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隐喻在英语文学中运用论文

隐喻在英语文学中运用论文

隐喻在英语文学中运用论文
隐喻在英语文学中运用论文

浅谈隐喻在英语文学中的运用

摘要:隐喻是一种在特定文化背景中产生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英语文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本文阐述了隐喻的内涵、分类及在英语文学中的功能特点。正确地理解隐喻,有助于丰富语言文学的表达功能,把握英语文学的表达特征和掌握认知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关键词:隐喻英语文学修辞

一、隐喻内涵及功能

英语中“mnetaphor”(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该词由“meta”和“pherein”合成,意思分别是“over”和“to carry”。合起来的意思是“to carry over”(拿过来,带过来)。西赛罗认为:“隐喻是明喻的简化形式,它被缩减成一个词。这个词被放到一个不属于它的位置上,却好象就是它的位置。”卡西尔将隐喻分狭义的隐喻和广义的隐喻两种:前者是指“有意识地以彼思想内容的名称指代此思想内容,后者是”基本隐喻“或根本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形式、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神话的以及语言的概念本身得以表达的条件”。

二、隐喻的类型

作为人类认知和交际的常用方式之一,隐喻无处不在。但是,不同的学者对隐喻构型再形式、内容和侧重点上的研究结果各不相同。

lakoff&johnson将概念隐喻分为结构隐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

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外国语言文学 (0502) 一级学科英文名称: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二级学科中文名称:英语语言文学 (050211) 二级学科英文名称: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一、培养目标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当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以下要求: 1.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遵纪守法。 2.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及文化等专业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及其它涉外工作。 3. 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旨在提高研究生的文学理论水平和语言水平,为文研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积累文评知识,探索英美文学史发展的轨迹,认清主要的英美文学流派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在掌握有关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学基础理论的同时也通晓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概况。本学科现有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英语语言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研究方向和英语文学研究方向。 1. 英语语言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重点是对当代英语语言和对作为语言底蕴的异文化的研究,试图在继承英美语言研究遗产的基础上,把语言研究放到语言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

中,将其加宽加深,使之向全方位和边缘学科发展。按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文知识丰富,研究思路开阔,研究内容的时代感强,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研究潜力,也将有更深厚的从事语言研究的基础,并具备文科相关领域研究的条件。 2. 语言与文化研究方向:本方向所开设的课程特别重视文学背景的研究,包括人文、社会和历史背景,关注异文化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提倡学生从多视角去研究文学和理解文学内涵,使本方向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3. 英语文学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兼顾传统和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突出文艺批评观的开放性,重视比较研究,在教学和研究思路上有意识地兼容并蓄,形成一个自由、活跃的研究氛围。本方向所包含的研究范畴力求突出以下特点:(1)开设英语文学常规课程和专门类课程仍然是英语文学方向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教学内容,这是确立该方向的主干要素。(2) 进一步拓展传统的文学范畴,开辟商业文学和交际文学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使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更趋实用性。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按照《河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河科大研[2006]5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采用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学习年限为3年。 四、选课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的最低要求为29学分,其中学位课程至少17 学分(学位课=二外+政治+专业学位课+教学实践),非学位课程中必修课程12学分。本学科的主要课程设置与学分见附表。 五、学位论文工作要求 1.论文选题

(全英文论文)结构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分析《等待》的悲剧 2、(英语毕业论文)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3、(英语毕业论文)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开题报告+论文) 4、(英语毕业论文)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5、(英语毕业论文)The Tragic Life of Blanch and its Cause in 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 6、(英语毕业论文)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7、(英语毕业论文)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8、(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9、(英语毕业论文)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开题报告+论文) 10、(英语毕业论文)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浪漫主义解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英语毕业论文)《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 12、(英语毕业论文)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 13、(英语毕业论文)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14、(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5、(英语毕业论文)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 16、(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 17、(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 18、(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19、(英语毕业论文)追寻荆棘的女人——浅析《荆棘鸟》中梅吉的形象 20、(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的叙事技巧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深度分析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深度分析 一、学科概况 英语语言文学是外国语言文学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英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也是我国学习人数最多的外语语种。英语语言文学是我国设置最早的外语专业之一。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了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由纯描写性研究转向以解释为目的的研究,由侧重英语本身特点的孤立研究转为侧重语言普遍性的比较研究,由侧重语言形式的研究转为形式和语义并重的研究,由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扩展到对语言的习得、功能和应用的研究,由对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历史、方言等传统领域的研究发展到对英语的各个方面及相关领域的全面研究。目前英语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文体学、历史语言学;语言学的其他主要分支学科,如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篇章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也主要基于对英语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 应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有新的见解;熟练掌握所学语言,第二外国语应具有一定的口、笔语能力及阅读与本专业有关书刊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科研工作。 三、研究方向 研究范围包括语言学,文学,社会文化,翻译理论和实践等。 各个招生单位具体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01英国文学 02美国文学 03西方文论 04西方文化研究 05中西文学比较研究 四、考试科目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二外日语或243二外法语或244二外德语 ③722基础英语 ④824英美文学 五、课程设置 基础理论课: a.普通语言学:语言的本质、结构、功能、语言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主要学派及其理论; b.西方文艺理论:从柏拉图到20世纪的西方文论; c.世界文学:东西方文学发展史及流派;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 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感悟 摘要: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早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中国文学一些的影响,但在后来日本也渐渐形成自有的文学风格和特色。19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其影响力在亚太地区尤为明显,而其中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层出不穷,而本文主要对老师课上所讲解的一些代表作品做一些简介,并表达感悟。 关键词:《古事记》、《源氏物语》、《伊豆的舞女》、《罗生门》、《万叶集》、《平家物语》、《失乐园》、《快跑,梅洛斯》、《白夜行》、东野圭吾、村上春树、渡边淳一、日本史。 第一次接触日本文学是在刚要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刚毕业,正值暑假,还在读书的时候听周围人聊过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并且在暑期看了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知道了这部电影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所以,这两部作品就是我接触的最早的两部日本文学作品,而这两位作家就是最早接触的日本优秀作家。在这之后,我与日本文学的缘分,就算正式开始了。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了解日本的历史与文化,尽管中日之间有过无法抹消的深仇大恨,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更深刻地对日本进行了解。为此,我还去看了与日本历史有关的一些电视剧和电影,了解了

一些在动漫、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历史名人,例如: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明智光秀、圣德太子、新选组众人等,另外还特地去了解了一些历史事件,如:倒幕运动、本能寺之变、黑船事件、明治维新等,尤其对日本的战国时代有特别的兴趣。而本学期第一堂课讲的第一个内容——《古事记》,便是包括日本古代神话、传说、歌谣、历史故事等内容的日本第一部文学作品。不得不感叹中日虽同为亚洲国家,而文化差异却是十分之大,与中国文化中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不同,中国的创造神话是劳动创造、神的意志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而日本的创生神话主要是两性结合孕育的方式,如日本列岛就是由伊邪纳岐和伊邪那美两性的结合产生。从对这两个日本神的故事展开,可以了解到日本文化的性文化意识崇拜的产生。而本作的各个方面都对后来的日本文学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老师在课上拿了《红楼梦》作为对比小说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乱生活上层贵族之间的互相倾轧和权力斗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而源氏的爱情婚姻,则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贵族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这点和《红楼梦》中,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十分类似,也难怪此书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

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胜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教学与研究的高层次英语语言文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立志为祖国的外语教育事业服务,为对外开放和国际文化交流服务。 2.掌握语言学或英美文学教学与研究方面的基础理论、系统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方向 1.语用学 2.功能与认知语言学 3.英美文学与西方文论 三、修业年限 博士生修业年限为3-6年,最低修业年限为3年。生源为3年制硕士生的全日制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生源为2年制硕士生的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修完全部课程,达到答辩要求者,经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提前答辩,申请提前毕业的博士生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 四、培养方式 1.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建立实施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小组制度的规定》,采取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指导下的导师责任制的培养方式。导师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协助指导,充分发挥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的作用。根据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特点成立两个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语言学方向指导小组、英美文学方向指导小组);每组由3-5人构成。 2.博士生培养以专题研究为主,课程学习为辅, 实行导师指定必读书目,导师联合分专题分段授课及聘请国内外专家来院授课等方式。 3.博士生入学1—2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4.实施资格考试制度。博士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后,由指导小组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内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 The Instructive Meaning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 Pedagogica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 3 Fuzzy Words and Their Use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4 Ambiguity and Puns in English 5 Some basic consideration of style 6 English by Newspaper 7 English Personal Pronouns: a Preliminary Textual Analysis 8 Thematic Network and Text Types 9 An Inquiry into Speech Act Theory 10 On Lexical Cohesion in Expository Writing 11 The Inference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s 12 Context and Meaning 13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hesion in Texts 14 The Instructive Meaning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15 Pedagogica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 16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uthenticity in Teaching Materials 17 Micro-teaching and Student Teacher Training 18 How to Evaluate the Teacher Performance - A Case Study 19 English Test Design 20 The Interference of Native Language in English Writing or Translation 21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English Teaching 22 Importance of Meaning Group in Translation 23 Language and Culture 24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25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27 Loanwords in English 28 Brand Nam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30 Vaguenes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31 Characteristics of Humor 32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Features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期末论文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期末论文院—系:数学学院 科目: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期末论文)班级: 0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A班 姓名:沈铁 学号: 200805050149 上课时段:周五晚十、十一节课

奋斗了,才有出路 ——读《鲁宾逊漂游记》有感小说《鲁宾逊漂游记》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读完这篇小说,使我对人生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奋斗历程而受益匪浅。当一个人已经处于绝境的时候,还能够满怀信心的去面对和挑战生活,实在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他使我认识到,人无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所吓倒,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在当今社会只有努力去奋斗,才会有自己的出路! 其实现在的很多人都是那些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敢勇敢的去面对它。不仅如此,现在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不要说是冒险了,就连小小的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做,天天总是说:“我的小宝贝啊,你读好书就行了,其它的爸爸妈妈做就可以了。”读书固然重要,但生活中的小事也不能忽略。想一想,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如果你连家务活都不会做,你能在那里生存吗?读完这部著作后,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像书中的鲁宾逊那样在大海遭到风暴,我能向他那样与风暴搏斗,最后逃离荒岛得救吗?恐怕我早已经被大海所淹没;如果我漂流到孤岛,能活几天?我又能干些什么?我会劈柴吗?会打猎做饭吗?我连洗洗自己的衣服还笨手笨脚的。”我们应该学习鲁宾逊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坚持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坚持到底,决不能放弃!我们要像鲁宾

逊那样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创造奇迹,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含冤入狱,可它依然在狱中完成《史记》一书,他之所以能完成此书,靠的也是他心中那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不断努力的精神。著名作家爱迪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可是他从小就表现出了科学方面的天赋。长大后爱迪生着力于电灯的发明与研究,他经过了九百多次的失败,可它依然没有放弃,不断努力,最后终于在第一千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鲁宾逊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他面对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活了下来。他自从大船失事后,找了一些木材,在岛上盖了一间房屋,为防止野兽,还在房子周围打了木桩,来到荒岛,面对着的首要的就是吃的问题,船上的东西吃完以后,鲁宾逊开始打猎,有时可能会饿肚子,一是他决定播种,几年后他终于可以吃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学习也是这样,也有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我们要懂得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要勇于付出,在战胜困难的同时不断取得好成绩。要知道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鲁宾逊在失败后总结教训,终于成果;磨粮食没有石磨,他就用木头代替;没有筛子,就用围巾。鲁宾逊在荒岛上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难题,面对人生挫折,鲁宾逊的所作所为充分显示了他坚毅的性格和顽强的精神。同样我们在学习上也可以做一些创新,养成一种创新精神,把鲁宾逊在荒岛,不畏艰险,不怕失败挫折,艰苦奋斗的精

论英语习语中的隐喻

一、引言 隐喻传统上属于文学和诗学研究的范畴,近年来随着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隐喻研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作为英语语言精华的习语,其数量可观,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是英语词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思维方式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英语习语在人们脑海中形成的意义往往是十分委婉而隐蔽的。因此,人们在学习习语时不能仅仅记住并模仿运用,还应该了解习语的深层结构,特别是英语习语中的隐喻意义,从而培养和提高创造性地使用英语习语的能力。 二、理论知识简介(一)关于隐喻的基本知识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三种主要理论。 “西方最初的隐喻研究发源于古典修辞学……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还分别开启了西方隐喻研究的浪漫主义与古 典主义传统。”[1]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和《修辞学》两部著作 中提出了隐喻的定义,并论述了隐喻的种类、性质及其作用。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隐喻研究处于相对低潮,当时的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表达风格,失去了其哲学意义。16至 19世纪的隐喻研究在前一阶段积累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 步发展。研究者们以诗学领域的研究为突破口,为20世纪隐喻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上半叶隐喻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语言学上,20世纪下半叶的隐喻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语言学、诗学、认知哲学等各个领域都成绩斐然。其中布莱克发表的《隐喻》一文成为隐喻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正是从布莱克开始,隐喻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 注。” [2]西方隐喻研究史上先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理论:比较论(comparative theory )、替代论(substitution theory )和互动论(interaction theory )。 比较论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基本模式为A 是B ,认为“隐喻可以看成缩短了的明喻”,[3]表达的意思为“A 在某些方面像B ”。替代论的基本模式也是A 是B ,但在这一模式中,一个陌生的词代替了自有的词,即表达的意思为A 是C 。对比较论的质疑导致了互动论的产生,这一理论是由布莱克在理查兹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布莱克认为“隐喻性的陈述并不是对形式上的明喻或其他本义陈述的替代,它有着 自己独特的作用和结果。” [4] (二)关于英语习语的基本知识 习语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精华所在。每一条习语似乎都有自己特定的形式,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使用禁忌,这就要求使用者正确把握其意义。 1.英语习语的定义 对于英语习语的定义,历来不同的学者都曾做过总结。有的学者强调习语构成词的数量;有的学者强调习语结构的固定性;还有的学者强调习语语义的单一性,但总结起来,我们可以说,“习语是结构相对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它的意义不 是其构成词各意义的简单相加。” [5]2.英语习语的来源 英语习语是英语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和历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特殊表达方式,其来源涉及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的习语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俗。这类习语是人们根据自身生活和工作经验总结而成的,反映了社会传统和习俗,如表示“死”的委婉表达“kick the bucket ”。据说旧时人在悬梁自尽时常先站在一个倒置的水桶(bucket )上,然后把 收稿日期66 作者简介李玲(),山东省临沂市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外语教学部助教,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论英语习语中的隐喻 李玲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威海264209) 摘要:隐喻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语言精华的英语习语也蕴含着大量的隐喻。因此, 研究习语中的隐喻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学习者了解英语习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习语;隐喻;表现形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 (2008)-07-0110-02 2008年第7期(总第289期) 湘潮(下半月)2008年7月 :2008--:1982-:110

关于西方礼仪文化论文

西方文化与礼仪论文 在这学期我选修了《西方文化与礼仪》这个课程。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个故事就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为此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具体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礼仪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交往方式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在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个人稳私主要包括: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宗教信仰(信仰什么宗教)、个人行为动向(去何种地方,与谁交往、通信)等。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物品的贵贱只是表示该物品的质量。而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的价格,就可能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因此,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属于不宜直接询问的问题。如果你想了解该物品的价格,只能委婉地夸耀、赞赏该物品,而这样的情况下西方人一般也只告诉你该物品的贵或贱,一般不会告诉你准确价格。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问一句“上哪儿去?”,这是招呼的一种形式。而在美国,你如果问朋友上哪儿去,则可能会使对方尴尬,因为这也属于对方的隐私,是你不该过问的。另外,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四种。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少女挽臂亲昵而行,而在西方则很少见到。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过于亲近,而中国人又会觉得西方人过于冷淡、傲慢,过分疏远,是不友好的表现。如果中国人发现交际对方的衣服上有根线头,他会很自然地帮助对方摘掉;而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不礼貌之举。中国人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会上前摸一摸,询问价钱或质地;而西方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们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

论音乐艺术的思想意义和形式价值 音乐是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它从何而来我们不得而知,但它伴随人类穿越古今。音乐是寄托人情感的媒体,通过声音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现,有着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从声乐到器乐,从钟鼓到交响乐,从传统到现代,古今中外伟大的音乐和音乐人不计其数,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一曲曲美丽动人的旋律在不断地感动和感染着你我他。音乐是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是唤起情感体验的艺术,是和谐社会的动力源,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食粮。 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确实如此,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之倾倒和沉醉。音乐是多种魅力的综合体,西洋乐,民族乐等等这众多的选择,给与我们的自然是多元化的听觉美感。也许你从前与那么些音符毫不相识,但它们与你听觉接触的一霎也许心灵便被它俘获。正如音乐人门德尔松的作品《庄严变奏曲》是一首多姿多彩的变奏曲,乐曲由主题和十四个变奏组成。主题是很严肃而且很认真的,充实表现出门德尔松精致的创作技巧。十四个变奏中,包括浪漫时代钢琴演奏的各种技法。有单声部的变奏(第一);也有赋格曲风格的变奏(第十);旋律或由高音声部,或由次中音声部出现的变奏(第十三);柔美断奏式的变奏(第三、第四);还有切分音有趣的变奏(第四、第十一);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拥有门德尔松其他钢琴作品中很难见到的飞跃的和弦等演奏技巧(第六~第九、第十二)。门德尔松并不满足于表现技巧,他在各变奏的主题中,加入了各具特色的微妙的明暗变化,将各变奏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这首“庄严”的大变奏曲。 音乐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能够舒缓心情,更在于能在听者倾听之时对音乐产生自我的共鸣,将声音阐发为内心的鸣唱,这才是音乐最大的魅力。他的钢琴作品就具有这种魔法的力量。音乐就是如此,只要有机会接触到听者的耳朵,它就有魔力抓摄住你的灵魂。《庄严变奏曲》除了主题表现出门德尔松性格敏感细腻之外,在几个变奏里更是展现出他对各种变奏手法的灵活运用,比如第一变奏的单声部变奏、幻想性质的第二变奏、精灵般跳跃的第三、第四变奏的断奏手法、赋格风格的第十变奏、第十一变奏的切分音伴奏、其他的一些变奏无不展现了作曲家的种种娴熟的技巧。 音乐没有国界和民族的区分。音乐可以鼓舞我们的士气,坚定我们的意志。就拿《国际歌》来说吧,伟大的导师列宁曾说过“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你唱起《国际歌》,就能找到自己的同志。就能团结在一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士兵听到了《国际歌》受到了感染,团结在一起,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我国的八年抗战中,全国人民在聂耳冼星海《国歌》的感召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赶走了日本侵略者。音乐的力量不可估量,让我们都来热爱音乐吧!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音乐,让音乐为我们人类造福!摘要: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象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在总结音乐艺术的特点的基础上,对音乐艺术的魅力进行了阐述,并以中外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举例说明。 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以情感作为主要表现内容,它通过表演在时间中展开,最终诉诸于人的听觉的艺术形式。它以不同声音的特殊组合,

试论隐喻能力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2012年第·6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1期 Jun2012 [摘要]论文探讨了隐喻能力的定义,提出可以通过掌握多义词学习、谚语和习语的理解、文化教学和语篇分析来提高隐喻能力,进而更好地促进英语词汇学习。 [关键词]隐喻能力;词汇学习;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6-0145-02试论隐喻能力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蒲婷艳 (华商学院,广东增城511300) 词汇是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语言不可缺少的有机组 成部分,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的英语词汇大概以500000个来计算,与此同时,大量的新词汇又被创造出来描述人们遇到的新事物、新经历。但是这种扩大不是任意的,是建立在人隐喻认知方式上的。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和演变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将认知隐喻理论引入英语词汇学习,从认知视角学习词汇,以培养隐喻能力,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一、隐喻能力的内涵 对于隐喻能力的内涵,国内外语教育研究者给出了的阐释。littlemore对隐喻能力作了详尽且合理的探讨,将之定义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即英语产生的独创能力、理解一个隐喻多层含义的能力、正确理解原创性隐喻的能力和轻松、准确、及时理解隐喻的能力。我国学者胡壮麟曾指出:“对隐喻能力的掌握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可见,隐喻能力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学习者是否掌握一门语言的重要标志。在以往的语言学习中,许多学习者没能意识到隐喻在思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隐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映合规律认识不足,简单认为这类现象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加以分析就推入到惯用法或固定搭配当中,死记硬背,导致背而不熟、记而不牢、用而不活。 二、隐喻能力的培养 隐喻是通过始源域的具体概念来认知目标域的抽象概念的一种映射。人类总是参照具体、较熟悉的始源域来认识和理解另一个抽象的、不熟悉的目标域,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推理模式,并形成了概念认知的隐喻对应。有了概念隐喻及其通过映射形成的对应,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认知、理解词汇。所以从理论上说,隐喻的认知功能对词汇记忆和理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为词汇的隐喻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1.学习词义,培养隐喻能力意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英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英语中很多词汇的词义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经隐喻的催化作用,又有了一些新的含义,如“头”(head)本义是身体上部的头骨,包括了口、眼、耳、鼻和脑,可以引申为抽象意义的某个位置或地方的领导(the head of a state,the head of a government etc.),又被引申为物体的顶部或上端(the head of a pin,the head of a mountain),还可以用来表示空间概念(the head of Mississippi)。 这些引申意义是如何从一认知领域映射到另一所想表达的事物的认知域的呢?头的位置处于身体的上方,它是我们智力的起源,组织和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我们利用事物的相关性进行联想,“the head of Mississippi”可能指的是密西西比河在地理位置上最高那个点,如果我们在这个最高点切断了水源,其他的地区就会干旱然后消失。这与人体的头部和其他身体部分关系是一样的。当我们直立的时候,头是身体最高的部分,如果把头切断了,其余的身体部分也会随之死亡。由此我们可知,隐喻普遍存在于英语词汇中,除了一词多义外,英语词汇中各种构词法,如前缀、后缀、派生及合成等都具有一定的隐喻性。我们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要重视隐喻在语言中的普遍性以及抽象概念表达的隐喻性,不断地培养隐喻意识,进而生成外语的自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2.注重西方习语,培养隐喻能力 不同语言的习语提炼自不同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理解和正确使用习语都是很大的挑战。 表1英汉习语对比 众所周知,牛的胃是很大的,所以我们用牛饮来形容可以容纳很多水。但是西方国家却不这样认为,他们 145 ··

英文小说中隐喻的汉译

英文小说中隐喻的汉译 摘要:隐喻常常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表情达意,是文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因此,隐喻相应地在文学翻译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隐喻翻译效果的优劣对整部作品译文质量和艺术效果有着很大的直接影响。本论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理解隐喻,探索英文小说中隐喻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隐喻;英文小说;翻译方法 一、引言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这种修辞手法表达出的语言比平铺直叙更有文学色彩和感染力,与此同时读者可以获取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隐喻性的语言往往成为作者传达情感、展现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隐喻相应地在文学翻译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隐喻翻译效果的优劣对整部作品译文质量和艺术效果有着很大的直接影响。对于文学作品的译者来说,能否在准确翻译原文的同时成功地传递出隐喻的含义,使读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喻意,也成为翻译作品传神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隐喻的定义和要素 (一)隐喻的定义 人们对隐喻的传统看法是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一种替代或者比较的方式,也是一种语言现象。隐喻没有指明两个事物的共同点,而是用一个具有形象意义的词来直接称为。隐喻和明喻不同,它不用like或as表示出来,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所以又称暗喻。表达方法通常为:A是B。 (二)隐喻的要素 隐喻有三个要素:本体、喻体和喻义。本体是对喻体比喻的对象,喻体用来类比本体,基本上是人们所熟悉的人或物,喻义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性。想要充分的理解隐喻,需要明白本体与喻体的类似性是意义转换的前提,喻体的性质在阴雨中映射到本体上面。 三、英文小说中隐喻的翻译 纽马克 (Newmark) 指出:“隐喻的翻译展现了翻译家们各种选择方式,因此对隐喻的翻译是所有语言翻译的缩影,在对隐喻翻译的时候,译者可以可以考虑以下因素:(1)隐喻可否保留,(2)如何传达喻体形象(转换或放弃),(3)修辞手法的表现方式,(4)隐喻的含义应该清楚的表达。基于上述因素,在翻译隐喻的时候,译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直译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和人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不同的文化具有相似性,所以不同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基于这些相似之处,人们往往会选择相同的相同的喻体。在这种情况下,直译可在例如一个好的翻译方法,即在翻译中,喻体形象和修辞意义以及隐喻方法都可以保留。例如:The ghostly winter silence had given way to the great spring murmur of wakening life. This murmur arose from all the land, fraught with the joy of living. 译文:那阴森可怖的严寒寂静让位于复苏万物的伟大春天的低语,这种低语来自整个大地,充满着生活的欢乐。在英文原文中,春天被比作人的“清醒”和“低语”。直译既保持了本体的形象和特征又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二)转换 有的时候汉语和英语之间虽然有共性,但是对隐喻直译会比较生硬,容易让读者迷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转换成明喻,使喻义更加清楚易懂。如: She

英语专业论文写作规范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各组成部分写作规范 (一) 论文封面页 论文封面页采用统一的封面格式,内容包括毕业论文题目(英文)、院系别、专业、年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及论文答辩完成日期。专业统一填:英语语言文学。 (二)论文摘要页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副教授 (空1行) (空1行) Major: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ame: Dong Min

Abstract aggressive and imaginative. After she experiences the two major affairs in her life----the relationship with Harriet and her emotion towards Mr. Knightley, she realizes her own faults and acquires self-knowledge of both moral faults and emotion. (三) 论文目录 (空1行) 1 Chapter 1 --------------------2 1.2 Cohesion 1. 2.1 Historic Review-------------------------------------------------------------------6 1.2.2 Brief Introduction of Cohesion Theory---------------------------7 (四) 论文正文 (空一行) Introduction

英语专业 修辞学论文 Metaphors in Business English 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Metaphors in Business English 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2011年9月13日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basic concepts and features of metaphors such as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metaphor, how metaphors work, and the common types of metaphor. However, metaphor is nowadays not only regarded as a figure of speech but also an important tool in culture communication. As one of the most vivid rhetorical devices, metaphor is used quite frequently in language used in different fields in daily life. This study also gives some examples to prove that in the field of business there exist metaphors, which are vital to understand some economic knowledge and certain phenomena better. Key Words: metaphor; source domain; target domain; business;

英语论文: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手法探析

英语论文: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手法探析 摘要:隐喻的表现手法在英美文学中运用得非常广泛,隐喻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本文对英美文学中隐喻词的翻译分析涉及到隐喻的理论概念等,对英美文学作品实例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隐喻的认识,同时介绍了隐喻的三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美文学; 隐喻词; 翻译分析; 隐喻是英美文文学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表现手法,能够让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在翻译中,如何将隐喻翻译出来是我们研究的热点。国内有关隐喻的研究主要是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如何进行隐喻的翻译,能够准确地表达其中的含义。目前国内有关隐喻的研究范围较窄,仅仅是针对诗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本文的研究扩大了研究范围,将对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普遍运用进行了探讨和说明,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三种隐喻翻译的方法。 一、隐喻的定义及其特点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能够是语言文字更加生动活泼,提升语言文字的魅力。《朗文当代高级词典》对隐喻的定义是:“将一物比喻为具有相似品质的另一物,如她阳光般的微笑。”《现代汉语词典》对隐喻的解释是:“隐喻是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虽然两种定义说法上有所区别,但是意思还是相近的,总的来说就是隐喻表现手法需要源域和目标域,源域和目标域之间需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或者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够毫无关系,将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上,让人们能够通过目标域对源域有更加新颖和深刻的认识。隐喻又称为暗喻,通过英文like和as表现出来的叫做明喻,而隐喻则是一种隐藏式的比喻,隐喻更加隐晦,难以琢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会给文章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隐喻的表达方式是通过目标域的特征来反映出源域的各种特征或者本质。隐喻的使用通常是通过动词或者名词、形容词等,在欧美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外乎这几种,隐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更加委婉含蓄。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手法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本专业设立于2011年,经过近十年深耕,本专业形成了现代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媒体语言研究、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四个独具特色的专业方向,培养了七十余名学术基础扎实、专业素养过硬、广受用人单位好评的毕业生。本专业的硕士导师队伍学术积累深厚、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强、学缘结构合理,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发展力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的英语语言文学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流利使用英语的能力、自如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应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与最新发展趋势,接受较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科学的方法在英语语言文学领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或从事与外事、外语相关的实践工作,具有拓展知识结构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毕业生还应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口语和书面语应用能力,通过学校外语学位考试。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1、现代语言学方向 现代语言学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索绪尔以来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流派,全面学习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分支学科, 探究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的内涵属性和本质特征,注重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成果,进行计算话语学、认知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用修辞学的研究。该方向注重结合媒体话语进行研究,力求研究视角的跨学科性、分析模式的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先进性。 2、英语文学方向 英语文学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美诗歌、英美散文,西方文论、英语影视文学、以及加拿大文学等。该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