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时代文学创作

网络时代文学创作

网络时代文学创作

学界对于“网络文学”概念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本研究认为,可以将网络中出现的文学作品分成两类:一类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文学文本,另一类是离开网络文化或技术就无法实现的文学形式,暂且称之为“网络化文学”。当前被广泛谈及的“网络文学”主要指借助网络平台首发的传统文本,如《小兵传奇》、《搜神记》、《佣兵天下》、《诛仙》、《鬼吹灯》、《盗墓笔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这些作品只是发表形式从“纸媒”走入网络,其文本性质并没有受到根本的影响,换句话说,即使没有网络,一旦有合适的机会,这些作品同样可以面世。至于作品发表的门槛高低、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作品传播的影响力等问题与文本本质是两回事。此外,网络时代出现的诸如帖子、段子、博客、微博等“非传统文体”并非新文体,只是以不同形式发表在网络中的文学作品,即博客可以写散文诗歌也可以写小说杂文;这些网络文体离传统文体并不远,依旧以静态图文为信息载体,基本上是传统文体在网络中的衍化和变形,如,配图的网络诗歌从客观上看其文学效果与传统上报刊杂志中发表的配图诗并没有本质区别。另一类是指与网络文化或网络技术共生的新文学形式,如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该小说之所以被贴上“网络文学”的标签,不仅因为发表平台是网络,更主要的原因是

该小说反映了在当时看来非常新鲜的网络文化;作品讲述了男主人公的一段网恋经历,文中不仅运用了网民熟悉的网络语言,如“:)”[1],而且主人公的语言表达形式也是网络流行语。此外,一些网络文学作品还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呈现出动态的文学形式,如配有MV的散文、flash 呈现的诗歌等,真正体现出多媒体艺术在文学创作中的巨大影响力。虽然此种多媒体艺术与文学结合的形式在目前看来仍稍显稚嫩,因为这类作品一旦离开网络文化背景和网络传播手段,其意义就会消亡;但是,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参照电影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最初用于科学研究的摄像机通过与广义的文学相结合,已成长为今天席卷全球的电影文化工业。事实上,一些网络游戏已经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游戏中的人物设计、剧情、任务等等都离不开文学脚本的参与,有些文学作品也以网络游戏为创作背景,例如“魔兽”系列小说。

从以上网络与文学的两种关系来看,一方面网络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另一方面,文学则通过吸纳网络文化和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与其说网络是文学的革命,不如说是传播媒介的革命,网络文学则代表了互联网时代文学创作本身的革新实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文学作为人类传递和记载信息的语言文字艺术形式不可

能置身事外,在文学类网站中,我们看到了传统媒体中罕见的文学繁荣;尽管传统出版方式的缺席导致网络文学作品的水平参差不齐,但仍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即使这些脱颖而出的作品不能成为经典,也未必逊色于传统媒体发表的作品,例如红极一时的《鬼吹灯》、《盗墓笔记》等作品就是通过网络走进了读者的视野。作者借助网络发表作品时,可以通过与读者的互动达到既激发创作灵感又推广作品的双重目标。尽管传统媒体也存在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但网络使得这种互动变得更加直接与快捷,我们甚至能发现读者评论对作者写作思路的影响,以网络连载小说《盗墓笔记》为例,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同时通过留言提出疑问,作者更新作品时往往会进一步解释或更正这些问题,例如,读者留言“天真同志,您的打火机哪买的?质量好、久烧不坏,俺也想买,充一次气能用好几年吧?”[2]作者在后文中就提到“我手里的这一款××能够持续燃烧照明,但是已经烫得我只要往上再捏一点就捏不住,从桌子上找了块破布,包住继续使用。”[2]还有一些作者在与读者的交流中不断调整写作思路,有时候甚至偏离了最初的写作意图。这种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因为带给读者参与感,从而获得了读者更多的关注。另外,贴着“真实经历”标签的文学作品也非常吸引网民的眼球,这种“直播帖”式的作品能够满足读者的窥私欲和好奇心,进而引发讨论或共鸣。一般来说,选择网络发表作品的主要是年轻作者,

其读者也大多为年轻人,作者和读者群体的性质使得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年轻化的基本特点。例如,反映年轻人生活经历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失恋三十三天》、《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等,还有以年轻人中普遍流行的文化为创作背景的作品,如《悟空传》等。由此可见,正是基于年轻人与网络的亲密关系,网络文学作品才具备了现在的基本面貌,而这类作品被评价为庸俗肤浅,或许正与作者年轻化有一定关系;但是,文学阅读贴着个人行为的标签,不同读者对同一部作品往往存在不同的评价。另外,网络作品的发表主要依赖作者对其作品负责,这也导致网络文学作品被认为水分大;但是,传播令人不忍卒读的作品并不仅仅是网络的专利,传统媒体依然生产着大量的文化垃圾。

随着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出于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传统出版商与文学网站已从最初的各自为战发展到当前的密切合作,许多网络发表的文学作品会通过“纸媒”再次出版,这种现象也证明,网络传播和传统媒体在本质上没有很大的区别,只是作品获得认可和经济收益的方式不同而已。适度的经济刺激往往能促进事物发展,文学也不例外。文学网站成为文学传播的新渠道,网站通过积极经营扩大影响力,与作者签约进而获得作品首发权,再向读者收费以实现经济效益;在这个效益链条中,只有优秀的作者才能获得签约的机

会,也只有吸引人的作品才能让读者心甘情愿的付费阅读。事实证明,以稿费为目的的“网络写手”未必不是好作家,关键是能够交出优秀的稿件;对于很多作家而言,网络在作品审查方面至少在当前形式下还拥有较大的自由空间。所以,通过网络传播文学并不是文学的革命,而是传播的革命,如同人们从买报纸看新闻到上网浏览新闻一样。对于暂且称之为“网络化文学”的另一类网络文学形式而言,这种离开网络文化或技术就无法实现的文学形式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以网络文化为创作基础的文学,这类作品或描述网络时代特有的情境,或采用某一类网民群体才能领会的语言进行表述,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网游》系列等。如何评价这类作品恐怕只有熟悉特定网络文化的人才最有发言权。

鉴于此类网络文学语境的特殊性,普通文学评论已经无法胜任,例如有些网络游戏的专业术语,如果不了解具体语境,圈外人甚至无法理解作品的内涵。另外一种是与网络技术共生的新文学形式,这类文学作品属于广义文学的范畴,它们产生于网络时代,融合了多媒体技术,大多以动态形式在网络上呈现,例如由飞动变化的文字拼贴的诗歌、点击不同链接会出现不同结局的小说、背景随配乐变换的散文等等,尽管存在争议,但这类文学作品在网络之外的媒介中是看不到的。由此可见,这种“网络化文学”打破了文本的静态呈现模式,增加了时间感、阅读不确定性和直观的视觉冲击;

不但要求以传统文学为基础,更要求融合多媒体制作技术,且作品的呈现效果还会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因此,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者往往难以单独完成此类作品的创作。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这类作品未来的呈现空间提供了无限可能,或许有一天出现“全息田园诗”也未可知。

我们无法准确猜测文学与网络技术未来的融合趋势和形式,但文学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律还是有迹可循。南派三叔在《盗墓笔记大结局》的后记中简述了自己与文学的故事,这个最初通过网络发表作品并获得极大赞誉的作者,谈起儿时的读书经历,即那个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自己如何在书本和故事中寻找快乐。回顾文学史,文字在变,文字的载体在变,作品的形式在变,但是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没有变,即人们称之为“文学性”的内容,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无论如何,任何一个时代,都会产生相应的文学现象,我们所经历的网络时代,在今后的文学史中也会写下属于自己的一章。至于后人如何书写,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会记得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和有趣的尝试,只有经历时间的沉淀,最终超越传播方式的界限和文学奖项的得失,才能使得网络文学汇入文学史的河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