A、NH3 HCl SO2 B、SO2 H2S CO2 C、N2 SO2 Cl2 D、SO2 NH3 CO2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二】: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 硅的化合物的转化 H2 2SiO3 2H2Si03+2NaOH==Na2SiO3+2H2O Na2SiO3+2HCl==2NaCl+H2SiO3↓SiO2+2NaOH==Na2SiO3+H2O SiO2+Na2CO3 高温 Na2SiO3+CO2↑ 2、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 新制氯水变质的原理H2O+Cl2==HCl+HClO 2HClO==2HCl+O2↑ 3、氯气的性质 4、二氧化硫的性质 5、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 6强酸制弱酸 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 +2+ 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2H==Ca++H2O+CO2↑Na2SiO3+2HCl==2NaCl+H2SiO3↓ SiO3+2H==H2SiO3↓

Ca(ClO)2+2HCl==CaCl2+2HClO 2ClO+2H==2HClO 应用 (1) Na2SiO3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质 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 SiO3+H2O+CO2==CO3+H2SiO3↓ 2--Na2SiO3+2H2O+2CO2==2NaHCO3+H2SiO3↓ SiO3+2H2O+2CO2==HCO3+H2SiO3↓ (2) 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 Ca(ClO)2+H2O+CO2==CaCO3↓+2HClO Ca+2ClO+H2O+CO2==CaCO3↓+2HClO (3) 实验室制SO2 2-+ Na2SO3+2H2SO4==Na2SO4+H2O+SO2↑ SO3+2H==H2O+SO2↑ (3) 实验室制H2S高 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2+ FeS+H2SO4==FeSO4+H2S↑ FeS+2H==Fe+H2S↑ (4)除杂质 CO2中混有SO2 SO2+2NaHCO3=Na2SO3+H2O+2CO2↑ CO2中混有HCl HCl+NaHCO3=NaCl+H2O+CO2↑ SO2中混有HCl HCl+NaHSO3=NaCl+H2O+SO2↑ 2+ -2-2-2-+ 7 、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NH4的检验 药品中加NaOH溶液然后加热,产生的气体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产生了NH3 进而 说明样品中有NH4 +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目录及知识整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整合(共4个专题个10单元31节)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移去“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二、物质的量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删去“1mol物质体积的计算”) 四、物质的分散系(移去“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移去“萃取、分液”)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移去“Cl-、SO42-检验、焰色反应”) 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删去一或与二合并)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三、原子核的组成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二、氯气的性质(加上“Cl-检验”) 三、氧化还原反应(加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四、溴、碘的提取(加上“萃取、分液”)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加上“焰色反应”) 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三、离子反应(加上“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四、镁的提取及应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重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二、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三、铝及铝合金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重点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加上“SO42-检验”) 三、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二的复习)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重点氮氧化物、硝酸的性质)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一二合并)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三、硝酸的性质 一、教材整合的整体思路是:由于学生基础底,知识薄,教学中特别注重初中知识的复习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前期关注“点”即“知识点、考点”;中期过渡到“线”即“知识链”;后期到“面”即“知识网”,使学生将知识用“块”的立体形式来构建学科模块,以便学生认知、理解、运用学科知识。 二、教材整合的整体原则:将相关知识合并,将一些无所谓的过渡性内容删除,将重点知识加以强化。 三、教材整合的具体操作: 专题一:大量移去理论性知识。移去理由:我校学生初中化学知识几乎空白,没有初中知识支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疑难如登天,费时费力。 专题二:加上专题一中移去的理论性知识。加上理由:专题二在学习了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后马上加上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了就用自然而然,省时省力。 这样“一删一加”在不影响知识掌握的情况,省去了不少时间,而且易教易学。 专题三、专题四:删去无所谓的过渡、与衔接,学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所以均整合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学生记忆、应用练习为主。这样专题三、四会省去不少时间,而且不影响知识的学习。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 硅的化合物的转化 H2SiO3 Na2SiO3 SiO2 H2Si03+2NaOH==Na2SiO3+2H2O Na2SiO3+2HCl==2NaCl+H2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SiO2+Na2CO3高温 Na2SiO3+CO2↑ 2、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 新制氯水变质的原理:H2O+Cl2==HCl+HClO 2HClO==2HCl+O2↑

3、氯气的性质 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2Na+Cl 2点燃 2NaCl 与金属铁反应方程式2Fe+3Cl2 点燃 2FeCl3(常温下,干燥的 铁和Cl2不反应) 与金属铜反应方程式Cu+Cl 2点燃 CuCl2 与氢气反应方程式 H2+Cl22HCl;H2+Cl22HCl 与水反应方程式H2O+Cl2 ==HCl+HClO 制漂白液反应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2Cl2 +2C a(O H)2==CaCl2+C a(C l O)2+2H2O 实验室制法MnO 2+4HCl(浓)△ MnCl2 +Cl2↑+2H2O 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程式 AgNO3溶液 Ag++Cl―==AgCl↓ Cl2的检验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Cl2+2KI==2KCl+I2 4、二氧化硫的性质 化学性质酸 性 与水反应方程式SO 2+H2O H2SO3与烧碱反应方程式 SO2+2NaOH==Na2SO3+H2O Na2SO3+SO2+H2O==2NaHSO3 SO2+NaOH==NaHSO3 漂 白 性 漂白原理: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曾学过的具有漂白 性的物质 吸附漂白:活性炭 氧化漂白:HClO、O3、Na2O2 还 原 性 与氧气反应方程式2SO 2 + O2 2SO3 与卤素反应方程式 SO2 + Cl2 +2H2O == H2SO4+2HCl SO2 + Br2 +2H2O == H2SO4+2HBr SO2 + I2 +2H2O == H2SO4+2HI 氧 化 性 与硫化氢反应方程 式 SO2+2H2S == 3S↓+2H2O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专题1 例析鉴别物质的三种类型 ◆典型问题1 不用试剂的鉴别 例1 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Na2CO3HCl CuSO4NaNO3 B、K2CO3H2SO4HNO3BaCl2 C、HCl AgNO3HNO3NaCI D、NaOH FeCl3MgCl2BaCl2 【方法归纳】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题解题思路: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③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④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典型问题2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①AgNO3、NaOH、HCl ②NaOH、HNO3、NaCl ③Ba(NO3)2、KCl、CH3COOH A.①②③B.①③C.①D.②③ 【方法归纳】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的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呈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呈酸性溶液作试剂。 ◆典型问题3 任选试剂鉴别 例3现有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HCl、H2SO4、NaCl、Ba(OH)2、NaOH,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思路】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时一般是先加一种试剂根据现象不同将多种物质分组,然后再分别鉴别出每组内的物质。 【规律总结)】此类题目不限所加试剂的种类,可用多种解法,题目考查的形式往往是从众多的鉴别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其要求是操作步骤简单,试剂选用最少,现象最明显。简答叙述时的一般步骤: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自我检测〓 1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③⑤D、②③①④⑤ 2 有标号为A、B、C、D、E、F的六瓶溶液,只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硝酸钠溶液、硝酸钙 3. 下列各组中固体物质只借助于水就可以鉴别的是() A、CaCO3、Na2CO3、BaCO3 B、BaSO4、NaCl、K2SO4 C、CuSO4、NaOH、KCl D、NaCl、AgNO3、KNO3 4. 只用一种试剂能区别Na2SO4、AgNO3和Na2CO3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 B、KOH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 5.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盐酸、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钾和硝酸钾五种溶液。为把他们区别开来,所加试剂及先后顺序合理的一组是() A、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石蕊试液 B、稀硝酸、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 C、石蕊试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D、稀硝酸、酚酞试液、硝酸银溶液 专题2 解读除杂的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除杂应遵循的原则:①被提纯物质的应尽量不要减少;②不得引入新的杂质;③要易于分离、复原;④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试剂;⑤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能把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除杂的主要化学方法有:增加法、溶解与吸收法。 ◆典型问题1 增加法除杂 例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B、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用铁除去氯化亚铁中少量的氯化铜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方法归纳】增加法除杂即把杂质转化成被提纯的目标物质。如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HCl):通过NaHCO3溶液;NaNO3(NaCl):加AgNO3溶液;NaHCO3(Na2CO3):通入CO2;NaCl(Na2CO3、NaHCO3):滴加HCl;Na2CO3(NaHCO3):加热。 ◆典型问题2 溶解与吸收法除杂 例2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错误的是() A.除去混在Cl2中的HCl: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B.除去混在SiO2中的CaO:加入足量盐酸后过滤 C.除去混在KI中少量的I2:加入CCl4后过滤 D.除去酒精中混有的醋酸: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 【方法归纳】溶解与吸收法除杂是较常用的提纯方法之一,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水、有机溶剂、酸、碱、盐中溶解性差异(这里的溶解包括发生化学反应而与原体系分离),选择不同的试剂溶解吸收除去杂质。①溶于水的物质与不溶于水的物质混在一起时,可加水溶解,过滤,如混在氯化钠中的二氧化硅。 ②不溶于酸的物质中混有溶于酸的物质,可加酸溶解过滤。如混在铜中的锌可用盐酸除去;二氧化硅中混有碳酸钙,可先加盐酸后过滤而除去。 ③不溶于碱的物质中混有溶于碱的物质,可加碱溶解过滤,如混在镁中的铝可加氢氧化钠后过滤而除去;H2(H2S、SO2、CO2、HCl、H2O),用碱石灰(固体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除去;甲烷(乙烯):溴水;乙烯(CO2、SO2):NaOH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使用药品“三不” ①不用手接触药品

°倾斜,管口不对人。? 5、药品存放? (1)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存放在棕色瓶中(浓硝酸,硝酸银)? (2)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易和氧气,水反应,白磷着火点低(40摄氏度)在空气中自燃,保存在冷水中。二.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液体与固体间)

★过滤三要素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漏斗边缘③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玻璃棒紧靠烧杯口,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沉淀的洗涤: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至稍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滤出(带出可溶性离子)重复2~3次即可 3.蒸发 ①适用:溶剂蒸发、溶质析出 2 ★②注意事项a: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 3 b c: 4.(萃取② ③ ⑵分液 ⑶示例 Br2、I2CCl4、 5.蒸馏 ①装置 ②项a:不能直接给蒸馏烧瓶加热, 碎瓷

要垫上石棉网 b :液体中要加入碎瓷片,以防液体暴沸 c :温度计应置于支管口,使水银球的上端与支管口下沿平齐,以显示蒸汽的温度,使液体充分汽化 d :冷凝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e :蒸馏烧瓶中液体容积应在31~3 2 之间 f 66. 答题模板:检验SO 42-: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 2。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含有SO 42-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物质的量 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这是一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 ②符号:她是7个物理量之一(另外6个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用n来表示。 ③单位:摩尔,简称摩,用mol表示,摩尔只是单位 ④规定1mol粒子所含的数目为6.02×1023 2. ① ②单位 ③符号: ④公式 例:3.01 3. ① ②符号: ③单位: ④ 量与g ⑤公式: 二.气体摩尔体积 1.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①在温度及压强相同时,1mol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相同,1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在数值上近似相等 ②定义: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单位为L/mol 或m3/mol ③标准状况(0o C,101KP)下,Vm=22.4L/mol(近似值,描述时前面加“约”) 2.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