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 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人皆有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但只有经过专门家加 工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 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哲学带有鲜明的阶 级性。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指人的精神或意识;存在这里是指物质 和自然界。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2)哲 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自然界何者为第一 性,何者为第二性;谁是本原的,谁是派生的。这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2.简述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简述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答: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过三种形态。它们是: (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这是指在人类早期生产和科学均不发达的条件下,通过对人们直 接经验和感性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把世界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实物当作世界本原的哲学。 例如古希腊有哲学家把水当作万事万物的本原;也有哲学家把水、土、气、风当作世界的本 原;中国古代有五行说,把金、木、水、火、土当作世界的本原。 (2)机械唯物主义,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是到了近代生产和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通 过对生产经验和科学实验等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提出原子是万事万物本原的哲学。 (3)现代唯物主义, 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在生产和科学有了进一步发展, 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都发展了的条件下, 由马克思所创立的崭新的、 彻底的唯 物主义哲学
3.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把精神、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东西。 不同点(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 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客观事物以致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其荒谬之处 在于它

必然导致认为只有自我才是唯一存在的“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 独立的存在, 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其荒谬之处在于其以哲学化的方式承 认“宗教创世说”,其所谓的客观精神不过是上帝的别名。
4.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
答: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 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辩证唯 物主义物质观的提出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哲学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 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利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5.简述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简述意识的起源, 简述意识的起源
起源: (详细 P27) 本质: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作用:(P50)
6.实践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实践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P31)
7.论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论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P51)
8.论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论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对立统一规律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①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 联结的。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意义 P39
9.论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论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3 点(P40)意义:
10.论述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意义 论述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意义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3 点(P4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辩证的否 定观要求人们对一切事物都必须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 都要从实际出 发,进行具体分析,避免犯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第二,辩证的否定观要 求人们正确对待历史文化和外国文化。在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上,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批判 地吸收的态度,做到“洋为中用”,反对盲目排

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和祟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 误倾向。
11.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的区别是什么 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的区别是什么
能动反映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 识活动既不能脱离被认识的客观对象,也不能脱离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也 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直观反映论:是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 是人的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的反映是一个选择和建构的过程, 在 思维中对客体信息进行了重新组合,不是照镜子那样的直接反映。
12.简述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简述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如黑格尔,对这个问 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其观点属于可知论; 但也有些哲学家, 如美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 否 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其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13.论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论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 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义:P58
14.论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论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辩证关系,区别:定义 联系 意义 (P61)
15.简述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简述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P67 16.论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论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论述真理的绝对 17.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及其缺陷是什么? 什么是唯物史观? 什么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及其缺陷是什么?
P66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 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又称唯物史观。
18.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及其意义?(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及其意义?(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及其意义?( 及其意义) 及其意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有相对独立性 P87 意义 P88
19.为什么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为什么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 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两个方面, 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人类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 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生产方式既为社会其他活动提 供基础,又对其他社会活动起制约作用。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 更替。
20.论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意义 论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意义 P92 21.论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意义 论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意义 P96 论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 22.简述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 简述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
答: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问题上,唯物史观和英雄史观存在根本的分歧。英雄史观从社 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片面夸大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帝王将相、立法者、思想家创造的,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 发展的决定力量。 与之相反,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 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 认为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是物质 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 世界历史的动力。
23.论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及其意义 论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及其意义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3 点 P115
24.论述必然和偶然,必然与自由的关系 论述必然和偶然, 论述必然和偶然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一定要 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在 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它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 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矛盾,它在事物的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只能 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第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它总是通 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由此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道路。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它 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极 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必然性和

偶然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因而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割裂必然性和偶 然性的辩证统一,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或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必然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必然和自由是一对相互 矛盾的范畴,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 它们是相互对立的。 必然是客观规律, 是外在的约束, 对人类主观而言, 必然的存在是一种“不自由”。 而自由是人类对于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是主观的自我意志,是主观的“随心所欲”。 同时,必然与自由又是辩证统一的。必然是相对于自由而言的,是人类主观意志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没 有人类的主观理解力,也就无所谓必然。而自由也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必须以必然性为前提。没有 必然就无所谓自由。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只有认识和掌握了必然,人类才会有自由。违背必然的所谓“自由”,不是真正的“自 由”,而是盲动。这种盲动,由于违反了自然规律,必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因而最终是不自由的。科学认 识和正确掌握了必然,人类才会在必然中自由行动。这是真正的自由。自由也必须通过对世界的改造而得 到。要认识自然,认识必然,必须通过改造自然的途径获得,除此别无他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 发现真理,发现规律,不断逼近真理,逼近规律,也不断掌握真理,掌握规律。这就是认识必然的过程, 也是获得自由的过程。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