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新伙伴(第一课时认识你我他)粤教沪科版

认识新伙伴(第一课时认识你我他)粤教沪科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10.1 认识分子

10.1 认识分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油膜法测分子大小的原理。 (3)知道分子的球形模型,知道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4)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 2.能力目标 (1)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原理、方法的掌握。 (2)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固体、液体分子的质量、体积等微观量。 二、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大小的原理、过程以及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教学难点: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数量级。 三、教学方法与教具 方法:试验研究法、问题解决法、互动探究法 教具:油膜法整套器具、绿豆、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课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力学部分的知识,包括力和运动两部分。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研究热学部分的知识,热学是物理学里另一个很重要的分支。新的内容必然涉及到新的规律、新的形式、新的规律。我们这节课就先研究“物质的组成”。 【板书】10.1认识分子 (二)进行新课 物质,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东西。物质形形色色,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种形态。有的物质很大,有的物质很小,包括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空气,都是物质。看到各种各样的物质,自然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介绍部分古代的物质结构理论:①我国古代关于物质组成的部分理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问》)这是一种物质可以无限分割的思想。“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惠施)“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墨经·经上》)这两个观点和现代原子理论非常相似。②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万物都是由极小的微粒组成。 科学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经证实了构成物质的单元有分子、原子、离子等。当我们研究这些粒子的热运动时,发现它们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因此,在热学中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 认识分子》教案(粤教沪科版)

第一节认识分子 【教材分析】:本节由三个段标组成,即德谟克里特的猜想、什么叫分子、分子的大小。教材首先通过对宏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提出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然后介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和发现,最终提出分子的概念。并同时提出一切物质都是分子组成的。 本节的后半部分又以图片和一个小活动说明了分子的大小是可测的,并用“油膜法实验”测出了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书中以大量的图片以及文献资料增加学生对分子的感性认识,并以类比的方法来说明分子的大小,使学生对分子的大小有一个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文中有关中国古代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明历史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在探究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和性质时,充分运用猜想和建立模型的方法,这是科学家采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也是学生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图片资料与物理学史料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宏观物质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运用猜想、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看图和自己动手做实验和计算,使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推理、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 教学重点:什么是分子及分子的大小。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分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分子概念及其直径的理解,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本节的难点在于: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阅读法、实验与讨论法教学器材:量筒、水、酒精、高锰酸钾 引入新课 一、新课引入: 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入课题,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多姿多彩,千奇百怪,例如:屋檐滴水时间长了,为什么能“水滴石穿”呢?如书96页图5-1所示,铁铲用久了为什么会变薄呢?当我们走近花园时又为什么能闻到花香呢?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对于这些问题,人类很早就在探究其原因。你是怎么想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认识分子”。 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分子 活动1 :用炭素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的显微镜对笔迹进行仔细观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