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福州城市的形成与旧城保护

浅谈福州城市的形成与旧城保护

浅谈福州城市的形成与旧城保护
浅谈福州城市的形成与旧城保护

浅谈福州城市的形成与旧城保护

On the formation of Fuzhou City and the Old City Protection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FuZhou cit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protectionof the city asproposed.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human- oriented environments,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future city's trans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Fuzhou city as probed.

Key words: FuZhou; the formationof FuZhou City;protection

1 福州城市的形成

福州的城市建设始于汉初,闽越王在福州屏山南向约一公里的冶山周围建城, 取名冶城。冶城位于三山(屏山、乌山、于山) 之间,并且位于屏山与闽江的垂直线上, 其独到之处是,乌山和于山的对称轴恰好与此垂直线相重合,冶城作为福州的雏形,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过人智慧, 确立了福州城市三山一水的格局, 明确了以现八一七路为城市中心主轴的主导思想。

西晋时期在冶城南侧中轴线上建子城。经多次拓修, 城区较冶城扩大了近三倍, 设置了6 个城门, 城外有护城河, 设桥与城外相连,当时的福州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发达的都市。唐天复元年( 公元901年) ,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创建罗城,城廓近似圆形, 方圆约40 里, 北边冶山为罗城的制高点,南面以安泰河为界, 把子城包在其中。城墙中设有8个城门,罗城内整个城区规划仍然严格以中轴线对称布局,城北沿轴线布置衙署,城

南中轴两侧,形成街、坊、巷, 其布局严谨,纵横有序, 为现存的古民居三坊七巷的雏形。公元908年, 闽王王审知扩建罗城, 建立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山、屏山圈入城内,使福州形成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

北宋又增筑了东南

向夹城, 并广植榕树。

后经历了元明、清近千

年的历史变迁, 直至

清道光23年( 公元

1843年) 七月,福州正

式开辟为五口通商口

岸之一, 成为进一步

发展闽江两岸的街市

新区,台江一带发展成

为商业中心,仓山成为

图1 福州古城变迁示意图

文化、涉外政治经济中心,马尾成为工业、外贸中心。老城区与南台商业区仅以位于中轴线的狭长的茶亭街相联, 整个城区形成哑铃形。

新中国成立后,福州先后进行了六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并经多次的修订完善,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 福州市区沿四周迅速扩大,形成了现有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5个区,逐步发展

了鼓山、新店、金山等新区, 2005年福州市区人口已突破200 万,建成区面积已超过170 平方公里。

2 福州旧城区的保护与改造

1986 年12 月8 日,国务院批准福州市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建城史中, 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名寺古刹、旧坊古里、名木古树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可是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福州掀起城市建设的高潮,东扩南移与旧城改造同时进行, 尤其在旧城改造过程中, 大量的历史建筑惨遭破坏, 甚至素有福州名片

之称的三坊

七巷也被严

重破坏。因

此, 在旧城

改造执行过

程中,如何保

持福州城

市的传统格

局和风貌,保

住古城的城市肌理和建筑遗产的精髓,是福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命脉所在, 是城市建设者理当慎重考虑的首要问题。

2.1 福州古城区的保护范围

从上述福州城

市发展史可清晰看

出, 在整个城区的

形成发展过程中,

其城市布局是北向

以屏山为屏障, 于

山、乌山之间的南

街为中轴,随着城南水面逐渐淤积成为陆地,城区也不断沿中轴往南扩展,前后经历了6 次扩建城垣逐渐形成当今的城市格局。由此可见,福州城区主要重点保护的原真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应沿三山两塔和这条

中轴线展开。其原

真保护区应当包

括三山、两塔、三

坊七巷和朱紫坊

两个传统街坊;主

要风貌协调区有

屏山风貌区、于山

风貌区、乌山风貌区、传统街坊风貌区、西湖风貌区以及由八一七路历史传统轴线上的众多遗迹形成的古迹风貌区。

2.2 福州古城区的保护原则

与全国其它古城保护一样, 福州古城区也面临着旧城保

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如处理不当,将铸成不可逆转的错误。因此, 旧城保护与改造必须十分谨慎,首先必须深刻了解福州城市形成的历史, 充分认识整个城市自古以来的格局。除了要精细设定保护对象外, 还要重点保护原真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对古迹古建无条件地保护维修的同时,必须控制对之有影响区域的风貌协调, 包括建筑高度、风格及肌理上的统一,同时要考虑城市-建筑-地景三者的完美和谐, 最大限度地挖掘与衬托古城的魅力。

2.3三坊七巷的保护原则

三坊七巷作为重点的原真保护区, 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笔者将重点探讨其改造保护的一些思路。

2.3.1三坊七巷的现状

三坊七巷占地

40 公顷,拥有

268 处明清时

期的建筑14

处国家文物保

护单位和25

个挂牌保护点,

被建筑界喻明

清年代建筑博物馆,是中国古代城市中里坊制典型代表之一, 也

是中国南方现存较完备的古街区之一, 理所当然成为福州这座

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

2.3.2 三坊七巷

建筑肌理的保护三坊七巷的保护改造要以修缮、改善基础设施和保护三坊七巷建筑群的肌理等为主导,切忌大拆重建。改造中应当重点保护好三坊七巷的坊巷结构、空间格局和其中的水巷风情、园林民居。

2.3.3 三坊七巷坊与巷的保护

三坊七巷的保护除了要

保证其建筑群的肌理不

受破坏的前提下, 应将重

点放在坊与巷保护上,三

坊七巷中的坊与巷是该

建筑群外立面最直观的

体现,其极具个性, 富有

地方建筑特色的马头墙

高低错落, 白墙黑瓦顺着

深深的坊巷曲折蜿蜒。因

此, 改造的成败,关键在

于能否留住人们对坊与

巷原风貌的感受上。

2.3.4 三坊七巷的历史传承

三坊七巷具有1100 多年历史,其建筑独特, 名人辈出,作为福州古代的名流故居及商贸中心,它浓缩了福州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民

俗民风, 因此三坊七巷的保护改造还要重点考虑历史文脉、风俗民情的传承,将原住民全部迁出,进行格局重组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235三坊七巷建筑风格及材料工艺的选择

三坊七巷的保护要在材

料选择与工艺方面,尽可能

与原建筑相一致。但一些

已修缮的古建,应用许多现

代建筑的材料,与原貌格格

不入,效果不佳。

2.3.6三坊七巷的改造

应是政府行为

三坊七巷的保护改造应当

政府牵头负责。由于房地

产开发商要求较高的出房

率和经济回报,因此不宜充

当旧城保护的主角, 香港长江实业有限公司投资保护改造三坊七巷的失败就是典型的例子。

3 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指导福州旧城区的发展与保护

随着海峡西岸城市口号的提出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的建立, 福州市将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福州未来该如何发展,新的城

市规划与旧城区的发展与保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新课题。笔者运用所学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谈谈自己粗略的见解:

3.1 应用城市- 建筑- 地景三位一体的理论来指导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

吴良镛先生在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念对当代城市设计的启发一文中提及了福州古城

的传统的人居环境规

划理念,他认为福州

城是城市- 建筑- 地

景的紧密结合在地方

城市中,其主导思路

是:福州城在几千年

的形成发展过程中,

巧妙的利用三个山峦

(于山、乌石山、屏山),

上建宝塔或楼阁之类,

形成全城构图的标志

性建筑物。城市中央

有南北大道为主轴。

城外有旗、鼓两山屹立,东西两湖流水映带。城市中遍植榕树等, 可以暑不张盖。可以说,福州城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城市设计佳例。

的确如此, 福州城独特的魅力就在于此。当看到1880年福州宁越门(今南门兜) 附近的老照片时(见图3) ,我想不少人会为这座美丽的古城所折服。因此, 福州在做大做强的同时, 要时刻牢记其文化历史名城的精髓所在。充分利用福州城的江、海、山、湿地、温泉以及古建等自然资源, 形成城市特色景观; 做好地方建筑的保护和延伸,弘扬地方传统建筑风格; 城市规划更应该尊重历史,保护好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格局和固有的城市肌理。而且这三者要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3.2 要用区域的观念研究城市、从全球的观念鸟瞰区域高度来要求旧城改造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加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势必会影响国际活动领域的变化, 因此城市战略有更准确的定位, 必须从区域乃至全球的高度来研究,着力探讨区域内各城市在经济、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之间的联系, 取得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随着海峡西岸城市口号的提出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的建立,加强区域联系尤为重要。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必然要求其旧城改造的规划部署要站在一个区域乃至全球的层面上, 才能使传统的精华得以发扬, 特色得以保存, 历史文化得以有价值地延续, 才能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名城的附加值。

3.3 城市改造规划要满足其他学科的要求, 要为来发展留有余地

福州旧城区改造规划在构筑现代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的同时,

必须要兼顾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其他外围学科的影响, 使之融入到大福州的总体规划之中, 让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全面。同时, 旧城规划要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做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刘润生等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 1998

[2]林楠,王葵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J]建筑学报,2003(11):

[3]吴良镛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念对当代城市设计的启发[J] 世界建筑,2000(01):

[4]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 邱晓晖(1971- ) ,男, 一级注册建筑师。

10年【到2020年】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一、确定规划目标 1、范围与层次 市域:福州市行政区范围,面积1196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乡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以及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规划区域面积479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福州市5区(晋安区除寿山、日溪、宦溪),以及闽侯的荆溪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上街镇和连江县的王官头镇,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 2、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并对2020年以后做远景展望。 3、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福州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强福州与台湾的联系与合作,提升福州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重点关注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社会福利、等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和谐城市,继承和发展福州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4、发展战略 区域协作策略、经济发展策略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策略 二、制定规划方向 1、发展总目标 将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2、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800万人,城镇人口为52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6%; 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城镇人口为6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2)市域城镇中心体系 到2020年,福州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福州中心城区)、2个大城市(福清市、平潭岛)、2个中等城市(长乐市、连江县)、4个小城市(闽清县、永泰县、罗源县、闽侯县)以及若干个小城镇,并构建“一主一区两副”的中心体系格局。其中,“一主”包括福州中心区域,长乐市区-滨海新城和连江,是中心城建设用地拓展的核心地区;“一区”即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开发建设为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两副”即福清市区,罗源县城2个副中心城市,福清市区是福州南翼的中心城市,罗源县城是福州北翼的中心城市。 (3)市域空间结构 市域规划形成“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区:中心发展区,即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强福州中心城区与闽侯、长乐、连江、永泰等城镇合作,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内部城市资源、空港资源、海港资源和滨海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市地区,共同承担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 两翼:南翼发展区和北翼发展区,“南翼”即福清和平潭,由福清的中心城区、元洪投资区(海口城头)、江阴工业集中区(江阴渔溪)、龙田高山、镜洋东张等新城以及平潭岛组成,南翼地区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港口资源条件,发展港口工业及其它临海重工业,建设成为福州市乃至全省的重要产业基地。平潭岛是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先行先试综合实验区、海峡西岸经贸合作实验区,是海峡两岸合作的重要前沿和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北翼”即罗源和连江部分地区,由环罗源湾地区的主要城镇,工业区及罗源县城组成,北翼地区应依托台商投资区扩区的载体优势发展成为以能源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基地。 双轴:沿海发展轴和沿江发展轴,沿海发展轴北起罗源湾,经可门,大官坂,长安,琅岐、长乐国际机场、海滨新城、元洪投资区到江阴港区,通过建设沿海大通道将这些功能区联为一体,形成滨海经济走廊,沿江发展轴以福州中心城区为起点,以闽江,乌龙江为依托,向西拓展至甘蔗、竹歧、闽侯等地区,向东发展至长安、琅岐和机场周边地区,重点发展城市公共服务、旅游服务等产业,推动市域山区和沿海地区联动发展。 多极:福州市其他经济增长极,包括永泰县城以及福州西部山区(主要指永泰、闽清、闽侯)的中心镇,永泰县城承担一定区域内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极功能,中心镇重点承担镇域及其相邻地区服务中心和产业集聚区功能。 (4)市域产业布局 市域形成江阴湾临港产业基地、罗源湾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马尾-晋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松下港加工制造物流产业基地、玉田纺织物流产业基地、青口汽车产业基地、南屿-南通科学城科技研发产业基地、福清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共九大产业基地。 (5)市域城乡统筹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福州中心城区的中心地位,鼓励沿海地区城镇率先发展,形成中心城区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推进福州各类工业园区的空间整合,鼓励沿海地区工业向工业集中区域聚集,山区污染工业逐步得到置换,实现城乡产业空间统筹健康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题,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强农村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社会差别;打破城乡分割的制度壁垒,逐步建立统一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城乡各类资源的整合;形成城乡功能结构互补、城乡空间布局融合、城乡生态环境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社会服务统筹管理的统筹协调发展格局。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环境保护与路色建筑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一班 姓名:张燕 学号:080313795 指导教师:赵红霞 职称: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6月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摘要 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引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 正文: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解读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解读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解读 1997年,环保部正式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称“创模”)活动。13载过去,一批社会文明昌盛、经济持续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的模范城市和城区应运而生。截至目前,已有71个城市和5个直辖市城区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城区)的称号。 通过“创模”,中国的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蓝天、碧水、绿地、宁静、洁净”已成为模范城市的重要标志。 13年中,模范城市考核指标经过4次修订,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指标体系修订稿,对模范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订后的创模指标体系从原来的30项加两项参考指标,调整为26项考核指标,从指标设置到考核要求都有较明显的调整,修订后的新指标更贴近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更注重“创模”的细胞工程和城乡一体化。

淡化GDP考核指标 调整指标:取消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人均GDP>1.5万元。以“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西部城市8500元,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7%”指标替换。 专家解读:原来的指标体系仍未摆脱GDP 考核的影响,设置了“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人均GDP>1.5万元”等经济指标作为考核模范城市的条件,不但对地方政府产生了政策上的误导,也使一些环境好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失去了成为模范城市的资格。另一方面,这一指标原有的考核方式并未将经济指数与环境指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真正有机结合起来,未能最大程度客观评价创模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工作。 据此,经过专家多次研讨,就城市经济指标进行集中分析后,提出将“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评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

10年【到2020年】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目录 规划范围与层次规划期限 规划指导思想发展总目标 发展战略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市性质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置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规划范围与层次 市域:福州市行政区范围,面积1196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乡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以及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规划区域面积479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福州市5区(晋安区除寿山、日溪、宦溪),以及闽侯的荆溪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上街镇和连江县的王官头镇,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并对2020年以后做远景展望。 、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福州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强福州与台湾的联系与合作,提升福州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重点关注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社会福利、等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和谐城市,继承和发展福州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发展总目标 将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发展战略 区域协作策略:落实国家海西反战战略,强化榕台经济合作;加强福州与沿海及内陆的协作,提升海西的区域影响力;强化城市中心带动,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经济发展策略:大力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高新技术、汽车及配件、临港产业和装备机械等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强化空港、海港带动,结合空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结合江阴港、罗源湾港和松下港建设工业集中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和提升旅游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型与提升。 社会和谐发展策略:加强社会公共服务配套,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缩小城乡差距;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建立资源供应与公共安全保障机制。 、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800万人,城镇人口为52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6%; 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城镇人口为6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2)市域城镇中心体系 到2020年,福州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福州中心城区)、2个大城市(福清市、平潭岛)、2个中等城市(长乐市、连江县)、4个小城市(闽清县、永泰县、罗源县、闽侯县)以及若干个小城镇,并构建“一主一区两副”的中心体系格局。其中,“一主”包括福州中心区域,长乐市区-滨海新城和连江,是中心城建设用地拓展的核心地区;“一区”即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开发建设为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两副”即福清市区,罗源县城2个副中心城市,福清市区是福州南翼的中心城市,罗源县城是福州北翼的中心城市。 (3)市域空间结构 市域规划形成“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区:中心发展区,即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强福州中心城区与闽侯、长乐、连江、永泰等城镇合作,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内部城市资源、空港资源、海港资源和滨海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市地区,共同承担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

关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思考 一、城市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来源 1、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来源 城市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中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工业废水大都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是水域的一个重要污染源。不同行业、不同种类的工业企业,废水的排放量以及废水的成分也各不相同。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酚、氰、重金属、石油类、酸碱盐类和各种有机物等。工业污水排放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不少老企业废水排放还相当严重,并且无力治理;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相对于城市工业废水污染压力的日趋缓解,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数量和负荷,却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正以较快的速度上升。 就工业废水而言,有些企业宁愿被罚款,也不愿花资金去治理。因为他们治理的花销远比罚款多得多,在这种利益差的驱使下,他们宁愿去污染,然后交点小额罚款,让政府替他们“买单”。鉴于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政策,坚决杜绝这种情况。让他们“谁污染、谁治理”,政府加以调控协助,共同来环保。 现在,生活污水已演变成城市水污染的重头戏。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的地区变成了中小型城市,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这种扩大、超负荷的运转,给城市水污染治理提出了难题。再者,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来规范城市生活污水这一块。我认为首先我们可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每个人都有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其次,可以考虑征收适当的环境税来支持水污染治理;寻求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来治理水污染。 2、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来源 现在,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大城市机动车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严重超标,北京和广州氮氧化物空气污染指数已达四级,已成为大气环境中首要的污染因子,这与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密切相关。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负荷的60%以上,其中,排放的一氧化碳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达到80%,氮氧化物达到40%,这表明我国特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正由第一代煤烟型污染向第二代汽车型污染转变。我国也已成立专家组专门研究如何治理汽车尾气。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鼓励搭公交、骑自行车等,来减少机动车辆。还有就是绿化城市,多种点树、花等。 3、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来源 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有(1)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叶等食品类废物(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不难看出,这些都可以称为生活垃圾,我们不可能消除它,而且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我们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填埋、焚烧,显然这两种方法都很有局限性。对于这个大的工程——分类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当然,现

福州城市发展展望

福州市区域发展介绍 一、构建福州大都市区 以福州为中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州市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区:一个中心区,指三环以内区域。主要承担市场行政、文化、商贸服务等中心职能。重点强化八一七中轴线和闽江轴线两条公共设施服务带,以及北江滨中央商务中心、海峡金融街商务区、会展岛、晋安中心、奥体中心、义序中心等六个公建中心。 三轴:传统城市服务轴、城市东扩发展轴、城市南进发展轴。 传统城市服务轴指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岛的南北向传统轴线,承担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综合服务功能,未来跨越闽江延伸至乌龙江沿岸。 城市东扩发展轴是基于闽江轴线向东推进至马尾新城,发展城市新中心,提高福州大都市核心竞争力。 城市南进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南部延伸的发展轴,串联中心区、科学城新城,以科技研发、创意产业发展为主的区域科技发展轴。 推动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跨越式、组团式发展,加快建设福州大都市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统筹中心城区与周边闽侯、长乐、连江等县(市)的发展、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周边县(市)撤县改区,推进南台岛义序机场搬迁。 八城:建设包括东部新城、科学城、大学城、汽车城、马尾、晋安、荆溪-甘蔗、亭江-琅岐等8个新城。

图1-1 福州大都市“一区三轴” ?北江滨中央商务中心;?海峡金融商务区;?会展岛; ?晋安中心;?奥体中心;?义序中心。 图1-2 福州大都市“八城”

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201 2年4月20日)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2012年3月1个大庆市2012年2月1个句容市2012年1月2个廊坊市、镇江市2011年6月1个吴江市2011年5月6个聊城市、上海市青浦区、临沂市、东莞市、徐州市、银川市2011年1月4个宜昌市、临安市、淮安市、佛山市已经过现场复核的原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2年4月4个威海市、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2012年3月2个绍兴市、诸暨市2011年11月1个中山市待复核的原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07年4个广州市、寿光市、泰州市、义乌市2006年11个天津市、马鞍山市、上海市浦东新区、重庆市北碚区、南通市、湖州市、肇庆市、泉州市、宜兴市、即墨市、平度市2005年9个成都市、富阳市、宝鸡市、桂林市、胶南市、莱西市、日照市、蓬莱市、潍坊市2004年11个绵阳市、无锡市、金坛市、溧阳市、福州市、常州市、沈阳市、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江门市、重庆市渝北区2003年2个南京市、东营市2002年6个惠州市、招远市、海门市、长春市、扬州市、胶州市2001年4个杭州市、宁波市、常熟市、太仓市2000年2个青岛市、江阴市1999年5个海口市、汕头市、苏州市、天津市大港区、上海市闵行区1998年3个昆山市、烟台市、莱州市1997年5个张家港市、深圳市、大连市、珠海市、厦门市

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2000年1月1日起试行)

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l997年8月29日福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9年10月22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的规划管理,保证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实施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土地开发、空间资源利用和各项城市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根据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并公布。 第三条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当立足于福建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南沿海经贸中心和港口城市的实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规划的关系,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兼顾、综合部署,确定城市发展方向、规模和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功能布局和各项专业规划。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纳入五年和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安排实施。 第五条城市规划管理必须执行《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各区人民政府规划管理部门按照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权限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七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受理各类规划申请,核发规划证书,建立规划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查处违法的规划行为。 第八条城市重大规划建设项目应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市人民政府每年应对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市长在离任时应就城市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交接。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负有遵守城市规划,服从城市规划管理的义务,有权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 第十条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各类规划,按照下列规定实行分级编制和审批: (一)城市分区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市

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

●福州市城市规划局编制●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年一月一日实施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与适建范围 (4)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1) 第四章建筑间距控制与建筑退让 (16) 第五章市政公用设施控制 (25) 第六章建筑高度控制 (35) 第七章建筑绿地控制 (37) 第八章建筑与城市环境控制 (39) 第九章特别地区的补充规定 (43) 第十章附则 (48) 附录一术语、名词解释 (49) 附录二计算规则 (51) 附录三附表 (58) 附录四建筑间距及退让图示 (6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科学、合理、经济地利用土地,配置城市公共设施,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福州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福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第三条在福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用地面积超过20000㎡的,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用地面积在20000㎡(含20000㎡)以下的项目,需编制《建设用地总平面规划》、《综合管线工程总平面规划》和《竖向规划》。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执行。尚无上述规划的,按分区规划和本规定执行。建设用地总平面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件编制要求见表(一)。 第四条各类专业性用地建设项目应符合已颁布的其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浅谈福州城市的形成与旧城保护

浅谈福州城市的形成与旧城保护 On the formation of Fuzhou City and the Old City Protection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FuZhou cit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protectionof the city asproposed.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human- oriented environments,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future city's trans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Fuzhou city as probed. Key words: FuZhou; the formationof FuZhou City;protection 1 福州城市的形成 福州的城市建设始于汉初,闽越王在福州屏山南向约一公里的冶山周围建城, 取名冶城。冶城位于三山(屏山、乌山、于山) 之间,并且位于屏山与闽江的垂直线上, 其独到之处是,乌山和于山的对称轴恰好与此垂直线相重合,冶城作为福州的雏形,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过人智慧, 确立了福州城市三山一水的格局, 明确了以现八一七路为城市中心主轴的主导思想。 西晋时期在冶城南侧中轴线上建子城。经多次拓修, 城区较冶城扩大了近三倍, 设置了6 个城门, 城外有护城河, 设桥与城外相连,当时的福州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发达的都市。唐天复元年( 公元901年) ,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创建罗城,城廓近似圆形, 方圆约40 里, 北边冶山为罗城的制高点,南面以安泰河为界, 把子城包在其中。城墙中设有8个城门,罗城内整个城区规划仍然严格以中轴线对称布局,城北沿轴线布置衙署,城

丽江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

丽江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 总体实施方案 2011年8月18日,丽江市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将“高度重视城市形象,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作为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并提出“加快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后,开展国家卫生、节水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启动申报联合国人居奖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动丽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跨越提升”。为深入贯彻丽江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我市于2012年2月28日召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总结表彰暨“四创两申”工作动员大会,全面研究部署“创模”工作,组织编制了《丽江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2012~2016年)》(以下简称《创模规划》),并于2013年1月18日通过了环保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于2013年4月15日经市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审定批准实施。现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牢牢把握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重要桥头堡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推进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

动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以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全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提高污染防治能力,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宜居、乐居城市;倡导生态文明,增强生态环境意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实现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并为全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总体目标 丽江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总体目标是:从2012年起,力争用5年时间,在2016年底全面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要求,把丽江建设成为经济跨越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质量优良、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生态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丽江市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了丽江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指挥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仁彬任创模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肖忠万、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李丽川、县长杨光银、古城区人民政府区长金光闪、玉龙县人民政府县长和慧军、永胜县人

试述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试述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摘要: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生态环境分为城市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环境,找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找到两者面临的生态问题,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更好的解决好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乡村生态环境、区别、联系 一、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 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环境的区别主要在定义、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政策以及解决措施。 (一)定义的区别 1、城市生态系统因为科学重点、研究方向等不同,有着一定差 异,以下略举两种: (1)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居民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通过人类活动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改造和营 建的人工生态环境。 2、乡村生态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 种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该区域范围内的 土地、大气、动植物、交通、道路、构筑物等。农村生态环 境包括资源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三者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资源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

们的生活需求,反过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也会 影响自然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为生活消费提供了经济收 入,但没有生活消费需求,生活活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 础。 (二)面临不同的环境问题 1、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工业发展、尾气排放以及绿色植被的数量锐减,都直接导致了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发展。 (2)水污染。淡水资源是地球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数量逐年加大,再加上人类本身节水观念淡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再加上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待节水资源的工程建设尚缺乏重视,因此,淡水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已经是日益严重。 (3)土地占用问题。城市交通和城市住房的发展都要求占用大量的土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促使过多依赖机动车辆的城市交通建设疾速发展,道路建设逐渐向外蔓延,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占用农田用地的速度;另外,一部分人的居住理想逐渐从市区高层建筑住房转变为到低层的带有园地的宅院里居住,此举同样会占去大量土地。 2、乡村面临的环境问题 (1)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农村水体污染主要表现是工业污水、禽畜养殖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的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办法

附件: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保护,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正在创建和已经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城市。 第三条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原则是:国家鼓励,分类指导;城市自愿,重在过程;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第四条环境优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设市城市,达到环境保护部规定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经环境保护部考核验收和审议,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根据全国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制定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和实施细则,并适时组织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以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等方面内容为主,兼顾经济社会等方面内容。 第六条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周期为5年。 第七条环境保护部通过环境保护部政府网站或中国环境报向社会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并保持动态更新。 第八条各地环保部门应对正在创建和已经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城市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支持。 第九条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应持续改进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长期保持先进示范性,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在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中作出表率。 第二章创建申请 第十条环境保护部制定发布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编制大纲。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城市人民政府应根据规划大纲要求,组织编制《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 第十一条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期不少于2年(自规划颁布实施当年计)。 第十二条环境保护部组织城市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创模规划进行评审。

第十九章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第十九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从认识角度上讲,大体上经历了从缺乏环境保护的知识,未能自觉地采取措施保护人类环境,到统一领导环境保护工作,有计划地治理污染;进而把保护环境定为一项基本国策。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经过10年左右的实践,到1983年底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时,把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为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同时,提出了总战略,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环境监测系统、科研系统逐步建立了起来,形成了几万人的工作队伍,为发展环境保护事业打下了基础。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概括地说,在立法上、制定标准上、污染防治上以及监督管理上都有新的进展。 一、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状况 在防治工业污染方面,国家把防治新污染作为一项战略措施。1981年底,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原国家建委、原国务院环办颁布了《基本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坚持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前完成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且在立项后,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同时,抓紧了对老污染的治理。 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城市是环境污染的集中地,改善城市环境是一项紧迫的任务。1985年召开了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推动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能源消耗量增长、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8%的情况下,城市环境污染基本控制在“五五”时期的水平,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 对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认识上和工作实践中有不同的理解和作法。通常需要集中解决的有3个主要问题:

福州城市经济结构特点

城市经济结构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城市长远的健康发展,也决定着城市经济效益的形成,更制约着城市经济功能的发挥。一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可以分为城市的生产关系结构和城市的生产力结构这两大类。下面我就将通过这两个部分来分析福州城市经济结构的特点。 一、城市生产力结构 福州的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轻型化特征较为突出,近年来,福州的支柱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以水产业、电子信息业、机械工业、轻纺工业、房地产与建筑建材业、旅游业等六大支柱重点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经济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国民经济在国内外趋紧的环境中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初步形成了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协调,重点突出,具备一定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外向度较高的产业体系。 1、以水产业为重点的农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农业产业化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四业生产力布局也显现出区域特色化。 2、工业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效明显 工业结构开始向重化方向发展,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支柱产业地位显现。新的优势产业正在形成中。企业有较大发展,区域布局有所改善。 3、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福州市在“发展科技,实现产业化”政策引导下,高新技术产业在“九五”期间实现了新的跨越,2000年,福州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7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四分

之一强,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其中信息技术和软件产品产值占70%以上,是福州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4、旅游业发展良好,假日经济推动作用日趋显现 福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多层次、高品位的人文景观,海、山自然景观遍布城区及八县(市),形成福州独特旅游资源,台湾80%为福建籍,福州籍遍布世界的十邑同乡就有2 50多万人,具有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九五”期间福州接待境外旅游者80.65万人次,旅游创汇近3.81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315.24万人次,收入达40.27亿元,为我省旅游业连续九年全国创汇、接待人数名列前四位作出了贡献,是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结构 福州市三大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6.8:47.2:26调整优化为2012年的10.9:46.7:42.4,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纤、汽车及配件、塑胶制品、光电、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但2012年福州市工业产品市场销售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增长率为2008年以来最低。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纺织化纤、冶金是福州四大主导产业,产品市场销售形势同样不容乐观。2012年出现“一升三降”的态势,其中,纺织化纤和制造业销售收入比2011年增长13.3%,稳居行业之首,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冶金、冶金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三大产业销售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福州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轻型化特征较为突出,即使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也多为技术含量较少、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难以起到对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支援和改造作用,对传统产业以及整体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 福州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不均 城市是由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巨大磁场。同处于一个区域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城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宁昌以经济联系轻度衡量区域经济中心经济拉动能力的程度

合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合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目 标 责 任 书 合肥市第二建筑安装总公司第四工程处

合肥市第二建筑安装总公司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责任书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创建工作部署和“三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你单位2004年度必须认真执行并落实《合肥市建筑业“三创”责任目标及任务》,所属建筑工地必须符合合肥市建筑业“三创”责任内容的标准,且在每月行业考评、每两月的市级考评,以及省级、国家级的“三创”检查考评活动中不丢分,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创建资料。行业年度考核将“三创”责任目标任务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其中,并排定名次在全行业进行公示,对在“三创”工作中给行业造成负面影响的单位,将给予不良记录、暂时停办有关手续、新闻媒体曝光,直至依给予经济处罚、限制承接新工程、降低资质等。 合肥市第二建筑安装总公司第四工程处项目部 负责人:主要负责人: (公章)(公章)2004年月日2004年月日

关于成立“三创”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科室、项目部: 为开展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简称“三创”)活动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加强我处及各项目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卫生管理工作,经处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三创”工作领导小组,望各项目部积极配合工作。 “三创”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董国成; 副组长:唐玉华、沈世进、尚家法; 组员:偶德刚、谢启贵、金皖平、方宗如、郑本祥、完真永、张志祥、项有兵、完向明、刘志海、许家庆、王仕和、许竣义、张强、瞿乾坤、王军。 合肥市二建四处 二OO四年四月十四日抄报:市二建总公司。

分析福州市总体规划

分析福州市总体规划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各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 由于各种经济活动的经济技术特点及由此而决定的区位特征存在差异,所以它们在地理空间上所表现出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比如,工业、商业等表现为点状,交通、通讯等则表现为线状,农业多表现为面状。这些具有不同特质或经济意义的点、线、面依据其内在的经济技术联系和空间位置关系,相互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有特定功能的区域空间结构。一般地,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福州历来是福建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历史悠久,拥有2200年的建城历史,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后,福州提出了东扩南移的目标,之后又提出东扩南进西拓的战略。“福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提出调整城市布局结构。以中心城为依托,以空港、海港为导向,沿江向海,东进南下,有序滚动发展,形成“一城三组团”的布局结构。福州中心城由鼓楼、台江、晋安、仓山四个行政区的城区部分组成,福州市区由中心城和马尾、长安、琅岐三个城市组团组成,城市规划区范围为:福州市区、杜坞、官头、上街、峡南、长乐国际机场航空城和松下港,总面积1170平方公里。中心城要形成市域、省域及海峡西岸的经贸、金融、科技、文教、信息的中心,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工业和人口向三个组团和外围城镇转移。三个组团要利用开放政策优势和大型基础设施优势,接受中心城的辐射,成为工业、交通主要发展地区,形成相对独立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城镇,分担和补充中心城的功能。并提出近期建设规划,(1)抓紧调整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特别是迁出二环路以内的工业用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江滨大道新商贸区,建设仓山科技园、盖山和快安工业区。(2)开发鼓山新区、金山新区,以疏解旧城区过高的人口密度,实现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3)加强三个组团建设,为城市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逐步实现福州市发展沿江东进和跨江南下的发展战略。

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1)

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展开,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剧烈。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加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越来越恶劣。如何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思考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城市的面积也在逐渐增大。城市的增长以及工业的进步对于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恶劣的环境不但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每年世界上都会有城市的居民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换上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城市生态成为了人类发展的当务之急。 1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以及世界人类居住聚集地,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全靠城市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困扰着人类的矛盾。自然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物质来源,但是在人类进行工业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城市的建造以及交通道路的铺设对于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干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开始对城市的生态产生严重的影响。城市人口增加导致城市的物质资源消耗量增大,逐渐造成资源匮乏的现象。而人口的增加又造成了交通的拥堵,越来越多的汽车的投入使用导致废气排放量增大,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不仅城市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制约,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因此,城市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应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以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城市的发展,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生态环境是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支撑,城市也就谈不上发展,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城市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放在同样的高度,两者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营造一个优美、清洁、宜居的城市环境,使人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进行生产与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