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保护教学大纲

动物保护教学大纲

动物保护教学大纲
动物保护教学大纲

动物保护学教学大纲

动物保护学是研究怎样防止动物濒危或灭绝、避免或减轻动物因患疾病、损伤等原因所致的痛苦以及相关福利的一、门科学。它是动物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畜牧学、兽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多门自然学科的交叉,同时还涉及法学、伦理学及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是正在发展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本科程计划3.6.学时,全部为课堂讲授。

第一章动物保护的内容及意义

一、动物保护的概念及范畴

1.动物保护的概念及其范畴

2.动物保护的对象

3.人类对动物益与害的认识

二、动物保护的意义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三、影响动物保护的因素

1.传统观念

2.宗教

3.文化习俗

4.心理因素

四、动物保护的手段

1加强动物保护的宣传和立法

2建立动物保护区及收养中心

3人工繁殖

五、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动物

1.积极开发利用

2.寻求替代品

3.控制动物疫病

4.谨慎引入新种

第二章动物的痛苦

一、动物的主观感受

二、疾病与痛苦

三、非自然生活与痛苦

1.先天行为与福利

2.驯化动物的行为变化

3.不能自然表达行为是否痛苦

四、痛苦的生理

1.应激的测试

2.应激与痛苦

五、行为与痛苦

1行为与生理应激

2不伴随生理应激现象的行为

3异常行为与痛苦

六、动物的嗜好测试

1嗜好选择及痛苦

2嗜好测试

七、结论

第三章异常行为与动物保护

一、行为的功能

1.生存的手段

2.适应的工具

二、行为的动机

三、行为的剥夺

1.行为需要

2.行为缺失

3.行为剥夺

四、园养野生动物的异常行为

1.行走规癖

2.性行为异常及其母性行为异常

3.自残

4.食仔

5.笼养鸟的异常行为

五、家庭动物的异常行为

1.犬的异常行为

2.猫的异常行为

六、家畜家禽的异常行为

1.马的异常行为

2.牛的异常行为

3.绵羊的异常行为

4.猪的异常行为

5.鸡的异常行为

第四章动物福利与畜牧生产

一、动物福利

1.康乐与福利

2.动物福利的目的

3.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

二、现代畜牧生产

1.现代畜牧生产的特点

2.现代畜牧生产模式的特征

三、动物福利状况影响产品质量

1.运输的影响

2.屠宰的影响

四、未来的畜牧生产

1.提高管理水平

2.改进局部生产工艺

3.生态式生产模式

第五章动物的保健

一、动物保健的概念

1.动物保健的机构和法规

2.动物的日常保健

3野生动物的保健

4动物健康的检测指标

二、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

1.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

2.人与动物的地方病

三、动物的防疫与检疫

1.中国的兽医卫生法规

2.动物传染病的预防

四、动物传染病的检疫

1.检疫分类

2.检疫基本技术

3.畜禽极其产品检疫后的处理

五、动物保健的一般措施

1.制定与落实动物保健计划

2.改善环境条件

3.合理使用动物保健添加剂

六、动物的运输

1.运输动物的应激因子

2.动物的运输应激反应

3.抗应激措施

4.运输与疾病

第六章动物实验与动物保护

一、动物实验的必要性

1.动物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2.动物实验的应用范围

3.动物实验在未来生命科学中的地位

二、动物实验涉及的动物保护

1.对动物实验的不同观点

2.发达国家有关动物实验中保护动物的法律和法规

3.动物保护法规在动物实验中的作用与效果

4.科研部门和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5.动物实验中实施动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6.动物实验实施中的动物保护要点

三、动物实验的代替方法

1.组织和器官的培养

2.数学方法

3.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4.检疫疫苗等生物制剂的替代方法

5.替代方法在其他领域中的进展

6.替代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人类娱乐活动与动物保护

一、生态旅游

二、动物艺术品

三、狩猎

1.狩猎原理

2.狩猎动物的保护

3.狩猎工具

4.狩猎的方法

四、渔钓

1.渔钓资源的保护

2.渔钓的工具

3.渔钓的方法

五、动物的表演与竞技

1.斗鸡

2.斗蟋蟀

3.斗牛表演

第八章动物保护立法

一、动物保护立法的必要性

二、动物保护的国际法

1. << 国际捕鲸规则公约>>

2. <<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

3. <<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

4. << 濒临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5. << 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

6. <<生物多样性公约>>

三、动物保护的国家法

四、中国的动物保护法制体系

五、国内外的动物保护组织

1.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

2.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

3.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

4.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

第九章实验动物的保护

一、实验动物的定义

二、实验动物饲养设施的标准化

三、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

1.实验动物的饲养的物质条件

2.动物房设的建筑和设施

3.实验动物的饲养

4.实验动物的管理

5.兽医管理

四、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

1.常用实验动物的状态

2.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

五、转基因动物

1.转基因动物的概念

2.转基因动物的应用

3.转基因动物的保护问题

4.转基因技术与动物保护

第十章家庭动物的保护

一、猫的保护

1.猫的习性

2.猫的品种及选择

3.日常保健措施

二、家庭犬的保护

1家庭犬的选择

2日常护理与保护

3调教与保护

三、家养笼鸟的保护

1鸟类的主要生理特征

2鸟类的食性与保护

3鸟类的营巢繁殖与保护

4家养笼鸟的日常护理

5疾病防治

四、家养观赏型水生动物的保护

1.家庭水生动物的生活条件

2.日常护理

3.病害的防治工作

第十一章水生动物的保护

一、水生动物与水生生态系统

二、水生动物保护的意义与内容

三、水生动物多样性的保护

1.水生动物所面临的多样性危机

2.影响水生动物多样性的因素

3.水生动物资源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四、水生动物的保健

1.生态环境与生活条件

2.日常管理

3.疾病防治方法

五、水生动物的痛苦及免除

第十二章经济动物的保护

一、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历史与发展

1鹿类

2毛皮动物

3其他经济动物

二、经济动物的饲养

三、经济动物的保护

第十三章园养动物的保护

一、动物园的现状

二、野生动物的迁地保护

三、园养动物的饲养与管理

1.饲养和日常护理

2.人工环境下的繁殖

3.疾病的防治

四、园养动物的捕捉、运输和保定

五、笼舍和场地

六、监禁动物的异常行为与克隆

第十四章野生动物的保护

一、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1.野生动物的生境和类型

2.野生动物的生态功能和作用

二、野生动物的受危与绝灭

三、野生动物受危的原因

四、异质种群和最小生存种群

五、受危种的确认

六、物种和生境的保护

七、野外救助和放生

《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78 课程名称:环境毒理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环境毒理学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各种环境因素,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是研究和理解环境与健康、与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等重要问题的工具和手段。本课程主要介绍环境毒理学基础理论,首先对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吸收、体内分布、代谢转化及排泄进行讲解。继之讲述环境化学污染物的一般毒性、特殊毒性(致癌变、致畸变及致突变作用)的基本理论及其评价方法,然后介绍环境化学物对人群健康危险度和安全的评价理论和技术。最后简单介绍环境主要污染因素的毒性作用。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工程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环境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并懂得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任务 3.了解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4.了解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概论;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3.问题与应用 环境毒理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 (三)课后练习 什么叫环境毒理学? 阐述环境毒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教师讲授 第二章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2.了解化学物的吸收、分布与贮存、排泄等过程 3.了解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4. 了解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转运 1.主要内容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吸收;分布与贮存; 化学物的排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3.问题与应用 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第二节生物转化 1.主要内容 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3.问题与应用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药理学及毒理学》教学大纲

《药理学及毒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906209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 toxic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方向 总学时数:64 其中:讲课学时:64 总学分数:4 编写人:蒋盛岩审定人:赵良忠周群贵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教学目得与任务 《药理学及毒理学》就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方向本科生得专业必修课程。药理学就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得学科,主要涉及药物得作用、效应、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在机体内得变化过程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科学思维方法,毒理学主要涉及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毒作用得效应及其影响毒作用得因素与条件,外源性化学物对机体得毒作用机理,外源性化学物对机体引起急性、慢性毒作用,特别就是外源性化学物引起致突变、致癌及致畸作用得基本实验方法与评价,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对人群健康损害得危险性与安全性评定。通过《药理学及毒理学》得学习,使学生获得比较宽广与扎实得有关药物效应、药物代谢、临床应用、毒理学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得基本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得基础。 (二)课程教学得总体要求 以药物得作用、效应、作用机制、药物在机体内得变化过程、外源性化学物对机体得毒作用机理为主线,系统得阐述药理学及毒理学得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同时反映学科前沿,让学生既掌握经典内容又了解前沿知识,为后续课程得学习打下坚实得基础,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好铺垫。 (三)课程得基本内容 本课程得基本内容药理学总论、外周神经系统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内脏系统药理、激素类药物药理、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外源性化学物得毒作用机制、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发育毒性与生殖毒性等作用机理与评价。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 后续课程: 制药工艺学、药物波谱解析、制药设备及工艺设计、药物分析与安全评价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答案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 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研究的主体发展为 A.自然环境B.人工干扰环境C.人类D.植物 2.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流是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3. 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 4. 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元素是 A.碳B.硫C.氯D.氟 5. 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 A.个体大小B.食性C.食量大小D.主要食性 6.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容易成为初级生产限制因子的是 A.二氧化碳B.温度C.水D.营养物质 7. 下列哪一种元素没有任何气体形式或蒸汽形式的化合物,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 A.硫B.磷C.碳D.氮 8. 待分解资源的质量对分解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下列哪一种物质分解的速度最快。 A.动物遗体B.死亡的微生物C.枯枝D.落叶 9. 对植物枯枝分解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土壤动物 10. 测定水体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黑白瓶法主要是根据哪一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而设计。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硫 11. 在理想条件下,净初级生产量的最大估计值是总入射太阳光能的 A.6.8% B.5.2% C.3.6% D.2.4% 12. 组织生长效率是指生产量与同化量之比值,下列哪种动物的组织生长效率最低? A.鼠B.蝗虫C.蚯蚓D.鱼 13. 同化效率是指同化量与摄食量之比值,下列哪种动物的同化效率最低? A.鱼B.蝗虫C.蚯蚓D.鼠 14. 下列哪一类动物不属于消费者 A.啮齿动物B.鱼类C.蝗虫D.蚯蚓 15. 下列元素中,既属于沉积型循环,又属于气体型循环的是哪一种?

《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1301008 课程名称: 动物学实验 英文名称: Zoological Experiment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总 学 时: 36 学 分: 1 适用对象: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 一、 编写说明 (一)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动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动物学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掌握动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好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了解动物在自然界的地位与人的关系,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并获得动物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为以后开展动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动物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从事动物科学研究初步的能力;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显微辩识能力,加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动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技能;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重点科和当地常见动物类群的识别特征要点,能使用工具书鉴别出常见动物的科、属、种;认识和记录本地常见和中学课程所涉及的动物种类,熟悉它们的生态和分布,并学会采集和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等野外调查研究能力。 (三)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观察、解剖、比较等方法,探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揭示动物界的规律和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并结合实验课、参观、野外实习等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四) 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一 草履虫的观察 3 采用现有标本展示,并结合教师二 水螅的观察 3 三 环毛蚓的解剖和观察 3 四 蝗虫的解剖和观察 3 五 昆虫分类 3

动物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毒理学 课程编号:0371005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5,课程总学分2实验学时10 应开实验学期:三年级厶学期 适用专业:药物制剂 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 大纲主撰人:潘玉善大纲审核人:胡功政张玉龙张书松 一、动物毒理学实验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该课程是随药理学的发展而分化出来的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性学科,在食品安全,药物开发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动物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动物体的损害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兽药、药物添加剂及饲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的检测及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动物毒理学是毒理学的分支之一,是供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亦可供动物科学、食品科学等专业选修。 动物实验是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独立思考与工作能力,使其能掌握毒理学研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学科奠定毒理学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讲授动物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外源化学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熟悉评价程序中的试验项目和评价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掌握经口急性毒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方法;掌握毒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局部刺激实验的方法;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实验和大鼠肝微粒体制备及有关酶活性的测定。 三、动物毒理学实验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因课堂不能完成全部内容,所以采用课堂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的 课堂操作、课外观察,有的课外给药,课堂采样、观察,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 报告。 五、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由课堂操作考核40%和实验报告60%成绩组成,实验教学部分 按20%记 入总成绩。 六、 参考书目 [1] 沈建忠?动物毒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张桥?卫生毒理学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李俊锁等?兽药残留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楼宜嘉?药物毒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七、 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一、 实验学时:2学时 二、 实验目的 学习毒理学实验中有关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三、 实验内容 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编号与分组,染毒途径,被毛去除法、生物材料的采 集和制备、实 验动物的处死方法等 四、 实验要求:基础必做 五、 实验所需试材和仪器设备 大鼠、小鼠、家兔、灌胃器、毛剪、苦味酸酒精饱和液 实验二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求算 三、实验内容 经口急性毒性实验 LD 50的方法。

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试题

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 1.温度对卵的孵化影响很大,请问在下面哪种情况下卵的孵化期最短?()A.在适温范围的下限温度B.在适温范围的上限温度 C.一直保持在最适温度D.在适温范围内温度有些波动 2.有一种植物,其松弛期(或喜暗期)是喜光的,如果这一时期将植物处于无光的环境,则抑制了它的发育,这种植物对光而言是() A.长日照植物B.短日照植物C.广光性植物D.狭光性植物 3.在某一地方,陆生蜗牛在夏季常常钻入枯叶层内、石块下或土壤内,并呈麻痹状态,造成蜗牛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因素是() A.日照强度B.水分C.日照长度D.气候 4.一种生物对环境因子都有一定的忍受范围,一种生物在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一种环境因子的忍受范围是() A.完全相同B.完全不一样C.不一样D.具可塑性 5.下列符合耐受性定律的是(多项)() A.青蛙成体生活于水边或潮湿地区B.植物种子萌发对温度要求严格 C.氧气是幼鸟出壳的必要条件D.南极企鹅只生活于南极 6.下列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多项)() A.蒲公英、大蓟、槐B.连钱草、红豆杉、铁杉 C.人参、三七、半夏D.柏、松、栎 7.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是() A.降水量太大B.温度过高 C.土壤中缺乏云杉生长所需要的元素D.温度过低 8.下列动物所表现的行为与光周期相关的是(多项)() A.家燕的迁飞B.麻雀食性的季节变化 C.雪兔在冬季换上白毛D.玉米螟老熟幼虫的滞育 9.下列动物之间食物竞争最激烈的是() A.噬菌体和细菌B.蛙和鱼C.大象和鹿D.马和羊 10.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A.个体最大的种群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D.个体差异最大的种群 11.性成熟较早的动物,其后代出生率() A.较低B.较高C.动态平衡D.变化较大 12.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它种群优越的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13.下图表示存活曲线。这些曲线表 示3个不同物种在任一特定时刻的残存的(幸存的)个体百分数。研究这些存活曲线,下列哪一个组合是对的?() A.1⑵、2⑶B.1⑴、2⑶C.2⑶、3⑴D.1⑴、2⑵E.2⑵、3⑶ 1 2 3 年龄(相对时间单位) 种 群 的 生 存 % 100% 10% 1% 0.1% ⑴大象⑵青蛙⑶兔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动物学》的课程性质: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本课程以动物的演化为线索,主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原生、多孔、半索、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腔肠动物门)及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结构和演化。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三)《动物学》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四)《动物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紧紧结合各类微生物结构功能、生命活动及应用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对抽象理论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由于专业需要对于动物形态解剖部分应详细讲解。 (六)考核要求: 采用期中、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占1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期终成绩占70%。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 Chapter1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动物学的概念 2、掌握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 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难点:

《环境毒理学》教学大纲

《环境毒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712931 课程名称:环境毒理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学时:36 学分:2 适用学科:环境工程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大学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工程硕士学生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机理,熟悉环境毒理学常用试验方法,以及环境健康危险评定、生态风险度评价的一般程序,同时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毒物安全防护知识,为学生进一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本的理论和实验指导。促进学科交叉,活跃科学思维。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 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3.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 4.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5.化学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6.常见毒理学研究方法 7.金属的环境毒理学 8.常见化学致癌物的环境毒理学 9.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 10. 有害物理因素的环境毒理学 1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理学 12.大气污染的环境毒理学 13.土壤污染的环境毒理学 14.水污染的环境毒理学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绪论:了解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发展趋势。重点:环境毒理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 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了解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的方式。重点:环境污染物生物性迁移。 3.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了解污染物的生物转运的一般过程。掌握污染物的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和II相反应。重点:生物转化类型。 4.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了解毒作用基本类型,掌握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毒作用机制、各种因素对毒作用影响的一般规律。重点: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毒作用机制、联合毒性作用及其判定方法;环境污染物的结构与性质和机体状况对毒作用的影响。难点:环境污染物的结构与性质和毒性的关系。 5.化学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了解诱发突变的类型,掌握DNA损伤的分子机理、突变的不良后果、化学致突变物的检测、化学致癌物及其分类、外源化学物致癌性的判别、化学致癌机理。重点:化学致突变物检测的常用方法;外源化学物致癌性的判别的基本方法;生殖毒性及发育毒性的评定方法。 6.常见毒理学研究方法:掌握急性毒性试验、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免疫毒性试验、行为毒理学试验的基本方案与应用。重点:掌握急性毒性试验、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免疫毒性试验、行为毒理学试验的基本方案。 7.金属的环境毒理学:了解并掌握;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迁移与转化;金属的联合作用;金属的代谢;金属对健康的危害;主要重金属的理化性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毒理作用。重点: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与机理;金属代谢的一般规律;主要重金属的理化性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毒理作用。难点:金属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主要金属的毒作用机制。 8.常见化学致癌物的环境毒理学:了解各种化学致癌物的来源、致癌作用和机理、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 9.农药的环境毒理学:了解并掌握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分布的一般规律;农药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一般规律;几种重要的农药的毒作用;预防农药的公害的措施。重点: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分布的一般规律;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理。 10.有害物理因素的环境毒理学:了解各种环境物理因素的来源、一般性质、生物效应。重点:各种环境物理因素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剂量。 1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理学:了解和掌握环境分泌干扰物的分类、人类健康及野生生物的危害、作用机制及其筛检方法。难点:内分泌干扰物对机体可能的作用机制。 12.大气污染的环境毒理学:了解和掌握各种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性、来源、在环境中的转归、毒作用及其机理、环境标准。重点: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机理。

《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解剖学 课程编号:0311002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 学时学分:65学时总学分 3.25 实验学时30 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一~二学期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物检疫、食品质量与安全、植物检疫 先修课程:动物学 大纲主撰人:张书松李奎大纲审核人:张玉龙张书松 一、实验课程简介 动物解剖学是研究正常畜禽有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动物检疫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病理学、外科学、产科学、诊断学、动物繁殖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学好上述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动物有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初步了解各系统和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为本专业的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动物解剖学的学科特点,借助标本、模型、幻灯、录像以及教学实习等教学手段,通过示教和教学实习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动物各系统各器官正常的形态、位置、色泽、质地、结构特征和功能,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起完整的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拓宽基础知识的目的。 1、了解动物体各系统各器官基本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特征; 2、掌握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和体表定位; 3、熟悉动物解剖的实践技能。 0311002+01躯干骨、头骨及其连结2必做基础性7 0311002+02四肢骨及其连结2必做基础性7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虾蟹增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虾蟹增养殖学》是研究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学科,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直接为虾蟹类养殖科研、生产服务。本课程除从有关的基础学科吸收—定的理论知识外,主要是总结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和群众养殖中悠久而又广泛的生产经验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该课程主要研究经济虾蟹类养殖的生物学原理、生产技术,介绍常见经济虾蟹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及增殖措施等基本技术。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虾蟹类养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今后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甲壳动物所涉及的内容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充分了解虾蟹类养殖的意义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使学生掌握虾蟹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以及生长发育。使学生理解虾蟹类的生理生态,掌握主要的、常见的养殖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生态及繁殖习性。使学生了解虾蟹类生殖细胞的类型、发生过程,了解性腺发育、受精、胚胎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及其与内、外部因子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虾蟹类的鉴别与分类。 3.使学生理解主要养殖种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生态、繁殖习性以及个体发育过程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为进行人工增殖,人工育苗奠定基础。使学生掌握主要养殖虾蟹类的人工育苗及养成的基本方法和过程,重点掌握几种主要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和人工育苗、养成、加工等技术操作,熟练掌握适合当地养殖的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人工育苗、养成、加工等技术操作。使同学们了解虾蟹类育苗和养成及增殖过程中的病敌害,使学生理解虾蟹类的育种技术。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对学生进行生物与环境、宏观与微观、结构与机能、整体与局部四个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培养出面向基层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科技人员。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基本内容 (一)绪论 甲壳动物的经济价值,甲壳动物的研究概况,养殖的意义;国内外养殖历史、现状和前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养殖的方式、养殖的种类;开展虾蟹类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及所需的基本条件。 重点:甲壳动物的研究概况,养殖的种类、开展虾蟹类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及所需的基本条件。 (二)虾蟹类的形态结构 虾类的外部形态;蟹类的外部形态;虾类的内部构造(体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器官、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生殖器官);蟹类的内部构造 重点:外部形态的区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器官。 难点:消化系统、生殖器官。 (三)虾蟹类的繁殖、发生、生长 雌雄鉴别、性征与繁殖方式、配子与性腺发育、交配与交尾、产卵;受精与胚胎发育、幼体发育;繁殖与环境。色素细胞与变色、蜕皮与蜕壳、生长、自切与再生;主要环境因子对生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供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使用) 济宁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二OO六年 6 月 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主任: 张 强 开课单位: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教研室 课程编码: 课程中文名称:毒理学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 toxicology 《毒理学基础》课程是预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毒理学基础》以毒物作用机制研究工作为逻辑起点,以毒物与人群及动物的相互关系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毒理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毒理学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毒物研究方面实际技能,从而胜任毒物检测,化学品、药物、化妆品等新物品开发,新开发产品的上市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 1、 基本理论 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质量,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精炼,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对难点、重点问题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给予详细解释,有意识地引进本学科的新方法,以便扩展学生知识、开拓科研思路。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技能 实习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先修课程要求:生物化学、生理学、 本课程计划60学时,3学分。 选用教材:毒理学基础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 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教学进程安排表: 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一绪论、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4二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56三 毒作用机制3四 影响毒作用因素2五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49六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49七化学致癌作用4八化学物的发育、生殖毒性作用3九化学毒物的免疫毒性作用2十化学毒物危险度评价5合计362460 课内实验安排(实验课教学大纲另行制订,此处只简要标注下列内容) 序号实验项目学时类型每组人数基本教学要求1一般操作及生殖毒性实验(电视录象

《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分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部分。解剖学实验课部分介绍牛的骨骼、关节、肌肉、皮肤、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淋巴、神经和内分泌等的主要形态、结构以及位置和毗邻关系等,并简单介绍猪和犬的比较解剖的内容。组织胚胎学要求重点掌握四大基本组织和各个重要的器官的形态结构。了解动物胚胎发生的早期过程。通过实验课,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剖动手能力与显微结构观察,描述能力。 三、学时分配 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一:躯干骨 实验目的:了解躯干骨组成,理解椎骨的一般构造和各部椎骨的特点,胸廓骨骼的组成和连接,同时掌握椎管、椎间孔、横突孔、胸廓等概念。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躯干骨的组成,理解椎管、椎间孔、横突孔、胸廓、颅腔等概念,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结

构,比较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的差异,比较不同家畜肋和胸骨的差异。 本实验重点、难点: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分椎骨的特点的组成 实验二:头骨、前肢骨和后肢骨 实验目的:了解颅骨、面骨和前后肢骨的组成、各骨的形态结构、比较不同家畜的差异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颅骨、面骨和前肢骨的组成,理解头骨的整体形态结构,比较不同家畜头骨的差异,重点掌握前、后肢骨的组成,重点掌握骨盆的结构。 本实验重点、难点:鼻腔和口腔的组成、前后肢各骨的形态结构 实验三:关节、肌肉和被皮 实验目的:了解关节的结构和动物体各部肌肉的划分。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关节的组成,比较不同家畜前肢肌和后肢肌的差异。 本实验重点:掌握乳房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四:消化器 实验目的:了解消化管和消化腺(壁内腺和壁外腺)等基本概念和肝脏、胰腺的位置,理解口腔的结构和肠管的划分。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胃肠肝胰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分部,理解其体表投影与疾病诊断的关系(及直肠检查),掌握牛胃肠肝胰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 本实验重点、难点:掌握不同动物胃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实验五:呼吸器和泌尿器 实验目的:呼吸器掌握鼻腔的构造、鼻道的划分和肺的形态结构,了解喉软骨的组成;泌尿器了解其组成、不同动物的肾的类型,以及膀胱的构造。 本实验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肾的位置和形态以及肾的切面构造、雌雄两性动物尿道的差异。 本实验重点、难点:鼻腔、喉、肺、肾和膀胱的结构。 实验六:生殖器 实验目的:了解雌性生殖系统和雄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雄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理解动物去势的基本原理,掌握睾丸、副性腺、阴茎和阴囊的位置形态和结构,比较不同家畜的差异。 本实验重点:掌握不同动物子宫的形态和结构;雄性生殖系统重点掌握睾丸、精索和阴茎的构造。 实验七:心 实验目的:掌握心的外形和心腔的结构。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心的位置,掌握心的形态和心腔结构。 本实验重点、难点:心腔的结构。 实验八:脑和脊髓 实验目的:了解脊髓的外形,掌握脑的外形和脊髓的结构。 本实验教学要求:掌握脑的外形和脊髓的结构。 本实验重点、难点:脊髓的结构。 实验九:细胞学 实验目的:掌握数码互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操作具体注意事项。 本实验教学要求:观察肝细胞(示线粒体)、神经细胞(示高尔基体)、肝(示糖原)。掌握细胞核内核仁和染色质,细胞质内细胞器和细胞内含物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 本实验重点、难点:光学显微镜下细胞核及细胞质的形态结构。 实验十:上皮、固有结缔组织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分布与特点。 本实验教学要求:理解被覆上皮和固有结缔组织的形态特征,掌握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的特征。掌握结缔组织特点,区分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本实验重点、难点:被覆上皮和固有结缔组织的形态特征。 实验十一:血液、软骨和骨 实验目的: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形态特征和骨组织的结构。

生态学的10个规律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 日照实验高中崔宝刚 一、生态学的十个规律 1.生态学是科学:生态学是关于动、植物投资的一门科学。生物的行为都是一种投资行为,与经济学密切相关。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党和生态平衡等 A.大面积森林砍伐、滥施开垦干草原、破坏沼泽、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生态不平衡; B.生态平衡像“收支平衡”一样,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平衡,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好还是坏? C.生态平衡不存在(发展观),常用生态系统稳定性描述。 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不直接产生或指挥伦理和政治的运动。 2.生态学只有按照进化论才能被理解 (1)离开了进化论,生物学就没有了意义。 (2)形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的巨大多样性都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 例:为什么鸸鹋(澳洲鸵鸟)、几维鸟(新西兰唯一保存下来的无翼鸟; 新西兰人把从我们中国引种去的猕猴桃,称为几维果)和美洲鸵鸟等都是无翼的?——进化的结果。 (3)从更广的水平而言,进化的趋势是使有机体的适合度(fitness)最优 (4)由于环境是对于有机体的基本约束,所以生态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视进化和遗传?---错 3.“对物种有利”现象并不存在 自然选择将有利于那些传给大多数后裔的基因 假如兵蚁或工蜂在防御性攻击后自取灭亡(工蜂遇敌时,不得已而使用螫针,螫针会连同一部分内脏拉出,这是一种自杀性的行为,但它保卫了蜂巢内同胞的安全)或雌章鱼在生产后就即可死去只是对物种其它个体有好处,但是对携带基因的个体是不利的,那么进化将有利于别的基因取代它,这种死亡的意义并不在于利它。 由于同样的理由,认为种群大小通过出生率降低而受到限制是“为了对物种有好处”的论点同样是不可靠的。基因是自私的,只对自己有利。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某种个体含有利它基因现象。 无论是利他行为还是种群调解,用进化作用于个体的观点都是很容易被理解的。 4.基因和环境都很重要 先天定型行为与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也像消化道内的酶一样,同样是被基因控制的。目前有许多基因控制行为特征的实例。 学习行为也是重要的,很多鸟类出生时就和同种鸟类分开,成体后并不会本种鸟叫。 正确评价这两方面因素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事实,对于正确理解生态学是很重要的。 5、理解复杂性需要模型 首先要确定小的特定问题:如“雄性乌鸫为什么形成领域?” 然后要“提出特定假设”:有领域的乌鸫能得到更多的交配机会。 再次要检验特定的假说

动物学教学大纲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专业 《动物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521922060 课程中文名称:动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Zo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总学时:54 总学分:3 预修课程:无 课程简介: 动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要基础课。随着科学的发展,动物学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分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由于学科发展和广泛的交叉渗透,使动物学研究向微观和宏观两极展开又相互结合,形成了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多层次的研究。“动物学”课程可为学生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做必要的准备,也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和开发工作打下比较牢固的专业基础。本课程突出了动物演化上的主线内容,系统地介绍动物形态、分类、进化等知识(生态内容在普通生态学中学习),注意体现结构和机能、机体和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本课程在注重“双基”的前提下,注意适时补充动物学的最新前沿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动物学教学在内容上能够跟上学科的发展变化和人才培养规格。 教材建议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参考书 1、《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编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2、《普通动物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3、《动物学》华中师院南京师大湖南师院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4、《动物学》(上、下册),华中师范学院等合编,1983,高等教育出版社。

5、《无脊椎动物学》,任淑仙主编,1990,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性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要基础课。动物学是研究生命科学的一个基础分支,主要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动物学是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通过介绍国内外动物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和发展趋势。 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加深对以动物的代谢和适应为中心,发育为主干及动物界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和今后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开展科技活动的技能。本课程要求学生从理解中去记忆,从实践中去综合分析,达到具有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教学中适当多开“窗口”反映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综合,反映现代动物学和前沿科学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使学生认识到动物学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发展的密切关系,看到动物学知识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还要适宜地安装“接口”,与后续课接轨,为后续课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 3、在实验和野外实习中,着重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学时分配和安排 本课程讲授按每周3学时安排,总学时共54学时,3学分。

《 环境毒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毒理学 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环境毒理学是在学习完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后,为了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对环境污染物给生物体、尤其是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了解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本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环境污染给人类以及生物体所造成的影响和严重危害的了解,同时掌握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环境中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辐射、噪声等)的毒作用机理及其对人体和生物体的毒害作用,初步掌握环境毒理学中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为将来从事环境科学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环境毒理学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各种环境因素,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环境毒理学基础理论(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吸收、体内分布、代谢转化及排泄、环境化学污染物的一般毒性的基本理论及其评价方法),以及环境中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辐射、噪声等)的毒作用机理及其对人体和生物体的毒害作用,初步掌握环境毒理学中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第一节: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的转化 第三章:环境污染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第一节:生物转运 第二节:生物转化 第四章: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类型

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50434 课程名称: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英文名称:Anatomy and Histoembryology of the Domestic Animal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99 学分:4.5 适用对象:动物医学、动物生产类(含畜牧、经济动物养殖)、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生物科学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动物学 二、课程简介 《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是一门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以及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物生理学、动物繁殖学,以及动物饲养学、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等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动物有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体大体解剖特征,包括各器官的名称、形态、结构、位置关系;掌握动物有机体显微解剖特征,包括细胞基本结构,基本组织结构特征和各器官显微解剖结构;掌握动物个体发育基本形态学描述,细胞分化、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等基本生命现象.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的实际解剖技术和观察方法,以及能够根据正常形态结构正确分析解决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Anatomy and Histoembryology of the Domestic Animals "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of animal sciences,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This course would provide these students with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animal organisms normal morphology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to learn animal physiology, animal reproduction, animal breeding, animal nutrition, animal genetics, animal breed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Through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ould master general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s, including the names, forms, structures, locations of various organs, master microanatomy features of animal organisms, including basic cell structure, the basic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microstructure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various organs; and grasp of the basic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of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the basic life phenomena, such as cell differentiation, formation of tissues

11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2015版本)

生命科学系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2015版本) 课程代码:ZJ10101091、ZJ10101092 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上、下)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面向专业:生物科学 课程学分:1(上),1(下) 实验学时:27(上),27(下)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课程地位和作用 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与动物学紧密联系。动物学实验以动物进化主线的代表动物为实验材料,研究代表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对有些动物进行培养和分类。动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是实现由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通过实验课的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讲授所学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熟练操作显微镜、解剖镜的适用技术;2、掌握各大门类代表动物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动物的分类学知识;3、掌握动物活体解剖技术及活体标本的采集、培养、制作、保存方法和操作技术等;4、灵活掌握生物绘图技巧。 (二)能力与技能培养: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动物学知识的能力;2、运用图谱、检索表鉴定动物的分析能力;3、综合性问题的分析能力;4、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与创新思维能力:5、口头和笔头进行动物结构特征、演化的描述能力。 三、考核办法 平时成绩(预习提问、实验操作与记录、实验报告)占70%,实验考核占30%

五、实验内容 实验一: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 2、了解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实验器材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结缔组织制片、三种肌肉制片、蛙卵细胞装片、马蛔虫卵细胞有丝分裂切片、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牙签、1%的亚甲蓝、0.7%及0.9%NaCl溶、蒸馏水 (三)实验内容 1、细胞 2、上皮组织 3、结缔组织 4、肌肉组织 5、神经组织 实验二:草履虫培养及观察 (一)教学目标 通过草履虫及其他纤毛虫的观察,了解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认识一些习见种类。 (二)实验器材 稻草、玻璃缸、活草履虫、草履虫横分裂接合生殖装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 0.7%和0.9%生理盐水、棉花、吸水纸、5%的冰醋酸 (三)实验内容 草履虫的培养及观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