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

总则

一、基本理念

教学常规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学校工作必须围绕“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统筹安排,抓好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局的质量管理。学校要把教学常规工作的质量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把教学质量作为考

核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

《意见》的实施要有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以激励为主要手段,满足教师在良好的人际关等方面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1、校本化原则各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形成管理上的特色。

2、层级性原则学校在执行《意见》的过程中实施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教研组)构成的层级管理。校长是教学常规工作的领导者和指挥者,教导主任是教学常规工作直接责任人,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组织和管理组内的教学常规工作。

3、动态性原则学校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教学常规工作的重点,对教学常规的管理要在常态下结合学校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实施动态管理,保证教学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4、价值引导原则:《意见》的实施要在适当规范的前提下,注重对教师进

行新的教学价值观的引导,促进教师教学工作方式的转

5、个性化原则实施《意见》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在遵守《意见》的基

本规范的前提下,倡导教师创造性的做好教学常成个人特色。

三、基本内容

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包括:课程管理、秩息管理、学籍管理

四、说明

此《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开始试行,各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并提出修改建议,反馈给初教科,以便进一步修

改定稿。

第一章教学常规管理的组织与领导

校长室

……………………一级管理

教导处(教科室)

………………二级管理

年级组

教研组

…………三级管理

一级管理:校长室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整体规划和领导学校教学工作(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教学常规工作、教科研工作)。校长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主要是教学思想的管理和教学组织的管理,保证学校的教学思想与时代理念相通,保证教学组织职责分明,政令畅通,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围绕“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统筹安排。

二级管理:教导处(教科室)是学校管理教学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将校长的教学思想具体化,组织实施和学校的教学决策。教导主任是校长管理教学的主要助手,负责组织和管理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指导年级组、教研组工作。

三级管理:年级组、教研组在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的领导下具体组织与落实教学工作的各项要求。教研组的工作侧重于教师教的管理,组长的职责主要是组织本组教师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学检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年级组的工作侧重于行政事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组长的职责主要是协调组内各年级、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创设一个合作、和谐的环境,组织和管理组内教师的业务学习,协助教导处做好组内代换课工作教学好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负责组内教师的考勤,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二章教学常规管理规范

一、课程管理

学校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校课程的实实施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生活经验,学校要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各级各类教学

计划、对教学教程的管理。

1、制定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和地方课程,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教学资源,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学校应严格执行课程实施方案,切实保证课程实施与课程方案的一致性,严格控制课程总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

2、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年度课

程实施方案》制定学校各级各类教学工作计划:

⑴学校工作计划,要确定学校教学工作的理念。

⑵教学工作实施计划,要确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题和思路。

⑶教研组工作计划,要确定研究的主题和解决的问题。

⑷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要开发学科课程资源,确定教学改革的题。

3、加强对教学过程管理

⑴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环节的管理。

①备课的基本规范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教”。对备课的管理要因人而异,注重实效。对优秀教师,要给他们提供自主设计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对新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或规范管理。同时要引导教师把备课当作一种课程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和共享。严禁抄袭他教案,严禁不备课上课。

②对上课的管理要立足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引导学生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③对作业的管理要立足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作业的实`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各学科作业总量,禁止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提倡给学生布置一些趣味性、探究性的作业。倡导多样化的、富有实效的作业批改方式,严禁不

批改学生的作业。

④对辅导的管理要着眼于优秀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发展和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情感的激发、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潜力的挖掘。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要引导教师为其建立“成长进步袋”,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爱心、有耐心、细致、持久地对他们进行辅导。严禁集体补课,严禁歧视和放弃学习困难

学生。

⑤对考试与评价的管理要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与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推

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凡按课程计划开设的学科课程都要进行考查与评价。语文、数学学科每学期只进行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其它学科通过平时考查评定成绩。毕业考试由学校命题统一组织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

考试要端正考纪,严肃考风。允许品学兼优的学生申请免考和考试成绩不满意的学生申请重考,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要求教师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后,

让其重考。

提倡考试方式的多样化,可采用闭卷、开卷等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试、操作、表演、作品展示等形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材料,体现开放性、探究性和问题解决。

对学生考试的成绩进行等级评价,不允许根据考试的成绩给学生、班级排名

次,严格控制考试的次数。

考试之后教师要进行质量分析,教导处要向全校教师作质量分析报告。

⑵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以动态管理为主,主要方式是随机听课、教学检查和教

导例会

①随堂听课

学校领导和教导处(教科室)人员要有计划地深入课堂听课,一学期内,校长听课不少于40节,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50节,。学校领导和教导处人员听课后可相机检查教师上课的教案或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并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效果作出客观的评价,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导处每周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安排学校行政人员听课任务。每周的行政例会上,校长、教导主任会同其行政人员要分析与综合

年级组、教研组内也要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听课不

少于是15节,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

②教学检查

教学检查要突出重点,解决问题。

年级组、教研组内间周进行一次的教学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备课、教学进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和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情况。要做好检查记录与反

馈。

教导处在期初、期中、期末组织阶段性的教学检查,检查后,要作出反馈和客观评价,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调控工作的措施。

③教导例会

为了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做好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信息的反馈与调控,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有秩序地、均衡协调发展,段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校必须建立和健全教导全会制度。每学期教导例会不少于两次。

教导例会由校长主持,教导主任协助组织,吸收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

教师代表及其它成员参加。

教导例会的主要内容有:①研究如何落实上级部门下达的教育教学任务,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实施情况,制定各类教育教学管理制度;②根据“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原则,在阶段性的检查之后,具体分析教育教学工作中突出的问题,提出对策;③研究如何加强年级、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及时掌握教学管理系统

的运行情况,保证教学系统政令的畅通。

教导例会形成的决议,要责成专人负责落实,落实情况除及时向校长报告外,并在下一次教导例会上予以通报;要做好教导例会的记录,并由专人保管,学期

完后交档案室存档。

教导例会的基本议程是:校长宣布会议的主题提出并分析要解决的问

题教导主任提出解决问题的调控措施与会成员对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发言进

行讨论,形成决议,并责成专人落实。

二、秩序管理

㈠教学秩序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严格执行校历表、课程总表、作息时间表。

学校要根据区教育局颁发的教学历和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好校历

表、课程总表、作息时间表。

1、校历表要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均衡地安排教育教学活动。需要量安排全校三分之一以上学生参加的大型活动每周只能安排一次。需要安排全校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活动每周只能安排一次。

2、课程总表严格执行课程总表,确保各类课程在时间和内容上的落实。教导处要加强对教师代课、换课的控制。严禁课堂上“空堂”(没有教师上课)的

现象。

3、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每天安排早锻炼、广播操,眼保健操上下午各一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量,保证学生每日在校活动时间不得超过六小时,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节假日不得安

排集体补课,不滥办各种培优补习班。

㈡教学秩序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教学巡堂、情况报告。

1、教学巡堂

教学巡堂由当天的校务值日人员执行。教学巡堂主要是随机检查课堂常规的落实情况,教学现场的安全情况、教师值日的到岗情况、课程表的执行情况、课外活动情况等。教学巡堂每天不少于两次。校务值日人员要将巡堂情况如实记入《校务日志》上,以此作为对教师工作情况考核的依据之一。校长、教导主任要定期查阅《校务值日》中关于教学巡堂的记录,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情况报告

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应与上级主管部门互能信息,严格执行

情况报告。

⑴报告的种类:停课、大型活动、学生中的意外事故、学生流失或辍学以及

影响教学秩序的重大事件等。

⑵报告的期限:学生意外事故和残废伤亡,必须在接到消息后24小时内上报;学校的停课、大型活动必须在进行的前三天上报;其他情况报告不得超过

72小时。

3、报告的手续:上报情况应填写《情况报告单》;请示报告必须在接到批

复后方可生效。

三、信息管理

信息是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它对于教改信息的传播、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总结、教科研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信息资料要及时收集,适时传播。

信息的管理,主要是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进行外部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

学校内部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外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定期在教育刊物、网站、书籍和它校教学工作资料上寻找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并按专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收集与整理,并汇编成册,供教师查阅。

2、内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资料要按“期初”、“期中”、“期末”和“平时”时间段进行分类收集与整理。对其中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信息资

料应予以及时传播。

四、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指学生在阶段学习中相对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达成度。学校教学管理的一切活动和一切制度的制订与实施都要围绕“教学中心,质量第一”进行。学校要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不断

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㈠、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严格实施“三全管理”

1、全员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的全员责任制,树立全员责任意识,激励全体

教职工以高度的质量责任感去取得教学工作的高质量。

2、全程管理:重视教学过程各环节和各要素的整体优化。

3、全局管理:以“教学中心,质量第一”多方面的协调和多渠道的配合。

㈡把好教学质量关

1、校长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经常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并采取措

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教导处要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除了期末考试外,教导处要有计划地以多种形式对各学科进行教学质量现状检查与调研,认真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落实调控措施,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3、教研组和各学教师科要通过多种形式(如课堂观察、作业、单元综合练

习等)加强教学质量的自查自控,做到“当堂清”、“单元清”。

五、学籍管理

㈠学籍管理的主要依据

1、《九年义务教育法》、《武汉市残疾儿童保护条例》、《小学管理规程》

等。

2、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㈡学籍管理的基本要求

1、运用“桥口区学籍管理系统”对学籍实行微机化管理

2、学籍管理的负责人是教导主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配备兼职

的学籍管理员,协助教导主任管理学籍。

㈢学籍管理的内容及规定

1、新生入学及班额要求

小学应按《九年义务教育法》、《小学管理规程》的规定,依法组织、接纳服务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就近免试入学。安排轻度弱智、少量中度弱智、听力损失在70分贝以下的聋童随班就读,并且对残疾儿童的入学问题尽量提供方便。

新生入籍后,须编写学号(学号具有唯一性),并将新生所有的信息输入学籍管理系统。学籍号按入学年号+区号+学校代号+学生号(三位数)编写,并根据学生户口所在地注明“借读”、“辖区内”和“辖区外”。班额严格控制在45人以内。

2、升级、跳级

学生在一年内,各学科成绩及格,操行评定均在丙等以上,准予升级。

学生在一年内部分学科成绩不及格,应给予补考,补考后及格给予升级,补考后仍不及格者,随班跟读,并报区教育局初教科备案。补考在新学年预备周进行。对于少数成绩特别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学校可允许其跳级,并报请初教

科审查批准。

3、休学、复学、退学

小学对因病无法继续学生的学生(需要具备市级以上医疗单位、的证明)可准其休学,学校开休学证明,保留学籍。学生休学三个月以上,复学时学校可袖其学力程度并征求其本人及其监护人意见后编入相应的班级。

小学生在学习期间,因病或其它意外事故导致完全丧失学习能力的,应允许其退学,退学需要有相应的证明,并报请区教育局初教科审批。

4、学生异动

本区内学生异动,原则上在保证班额的前提下由学校之间直接签发异动证件。学生跨区异动,须经两区教育局初教科签字同意方可办理异动手续。

六年级学生异动,须事先报初教科审查,由初教科签发就学通知书后学籍方

能生效。

⑴转出

在取得它校同意接受的证件后,再由微机签发并打转学证明,并附学籍卡、健康卡、少先队员登记表,同时注销该生的学籍,转学证由学校存档备查。

⑵转进

学校接收转学生时,必须先对学生的厅局级进行考查后,再编入相应的年级,

再由微机签发打印接收证明。

5、借读

学校在保证服务范围内适龄学生入学,且班级学额未满的情况下,可接收居住在本校辖区内,符合借读条件的学生入学借读。

6、毕业、结业

学校对修完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对一门基础学科和两门并开学科成绩达不到丙等者,发给结业证书。毕业证号与学籍号统一,并在学籍系统内进行毕业数据处理,填写结业生“德、能、勤、绩”。

7、辍学管理

学校应防止学生中途辍学。学生无论因何因辍学,学校应立即向初教科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会同班主任及有关部门督促学生上学。

㈣特殊儿童的管理

特殊儿童指的是三类残疾儿童(弱智,听力受损、四肢残缺)和心理障碍儿

童。

1、对残疾儿童的界定及管理办法按照武教普(1996)号文件办理。

2、学校应热情接受特殊儿童入学,安排随班就读,并给予更多的关爱,任

何人不得驱赶、体罚(变相体罚)、歧视、放弃、讥笑、讽刺他们。

3、教导处要认真对待特殊儿童的管理工作,责成有关教师针对特殊儿童实际,拟定转化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落实辅导,在评定转化效果时,主要看进步。

教导处要建立特殊儿童档案,班主任要建立特殊儿童“成长记录袋”。

第三章教学常规工作规范

一、学习与研究

学习与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

内容之一。

1、教师要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有计划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育信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教师要不断地自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注意积累和提炼教学经验。

2、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并能结合学校和自己的实际选择教学研究专题进行研究,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在教、

科研中,教师要善于与他人合作。

二、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对一个学期全部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它必须根据本校教学工作计划、本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本年级的内容标准、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包括“学科教学计划”和“专题研

究计划”。

1、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教学计划所包括的内容及制定的要求是:

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师用书上所阐述的目标,只是最基本的规定,教师应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作必要的补充,使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⑵学生学习现状分析:从学生的“认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学习习惯和态度”、“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重点地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对学习困难学

生要作重点分析。

⑶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教师可以从“开发课程资源”、“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评价方式”、“改善学习环境”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要求做到具体可操作。

教学进度及教学活动安排:根据学校校历表,综合考虑假节日、学生集体活动和复习考试等因素,均衡地安排教学进度。教学进度的安排要有一定的弹性,

便于调整。

2、专题研究计划

专题研究计划的内容及要求是:

⑴专题名称⑵研究内容⑶确定专题的原因

⑷专题研究理论依据⑸研究的步骤及措施

⑹研究的阶段成果形式

三、备课

1、备课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必须备

课上课。

2、教师要充分利用与备课有关的教学资源(已有的备课积累、他人的先进经验和案例、报刊杂志、网络上的素材等),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逐步做到

用电脑备课。

3、教师要在单元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课时备课。

单元备课包括下以基本内容:

⑴单元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维度制定。

⑵单元教学分析:从“单元教材的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相关的课程资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面确定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式

与学习方式。

⑶单元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价:检查的内容与方式,评价的标准。

⑷单元课时的划分

课时备课按照以下基本内容写好教案:

⑴学习目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达

到的

⑵重点难点

⑶教学准备:师生双方需要做的课前准备。

⑷教学过程: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教学环节简洁适用。教学情景的设置、教

学活动与课内外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

⑸教学评价:从学生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上课的情绪状态、知识和技能的

掌握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教学结束后,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出课后记:⑴创

新之处⑵教学效果⑶主要问题⑷改进意见

四、上课

1、教师要做好上前的一切准备,并在上课铃响之前到达教室,按课表上课,

下课不拖堂。

2、教师一经进入教室,中途不得离开;不允许在课中让学生出堂为教师拿、

放物品。

3、教师要注意教学中的卫生(读、写、座的姿势和学习的卫生习惯)和安

全。

4、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与合作,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5、每节课要力求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教学内容活化: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使知识生活化,具有

生命力。

⑵教学方式恰当: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⑶教学氛围和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融洽,并保持有效的互动。

⑷教学评价及时:教学评价符合学生个性,具有激励性。

⑸教学效果落实:教学任务完成,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相应

的知识与技能。

五、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㈠作业的设计

教材中的练习,大多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而设计。教师应该领会编者的意图,恰当地选择并指导学生完成。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

课内外的作业。

教师自行设计作业应当做到:有针对性、趣味性、探究性、生活化方式多样、

难易适度、份量适宜。

㈡作业的布置

1、布置作业一般应先进行作业指导(包括思路的点拨、提出作业的行款要

求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课堂作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的课外作业,课外作业要按照以下日总量布置: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中年级不超过半小时;低年级一般不布置书面作业。

㈢作业的批改

1、教师要及时收阅、批改和发还学生的作业,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订正。教师每次批改学生的作业都要给予评价,提倡用等级加激励性评语的评价方法。严禁不批改学生作业或只写一个“查”或“阅”的现象。

2、要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订正作业的习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对他们的作业要面批面改。教师以学生订正的作业要进行回批。

五、辅导

1、辅导要做到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以不增加其课业负担为前提。

2、辅导要因材施教,对优秀学生的辅导,要通过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发展其爱好特长。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立足于课内的个别辅导,教师要多给他们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要争取家长配合,

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

3、教师要为学习困难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对他们的辅导要持之以恒。

六、考查与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考查与评价着重在平时进行了,主要方式是随堂检测和单元检

测,检测结果采用等级评价。

1、随堂检测:可采用提问、讨论、检查作业、口试、操作等方式进行。

2、单元检测:单元检测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单元检测时间一般不超过40分钟。

七、质量分析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期末考试后可采用数据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1、数据分析法:通过总分、均分、合格率、优秀率等数据来分析研究全班

学生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

2、因果分析法:就考试中普遍存在的某种现象,找了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

因素,从而加强教学的调控,保证最后的质量达标。

八、教学总结

1、学期末,教师要对照教学计划、结合期末考试的情况全面总结教学工作。其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主要成绩、教学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

具体措施。

2、提倡教师写专题总结。专题总结是指对教学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专项的比较系统、较为规范的总结。它一般包括“认识、做法、结果”或者

是“做法、结果、体会”等。

2016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整)

2016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整) 公文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整)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常规工作则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为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特拟定本细则。 一、计划的制定 学期初,教师要及时制定规范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制订要作到:据标准(新课程标准)、依教材、切实际(符合时间排合理)求实效。 1、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①学生基本情况分析②、教材分析③、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④教学进度计划安排。 2、计划在本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完成并上交教务处审阅通过,符合要求准予实施,不符合要求者,重新制定。 二、备课 1、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坚决杜绝不备课就上堂讲课,新聘、调入教师必须按教材体系备好详案:要有较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有一定教学经验和教学任务重的老师可以备略案。 2、备课内容必须与上课内容符合(以学生班务日志记录为准),否则视为无效。 3.电子备课,每节备课应有:要有较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 三、上课 页脚内容1

1、教师在上课铃前1分钟应到达教室门口,巡视学生上课准备情况;上课铃响,进入教室,师生问好后开始上课。 2、上课要有计划,要实践教案。教学过程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3、上机、实验实作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4、体育课、音乐课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每堂教学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严禁整堂课学生自由活动安排。 5、自习课教师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得离开教室,不得在走廊外聊天等。 6、教师要服装整洁,仪态端庄,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上课禁止打接电话和抽烟等。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应目的明确,紧扣教学目标,难易适度。作业批改中杜绝大“√”大“×”现象,作业本上应可批注。 (一)初中 1、语、数、外、理、化书面作业检查要求: ⑴作业全批全改,每期批阅次数语、数、外不少于60次;物理、化学不少于50次;政治、历史不少于40次;地理、生物、音乐、美术按实际课时记数。 ⑵期末复习阶段的作业可以试卷讲评为主,试卷讲评不做为作业处理,但如已批改可做为三次作业处理。 2、认真批改作业,每次作业应详批详改,无学生批改现象,无划大勾现象,严禁弄虚作假,一次批改多个日期 页脚内容2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为促使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根据我市实际,对中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计划 1.严格按课程方案开齐各类课程,上足课时,制定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的课程实施计划,特别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在学校和班级的醒目位置公示学校和班级课表。学校和学科教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组织领导教导(务)处、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计划必须对全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五天印发给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务)处、教科室组织实施。 3.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在教导(务)处、教科室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研究要求及本校实际制订,其内容包括:(1)上学期教研工作情况分析;(2)本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与要求;(3)教研活动的安排(含教科研课题研究安排)。建有备课组的学校要将备课组活动计划纳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之内。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三天订好送教导(务)处、教科室审定,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4.学科教学进度计划,由备课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制订。制订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前,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教材。计划要明确一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其内容包括:(1)学生情况简析;(2)本学期教学总目标与要求;(3)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计划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计划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教学工作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每个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体现,是一所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的客观载体。而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障,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新课改对常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学学段的特点也决定了:小学教学不仅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人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要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 第一部分:教学业务常规工作要点 一、突出两个重点:上课和作业。 继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让学生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课堂教学以“有效教学”思想为指导,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计划性课堂”向“计划性与生成性课堂互补”转变,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堂模式,如充满情感的语文课堂,以趣激学的英语课堂,关注生活的数学课堂等。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逐步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以情激学,以趣导学,让学生在活泼、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彰显个性。让课堂教学充满足够的吸引力和魅力。 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上课过程中要体现新课改精神。调整课程表,要求教师严格按课程表上课。结合中心小学的要求制定教师上课、备课、作业、辅导、等基本规定。继续探讨小组合作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 推行个性化作业。把作业变成孩子们的乐趣。禁止布置耗时、无效、重复的作业,作业当堂完成。倡导分层次布置作业,增加选作性、实践性、创新性作业。让作业的布置达到巩固与求新相结合、单一与综合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让作业适合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感受到快乐。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按中心小学精神,本学期可以不规定课堂作业次数,更加注重作业的质量,有效利用好学生现有的教辅资料。做到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二、抓关键环节:备课。 按中心小学精神,纸质备课有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安全教育。备课注重实效有用,能确实为上课服务。不抄备课、补备课。重点把握教学知识点和处理方法,体现教学目标评价。努力做到备课中体现出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尽量简化其它心中有数的东西,减轻教师的负担。 三、措施保障:质量检测 这是提高质量的有力保障,也是教师掌握学情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手段。随堂检测可以形式多样如作业、提问等。单元检测除了依据县教研室统一下发的检测题和中心小学的检测规定外,任课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自主命题组织考试。单元检测试题列入常规检查评比内容之一。学校如有条件可统一组织一两次检测,检验教师的教学情况。“二次过关制度”。单元检测对于不及格者(或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学生如一二年级达不到优秀者)要进行辅导,然后进行二次考试。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安排。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就是教学规律得体现,就是对教学过程得最基本要求。本制度所指得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得布置与批改、辅导、课外活动、学业考核与评价、教研活动。教学工作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得艺术性与创造性应体现在上述各个环节之中。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得教育教学形势与需要,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科教学提出明确得要求与相应得检查措施,对各项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该计划必须有具体得管理目标与切实可行得质量监控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得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2、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与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订,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制订与执行得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订,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得总体精神,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本学期所任学科得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学情拟定教学进度及教学中应注意与改进得措施。具体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

度、课时安排、教学措施等。 4、各类计划制订后,交学校教导处存档,学校要对计划实施情况采取切实有效得措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教研组与学科教师要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反思,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就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前提与基础。备课方式坚持“两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书面备课、电子备课(参考一些网络资料)、与教材、教师用书批注相结合。并至少坚持做到提前一天备课。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与资料;根据学生得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确保每节课得教学有目标,有内容,重难点突出;确定每节课得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确定相应得教学方法,选取适当得教学媒体;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校本教研得重要形式,其目得就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与骨干教师得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得重要问题,平衡教师得教学进度,研究与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内容与要求如下:统一教学进度与教学基本要求;探讨学生可能出现得问题及解决问题得办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得方法;交流演示实验得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得准备;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在规定得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中心小学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中心小学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为规范干部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优良的外部制约机制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一、修订依据 依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小学管理规程》等有关规定。 二、修订原则 1、合法性:不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尤其对“惩罚”、“严禁”等内容要求要审慎。 2、导向性:有利于引领干部教师由“他律”到“自律”,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3、严密性:措辞要严谨、严密,经得起推敲。 4、科学性:符合学校管理规律、原则,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5、灵活性:内容规定要有一定的张力、弹性,不能过于僵死。 6、全面性:制度内容要考虑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不留空白。 三、贯彻要求 制度是一种刚性约束力,必须成为人人遵守的学校的“铁律”,必须予以全面的贯彻落实。要不抓则以,一抓到底,否则,再好的制

度也是一纸空文,必将失去其应有的效力。 在贯彻制度过程中,努力做到“五个结合”: 1、贯彻制度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调动干部教师的内心情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2、贯彻制度与落实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干部教师的责任意识。 3、贯彻制度与检查评价结合起来,及时把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予以加强和改进。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搞一刀切。 5、全面落实与重点贯彻相结合,以“全面”促整体优化,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工作。 自新修订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发布之日起,原有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即刻停止使用;各校据此修订本校的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四、具体内容 (一)干部听课制度 1、一级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7节,二级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5节。 2、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课要全面听,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本制度所指的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辅导、课外活动、学业考核与评价、教研活动。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应体现在上述各个环节之中。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和需要,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该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质量监控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2、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订,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制订与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订,开学后一周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本学期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学情拟定教学进度及

教学中应注意和改进的措施。具体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教学措施等。 4、各类计划制订后,交学校教导处存档,学校要对计划实施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教研组和学科教师要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反思,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备课方式坚持“两个结合”,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书面备课、电子备课(参考一些网络资料)、和教材、教师用书批注相结合。并至少坚持做到提前一天备课。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确保每节课的教学有目标,有容,重难点突出;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容和要求如下: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结合听课活动,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柴辛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规范和增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促动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科计划制定要求 1、计划项目齐全,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六项。所写内容认真规范,字体为正楷或行楷。 2、对教材分析要透彻,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把握要准确、全面。 3、学情分析要客观,实事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得力,即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4、时间分配恰当,内容具体,安排合理。 5、学科计划在开学一周内完成。 二、教师备课制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学工作中最根本、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写好教案才能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不信口开河,为把好这个关,学校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备课要求 1、所任教学科都要备课,每节课,每种课型均应有完整教案。备课要求至少提前一周,规范,字迹工整、符合要求。 2、备课既要钻研教材教法、了解教材单元、章节之间的衔接、联系,又要充分考虑、分析学生的基础,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合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案设计环节齐全,内容具体,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 4、备课时要设计好板书,在备课时要提前对板书设计实行构思。 5、作业布置:语文学科要写明具体内容,数学学科要写清“练习几”“第几题”,其他学科根据需要布置合适的作业。 6、每节课上完后要实行教学反思,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7、不准少备、漏备,抄袭教案,教师按照备课的要求自主设计教学活动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借鉴报刊、杂志、网络中以及身边优秀教师的典型教学案例。 8、教案要求语文原则上是讲读课文两课时,略读课文一课时,也可创新性的实行整合备课,但要符合语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数学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实行备课(新课必须一课一案)。英语备课按要求实行备课。小学科学一课一案。(二)备课检查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检查细则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检查细则 一、计划(10分) 教学计划是一学期的教学规划,在开学的一周内,根据市教研室的教学进度和单元划分,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 (1)计划的项目齐全、规范。(3分) (2)内容充实、切合实际。(3分) (3)规划科学、合理。(4分) 二、备课(20分) 备课是教学的准备,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每位教师要切实地、充分地备好课。课堂备课要有学期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基本要求:集体备课和课时备课要真实、实效,实用性强,否则,发现一次应付、虚假,扣10分。 1、集体备课:4分 评价标准 研究范围:单元备课、每单元选择重点的2-3课时进行集体备课。 参与范围:同级两人以上的进行备课,一人的不进行集体备课,但1-3年级、4-6年级的同科教师,每月不少于1次的教法交流,作为集体备课。 程序:(1)学期开始,时间、地点、主备人研究课题等由备课组决定,并报学校批准。 (2)每个课题,备课组的所有成员必须规划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即自己对课时处理的想法),每个人找出以下项目的设计意见: ●课时课题在教材中处于什么的地位,前后有何联系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 ●如何创设情景引题(让学生知道新知识是怎么来的) ●本课时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采取怎样的方法,选择怎样的训练题进行怎样的训练(选出题组) ●如何选择怎样的题组测试。 ●各科根据各科的特点进行各科的备课的内容。 (3)主备人收集个人的意见,形成主体教案,电子备课存档,每个人再根据电子备课内容,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 2、单元备课(4分) 评价标准:要做到集体超周单元备课。有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建议;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预习题,课时分配;目标测试。 (1)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2)教材分析把握标准; (3)课时分配符合认知规律

学校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学校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建立如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备课基本要求 1.备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2.各学科提倡实行超前一周备课并写好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板书设计、教学步骤、练习作业、时间安排等,课后要有教后反思。 3.教师备课要做到:一备课程标准,教案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二备教材,内容包括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三备学生,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四备方法,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学法应与教法同步,在备教法同时,围绕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来指导学法。 4.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老教师的作用,并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5.备课(写教案)必须在课前完成。学期备课要在开学上课前完成;单元备课要在教本单元新课前备好;课时备课要在上新课前完成。 6.自然科学应做的实验,教师备课时要亲自操作一次,并准备好

必要仪器设备,以保证上课时实验成功与安全。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要预先协调好,以免上课时手忙脚乱,耽误上课时间。 7.教务处将在每学期期中、期末会同教研组长定期检查备课、作业;平时根据需要不定时检查。 二、上课基本要求 1.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务处,教师不得擅自停课,不得私自调课、代课。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材处理要科学,教学方法要新颖、切合实际,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大力提倡借助学校数字化平台实施教学。 3.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10分钟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书写工具、演示仪器、教具等。教师进入教室,不许中途出入,不许在课中令学生出堂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 4.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正。在教室里不准抽烟,不坐着上课,不挖苦讽刺、体罚学生。 5.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规则,教学行为规范。到点上课不迟到,按时下课不拖堂。 6.认真组织教学(英语课用英语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 7.每一堂课要达到下述基本要求:①目的明确;②讲授正确;③重点突出;④难点突破;⑤讲练结合;⑥效果落实。 8.教师上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9.课堂讲授坚持启发式,杜绝满堂灌。讲授范围和详略依课程标准、教材而定,依教学目标而定,依学生学情而定。讲授的主旨在于

(完整版)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汇编

目录 一、教学计划规范 (2) 二、备课制度 (2) 三、上课制度 (3) 四、作业制度 (3) 五、辅导制度 (4) 六、教学检测制度 (4) 七、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4) 八、教研活动制度 (6) 九、听课评课制度 (7) 十、教师缺课、补课及调课制度 (8) 十一、教学卫生制度 (8) 十二、评比表彰制度 (9) 十三、图书室管理制度 (9) 十四、电教室管理制度 (10) 十五、仪器借用赔偿制度 (10) 十六、教师实验制度 (11) 十七、仪器管理制度 (11) 十八、微机室管理制度 (12) 十九、微机室处罚制度 (13) 二十、学籍管理制度 (13) 附:学生作业检查细则 (15)

一、教学计划规范 1、学校有教学工作计划、教师有学科教学计划。项目齐全,书写认真规范。 2、对教材分析要透彻,教材重点、难点把握要准确。 3、对学生分析要客观,实事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得力,既具科学性,有具针对性。 4、时间分配恰当,内容具体,安排合理。 二、备课制度 1、所任教学科都要有备课,备课要及时、规范,正楷字书写,字迹工整、符合要求。 2、备课要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3、环节齐全,内容具体,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把握准确。 4、精心设计板书,做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 5、作业布置,语文科要写明具体内容,数学科要写清“练习几”“第几题”。 6、课后笔记内容充实,要有针对性。语文一课一次,数学一个练习一次。提倡每课时都有课后记。 7、不准少备、漏备,抄袭教案。 8、提倡超周备课。 9、作文备课既备习作指导课,也备习作评讲课。

bd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为促使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根据我市实际,对中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计划 1.严格按课程方案开齐各类课程,上足课时,制定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的课程实施计划,特别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在学校和班级的醒目位置公示学校和班级课表。学校和学科教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组织领导教导(务)处、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计划必须对全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五天印发给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务)处、教科室组织实施。 3.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在教导(务)处、教科室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研究要求及本校实际制订,其内容包括:(1)上学期教研工作情况分析;(2)本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与要求;(3)教研活动的安排(含教科研课题研究安排)。建有备课组的学校要将备课组活动计划纳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之内。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三天订好送教导(务)处、教科室审定,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4.学科教学进度计划,由备课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制订。制订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前,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教材。计划要明确一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其内容包括:(1)学生情况简析;(2)本学期教学总目标与要求;(3)完成计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常规细则包括: 一、制定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依据。 2、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经全组教师讨论通过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

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4、以上各项计划分学期制定,计划制定后,打印一式两份,一份交学校教导处存档,一份由计划执行人保存。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学科教师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坚决禁止不备课进课堂的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 总则 一、基本理念 教学常规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学校工作必须围绕“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统筹安排,抓好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局的质量管理。学校要把教学常规工作的质量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把教学质量作为考 核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 《意见》的实施要有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以激励为主要手段,满足教师在良好的人际关等方面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1、校本化原则各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形成管理上的特色。 2、层级性原则学校在执行《意见》的过程中实施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教研组)构成的层级管理。校长是教学常规工作的领导者和指挥者,教导主任是教学常规工作直接责任人,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组织和管理组内的教学常规工作。 3、动态性原则学校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教学常规工作的重点,对教学常规的管理要在常态下结合学校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实施动态管理,保证教学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4、价值引导原则:《意见》的实施要在适当规范的前提下,注重对教师进 行新的教学价值观的引导,促进教师教学工作方式的转 5、个性化原则实施《意见》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在遵守《意见》的基 本规范的前提下,倡导教师创造性的做好教学常成个人特色。 三、基本内容 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包括:课程管理、秩息管理、学籍管理 四、说明 此《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开始试行,各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并提出修改建议,反馈给初教科,以便进一步修 改定稿。 第一章教学常规管理的组织与领导 校长室 ……………………一级管理 教导处(教科室)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目录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一、制定计划 二、备课 三、课堂教学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五、指导实验 六、辅导 七、课外活动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常规细则包括: 一、制定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依据。 2、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经全组教师讨论通过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4、以上各项计划分学期制定,计划制定后,打印一式两份,一份交学校教导处存档,一份由计划执行人保存。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学科教师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土口子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讨论稿) 为促进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由校长负责,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的指导。 第二章教学计划 第二条:学校及教研组、科任老师等,要在开学初以学期为单位根据学校划定的教学时间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并将计划书面 报送教务处检查备案。 第三条:教学计划包括:语文教学计划(含作文教学计划),数学教学计划,科学教学计划,体育(含健康)教学计划,音乐教学计划,美术(含手工) 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英语教学计 划、英语课外活动教学计划、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等。 第四条:教学计划书写按学校统一要求书写,写明学年度、册次、科目和任课教师姓名、制定计划的时间等。 第五条:教学计划一般包含以下几项内容:指导思想、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教学目标与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开展的教学活动等内容。 第六条:任相不同年级同一科目、不同科目的教师,都应按学校规定写出教学计划。 第三章备课 第七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要求“三级备课”

并做到提前一周备课。 第八条:备课包括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分析学情,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准备教具、书写课时教案、课前熟悉教案等。第九条:要分课时、按学校统一要求的格式书写教案。 第十条:课时教案包括:语文(含作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数学教案、体育(含健康)教案、音乐教案、科学(含实验)教案、品德与社会 教案、美术(含手工)教案、品德与生活教案、英语课外活动教案、 英语教案、信息技术教案等。 第十一条:教案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写清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编制课时教案要针对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保课堂 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力提倡教师结合教材、学生、教师自身教 学特点写出较实用的课时教案,不允许照抄照搬现成的教案。 第十二条:课时教案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教法,利于教学。 提倡教师集体备课;提倡在教案外编制教学资料卡片;不得无教案上 课。不能写提纲式教案。凡任教同一教材不满三年或教龄不满8年 的教师,应当写详案。其他教师可写简案(“教学过程”一项不少于 300字),教案书写要规范,无错别字,无知识性错误。每一学期备 课的节数要和实际教学课时数相符,并标明每一课时的具体教学时 间。 第十三条:教师每周书写一份教学反思,用以记录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十四条:教案要注意保存,以便积累经验。 第四章上课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指导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指导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指导 中小学教师教学 常规管理制度 指导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为更好地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结合我区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教学常规。 一、备课 集体备课 1.学校 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要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持 人、定主备人。并做到“三有”:有记录、有检查、有反馈。每两周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两课时。 2.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个人备课 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

2.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要具体到每一节课。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等。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从教不满五年的教师要写规范教案,其他教师要在规范教案的基础上编写特色教案。 4.教务处要严把备课关,备课簿有教研组 长或教导主任签字,签字后方可上课,要求一课一签,要有提前一周的备课量;教导处每学期对教师的教案检查至少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以上,并签名或盖章,注明日期,教导处要将检查的情况用书面形式及时向全体教师反馈,反馈材料要备案。 二、上课 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了解学情,如要求学生预习的,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强化课堂秩序管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教学中教师不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放任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 3.教师讲授新课不得超过全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小学不得超过15分钟);课堂上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每堂课学生发言

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事业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整改过去机械、麻木、倦怠的工作作风,根据教育局《富源县教育局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和乡中心学校《古敢水族乡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拟定此管理规定。 一、备课基本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手段、备假设) 备课是上好课、规范教学行为、创优教学模式的前提;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因而不允许超前一周备课,不允许抄袭教案。每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用心优化教学方法。在备课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对象),既要考虑尖子生,又要兼顾学困生,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同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培养学生会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寓教育于教学之中。统筹优化课堂教学,发挥教育智慧,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二、上课基本要求 1、警示铃声响后,教师在教室门前做好上课准备(着装、仪表、情绪调整、关闭手机等),不迟到。学生要准备好上课的学习用品。 2、上课期间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室,不能坐着上课,不准提前下课,不允许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和课间操时间。“小三门”

课程要上足课时,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不允许随意放学生在外随意自由活动。 3、上课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文道结合,面向全体学生,追求教学的民主化和公平化,并要求板书设计科学合理,书写规范,条理清楚,使用普通话教学。 4、上课要合理分配教学环节及其时间,深入浅出、因势利导地善诱学生,不骂课、不厌课,把好教学“五环节”,以饱满的精神向40分钟要质量。 5、教师要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小事小病不请假,不私自停课、调课或代课。 6、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用“显微镜”看待学生的缺点和弱点,用“望远镜”看待学生的发展,禁止课堂上“师道尊严”,改变教师高高在上地批判、批评学生的方式。亲其师则信其道,师者要以朋友的角色、商量的口气、互学的态度面对学生,确保课堂教学的和谐与稳定、优化与提升。 7、搭建课堂互动合作学习平台,废止教学中的“一言堂”、“填鸭式”、“大锅饭”的教学方式,废止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存在。以富有人情味、富有激励色彩的语言感召默化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愉悦化。 三、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辅导要求 1、根据教材和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分层作业(含预习作业),布置的作业量要适量而有梯度,杜绝机械重复或惩罚性作

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

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本常规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等内容。 一、教师教学计划常规 教师教学计划是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各任课教师必须按要求分学期制订学科教学计划。 1.每个任课教师应根据学校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在开学后1~2周内制定出本学期的学科教学计划,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务处(或教研组)审核,一份供教师平时控制进度。同年段教学进度要基本一致。教师必须认真执行学期教学计划,实际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的误差(提前或落后)一般不超过一周。学校教务处要加强检查,随时跟踪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 2.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①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基本情况。②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内容在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期教材的基本结构及体系,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③教学任务与目标:提出本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④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提出教学的大体设想、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⑤教学进度安排:列出教学进度计划表,分周次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各章、节或单元的教学时数(包括复习、检测、实验、综合实践等的时间安排)。 3.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认真学习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或《学科指导意见》,明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系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和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客观分析、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客观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计划的有效性。 二、备课常规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上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教师应认真做好备课工作。 1.个人备课:教师应在备课上下功夫,通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作业,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办法。 (1)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的层次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弄清本章节知识在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 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本要求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本要求自xxxx年9月1日开始试行。 一、备课常规要求 集体备课 1.学校 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

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 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 ,总结 、交流教学心得体会 ,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为使我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鼓励全体教师努力践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一、教学计划 1.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含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个人学科教学计划(包括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等。各类计划要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操作性强。学校教学计划在开学前制定下发,其它计划在开学一周内完成。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持制定,经校委会和各教研组讨论通过后再组织实施。教学(教研)计划一般应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及措施、主要活动安排,主要活动安排细化到周,并用明细表形式呈现,做到“有主题、有责任人、有活动时间”。教研活动安排要突出课改和校本教研的重点。 3.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根据学校教学教研计划要求及本学科特点制定。工作目标、任务要明确,活动安排要具体,有课改实验课题或教研专题。活动安排到人,到月到周。 4.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由教师个人根据学校和教研组(备课组)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一般应包括所教班级的学情分析、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如专题研究、培优补差)、教

学进度等。教学计划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在组内讨论通过后,报学校教导处备案。 二、教学准备 5.认真备课。教学设计强调规范性,重视实用性,体现创新性,凸显教学风格和特色;提倡撰写包含导学案在内的教学设计,一是学生用的学案,它侧重于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二是教师用的导案,它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要根据学科特点,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备课应有一定的提前量,提倡超前一周备课,足量备课。 不上无准备的课,不备课不得上课。不备课上课视为教师工作的“渎职”行为。 教研组对教师的备课要坚持周查制度,学校实行月查,查后有签字、有评价记载、有反馈、有改进意见并加盖教导处公章。学校对实验课的备课要加强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6.备课方式。备课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提倡以教研组或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规模小的学校或小学科倡导在乡镇内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校际集体备课)。凡已开设的课程,每节课都要备课。 7.备课要求。备课应包含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或检测等要素。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体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等。 (1)教师个人备课要体现个人设计水平并不断优化;不得用旧教案上课;坚决反对用网上下载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代替教案;不得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和现成教案;杜绝为应付检查而课后补写教案的现象。要充分考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