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音乐下册-彼得与狼1教案-湘教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彼得与狼1教案-湘教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彼得与狼1教案-湘教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彼得与狼1教案-湘教版

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学生乐于倾听,并愉快地参与“用音乐讲故事”的方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主动参与合作。

2.通过学习,建构起学生个体的体会,深层次体会真善美、假恶丑及团结能战胜困难的

道理。

3.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要素表现作用来提升自己的欣赏领悟力。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用不同乐器的演绎的音乐主题和与其相应的音乐性格。

2.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作品,并能用持久的兴趣,持续音乐学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a).听凯旋主题,想象:如果这是一队人在行进,那么你觉得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知觉欣赏,感受音乐的进行曲风格与辉煌的音效。)

b).设疑: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提出疑问,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导入新课(了解音乐表现形式,在联系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觉欣赏。)

a).交响乐队乐器知识复习

b).出示音乐中的七个角色,并听辨每个形象的主奏乐器(乐器图片出示)及旋律特点。

i.头六个依次简介,并渗透各个音乐形象的相应表现与相关表演。

ii.“彼得”重点欣赏,并哼唱旋律

三、听音乐,演故事(听第一段音乐,熟悉相应音乐旋律,为深入欣赏做好准备)

分五组,老师为小鸟,学生依次为彼得、猫、鸭子,爷爷、各自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有所反应:

i.听出这是自己的音乐

ii.会随着音乐做律动,体现分组群体性活动,增加趣味性和音乐体验。

iii.老师引导下,在鸭子与小鸟处作展开。(感受两条旋律的交织进行,既是对感知创作手法的渗透,又是对音乐情节展开的理解)

四、听音乐,说故事(在“聆听音乐”“讨论情节”“联想画面”“思考道理”的过程中熟悉故事情节,了解相关音乐要素在表现故事情节时的变化,并自主地领悟故事中所传递的勇敢、正义、安全、善良的主题)

a).从老爷爷的劝告中引入狼,预示矛盾冲突

b).听狼的音乐,说音乐特点,再启发想象,和平环境将会受到冲击,会怎样呢?——启发想象和讨论(自己讨论一些时间)

c).狼来了,猫会怎样:听猫上树的音乐,感知音乐加速、上行等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d).那小鸟会怎样呢:

1.学生想象

2.听狼抓小鸟,小鸟灵巧地飞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e).那么小鸭子呢:

1.学生想象

2.听小鸭子在慌乱中竟跳出池塘最终被吃掉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并感悟小鸭子由于其自由与不镇定所导致的后果。

f).这时的彼得会怎样:

1.学生想象

2.彼得还会更有作为——听彼得镇定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五、抓狼(从音乐因素的变化感知情节的推进,让学生在“听”“演”过程巩固对音乐的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巩固)

a).解说,彼得等该如何办,引出团结、巧计、放绳、套牢、挣扎的情节,让学生简单模仿声音

b).听抓狼的音乐

c).听后分析

d).再听并分角色表演,老师提示,营造高潮

e).猎人抓狼

六、凯旋音乐,首尾呼应(由知觉欣赏上升到情感欣赏阶段)

七、出示课题

作曲家介绍(照片、简单生平)揭题: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作曲家的愿意图——结合真善美教育

八、听故事精简版

f).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回忆已接触过的音乐知识

g).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在小范围内展开“你有什么收获”的小结

h).在凯旋乐段的时候,引导学生由情感欣赏上升到理智欣赏阶段。

九、小结

小结:引申出原作,对本课的知识点作小结。在音乐声中结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