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课(3)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课(3)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课(3)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课(3)

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课题:三、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

2.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

3.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教学重点:

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

从理论角度看,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最终要落实到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上,这是学生学习和践行的重点内容。从实践角度看,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有重要的亲和作用,可以在交往中表达尊敬、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增进理解。从现实生活看,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中职学生在与老师、同学、实习单位人员等对象的日常交往中需要自觉践行相关的交往礼仪规范。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和遵守交往礼仪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目前,存在着一些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交往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交往礼仪的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交往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

教学时数:

理论学时0.5学时

教学过程:

马克思把交往比喻为“人们日常生活、日常接触中的必然伴侣”。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与人交往。我们与他人可以因共同做一件事而喜悦,可以一起体味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一起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在今天的课上,让我们先来测试一下自己的交往能力。

展示:人际交往能力小测试

1.我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和活动。

2.我不喜欢说话,有时宁愿用手势,也不用语言。

3.我不愿和任何人的目光接触。

4.同学们不喜欢与我一起学习和活动。

5.同学们不喜欢在我面前讨论各种问题。

6.父母总是对我管束严厉,动辄训斥。

7.放学后我不愿意回家而喜欢在外面玩。

8.我对爸爸妈妈的谈话十分反感。

9.我对爸妈的斗嘴、吵架感到无所谓。

10.爸妈从不过问我的任何事。

11.老师对我特别挑剔,专爱跟我过不去。

12.老师在课堂上几乎从来没有看过我一眼。

13.在路上看到老师,我总是设法躲避。

14.老师家访时经常向爸妈讲我的坏话。

15.我觉得老师对我太不公平了。

a.是

b.不一定

c.否

积分规则:选a计1分,选b计2分,选c计3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得分说明:40分以上,说明你乐于与人交往,人际互动良好。

20~40分,说明你与人交往意愿与能力不是很突出。

20分以下,说明你的人际交往意愿与能力偏弱。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一些了解。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以提高交往的能力,更好的与人和谐相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交往礼仪。

1.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

镜头一:风总要和太阳争执谁的力量大。风说:我可以证明我的力量是巨大的。你看,地下正走着一位身披大衣的老者,我能比你更快速地将他的大衣脱掉。于是,太阳躲进乌云里,风使出它所有的威力狂吹,但是,风吹得越大,那老者越将他的大衣牢牢抓住。最后,等到风筋疲力尽停下来时,太阳从云彩里钻了出来,对那位老者投去和气的微笑。不久,那位老者便用手将他前额的汗水拭去,并轻轻脱掉身上的大衣。太阳对风亲切地说:“仁慈和友善总要比愤怒和暴力更为有力。”

(问)上述这段寓言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课本的探究性活动材料)

生:镜头一的寓言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愤怒和暴力只能使问题更加的复杂化,我们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首先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最佳方法,就是用“礼貌”叩开他人的心扉,让他感受到你的诚意和真心,这样他才能心悦诚服地与你交往。

师:这位同学对寓言蕴含的道理归纳得非常好。美国总统威尔逊曾经说过:“假如你握紧两只拳头来找我,我想我可以告诉你,我会把拳头握得更紧;但假如你找我来说:‘让我们坐下好好商量,假如我们之间的意见有不同之处,看看原因出在哪里,主要的症结在什么地方。’我们会觉得彼此的意见相离不是十分远。我们的意见不同之处少,相同之处多,并且只要彼此有诚意、耐性和愿望去接近,我们相处并不是十分难的。”人们都希望获得尊重,如果站在别人面前,一番强词夺理的争论,一些放荡不羁、趾高气扬的行为举止,会远远不及一番谨慎细致的考虑和措词有理、文质彬彬的劝导有用。

镜头二:在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里,曾经有两位特殊的学生,一位叫周婷婷,另一位叫王铮。她们一个双目失明,一个双耳失聪。然而,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组成了“海伦·凯勒”号联合舰队,两人在生活上、学习上互帮互助,周婷婷听不清看得清,她做了王铮的眼睛;王铮看不清,她做了婷婷的耳朵,两人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问)镜头二的事例体现了交往礼仪的什么基本要求?请举例说明交往礼仪还有哪些基本要求?

生:周婷婷和王铮的事例体现了团结友爱、互利互助等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还有平等互尊、诚实守信。(举例略)

师:感谢一组同学介绍的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平等互尊、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利互助。但是由于人际交往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不同类型的交往礼仪也有不同的要求。(展示幻灯片,不同类型的交往礼仪的图片)我们同学要侧重了解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基本礼仪规范。具体内容在课本17—18页。

2.交往礼仪重亲和

遵守交往礼仪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个人,二是对整个社会,三是对国际交往。

从个人的角度,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梅兰芳与齐白石的故事:1913年,19岁的梅兰芳首次去上海丹桂第一舞台演出,一举成名。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些知名画家,也包括齐白石。有一次,齐白石应邀到一户人家做客,这天所到宾客多是达官显贵,衣饰锦绣,光彩耀人,只有齐白石布衣粗履,显得十分寒酸,在客厅坐下后被冷落一旁。不一会儿,主人满面喜色领着梅兰芳走进客厅,满座宾客见了都一下子站起来欢迎,争先恐后地与之握手。梅兰芳突然瞥见齐白石孤单单地坐在一旁,立即挤出人群向齐白石走去,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然后便同他亲切地交谈起来。这场景使在座者大为惊讶。齐白石深为感动,事后特地画了一幅《雪中送炭》赠与梅兰芳。这说明交往礼仪具有重要的亲和作用,遵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可以拉近与交往对象的距离,取得对方的理解,以利于沟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社会来说,遵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倡文明的社会风气,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如,在拥挤的公交车常常会遇到一位乘客不慎踩了另一位乘客的脚,如果这位乘客马上诚恳地说一声“对不起”,尽管被踩的乘客脚上疼痛未消,也会表示谅解,回一句“没关系”。如果踩人者若无其事、无动于衷,被踩者必然心里不舒服,争吵不可避免。同一件事,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处事态度和两种不同的结果。前一种有礼,化解了矛盾;后一种无礼,激化了矛盾。

北京奥运会期间,许多城市志愿者出现在北京街头;“您好!”“您需要什么帮助?”这是奥运志愿者亲切的声音,他们都佩戴五色的“微笑圈”:红色代表乐于助人,黄色代表文明礼仪,黑色代表诚实守信,绿色代表保护环境,蓝色代表学习进取。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微笑为来自全世界的人们热情服务,也用真诚的微笑、出色的服务和友善的行为,唤起每一位公众的心灵共鸣。一位赛会志愿者表示:“除了赛场上竞技的运动员,我们每个人都是奥运会的形象大使,优质服务和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最好的名片。”这说明了遵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可以展示我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热情大方、自尊自强的良好精神面貌,有利于增进国际交往。

了解了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了为什么要遵守交往礼仪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怎样养成遵守交往礼仪规范的习惯呢?下面请大家结合事例或自己的体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3.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

养成遵守交往礼仪规范的习惯要平等相待,尊重他人。平等,不仅仅指经济、社会地位的平等,更是双方人格的平等。尽管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

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需要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老子说:“胜人者力,胜己者强。”意思是说,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以上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请大家自己进行总结和梳理,展示自己构建的知识结构图。板书设计:

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1.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

(1)交往礼仪的内涵

(2)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

(3)校园礼仪的基本要求

(4)家庭礼仪的基本要求

(5)公共场所礼仪的基本要求

2.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1)交往礼仪的核心

(2)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3)遵守交往礼仪的作用

3.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

(1)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2)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3)顾全大局,求得和谐

(4)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

作业:

课后小结:

以学生身边事例为内容,力求教育无痕。德育课最忌讳说教。要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应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来展开讨论,隐化教育痕迹。以学生活动为落脚点,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将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每个小组完成一定的工作,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课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建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二)知荣辱,有道德。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爱岗敬业-公开课教案

爱岗敬业-公开课教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公开课教案课题: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 授课教师: X X X 授课班级:15级列乘班 授课时间:2015.10.29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懂得爱岗敬业的重要意义。 (2)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崇尚乐业、勤业、精业的职业道德榜样,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摒弃职业偏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理念。 3.运用 能够自觉选择正确的工作态度,学会将“乐”、“勤”、“精”的要求落实到学习生活当中,为将来践行乐业、勤业、精业做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 1.爱岗敬业的意义 2.乐业勤业精业 3.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联系实际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蒋敏的事迹(图片展示) 2. 图片展示:暴雨过后,一名交警坚持在齐膝深的积水中指挥交通。 引导学生感性认识爱岗敬业。 【教学内容】 一、爱岗敬业的意义 (一)爱岗敬业促使个人做好本职工作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刘怀玉的案例和漫画“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从反面说明不爱岗敬业,必定做不好本职工作,将会导致下岗失业。

结论: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做好本职工作,进而取得更大成就。 (二)爱岗敬业促进行业发展 学生诵读:教材爱岗敬业宣传画的内容。 教师点拨:在当今社会,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对每一个员工的基本要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企业得到发展,从业人员的利益也会增加。 结论:爱岗敬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促使各行各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爱岗敬业推动社会进步 引发学生联想:如果整个社会当中,人人爱岗、各个敬业,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结论:爱岗敬业能够造就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乐业勤业精业 (一)乐业的基本要求 阅读教材小陈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点拨:工作着的人才是最快乐的,工作中不缺少乐趣,缺少的是我们感知乐趣的心态。 结论:乐业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培养职业乐趣,同时体味和享受职业乐趣。 (二)勤业的基本要求 阅读教材小胡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结论:勤业要求我们有忠于职守的工作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刻苦勤奋的工作精神。 (三)精业的基本要求 视频:爱岗敬业模范许振超的成功,结合教材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点拨:创新是现代企业决胜市场的王牌,突破思维枷锁,培养创新意识,对于我们现在成为优秀学生,将来成为优秀员工,都是非常必要的。 结论:要做到精业,必须不断学习,必须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

最新《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教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无菌技术: 2、褥疮: 3、脑死亡: 4、鼻饲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食物中营养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水六种。 2、补液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液体的入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瞳孔变化是许多疾病,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征。

5、小量不保留灌肠常选用“1、2、3”溶液,即_______30ml、_______60ml、_______90ml。 6、对_________和_________病人观察血压具有特殊意义。 三、每题只有一项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20分) 1、护理一般传染病患者时,应使用几层纱布口罩 A.2~4层 B.4~6层 C.6~8层 D.8~12层 E.12~14层 2、输入血制品前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是 A.浓集红细胞 B.红细胞悬液 C.洗涤红细胞 D.血浆 E.全血 3、心肺复苏A、B、C中的A是指 A.胸外心脏按压 B.开放呼吸道 C.人工呼吸 D.止血 E.转运患者 4、膀胱肿瘤术后化疗灌注常用药物为 A.等渗盐水 B.0.02%呋喃西林 C.塞替派 D.3%硼酸溶液 E.庆大霉素 5、下列哪项为少尿期 A.24小时尿量少于200mL B.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 C.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 D.24小时尿量少于300mL E.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 6、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要现用现加 B.用量要准确 C.一次用量不超过14mg/kg体重 D.药液色泽变黄不宜使用 E.高血压、冠心病者慎用 7、下列哪项不是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A.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B.肝脏肿大和压痛 C.周围型发绀 D.咳粉红色泡沫痰 E.下垂性凹陷性水肿 8、下列哪项不是鼻出血的全身原因 A.凝血机制障碍 B.高血压 C.风湿性心脏病 D.妇女月经期 E.化学物质中毒 9、引起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A.缺钙 B.晒太阳少 C.食物中蛋白质缺乏 D.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E.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10、抗肿瘤药最常见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A.大量脱发 B.肝细胞受损 C.神经毒性作用 D.胃肠道反应 E.抑制骨髓造血 11、有下列哪项情况者暂不宜上避孕环 A.月经后3~7天 B.平产3个月后 C.剖宫产后6个月 D.人工流产后立即 E.引产后立即 12、从一种成熟组织或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同类型组织或细胞的过程称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爱岗敬业-公开课说课稿

爱岗敬业-公开课说课稿

《职业道德与法律》公开课说课稿课题: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 单位:XXXXXX 科目: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师:XXX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的题目是“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我的说课内容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七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是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二小节内容,承接前一节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将其规范的第一小项内容展开讲解。本课时的主题是懂得爱岗敬业的重要意义,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理念,让学生在知道的基础上,认同爱岗敬业职业道德规范,激发对乐业、勤业、精业的职业道德榜样崇敬之情,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自觉摒弃职业偏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二、说学情 中职学生是高素质劳动者的后备军,是将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职业观、职业态度,事关重大。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年龄尚小,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认知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也不丰富,对爱岗敬业的重大深远意义,理解不深、不透。特别是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好逸恶劳、敷衍了事、得过且过、频繁跳槽等不良工作作风,还存在着职业偏见,这些都影响中职学生对职业态度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意义重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三维目标的要求和本节内容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运用。 1.认知 (1)懂得爱岗敬业的重要意义。 (2)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崇尚乐业、勤业、精业的职业道德榜样,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摒弃职业偏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理念。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课教案.doc

教 2009-2010 学科 案 第二学期第 2(1)周 《职业道德与法律》 日期 专业班级 第节教师: 09 级计算机课堂类型新课讲授 教学内容二、礼仪修养显示个人魅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 德育目标:树立礼仪意识,完善自身人格。 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遵守个人礼仪的作用;2、个人礼仪重在养成。教学难点:良好的礼仪风范是在自身努力修养和践行中形成的。 教学方法讲述、问答、阅读、讨论、课堂练习 其它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旧课复习:充分认识自我,同学间交流对自己的认识。学生互相交流自身特点。新发中在群体识课导入:情境创设:一位中考失利的同学上了职业高中,心情一度很思考:通过该生的己认现自调整亲苦闷。在一次礼仪课上,老师给大家提出了礼仪要求:“入座身感受思考个人礼仪轻稳自自己,己莫含胸,腿脚姿势须庄重。双手摆放要自然,安详庄重蕴含着怎样的道德意坐如钟。”她导入新课 勉强照着做了,但奇迹也随之产生了。“我挺起义?遵守个人礼仪有长久以来含着的胸膛, 世界仿佛变大了;当我庄生地举手投什么作用?结合上述事例和生活实际,说足自己仿佛 变得重要了;当我端庄安详地挺身而坐,即使在父母面臆,也仿佛每句话都掷地有声。一 种从没有过的独感、明我们中职学生应如尊严感油然而生。我在坐、立、行之间,清晰地 感司到了自何遵守个人礼仪。己的存在。此后的日子,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尊严, 要靠实力。”“新学年开学,师生们写在脸上的庄严与亲切感染了我。要允许别人以‘貌 '取人,因为在初次见面开口之前,

你只能靠仪表展示自己。这也许正教育的真谛。” 新知内容:讨论并回学习依次仪礼加深对二、礼仪修养显示个人魅力1.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答,老师总结出:个人确正知识的纠提问:个人礼仪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问:个人礼仪的基礼仪的基本要求有哪正偏认识,差本要求是什么?提问:在个人仪容仪表方面要注意哪些方面?些?学生分析:个人礼行为。综提高2.个人礼仪蕴含道德意义案例:微笑的魅力。案例:奥运会仪蕴含着怎样的道德分析、能和合礼仪服务人员的表现3.个人礼仪生在养成提问:如何养成良意义?遵守个人礼仪表达力思于 好的礼仪习惯?( 1)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加强自律,有怎样的作用?学养培勤善于表学会自我约束。( 2)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懂得自尊自生分析并回答边看达考,的能力爱。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注意言行适度得体。 3)(观边练错正误行纠 看周思敏《现代礼仪知识》录像课堂小结:简略为 课堂效果检测方巩固新课(当堂练习) 案 课后作业1.假设你即将参加某公司的面式,你如何进行着装准备?(思考)2.行为训练:仪态训练、坐姿训练、走姿训练。(自我训练) 教案 2009-2010 第二学期第2(2)周日期第节教师: 学科《职业道德与法律》专业班级09 级计算机课堂类型新课讲授 教学内容.三、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10课教(学)案

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2、了解导致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3、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的防意识。 2、情感态度观念 教导学生认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认识犯罪行为及其刑法处罚,保护人民,远离犯罪。 3、运用 分辨身边的与犯罪行为,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做守法的劳动者。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什么是犯罪,犯罪有什么主要特征 怎么区分与犯罪,什么是?什么是犯罪?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规的,属于一般行为;如果是触犯了《中华人民国刑法》的,则属于犯罪行为,是具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中华人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

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犯罪的法定概念,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为什么这些行为是犯罪的问题,它是划分罪与非罪的总的标准。 2、教学难点 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这是两个道德概念,不属于法律用语。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是本课道德方面的要求。因为特定群体中小学生一般是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还很差,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所以对未成年人不提倡见义勇为,而是把它作为公民的义务。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不提倡”并不等于反对,而是要让学生认同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的同时,强调见义勇为的方式方法,要见义智为。换句话说,要求未成年人懂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要教育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使用有效手段,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进行见义勇为;要避免蛮干,以免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死亡。 3、结构线索 本课的主题是“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自觉预防犯罪,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教材共有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从了解犯罪与刑罚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引导学生增强认同法律、自觉守法的意识。第二个大问题,,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入手,通过对吸毒、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从加强未成年人自觉预防犯罪意识入手,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主观原因,帮助学生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预防犯罪,培养学生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引导学生提高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 三、学情分析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1)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课题:一、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从理论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实践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适用于全体公民,是大家都应当熟知和遵守的,也是理解和遵守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因而是本课教学重点。把握这一重点,首先要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然后要弄清楚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观,努力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从理论上讲,社会公德既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行动准则,是公民个人道德水准和社会道德风气的标志;从实践上讲,社会公德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学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需要加以强化,因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把握这一重点,首先需要理解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要弄清其具体要求,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树立公德意识,认同“遵守公德,人人有责”的观念;还要知行统一,自觉把社会公德放在首位,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3.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教学难点。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 教学时数:

最新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课教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理解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珍惜自己的人格尊严。 3.运用 把学到的塑造健康人格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点滴做起,塑造健康人格。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自尊自信(重点) 什么是自尊和自信?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很多学生的理解存在着失误和偏差,对自尊与自信理解方面的不足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一些不够 自尊、不够自信的行为。而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信,必须先从认识上解决问题。 2)珍惜人格尊严,努力塑造健康人格(重点也是难点) 在日常德育课教学中,知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好解决的,但要落实到学生的思想和行动 中去,却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自尊与自信的重要性只是解决 了知的问题,而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自觉珍惜自尊自信,加强修养,努力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对于这节课来说,不仅是重点,也存在着实实在在的难度。 2.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材从认识自己入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自尊自信的内容及重要性,然后再进入践行的层面,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和了解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自觉加强修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自尊自信的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 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另一方面,多数同学对于自尊和自信理解得并不全面,存在着一些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卑情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 助他们纠正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更主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学会一些树立自尊与自信的方法,帮助他们更自信地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 除了小小的忘忧草,其它的花草树木都枯死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觉得自己没有松树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因为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出甜美的果子, 也自惭死了;葡萄羞愧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像桃树能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叹息自己没有茉莉花那样的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分别觉得自己缺陷太多,比不了别人而无精打采,而顶细小的忘忧草却并不觉得自己卑微,独自欣赏着自己,茂盛地生长。 【引思明理】 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吗?古希腊的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你认为人认识自己重要吗?请结合你对上面故事的理解谈谈你对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的理 解。 高大的橡树、挺拔的松树、深受人们喜爱的葡萄树都觉得自己无法活下去了,原因是 什么?是因为它们真的很差劲,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吗?忘忧草为什么能愉快地活着? 师生一起讨论。 老师总结:这些原本优秀的植物纷纷自愿放弃生存的机会,不是因为它们自身的缺陷,而是自信心和自尊心出了问题,而自信的丧失来源于它们自我认识的偏差。那么,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分析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分析 【摘要】职业道德与法律是研究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律学科,笔者从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本身的分析以及医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从课程设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程资源、课程教学与评价六个方面来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进行深入的分析,旨在帮助他们了解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对人才 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分析;课程设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研究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律学科,在现代社会的“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医药卫生人才”的号召下,我们在高职高专医学各专业开展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笔者从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本身的分析以及医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从课程设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程资源、课程教学与评价六个方面来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进行深入的分析,旨在帮助他们了解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 课程设置: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地位、课程内容、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增强学生运用所学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整个课程内容围绕三方面进行,并且三方面环环相扣: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第一单元的内容)——做有道德的人(第二单元的内容)、做懂法、用法、守法的好公民(第三、四、五单元的内容)。 整个课程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知识目标中又分了三个层次:掌握职业礼仪、职业道德蕴含的重要意义,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及基本要求,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原则等;熟悉职业礼仪、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履行的基本义务,正确处理民事关系的相关知识;了解礼仪、道德、法律的涵义及特征,刑法中对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的界定,刑罚的种类,民法通则中对人身权及财产权的相关规定,合同的设立、变更及终止,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相关法律规定。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类型理论课 课程性质德育课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课程安排一年级上、下学期教学时数36学时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2.设计思路 遵循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方式、良好的法律行为方式、良好的心态与行为调节能力为己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且可持续发展终身受益为课程归宿。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1.知识目标 1)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2)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3)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 4)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 1)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3)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 4)在民事和经济活动中按照法律规范做事,依法维护权益、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2)拥护依法治国方略,增强法治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崇尚民主、公正、平等。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尊重法律规则,履行法律义务,崇尚公平正义。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根据本课的性质与具体内容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如下: 序号学习 项目 学习 模块 教学目标 参考 学时 理 论 实 训 1 习礼 仪,讲 文明 塑造自 己的良 好形象 1.知识目标 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2.能力目标 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做讲文 明、有礼仪的人 3.情感目标 5

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公开课

《维护消费者权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消费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知道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寻求解决的一般途径。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当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教学难点:增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 列举法、活动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 3.15 ” 是什么日子吗? 投影展示: 消费者:“ 3.15 ”是节日 商家、厂家:“3.15 ”是考验媒体:“ 3.15 ”是监督 政府:“ 3.15 ”是行动全社会:“ 3.15 ”是关爱互助,是共创和谐。

教师总结引入:现代社会,人人都是消费者,中学生也比例外。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会使某些生产者和销售者抛开职业道德,违背经济原则,甚至置法律于不顾,采取不正当手段从事交易,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为自己牟取暴利。因此,维护消费者权益是所有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这一节课我们就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关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板书课题:维护消费者权益 讲授新课: 教师安排活动:学生交流自己在消费过程遇到或听到他人的消费陷阱”的经历。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圣诞节、元旦时“血拼一族”的消费现象。 教师设问:面对种种促销,消费者应该怎么做? 2、归纳、总结:生活中,影响我们消费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消费者权益被 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消费前练就一双“慧眼”:增强自己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会在林林总总的商品信息中进行比较、鉴别,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从而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要求学生划书)。 知识竞赛 教师:炼就“慧眼”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微型知识竞赛,看看谁的知识更丰富。 知识竞赛题目列举: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 教学标准 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程名 称: 所属系 德育课教研室 部: 制定人:李虹 制定时 间:2014.3 玛纳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1.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1.2设计思路 遵循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方式、良好的法律行为方式、良好的心态与行为调节能力为己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且可持续发展终身受益为课程归宿。 2. 课程目标 通过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2.1知识目标 1) 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2) 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3)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 4)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2能力目标

1)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3)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 4)在民事和经济活动中按照法律规范做事,依法维护权益、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2)拥护依法治国方略,增强法治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崇尚民主、公正、平等。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尊重法律规则,履行法律义务,崇尚公平正义。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根据本课的性质与具体内容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如下: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教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一、恪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3.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从理论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实践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适用于全体公民,是大家都应当熟知和遵守的,也是理解和遵守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因而是本课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首先要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然后要弄清楚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观,努力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从理论上讲,社会公德既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行动准则,是公民个人道德

水准和社会道德风气的标志;从实践上讲,社会公德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学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需要加以强化,因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首先需要理解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要弄清其具体要求,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树立公德意识,认同“遵守公德,人人有责”的观念;还要知行统一,自觉把社会公德放在首位,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3)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从理论上讲,个人品德修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四德”建设的基石。从实践上讲,个人品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在中职学生身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中职学生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因而是本框教学的重点。 把握这一教学重点,首先要理解个人品德建设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个人品德建设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现实意义;要引导学生从现在开始,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切实加强道德修养。 2.教学难点 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家庭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把握这些道德规范所蕴涵的意义,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做到这些道德要求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家庭美德确定为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并突出重点;理解家庭美德在维系家庭关系、增进骨肉亲情、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要联系学生实际,找到影响把家庭道德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障碍,并想办法加以克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3.结构线索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职业道德与法律 德育课教研室所属系部: 李虹制定人: 制定时间:2014.3

玛纳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程标

准 课程名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类型理论课 所有专业课程性质适用专业德育课 36 学时教学时数职业中专学校一年级课程安排 第二学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增强社会主义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法治意识。 1.2 设计思路

遵循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方 式、良好的法律行为方式、良好的心态与行为调节能力为己任,以全 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且可持续发展终身 受益为课程归宿。 2.课程目标 通过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 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2.1 知识目标 1)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 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2)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3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 )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4能力目标2.2 )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新课标下如何评好初中思想品德公开课

一堂好课应具备的六个要件——胡云琬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评价一堂思想品德课▲一堂好课应具备的六个要件——胡云琬 1、不存在科学性问题的高效率的课。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的课。 3、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 4、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的课。 5、合理使用课件等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课。 6、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各自完整生命成长的课。 ▲胡云琬谈衡量一节思想品德优质课的综合标准——“六有” “有魂”,指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明确,并确实将其置于三维教学目标之首,真正予以落实。 “有神”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学氛围民主和谐。 “有序”指能够采用板块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板块之间的过渡紧凑、自然;教学思路清晰,结构构建合理,整个教学过程优化顺畅。 “有生”指有生成,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有色”指有比较鲜明的教学特色。 “有效”指教学效率高,效果好,即三维目标有效达成,学生学有收获。 ▲“五充满”——周家亮 充满思想,充满观点,充满尊重与关怀,充满智慧,充满文化。 一、评价一堂思想品德课的标准 (一)目标理念 1、教学目标 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目标的确定科学合理,全面体现三维目标,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 2、教学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书育人。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组织 1、教学功底 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板书简明,现代化教学技术及其他教学手段运用熟练、恰当、实用。 2、课堂组织 教学结构优化,环节衔接顺畅、过渡自然,突发事件处理机智,时间分配合理,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和思维的启迪,发挥教师形象和情绪的感染和影响。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实用,重视对学法的引导。 (三)教学内容 1、知识与能力 教学内容准确无误,问题及情景设置恰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容量适度,正确处理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学科特色 与时俱进,体现人文特征,注重生活实际(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职业素养公开课教案

政治公开课教案 【授课班级】【授课内容】职业素养 【授课时间】【授课地点】 【授课教师】【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素养,其内涵是什么,以及明确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从而逐步培养综合素质,以便将来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职场精英。 【教学重、难点】 1.职业素养的内涵 2.提升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3′) [课堂提问]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基本规范是什么? 1.职业道德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团结协作。 二、导入新课(5′) [案例导入] 一个刚毕业的学生,由于经验不足,能力欠缺,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受到上级的严厉批评,他很不开心,没心思工作。 [学生讨论]案例中,该毕业生的话 意味着什么?他的态度是否正 确?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 事? ——转变成职业人,你必须学会 自我反省,不为自己的错误找任 何借口。 那什么是职业人呢?成为优秀的职业人有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我们下面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职业人的概念(5′) 职业人就是参与社会分工,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并能够通过为社

会创造物质及精神财富,获得其合理报酬,从而满足自身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简单说就是“干什么像什么”的人。 例如:你认为一名市场营销员应该是怎样的? ——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销售技巧、策划能力、口才、沟通能力、主动热情、职场形象、诚实信用、尽职尽责、能获取报酬、创造价值…… 因此,一名优秀的职业人必须具备相关的职业素养。 (二)职业素养的概念和内涵(15′)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量化而成“职商”(CQ)。 职业素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内在素养和外在素养。 [课堂练习]请把下列职业素养的表现按要求归类 公德心、人生观、职场礼仪、沟通谈吐、责任心、工作技能、价值观、自信 以上属于内在素养的有:。 以上属于外在素养的有:。 我们把一个人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的 这一部分我们称之为员工的显性素养,仅为冰山的八分之 一;而潜在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部分,我们称之为隐性素 养。 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 强烈的责任意识、客户意识、忠诚信誉等这些职业素养是 企业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的衡量尺度,同时也是决定 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职业素养“冰山模型” [案例分析]招聘司机 某大公司准备雇用一名轿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个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上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两公尺。”第一位说。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请问: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应聘者,你觉得为什么呢? ——在面试过程中,如果大部分人面试者的知识、技术水平相近,那么,其优秀的内在素养会让他脱颖而出。 (三)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15′) 职业素养是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从业人员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是成功的必要准备。 1.提升职业素养是青年学生就业的需要 引入话题: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