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伊朗电影简史.docx

(完整版)伊朗电影简史.docx

(完整版)伊朗电影简史.docx
(完整版)伊朗电影简史.docx

伊朗电影简史

如果追寻伊朗历史上的视觉表现形式,公元前 500 年以前的波斯波利斯的浅浮雕可能是

最早的例子。波斯波利斯是阿喀美尼朝古王国的祭祀中心。这种风格的视觉表现形式在1000年后萨珊王朝统治下达到鼎盛。西伊朗的浮雕描绘了复杂的狩猎场景,动作栩栩如生。从受伤的野猪在逃窜的图上,我们甚至可以发现电影中“特写”手法的鼻祖。阿拉伯人入侵后,拜火教被伊斯兰教取代——对形象符号的崇拜被禁止,而波斯艺术继续它的视觉实践,最好的例子就是走缩微制品的方向。

另外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形式叫“Pardeh-Khani ”(用图画来讲故事),这有点像日本默片时的弁士。讲故事的人随着故事进展,揭开一幅幅图画。另一种艺术形式叫“Nagali,”也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通常在茶馆作娱乐表演,这是当时人们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Nagali 表演艺术家,要求他必须能说会道,有副唱歌的好嗓子,这不亚于今天对剧场演

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想象力天马行空,随时根据观众的反应即兴表演,现编故事。

他从挂在墙上的图画(通常是宗教领袖、运动明星、传奇人物之类的画像)得到灵感,揉到

自己的故事里。 Nagali 的主题往往关于伊朗国王东征西讨的丰功伟绩或者亚历山大大帝驰骋

亚非的历史故事。

在电影问世以前,伊朗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表演艺术,比如木偶戏、皮影戏、滑稽戏、专

门表现宗教受难的戏等等。说到伊朗人对形象化的认知,不得不提久远的诗歌文化传统。

从古波斯的赞美诗开始到伊斯兰苏菲派诗歌,以及当代伊朗诗歌,都可以找到波斯人善于形象创

造的实证。象征、叠用等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赋予伊朗诗歌特殊的视觉意义。

电影进入伊朗

那要上溯到1900 年 8 月 18 日,伊朗人第一次把日常生活的景象记录到赛璐珞上。

Ebrahim Khan Akkas Bashi 是国王莫札法尔·丁的宫廷御用摄影师,他在国王第一次出访欧洲

期间随伺左右,在法国巴黎的博览会上接触到了电影术。于是国王下令Akkas Bashi 购买相关设备回国,以后就可以在宫中拍摄了。Akkas Bashi 第一次运用这些新买的机器是在比利

时参观花会期间,那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由伊朗人拍摄的影片,虽然它的用意不过是为了记

录国王的起居。

不像世界上别的地方,电影被当作大众娱乐媒介,电影是国王买入伊朗供贵族消遣的,

始终局限在皇亲国戚的小范围内流通(这跟日本颇为相似)。盛大的婚宴节庆上,放上一段

从俄罗斯进口的法国喜剧短片是上流社会很时髦的风尚。

面向大众的放映最初发生在1904 年的德黑兰,由 Ebrahim Khan Sahaf Bashi 举办。他从欧洲带回爱迪生活动电影放映机,在自家古董店的后院放映。1905 年, Sahaf Bashi 在首都开了全国第一家电影院,没有椅子,观众必须席地而坐,来看电影的也多是上流社会人士。

但这家影院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Sahaf Bashi 是民族主义激进分子,且喜欢鼓吹君主

立宪政体,一个月不到就关门大吉了。此外,反对他的宗教势力还查封了他的放映机。 Sahaf Bashi 自身难保,被流放边疆,说来这大概是伊朗史上第一起电影审查的案例吧。两年后,

一些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的移民想凭借私人力量在伊朗兴建新的电影院。Russi Khan 是这些新

老板中最成功的一位。因为和皇族的亲密关系,他可以在宗教势力的反对下大肆扩张自己的

电影版图。在伊朗北部和德黑兰驻扎的沙俄军队也是他可以借助的得力外援。1909 年,国王穆罕默德·阿里(莫札法尔的继承人)倒台,立宪主义者得势,Russi Khan 顿时失去了保护伞,他的影院及制片厂都被民众破坏,很快德黑兰的其他电影院也纷纷关门。

电影院在伊朗的再次兴起是在1912 年,由亚美尼亚人 Ardeshir Khan推动。伊朗的电影史学家相信 Ardeshir Khan 已经开始把影院当作商业来经营。因为一些地方保存有旧的电影

放映设施,所以不少人纷纷尾随而至。那时另一个重要的影院业主是Ali Vakili ,他兴建了

一些小电影院并创办了最早的娱乐刊物。

伊朗电影的先驱

继 Akkas Bashi 后,Khan-baba Khan Mo'tazedi 也是最早的摄影师之一,当然他同样效力于宫廷, Khan Mo'tazedi 本来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一家国外的电影公司打过工,学会了基

本的操作技术。于是1916 年他回到伊朗时,顺便带了一些电影设备,不料爱好却成为了一

生的事业。 Mo'tazedi 做御用摄影师后,在宫中拍下相当多的日常生活纪录片。Mo'tazedi 也是 20 年代前第一个专为女性作公开放映的人。从20 年代后期始, Mo'tazedi 一直在伊朗电影界工作,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电影院老板。最早为进口外语片配上波斯语字幕的也是他。

1925 年,年轻的亚美尼亚裔伊朗人Ovanes Ohanian 发现,没有专业人材根本没法拍电影,他曾在莫斯科电影学院学习过,于是决定在德黑兰创办电影学校。经过五年的努力,他办起

了电影艺术家教育中心。一开始,学院的基础课程是表演,而不是真正的电影制作。开

学五个月后,在几个毕业生及剧院老板的经济资助下,Ohanian 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伊朗电影,《 Abi va Rabi 》(1929)。此片是 35mm 的黑白默片。有人说这部电影完全照搬丹麦电

影组合帕特 /帕特森的喜剧模式,因为伊朗人很喜欢看这对搭档的片子。影评人和公众对这部

电影好评有加,不幸的是,两年后的一场火灾将这部电影拷贝付之一炬。Ohanian 随后执导了第二部默片,但因为同期上映的一部有声片冲击,票房并不理想,此后再也无法在国内找

到投资, Ohanian 不得不离开伊朗赴印度加尔各答开始教学生涯,直到1947 年才返回祖国,并于七年后逝世。

和Ohanian 同时代的第二个重要导演是 Ebrahim Moradi 。作为 20 年代后期活跃于伊朗北部

的游击队员,年轻的 Moradi 向苏联寻求庇护。他在俄罗斯住过几年,在那里学到了电

影技术。 1929 年,他在里海边的港口城市创办了名为Jahan Nama 的一家制片厂。 Moradi 拍完了电影《兄弟复仇记》,但钱却不够完成影片的冲印、发行。得知首都的电影活动活跃,Moradi 满怀希望前往德黑兰寻求帮助,但他始终没得到机会完成自己的处女作。几个月后,

他开始拍新片《好色男》,这部无声情节剧1934 年公映,评论非常不错,这也是二战结束前伊朗本土完成的最后一部剧情长片。

阿布杜尔·侯塞因·沙班达

阿布杜尔·侯塞因·沙班达被誉为伊朗有声片之父,他 1907 年出生于德黑兰。 1920 年代,这个年轻的作家到印度学习古波斯语和历史。孟买的大学教授鼓励他尝试电影这种新型的媒介。沙班达通过导师认识了客居孟买的帕西人Ardeshir Irani , Irani 是印度皇家电影公司的

经理,他答应投资沙班达的第一部波斯语有声片,于是沙班达才开始自学电影技术。沙班达又认识了孟加拉电影的先驱Debaki Bose,两人都对用电影展示古老的民族文化兴趣盎然。

当对电影理论有所了解之后,沙班达开始写剧本,Ardeshir Irani 作为他的技术顾问。沙班达与Irani 共同执导了《洛尔姑娘》,这是第一部公映的波斯语有声片。影片极其成功,在伊朗

连映超过两年。印度皇家电影公司受到成功的鼓舞,大力支持沙班达拍摄下一部作品。沙班达接下来为公司拍了不下四部电影。后来又为加尔各答的东印度公司拍片。他所有电影的主

题都是赞颂辉煌的古波斯文明,以及表达对伊朗拥有乐观未来的信心。沙班达1936 年返回伊朗,满怀希望得到政府帮助建立自己的电影公司,但以失败告终,后因家庭经济原因,他

到伊斯法罕一家工厂工作,不过同时并没有放弃电影,他一共写了18本电影书,主编了 2本杂志。沙班达直到年过六旬,都一直没有中断电影梦,哪怕最后只能拍一部8mm 的家庭生活录像。

二战期间无电影

1937-1948 年是伊朗电影史上的一段空白,我们可以为十年的电影冬眠期找到足够多的

原因,当然最重要的是二战所引发的政治危机,盟军在二战期间占领了伊朗,电影产业受到破坏,外国电影占据了伊朗市场(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回头说说国王礼萨,他是巴列维王

朝的第一任君主,20 年代初开始执政。虽然表面上礼萨对西方文明很感兴趣,但没有意识

到电影的重要性。他对电影进行鼓励的纪录,大概只有因摄影师Mo'tazedi拍下他登基加冕的情景,赏了 500 金币。礼萨对现代文明的理解非常浮浅,他不由分说废除了很多伊朗传统,

禁止女人戴方披巾,命令男人必须穿西装,禁止伊朗传统的受难剧的上演。因为英国和俄国人的长期殖民历史,礼萨对他们很不信任,所以他转向德国学习现代科技。1930年代末,有几百个德国技术人员在伊朗工作。

二战期间,伊朗作为向苏联提供后援的重要输送管道,虽然宣布中立,但盟军还是把德国人都赶出了伊朗。礼萨的消极响应,惹恼了盟军,英国人从伊拉克方向,苏联人从北方南下一齐占领了伊朗。同年美军杀入伊朗,伊朗被这三个西方大国占领。礼萨退位,由儿子取代。盟军在伊朗大肆倾销西方文化,伊朗充斥着帝国主义的流行文艺,所有电影院都放映着

盟军的宣传片。好莱坞电影统治了伊朗,本土文化没有任何空间。伊朗电影人在战时唯一的

工作就是为好莱坞电影配音。因为伊朗人口中相当高比例是文盲,他们无法阅读电影字幕,

很多人也不懂欧洲语言。所以配音是电影发行商获利的主要途径。因此,1943 年 -1965 年间伊朗成立了许多配音工作室。高度发达的配音行业,使得伊朗成为这个领域的输出大国。但副作用也很大,使得伊朗电影界同期录音的技术水平发展相对停滞落后。

战后新生

1947 年,在德国 UFA 接受过专业训练的Esmail Koushan 带着两部在伊斯坦布尔配过波

斯语的电影回到伊朗,大获成功,这激发了他在电影行业大展拳脚的雄心。很快Koushan 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建立了Mitra影业公司。投资的第一部长片是Ali Daryabegi 执导的社会批评剧《生活风暴》(1948),但由于导演缺乏经验,片子很失败。合伙人的退缩并没有打击Koushan 的信心,他干脆亲自上阵拍了第二部电影《酋长的俘虏》,票房收入还不错,于是

坚定了自己的电影之路。第二年《春节》再遭失败后,Koushan 拍出了突破性意义的浪漫歌

舞片《羞耻》,虽说今天看来很老套的故事情节,说乡下姑娘被城市花花公子引诱的,后来

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名利双收,回到故里。女主角是当时很走红的歌星。

另一个在伊朗电影史上无法抹除的名字是Farrokh Ghaffari ,二战期间他曾在巴黎担任过

郎格卢瓦的助手。因为 Ghaffari和法国、意大利大使馆保持着良好关系,他创办了最早的电

影俱乐部,每周放映外语艺术片,对伊朗观众和创作者的电影观念都是极大的革新。可以认为,向伊朗人介绍世界各国艺术电影的先驱Farrokh Ghaffari ,间接启发了十多年后的伊朗新

浪潮。其他私营业主也纷纷进入电影界试试运气。Mohsen Badie拍了伊朗影史上数得着的

票房大片《流浪汉》(1952),这部偏于说教的情节剧,带有歌舞和悬疑动作成份,从濒于灭

绝的边缘拯救了伊朗电影产业。50 年代到 60年代中期,伊朗电影飞速发展,很多新的制片

厂建立起来。 1950-1965 年,伊朗共出产324 部电影。 1965年,德黑兰有共计 72家影院,外省有 192 家。

后来又一次刺激伊朗电影,催生了新的类型的影片是《国王的宝藏》,由 Siamak Yasami 拍摄于 1965 年。 Yasami 曾在 Koushan 手下工作,此片获得超过一百万美元的巨额票房。影

片描绘了上流社会庸俗无聊的生活,对比道德上富有的穷人,很受欢迎。四年后,Masud Kimiai 按照《国王的宝藏》开拓的类型路子走下去,拍了《Gheisar》。影片把贫困的工人阶

层浪漫化,关注道德和伦理,以后衍生出伊朗电影中流行的另一种类型:悲情动作片。这些电影非常商业化,掺杂着歌舞元素,大多是简单的剧情片和西方通俗电影的伊朗版。但在商业大流中也孕育着独立品格的民族电影。第一个向传统娱乐电影格局发起挑战的是曾在法国

电影资料馆学习的Farokh Ghafari ,他的《小城之南》( 1958)受到维托里奥·德西卡的名作《风烛泪》( 1952)很大影响,可以说是完全伊朗化的新现实主义风格,他将镜头对准生活

在德黑兰南区的贫穷人民,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别说富人不待见,即便是穷人也不爱看这

部电影,因为穷人进电影院是为了得到逃避和解脱,是图乐子的,把他们天天经历的艰辛在

银幕上再放一遍,谁爱看呢?Farokh Ghafari 下一部作品是取材《天方夜谭》的《驼背之夜》(1964 ),这是第一部被国际电影节选中的伊朗电影。Ebrahim Goulestan 导演的《砖头和镜子》( 1965)影响也较大,由Goulestan 制片厂出品, Goulestan 制片厂在 78 年前推出不少别具一格的纪录片。伊朗当代著名的女诗人Forugh Farrokhzad 编导的《黑房子》( 1963)是最有代表性的,曾入围 1963年的奥伯豪森电影节获得最佳纪录片奖。但在商业片洪流中具有

社会意识的剧情片和纪录片难以取得大的成功,须知伊朗电影电视市场主要为美国商人把

持,从事独立制片的小公司在数量上只有大公司的四分之一左右。

60 年代伊朗最著名的影片有阿曼导演的《海的新娘》( 1965),Fereydoun Rahnema 导演的《 Siavash at Persepolis》( 1967), Jalal Moghaddam 导演的《神屋》( 1966)等。

所谓“新浪潮”

六、七十年代,全世界电影都爆发“新浪潮”,伊朗当然不例外。 60 年代末的伊朗新浪潮由毕业于美国UCLA 的达鲁希·梅赫朱依开创。梅赫朱依20 岁那年到美国加州学习电影,而那段时间的UCLA 偏于注重电影的技术层面,对艺术层面关注不够,所以梅赫朱依在参

加了几次课后(据说曾得到让·雷诺阿关于如何与演员合作的指点),感觉不满,就转向哲学系。毕业后他带着一个爱情剧本回到伊朗,但没能成功将之拍出,转而拍了部戏仿詹姆斯·邦德的惊悚片《钻石33》,该片在技术上颇获首肯,票房却不理想。梅赫朱依第二部长片便是

在伊朗新电影中开天辟地的《奶牛》( 1969),此片是较早接受国家资助的长片,但因为对伊

朗农村的负面描写,被审查机构封禁,后来因为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大受好评,才得以公映。

他陆续拍了票房成功的《天真先生》,和政治讽喻剧《邮差》。但接下来争议很强的《The Cycle》(1975 ),又被禁四年,反而成为他在西方最受欢迎的影片。最早和达鲁希·梅赫朱依《奶牛》齐名的是前面提及的 Masud Kimiai 导演的《 Gheisar(》1969 ),还有 Naser Taqvaie 导演的《 Calm in Front of Others 》,这些影片相比“ FILMFARSI ”(伊朗对庸俗的大众电影的代称),焕发出

清新的气息。

说到伊朗新浪潮运动的背景,有人说:“70年代见证了国王政治上取得的辉煌成功,使

他相信自己的政权固若金汤,所以允许电影人对社会问题进行适度批判。”往前看,五六十年代社会风气宽松带来的文化积累和文学成就上的繁荣发达是电影新浪潮赖以发育的土壤。

1963 年,德黑兰成立戏剧艺术学院,此后有许多艺术类院校成立,最早毕业的学生,和在

国外接受过教育的电影人材归国,为伊朗电影界带来新鲜空气,正是以他们为主力军,拍出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电影。

年轻一代的电影制作人对前卫电影显示出很大兴趣,1970 年代中期,一帮电影学生和

爱好者成立了“自由电影”的组织,拍摄8 毫米实验短片,这种活动全国范围内很兴盛,有自己的电影节,还与国家电视台合作。至今仍在对年轻电影人提供很大帮助的组织是“儿童及青少年智力发展协会”。协会在沙赫王后的建议下创办,是一个聘请艺术家教授青少年知识

和艺术知识的教育机构,1969 年起,在后来蜚声国际的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等人的组

织下,协会成立了电影分部,于是许多青年影人加入这个部门,协会的最大优势在于提供相对较大的自由度给创作者,并且迅速得到国家资金的支持,许多伊朗最出色的导演都曾为协

会工作过,包括巴赫拉姆·拜札、埃米尔·纳达里、礼萨·阿兰札德和梭罗·沙希 -萨勒斯等。协会扶持的第一部作品正是阿巴斯的短片处女作《面包与小巷》,从这里阿巴斯迈出了通向电影大师圣殿的第一步。阿巴斯后来的《旅行者》在伊朗拥有相当于《四百击》或《筋疲力尽》在法国的地位,他们这一批导演强调制作质量,讲究电影语言的运用,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

意识。协会后来出品的伊朗名片还包括《赛跑人》、《小陌生人》和《小芭舒》等等。很多重

要的电影人都是在“1979年革命”前涌现出来的。Parvis Kimiavi 的《蒙古人》( 1973 ),藉由历史上蒙古的入侵来隐喻电视文化的霸权。巴赫拉姆·拜札是伊朗新浪潮中很具代表性的一员,《暴雨》( 1972 )是他的杰作。作者导演萨勒斯在1975 年的电影《 Spiritless Nature》中

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新浪潮对伊朗电影成为“艺术”居功至伟,过去的导演地位低下,几乎没有人认为一部电影是属于导演的作品,也就是说,导演不能够将自己的美学主张贯穿到整部电影的方方面面,

观众也对谁执导了这部片子没有兴趣,或许模仿希区柯克的Samuel Khachikian ,和照搬印度片风格的Siamak Yassami 这几位流行导演例外。但不得不说,新浪潮虽提升了伊朗电影

的品格,在国际国内都收获如潮好评,却从来不是得到普通大众欢迎的主流影片。伊朗国内的电影政策引导所有电影追求“happy ending ”,严肃的社会批判只是一小部分导演的追求。

统计说明一切,从 1966 年至 1973 年, 62%的伊朗电影是情节剧,20%是喜剧, 12%是犯罪冒险题材,所以说占据伊朗电影绝对份额的仍是这些廉价通俗的影片。这也形成了一种奇特

的现象,或许只有伊朗独有吧:为了对抗审查,部分伊朗电影人发展出很抽象的电影语言,

所以,当时的伊朗电影要么极为深奥难解,要么极为通俗平庸。

1979 革命之后的伊朗电影

“ 1979年革命”(即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伊朗的沙赫国王),对伊朗的社会文化带来巨大的改变,过去沙赫王国时期的电影被视为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很多电影公司消失,电影院关门,一些导演因为政治和文化环境变得恶劣,不得不离开伊朗,留下的电影

人继续面临着宗教和道德法令的严苛审查,新政府开始利用电影进行社会宣教活动,一些导演不得不拍摄“官方要求的电影”以维持生活。1979 年后的伊朗电影主要有三种形式:比较

流行的是毫无艺术价值的“垃圾电影”、官方推崇的是为宗教及政治服务的宣传片、国际上受到认可的蕴涵人生哲理的儿童片,其代表人物就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到了1990 年代,伊朗电影再度在国际上复兴,陆续有多位导演在国际电影节夺得桂冠。

伊朗电影《小鞋子》电影赏析课教案

伊朗电影《小鞋子》电影赏析课教案【目的要求】: 1、布设审美情境,揭示审美情趣,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2、品析影像镜头词语,开拓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 3、熟悉、了解有关的电影史的知识 【影片简介】: 影片讲述一对兄妹与一双小鞋子的故事,是献给成人的童话,唤醒人们对童年遥远的记忆,进而想到贫穷生活与单纯、天真、善良、快乐之间的关系。电影里的人文关怀气息,导演以一种极其温情的目光关注了一个普通儿童去以自己的方式去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关怀和温情的气息贯穿于影片的始终。 此片获得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参加了伦敦、纽约、香港等18个国家的国际电影节,获得了11项国际大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十大影片之一。 1997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 1998 年第11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亚洲最佳故事片奖 1998 年第23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1999 年第11届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最佳观众电影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背景知识介绍 1、故事情节简介 小阿里丢了妹妹的鞋子,为了不给爸妈增加负担,兄妹俩合计轮换穿阿里的臭球鞋上学。为了给妹妹买双新鞋,小阿里想尽了办法,在和爸爸去做园丁赚了钱后,他首先暗示爸爸给妹妹买双新鞋子。最后,小阿里决定参加一个长跑比赛,原因是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阿里一不留神拿了冠军。失

望的小阿里脱下那双已经跑烂了的球鞋,把自己的满是血泡的脚浸在水池里.红 色的金鱼绕着他的受伤的脚游着...... 2、伊朗电影介绍(简单提一下): 伊朗的电影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普遍采用纪实的手法,踏实、真诚地去描摹伊 朗人们的真实生活,他们不掩饰平民生活的艰难,然而在局促的住房、狭窄的街道、窘迫的处境中隐含的人性的善良才是他们要表现的重点。伊朗电影的总体面貌总是如此清新、自然、简约和质朴,总能在平凡的事件中找寻生命的哲理,通过人物朴素的语言揭示存在的真实,带着人们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回归人性之初。(这些都是我之所以给学生介绍伊朗电影的理由,并且让他们重点赏析一部儿童片) 三、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小鞋子》 此环节教师要把握感情激发点、想象激发点、审美关键点、知识关键点和知识 作用点,适当的点拨、激发,恰当地提出审美、想象的要求,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体验、讨论,使学生受到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或潜在智慧的启迪。 四、几个精彩镜头重点赏析 此环节,引导学生回味影片的精彩之处和印象深刻的环节,进行表演复述和观 后情感的体会,进一步陶冶性情、美化行为、净化心灵,因此我截取了以下几个镜头让学生重新品味。 镜头一:阿里的妹妹发现同校的小女孩穿着的就是她丢失的鞋子时,跟着她找 到她家,并且告诉了阿里。当阿里带着妹妹来到那个小女孩家,看到小女孩的父亲是个瞎子。 镜头二:阿里妹妹奔跑着回来让阿里换鞋去上学的路上,鞋子不小心掉入了水沟,她追着赶着捞鞋子,结果鞋子卡在她够不这的地方,她蹲在水沟边哭着,一位老爷爷过来帮她把鞋子捞了起来。

各国电影史汇编-菲律宾电影简史word资料8页

【资料特供】菲律宾电影简史 菲律宾是亚洲最早拥有电影的国家之一,产片数量在亚洲也名列前茅。19世纪末马尼拉已有人放映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20世纪初,美国人曾到菲律宾拍片。1917年,菲律宾人J.内波穆塞诺和他的弟弟们创建了菲律宾第一个电影公司──马来亚电影公司,并拍摄了一部根据音乐喜剧改编的故事片《乡村姑娘》(1919),在放映时请演员在银幕后配对白、歌曲和音乐。 马来亚电影公司在20年代的头5 年垄断了菲律宾的电影生产,并在1930年摄制了根据J.黎萨尔的小说改编的影片《不许犯我》,颇受欢迎。1932年,马来亚电影公司的J.内波穆塞摄制了菲律宾第一部有声故事片《金色的匕首》。有声片的出现提高了电影的娱乐价值,观众剧增,使电影生产有利可图。于是电影公司纷纷成立,电影事业兴旺起来。有人把 1934~1941年称为菲律宾电影的黄金时代。由于美国的殖民统治,在这个阶段生产的菲律宾影片,如滑稽片、武打片、歌舞片、爱情片等,都完全抄袭美国影片,象好莱坞一样也以明星为中心,用一些皮肤白晰漂亮诱人的混血女郎招徕观众。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不久,菲律宾被日军占领,影片生产几乎停顿。战后,菲律宾电影事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比较重要的影片有M.孔德的《成吉思汗》(1950),这部影片于1952年在世界范围发行;L.阿韦利亚纳的《忧伤之子》和《海上流浪》;G.de莱昂的《西莎》等。娱乐性的商业影片仍然沿

着战前以明星为中心的制片路线在发展。50~60年代,影片的数量增长了,但是艺术质量却没有提高。 自60年代以来,菲律宾影片年产量约在140~250部之间。最高年产量是1971年的 251部,1982年的产量是148 部。这些影片绝大部分是纯娱乐片,丝毫不反映菲律宾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那种以性与暴力为主题的影片。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一度盛行根据色情连环画拍摄的黄色影片,吸引了大量观众,卖座经久不衰。如影片《被污的人》在马尼拉放映,头3天就赢利数百万比索。 70年代以后涌现了一批创作态度严肃的中青年导演,他们的作品使菲律宾的电影面貌有所改观,有些成为国际知名导演。他们大多数坚持电影要反映社会的创作原则,摄制了不少具有一定水平的电影如L.布罗卡在1978年拍摄的《霓虹灯光下的马尼拉》,描写到城市谋生的贫困农民遭到的苦难,这部影片被认为是70年代最重要的菲律宾影片。他的另一部影片《英香》(1977)写一个年轻姑娘在贫民窟中的遭遇,影片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得到好评。此外,M.de莱昂拍摄的心理影片《漆黑》(1976),描写上层社会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偷欢》(1977)等片都在国外得到好评。E.罗梅罗在1976年拍的《一如既往》,通过一个青年从农村到马尼拉的遭遇,探索了在西班牙和美国殖民统治交替时期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性问题。但是在菲律宾年产一百多部影片中,好的和比较好的影片一般不到10部。

伊朗电影的本土化救赎之路

伊朗电影的本土化救赎之路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限制伊朗并不具有出产优秀电影的土壤。但是今天伊朗同中国一样,均被视为优秀电影的输出国度。以马赫德马基迪以及阿巴斯为代表的伊朗电影人以质朴的影像向世界呈现了伊朗电影的新状态,淡淡的抒情意味中寄予着创作者对本土生存的深沉的爱意,以?攘驳谋硪獠呗哉孟宰欧岣坏那楦惺澜纾?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和跨文化的人文诉求推动伊朗电影走向了世界。 一、白气球一一伊朗电影成长的困境艺术创作犹如植物的生长,正常情况之下均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空气和水分。特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背景使得伊朗电影自诞生之曰起,无法建构起适宜电影滋生的氛围,在这个由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神权政治统治的国家,伊朗电影人一直在努力探寻电影的栖身之所。检索世界电影发展史,我们也几乎看不到伊朗的身影,即便存在,也只是轻描淡写。虽然电影进入伊朗的时间并没有滞后西方多少,但是在更长久的时间内,伊朗电影注定是平庸的存在。直到马赫德,马基迪以及阿巴斯出现,改观了世界对于伊朗电影的认知。 作为伊斯兰国家,在西方主流文化霸权的主宰之下,注定是边缘化的存在。加之本土浓郁的宗教氛围都注定了电影在伊朗的生存是步履维艰的。作为伊斯兰教国家,电影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在伊朗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排斥。因为在一些自认为承担教化责任的人的眼

里,电影院是西方国家无神论的象征,是清真寺的劲敌,电影是异端,它会亵渎神灵,它会给社会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会颠覆他们长期以来的遵循和信奉的价值理念,从而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地位。电影被他们视为世风日下的始作俑者,这种文化氛围使得影片的创作制作步履维艰,许多导演因败坏公众而遭起诉甚至遭到清除。除了遭遇民间信仰的排斥和限制之外,伊朗的电影检查制度更是以严格而著称,电影绝对不能涉及政治和宗教,更不能涉及性等张扬欲望的叙事元素。国外的电影进入伊朗同样要接受严格而苛刻的检查,很多电影根本无法获得通过,即便是获准通过的影片,可能也遭到了较为粗暴的删减。以女性角色而言,由于特有的伊斯兰法律的规约,镜头叙事遭遇了极大的挑战。严厉的伊斯兰法律在服装上要求公众场合妇女必须遮住头发,穿宽松的罩袍以掩盖身体的曲线,同时也规定男女间的亲密行为只可发生在家庭夫妻之间。因而演员扮演夫妻在银幕上牵手的镜头都将是违法的,除非在生活中他们也是真实的夫妻,在银幕中的女性需要永远保持头发被遮住,即便是在她的私人房间内。这些成文与不成文的规定,迫使导演放弃拍摄关于夫妻及夫妻感情题材的影片。 为了逃避电影检查,电影人不得不放弃在电影叙事中的入文承担和本土关怀,以无关痛痒的商业叙事延续自身的生存。一直到70 年代,在国外受过教育的一批年轻导演决心改变恶俗的局面。很显然,由于特定的宗教信仰和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伊朗电影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去释放自己的潜能,以边缘化的叙事完成本土关怀的人文诉求,在素朴的抒情意味中融入写实的批判和反思。色彩斑斓的梦想只能借助一

(自考小抄-知识点)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A)A.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B.语言 的产生C.经济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改进1.2.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B)A.云南 元谋文化遗址B.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C.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D.河姆渡文化遗址 1.3.原始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是(C)A.木器 B.铁器C.石器D.铜器 1.4.既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又扩大 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是原始人类的 (D)A.生活环境的变化B.经济方式的变化 C.生产工具的变化D.居住环境的变化1.5.中国最早的家畜驯养业产生于(A)A.大 约七八千年以前B.大约五六千年以前C.大约四五千年以前D.大约三四千年以前 1.6.导致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是(C)A.血缘 群婚的确立B.对偶婚的确立C.族外婚削的确D.族内婚制的确立 1.7.五帝时代的学校中也叫“大学”的是 (A)A.成均B.大房子C.上庠D.下庠 1.8.庠这种教育机构产生于(C)A.黄帝时代 B.炎帝时代C.虞舜时代D.商汤时代 2.1.标志着中国告别原始时代的是(A)A.夏 王朝的建.B.商代的建立C.西周的建.D.秦朝的建立 7.31.1922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培养 革命干部的学校是。(A)A.平民女学B.上海大学C.湘江学校D.苏维埃大学 7.32.《强迫教育章程》是(D)A.民国时期制 定颁布的B.清初制定颁布的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制定颁布的D.清末制定颁布的 1-1.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第二阶段是 (A)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2.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被称为 (B)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3.古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期是 (B)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4.雅典结束王政时代的时间是(A)A.公元前683年B.公元前593年C.公元前682年D.公元前508年 1-5.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是(C)A.高尔吉B.安提丰C.普罗泰戈拉D.克里底亚 1-6.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在希腊被称为 (A)A.智者B.学者C.老师D.大智 1-7.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思想的是(C)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伊索克拉底 7-18.1952年出版的《教育的资源的使用》是(B)的最后教育著作。A.马利坦B.杜威C.皮亚杰D.托马斯 7-19.《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的作者是 (C)A.马卡连柯B.高尔基C.克鲁普斯卡 D.苏霍姆林斯基 7-20.克鲁普斯卡娅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是 (A)A.《妇女——女工》B.《国民教育与民 主主义》C.《父母必读》D.《家长教育学》7-21.《塔上旗》一书的作者是(C)A.克鲁普斯卡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卢那察尔斯基 7-22.被称为是前苏联最杰出的超群人物、教育思想的泰斗的人是(B)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高尔基D.克鲁普斯卡娅 (ABC)A.猿人B.早期智人C.晚期智人D.前期猿人E.后期猿人 1.2.为教育的起源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的是 (BC)A.由前期猿人向后期猿人进化B.由古猿向猿人的进化C.由猿人向智人的进化D.由古猿向智人的进化E.由智人向人的进化 1.3.族外婚经历了(DC)A.血缘群婚阶段B.氏 族群婚阶段C.对偶婚阶段D.无血缘群婚阶段E.氏族选婚阶段 1.4.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包括(ABCD)A.教 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B.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C.教育内容十分简单D.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E.专门化的教育方式 2.1.商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ABCDE)A.习 武B.敬神C.习礼D.习书E.习算 2.2.西周“五学”之称主要指(ABCDE)A.“成 均”B.“辟雍”C.“上庠”D.“东序”E.“瞽宗” 7.12.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在乡村教育中, 主张采取的三大方式是(ACD)A.学校式B.个人式C.社会式D.家庭式E.互助式7.13.193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苏维埃文教建 设的总方针是(AB)A.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B.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C.教育与战争联系起来D.保卫红色政权、打败一切敌人E.文化教育为人民服务7.14.抗大的教育方针是(ABC)A.坚定不移 的政治方向B.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C.机 动灵活的战略战术D.严明一致的革命纪律 E.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7.15.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机构分为四类, 包括(ABCD)A.干部短训班B.军政学校C.技 术学校D.文化艺术学校E.初习学校 1-1.古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 是(ABCD)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 典时代D.希腊化时代E.智者时代 1-2.《荷马史诗》的两个部分分别是 (AC)A.《伊里亚特》B.《荷马》C.《奥德 赛》D.《史诗》E.《理想国》 1-3.古希腊先后称雄于希腊世界的两个最著 名城邦是(CD)A.波斯B.伯罗奔尼撒C.雅 典D.斯巴达E.萨拉米 1-4.斯巴达国家居民的三个等级包括 (ABC)A.斯巴达人B.皮里阿西人C.希洛 人D.拉哥尼亚人E.西西里人 1-5.古风时代斯巴达人“五项竞技”教育内 容包括(ABCDE)A.赛跑B.跳跃C.摔跤D.掷 铁饼E.投标枪 7-14.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有(ABCD)A.《帕 夫雷什中学》B.《家长教育学》C.《给儿 子的信》D.《给教师的建议》E.《教育诗》 7-15.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 (BCE)A.巴格莱B.康茨C.拉格D.托马 斯E.布拉梅尔德 7-16.分析哲学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DE)A.奥康纳B.乔治·奈勒C.萨特D.彼 得斯E.谢夫勒 (180 万)年。 1.2.人类的不断进化,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 (物质条件)与可能性。 1.3.在工具制作上,原始人类经历了以(打 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到以(磨 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新石器时代。 1.4.我国在(河姆渡)遗址发现我国境内最早 人工栽培的水稻。 1.5.(巫师)担负着原始宗教的宣传、解释、 执行的任务。 1.6.“成均”之学以(乐教)为主。 1.7.原始社会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耳相 传)。 2.1.西周教育的核心是(“学在官府”)。 7.11.1918年,俞子夷编《(毛笔书法测验)》, 为中国编制测验之始。 7.12.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紧 张)、(严肃)、(活泼)。” 7.13.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中 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 7.14.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 解放”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1-1.荷马时代的教育是(非制度化)的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足智多谋的武士。 1-2.古风时代希腊社会最为重大的变化是最 终完成了氏族制度向(奴隶制)的转变,形 成了(奴隶制)国家。 、 7-11.马卡连柯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和 “(捷尔仁斯基公社)”都是以教学和劳动 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是他用以改造、培养 新人的一个重要途径。 7-12.创造“思维课”这一独特教学形式的 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把美 育视为同知识、(劳动)并列的第三种教育 因素。 1.2.“虞庠之学” 2.1.校 2.2.“六艺” 3.1.文士 3.2.五伦 3.3.《大学》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7.2.壬子一癸卯学制 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6-6.双轨制 7-1.“新学校” 7-2.蒙台梭利。 7-3.杜威 7-4.新传统派教育 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7-7.帕夫雷什中学 , 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 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 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 活动。 1.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 教育机构。“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 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 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 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 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 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 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 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 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 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 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 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 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 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 预政治。 7-8.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 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世界著名的教育学者, 他一生辛勤工作,硕果累累,共写出41部 专著,600多篇论文,近1200篇童话和儿 童故事。他的多篇论著流传于世界各地, 被称为前苏联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教育 实际经验和许多有益的理论观点,对现代 教育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 式。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1.简述瞽宗的内容。 2.2.简述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特征。 2.3.简述六艺教育的内容。 3.1.简述二次学术下移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3.2.简述官学衰落的直接原因。 3.3.简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 3.4.简述举一反三。 3.5.简述因材施教的内容。 3.6.简述明人伦。 3.7.简述儒家的反求诸己。 3.8.简述荀子虚壹而静的内容。 3.9.什么是三纲领八条目? 3.10.教学相长的内容是什么? 3.11.尊师重道的内容是什么? 3.12.什么是藏息相辅? 3.13.豫时孙摩的内容是什么? 3.14.什么是启发诱导? 3.15.长善救失的内容有哪些? 3.16.墨家的教育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3.17.简述孔子对教育做出的主要贡献。 3.18.简述墨家的“巨子相承”制度的内容。 3.19.简述孔子学思并重的教学原则。 3.20.简述孔子“身体力行”的含义。 4.1.简述“独尊儒术”的内容和意义。 4.2.简述苏湖教法。 4.3.什么是监生历事制? 4.4.《四书集注》的内容是什么? 4.5.简述“文翁兴学”的内容。 4.6.如何理解文教政策这一概念? 5.1.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 容。 5.2.简述颜之推关于学习方面的四种见解。 5.3.简述韩愈“明先王之教”的教育宗旨。 5.4.简述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5.5.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5.6.简述王夫之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 5.7.简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的主要内 容。 6.1.太平天国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 6.2.简述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的类别。 6.3.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想的学校教育 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4.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有哪些措施? 6.5.康有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6.6.简述严复教育思想的四个方面。 6.7.简述早期教会学校的性质、特点及意义。 6.8.简述张之洞关于师范教育思想的主要内 容。 7.1.简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 7.2.简述民国政府“党化教育”之教育宗旨。 7.3.简述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7.4.简述壬戌学制及指导思想。 7.5.简述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教 育改革实验中最有影响的教育改革实验。 7.6.简述瑞金时期的文教建设总方针和总任 务。 7.7.简述延安时期的文教方针和政策。 7.8.简述抗大的教育方针、校训和主要任务。 7.9.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验。 1-1.简述《荷马史诗》。 1-2.简述苏格拉底的“智德统一”论。 1-3.简述帝国时期罗马教育显著变化的五个 方面。 1-4.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的几个方 面。 1-5.简述雅典教育。 1-6.简述斯巴达教育。 1-7.何谓“智者派”? 2-1.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2.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2-3.简述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类型。 2-4.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序。 2-5.简述城市学校及特点。 2-6.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组织机构。 3-1.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的原 因。 3-2.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3-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3-4.简述佛杰里奥“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 内容。 3-5.简述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3-6.简述耶稣会学校管理的主要特点。 4-1.简述“福斯特法案”的内容。 4-2.什么是实科中学? 4-3.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内容。 4-4.简述彼得一世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4-5.简述美国的“6—3—3制”。 4-6.什么是“藩学”? 4-7.什么是“寺子屋”? 4-8.简述《教育敕语》的内容。 4-9.简述美国中等教育的7大目标。 4-10.简述幕府时期日本具有等级特点教育 机构的三种类型。 5-1.什么是“绅士教育”? 5-2.简述“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 5-3.简述“形式阶段”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积 极意义。 5-4.什么是“要素教育论”? 5-5.简述斯宾塞认为人的完满生活的五种活 动。 5-6.简述斯宾塞知识比较价值的五个次序。 6-1.简述费舍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6-2.简述《诺伍德报告》的中心内容。 6-3.简述巴特勒教育法。 6-4.简述“郎之万一瓦隆教改方案”的目标 及原则。 6-5.简述“富尔法案”三原则的内容。 6-6.简述联邦德国的教育体制。 6-7.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教育的主要特点。 7-1.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7-2.简述巴格莱在《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 育的纲领》一文中,提出的促进美国教育 改革的四项要求。 7-3.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 7-4.简述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的几个方 面。 7-5.简述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三大原 则。 7-6. 简述克鲁斯卡娅关于幼儿园最重要任务 “成均”是传说 中五帝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本义是指平 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加工的, 很可能是指原始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这 类广场在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 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宗教 祭祀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首领教令及 决定的场所。“成均”的教育以乐教为主。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答:“大房子”指 原始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据考古学 家推测,这种大房子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 所,氏族会议、节日和宗教性的活动,包 括祭祀在内的活动以及接受风俗习惯和原 始礼仪教育的各种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答:人类社会是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有目的的实践 活动。这种活动要求人类必须具有并不断 发展进行多方面活动的能力。因此教育起 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和需要, 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一 种社会现象。原始人类在极其艰苦的生产 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人类最初的教育, 教育的产生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需要。社 会要求其成员能够继承并传授一代又一代 人所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技能,使 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提高,这些都是 中国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 式。答:学校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中 国就产生了学校的萌芽。中国学校教育类 型最早有两种:(1)“成均”指传说中五帝 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教育内容,以乐教 为主。(2)“庠”指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 兼作养老、储存谷物之处。养老是氏族社 会的传统,氏族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 活知识的老人集中起来由集体供养,由氏 族长者对下一代进行说教。这样养老的场 所就逐渐成为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知识 的学校。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答:原 始社会教育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由于原始社 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具备物质和精神等 方面的必要条件。因此原始教育不可能从 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也不可能成 为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 阶级性。由于原始社会是集体生产与集体 生活,财产也是集体公有,人与人是平等 的,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社会性和无阶级 性的。(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原始社会教 育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以及宗教活动方面的内容。(4)教育以口耳

(完整版)伊朗电影简史

伊朗电影简史 如果追寻伊朗历史上的视觉表现形式,公元前500年以前的波斯波利斯的浅浮雕可能是最早的例子。波斯波利斯是阿喀美尼朝古王国的祭祀中心。这种风格的视觉表现形式在1000年后萨珊王朝统治下达到鼎盛。西伊朗的浮雕描绘了复杂的狩猎场景,动作栩栩如生。从受伤的野猪在逃窜的图上,我们甚至可以发现电影中“特写”手法的鼻祖。阿拉伯人入侵后,拜火教被伊斯兰教取代——对形象符号的崇拜被禁止,而波斯艺术继续它的视觉实践,最好的例子就是走缩微制品的方向。 另外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形式叫“Pardeh-Khani”(用图画来讲故事),这有点像日本默片时的弁士。讲故事的人随着故事进展,揭开一幅幅图画。另一种艺术形式叫“Nagali”,也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通常在茶馆作娱乐表演,这是当时人们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Nagali表演艺术家,要求他必须能说会道,有副唱歌的好嗓子,这不亚于今天对剧场演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想象力天马行空,随时根据观众的反应即兴表演,现编故事。他从挂在墙上的图画(通常是宗教领袖、运动明星、传奇人物之类的画像)得到灵感,揉到自己的故事里。Nagali的主题往往关于伊朗国王东征西讨的丰功伟绩或者亚历山大大帝驰骋亚非的历史故事。 在电影问世以前,伊朗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表演艺术,比如木偶戏、皮影戏、滑稽戏、专门表现宗教受难的戏等等。说到伊朗人对形象化的认知,不得不提久远的诗歌文化传统。从古波斯的赞美诗开始到伊斯兰苏菲派诗歌,以及当代伊朗诗歌,都可以找到波斯人善于形象创造的实证。象征、叠用等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赋予伊朗诗歌特殊的视觉意义。 电影进入伊朗 那要上溯到1900年8月18日,伊朗人第一次把日常生活的景象记录到赛璐珞上。Ebrahim Khan Akkas Bashi是国王莫札法尔·丁的宫廷御用摄影师,他在国王第一次出访欧洲期间随伺左右,在法国巴黎的博览会上接触到了电影术。于是国王下令Akkas Bashi购买相关设备回国,以后就可以在宫中拍摄了。Akkas Bashi第一次运用这些新买的机器是在比利时参观花会期间,那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由伊朗人拍摄的影片,虽然它的用意不过是为了记录国王的起居。 不像世界上别的地方,电影被当作大众娱乐媒介,电影是国王买入伊朗供贵族消遣的,始终局限在皇亲国戚的小范围内流通(这跟日本颇为相似)。盛大的婚宴节庆上,放上一段从俄罗斯进口的法国喜剧短片是上流社会很时髦的风尚。 面向大众的放映最初发生在1904年的德黑兰,由Ebrahim Khan Sahaf Bashi举办。他从欧洲带回爱迪生活动电影放映机,在自家古董店的后院放映。1905年,Sahaf Bashi在首都开了全国第一家电影院,没有椅子,观众必须席地而坐,来看电影的也多是上流社会人士。但这家影院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Sahaf Bashi是民族主义激进分子,且喜欢鼓吹君主立宪政体,一个月不到就关门大吉了。此外,反对他的宗教势力还查封了他的放映机。Sahaf Bashi自身难保,被流放边疆,说来这大概是伊朗史上第一起电影审查的案例吧。两年后,一些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的移民想凭借私人力量在伊朗兴建新的电影院。Russi Khan是这些新老板中最成功的一位。因为和皇族的亲密关系,他可以在宗教势力的反对下大肆扩张自己的电影版图。在伊朗北部和德黑兰驻扎的沙俄军队也是他可以借助的得力外援。1909年,国王穆罕默德·阿里(莫札法尔的继承人)倒台,立宪主义者得势,Russi Khan顿时失去了保护伞,他的影院及制片厂都被民众破坏,很快德黑兰的其他电影院也纷纷关门。 电影院在伊朗的再次兴起是在1912年,由亚美尼亚人Ardeshir Khan推动。伊朗的电影史学家相信Ardeshir Khan已经开始把影院当作商业来经营。因为一些地方保存有旧的电影放映设施,所以不少人纷纷尾随而至。那时另一个重要的影院业主是Ali Vakili,他兴建了

世界电影发展史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1、概念:二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电影美学运动,是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 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成就,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的,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 2、美学特征:纪实性(鲜明的特征) 形式特征:一、纪实性(巴赞称新现实主义的影片的纪录性,具有极为特殊的美学价值。) 二、实景拍摄 三、长镜头的运用 四、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五、结构形式 六、地方方言的运用 3、现实主义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思考:反对战争,以及侵入他们国家的那种致命的政治混乱;反对饥饿;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 4、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罗西里尼1945年《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奠基之作) (工作方法:调查、采访、记录) 维斯康蒂(“新现实主义之父”) 1947a、完全适用真实的外景拍摄;b、选用 非职业演员的真正渔民。艺术特征:以近似记录式的写实主义,以长镜头和变焦镜头的手段处理,以画面景深镜头的浓郁诗意,将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追求。 德·西卡1948年《偷自行车的人》(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新现实主义杰作)(艺术和美学特征:语调温和但情感冲突强烈;故事简单但社会含义深刻;结构以现实为依托,以“平民化”剧情推进;拍摄风格完全实景,用非职业演员)德·桑蒂斯1951年《罗马11时》 (特征:使用摄影棚,采用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混用) 柴伐梯尼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理论家,同时又是杰出的戏剧作家 5、转型的开始:《城市里的爱情》(集锦片) 二、战后美国电影 从战后开始直至50年代初期,是好莱坞“黄金时代”最后一段繁荣时期。 A、值得关注的影片: 1、1951年《欲望号街车》(白兰度、费雯·丽表演极具感染力,具有强烈的讽 喻性) 2、1950年《彗星美人》(第2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电影剧本、男配角) 3、1952年《正午》(世界电影史上最经典的西部片之一) B、麦卡锡主义: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C、希区柯克及其代表作品 1、1935年《三十九级阶梯》1954年《后窗》 1940年《蝴蝶梦》1958年《眩晕》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

1.夏商两代是我国奴隶制阶段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3.孟子关于教育作用的阐述;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还不如好的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教育的目的“明人伦”。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荀子重视《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传授。而诸经之中,荀子尤重《礼》《乐》认为礼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 5.《大学》提出教育的目标是三纲领,三纲领的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又提出八条目,八条目的内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豫时孙摩:豫 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 时: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 孙: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摩: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 7.正始年间何晏王弼,道家和儒学相结合产生新学——玄学,出现了多元化。汉代的 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称为魏晋经学。 8.宋代在入学法杖的历程中,理学产生。周敦熙和朱熹标志着理学的开端和完成。周 敦颐提出吸收佛道入儒学。

9. 汉代太学的创建,标志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 10. 宫邸学、四姓小侯学 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原因: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取得此名, 11.私学:马融东汉名儒,郑玄。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有小学 (书馆、学馆、书舍)和专经(经管、精舍、精庐)阶段的区分。相当程度:专经相当于太学,小学相当于小学程度。其中蒙学占更主要的低位 12.孔颖达精通儒学 13.隋唐时期佛教私学很流行;宋元明清私学分为蒙学和经管;蒙学教育:是以授书、 背书和写字为最基本的内容,教学中强调牢固记忆和基本训练及培养儿童符合封建伦 常道德的品质和习惯。 14.《三字经》宋王应麟;《百家姓》宋初人;《千字文》梁武帝周兴嗣 15.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形成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察举最主要的是“贤良方正”和“孝廉”两科 16.察举中多以选拔经学之士为主,童子科、选拔13-16岁。 17.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18.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除汉代以来的对策、策论仍然保留外,明经科主要是经过“帖经”“墨义”考查士人对儒家五经原文识记的熟练程度。 19.董仲舒急于让的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了“王从天命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法”的治国方针,认为德教能够化民成俗,从而有效的预防犯罪。 20、韩愈提出人性分为三个等级:性之品有三、上焉者善焉而己矣,中焉者可

《我在伊朗长大》电影观后感800字五篇

《我在伊朗长大》电影观后感800字五篇 这部为我们讲述一个女孩生活在没有色彩感情的时代。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电影《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800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相信大多数人对这首诗都不陌生,它是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创作的。在他的字里行间,无不透漏出他对自由的渴望。即使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他还是认为生命和爱情都不是他所愿,唯有自由才是永恒的追求。 追求自由的行列永远不缺乏后继者,玛赞·莎塔碧就是其中之一。她既是电影《我在伊朗长大》的主人公,也是这部电影的漫画原著者,她以漫画的形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个人认为它的最大的主题是自由,是被禁锢的自由。电影讲述的女主人公玛赞,她的人生充满了动荡和坎坷;她像笼中之鸟一样生活在伊朗,被禁止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历经种种演变——政治变革、两伊战争、叔叔入狱、情人背叛,最后离开国家追寻自由。虽然这部片子以黑白为主,彩色画面极少,但是它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如果你单纯把它当做一部动画片,那你就错了。因为看完它后,心情是沉重的。 电影从1978年的德黑兰开始讲述,主人公玛赞从小和父亲母亲以及奶奶生活在伊朗。9岁的小玛赞每天都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她喜欢西方文化,喜欢朋克风格的衣服打扮,最喜欢的偶像是李小龙,但这些都不被外人所接受,所以她只能偷偷地、小范围地追求自己的喜好。她的行为举止都和别的小朋友格格不入,父母和奶奶都常常为此感到头痛。周围的人都觉得她是个怪小孩,不愿和她多接触。然而就在那个年代,年幼的玛赞经历了很大的演变。 那个时候正值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变革,沙赫推翻了卡扎尔王朝,建立了更加惨无人道、霸道独裁的朝政。人民毫无自由、人权、幸福可言。玛赞爸爸的朋友布鲁什叔叔组织全国人民起来反抗,想要推翻卡扎尔王朝,想要追求自由建立新的制度,却因此被抓了起来,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是游行队伍。也就是那个时候,玛赞知道了自己的祖父也是因为自由失去了青春和生命。或许是从小的耳濡目染,玛赞也并不想就这样地或者,她比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渴望得到自由,渴望飞出这

2011-01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首先提出“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的教育家是( A )上3-43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首先提出“染丝说”的教育家是( C )上3-47 A.老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3.首先提出“庶富教”思想的教育家是( A )上3-35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4.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法是( C )上3-40 A.善言 B.类比 C.列举 D.设疑 5.八股取士起自( D )上4-78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明代 6.以“察举制”为选士制度的朝代是( C )上4-105 A.战国时期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7.四次“禁毁书院”发生在( D )上4-100 A.汉代 B.北宋 C.南宋 D.明代 8.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家是( A )上4-104 A.朱熹 B.吕祖谦 C.陆九渊 D.张栻 9.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 C )上6-181 A.北洋水师学堂 B.上海电报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 10.陈鹤琴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是( B )上7-219 A.实用主义 B.活教育 C.生活教育 D.乡村教育 11.古希腊著名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了( B )下1-299 A.希腊学院 B.吕克昂学园

C.雅典学院 D.阿加德米学园 12.柏拉图认为要想成为哲学家,必须学习( C )下1--298 A.音乐 B.文法 C.辩证法 D.修辞 13.中世纪前期西欧最好的教育机构为( A )下2-313 A.修道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堂区学校 D.城市学校 14.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B )下2-319 A.英语 B.拉丁语 C.德语 D.希腊语 1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教师贝尔和兰开斯特创办的学校被称为( D )下4-346 A.“文法学校” B.“公学” C.“星期日学校” D.“导生制学校” 16.1786年,俄国颁布的第一个实行国民免费教育的法案是( D )下4-363 A.初级学校章程 B.国民教育章程 C.学校教育章程 D.国民学校章程

影视艺术概论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第一节美国电影发展简史 世.界电影历史自1895年开端,在不同国度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样貌。本章‘包括了中国电影之外的主要外国电影状况的历史分析。 一、早期电影状况 美国不仅是重要的电影产地,也是世界电影的主要发源地。188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其后又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于189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影棚。1894年4月,爱迪生用他的电影放映设备—“电影视镜”开始了商业性放映活动,这是美国电影史的开端。默片时代,电影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06年,全美已有1 000家“镍币影院”(因人场券为5美分镍币而得名)。1909年,镍币影院已达到1万家。.电影成为适 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为美国早期电影奠定艺术基础的导演主要有:鲍特、格里菲斯和卓别林。1903年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 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格里菲斯的巨大功绩在于他吸取了各派或各个导 演点滴分散的发明,加以融会贯通组成一个系统。他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等都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三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 在早期美国电影的发展中,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以纽约为基地一度垄断了电影业的经营。到191乒年左右,这一垄断终于被打破,美国电影的生产基地移向今天已经闻名世界的好莱坞。美国电影史上闻名遐迩的八大公司 在好莱坞逐渐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十年间,对于美国电影而 225 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 目中已经完全消失。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美国电影行 销到世界各地。好莱坞此时已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 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 行人协会,在W. 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这就 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20世纪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