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压电梯复习题

液压电梯复习题

液压电梯复习题
液压电梯复习题

液压电梯总结复习(2016)

一、名词解释

1、液压电梯 -- GB21240-2007

依靠电力驱动油泵传递液流到液压驱动装置,直接或间接作用在轿厢上进行驱动的电梯(可以使用多电动机、油泵和/或液压驱动装置)

2、电液比例调速系统-- GB/T7024-1997

利用电液比例流量控制阀对电梯运行速度进行无级的节流调速系统。

3、容积调速系统-- GB/T7024-1997

利用变量泵对进入液压缸的流量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电梯运行速度进行无级调速的系统。

4、限速切断阀(管道破裂阀)-- GB21240-2007

设计当在预定的液流方向上流量增加而引起阀截面上的压降超过一个预定量时,能自动关闭的阀。

5、单作用液压缸-- GB21240-2007

一个方向由液流的作用产生位移,另一个方向上由重力的影响产生位移的液压顶升机构。

二、判断

1、单向阀 -- GB21240-2007

正确:单向阀是只允许液流在一个方向流动的阀,液压电梯液压系统应设置单向阀。单向阀应该安装在油泵与截止阀之间的回路上。

错误:单向阀是只允许液流在一个方向流动的阀,液压电梯液压系统应设置单向阀。单向阀应该安装在油泵与限速切断阀之间的回路上。

2、溢流阀 -- GB21240-2007

正确:溢流阀是通过溢流使系统压力限制到一个设定值的阀。液压电梯在连接油泵到单向阀之间的管路上应设置溢流阀,溢流阀的调定工作压力不应超过满负荷压力值的140%。考虑到液压系统过高的内部损耗,??可以将溢流阀的压力数值整定得高一些,但不得高于满负荷压力的l70%,在此情况下应提供相应的液压管路(包括油缸)的计算说明.

错误:溢流阀是通过溢流使系统压力限制到一个设定值的阀。液压电梯在连接油泵到截止阀之间的管路上应设置溢流阀,溢流阀的调定工作压力不应超过满负荷压力值的140%。考虑到液压系统过高的内部损耗,??可以将溢流阀的压力数值整定得高一些,但不得高于满负荷压力的l80%,在此情况下应提供相应的液压管路(包括油缸)的计算说明.

3、满载压力 -- GB21240-2007

正确:当载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停靠在最高层站位置时,施加到直接与液压顶升机构连接的管路上的静压力。

错误:当载有110%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停靠在最高层站位置时,施加到直接与液压顶升机构连接的管路上的静压力。

4、电气防沉降系统 -- GB21240-2007

正确:电梯防沉降系统是防止沉降危险的措施组合,应符合:当轿厢位于平层面以下最大0.12m至开锁区下端的区间内时,无论轿厢门处于任何位置,都应按照上行方向给主机通电,使轿厢向上移动。

错误:电梯防沉降系统是防止坠落危险的措施组合,应符合:当轿厢位于平层面以下最大0.12m至开锁区上端的区间内时,无论轿厢门处于任何位置,都应按照上行方向给主机通电,使轿厢向上移动。

5、液压电梯下行方向阀控制-- GB21240-2007

正确:液压电梯下行方向阀应由电控保持开启。下行方向阀的关闭应由来自液压缸的液体压力作用以及至少每阀由一个导向压缩弹簧来实现。

错误:液压电梯下行方向阀应由电控保持关闭。下行方向阀的开启应由来

自液压缸的液体压力作用以及至少每阀由一个导向压缩弹簧来实现。

6、液压电梯分流阀控制 -- GB21240-2007

正确:分流阀应由电气装置关闭,分流阀的打开应由来自液压缸的液体压力作用以及至少每阀由一个导向弹簧来实现。

错误:分流阀应由电气装置打开,分流阀的关闭应由来自液压缸的液体压力作用以及至少每阀由一个导向弹簧来实现。

7、缓冲器选择 -- GB21240-2007

液压电梯的缓冲器应该使载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在下端站平层面以下不超过的距离处保持静止状态。由于线性蓄能缓冲器最小压缩行程为应至少为(m),因此对于下行额定速度v d为s的液压电梯,不能选用线性蓄能缓冲器。

三、选择

1、直顶式液压电梯如没有设置安全钳装置,则必须设置限速切断阀;限速切断阀的安全方式应符合下列 a b c d 方法:

a 与油缸组成一个整体;

b 用法兰盘直接和刚性地安装在油缸上;

c 把它靠近油缸,用一段较短的刚性管子,采用焊接、安装法兰盘或螺纹连接的方法连接到油缸;

d 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直接连接到油缸.

2、液压电梯轿厢装有安全钳时,在机房内必须设置一个手动泵来提升轿厢,手动泵应连接在单向阀或下行方向阀与截止阀之间的管路上并应配置溢流阀,??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不应超过满负荷压力值的 b 倍.

a 2

b 2.3

c d

3*、液压电梯轿厢侧缓冲器应该使载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在下端站平层面以下不超过 a m的距离处保持静止状态。

a b 0.15 c d

4、当液压电梯柱塞通过其行程限位装置而到达极限位置时,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向上伸出的柱塞头部组件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应该不小于 a m。

a b 0.15 c d

5、当液压电梯轿厢完全压缩缓冲器时,底坑地面与位于直顶式液压电

梯轿厢下面的多级油缸最低导向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应不小于 d m. 直顶式液压电梯轿厢完全压缩缓冲器时,轿厢下面各层导向架之间,以及最高导向架与轿厢最低部件之间的净空距离应不小于

c m.

a b 0.25 c d

6、GB21240-2007 《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是时候发布的,其修改采用欧洲标准 b 。

a 2007/8/21 ; EN81-1:1989

b 2007/11/1 ; EN81-2:1998

c 2007/8/21 ; EN81-3:1998 c 2008/1/1 ; EN81-1:1998

三、简答题

5.1.1.1 什么是液压电梯?

答:《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21240—2007)定义:液压电梯是依靠电力驱动液压泵输送液压油到液压缸,直接或间接驱动轿厢的电梯(可以使用多电动机、液压泵和/或液压缸)。

液压电梯是以液压作为驱动方式的电梯,其工作原理和曳引式电梯、卷筒

驱动电梯,齿轮齿条驱动电梯和螺杆驱动电梯有很大的不同。采用柱塞液压缸的液压电梯是通过电力驱动的泵传递液压油到油缸,柱塞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轿厢,实现轿厢上行;通过载荷和轿厢重力的作用使油缸中的液压油流回到油箱,实现轿厢下行。从使用角度分类,有液压乘客电梯,液压载货电梯,液压观光电梯,液压病床电梯,液压杂物电梯等。

索引: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5.2.3.3 什么是开锁区域?

答:为了防止发生坠落事故,电梯在正常运行时,应不能打开层门(或多扇门中任一门扇),除非轿厢在该层门的开锁区域内停止或停站。

(1)开锁区域不应大于平层位置上下0.2m;

(2)在用机械方式驱动轿门和层门同时动作的情况下,开锁区域可增加到不大于平层位置上下的0.35m。

索引: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7.7.1 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7.7.1

5.2.5.5 简述液压电梯防沉降措施的保护目的。

答:由于液压系统可能存在的泄漏,造成液压缸柱塞的下降,使静止状态的轿厢离开平层位置,引起液压电梯故障甚至产生危险状态,因此,液压电梯应该设置防止轿厢沉降的措施,限制轿厢从平层位置沉降的深度。防沉降措施作用范围是层站以下0.12m到开锁区下限(层站以下0.2m或0.35m)。常用防沉降措施有棘爪装置和电气防沉降系统。

5.2.5.6 简述液压电梯电气防沉降措施。

答:电气防沉降系统应该符合如下要求:

(1)当轿厢位于平层位置以下最大0.12m至开锁区下端的区间内时,无论轿门处于任何位置,都应该按上行方向给主机通电,使轿厢向上移动;

(2)在前次正常运行后停止使用15min内,轿厢应该自动运行到最低停靠层站;

(3)轿厢内装有停止装置的电梯应该在轿厢内提供声音信号装置。当停止装置处于停止位置时,该声音装置应该工作。该声音装置的供电可以来自紧急照明电源或者者其他等效电源;

(4)应该设置下列指示标志:

a. 如果采用手动门,或者者关门过程在使用人员的持续控制下进行的动力操纵门,轿厢内应该有以下须知:“请关门”;

b. 应该在主开关或者者近旁标出以下字样:

“当轿厢停靠在最低层站时才允许断开此开关”。

(5)电气防沉降动作时,轿厢运行的速度不大于0.3m/s。

索引: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4.2.1.2、简述液压电梯缓冲器设置与曳引电梯不同的要求。

答:液压电梯缓冲器的设置与曳引电梯不同的要求如下:

a. 缓冲器应该使载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在下端站平层面以下不超过

0.12m的距离处保持静止状态;

b. 当缓冲器完全压缩时,柱塞应该不触及缸筒的底部。这一要求不适用于保

证再同步的装置;

c. 当棘爪装置的缓冲装置用来限制轿厢底部行程时,仍要求设置缓冲器支架。当棘爪装置安装在导轨上,且棘爪收回时轿厢不能通过时,可不要求缓冲器支架。

索引: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

5.2.

6.3 简述液压电梯与曳引式电梯极限开关设置要求的异同。

答:(1)液压电梯应该在相应于轿厢行程上端部的柱塞位置设置极限开关。极限开关应该:

a. 设置在尽可能接近上端站时起作用而无误动作危险的位置上;

b. 在柱塞接触缓冲停止装置之前起作用;

c. 当柱塞位于缓冲制停范围内,极限开关应该保持其动作状态。

(2)曳引式电梯应设极限开关应符合:

a. 极限开关应设置在尽可能接近端站时起作用而无误动作危险的位置上;

b. 极限开关应在轿厢或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之前起作用,并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索引: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

什么是直接作用液压电梯?

答:按照《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GB 21240—2007)的定义,直接作用式液压电梯(direct acting lift)是指柱塞或缸筒直接作用在轿厢或轿厢架上的液压电梯。也称“直接顶升液压电梯”或“直顶式液压电梯”。直接顶升是柱塞与轿厢直接相连,柱塞的运动速度与轿厢运行速度相同,其传动比1:1。而柱塞与轿厢的连接可以在轿厢底部中间,也可以在侧面。

索引: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5.2.7.3 什么是间接作用液压电梯?

答:根据《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GB 21240—2007)的定义,间接作用式液压电梯(indirect acting lift)是指借助于悬挂装置(绳、链)将柱塞连接到轿厢或轿厢架上的电梯。也称“间接顶升液压电梯”。间接顶升是柱塞通过滑轮和钢丝绳拖动轿厢,这样可以利用液压顶升力大的优势,柱塞的运动速度是轿厢运行速度一半,其传动比1:2。提升钢丝绳应不少于两根,一端固定在油缸或其他结构上,一端绕过柱塞顶部滑轮,固定在轿厢上。柱塞顶部滑轮由导轨导向,也可以利用轿厢导轨进行导向。

索引: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5.2.7.4 什么是液压电梯的满载压力?

答:液压电梯的满载压力是指当载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停靠在最高层站位置时,施加到直接与液压顶升机构连接的管路上的静压力。

索引: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5.2.7.11 简述液压电梯液压软管的使用要求。

答:(1)在选用液压缸与单向阀或者下行方向阀之间的软管时,其相对于满载压力和破裂压力的安全系数应该至少为8;

(2)液压缸与单向阀或者下行方向阀之间的软管以及接头应该能够承受5倍满载压力的所产生的压力而不被破坏;

(3)软管上应永久性标注制造厂名或商标,允许弯曲半径,试验压力和试验日期。软管固定时,其弯曲半径不应该小于制造厂标明的弯曲半径。

索引: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2.7 简述液压电梯截止阀设置要求。

答:(1)液压电梯应该设置截止阀;

(2)截止阀应该安装在将液压缸连接到单向阀和下行方向阀之间的油路上;

(3)截止阀应该位于机房内。

索引: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2.7 简述液压电梯溢流阀设置要求.

答:(1)液压电梯应该设置溢流阀;

(2)溢流阀应该连接在液压泵与单向阀之间的油路上;

(3)从溢流阀溢出的油液应该流回油箱。

索引: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2.8 简述液压电梯节流调速种类及特点。

答:节流调速液压电梯有开环开关控制节流调速、闭环开关控制节流调速和电液比例控制节流调速等三种。

节流调速是液压电梯中广泛应用、技术最成熟的流量控制系统,节流调速回路一般有进油路、回油路和旁油路等三种节流调速方案。在早期,曾出现采用进油路节流调速方式进行液压电梯的上行速度控制,该方式节流和溢流损失所引起的能耗很大、发热严重,目前,几乎所有液压电梯在其上升油路中均采用旁路节流调整方式,下行油路中一般采用回油路节流调速方式。液压电梯上、下行液压回路的流量控制,采用阀控制液压柱塞缸的输入或排出流量,由于压力油通过节流口的节流损失,导致系统能耗大并使液压系统温度升高。

但节流调速系统时间响应特性好,流量控制性能佳,机械制造加工容易。

5.2.9.1 简述液压电梯紧急下行操作的要求。

答:(1)液压电梯机房内应该设置手动操作的紧急下降阀。即使在失电的情况下,允许使用该阀使轿厢下降至平层位置,以疏散乘客;

(2)轿厢的下降速度应该不超过0.3m/s;

(3)紧急下降阀应该由持续的人力来操作,并有误操作防护;

(4)对于有可能松绳或者松链的间接作用式电梯,手动操纵该阀应该不能使柱塞下降从而造成松绳或者松链。

索引: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液压电梯》(TSG T7004—2012)对沉降试验是如何规定的?如何进行试验?

答: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停在上端站,10min内的下沉距离应当不超过

10mm。

检验方法:将轿厢停在上端站,切断主电源,轿厢装均匀分布的额定载重量,用尺测量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之间的垂直距离,保持10分钟,再在相同位置测量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之间的距离,两者相减。由施工单位或维护保养单位现场试验,检验人员观察、确认。

索引:《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液压电梯》(TSG T7004—2012)附件A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液压电梯》(TSG T7004—2012)对超压静载试验是如何规定的?如何进行试验?

答:单向阀与液压缸之间的液压系统中施加200%的满载压力,保持5min,液压系统的压力下降值不应超过企业设计要求,液压系统仍保持其完整性。该试验应当在防坠落保护装置试验成功后进行。

检验方法:液压电梯在上端站平层,将带有溢流阀的手动泵接入液压系统中单向阀与截止阀之间的压力检测点上(如系统已含手动泵除外),调节手动泵上的溢流阀工作压力为满载压力值的200%,操作手动泵使轿厢上行直至柱塞完全伸出,并且系统压力升至手动泵溢流阀的工作压力,停止操作,保持5分钟,观察并且记录液压系统压力的下降值。由施工单位或维护保养单位现场试验,检验人员观察、确认。

索引:《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液压电梯》(TSG T7004—2012)附件A

四、综合和识图

1、安全溢流阀设置位置和整定工作压力应符合什么要求?如何检验?对于配有手动泵的液压电梯,能否使用手动泵进行安全溢流阀设置位置和整定工作压力检验?为什么?

答:在连接液压泵到单向阀之间的管路上应当设置溢流阀,溢流阀的调定工作压力不应超过满载压力的140%。考虑到液压系统过高的内部损耗,可以将溢流阀的压力数值整定得高一些,但不得高于满载压力的l70%,在此情况下应当提供相应的液压管路(包括液压缸)的计算说明。

检验方法:由随机资料或满载试验查出系统的满负荷压力值,在机房将截止阀关闭,检修点动上行,让液压泵站系统压力缓慢上升,当设备上压力表的压力值不再上升时,压力表显示压力值即为溢流阀的工作压力值。并判断是否符合要求。由施工单位或维护保养单位现场测试,检验人员观察确认。

提示:手动泵连接到单向阀或者下降控制阀与截止阀之间的回路上。

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液压电梯》(TSG T7004—2012)对主电源开关要求 ---(4)当液压电梯具备电气防沉降系统时,应当在主开关或近旁标识“当轿厢停靠在最低层站时才允许断开此开关”。为何这样规定?

3、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对极限开关的作用方式和复位有何规定?

4、根据下图简述单向阀结构和原理。5.2.7.14

答:单向阀是一种方向控制阀,分为普通单向阀和液控单向阀。普通单向阀控制油液只能按某一方向流动,而反向截止,简称单向阀。

题5.2.7.14图普通单向阀

单向阀结构如题5.2.7.14图所示,它由阀体1、阀芯2、弹簧3等零件组成。当压力油从P1进入时,油液推力克服弹簧力,推动阀芯右移,打开阀口,压力油从P2 流出,当压力油从反向进入时,油液压力和弹簧力将阀芯压紧在阀座上,阀口关闭,油液不能通过。

图(a)为单向阀的管式连接,图(b)为单向阀的板式连接,图(c)为单向阀的图形符号。

5、简述下图所示阀的名称、功能和原理。

题5.2.7.20图

答:图中所示为破裂阀,也称作限速切断阀。

在液压电梯系统中,为了防止轿厢坠落和下行超速,需设置破裂阀。当管路中流量增加而引起的阀进出口的压差超过设定值时,能自动关闭油

路,停止轿厢运行并保持静止状态。

如图所示,阀芯上端通过节流器与B口相通,下端与A口相通。由于阀中部的过流截面较小,因此它可以作为流量-压力转换器件。当液流从A流向B时.B口的压力随流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从而使阀芯向右移动,将阀口关小。流量再增大时,阀芯会完全关闭而切断液流。节流器3可以用来调节阀芯的运动阻尼。油液反向流动时,破裂阀没有限流作用。

6、简述下图破裂阀的工作原理。请说明该阀在液压电梯系统的连接方式。

5.2.7.19

答:该破裂阀是切断阀和阻尼器一体式结构,阻尼器(孔)a就设在切断阀阀(芯)上,阻尼器a为恒节流孔。系统工作油源从A口进到B口出,系统工作流量在限速切断阀关闭流量以下,限速切断阀基本不起什么作用,当系统管路爆破、接头松脱等意外情况,系统流量迅速增大,在超过限速切断阀的关闭流量时,由于阻尼孔a的作用,P1和P2的压差降增大,足以克服弹簧6的弹簧力使切断阀4左移直到关闭A口到B口的油路。这种切断阀

为锥阀,密封性好,可适用于中、高压工况。

7、说明下面液压电梯原理图中a , b , c , d , e , f , g元件的作用; 并描述液压电梯轿厢下行时油液的流动途径;说明a 、b两阀关闭和打开的控制要求。

TSG-T7001-2009电梯新检规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Regulation for Lift Supervisory Inspection and Periodical Inspection-Traction and Positive Drive Lif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9年12月4日

前言 2004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下达了本规则的起草任务书。2004年5月,中国特检院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起草组并在北京召开首次编制工作会议。2005年至2008年,起草组召开了多次编制修订工作会议,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2008年10月,为了确保本规则编制质量,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研究,国家质检总局以质检特函[2008]94号文决定在部分地区试用本规则。2009年2月,根据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用情况,起草组在北京召开会议,对试用反馈意见进行了整理,对本规则进行了进一步完善。2009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以质检特函[2009]24号文征求基层、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2009年8月,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审议反馈的意见,起草组在北京召开会议,对规则进行了修改并形成报批稿,2009年12月4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则的编制工作,遵循了在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兼顾我国电梯相关工作现状的原则。本规则明确规定了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目的、性质、依据、适用范围、检验条件、检验周期、程序与要求、内容和方法,以及检验结论的合格判定条件,规定了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和使用单位以及从事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职责要求,以指导和规范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促进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运行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 本规则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何毅 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王福绵吴岩 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孙立新戴光宇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苏州分院李宁 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院张彦朝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黄文和 广州市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武星军

电梯定期检验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电梯定期检验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293-93 电梯定期检验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使电梯保护正常的、安全的工作状态,防止由电梯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1.2范围 1.2.1适合于电梯使用单位按国家规定的要求向国家规定的电梯安全主管部门申请电梯安全定期检验。 1.2.2也适合于按单位内部设备管理制度的规定要求进行的定期检查的报检工作。 2.职责 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向有关部门报告电梯定期检验工作。 3.定期报检流程

3.1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依据电梯档案查询电梯安全运行许可证的使用日期,建立年度定期检验明细表,在安全运行合格证到期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年检; 3.2电梯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之前组织有关人员及维保单位对电梯进行年度保养; 3.3维保单位在对电梯进行年度保养后,对电梯进行安全性能检查,填写《年度自检报告》,使电梯的安全性能满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有关电梯检验规程的检验要求; 3.4新安装使用电梯每一年经验收合格后,第二年应到辖区管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报检,并将具体检验时间登记在年检电梯的明细表中; 3.5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依据电梯轿厢内"安全运行许可证"的有效日期,提前一个月向主管领导报告检验周期,避免漏报少报; 3.6电梯停用一年后重新启用,或发生重大的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或经受了可能影响其安全技

TSG T7006- (修改版)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杂物电梯之令狐文艳创作

前言 令狐文艳 2009年10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下达了本规则的起草任务书。2010年3月,中国特检院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起草组并在苏州召开首次编制工作会议。2010年3~6月,起草组召开了多次编制修订工作会议,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2010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以质检特函[2010]84号文征求基层、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2011年3月,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审议反馈的意见,起草组在南京召开会议对规则进行了修改并形成报批稿。2012年3月23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则的编制工作,遵循了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兼顾我国杂物电梯相关工作现状的原则。本规则明确规定了曳引式、强制式杂物电梯和液压杂物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目的、性质、依据、适用范围、检验条件、检验周期、程序与要求、内容和方法,以及检验结论的合格判定条件,规定了杂物电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和使用单位以及从事杂物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检测机构的职责要求,以指导和规范杂物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促进杂物电梯运行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 本规则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何毅夏勇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苏州分院李宁陈驰李杰锋 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冯月贵 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潘海宁 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王旭

北京希望电梯有限责任公司刘萍 沈阳亿成电梯有限公司陶世全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温爱民 目录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杂物电梯(1) 附件A杂物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6)附件B杂物电梯监督检验报告(格式)(20) 附件C杂物电梯定期检验报告(格式)(27) 附件D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格式)(32)

曳引电梯与液压电梯的比较

液压电梯 1、因液压电梯运行平稳、舒适、低噪音、并道利用率高等优点,在厂房商场、办公楼、停车场、车站与机场等公共场合广泛使用,与共它驱动形式(如曳引电梯)垂直运输工具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建筑结构: 机房设置灵活。机房可设在电梯井道周边,面积约为2M*2M左右,足够容纳设备及安装,保养空间,可充分配合建筑设计来布局。降低投资成本:顶层距离3.6米以上即可,不需要设置顶层机房,且符合整体建筑的美观。 井道利用率高:一般液压电梯不设置对重装置,故可提高井道面积利用率。?井道结构强度低。因液压电梯轿厢自重及载重等负荷,均通过液压缸全部作用于井道底坑地基上,对井道地墙及顶部的建筑性能要求低,对地震承受高。 (2)技术性能: 运行平稳、乘坐舒适。液压系统传递动力均匀平稳,且比例阀能实现无级调速,电梯运行速度曲线变化平缓,因此舒适感优于曳引调速梯。? 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易于维修。液压电梯除装备有普通曳引式电梯具备的安全装置外,还设有:? A、溢流阀。可防止上行时压力过高。?

B、应急手动阀,电源发生故障时,可使轿厢应急下降到最近的层楼位置,自动开启层门轿门,使乘客安全走出轿厢。? C、手动泵,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可操作手动泵打出高压油,使轿厢上升到最近的层楼位置。? D、管路破裂阀,液压系统管路破裂轿厢失速下降时,可自动切断油路。? E、油箱油温保护。当油箱中油温超过某一值时,油温保护装置发出信号,暂停电梯使用,当油温下降后方可启动电梯。? F、载重量大。液压系统的功率重量比大,因此同样的规格电梯,载重量与轿厢面积相对较大。? G、噪声低。液压系统可采用低噪声螺杆泵,同时油泵、电机可设计成潜油式工作,构成一个泵站整体,大大降低了噪声。? H、防爆性能好。液压电梯采用低凝阻燃液压油,油箱又为整体密封,电机、油泵浸没在液压油中,能有效防止可燃气、液体的燃烧。? 2、使用维修: 1、故障率低。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液压系统,且有良好的电液控制方式,电梯运行故障可降至最低。? 2、节能性好。液压电梯下行时,靠自重产生

电梯新检规TSG T7001word版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Regulation for Lift Supervisory Inspection and Periodical Inspection-Traction and Positive Drive Lift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9年12月4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前言 2004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下达了本规则的起草任务书。2004年5月,中国特检院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起草组并在北京召开首次编制工作会议。2005年至2008年,起草组召开了多次编制修订工作会议,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2008年10月,为了确保本规则编制质量,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研究,国家质检总局以质检特函[2008]94号文决定在部分地区试用本规则。2009年2月,根据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用情况,起草组在北京召开会议,对试用反馈意见进行了整理,对本规则进行了进一步完善。2009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以质检特函[2009]24号文征求基层、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2009年8月,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审议反馈的意见,起草组在北京召开会议,对规则进行了修改并形成报批稿,2009年12月4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则的编制工作,遵循了在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兼顾我国电梯相关工作现状的原则。本规则明确规定了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目的、性质、依据、适用范围、检验条件、检验周期、程序与要求、内容和方法,以及检验结论的合格判定条件,规定了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和使用单位以及从事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职责要求,以指导和规范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促进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运行安 3

液压货梯资料

液压货梯是以液压系统驱动的货物升降机;用于楼层两点间或多点间货物的直线运送。功能大致等同于电梯,区别于乘客电梯,液压货梯仅作为货物输送之用。严禁人员乘座! 液压货梯注意事项 在选购液压货梯时,价格、配置等因素比较重要,但是客户首先更应该了解液压货梯的服务对象、运送能力、工作性能及对井道、机房等土建设计要求,这样才能更有助于选择合适自己的电梯,具体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作参考: 1.井道实际情况:液压货梯必须安装在封闭的井道环境内,井道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最终液压货梯的规格及尺寸。具体包括井道宽度、深度,底坑及机房情况等。 2.额定载重量。制造或设计规定的电梯载重量(Kg)是液压货梯的主要参数,一般有1000kg、1500kg、2000kg、3000kg、5000kg等规格可供选择,或客户可提出非标要求。 3.额定速度。制造或设计规定的电梯速度,单位为m/s,是电梯主要参数。液压货梯一般速度为0.25m/s及0.2m/s,对于特别的情况下可设计到最大不超过0.5m/s。 4.轿厢尺寸。一般液压货梯的轿厢尺寸可理解成外净尺寸和内净尺寸,以宽*深*高表示但是前者更多是客户自己使用,后者更多是液压货梯厂家使用。原因是客户更多考虑自己的使用效果,而液压货梯厂家凭此计算井道尺寸更方便,所以客户千万要确认自己需要被报价的是哪个轿厢尺寸。 5.提升高度。液压货梯由底层地面运行至顶层地面的高度。必须精确测量,因为提升高度决定液压油缸长度,而液压油缸的价格又是比较昂贵的。 7.顶层高度。汽车电梯由底层端站运行至顶层端站的高度,这项也相当重要,因为顶层高度必须要符合国家验收标准。 8.停站数及厅门、轿门数。对价格有相当的影响。 液压货梯性能介绍 一、土建方面 1、液压货梯不需要在井道上方设立要求和造价都高的机房,顶房可与屋顶平齐。而传统有机房货梯顶层需要达到净高度4.2,无机房货梯顶层必需要达到净高度4.5,除此之外,顶层之上机房一般要求占地20平方米以上,高度也需要2.8米左右。 2、机房设置灵活。液压货梯的传动系统是依靠油管来传递动力的,因此机房位置可设置在离井道20米内的范围内,且机房占有面积也仅3-4平方米。 3、井道利用率高。通常液压货梯不设置对重装置,故可提高井道面积利用率。

电梯最新检验规范第2号修改单

附件1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2013年第1次修改)第2号修改单 一、正文修改 1.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修理、日常维护保养、使用和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促进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运行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则。” 2.第六条第一款修改为:“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文件和标准的要求,对电梯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井道、层站等涉及电梯施工的土建工程进行检查,对电梯制造质量(包括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确认,并且作出记录,符合要求后方可以进行电梯施工。” 二、附件A修改 1.删除 2.6、2.8、2.9、2.10、 3.11、7.1、7.5、8.2、8.8,后续的有关序号作相应调整。 2.将1.1(2)修改为:“电梯整机型式试验证书,其参数范围和配置表适用于受检电梯;” 3.将1.1(3)修改为:“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注有制造许可证明文件编

号、产品编号、主要技术参数,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如果有)、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如果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如果有)、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驱动主机、控制柜的型号和编号,门锁装置、层门和玻璃轿门(如果有)的型号,以及悬挂装置的名称、型号、主要参数(如直径、数量),并且有电梯整机制造单位的公章或者检验专用章以及制造日期;” 4.将1.1(4)修改为:“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如果有)、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如果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如果有)、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驱动主机、控制柜、层门和玻璃轿门(如果有)的型式试验证书,以及限速器和渐进式安全钳的调试证书;” 5.原1.1(5)调整为1.2(4),并修改为:“用于安装该电梯的机房(机器设备间)、井道的布置图或者土建工程勘测图,有安装单位确认符合要求的声明和公章或者检验专用章,表明其通道、通道门、井道顶部空间、底坑空间、楼层间距、井道内防护、安全距离、井道下方人可以到达的空间等满足安全要求;” 6.将1.2的检验方法修改为:“审查相应资料。(1)~(4)在报检时审查,(3)、(4)在其他项目检验时还应当审查;(5)、(6)在试验时审查;(7)在竣工后审查” 7.将1.3(3)修改为:“加装或者更换的安全保护装置或者主要部件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型式试验证书以及限速器和渐进式安全钳的调试证书(如发生更换);”

关于液压电梯特点

液压电梯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液压电梯与其它驱动形式的垂直运输工具(如曳引电梯)相比,具有许多特点: 1 特点 1.1 建筑方面 (1) 不需要在井道上方设立要求和造价都高的机房,顶房可与屋顶平齐。 (2) 机房设置灵活。液压传动系统是依靠油管来传递动力的,因此机房位置可设置在离井道20m内的范围内,且机房占有面积也仅4~5㎡。 (3) 井道利用率高。通常液压电梯不设置对重装置,故可提高井道面积利用率。 (4) 井道结构强度要求低。由于液压电梯轿厢自重及载荷等垂直负荷,均通过液压缸全部作用于井道地基上,对井道的墙及顶部的建筑性能要求低。 1.2 技术性能方面 (1)运行平衡、乘坐舒适。液压电梯传递动力均匀平稳,且比例阀能实现无级调速,电梯运行速度曲线变化平缓,因此舒适感优于调速电梯。 (2)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易于维修。液压电梯不仅装备有普遍曳引式电梯具备的安全装置,还设有:①溢流阀,可防止上行运动时系统压力过高;②应急手动阀;电源发生故障时,可使轿厢应急下降到最近的层楼位置自动开启厅、轿门,使乘客安全走出轿厢;③手动泵,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可操纵手动泵打出高压油使轿厢上升到最近的层楼位置;④管路破裂阀,当液压系统管路破裂轿厢失速下降时,可自动切断油路;⑤油箱油温保护,当油箱中油温超过某一值时,油温保护装置发生信号,暂停电梯使用,当油温下降后方可启动电梯。 (3)载重量大,液压系统的功率重量比大,因此同样规格电梯,可运载的重量大。 (4)噪声低,液压系统可采用低噪声螺杆泵,同时泵、电动机可设计成潜油式结构,构成一个泵站整体,大大降低了噪声。 (5)防爆性性能好,液压电梯采用低凝阻燃液压油,邮箱又为整体密封,电动机、液压泵浸没在液压油中,能有效防止可燃气、液体的燃烧。 1.3 使用维修方面 (1)故障率低。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液压系统,且有良好的电液控制方式,电梯运行故障率可将至最低。 (2)节能性好。液压电梯下行时,靠自重产生的压力驱动,能节省能量。 2 应用场合 国外的资料统计和市场特点的调查表明,由于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批量生产,40m以下的建筑物采用液压电梯的总费用(包括建筑物改造、安装费、产品生产费、维修费用)最低,一般在国际市场上可比曳引式电梯便宜10%~20%。由于液压电梯的这些特点,它特别适用于以下场合。 (1)宾馆、办公楼、图书馆、医院、实验室、中低层住宅,这些场合电梯的要求是:乘坐舒适、噪声低、可靠性高。 (2)车库、停车场,由于汽车电梯轿厢规格大,输出功率大,因此采用对称布置的双缸液压电梯,可使轿厢处于相当平稳的运行状况。 (3)需增设电梯的旧房改造工程,由于旧房的改建受原土建结构限制,配用液压电梯是最佳选择。 (4)古典建筑。古典建筑增设电梯不能破坏其外貌及内在风格,因此采用液压电梯也是较好的方案。 (5)商场、餐厅、豪华建筑,上述建筑一般选用观光梯,而观光电梯很多采用液压直顶式驱动。

TSGT电梯新检规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 S 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RegulationforLiftSupervisoryInspectionandPeriodical Inspection-TractionandPositiveDriveLif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9年12月4日

前言 2004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下达了本规则的起草任务书。2004年5月,中国特检院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起草组并在北京召开首次编制工作会议。2005年至2008年,起草组召开了多次编制修订工作会议,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2008年10月,为了确保本规则编制质量,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研究,国家质检总局以质检特函[2008]94号文决定在部分地区试用本规则。2009年2月,根据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用情况,起草组在北京召开会议,对试用反馈意见进行了整理,对本规则进行了进一步完善。2009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以质检特函[2009]24号文征求基层、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2009年8月,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审议反馈的意见,起草组在北京召开会议,对规则进行了修改并形成报批稿,2009年12月4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则的编制工作,遵循了在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兼顾我国电梯相关工作现状的原则。本规则明确规定了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目的、性质、依据、适用范围、检验条件、检验周期、程序与要求、内容和方法,以及检验结论的合格判定条件,规定了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和使用单位以及从事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职责要求,以指导和规范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促进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运行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 本规则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何毅 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王福绵吴岩 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孙立新戴光宇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苏州分院李宁 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院张彦朝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黄文和 广州市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武星军 湖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研究院毛怀新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赵伯锐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原徐成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陆棕桦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鲁国雄 杭州西子孚信科技有限公司马凌云

液压电梯结构原理与检验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4道题】 1.以下有关液压电梯液压软管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选用液压缸与单向阀或者下行方向阀之间的软管时,其相对于满载压力和破裂压力的安全系数应该至少为8 B.液压缸与单向阀或者下行方向阀之间的软管以及接头应该能够承受3倍满载压力的所产生的压力而不被破坏 C.软管上应永久性标注制造厂名或商标,允许弯曲半径,试验压力和试验日期 D.软管固定时,其弯曲半径不应该小于制造厂标明的弯曲半径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90 2.以下对于液压电梯液压系统压力检查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液压电梯应装设压力表 B.压力表应连接到单向阀或下行方向阀与液压泵之间的油路上 C.在主油路和压力表接头之间以应安装压力表关闭阀 D.连接压力表的部位宜加工成M14×1.5或M20×1.5或G1/2" 的管螺纹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90 3.以下对于液压电梯液压油过热保护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液压电梯应具有温度检测装置 B.在符合以下条件时,该装置应该停止驱动主机的运行并保持其停止状态 C.如果一个装有温度监控装置的电气设备的温度超过了其设计温度,液压电梯不应该再继续运行,此时轿厢应该停在层站,以便乘客能够离开轿厢 D.温度监控装置起作用后,在乘客离开轿厢后,液压电梯才能自动恢复上行运行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90 4.节流调速是液压电梯常用的调速方式,有开环开关控制节流调速、闭环开关控制节流调速和电液比例控制节流调速等三种。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A.节流调速是液压电梯中广泛应用、技术最成熟的流量控制系统,节流调速回路一般有进油路、回油路和旁油路等三种节流调速方案 B.目前,多数液压电梯在其上升油路中均采用旁路节流调整方式,下行油路中一般采用回油路节流调速方式 C.液压电梯上、下行液压回路的流量控制,采用阀控制液压柱塞缸的输入或排出流量,由

(技术规范标准)电梯检验技术标准

电梯检验技术标准 说明:电梯检验技术标准主要依据GB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0058-88《电梯技术条件》,GB10059-88《电梯试验方法》,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1 每台电梯应设独立的主电源开关、开关应安装于机房入口方便操作处,其容量应能切断该电梯正常使用的最大电流。 2 同机房又亦两台以上曳引机时,应设匀分各开关对应电梯的标志。 3 控制电路中应设置有锁紧装置的计数器。无故障试运行不少于3000次。 4 控制系统应设置有效的相序、断相及过载保护装置。(测量相序使用熙源泰电力仪器网) 5 曳引机应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载开闸情况下,人力应可手动将电梯上下移动。无齿轮电梯应设紧急电动操作装置,使电梯能在断电时能就近平层。 6 盘车处应明显标出轿厢升降方向。 7 制动器动作应灵活可靠,运行时无磨插,制停时应无撞击声。严禁带闸运行。开闸间隙应不超过0.7mm. 8 测速发电机如用链、带传动时,应设安全开关。反馈电压断电后,电梯应立即制动。 9 限速器调节部位加封记。标明动作速度,标出安钳动作响应的

旋转方向;限速器应每二年进行一次校正实验。 10 额定速度大于1 m/s时,限速器应设安全开关(测量电梯速度的熙源泰电力仪器网) 11 上下限位开关应完好有效,且不应与上下极限开关同时动作。极限开关动作后,对重或轿厢均不应与缓冲器相接触。 12 当轿厢、对重完全呀实在缓冲器上时,导轨的进一步制导行程必须不小于0.1+0.035V2(m)的要求。 13 轿顶对重侧应设防护栏,其它侧与井道壁间距大于300mm时,应设置防护栏。 14 曳引钢丝绳受力应相近,器差值应满足<=5%,绳头组合应可靠,绳头板固定应牢固,曳引绳不应有死弯、扭曲、断丝、磨损。 15 轿顶应设置能切断轿内一切操作和自动开关回路的检修操作 装置,各按钮开关应标明其功能名称,安全开关应带红色标志。 16 当轿厢设有安全窗其轿厢安全窗应设置有效的安全开关。 17 层门、轿门下端与地坎的间隙应为4-8mm,层门滑块的固定应牢固,滑块不应脱出地坎滑槽。 18 开门刀与门滑轮的啮合深度应满足>=5mm,运行时门刀与滑轮,门刀与地坎,滑轮与轿坎不应相碰。 19 层门应设置直接式的电气机械联锁,其啮合深度应满足>=7mm, 侧隙1-3mm,接触应可靠,固定应牢固,被动门应有开关。 20 层门开启时,在应急状态下,电梯应以<0.63m/s的检修速度运行。

电梯定期检验制度

电梯定期检验制度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使电梯保护正常的、安全的工作状态,防止由电梯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1.2范围 1.2.1适合于电梯使用单位按国家规定的要求向国家规定的电梯安全主管部门申请电梯安全定期检验。 1.2.2也适合于按单位内部设备管理制度的规定要求进行的定期检查的报检工作。 2.职责 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向有关部门报告电梯定期检验工作。 3.定期报检流程 3.1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依据电梯档案查询电梯安全运行许可证的使用日期,建立年度定期检验明细表,在安全运行合格证到期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年检; 3.2电梯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之前组织有关人员及维保单位对电梯进行年度保养; 3.3维保单位在对电梯进行年度保养后,对电梯进行安全性能检查,填写《年度自检报告》,使电梯的安全性能满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

机构对有关电梯检验规程的检验要求; 3.4新安装使用电梯每一年经验收合格后,第二年应到辖区管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报检,并将具体检验时间登记在年检电梯的明细表中; 3.5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依据电梯轿厢内”安全运行许可证”的有效日期,提前一个月向主管领导报告检验周期,避免漏报少报; 3.6电梯停用一年后重新启用,或发生重大的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或经受了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如火灾、水淹、地震、雷击、大风等)电梯经较长时间停用,但尚未超过一年时间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可向单位设备管理部门申请内部安全检验,认为有必要的可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申请安全检验。 3.7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每月检查有关人员对电梯的报检及检验状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做到本单位管理的电梯100%报检,对于合同中要求维保单位检验和报检的,应及时跟踪3.8所有电梯报检工作均由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进行安排,协调确保年度安全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3.9申请电梯安全技术检验应以书面的形式,一份报送执行检验的部门,另一份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保管,作电梯管理档案保存。

液压电梯的发展历程

1.2液压电梯的发展历程 当今世界,作为一种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电梯,其生产情况和使用数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是现代都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升降设备。 随着电梯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广泛。其分类也越来越细如果根据电梯传动结构形式的不同,目前最为广泛的的电梯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曳引电动机直接驱动的曳引电梯;另一种是液压传动的液压电梯对于前者,电梯轿厢的升降靠钢丝绳与曳引轮槽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驱动:对于后者,利用油缸直顶支撑轿厢,或者侧置支撑轿厢(需要借助钢丝绳通过滑轮组与轿厢连接),通过油缸柱塞(活塞)杆的伸缩来驱动轿厢的升降。 1.2.1.液压电梯的起源和发展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会认为曳引电梯出现得比液压电梯早,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要说明这一事实就得从电梯的起源说起。 公元前2800年,古代埃及在建筑金字塔时曾使用过人力驱动的升降机械,公元前1100年左右我国劳动人民也发明了“桔棒”、“辘护”等人力升降机,这些工具实际上都是电梯的雏形。公元前236年,古希腊的阿基米德设计出一种人力驱动的卷筒式卷扬机。共造出三台,安装在妮罗宫殿里。人们把这三台卷扬机看作是现代电梯的鼻祖。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到了17世纪中叶法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提出了指导液压传动技术应用的静压传递原理。之后液压理论及液压传动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这比人们掌握电气理沦并应用电气传动技术要早。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台液压升降机出现了,它是在1845年由汤姆逊研制的升降工具随后尽管不断被改进。但被工业界普遍认可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升降机仍未出现。 176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后,人们开始尝试在各种生产实践中应用蒸汽机作为驱动力。1850年。在美国纽约市出现了世界第一台由亨利?沃特曼制造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卷扬机1852年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了世界仁第一部以蒸汽机为动力、配有安全装置的载人升降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备有安全装置的客梯“安全”这一概念不仅开创了升降梯工业,而且也为那些想建造更高层建筑物以增加更多可利用空间的设计者打开了通途,之后升降梯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随后的几年,这类安全升降梯陆续被应用在一些货运场合。1857年奥的斯公司在纽约市的一幢豪华商厦里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安全客运升降机(由建筑物内的蒸汽动力站通过一系列轴和皮带驱动)。1862年,奥的斯公司采用单独蒸汽机控制的升降机问世一。因为当时公共液压动力站的液压动力在造价和传递方面比蒸气动力有明显的优越性,又因为蒸汽动力电梯采用强制驱动方式,其卷筒的宽度限制了电梯行程和绳的根

电梯定期检验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53927 电梯定期检验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电梯定期检验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使电梯保护正常的、安全的工作状态,防止由电梯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1.2范围 1.2.1适合于电梯使用单位按国家规定的要求向国家规定的电梯安全主管部门申请电梯安全定期检验。 1.2.2也适合于按单位内部设备管理制度的规定要求进行的定期检查的报检工作。 2.职责

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向有关部门报告电梯定期检验工作。 3.定期报检流程 3.1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依据电梯档案查询电梯安全运行许可证的使用日期,建立年度定期检验明细表,在安全运行合格证到期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年检; 3.2电梯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之前组织有关人员及维保单位对电梯进行年度保养; 3.3维保单位在对电梯进行年度保养后,对电梯进行安全性能检查,填写《年度自检报告》,使电梯的安全性能满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有关电梯检验规程的检验要求; 3.4新安装使用电梯每一年经验收合格后,第二年应到辖区管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报检,并将

电梯检验员考试TSGT7001-2009检规复习

检·规 一. 机房 1.通道 (1) 在任何情况下均应能安全方便地使用通道 ①通往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的通道不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梯子必须_________在通道上而不能被移动; ③梯子高度超过_______时,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当在_________之间,并不易________; ④靠近梯子_______应当设置________。 (2) 通道应当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机房通道门的宽度应当不小于_________,高度应当不小于________,并且门不得向_________开启。门应当装有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可以_______________。门 外侧应当标明“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其他类似警示标志。 2.使用 机房(机器设备间)应当________,不得用于电梯外的其他用途。 3.安全空间 (1) 在控制屏和控制柜前有一块净空面积,其深度不小于_________,宽度为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两者中的大值),高度不小于______; (2) 对运动部件进行维修和检查以及人工紧急操作的地方有一块不小于____________的水平净空面积,其净高度不小于_________; (3) 机房地面高度不一并且相差大于________时,应当设置____________,并且设置________。 4.地面开口 机房地面上的开口应当尽可能小,位于井道上方的开口必须采用_________,此________应当凸出地面至少_________。 5.照明与插座 (1) 机房应当设置_____________;在机房内___________________处的适当高度应当设有一个__________,控制机房照明。

液压电梯检验细则1

文件编号:SGTJ/XZ.T04 第2版第1次修改 标题液压电梯检验细则 实施日期2007年03月28日 1目的 为了确保液压电梯检验工作质量,规范液压电梯监督与定期检验行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不排除采用更先进的、精度更高的检验方法。当需采用与本细则不同的检验方法时,按《检测方法确定与应用程序》执行。 2适用范围 本细则仅适用于液压电梯(防爆电梯、消防员电梯、杂物电梯除外)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 3检验依据 3.1 TSG T7004-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液压电梯》 4检验前准备事项 4.1 受理检验申请后,任务安排人员应根据检验任务情况、检验人员的持证情况、技术水平等安排检验任务。对重要的、复杂的、改造和重大维修检验等需要制订检验方案的情况,检验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制订检验方案。 4.2 检验人员接受检验任务后应及时查阅资料,熟悉有关情况及其他事项。 4.3现场检验出发前,检验人员应检查确认检验仪器、工具;证件;相关表格(如原始记录、检验意见通知书、三确认表等);个体防护用品已准备妥当。 4.4 检验用仪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4.4.1 检验检测仪器、计量器具和工具应满足《规则》附件A所述检验要求和方法。 4.4.2 主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见各自操作规程。 5检验工序及流程图、检验内容、检验要求、检验方法 5.1 检验工序

文件编号:SGTJ/XZ.T04 第2版第1次修改 标题液压电梯检验细则 实施日期2007年03月28日 5.1.1检验员到达受检单位后,应审查受检设备的技术资料及准备相关事项之后才实施现场检验。 5.1.2 现场检验至少由2名持电梯检验员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 5.1.3 现场检验时,检验人员应当配备和穿戴检验作业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 5.1.4 检验人员应确认是否有《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管理程序》所规定的终止检验和中止检验的情况,如有应按相关要求执行。 5.1.5 确认受检液压电梯是否符合下述检验条件,不符合条件应中止检验,并按《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管理程序》要求执行: 5.1.5.1机房空气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湿度应保持在液压电梯及检验所允许的范围内。 5.1.5.2电网输入电压应正常,电压波动应在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 5.1.5.3环境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 5.1.5.4检验现场(机房、井道、轿顶、底坑)应整洁,不应有影响设备检验的物品、设施和与检验无关的人员,并在基站、相关层站和轿厢放臵标明现场正在进行检验的警示牌。 5.1.5.5对井道进行了必要的封闭。 5.1.5.6应有液压电梯使用单位和安装/维修保养单位的专业人员配合检验。 5.1.5.7特殊情况下,电梯设计文件对温度、湿度、电压、环境空气条件等进行了专门规定的,检验现场的温度、湿度、电压、环境空气条件等应当符合电梯设计文件的规定。 对于不具备现场检验条件的电梯,或者继续检验可能造成危险,检验人员可以中止检验,但必须向受检单位书面说明原因。 5.1.6 现场检验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5.1. 6.1进入液压电梯井道必须佩戴安全帽。在进入液压电梯轿顶、底坑前,应首先操作停止开关,切断安全回路。 5.1. 6.2液压电梯在进行手动泵和下降阀操作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并确认轿厢位臵,在厅、轿门关闭完好的情况下进行。

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2-2017) 最新WORD版

质量体系文件编号: 电梯维保计划方案 --适合曳引式电梯、杂物电梯、液压电梯、自动扶梯及自 动人行道 合同号: 梯号: 项目名称 用户单位 安装单位 项目地址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有限公司

一、目的: 为了规范电梯的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细化对工作的要求,提高所维保电梯的安全性能。按照TSG T5002-2017《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及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以及电梯产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根据保养电梯使用的特点,制定维保计划 方案书。并制定电梯维保计划。 二、人员配备与维修保养服务承诺: 我公司对维保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对新承担维保的电梯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应当进行确认,维保后的电梯应当符合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并且处于正常的运行 状态。 1、每个班组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对电梯进行维修保养,维修保养完后,及时进行详 细的记录; 2、制定电梯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每半年至少针对本单位维保的不同类别(类 型)电梯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3、设立24小时维保值班电话,保证接到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维修人员及时抵达所维保电梯所在地实施现场救援,区内的抵达时间不超 过30分钟,其他地区一般不超过1小时; 4、对电梯发生的故障等情况,及时进行详细的记录; 5、建立每部电梯的维保记录,并且归入电梯存档档案,档案至少保存4年; 6、协助使用单位制定电梯的安全管理制度何应急救援预案; 7、对承担维保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按照特种社保作业人员考核要求,组织取得相应的《特种社保作业人员证》,培训和考核记录存档备查,日常做的对维修人员进行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培训和考核记录也需存档备查; 8、每年度至少进行1次自行检查,自行检查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验之前进行,自行检查项目不少于年度维保和电梯定期检验规定的项目及其内容,并且向使用单位出具有自行检查和审核人员的签字、加盖维保单位公章或者其它专用章的自 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 9、安排维保人员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电梯的定期检验; 10、在维保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发现严重事故隐患,及时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电梯(扶梯)检验规则

扶梯检验工艺标准 一、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施工检验。 本文件适用于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检验。 二、检验依据 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50310-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10060-2011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GB/T 18775-2009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 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第1号修改单) 三、检验内容及方法: 1技术资料 1.1制造资料A 电梯制造单位提供了以下用中文描述的出厂随机文件: (1)制造许可证明文件,其范围能够覆盖所提供电梯的相应参数; (2)电梯整机型式试验合格证书或者报告书,其内容能够覆盖所提供的电梯相应参数; (3) 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注有制造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该电梯的产品出厂编号、主要技术参数,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如果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驱动主机、控制柜等安全保护装置和主要部件的型号,以及这些安全保护装置和主要部件的编号(门锁装置除外)等内容,并且有电梯整机制造单位的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以及出厂日期; (4)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如果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驱动主机、控制柜等安全保护装置和主要部件的型式试验合格证,以及限速器和渐进式安全钳的调试证书; (5)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及井道布置图,其顶层高度、底坑深度、楼层间距、井道内防护、安全距离、井道下方人可以进入的空间等满足安全要求; (6)电气原理图,包括动力电路和连接电气安全装置的电路; (7)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包括安装、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操作说明的内容。 注 A-1:上述文件如为复印件则必须经电梯整机制造单位加盖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对于进口电梯,则应加盖国内代理商的公章 检验方法: 电梯安装施工前审查相应资料 1.2安装资料A 安装单位提供了以下安装资料: (1)安装许可证和安装告知书,许可证范围能够覆盖所施工电梯的相应参数; (2)施工方案,审批手续齐全; (3)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持有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4)施工 过程记录和由整机制造单位出具或者确认的自检报告,检查和试验项目齐全、内容完整,施工和验收手续齐全;(5)变更设计证明文件(如安装中变更设计时),履行了由使用单位提出、经整机制造单位同意的程序; (6)安装质量证明文件,包括电梯安装合同编号、安装单位安装许可证编号、产品出厂编号、主要技术参数等内容,并且有安装单位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以及竣工日期。 注 A-2:上述文件如为复印件则必须经安装单位加盖公章 或者检验合格章 检验方法: 审查相应资料。第(1)~(3)项在报检时审查,第(3)项在其它项目检验时还应查验;第(4)、(5)项在试验时查验;第(6)项在安装竣工后审查。 1.3改造维修资料A 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单位提供了以下改造或者重大维修资料:(1)改造或者维修许可证和改造或者重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