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机械基础教案

1机械基础教案

1机械基础教案
1机械基础教案

1机械基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机械基础教案一(上课用)

课程:机械基础第 1 页 授课日期:班级: 课题: 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运动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重点难点: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运动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教学方法、教具: 讲授 作业布置:教案审批: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课程内容 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和液压与气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课程任务 学以致用 二、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 1、机器与机构 机器——人们根据使用要求而设计的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从而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它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 2、零件与构件 零件——机器及各种设备的基本组成单元。 构件——机构(由许多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构件组成的)中的运动单元体。

第 2 页

三、运动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1、运动副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相对运动的可动连接。 低副——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 转动副 移动副 螺旋副 高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滚动轮接触 凸轮接触 齿轮接触 2、运动副的应用特点 低副特点 单位面积压力较小,较耐用,传力性能好 摩擦损失大,效率低 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高副特点: 单位面积压力较大,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 制造和维修困难 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3、低副机构与高副机构 低副机构——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均为低副的机构。 高副机构——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运动副是高副的机构。 四、机械传动的分类

机械基础课程教案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 使用教材(编者、出版社):毛松发清华大学出版社授课班级:13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1班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时间〕:2014 年 3 月3日,累计授课课时0 节。 二、〔章节课题〕: 模块一机械零件项目一机械与机器 三、〔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1.懂得什么是机械,初步了解三次工业革命,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意义; 2. 明确什么是机器,掌握机器基本组成部分及 附加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机械零件。 技能目标:能识别机器和机器的组成。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机器和机器的组成。 五、〔教学方法〕: 结合典型机器和机器的组成等实物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机械设备有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内容组织〕: 【板书】一、《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高考的必考课目。

二.学习内容: 机械零件、机械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装置、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等。三.课程作用 1.学习后续有关课程的基础; 2.生产、生活中分析解决问题的好帮手。 (如家中自来水管破裂,热水器网管破裂,液化气没了你应该自己动手更换;小轿车轮胎坏了你就要会使用千斤顶、板手自己动手更换,懂得螺纹的知识。) 四.课程特点与学习要求 特点:联系生产密切,应用性知识多。 要求: 预习听好课(记笔记)复习 理论联系实际 【板书】第一章机械零件 第一节机械与机器 【讲解】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着各种机械(如自行车、汽车和数控车床等),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或借助机械代替人进行工作。【板书】一、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构: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如自行车、缝纫机、千斤顶等。 机器: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执行机械运动,可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之一 授课日期2009-9 授课时数 4 课题绪论——机械基础基本概念课型 复习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基本概念; 2.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联系和区别; 3.了解机构运动示意图; 教学重点 1. 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联系和区别。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使用教具相关机器模型2投影仪 课外作业P6作业、练习册对应作业及补充 课后体会

绪论——机械基础基本概念 导入: 请部分学生列举生活中所见的机器(柴油机,电动机,手动缝纫机,起重机, 自行车 洗衣机,汽车,拖拉机,各种机床,电动缝纫机,搅面机等。) 由此引出本门课的研究内容。切入正题。 新授: 一.机械发展简史: 1.三个阶段:古代简单机械(杠杆,滚子)蒸汽机近代机器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现代机器。 2.我国古代机械的辉煌史:皇帝时代发明车辆五千年前纺织机械{夏朝}车子商朝代发明脚踏水车(链传动,水润滑)西汉时代用轮系原理发明 了指南车,记里鼓车东汉时代发明水排(已具备机器雏形),并能用金属 制造轴瓦,齿轮,用浦草减振水动水轮带传动连杆机构风箱鼓风) 晋朝用凸轮原理制造了连机碓(石臼捣米),水碾解放前落后,解放后 发展(葛洲坝发电机组、万吨水压机、双坐标镗床、每个五个计划都有新 发展) 注:1、用投影仪打出脚踏水车、指南车、水排、脚踏碓舂米等图片,增加学生直观性。 2、近代机器雏形:原动机、传动机、工作机。 二.基本概念 ①人为的构件(实物)组合体。(由许多不同的机构组成) 1.机器②各构件间有确定相对运动 ③能作功或进行能量转换(或信息转换) 注:(1)用投影仪打出搅面机。内燃机的示意图,分析得出上述三个机器共性。 a.变换能量的机器,如电动机、内燃机、空气压缩机 等 (2)机器类型 b.变换材料形状或位置,机床、纺织机、轧钢机、输送机、 起重机、汽车、船舶、飞机 c.变换信息的机器,如计算机、计数机 ①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体 2.机构②只能传递运动或转变运动形式,如机械钟表、脚踏缝纫机、机械绘图仪 注:①机器着重研究组合体的作功或能量转换,机构着重研究运动和受力情况 ②机器与机构主要区别:能否完成有用功或进行能量转换 ③不考虑作功或能量转换,仅从结构或运动观点看,机器和机构无区别 ④由于组成和运动相同,机器和机构统称为机械 ⑤组成机构的两要素是:构件、运动副 ⑥必须用动的观点观察机构的运动特点和规律

机械基础学期教学计划

五河县职教中心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科目:机械基础 班级:12机电、13机电 教师:王广水 2014年2月15日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机电专业高等教育出版社赵玉奇、陈少斌等主编的《机械基础》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章内容,期中十、十一为选学内容。 第五章给学生介绍了金属材料的性能、铁碳合金状态图等内容、是学生可以掌握常用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灯基本知识。 连接部分主要介绍了键连接和销连接、螺纹连接、弹性连接、联轴器与离合器等。学生学习后对连接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常用机构部分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四杆机构及其特性。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明了无论多么复杂的机构都是由四杆机构演化而来的。 机械传动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传动系统。是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况。这对于学生了解传动的原理很有必要。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充分理解传动的原理,细致的领会传动的作用。 作为连接各部件的桥梁部分。连接件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而机械的节能与环保更是当今社会必须注重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略的。因而对于节能和环保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很有必要。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对《机械基础》这门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基本的概念和理论有一个系统认识;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对这门课的解题方法等还是没有条理,因此更要加强学生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及改进教学措施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注意在实验、学习、生产劳动中积累经验,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运用知识,深化知识,拓宽视野。 3、深入了解学生情况,言传身教,对症下药,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整体教学目标: 1、强化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正确设定职业生涯规划。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完整版

汽车用材料概述 一、概述 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 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据统计, 近几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 各种新型材料,如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技术合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汽车 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性能 黑色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 三、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和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 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 导电性:传导电流的能力 热膨胀性:受热时体积增大的能力 熔点: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 磁性:金属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 抗腐蚀性:金属在常温下抵御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破坏的能力 抗氧化性:金属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五、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 机械性能指标: 强度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常用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塑性 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能力 常用塑性值的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 金属材料在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用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冲击韧性 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断裂称为疲劳断裂 在无数次(钢铁约为106~107)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值通过疲劳试验测定 当金属材料的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零件仍不断裂,此时的最大应力可作为疲劳强度。某些高强度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8次时的最大应力作为它们的疲劳强度 六、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偏析的大小(金属凝固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体的排除和吸收等性能 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冷、热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时,产生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塑性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压力加工性能越好 焊接性能:焊接性能是指两块金属材料在局部加热到熔融状态下,能够牢固地焊合在一起的性能 焊接性好,易于用一般方法和工艺施焊,焊时不易形成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处强度能与原材料相近 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各种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教案-车辆

第1篇热加工成型 第1章铸造成形 1.授课时数:4学时 2.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铸造成形的工艺基础、基本概念、特点,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和铸造工艺设计。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金属液态成形的工艺基础,砂型铸造及特种铸造方法,铸件的结构设计方法。 4.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 5.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属液态成形的工艺基础; (2)掌握砂型铸造方法; (3)掌握铸件的结构设计方法; (4)学会绘制铸造工艺图。 §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基础 1.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讨论合金的流动性和充型能力,铸件的凝固与收缩,铸件的内应力、变形和 裂纹,铸件的常见缺陷及分析。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流动性、充型能力、凝固与收缩、缩孔与缩松、铸件的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等基本概念,以及影响流动性和充型能力的因素以及减小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的措施。 3.教学要求: 了解影响液态成形工艺的因素,提高合金流动性及充型能力。正确选择凝固方式,减小应力,变形和防止裂纹,提高铸件质量。 4.基本知识点: (1)合金的流动性和充型能力 ①流动性和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②充型能力及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a.浇注条件 b.铸型 (2)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①铸件的凝固方式 a.逐层凝固 b.糊状凝固 c.中间凝固 ②铸件合金的收缩

a.液态收缩 b.凝固收缩 c.固态收缩 ③缩孔与缩松 a.缩孔与缩松的形成 b.缩孔与缩松的防止 (3)铸件内应力、变形与裂纹 ①铸件内应力 a.热应力的形成 b.机械应力的形成 c.减小应力的措施 ②铸件的变形 ③铸件的裂纹 ④合金的吸气性和氧化性 ⑤铸件的常见缺陷分析 a.孔眼 b.表面缺陷 c.形状尺寸不合格 d.裂纹 e.其他 §砂型铸造 1.教学内容: 讨论砂型铸造方法和砂型铸造工艺设计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手工造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合理进行铸造工艺设计。 3.教学要求: 了解造型与造芯方法,熟悉手工造芯的基本方法。 4.基本知识点: (1)砂型铸造工艺过程 (2)造型与造芯方法 常用手工造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3)铸造工艺设计 ①浇注位置的选择; a.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位于侧面 b.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c.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置于铸型下部或使其处于垂直或倾斜位置 d.对于容易产生缩孔的铸件,应将厚大部分放在分型面附近上部或侧面 ②铸件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a.应尽可能使铸件的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砂箱中 b.应使铸件的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处于同一砂箱中 c.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量,尽可能选平直面的分型面 d.应尽量减少型芯和活块的数量,以简化制模、造型和合型等工序

机械基础教案课程职高

[标签:标题] 篇一: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附表八 江苏省职业学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授课教师学 校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篇二:中职机械基础教案[1] 第1章机械工程材料基础 工程材料(常用):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如铝、铜)及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等)。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一、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1.强度和塑性 2.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3.冲击韧性脆性材料、韧性材料 4.疲劳强度 二、金属材料的其他性能简介

1.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和磁等。 2.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 3.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冷却的方法,以改变金属内部组织为手段,以改变金属的力学性能为目的的工艺方法,一、铁碳合金 铁碳合金就是以铁和碳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合金,其中碳含量小于%的铁碳合金称为钢,碳含量大于%的铁碳合金称为白口铸铁。二、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将钢件在固态范围内,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与性能的工艺, 钢的热处理可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三、热处理新技术: 1.激光热处理 2.真空热处理 3.形变热处理 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而组成的并具有金属特性的工程材料。包括黑色材料和有色材料两大类。 一、常用的钢铁材料 1.碳钢 碳钢按碳含量可分为低碳钢(ωc<%)、中碳钢(ωc=%~%)、高碳钢(ωc>%)。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3.合金钢

机械基础教案_滚动轴承1

课时计划 年月日课题§12-1 滚动轴承授课人柳长生 教学目的: 1.认识滚动轴承,了解其结构; 2.熟悉滚动轴承的常用类型,了解其应用 3.滚动轴承的代号 重点滚动轴承的结构、滚动轴承的基本代号 难点滚动轴承的基本代号 关键 课堂类型单一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具教学手段 教学进程: (一)组织教学: (二)内容回顾: (三)讲授新课: §12-1 滚动轴承 轴承:用于确定轴与其他零件的相对运动位置并起支承和导向作用的零(部)件 轴承的作用: ●支承转动的轴和轴上零件 ●保持轴的正常工作位置和旋转精度 ●导向 轴承的分类: ●滚动轴承——以滚动摩擦为主 ●滑动轴承——仅发生滑动摩擦

一、滚动轴承的结构 1.滚动轴承的结构 2.滚动体形状:球、圆柱滚子、圆锥滚子、球面滚子、滚针等 二、滚动轴承的类型 1.调心球轴承 1) 类型代号:1 2) 基本特性:主要承受径向载荷,自动调心,允许角偏差<2o~3o 3) 应用:刚度较小的轴 2.圆锥滚子轴承 1) 类型代号:3 2) 基本特性:同时承受较大的径向和轴向载荷,内外圈可分离,成对使用 3) 应用 3.推力轴承 1) 类型代号:5 2) 基本特性:只能承受单向轴向载荷, 3) 应用:轴向载荷大,转速不高 4.深沟球轴承 1) 类型代号:6 2) 基本特性:主要承受径向载荷,摩擦阻力小,极限转速高,价格低廉 3) 应用: 5.角接触球轴承 1) 类型代号:7 2) 基本特性: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 3) 应用:转速较高,同时承受径向、轴向载荷 内圈 外圈 滚动体 保持架——分隔相邻滚动体,减少滚动体之间的碰撞和摩擦 内外圈上设滚道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综述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综述 -----机电工程系刘小兰一、课程基本情况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是在课改改过程中将《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进行高度浓缩与提炼而整合的结果。该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是机械类及近机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研究常用机构和传动装置以及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承载能力、结构特点、材料选择、标准和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以《机械制图》为前导,利用《机械制图》中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最终把设计对象用图样表示出来。本课程还为后续《机械制造工艺》、《机械设备修理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课程提供一般性的机械常识和机械设计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1、知识目标: (1)掌握应用平衡方程对实际结构进行外力分析和计算,掌握构件内力、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2)熟悉和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3)具备机械零件和简单部件(如减速器)的设计能力。 2、能力目标: (1) 逐步增强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基本技能。 (2)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将课本知识和生活、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4) 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机械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我国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 (3)感受机械设计成果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5)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学时:128(讲课114:,实验:14)学分:7 执笔者:曾德江编写日期:2004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新的科学技术做准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用途及选择,初步掌握机械零件毛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方法;初步掌握对杆件进行强度个刚度计算的方法,并具有一定似的实验能力;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机械工程材料(17学时) 第一单元绪论(1学时) 介绍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新技术的应用。 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10学时) 介绍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学基础、钢的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应用,掌握金属材料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和适用范围。 第三单元钢铁材料(4学时) 介绍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及牌号表示。 了解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掌握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牌号表示。 第四单元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2学时) 介绍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牌号表示。 了解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模块二静力学(16学时) 第五单元静力学基础(5学时) 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 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的绘制。 第六单元平面力系(19学时) 介绍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建立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式,求解平面力系。 掌握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解决物系的平衡问题。 第七单元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介绍平面图形的形心、惯性矩的求解。 掌握平面图形的形心坐标、平面图形的惯性矩的求解。 模块三杆件的基本变形与组合变形(31学时) 第八单元拉伸与压缩(10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拉伸和压缩的概念,求内力的截面法,横截

[精品]中职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工程材料基础 塑料、橡胶等)。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 一、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1.强度和塑性 2.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3.冲击韧性脆性材料、韧性材料 4.疲劳强度 二、金属材料的其他性能简介 1.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和磁等。 2.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

的力学性能为目的的工艺方法, 一、铁碳合金 铁碳合金就是以铁和碳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合金,其中碳含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碳含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白口铸铁。 二、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将钢件在固态范围内,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与性能的工艺, 钢的热处理可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三、热处理新技术: 材料。包括黑色材料和有色材料两大类。 一、常用的钢铁材料 1.碳钢 碳钢按碳含量可分为低碳钢(ωc<0.25%)、中碳钢(ωc=0.25%~0.6%)、高碳钢(ωc>0.6%)。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3.合金钢 合金钢是指合金元素的各类和含量高于国标规定范围的钢。 4.铸铁 铸铁可分为白口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等。 二、有色金属 1.铝与铝合金

1)钝铝 2)铝合金分为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合金两大类。 2.铜与铜合金 1)钝铜 2)铜合金:青铜、黄铜 1.塑料的特性 2.塑料的分类及用途 二、橡胶 三、陶瓷 1.陶瓷的特性 2.特种陶瓷的类型 四、复合材料 1.复合材料的特性 2.复合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五、新材料简介 1.纳米材料 2.超导材料 第2章机器的组成和机械设计简介

机械基础教案

篇一:机械基础教案 五莲县职教中心机械基础课精品教案1 23 4 篇二: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一、运动副 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 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 (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丝杠与螺母组成 的运动副。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二、自由度 —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和绕 x、y、z轴的转动,构件的 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及绕a点(极点)的转 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 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转动副 约束了沿 x、y轴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个转动的自由度。移动副约束了沿一轴方向的移 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 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 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 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 只表示机构的结构及运动情况,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一.四杆机构的组成 铰链四杆机构是由转动副联结起来封闭系统。其中被固定的杆4被称为机架不直接与机架 相连的杆2称之为连杆与机架相连的杆1和杆3称之为连架 凡是能作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之为曲柄,只能在小于360°的范围内作往复摆动的连架杆称 之为摇杆。 二.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铰链四杆机构根据其两个连架杆的运动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 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 1)曲柄摇杆机构 若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两个连架杆,一个是曲柄而另一个是摇杆,则该机构称为曲柄摇杆机构。 用来调整雷达天线俯仰角度的曲柄摇杆机构。 汽车前窗的刮雨器。当主动曲柄ab回转时,从动摇杆作往复摆动,利用摇杆的延长部分实现 刮雨动作。 2 ) 双曲柄机构 如果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两个连架杆都能作360°整周回转,则这种机构称为双曲柄机构。 在双曲柄机构中,若两个曲柄的长度相等,机架与连架杆的长度相等(这种双曲柄机构称为平 行双曲柄机构。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

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 (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

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二、自由度 —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动和绕 X 、 Y 、Z 轴的转动,构件的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 动及绕A 点(极点)的转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 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 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 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 只表示机构的结构及运动情况,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课程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09机制3Z 姓名:缪润亭 学号: 09321323 关于蒸汽机的故事:1688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尼斯·帕潘,曾用一个圆筒和活塞制造出第一台简单的蒸汽机。但是,帕潘的发明没有实际运用到工业生产上。十年后,英国人托易斯·塞维利发明了蒸汽抽水机,主要用于矿井抽水。1705年,纽克曼经过长期研究,综合帕潘和塞维利发明的优点,创造了空气蒸汽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 2.了解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 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 2.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难点: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节机械的组成 第二节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 第三节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绪论 第一节机械的组成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它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与机构 在现代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随处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机器。例如:洗衣机、缝纫机、内燃机、拖拉机、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包装机、复印机等。 机器——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它用来完成一定的工作过程,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机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通过活动联接形成的构件系统。 1.机器的分类( 按工作类型的不同分) 动力机器——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电动机、蒸汽机、发电机、压气机等。 工作机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如:机床、织布机、汽车、飞机、起重机、输送机等。 信息机器——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照相机等。 机器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构造、用途和功能也各不相同。但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实例1:单缸四冲程内燃机 实例2:小型压力机 2.机器与机构的共有特征 1)人为的实物(机件)组合体。 2)各个运动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凡具备上述1)、2)两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称为机构。 3.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机器能实现能量的转换或代替人的劳动去作有用的机械功,而机构则没有这种功能。 仅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看,机器与机构并无区别,它们都是构件的组合,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因此,通常我们把机器与机构统称为机械。 机器的种类很多,但基本机构的种类不多,最常用的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 二、机器的组成 1.按功能分析机器的组成 就功能来说,一般机器主要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 控制部分 动力部分——是机器工作动力源。最常见的是电动机和内燃机。 工作部分——是机器特定功能的执行部分。比如:汽车的车轮、起重机的吊钩、机床的刀架、飞机的尾舵和机翼以及轮船的螺旋桨等。 传动部分——联接原动机和工作部分的中间部分。比如:汽车的变速箱、机床的主轴箱、起重机的减速器等。 控制部分——控制机器的启动、停止和正常协调动作。比如:汽车的方向盘和转向系统、排挡杆,刹车及其踏板,离合器踏板及油门等就组成了汽车的控制系统。 实例3:分析自动洗衣机的组成 2.按结构分析机器的组成 静联接动联接协调组合 零件构件机构机器 与动力源 静联接:被联接件的相对位置在工作时不能也不允许发生变化的联接。 动联接:被联接件的相对位置在工作时能够按需要变化的联接。 构件是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 构件可以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装配而成的刚性结构(如内燃机中的曲轴,连杆)。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基本单元(即制造单元)。通用零件——机器中普遍

《机械工程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332021 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1)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机械工程基础1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的有关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了解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基本假设; 3.会应用力学基本知识对机械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计算; 4.会对构件的受力状态和内力分布进行图形表达。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将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1.能从简单的物体系统中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正确地画出受力图; 2.能熟练地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物体系统的平面平衡问题; 3.能熟练地分析和计算杆件的内力(包括拉、压、弯、扭几种变形的内力),并能正确作出内力图; 4.掌握基本变形杆件的应力和变形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5.能熟练地对杆件进行强度计算,能对基本变形杆件进行刚度计算和压杆稳定性校核。 6.掌握组合变形的强度理论,能熟练地进行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先修课程为:工程制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章节安排习题讲解,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习题课主旨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力学原理和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选择典型例题或就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问题组织探讨和讲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教案

1.1 铸造成形 1)授课对象: 本科机械类专业 2)授课时数: 8学时 3)学教内容: 本章介绍铸造成形的工艺基础、基本概念、特点,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和铸造工艺设计。 4)教案重点与难点: 金属液态成形的工艺基础,砂型铸造及特种铸造方法,铸件的结构设计方法,常用合金铸造的生产和液态成形的新工艺、新技术。 5)教案方法: 多媒体课件课堂教案 6)教案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属液态成形的工艺基础; (2)掌握砂型铸造方法; (3)掌握铸件的结构设计方法; (4)学会绘制铸造工艺图; (5)掌握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方法; (6)了解液态成形新工艺、新技术; 1.1 .1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基础 1)教案内容: 本节主要讨论合金的流动性和充型能力,铸件的凝固与收缩,铸件的内应力、变形和裂纹,铸件的常见缺陷及分析。 2)教案重点和难点: 流动性、充型能力、凝固与收缩、缩孔与缩松、铸件的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等基本概念,以及影响流动性和充型能力的因素以及减小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的措施。 3)教案要求: 了解影响液态成形工艺的因素,提高合金流动性及充型能力。正确选择凝固方式,减小应力,变形和防止裂纹,提高铸件质量。 4)基本知识点: (1)合金的流动性和充型能力 ①流动性和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②充型能力及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a.浇注条件 b.铸型 (2)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①铸件的凝固方式 a.逐层凝固 b.糊状凝固 c.中间凝固 ②铸件合金的收缩 a.液态收缩

b.凝固收缩 c.固态收缩 ③缩孔与缩松 a.缩孔与缩松的形成 b.缩孔与缩松的防止 (3)铸件内应力、变形与裂纹 ①铸件内应力 a.热应力的形成 b.机械应力的形成 c.减小应力的措施 ②铸件的变形 ③铸件的裂纹 a.热裂 b.冷裂 ④合金的吸气性和氧化性 ⑤铸件的常见缺陷分析 a.孔眼 b.表面缺陷 c.形状尺寸不合格 d.裂纹 e.其他 1.1.2 砂型铸造 1)教案内容: 讨论砂型铸造方法和砂型铸造工艺设计方法。 2)教案重点和难点: 手工造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合理进行铸造工艺设计。 3)教案要求: 了解造型与造芯方法,熟悉手工造芯的基本方法。 4)基本知识点: (1)砂型铸造工艺过程 (2)造型与造芯方法 ①手工造型 常用手工造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②机械造型 按紧实方式不同机器造型可分为分压造型、震压造型、抛砂造型和射砂造型等四种。 ③机械造型的工艺特点: 采用模底板进行两箱造型。 ④造芯 (3)铸造工艺设计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课教案 授课专业:机电专业授课时间:90分钟章节: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 第三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组织教学(2分钟): 1、学生按时进入课室,师生互相问候。 2、检查学生出勤、装束、精神状态情况。 3、宣布本次课题的内容及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内容(6分钟): 1、铰链四杆机构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2、曲柄: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并能绕着该转动副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的构件。 3、摇杆: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并能绕着该转动副作往复摆动的构件。 4、曲柄摇杆机构:一连架杆为曲柄、另一连架杆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曲柄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摇杆在一定范围内作往复摆动。 5、双曲柄机构:两连架杆都为曲柄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两曲柄都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 6、双摇杆机构:两连架杆都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两摇杆都在一定范围内作往复摆动。 二、导入新课(4分钟): 通过曲柄摇杆机构的实物模型演示其两共线位置,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曲柄的存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设置悬念)。 三、讲授新课(33分钟): (一)曲柄存在的条件: 1、已知:AB=a,BC=b,CD=c,AD=d,如图7-3-1所示,进行详细分析。 2、第一次共线时:AC1D构成一个三角形,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图7-3-1 曲柄摇杆机构 即:b-a+c>d a+d<b+c; b-a+d>c a+c<b+d. 3、第二次共线时:AC2D构成一个三角形,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即:a+b<c+d. 4、考虑到两次共线正好四杆都重合成一直线,有: (1)a+d≤b+c; (2)a+c≤b+d; (3)a+b≤c+d. 5、分析思考以上三式得出结论: (1)a是最短杆; (2)b、c、d中有一杆为最长杆; (3)三式中必然有一式是: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6、电教演示自制课件(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与四杆长度的关系。分析思考哪些情况有曲柄存在;在曲柄存在的情况下,哪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 第二章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学习要求: 1、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原理,传递函数的概念,对于不很复杂的系统能够写出传函; 2、掌握方框图及信号流图化简原则,利用方框图或信号流图求传函; 3、掌握几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动态的响应; 4、了解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在给定和扰动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及由给定和扰动引起的误差传递函数。 (内容介绍: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 2-1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一、数学模型的概念:工程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实际的物理系统,以完成某些规定的任务。如一个实际的调速系统,温控系统等。 采用的方法可分为经验法和解析法去完成设计任务。 经验法中,依靠丰富的经验,加之试凑方法。对比较简单系统,可得到满意结果,对复杂系统,往往采用解析法。解析法的采用其前题是应先建立其数学模型,即先建立描述这一系统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一个复杂系统,建立数学模型一般较困难。通常的办法是作一些简化系统的假设,将系统理想化,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数学描述称作数学模型。 建模:通常指建立物理模型的数学模型 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准确分析出哪些物理变量和相互关系是可以忽略的,哪些对模型准确度有决定性影响。如:线性化问题: 实际物理系统一般均为非线性系统,只是非线性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许多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近似视作线性系统,使问题得到简化。 工程中一般的做法是将模型简化为线性模型,以线性模型为基础,求得系统的近似特性,必要时,再采用较复杂模型进一步研究。 数学模型的描述方法可分为微分方程(一般系统),传递函数(研究输入-输出关系,线性定常系统)及图示方法(结构图、信号图) 建立数学模型方法分为 :机理法(介绍机理法建立和步骤) : 实验辩识法 二、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是描述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最基本方法。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通常是由若干元器件或环节以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系统可以是由一个环节组成的小系统,也可以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大系统。对系统中每个具体的元器件或环节按照其运动规律可以比较容易地列出其微分方程,然后将这些微分方程联立起来,以求出整个系统的微分方程。)经典理论(自动控制原理)中着重研究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因此采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或称为外部描述,其目的在于通过该数学模型确定被检测量与给定量或扰动量之间的关系。设:给定量或扰动量为系统的输入量 r , n 被控制量称为系统输出量 y , c 系统的输出量在系统输入量作用下的变动过程称作系统的响应。 考查:输入量、输出量之间微分方程描述的数学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