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金融学院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测评标准

河北金融学院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测评标准

河北金融学院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测评标准
河北金融学院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测评标准

`附件1

河北金融学院

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测评标准

一、基本情况(满分15分)

(一)年终考核(4分):五年内全部“称职”得3分;一次“优秀”加0.5分,多次“优秀”总分不超过4分。

(二)荣誉称号(5分):获国家级劳动模范、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省、部授予的劳动模范5分,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政府特贴获得者,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市级劳动模范4分,厅、局、委授予的先进工作者、省市级优秀民主党派人士、市级三育人奖励获得者、市级优秀人才及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2分,校级师德标兵、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学名师、首席主讲教师、优秀主讲教师、“双师型”教师1分,“准双师”0.5分。

本项只计算最高级别奖项,不予累加。

注:具体项目认定以《关于河北省职称评审业务奖励、荣誉称号情况认定的说明》为准。

(三)学历学位(5分):博士5分;硕士学位研究生3分;只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2分;本科1分。

(四)国际访学及基层挂职实践情况(1分):国际访学6个月以上(含6个月)1分,3~6个月(含3个月)0.5分;基层挂职实践连续一年以上(含一年)1分,6个月~一年(含6个月)0.5分,挂职时间不累加。国际访学及基层挂职实践计分不累加。

二、教学工作(满分45分)

(一)教学能力及教学工作量(10分)

申报教授职称,需系统讲授二门以上课程,其中一门为基础课(包括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并能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同时指导过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一年以上。

申报副教授职称,需系统讲授二门以上课程,其中一门为基础课(包括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并能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同时指导青年教师,或协助教授、副教授指导过研究生或进修教师半年以上。

申报讲师职称,公共课或基础课教师,需担任一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全过程地承担过一门课程的专职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实习、组织课堂讨论

等各教学环节工作;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需担任专业课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讲授,

并全过程地承担过一门课程的专职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实习、组织课

堂讨论等各教学环节工作。

具备以上教学经历和教学能力,以规定的任职年限内(教授、副教授5年,讲师4年或2年)周平均教学工作量平台为依据计算教学工作量得分;不具备上

述教学经历和能力,或教学工作量得分低于6分者,取消参评资格。

平均教学工作量平台,依据教务处相关办法进行折算后按如下标准确定:专任教师每周8课时,系部主任每周4课时,兼任教师每周2课时。达到该平台

计10分。每少于0.1课时扣减0.1分。

注:教学工作量以列入教务处、继续教育部和研究生部编排课程表为依据计算;集中讲授的课程按每学期17周平均计算周课时;每学年第一学期为新生授课,按实际周课时数计

算;经学校同意,借调到行政部门的教学人员,以兼任教师课时的标准计算。

(二)教学效果(10分)

以最近连续三个学期学生评教的平均分值为依据,教学效果得分(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最近五年内每发生1次一般教

学事故扣1分;每发生一次严重教学事故扣2分;每发生一次重大教学事故取消

一次晋升参评资格。

注:参评者学生评教平均分值、当年所有参评者学生评教平均分值最高值均指当年参评者的分值。教学事故认定按《河北金融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条例》执行。

(三)教学改革与建设(25分)

以任现职以来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学竞赛、指导学生(学科类)竞赛等情况为依据计算分值,上不封顶,最高得分者未超过25分,所有参

评人员该项得分按下表所列标准计算实际得分;最高得分者超过25分,其他参

评人员该项目得分按“项目得分=累计得分×25÷最高得分者得分”方式计算。

各个项目的参赛人员以申报时名单排序为准,报教务处备案,项目进行过程中,

备案后的名次原则上不再变动。

计分标准见下表:

项目名称项目级别主持人参与人

课程建设

国家级50 主讲教师限定4人、技术人员1人(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

注:1、同一教学赛事、同一大类的单项比赛多次获奖,只计一次最高获奖的分值。2、教师以团队形式参加的个人比赛,每人的得分取获奖级别对应的平均分,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获奖以教务处、团委工作量计算认定标准为准。3、赛事奖项设置名次与等级的折算办法:按名次设置的赛事第一、二名等同于同一级别的一等奖,第三、四名等同于同一级别的二等奖,第五、六、七、八名等同于同一级别的三等奖。4、赛事如有特等奖级别,特等奖分值设置为更高一级赛事的三等奖与该级别赛事一等奖分值的平均数。5、本表中的校级分值只涉及到省市级赛事因降级而导致奖励级别列入校级的赛事,我校各部门组织的校级学科竞赛一律不予奖励。6、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荣誉是指:由团中央、团省委、团市委,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国家、省级、市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奖,指导教师的认定由校团委公示的社会实践团队名单为准。

三、专业技术成果(满分40分)

(一)教授

1、基本条件

任现职以来,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具备参评资格;不具备下列条件者,不得申报:

(1)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副教授资格后,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同时,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优秀教学成果奖(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或获省(部)级上述奖项、河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奖励(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

②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有两学年以上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秀;或担任省级以上精品课主讲教师;或获得省级以上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津贴人员(附相关证书及证明)。

③至少主持(排名第一)一项或主要参加(前三名)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完成科研计划任务经过科技成果鉴定并已进行登记的科研成果(以鉴定证书为准)。

(2)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副教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大检索论文3篇(其中1篇为第一作者)。

②在国家核心期刊或外文重要期刊上(或为三大检索论文)发表代表所从事专业最高学术水平的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本人为第一作者)。

③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参编部颁统编高校教材,本人撰写总计在15万字以上,同时在国家核心期刊或外文重要期刊上(或为三大检索论文)发表代表所从事专业最高学术水平的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本人为第一作者)。

2、计分标准(满分40分)

满足上述“基本条件”的,按以下标准记分并累计相加。最高得分者未超过40分,所有参评人员得分均按下列标准计算实际得分;最高得分者超过40分,其他参评人员得分按“最后得分=累计得分×40÷最高得分者得分”方式计算,用于排序。

(1)业绩成果

①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主持人一等奖200分,二等奖120分,三等奖60分,参与者按照排名次序以0.6的系数依次递减(限前七,保留一位小数),不足1分的不再计算。

获得省(部)级上述奖项、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主持人一等奖60分,二等奖40分,三等奖20分,参与者按照排名次序以0.6的系数依次递减(一等奖限前五,二等奖、三等奖限前三,保留一位小数),不足1分的不再计算。

获得市(厅)级上述奖项、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主持人一等奖10分,二等奖5分,三等奖2分,参与者不计分。

获得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主持人一等奖2分,参与者不计分。

②国家级指令课题主持人50分(重大课题乘系数2)、指导课题主持人25分;省部级指令课题主持人25分(重大课题乘系数2)、指导课题主持人15分;市厅级指令课题主持人5分(重大课题乘系数2)、指导课题主持人1分;校级课题主持人1分;市厅级指令课题、指导课题、校级课题共限填报3项。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重大课题的第二、第三参与人按照排名次序以0.6的系数依次递减(保留一位小数)。课题只立项而未结项的不计分;到期没有结项被立项单位取消的课题不计分。

(2)论文和著作

①一级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计60分,第二作者30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②二级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计30分,第二作者15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③三级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计15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④四级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计7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⑤参编的部颁统编高校教材,每1万字计2分,低于1万字不计分,没有明确标示字数的,第一完成人30分,第二完成人15分,第三完成人9分,其他作者不计分;参编的一般教材每1万字0.5分,低于1万字不计分,没有明确标示字数的,第一完成人7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注:①论文级别按《河北金融学院科研论文成果等级认定表》认定。②单篇论文在一整版以下的不考虑。③除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外,非本专业论文成果不记分。④同一项成果多处获奖或同一课题名称多次立项按最高级别计分(只记一次)。⑤承担多项课题或多项成果获奖可累计计分。⑥横向课题的界定标准参见《河北金融学院院外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中的第三条,得分按相应级别纵向课题减半。⑦在所有计分项中,均需提供有效的证明材料。⑧所有刊物的增刊、副刊、专刊不算。

(二)副教授

1、基本条件

取得讲师资格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具备参评资格;不具备下列条件者,不得参评:

(1)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讲师资格后,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同时,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优秀教学成果奖(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

②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较好,有两学年以上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秀;或担任省级以上精品课主讲教师;或获得厅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附相关证书及证明)。

③至少主持一项(排名第一)厅(局)级或主要参加(前三名)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完成科研计划任务经过科技成果鉴定并已进行登记的科研成果(以鉴定证书为准)。

(2)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讲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公开发表代表所从事专业最高学术水平的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本人为第一作者),其中2篇在国家核心期刊或外文重要期刊上(或为三大检索论文)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

②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参编部颁统编的高校教材,本人撰写总计在8万字以上,同时在国家核心期刊或外文重要期刊上(或为三大检索论文)发表代表所从事专业最高学术水平的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其中1篇为第一作者)。

2、计分标准(满分40分)

满足上述“基本条件”的,按以下标准记分并累计相加。最高得分者未超过40分,所有参评人员得分均按下列标准计算实际得分;最高得分者超过40分,其他参评人员得分按“最后得分=累计得分×40÷最高得分者得分”方式计算,用于排序。

(1)业绩成果

①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主持人一等奖250分,二等奖160分,三等奖80分,参与者按照排名次序以0.6的系数依次递减(限前七,保留一位小数),不足1分的不再计算。

获得省(部)级上述奖项、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主持人一等奖80分,二等奖50分,三等奖25分,参与者按照排名次序以0.6的系数依次递减(限前五,保留一位小数)。不足1分的不再计算。

获得市(厅)级上述奖项、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主持

人一等奖15分,二等奖8分,三等奖3分,参与者不计分。

获得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主持人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0.5分,参与者不计分。

②国家级指令课题主持人80分(重大课题乘系数2)、指导课题主持人40分;省部级指令课题主持人40分(重大课题乘系数2)、指导课题主持人20分;市厅级指令课题主持人20分(重大课题乘系数2)、指导课题主持人10分;校级课题主持人10分。市厅级指令课题、指导课题、校级课题共限填报3项。国家级课题(限前五)、省部级课题(限前三)、市厅级重大课题(限前三)参与人按照排名次序以0.6的系数依次递减(保留一位小数)。课题只立项而未结项的不计分;到期没有结项被立项单位取消的课题不计分。

(2)论文和著作

①一级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计80分,第二作者40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②二级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计40分,第二作者20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③三级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计20分,第二作者10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④四级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计8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⑤省级刊物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每篇2分,其他作者不计分。省级刊物总得分不能超过8分。

⑥参编部颁统编高校教材,每1万字计4分,低于1万字不计分,没有明确标示字数的,第一完成人40分,第二完成人20分,第三完成人12分,第四完成人7.2分,第五完成人4.3分,其他作者不计分;参编的一般教材每1万字计1分,低于1万字不计分。没有明确标示字数的,第一完成人8分,第二完成人4.8分,第三完成人2.9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三)讲师

1、基本条件

取得助教资格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具备参评资格;不具备下列条件者,不得参评:

(1)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助教资格后,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教学效果良好,至少有一次以上年度教学质量评估被评为优秀;或获得校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②获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

③参加的科研项目、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励。

④参与一项科研项目,市(厅)级、校级(前三名),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重大(前五名),完成科研计划任务经过科技成果鉴定并已进行登记的

科研成果(以鉴定证书为准)。

(2)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助教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至少1篇为第1作者),其中至少1篇在本学科国家核心期刊或外文重要期刊上发表或为三大检索论文。

②参编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国家统编的高校教材,同时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至少1篇为第1作者)。

2、计分标准(满分40分)

满足上述“基本条件”的部分,按以下标准记分并累计相加。最高得分者未超过40分,所有参评人员得分均按下列标准计算实际得分;最高得分者超过40分,其他参评人员得分按“最后得分=累计得分×40÷最高得分者得分”方式计算,用于排序。

(1)业绩成果

①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主持人一等奖300分,二等奖200分,三等奖100分,参与者按照排名次序以0.6的系数依次递减,不足1分的不再计算。

获得省(部)级上述奖项、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主持人一等奖100分,二等奖60分,三等奖30分,参与者按照排名次序以0.6的系数依次递减,不足1分的不再计算。

获得市(厅)级上述奖项、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主持人一等奖30分,二等奖15分,三等奖8分,参与者按照排名次序以0.6的系数依次递减(保留一位小数),不足1分的不再计算。

获得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的,主持人一等奖8分,二等奖6分,三等奖3分,参与者按照排名次序以0.6的系数依次递减(保留一位小数),不足1分的不再计算。

②国家级指令课题主持人120分(重大课题乘系数2)、指导课题主持人60分;省部级指令课题主持人60分(重大课题乘系数2)、指导课题主持人30分;市厅级指令课题主持人30分(重大课题乘系数2)、指导课题主持人15分;校级课题主持人15分。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市厅级重大课题参与人按照排名次序按照0.6的系数依次递减(保留一位小数),不足1分的不再计算。市厅级指令课题、指导课题、校级课题(前三名)参与人按照排名次序按照0.6的系数依次递减(保留一位小数)。课题只立项而未结项的不计分;到期没有结项被

立项单位取消的课题不计分。

(2)论文和著作

①一级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计120分,第二作者60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②二级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计60分,第二作者30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③三级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计30分,第二作者15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④四级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计15分,第二作者8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⑤省级刊物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计3分,第二作者1分,其他作者不计分。省级刊物总得分不能超过20分。

⑥参编部颁统编高校教材,每1万字计10分,低于1万字不计分,没有明确标示字数的,第一完成人60分,第二完成人36分,第三完成人21.6分,第四完成人13分,第五完成人7.8分,第六完成人4.7分,第七完成人2.8分,其他作者不计分;参编的一般教材每1万字计4分,低于1万字不计分,没有明确标示字数的,第一完成人15分,第二完成人9分,第三完成人5.4分,第四完成人3.2分,第五完成人2分,其他作者不计分。

四、其他条件

凡参加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人员,在任现职期间必须有两个学期以上担任全日制本、专科班班主任、辅导员或者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学生市厅级以上竞赛指导教师的工作经历,否则取消参评资格。

五、破格条件

教授、副教授破格条件以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河北省高等学校教授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为准。

六、附则

本量化测评标准自发文之日起实施,原《河北金融学院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测评标准》同时废止。

本量化测评标准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1)-(1)

(2016——2017学年)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

五、研修活动及容 (一)研修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能力测评在线测评参考答案1

1.概念联系的建立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2.学科教学资源本地化二次开发指在卫星教学资源的使用过程中,由当地教育工作者结合本地或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所接收的资源进行重组、开发和利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3.“百宝箱”中放置中间层的信封要锁定。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4.资料、工具型教学软件不仅提供某种教学功能或某类教学资料,而且还反映具体的教学过程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5.实物展台进行操作训练比传统教学效果好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6.部分整合是信息技术与教学中的部分环节相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始阶段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7.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学评价功能主要体现在评定学生等级上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8.只有以教育认知理论为支撑,才能将个人的物理学习空间和网络学习空间有机地融合起来,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https://www.doczj.com/doc/2a14258185.html,MS是一个机遇学习设计理念的教学管理系统。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0.在ipad的APP store中只可购买应用程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11.教师应改变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由“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2.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3.防护罩也是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4.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辩论、操作、实验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5.互联网的出现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人与人的互动方式,但却没有改变教育的形式与本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16.区域学科教师工作坊的成员来一组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7.教师的专业性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

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单位:九间房镇中心校本部 活动 时间 2017年3月29日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主题PowerPoint2003专题培训1 主讲人张娜 参加 对象 全校教师学时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对象的添加:制作演示文稿,添加对象是最常见的操作。 1、新建幻灯片 默认情况下,启动PowerPoint2003时,系统新建一份空白演示文稿,并新建1张幻灯片。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三种方法,在当前演示文稿中添加新的幻灯片: 方法一:快捷键法。按“Ctrl+M”组合键,即可快速添加1张空白幻灯片。 方法二:回车键法。在“普通视图”下,将鼠标定在左侧的窗格中,然后按下回车键(“Enter”),同样可以快速插入一张新的空白幻灯片。 方法三:命令法。执行“插入→新幻灯片”命令,也可以新增一张空白幻灯片。

活动反思 与建议许多老师希望在今后能讲讲关于课件素材的简单处理的内容,如声音的录制剪切、视频的下载、剪切、图片的简单处理。 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单位:九间房镇中心校本部 活动 时间 2017年4月18日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主题PowerPoint2003专题培训2 主讲人张娜 参加 对象 全校教师学时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插入视频 我们可以将视频文件添加到演示文稿中,来增加演示文稿的播放效果。 ①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命令,打开“插入影片”对话框。 ②定位到需要插入视频文件所在的文件夹,选中相应的视频文件,然后按下“确定”按钮。 注意:演示文稿支持avi、wmv、mpg等格式视频文件。 ③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根据需要选择“是”或“否”选项返回,即可将声音文件插入到当前幻灯片中。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三岔中学曹建新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 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 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 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题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框内,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下列表示Windows文件大小的单位中,最大的是() A.GB B. KB C. MB D. B 2、下列文件扩展名中,属于图像文件的是() A. .txt B. .swf C. .jpg D. .doc 3、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 A.显示器B.CPUC.存储器D.光盘 4、下列不属于 ...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 A. 听音乐 B. 谈话 C. 看书 D. 思考 5、下列有关文件夹与文件的述说,说法正确的是() A. 文件里面可包含文件夹 B. 文件与文件夹没有区别 C. 文件夹用来分门别类地存放文件 D. 文件夹与文件的图标一样 6、如果要从网页中下载以下不同的信息,大多数情况下,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视频: (1)在播放画面上点击鼠标 右键;

(2)选择“下载”。 B. 图片: (1)在图片上点击鼠标 右键; (2)选择“图片另存为”。 C. 音频: (1)在具有链接功能 的歌曲名称上点击鼠标 右键; (2)选择“目标另存 为”。 D. 文字: (1)在网页上选中文字; (2)在选中的文字上点击鼠标右 键,选择“复制”; (3)打开一个Word文件; (4)在Word文件中点击鼠标右 键,选择“粘贴”。 7、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如果想一次选定多个分散的文件或文件夹,正确的操作是()

A.按住Ctrl键,用鼠标右键逐个选取 B.按住Ctrl键,用鼠标左键逐个选取 C.按住Shift键,用鼠标右键逐个选取 D.按住Shift键,用鼠标左键逐个选取 8、在Word中,不能进行的字体格式设置是() A.文字的旋转 B. 文字的下划线 C. 文字的颜色 D. 文字的缩放 9、以下关于计算机病毒不正确的说法是( )。 A.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 B. 计算机病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C. 计算机病毒能危害人类健康 D.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 10、操作系统是用来()计算机的所有硬件和软件。 A. 运行 B. 启动 C. 控制和管理 D. 输入和输出 二、判断题: (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框内,正确标“T”错误标“F”,每题2分) 1、计算机中的信息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 2、自从发明了计算机,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3、在使用Word软件编辑文字时,“先选定,后操作”是基本的操作 方法。() 4、在同一个磁盘中不能有两个文件的文件名相同。() 5、使用全文搜索引擎时,用户不必输入搜索关键词。()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马婷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

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测试题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测试题(A) 一、从Windows桌面,启动设备应用软件并进行使用前的定位。(2分) 二、导入Windows桌面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文件夹,选择“考试.PPT”。 1.插入一张空白PPT,插入文本框,使用手写功能,输入“学科”、“单位”及“姓名”。(2分) 2.使用笔形批注功能对PPT中的知识重点进行批注,和使用擦除工具进行删除。(4分) 三、在课件制作中,使用页面技能。包括新建、放大、漫游、插入纹理线技能。(4分) 四、在课件PPT中,熟练使用设备两侧的资源库、翻页、书写及橡皮快捷图标。 1、在“资源库”中选择插入“地球仪”。使用幕布功 能展示。(4分) 2、在桌面“素材”文件中,插入一个声音文件。(2分) 3、使用“智能笔”功能,在PPT中,画出一个规则圆形,并填充成红色。使用聚光灯展示。(6分) 五、课件制作兼顾整体美观,颜色搭配,熟练使用调色板功能,对PPT首页更改背景色。(2分) 六、保存在D盘下“成绩”文件夹,命名成“姓名.PPT”类型。(4分)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测试题(B) 一、从Windows桌面,启动设备应用软件并进行使用前的定位。(2分) 二、导入Windows桌面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文件夹,选择“考试.PPT”。 1.插入一张空白PPT,插入文本框,使用手写功能,输入“学科”、“单位”及“姓名”。(2分) 2. 使用笔形批注功能对PPT中的知识重点进行批注,和使用擦除工具进行删除。(4分) 三、在课件制作中,使用页面技能。包括新建、缩小、拖动、插入纹理线技能。(4分) 四、在课件PPT中,熟练使用设备两侧的资源库、翻页、书写及橡皮快捷图标。 1.在“资源库”中选择插入“中国地图”。使用聚光灯展示。(4分) 2.在桌面“素材”文件中,插入一个视频文件。(2分) 3.使用“智能笔”功能,在PPT中,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填充成蓝色。使用幕布功能展示。(6分) 五、课件制作兼顾整体美观,颜色搭配,熟练使用调色板功能,对PPT首页更改背景色。(2分) 六、保存在D盘下“成绩”文件夹,命名成“姓名.PPT”类型。 (4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

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

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测试题库及答案(共六套)

范文 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测 1/ 15

试题库及答案(共六套) 2020 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测试题库及答案(共六套) 2020 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测试题库及答案(一) 1.多媒体技术具有控制和传输多媒体电子邮件、电视会议等视频传输功能。 () A. 正确 B. 错误答案:A 2.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应更加将重心放在如何将媒体展现的淋漓极致 A. 正确 B. 错误答案:B

3.在课堂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应每节课尽量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性,而不用管本课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A. 正确 B. 错误答案:B 4.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被重视并融入学校文化中 A. 正确 B. 错误答案:A 5.HTML 和文本文件不能直接在线编辑 A. 正确 B. 错误答案:B 3/ 15

6.综合性复习是一个不断总结提炼、积累丰富、逐步完善、吸收内化的过程。 A. 正确 B. 错误答案:A 7.问题分析阶段是充分体现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阶段。 A. 正确 B. 错误答案:B 8.一项明确的任务需要通过定义目的、阐明目标、展示范例来确立。 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要为学生制定计划提供支架。 A. 正确 B. 错误答案:A

9.幻灯片母版设置可以起到的作用是统一设置整套幻灯片的标志图片或多媒体元素 A. 正确 B. 错误答案:A 10.专题学习网站的网上自我评价系统是指收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新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并将其设计成基础性强、覆盖面广、难度适宜的题库,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 A. 正确 B. 错误答案:A 11.在 Excel 中,如当错误值为“#div/0!”时,则表明此单元格的输入公式中存在着除数为 0 的错误,当错误值为“#VALUE!”时,则表明此单元格的输入公式中存在着数据类型错误。 A. 正确 5/ 15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 遂宁中学吴俊(编辑整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报告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于2014年5月27日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 要求。其中,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习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能力自评I II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 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注:I代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 堂教学,II代表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红色区域代表不合格,黄色区域代表合格;绿色区域代表优秀。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查看详细解释 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水平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水平技术 素养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 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3.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4.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待提高1.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3. 探索并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 4. 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 间。 5. 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待提高计划与准备1.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 2.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 3.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与使用技

2018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18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 培训研修总结 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培训平台对口支援临夏州项目(2018-2020)。通过几个月天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现将一期培训总结如下: 一、课程学习与研修收获 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 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料全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料2015-2016学年度 第二学期 东风小学 2016年3月1日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目录 一、培训计划 二、培训教案 三、活动记录 四、培训总结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2015-2016学年度 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经研究决定,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提高培训。 二、目的要求 1、、能使用电子信箱、进入百度云平台。 2、微课制作和智慧课课堂平台使用。 3、完善自己账号国家教育的资源库。 三、培训教师和地点: 蔡静玲计算机多媒体教室 四、培训时间: 从2016年3月1日开始每月一次,时间为周三下午。3月份班任学习月份科任学习。 五、参加对象: 全员教师培训 六、培训容: 主要包括以下二个方面的容: 1、微课宝使用 2、智慧课堂平台使用 七、培训方式:

1、示讲授与动手操练相结合。 2、集中培训与分散练习相结合。 3、自主探索与协作研讨相结合。 八、培训要求与考核办法 1、严格考勤制度。参训教师按时参加培训,不得无故缺席。 2、辅导教师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3、每一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制作一节微课和平台习题容。 4、完善自己账号国家教育的资源库。

微课培训教案 培训教师:蔡静玲 微课视频制作培训方案 1 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精美的视频配上悦耳的音乐,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并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通过容的可视化及精美的制作,目的是最佳效果,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2 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3 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4 微课的表现形式 微课可以是一种策略课程,但是小策略,解决教学大问题;或是一种反思课程,通过小的细节,引发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或是一个故事课程,小故事中启迪教育实践;或是电影课程,从视听盛宴中了解世界;或是经典阅读,从经典故事中启迪大智慧;或是学科课程,让课堂增加视听元素;或是学生课程,让学生参与经典享受;或是家长课程,让家长吸纳高端教育。 5 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分类。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6 微课制作标准 (1)微课功能理解透彻:解惑而非授业。 (2)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3)受众定位明确:是针对什么年龄段。

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测试题库及答案(共四套)

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测试 题库及答案(共四套) 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测试题库及 答案(一) 1.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确定目标、前端分析、制定策略和选择媒体与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几个部分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2.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确定目标、前端分析、制定策略和选择媒体与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几个部分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3.学生获取知识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4.社交媒体正在日益改变人们互动、发表观点及信息、人际交流的方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5.在线问卷系统不仅可以用于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可用在总结与复习阶段用于了解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上。 A. 对 B. 错 答案:A

6.HTML和文本文件不能直接在线编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7.因目前技术原因,移动设备较适合开展文科而不是理科的教与学活动 A. 对 B. 错 答案:B 8.语文学科的特点与软件的适用性表现语文学习以语言文字的阅读写作为主、语言文字的理解认知感受领悟为主体、语言文字的积累应用是基本活动、文档处理软件即运用信息技术处理文字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9.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常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10.在Moodle平台可以利用作业提交的截止时间来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11.在后缀为“.xls”的文件中快速转化文本格式可以在输入内容前加“、”。 A. 正确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 一、总则 (一)为指导各地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规范引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以下简称:能力标准),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类似培训时可参照执行本标准。 (二)《课程标准》综合考虑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差异,旨在满足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起点教师的能力提升需求,推行“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教师培训选学机制,确保按需施训。 (三)《课程标准》要求实施主题式培训,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促进各地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推行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推动教师学用结合。 (四)《课程标准》依据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设置“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

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的课程,共27个主题,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五)《课程标准》对教师在培训中的实践任务和学习成果提出明确要求,旨在推动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协同开展教师应用成效评价,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工作,确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得到提升。 二、课程目标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网络教学、移动学习等信息化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 (三)“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系列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结果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报告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就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于2014年5月27日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得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得差异,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与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与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得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得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得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得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得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得教育教学工作与学习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通过诊断测评,您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如下:

能力自评 注:I代表应用信息技术优 化课堂 教学,II代表应用信息技术 转变学 习方式;红色区域代表不合 格, 黄色区域代表合格;绿色区 域代 表优秀。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查瞧详细解释

课程推荐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依据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基本要求与发展性要求,设置“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与“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 个系列得课程,共27 个主题,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根据您得能力自评结果,推荐课程主题如下表,您在选课时可参考此表,有针对性得选择相应课程进行学习。 您得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先选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得主题来学习。 打印结果保存结果下载能力标准下载课程主题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1)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1)-(1)

(2016——2017学年)陶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陶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

五、研修活动及内容 (一)研修内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 (1)

(2016——2017学年)陶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陶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如下:

五、研修活动及内容 (一)研修内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讲义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讲义 第一节Flash 部分 首先通过一个实例,“制作一个移动的球” 主要步骤: (1)新建一个flash文档,修改文档属性(宽400像素,高300像素,背景色为黑色) (2)用插入/新建元件命令并利用工具栏中的椭圆工具,(填充色为灰色球形渐变),同时按住shift键在舞台中画一个正圆。 (3)返回到场景1,从库中将刚才新建的小球元件拖到舞台的左边,在第20帧处插入关键帧,把小球拖到舞台右边。 (4)在1到20帧处创建传统补间动画 (5)测试影片 (举一反三,对上面的例子稍加修改,制作“文字运动”或“图片运动”) FLASH是由美国的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一款多媒体动画制作软件,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可以将音乐、声效和动画方便地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质的动画。它采用矢量绘图技术,矢量图可以无限放大而不会失真。动画文件小。 基本术语及概念 动画实质是一幅幅静态图像的连续播放。所以其生成的实质是若干幅页面。动画的连续播放既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更要求动画内容上的连续。 第二节Flash 的工作环境 1场景(Scene): Flash动画文件的层次结构是这样的:一个Flash动画文件可能包含几个场景,每个场景中又包含若干层和帧。每个场景上的内容可能是某个相同主题的动画。Flash利用不同的场景组织不同的动画。 在“窗口/其他面板/场景”中可以选择场景。 工作区是用户设计动画和布置场景对象的场所,中间的矩形区域是舞台,动画中的对象可以放置在工作区中也可以放置在舞台中,区别是放在舞台外面的工作区的内容在动画播放时不可见,只有在舞台中的对象才可见。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知识讲解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反思 近两个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现以接近尾声。通过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着,并且改变着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此次信息技术的运用的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了更全新的更新。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观念新颖 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的自我更新、自我补充、从根本上提升才能和专业素质。 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二、有力提升专业知识 通过远程网络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专题报告和案例分析”的学习。让自己充分认识到教师作为孩子们的领导者,首先要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的基本能力和应用处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深刻认识到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教授老师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引入,无一不丰富了课堂,让原本沉闷的讲座充满生机和人气。这些,也为我们今后在培训老师和日常教学中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中,我们的培训应该牢固树立应用为本的观念,培训老师不应该追求大而全,而应该尽量追求实用,根据老师的年龄结构、任教学科与学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让每一次的学习能在老师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起到一定作用,这样培训就真正起到实效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反思 今年寒假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在培训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现总结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