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教材生物实验梳理

苏科版教材生物实验梳理

苏科版教材生物实验梳理
苏科版教材生物实验梳理

七年级上生物演示分组实验目录

七年级下生物演示分组实验目录

八年级上生物演示分组实验目录

八年级下生物演示分组实验目录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

蛋白质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豆浆、稀蛋清 先加A液,后加 B液,摇匀使用 尿糖检测葡萄糖葡萄糖试纸有色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样” 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四种色素 提取液:无水 乙醇;分离 液:层析液 画滤液细线 细、直、干燥 后重复画 胡萝卜素: 橙黄色;叶 黄素: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叶 绿素b:黄 绿色 新鲜的绿叶 (如菠菜叶) 层析液不能 没及滤液细 线(防止色素 溶解) 加入二氧化硅: 研磨充分;碳酸 钙:防止研磨中 色素被破坏 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橙色)灰绿色 CO2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混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学习、研究性课题调查对象统计方法计算公式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人类某种 遗传病 汇总法发病率= 患病人数 被调查人数 ×100% 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的单基因遗传病 发病率广大人群进行调查 遗传方式患者家系 种群密度调查要随机取样活动强动 物 标志重捕法 初次捕获个体数 总数N = 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植物、活 动弱动物 样方法 所取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和所 取样方数(取平均值)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土壤中的 小动物 取样器取样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酵母菌抽样检测法血球计数板显微计数

(1)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血糖调节的模型—构建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法;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 (2) 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3)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观察叶绿体——活体观察法(无需染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死体染色法。 (4)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进行相互对照)和产物检测法。 (5) 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渗透作用)吸水涨破法。取材: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不能用禽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6) 恩格尔曼水绵实验——通过好氧细菌确定释放氧气的部位在叶绿体(自变量:光照和黑暗;因变量:好氧菌聚集部位) (7) 假说—演绎法:①孟德尔发现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证明DNA的复制方法是半保留复制 (8)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9) 同位素标记法:①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②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O全部来自于H2O(自变量:标记物H218O和C18O2,因变量:O2的反射性) ③卡尔文追踪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④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⑤DNA半保留复制 (10)提纯,鉴定—艾弗里的实验;离心技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半保留复制。 (1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材料——淀粉和淀粉酶,不能使用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温度影响易分解)。检测试剂不能用斐林试剂宜用碘液。

2019-2020年初中生物结业考试 苏科版

2019-2020年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苏科版 试卷说明:整卷满分为100分,开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型均为选择题。选择题题型 包括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组合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准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其中1~30题每小题选对者得2分,31~40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下图中的A~D是四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在视野中的物像。其中最可能是因为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而形成的图像是 A B C D 2. 下列细胞结构中,能控制二氧化碳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线粒体 3.以色列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依据的原理主要是 A. 细胞生长的结果 B. 细胞衰老的结果 C.细胞分裂的结果 D.细胞分化的结果 4. 苏州作为最为著名的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有着良好的湿地环境。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延续城市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特点与功 能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B.能净化水源 C.能蓄洪抗旱 D.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 5 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6.某同学将水稻、苹果、松树归为一类,把贯众、海带和葫芦藓归为另一类。则他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根的有无 B .种子的有无 C .果实的有无 D .陆生或水生 7 A. 卵生 B. 用肺呼吸 C. 体温恒定 D. 具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8.“根深叶茂,树干粗壮”,这是对一棵大树的整体性描述。下图所示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 A .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 B .消化能力强,飞行时可随时排出粪便 C .骨骼和肌肉都很轻且薄,有利于减轻体重 D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10.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健康成年人合理膳食中各种食物配置比例的是 A B C D 11.右下图是以一条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绘制成的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各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各食物链中,与该金字塔最相符的是 ①草 ②树 ③植食性昆虫 ④兔 ⑤食虫鸟 ⑥狼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12. 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归纳总结-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 一、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实验方法汇总 (1)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 (2)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 (3)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4)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5)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 (6)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 (7)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8)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追踪光合作用O和C的转移途径:同位素标记法 (9)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10)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假说演绎法 (1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 (12)调查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样方法 二、常考的实验条件的控制 (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通入氧 (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油膜覆盖、用凉开水 (3)CO2的控制:除去密闭容器中的CO2:容器中放置NaOH溶液 保持密闭容器中CO2浓度的恒定:容器中放置Na2CO3溶液(或CO2缓冲液)(4)光照强度的控制:改变光源与植物的距离或改变光源(灯泡)的瓦数 (5)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给植物遮光处理 三、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教材实验中的应用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用3H标记亮氨酸 (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 (3)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用14C标记CO2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 (5)DNA的半保留复制——用15N标记DNA 四、盐酸和酒精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使用浓度及作用 (一)盐酸 1、实验“DNA和RNA在细胞在的分布”中8%盐酸的作用——水解 (1)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2)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2、实验“观察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中15%盐酸的作用——解离 能够使组织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 3、实验“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中5%盐酸的作用——控制酸性条件 4、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中0.1mol/L盐酸的作用——控制酸性条件 (二)不同浓度的酒精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1、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1)应用:脂肪的鉴定实验 (2)作用:洗去浮色。 (3)原理:苏丹Ⅲ易溶于体积分数为50%酒精。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高中考纲规定教材的19个实验可分为: (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一、三、四、六、十、十二; (2)探究性实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 (3)验证性实验:二、八; (4)模拟实验:五、十一、十六; (5)调查类实验:十四、十八。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1、原理、步骤、结论 2、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③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需现配现用。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1、实验原理及步骤

2、实验注意事项 (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还原糖含量高。 【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斐林试剂:需混合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需分别加入(先加A液,后加B液)。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 1、显微镜的使用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3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需用健那绿(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材料:①观察叶绿体用藓类或菠菜叶片;②观察线粒体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选鲜类、黑藻类叶:因为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小叶直接制片;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 1.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条件 (1)半透膜:可以是具选择透过性膜的生物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 (2)膜两侧的溶液具浓度差:是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2、注意事项 ①水分子的移动方向:可双向移动,但整体上水分子是从低浓度→高浓度。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全册教案简

.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全册教案

. 目录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第2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第2节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第4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第1 节饮食与营养 第2节营养物质的作用 第3节合理的膳食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1节食物链 第2节食物网 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第2节人体的呼吸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生物的概念 2、正确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4、明确生物学以及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1、生物与生物学的概念的理解 2、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总结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学习过程: 环节一: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让学生试着总结什么是生物。 动物,植物以及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即有生命的物体为生物。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生物的概念,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环节二: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如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和玩具熊,前者是有生命的而后者是没有生命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生命,再让学生举例自己周围那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如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河里的鱼,虫蚁鸟兽等等是生物,而学生周围的桌椅板凳黑板是非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从本质上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从而更加明确生物的意义。 环节三:引导学生观察几种生命现象,从而完成书本上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生物现象直接的总结生物的特征。

2018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

2018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 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实验原理 (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 [深度思考] (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 提示 [方法技巧] 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 (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 教 材 实 验 考 纲 要 求 显微观察类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验证鉴定类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类(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高中生物实验(必考)超详细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 0.9%的NaCl溶液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 上轻刮几下取细胞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 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取材失败 固定装片(细胞已死亡) 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 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水浴保温5min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 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 染色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 染色5min 两种溶液混合,现配现用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 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 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使观察效果最佳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如: 葡萄糖+ Cu ( OH ) 2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苏教版初中生物中学考试复习提纲

生物中考考点知识 班级: 主题一:科学探究(7.9分)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⒈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⒉除了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设置两组实验为了形成。 3. 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主题二:生物体结构层次(10.1分) 第2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下呈的像是像,如视野中看到P,则玻片上看到。 把视野右上方的物象移动到中央,玻片往移动即可。 在低倍镜下:细胞数目,个体,视野 高倍镜下:细胞数目,个体,视野 光线较强时,使用和遮光器上较小的孔,光线较暗时使用和遮光器上较大的孔。 ⒉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安放(2)对光(白亮的视野)(3)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最后调,使物象更加清晰。)(4)观察(右眼,左眼观察) ⒊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1)擦(擦载玻片和盖玻片),(2)滴(植物:滴;人和动物:滴)(3)取(材料),(4)展(5)盖(盖上盖玻片),(6)染(用染色),(7)吸(吸去多余的水)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材料要求: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⒈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核:线粒体: 叶绿体:液泡: ⒉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⒈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和。 ⒉细胞分裂: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加倍,平均分成两份移动到细胞两边,细胞中间长出,植物还长出,这样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化:分裂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 3 动物组织:、、、 血液是一种组织。 植物组织:、、、 例:叶脉属于,叶肉属于,叶表皮属于。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植物的器官:营养器官:生殖器官: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人体和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人和动物的结构层次比植物结构层次多了: 人的各项生命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三、1.单细胞生物有:。 2.草履虫依靠运动,靠呼吸; 变形虫依靠运动,摄食。他们依靠进行生殖。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7.2分) 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生物因素:影像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生态系统 1.在一定的地域,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和。 非生物成分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 绿色植物是(能进行,制造有机物,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侟在有机物中); 人和动物是,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细菌、真菌是,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总结 一、常用仪器、试剂或药品的用途 1、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2、Ca(OH)2:鉴定CO2 3、CaCl2:提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4、HCl:解离(15%)或改变溶液的pH 5、NaHCO3:提供CO2、作为酸碱缓冲剂 6、酸碱缓冲剂(Na2CO3/NaHCO3,Na2HPO4/NaH2PO4):用于调节溶液pH 7、NaCl:配制生理盐水(0.9%)或用于提取DNA(0.14M或2M) 8、琼脂:激素或其他物质的载体或培养基,用于激素的转移或培养基 9、酒精:用于消毒(75%)、提纯DNA(95%)、叶片脱色、配制解离液(95%的冷酒精)及洗去浮色(50%) 10、蔗糖:配制蔗糖溶液,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1、二苯胺:用于DNA的鉴定(沸水浴,蓝色) 12、甲基绿:检测DNA,呈绿色 13、吡罗红:检测RNA,呈红色 14、 15、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乙液0.05g/mLCuSO4)/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沸水浴,砖红色沉淀) 16、双缩脲试剂: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紫色) 17、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和苏丹Ⅳ染液(红色):用于脂肪鉴定 18、碘液:用于鉴定淀粉(变蓝色) 19、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 20、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21、健那绿B: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22、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呈灰绿色 23、溴麝香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24、吲哚酚试剂:用于维生素C的鉴定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总结

教材实验总结 1、生物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为: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实验操作步骤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实验的原理和程序; (2)可重复性原则——使其他人能按照该步骤完成实验并能不断重复而得到相同的结果;(3)简便性原则——能以最简单的步骤、材料(经济易得)完成实验; (4)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干扰、控制变量(强调变量的惟一性)。 3、设计实验步骤常用“四步法”。 第1步:共性处理实验材料,均等分组并编号。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应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语言,如:“生长一致的”,“日龄相同的,体重一致的”等等。分成多少组要视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而定,(一般情况分两组)。编号最好用A、B、C或甲、乙、丙,而不用1、2、3 避免与实验步骤相混淆。 第2步: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处理各组材料。方法为一组为对照组(往往为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的),其余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单因子变量),其他条件要注意强调出相同来,这是重要的得分点或失分点。至于变量是什么要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 第3步:相同条件培养(饲养、保温)相同时间。 第4步: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预期);首先要根据题目判断该题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则结果只有一个,即题目中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则结果一般有三种:①实验组等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②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原理、步骤、结论 2、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 防止颜色干扰。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doc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一: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②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 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 (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 + 6O2 + 6H2O6 CO2 + 12H2O + 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四: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养(2)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 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管 教学目标: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与观察 教学准备:三种血管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那呢?(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二、新课讲解 1、简介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的排出。 2、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自来水管道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血管的跳动。 (1)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第3页图,摸一摸自己的头部、腕部、足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注意:颈部的血管不能重压,也不能长时间压迫) (2)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生:观察后回答。) (3)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动脉血管的这种跳动称脉搏。 (脉搏的形成)心脏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使得动脉血管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再收缩。动脉血液随着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血管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 下面一起来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4)统计男、女生脉搏的次数,并结合小资料的内容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 3、观察三种血管的插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 (a)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样? (b)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1)老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将三种血管进行比较并思考: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最新几个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

几个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实验内容,意在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技巧:这非常好,也非常必要。但在学生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些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不能较好的达到预期效果。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认真探究,不断摸索,并聆听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所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实验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优化了课堂结构,为原来在课堂45 min难以完成的实验节省了时间,并提高了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实验验证,发现教材中一些实验操作不太合理,需加以改进和创新。现就选取几个常见的教学实验作以简单的改进探讨。 在“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的演示实验”中,教材选用的是一种半透膜一玻璃纸即羊皮纸,这种羊皮纸目前很难找到,备选的替代材料很多,如花生种皮、猪肠衣、鱼鳔及鸡卵的卵表膜,而花生种皮小,易破;不透明,直观性差;猪肠衣要将猪小肠的浆膜剥离才能得到,操作麻烦,不干净;鱼鳔虽好,但很滑,不易与玻璃管捆绑;替代材料鸡卵的卵壳膜效果较好,剥取一个完整的卵壳膜的方法是,将生鸡蛋

放在稀盐酸浸泡3~4h,取出后,将鸡蛋的钝端打开一个小洞,去掉蛋清和蛋黄,很容易就剥取到一个又大又有韧性的卵壳膜,实验操作非常方便。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中,脂肪的鉴定需要做切片,要求刀口向内,与花生断面平行以均匀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快速拉刀,滑行切片,如此连续动作,切下一些薄片(最薄处最好只有1~2层细胞)。这种操作技术对学生要求很高,即使有些学生动作符合要求,切下来的薄片也很厚。有些学生怕切到手,干脆像切菜一样,切出的薄片就更厚了,实验基本失败。有两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还是做切片,选用的是双片刀片,把两片刀片合并在一起进行切片,这样在两片刀片之间很容易得到薄片,但还是有些学生怕切到手,不敢做。第二个方法改做涂片,学生只需要用刀片在花生断面上轻轻刮取一些粉末,做成涂片,经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很容易找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使得实验能够顺利的。进行。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个实验中,所采用的试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选用紫色洋葱作为实验材料的目的是因为紫色洋葱的细胞液中含有的色素使其呈现为紫色,这样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但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影响到实验的效果:(1)每个洋葱的最外一层鳞片叶紫色深,越往里颜色越浅,最里面近似白色。如果想获得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

苏科版生物复习资料(七上知识要点) 一、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绪言 (1)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①植物类: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校园植物等 ②动物类:珊瑚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等 ③微生物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杂交稻之父:袁隆平 2、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一种生物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的因素 (2)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阳光、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 举例:①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影响因素是空气) ②沙漠里植物植株矮小(影响因素是水分) ③极地狐和大耳狐的关系(影响因素是温度)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举例:①北极熊、青蛙的保护色 ②竹节虫的拟态③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 (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1、主要结构 (1)目镜、物镜:目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目镜的放大倍数 举例:目镜为5倍,物镜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 (3)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5)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2、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摆放:放置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观察: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 (3)显微镜成像:倒像。举例:字母d在显微镜下应看到的是p (4)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上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实例:有一次小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告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 探究 1、提出问题: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作出假设: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高考生物必备: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 普通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中实验的数量明显增多,为了搞好新教材中实验内容的教学,我们对这些实验提前进行了试做。现结合我们的试验体会,谈谈怎样做好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供高中生物教师参考。 [实验1]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1实验的准备工作 1.1材料准备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实验材料应有所选择。教师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含糖量较高, 富含脂肪、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为使检验效果(颜色反应)明显,用于鉴定糖的生物组织,最好选用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应提前浸泡3~4h(以宜于制作临时装片为准)。用于鉴定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应提前浸泡1~2天,便于研磨。 1.2药品、试剂准备斐林试剂: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2种溶液,应提前备好,分别用滴瓶存放。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2种母液,应提前备好,分别用滴瓶存放。苏丹溶液:取0.1g苏丹干粉,溶于100ml95%酒精中,待全部溶解后再分装成小瓶。 2实验的安排为了使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教师应展示3个实验的结果,供学生作对照比较。为了能按时完成实验,学生分组应以2人1组为宜,而且2人必须分工合作,以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如鉴定脂肪时,1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另1个学生调试显微镜。 3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选好实验材料,实验就成功了一半。注意事项: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试剂的2种溶液分别配制、储存, 使用时再临时加以混合,即现用现配。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A(10%NaOH溶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试剂B(1%CuSO4溶液)。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对试管中的溶液进行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另外,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沸腾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用于蛋白质鉴定的蛋白(蛋清),必须稀释,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壁,不易洗刷。 4实验现象的观察本实验都是通过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存在,因此,必须持别注意观察加入化学试剂前后被检样品的颜色变化,以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2]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的装片 1实验的准备工作

苏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⒈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⒉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直接影响生物)生物因素:影像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第2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⒈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反光镜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⒉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⒊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滴(植物:清水;人:生理盐水)→取(薄而透明)→浸→展→盖→染(后吸)→看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⒈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⒉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⒈相同点:细胞膜(控制细胞物质进出)、细胞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 ⒉不同点: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⒈生物体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体积增大而由小长大。

⒉动物、植物组织 动物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肌肉组织(运动)、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导兴奋) 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基本组织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植物体的细胞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一、植物种子的萌发 ⒈种皮(保护) 种子结构子叶(贮存营养) 胚胚芽─→茎和叶 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根─→根 ⒉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种子萌发的外接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⒊种子萌发条件实际应用 ⑴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坏。 ⑵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乏空气。 二、植物根的生长 ⒈根尖的结构 成熟区─→吸收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伸长区─→使根尖伸长 尖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冠──→保护 ⒉根的生长一方面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增大了细胞体积。 一、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⒈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⒉花生“麻屋子(果皮)”、“红帐子(种皮)”、“白胖子(胚)”。 ⒊果实:小麦子粒、玉米子粒、葵花籽; 种子:豆类、西瓜子、杏仁、芝麻。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考点总结 考点一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①植物类: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校园植物等 ②动物类:珊瑚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等 ③微生物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杂交稻之父:袁隆平 3、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一种生物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的因素 (2)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举例:①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影响因素是空气) ②沙漠里植物植株矮小(影响因素是水分) ③极地狐和大耳狐的关系(影响因素是温度)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举例:①北极熊、青蛙的保护色 ②竹节虫的拟态③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 (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1、主要结构 (1)目镜、物镜:目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目镜的放大倍数 举例:目镜为5倍,物镜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 (3)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围较大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5)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2、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摆放:放置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观察: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 (3)显微镜成像:倒像。举例:字母d在显微镜下应看到的是p (4)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上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实验结果 (四)、生态系统的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