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竖曲线标准

竖曲线标准

竖曲线标准
竖曲线标准

第五章站场平、纵断面及排水

第二节进出站疏解线路和站线的平、纵断面

一、进出站疏解线路和站线的平面

进出站疏解线路的曲线半径

1 、进出站疏解线路的平面应符合相邻区段正线的规定。在困难条件下,进出站疏解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300m ;编组站环到、环发线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250m 。

进出站疏解线路因与区间线路直接连接,为使客、货列车保持正常运行,故其平面设计应与所衔接的正线规定一致。但位于枢纽范围内的车站的进出站线路,大多在城市附近,列车进出站速度较低。因此,在困难条件下,为避免引起大量工程,减少用地和拆迁,其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可采用 300m 。

编组站的环到、环发线只运行货物列车,进出站速度较低,在困难条件下,为了减少用地、拆迁和工程量,可采用不小于 250m 的曲线半径。

2 、编组站各车场应设在直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到达场、到发场和出发场可设在同向曲线上,其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800m 。

编组站由到达场、到发场、出发场、调车场和编发场等车场组成,各种作业复杂而量大。为改善运营条件,提高作业效率,要求编组站各车场应设在直线上。如果条件困难,为了节省工程量,可允许利用咽喉区的道岔布置及其连接曲线,在车场咽喉部分设置较小的转角以适应地形的需要,但在线路有效长度范围内,仍应保持直线。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如有充分依据,允许将到达场、出发场和到发场设在曲线上,其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800m 。但调车场不得设在曲线上,因为设在曲线上的调车场影响车辆溜放。

3 、货物装卸线应设在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 600m 的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500m 。

货物装卸线如设在小半径曲线上时,由于车辆距站台的空隙较大,装卸不便,又不安全;同时,相邻车辆的车钩中心线相互错开,车辆的摘挂作业困难。因此,货物装卸线应设在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 600m 的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500m 。

4 、牵出线应设在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曲线半径不小于 1000m 的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600m 。仅办理摘挂、取送作业的货场或其他厂、段的牵出线,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300m 。

牵出线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改建车站,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办理改编作业量较小的牵出线可设在反向曲线上,也可保留既有牵出线的曲线半径。

牵出线如设在曲线上会造成调车机车司机瞭望信号困难,调车机车司机与调车人员联系不便,调车速度不易控制,给作业带来困难,不仅降低了调车效率,而且作业也不安全,容易发生事故。因此,规定了牵出线应设在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根据不同的调车方式而规定了不同的标准。

对于办理解编作业的调车牵出线,因调车工作量大,作业较繁忙,在困难条件下,为了节省工程量,可将牵出线设在半径不小于 1000m 的同向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半径不应小于600m 。

对于仅办理摘挂、取送作业的货场或其他厂、段的牵出线,因调车作业量小,调车方式简单,当受到正线、地形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时,可采用低于上述标准,但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300m 。

牵出线如设在反向曲线上,在进行调车作业时,信号瞭望更加困难,对司机和调车员的联系极为不利,影响作业安全;此外,车列受到的外力复杂,不易掌握调车速度。因此,牵出线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但在咽喉区附近为调整线间距而设置的转线走行地段的反向曲线除外。

改建车站由于受到地形、建筑物的限制,施工中又对运营产生干扰,故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并有充分依据,作为特殊情况可保留既有牵出线的曲线半径。

5 、位于旅客高站台旁的线路应设在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 1000m 的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600m 。

旅客高站台一般设在大型客运站上。为了方便旅客乘降和保证作业安全,高站台旁的线路应设在直线上。在直线地段,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的距离为 1750mm ,客车半宽最小为 1502mm ,车体边至站台边的距离最大 248mm ;在 1000m 半径的曲线上时,内侧加宽为 40mm ,外侧加宽为 45mm ,则在车厢端部的车体边至曲线外侧站台边的距离或在车厢中部的车体边至曲线内侧站台边的距离皆为 1750 + 40 + 45 - 1502 = 333mm 。如果半径 600m ,这个距离就加大到393mm 。为了避免车门与站台边缘之间空隙过大,不致对旅客(特别是老人和小孩)上、下车和行包装卸作业造成不便,故规定旅客高站台旁的线路困难条件下设在曲线上时,其半径不应小于1000m ;特别困难条件下,也不应小于 600m 。有时客运站虽设在直线上,但由于线路连接的需要或受地形限制,道岔后的连接曲线可能伸入旅客高站台端部,此时连接曲线半径也应符合上述规定。

6 、站内联络线、机车走行线和三角线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200m ,但编组站车场间联络线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250m 。

三角线尽头线的有效长度应按 2 台机车长度加 10m 安全距离;在困难条件下,每昼夜转向次数小于 36 次的单机牵引折返段,其有效长度可采用 1 台机车长度加 10m 的安全距离。

转车盘前应有长度不小于 12.5m 的直线段。

安全线的有效长度应采用 50m 。

在站内联络线、机车走行线和三角线的曲线上,由于机车、车列运行的速度较低,可以采用较小的半径,但其最小值必须保证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根据理论计算,我国的机车、车辆低速

通过的最小曲线半径为 150m ,但为了按规定的正常速度运行,以及尽量减少线路的养护维修工作量,因此规定站内联络线、机车走行线和三角线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200m 。

编组站车场间联络线因受车场布置的控制,为缩小咽喉区长度,使道岔布置紧凑并减少工程量,在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可采用 250m 。

考虑到连挂无火机车或附挂待修机车转向的情况,三角线尽头线的有效长度一般应保证 2 台机车重联时转向的需要,因此该长度按 2 台机车长度加 10m 安全距离确定。机车长度应根据在该三角线上进行转向的机车类型,采用其中的最大值。每昼夜转向次数少于 36 次的单机牵引折返站,往往不配属机车,一般为单机转向,又无连挂无火机车转向的情况,其有效长度可采用 1 台机车长度加 10m 安全距离。

关于转车盘前的线路平剖面标准原《站规》未作明确规定,根据以下原因,本条补充了转车盘前应有长度不小于 12.5m 的直线段的规定。

为了保证机车在转头时的作业安全及避免机车进入转车盘时产生冲击力而影响转车盘的机械构造,因此规定机车在进入转车盘前的线路至少应保持有一台机车长度的水平距离,根据站线最小坡段长的规定,该平道长度确定为 50m 。为了便于机车顺直的进入转车盘和处理曲线上的轨距加宽,规定在转车盘前应有 12.5m 的直线段。根据运营部门普遍反映,过去采用 6.5m 的直线段长度太短,钢轨所承受的侧压力大,磨耗严重,故本条对原《站规》 2.2.5 条补充了该长度,决定采用 1 根钢轨长 12.5m 的数值。

7 、站线的曲线可不设缓和曲线和曲线超高,但架设接触网的到发线上的曲线地段和连接曲线宜设曲线超高,曲线地段超高可采用 25mm ,连接曲线超高可采用 15mm ,其超高顺坡率不大于

3 ‰。

站线上由于行车速度较低,一般不超过 45~55km/h ,因此站线的曲线可不设缓和曲线和曲线超高;但有时为了节省工程量,改善运营条件,也可设置缓和曲线和曲线超高。

关于架设接触网的到发线上的曲线设置曲线超高问题:目前我国采用的电力机车轴式为 3 0 - 3 0 , 6 根车轴都是动轮,无导向轮,采用风制动及电阻制动,具有牵引力大、爬坡能力强、起动加速快和减速停车快等特点。根据铁科院线路室在宝成线以 6Y 2 型电力机车和解放型蒸汽机车多次试验表明,电力机车作用于曲线外轨的水平力较蒸汽机车大 1~1.6 倍。

为了平衡部分离心力的侧压力,保证行车安全,减轻钢轨偏磨,防止曲线反超高,利于维修养护,并考虑列车进入曲线的平顺性和旅客的舒适度,所以规定在电气化铁路的车站内,凡架设接触网的到发线上的曲线地段和连接曲线宜设曲线超高。除道岔内的导曲线外,道岔后连接曲线的外轨可采用 15mm 的超高;到发线曲线地段的外轨可设 25mm 的超高;并宜在直线段顺坡,顺坡率可采用 1 ‰~ 3 ‰。

道岔后连接曲线超高值是考虑与现行《线路维修规则》有关规定协调一致。

此外,按列车侧向通过 12 号单开道岔的允许最高速度,参照下列超高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 h ——曲线超高(mm);

V ——列车通过 12 号单开道岔的允许最高速度(km/h),按 45 计;

R ——曲线半径(m)。

按曲线车站其曲线半径为 500~3000m 计算,采用偏高于平均值的 25mm ,是考虑便于设计、施工及养护。

8 、通行正规列车的站线,两曲线间应设置不小于 20m 的直线段。不通行正规列车的站线,两曲线间应设置不小于 15m 的直线段,在困难条件下,可设置不小于 10m 的直线段。

通行正规列车的站线上,两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 20m 的规定,其根据如下:

1) 为满足曲线轨距加宽递减的需要,按轨距最大加宽至 1450mm ,递减率≤ 2 ‰计算,两曲线间的直线段应≥ 15m 。

2) 两曲线间的直线段应大于一辆车的转向架中心销距,以平衡车辆绕纵轴的旋转,客车转向架中心销距采用 18m ,所以直线段取 20m 。

3)考虑到旅客列车运行的平顺性和旅客舒适度,其直线段长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L ——夹直线的最小长度(m);

V ——列车通过夹直线的速度(km/h),按 45 计;

T ——车辆弹簧振动的消失时间(s),按 1.5 计;

K ——缓冲距离(m),站线可不考虑此值。

则 L ≥ 1.5 × 45/3.6 = 18.6(m),故夹直线最小长度取 20m 。

对于不通行正规列车的站线,可仅考虑曲线轨距加宽递减的需要,故两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为15m ;在困难条件下,为了避免工程量增加和节约用地,曲线轨距加宽递减率可按 3 ‰考虑,因此,两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规定不小于 10m 。

9 、在站线上,道岔至其连接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应按下表的规定确定。

道岔至其连接曲线直线长度(m)

注: 1 道岔前后两端连接曲线设有缓和曲线时,可不插入直线段;

2 道岔采用混凝土岔枕时,岔后直线段长应为道岔跟端至末根岔枕的距离与轨距加宽递减所需长度之和;

3 连接曲线需设超高时,应按超高顺坡设直线段。

道岔后的连接曲线,其半径不宜小于相邻道岔的导曲线半径。

站线上道岔至其连接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至少应满足曲线轨距加宽递减率为 3 ‰所需的长度。根据我国多年来的设计和运营实践,认为采用以上规定对缩短咽喉区长度,提高车站运输效率,节省工程和节约用地等方面均有好处。又考虑到在道岔结构上,当采用木岔枕时,辙叉通长垫板至岔跟的 2m 距离内不便进行曲线加宽递减,因此,本条对原《站规》第 2.2.6 条补充了直线段长度除满足 3 ‰曲线加宽递减率的要求外,一般还应再加 2m 的规定;同样,当采用混凝土岔枕时,由于承轨槽与螺栓孔是按道岔结构固定设计的,曲线轨距加宽只能在道岔未根岔枕后进行,所以补充了直线段长度还需加上,长度的规定。

本条还规定:架设接触网的到发线上的连接曲线宜设曲线超高,因此,在电气化铁道上,道岔至其连结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还宜满足超高顺坡率的要求,在困难条件下,如直线段长度不足时,可在连接曲线范围内进行超高顺坡。不使车轮因悬空而脱轨的超高临界顺坡i 1 为:

二、进出站疏解线路和车站线路的纵断面

1 、进出站线路的纵断面应符合相邻区段正线的规定。在困难条件下,仅为列车单方向运行的进出站线路可设在大于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Ⅰ、Ⅱ级铁路坡度不应大于 1

2 ‰,Ⅲ级铁路不应大于 15 ‰;相邻坡段最大坡度差应符合《站规》的有关规定。具体数值见附录十一。

当在繁忙干线和电气化铁路上,需利用该线作反向运行时,则应经动能闯坡检算以不低于列车计算速度通过该线。

进出站线路的坡段长度,应采用相邻区段正线的规定。在困难条件下,可不小于 200m 。

进出站疏解线路与区间线路直接连接,其性质与区间线路相同,为使客货列车进入枢纽内保持正常速度运行,故其纵断面设计应与所衔接正线的规定相一致。

本条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GB 50090 对最大限制坡度和相邻坡段最大坡度差的规定,取消了原《站规》第 2.2.7 条“在困难条件下,仅为列车单方向运行的进出站疏解线路,可设在大于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的双机牵引坡度和相邻坡段最大坡度差的数值。其最大坡度仍沿用原规定,即Ⅰ、Ⅱ级铁路不应大于 12 ‰;Ⅲ级铁路不应大于 15 ‰。以上规定均不考虑曲线折减。本条附表 17 所列相邻坡段最大坡度差的数值,是沿用原《线规》的规定。对于邻接正线的限制坡度大于上述规定时,则可直接采用正线的限制坡度(也可不考虑曲线折减)。根据目前在繁忙干线和电气化铁路的设计情况,在工务和接触网维修期间,如利用该线作反向运行时,则需做动能闯坡的检算。

进出站疏解线路的坡段长度应采用正线的规定。困难条件下,可不小于 200m ,以避免两竖曲线的切线重叠。

2 、编组站各车场和相关线路的纵断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峰前到达场宜设在面向驼峰的下坡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上坡道上,其坡度不应大于 1.5 ‰,并应保证车列推峰和回牵的起动条件和解体时易于变速。

峰前到达场的纵断面,主要考虑有利于进行列车接发、列检、调车和推峰等作业,设在面向驼峰的下坡道上,可提高驼峰解体效率。根据实际情况,如设在平道上更有利时,也可设在平道上。

目前我国滚动轴承车辆不断增加,在站坪坡度采用 1.5 ‰的既有车站上,车辆连挂时仍有溜逸现象。在目前尚无可靠实验数据的情况下,本规范沿引现行《技规》不大于 1.5 ‰的规定。因此,设计中应尽量放缓,有条件时可采用凹形坡,以防止车辆溜逸,保证作业安全。所以本条规定无论峰前到达场设在面向驼峰的下坡道还是上坡道上,其坡度都不应大于 1.5 ‰,取消原《站规》第 2.2.8 条“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有充分依据时,可设在面向驼峰不大于 2.5 ‰的下坡道上或不大于 2 ‰的上坡道上”的规定。

2) 调车场纵断面,应根据所采用的调速工具及其控制方式、技术要求确定。

驼峰调车场线路坡度直接影响到驼峰的解体效率和作业`安全,应根据调车场采用的不同调速制式和调速工具分别设计。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调车场内调速工具不断更新,减速顶、加速顶、微机可控顶等调速工具与减速器、铁鞋相互组合成多种多样的调速制式,每一种调速制式对调车场内的线路坡度都有不同的设计要求,无法用统一的规定概括这些要求(从近些年驼峰调车场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种因素不同,各驼峰设计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条规定调车场内的线路纵断面

应根据所采用的调速工具及其控制方式、技术要求和当地具体情况经计算确定,取消原《站规》第 2.2.8 条关于调车场的线路纵断面的有关规定。

3) 到发场和出发场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 1.5 ‰的坡道上。

到发场和出发场的纵断面,主要考虑有利于进行列车接发、列检、调车及转场等作业,为照顾川厌、反方向接发车和车列转线作业的方便,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也可设在不大于 1.5 ‰的坡道上,考虑到我国车辆不断更新、滚动轴承不断增加的情况,为保证作业安全,本条取消原《站规》第 2.2.8 条“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有充分依据时”出发场可设在“不大于 2.5 ‰的坡道上”的规定。

4) 到发场、出发场和通过车场当需利用正线甩扣修车时,正线的纵断面应满足半个列车调车时的起动条件。

到发场、出发场和通过车场在办理出发列车技术检查时,可能要甩扣修车。如未设牵出线或无可供调车之用的岔线时,则需利用正线甩扣修车。当正线出站方向为较陡的下坡时,将影响调车作业的进行,故规定正线的纵断面在列车长度一半的范围内应能保证调车时起动。由于甩扣修车不能完全避免,所以正线纵断面满足了上述要求后,同时也满足了通过列车成组甩挂的要求。

5)改建车站,到这场、到发场、出发场和通过车场采用上述标准引起较大工程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保留原有坡度,但应采取相应的防溜安全措施。

既有编组站各车场的坡度大于 1.5 ‰的情况较多,改建既有站时,如将其坡度均改为不大于1.5 ‰,有可能造成较大的工程量或出现很大的困难。在实际使用中,有些坡度较大的车场,采取适当的防溜措施后,也能保证作业安全。为避免改建中出现较大的工程,所以在本条补充这一款规定。

6) 编组站车场间联络线的坡度应满足整列转场的需要。

编组站车场间联络线的坡度,应满足整列转场的需要,以免造成分部转场,影响作业效率。场间联络线坡度不宜大于衔接线路等级规定的最大限制坡度值。

3 、办理解编作业的牵出线,宜设在不大于 2.5 ‰的面向调车线的下坡道上或平道上,但坡度牵出线的坡度应按计算确定。平面调车的调车线,在咽喉区范围内应设在面向调车场的下坡道上,但坡度不应大于

4 ‰。

办理摘挂、取送作业的货场或其他厂、段的牵出线,宜设在不大于 1.5 ‰的坡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 6 ‰的坡道上。

牵出线的纵断面根据不同的调车方式采用不同的规定。办理解编作业的调车牵出线,如编组站、区段站、工业站等有大量解编作业的牵出线,往往采用溜放或大组车调车,为确保解体作业的安全和效率,牵出线应设在不大于 2.5 ‰的面向调车线的下坡道上或平道上。坡度牵出线系以机车推力为主、车辆重车为辅来解体车列的调车设备,其坡度可根据设计需要计算确定。

车站调车使用的机车,要求动作灵活方便,但其牵引力一般较区段使用的本务机车为小,由于调车通过咽喉区时增加道岔及曲线阻力,为使调车方便,利于整列转线,故咽喉区坡度规定不应

大于 4 ‰。平面调车的调车线在咽喉区范围内应尽可能设在面向调车场的下坡道上,这样能使调机进行多组连续溜放,提高调车效率。

货场或其他厂、段的牵出线一般采用摘挂、取送调车,牵引辆数不多,作业量也少,但为考虑有利用牵出线存放车辆的可能,牵出线的坡度以不宜大于 1.5 ‰,如为了节省较大工程,在困难条件下,允许将牵出线设在不大于 6 ‰的坡道上。

4 、货物装卸线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 1.

5 ‰的坡道上,液体货物、危险货物装卸线和漏斗仓线应设在平道上。货物装卸线起迄点距离竖曲线始、终点不应小于 15m 。

货物装卸线如设在较大的坡道上时,车辆受外力影响易于溜动,很不安全,因此,货物装卸线应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为与站坪坡度一致,可设在不大于 1.5 ‰的坡道上。

液体货物装卸线:考虑到车辆测重和测量容积以及停车安全的需要,应设在平道上。

危险货物装卸线:主要装卸易燃、易爆、放射等危险货物,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止车辆受外力影响而溜走,造成事故,故应设在平道上。

漏斗仓线:为使装卸作业时车辆不致因受外力影响而溜走,保证作业效率和安全,简化漏斗仓的设计和施工,因此,应设在平道上。

货物装卸线起迄点距竖曲线始、终点不应小于 15m ,相当于留出 1 辆货车的长度,目的是使车辆不易溜走,保证作业安全。

5 、在客运站和客车整备所上,为旅客列车、个别客车整备或停放的线路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 1.5 ‰的坡道上。

旅客列车和个别客车整备或停放的线路,因为客车采用滚动轴承,为防止自行溜走,确保安全,宜设在平道上;困难条件下,方可设在不大于 1.5 ‰的坡道上。

6 、站修线、洗罐线和建筑物内的线路应设在平道上。

建筑物内的线路系指库内的机车、车辆检修线和库、棚内的货物装卸线和洗罐线等。这些线路一般都有检修作业或装卸作业,由于检修和装卸作业对车体各部位都有产生附加外力的可能,如设在坡道上,就容易造成车辆溜动,危及检修和装卸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因此应设在平道上。

7 、无机车连挂的车辆停放线和机车整备线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 1.5 ‰的坡道上。

无机车连挂的车辆停放线和机车整备线的坡度,主要是考虑防止机车、车辆的溜动。

8 、联络线和煤场栈桥线前的送车线段可设在坡道上,其坡度应符合按机车牵引力所确定的车列重量要求,且不应大于 20 ‰。

联络线,是指站内各场、段、所之间的联络线,不包括编组站车场间的转场联络线。

联络线和煤场栈桥线前的送车线的坡度规定最大为 20 ‰,是在符合机车所能牵引车列重量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到取送车作业的方便与安全以及尽量减少工程量等因素。

9 、段外机车走行线的坡度应尽量放缓,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 12 ‰;设立交时,蒸汽机车走行线不应大于 20 ‰,内燃、电力机车走行线不应大于 30 ‰。在站、段分界处,应有长度不小于 2 台机车长度加 10m 的机车停留位置,其坡度不应大于 2.5 ‰。

在三角线曲线范围内,坡度不应大于 12 ‰。在三角线尽头线范围内,应设计为平道或面向车挡不大于 5 ‰的上坡道。

机待线的坡度可按三角线尽头线的规定办理。

转盘前应有长度不小于 50m 的平坡段。

段外机车走行线的坡度,考虑到机车乘务员回段时,较疲乏,又忙于进行入段整备前的准备工作,如果出、入段坡度太大,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其坡度应尽量放缓。但地形困难时,为节省工程量和减少占地,最大坡度放宽到 12 ‰。设立交时,蒸汽机车不应大于 20 ‰,内燃、电力机车不应大于 30 ‰。蒸汽机车出、入段时如坡度大于 20 ‰,水箱水位不好掌握,易造成汽水共腾或燃坏易熔塞。内燃、电力机车最大坡度的规定,主要考虑安全、防止事故。

机车出、入段需在机务段出、入段值班室签点,故在站、段分界处都要一度停车。作为机车停留,此段线路长度应为 2 台机车长度加 10m 的安全距离。上述长度能满足双机牵引的一般要求,也照顾到单机回送无火机车时的特殊需要,此段线路的坡度,为了安全停留,不应大于 2.5 ‰。

三角线的坡度如太大,机车操作不慎时容易发生事故。为此规定其坡度不应大于 12 ‰。三角线尽头线的坡度,由于机车常在尽头线起停、调头,如坡度过大,机车因制动不慎易造成冲出车挡的事故,因此,应设计为平道或面向车挡不大于 5 ‰的上坡。

10 、客车车底取送线的坡度应尽量放缓,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 12 ‰,兼作牵出线时,不应大于 6 ‰。

客运站至客车整备所的车底取送走行线,为了作业安全,应尽量放缓,困难时为减少工程量不应大于 12 ‰。当该取送线的一段兼作牵出线进行调车作业时,为了减少工程量,则按设置牵出线的困难情况将该段的坡度减缓至不大于 6 ‰。

11 、车辆段出、入段线的坡度,应满足车辆取送和段内转线调车的需要。

根据调查,现场有些车辆段的出、入段线坡度较大,不能满足转线需要,造成作业困难,因此,规定车辆出、入段线的坡度,应满足车辆取送和段内转线调车的需要。

12 、安全线的坡度宜设计为平道或面向车挡的上坡道。

安全线的有效长度的规定,这是按 1 台机车加两辆货车的长度约 50m 设计,考虑到最不利的情况下,列车的本务机车和两辆货车脱轨,暂时又不能起复时,不致妨碍其他列车能安全通过。

坡度的规定,是为了确保行车安全。

13 、纵断面的坡段长度及连接,除驼峰线路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车站到发线纵断面坡段长度不宜小于表 2.2.2

2 的规定,其他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其纵断面坡段长度不应小于 200m 。不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和段管线,可采用不小于 50m 的坡段长度,但应保证竖曲线不相互重叠。

表 2.2.22 坡段长度(m)

2 进出站疏解线路坡段连接应符合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到发线和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 4 ‰,可采用 5000m 半径的竖曲线,在困难条件下,其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00m 。不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 5 ‰,可采用 3000m 半径的竖曲线;设立交的机车走行线,在困难条件下,可采用不小于 1500m 半径的竖曲线;高架卸货线可采用不小于 600m 半径的竖曲线。

车站到发线是接发客、货列车的线路,列车在到发线上要进行制动减速和起动加速。为了减少经过变坡点时产生附加力的影响,使列车运行平稳,在列车长度范围内尽量减少变坡点;故纵断面宜设计为较长的坡段。

其他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例如有正规列车到达经过的场间联络线),考虑到其长度较短,为了坡段连接方便,同时使列车长度范围内的变坡点不增加过多,故纵断面坡段长度规定不小于200m 。

站内不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联络线、机车走行线、三角线和段管线,仅行驶单机或车组,因行车速度低,车钩附加应力小,采用了较小的竖曲线半径。为了配合地形条件,尽量减少工程量,其坡段长度可减少到 50m ,但应保证竖曲线不重叠,以免给行车及养护造成困难。

枢纽进出站线路和站线竖曲线的设置,主要是从保证列车通过变坡点时不脱轨、不脱钩和行车平稳等条件来考虑,当相邻坡度差超过一定数值时,应以竖曲线连接。关于设置竖曲线时的坡度差以及竖曲线半径的大小,系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1)在 I 、Ⅱ级铁路上,当相邻坡度差为 3 ‰,竖曲线半径为 10000m 时,变坡点在竖曲线中点的高度差为 1.1cm ,所差甚小,无论从行车安全或施工养护方面来看,设置竖曲线没有实际意义,因此相邻坡度差大于 3 ‰时,才开始用竖曲线连接。皿级铁路和到发线竖曲线半径为5000m ,当相邻坡段的坡度差为 4 ‰时,上述高度差为 1.0crn 。困难条件下的到发线和不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竖曲线半径为 3000m ,当相邻坡段的坡度差为 5 ‰时,上述高度差为

0.9cm 。因此,分别规定了设置竖曲线时相邻坡段的坡度差。

2)竖曲线半径大小的采用,主要取决于线路的意义和性质。列车通过变坡点时,由于相邻车辆的相对倾斜,使相邻车钩的中心水平线上下移动,如竖曲线半径过小,车钩中心水平线上下移动超过一定数值时,就可能使车辆脱钩。

按现行《技规》第 175 条第 17 表的规定,车钩中心水平线距轨顶高度,货车最大为 890mm ,最小为 815mm (重车)及 835mm (空车);客车最大为 890mm ,最小为 830mm 。即相邻两辆货车车钩的最大允许错动量,当空、重货车相邻时为 75mm ;当空货车相邻时为 55mm ,这个数字留有 20mm 的余量,当其中 1 辆空车成为重车后,仍有条件满足不超过 75mm 的要求。对于客车来说,相邻车钩的最大错动量为 60mm 。

在日常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错动因素和错动量为:

踏面允许磨耗,货车 9mm ,客车 8mm 。

轴颈允许磨耗, 10mm 。

轴瓦、瓦垫、转向架、上下心盘允许磨耗 24mm 。

因轨道水平养护误差引起的车钩上下位移,货车约为 1mm ,客车约为 2mm 。

最不利情况时,相邻车辆一为新车,一为磨耗接近极限的旧车,且轨道水平养护误差也最大,则车钩上下错动量客、货车都为 44mm 。最大允许错动量货车为 55mm ,客车为 60mm 。

以我国货车和客车中最长的 L 、 d 代入上式计算(D 10 100t 凹型车和 RW 22 软卧车),竖曲线半径分别为 2122m 和 2494m 。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竖曲线半径采用 3000m ,即可满足不脱钩的要求,故规定不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可采用 3000m 半径的竖曲线。对于Ⅰ、Ⅱ级铁路上枢纽进出站线路和Ⅲ级铁路上的枢纽进出站线路、到发线以及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考虑到留有余地并结合现有铁路竖曲线标准的现状,分别采用 10000m 和 5000m 的鉴曲线半径,困难时,到发线和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可采用 3000m 的竖曲线半径。设置立交的机车走行线(含峰下机走线)一般要尽快起降坡,考虑到此线以单机走行为主,即使带车(煤车或槽车)走行,比照高架卸货线,将该线竖曲线半径定为 1500m ,也是无问题的,且按相邻两变坡点相邻坡段的坡度差 30 ‰考虑,其坡段长度正好为 50m ,所以本次补充规定在困难条件下,可采用不小于 1500m 的竖曲线半径。

由于高架卸货线供卸车用,不会在车列中同时出现空车和重车的情况。因此对空车与重车车钩最小的允许错动量留有 20mm 的余量可不考虑,最大错动量可以用 75mm 控制,则在变坡点处,

因相邻车辆倾斜引起车钩上下错动允许值为 31mm 。以 M 13 60t 煤车和 C 60 60t 敞车的 L 、d 值分别代入上式计算,竖曲线半径分别为 453m 和 522n 。为有利于争取高架线的长度,故竖曲线最小半径允许采用 600m 。

14 、车站道岔不应布置在竖曲线范围之内。在困难条件下必须布置时,在车站到发线和列车行车速度不大于 100km/h 的正线上,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10000m ;在不行驶正规列车的线路上,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5000m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和驼峰溜放线上,当竖曲线半径小于 3000m 时,可将竖曲线布置在道岔的辙叉与尖轨之间。

道岔是轨道薄弱环节之一,结构较复杂,为使列车经过道岔时保持较好的平稳性和减少对道岔的冲击力,故布置道岔时一般应离开纵断面的变坡点,其距离不小于竖曲线的切线长度。

原规范规定的列车行车速度为 120km/h 的情况下,允许正线上的道岔设在竖曲线范围内,本次修订时,将上述行车速度降低为不大于 100km/h ,这在我国目前要求旅客列车提速的情况下,既提高了标准,对行车安全和维修养护有利,又能节省投资(特别对山区铁路)。

当竖曲线半径采用小于 3000m 时,不应将辙叉和尖轨布置在竖曲线范围之内,以减少列车通过道岔时的摇摆和振动,便于道岔的维修和养护。

15 、咽喉区两相邻线路有轨面高差时,应根据正线限制坡度、站坪坡度、路基面横向坡度和道床厚度等因素设计咽喉区线路的顺接坡道。顺接坡道范围一般为道岔终端后普通轨枕至警冲标或货物装卸有效长度起点。顺接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限制坡度,与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在到发线和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不宜大于 4 ‰,其他站线不宜大于 5 ‰,坡段长度不应小于 30m 。

顺接坡道落差不够时,根据车站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减缓路基面横向坡度、加厚道床、铺设双层道床和将顺接坡道适当伸入线路有效长度范围内等措施予以调整,但伸入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的坡道应符合车站站坪坡度的规定。

咽喉区两相邻线路由于受路基面横向坡度和不同的道床厚度的影响,会造成两相邻线路的轨面不等高。当用道岔连接该两线路时,应设计道碴顺接坡道予以连接。顺接坡道的坡度及范围应根据正线限制坡度、站坪坡度、路基面横向坡度和道床厚度等因素决定。顺接坡道的范围为道岔终端后普通轨枕至警冲标或至货物装卸有效长度起点,并要求在道岔的全长范围内,其直股线路和侧股线路的轨面高度和坡度保持一致。

到发线及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坡度差不大于 4 ‰,不行驶正规列车的其他线路不大于 5 ‰,主要考虑避免道岔的侧股上出现竖曲线,产生道岔的直股和侧股的轨面不等高,有利于运营和养护;同时,可争取尽快变坡。顺坡坡段长度在咽喉区范围内不应小于 30m 。

当顺接坡道落差不够时,可根据车站设计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办法调整:

1 减缓路基面横向坡度。在干旱的地区,路基面横向坡度,可采用平坡,以减少相邻两线路之间的高差,从而节省道碴。

2 加厚道床,对养护维修也有利。

3 铺设双层道床。当该地道床垫层材料较为丰富,而碎石、卵石较少时,采用双层道床可节省工程费。

4 顺接坡道可适当伸入线路有效长度范围内,但伸入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的坡度不得超过规定的站坪坡度。伸入到发线内可使坡段较长,有利于运营、养护和不过高的抬高道床,节省工程量。

电动工具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电动工具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一.角向砂轮(电磨头)机安全操作规程 1.角向砂轮(电磨头)机的试验和检查 2. 1.1角向砂轮(电磨头)机的电机每六个月必须由电工班进行定期检验,如有异常,立即停止使用。 3. 1.2检查砂轮(磨头)片型号与角向砂轮(电磨头)机相匹配。严禁使用有裂纹或其他不良的砂轮(磨头)片。 4. 1.3角向砂轮机必须装有用钢板制成的防护罩,应能保证当砂轮片碎裂时挡住碎片。 5. 1.4 严禁使用雨淋或受潮的砂轮(磨头)片。 6.2角向砂轮(电磨头)机使用时注意事项 7. 2.1使用角向砂轮(电磨头)机时,应戴防护眼镜。 8. 2.2使用时,应使火星向下,或做好防止伤害其他工作职员的措施。 9. 2.3严禁在特级和一级动火区未办理动火工作票就使用砂轮角向砂轮机。 10.2.4不准用角向砂轮(磨头)机当切割机使用。 11. 2.5不得打磨非金属材料。 12. 2.6工作中发现砂轮(磨头)片松动,应立即停机,重新进行紧固。 13. 2.7 砂轮(磨头)片半径小于原半径1/3时应更换新砂轮(磨头)片。 二.电动切割机安全操作规程 1.电动切割机的试验和检查 2. 1.1切割机的电机每六个月必须由电工班进行定期检查,如有异常,立即停止使用。 3. 1.2检查砂轮片型号与切割机相匹配。严禁使用有裂纹或其他不良的砂轮片。 4.1.3切割机必须装有用钢板制成的防护罩,应能保证当砂轮片碎裂时挡住碎片。 5.2手提式切割机使用时注意事项 6.2.1使用切割机时,应戴防护眼镜。

7. 2.2使用时,应使火星向下,作水平切割时应做好防止伤害其他工作职员的措施。 8. 2.3严禁在特级和一级动火区未办理动火工作票就使用砂轮切割机。 9.2.4不准用砂轮片的侧面打磨工件。 10.2.5使用切割机时,必须把切割机的物件夹紧后,方可开始工作。 11.2.6工作中发现工件或砂轮片松动,应立即停机,使砂轮片离开工件,重新进行紧固。 12.2.7严禁切割非金属材料。 三.电锤(电钻)安全操作规程 1.电锤的试验和检查 1.1检查电锤(电钻)电源线是否完好。 1.2工具电源开关损坏或漏电时,严禁使用。 1.3操作者操作时要带好防护眼镜,以免飞溅物伤害眼睛。 1.4长期作业时要带好耳塞,减轻噪声的影响。 1.5长期作业更换钻头时应待冷却后对钻头进行更换,以免钻头高温灼伤皮肤。 1.6作业时应使用侧手柄,双手操作,以免反作用力扭伤胳膊。 1.7站在梯子上工作或高处作业时,应做好高空坠落措施,梯子应有人扶持。 1.8用电钻薄板时须垫木板,要用钻头,钻圆轴类工件时,下面应垫三角铁,以防移动,如用大钻头钻厚铁板时必须固定铁板,防止工件旋转伤人。 2.电锤(电钻)使用时注意事项 2.1确认现场所接电源与工具名牌一致,是否有漏电保护器。 2.2钻头与夹持器应适配,并妥善安装。 2.3钻凿墙壁、天花板、地板时,应先确认有无埋设电缆或管道等。 2.4在高处作业时,要充分注意下面的物体和行人安全,必要时设警戒标志。

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汇编范文

目录 总则 第一节工作服、防护工具使用的安全规定 第二节生产用电、生活用电的安全规定 第三节设备装置安装使用的安全规定 第四节搬运、吊装重大物件的安全规定 第五节高空作业及使用梯台的安全规定 第六节使用明火及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规定 第一章制粉部分 第一节制粉清理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一.磨粉机安全操作规程 二.高方筛安全操作规程 三.关风器、除尘器安全操作规程 四.打麸机、粉料筛、打麦机、精选机安全操作规程五.着水机、螺旋输送机安全操作规程 六.打包机、缝(封)口机、秤安全操作规程 七.提升机、刮板机、输送带安全操作规程 八.清理筛、振动圆筛、皮前粗筛、去石机安全操作规程九.喂料器、微量添加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十.粉碎机安全操作规程 十一.磨粉机(GFY1820)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节气动设备与压力管网 一.气动装置安全操作规程 二.空压机、空压机站安全规定 三.压力容器使用的安全规定

四.多路阀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章维修工与机加工设备第一节维修工与机加工安全规定 第二节机加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二.刨床安全操作规程 三.铣床安全操作规程 四.拉丝、磨光机安全操作规程 五.喷砂机安全操作规程 六.铅床安全操作规程 七.裁板机、弯板机安全操作规程 八.插床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节机械维修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维修工安全操作规程 二.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三.板金工安全操作规程 四.管工安全操作规程 五.加油工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节木工及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一.木工车间及操作人员安全操作规定 二.平刨机安全操作规程 三.圆盘锯吊截锯安全操作规程 四.木工多用机床安全操作规程

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办法33333

炼铁厂手持式电动工具安全管理标准 [炼铁厂] 发布

LG/ZY-04-155-2010 前言 本文件由设备管理科提出。 本文件由炼铁厂设备厂长丁军审核。 本文件由炼铁厂厂长关百令批准。 本文件由设备管理科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设备管理科。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海宏 本文件2007年4月首次发布,2010年10月第2次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管理职责增加具体内容 ——修改与公司标准不一致地方 ——增加附录规范表格 I

LG/ZY-04-155-2010 炼铁厂手持式电动工具安全管理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炼铁厂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手持式电动工具安全管理标准 Q/LGG-31-003-2008 3 职责 3.1 设备管理科:是炼铁厂手持电动工具的主管科室,负责手持电动工具计划汇总、上报,年度检测,监督检查。 3.2 各车间:是手持电动工具的具体管理、使用、保存单位,计划申报。 4 术语定义 4.1 手持电动工具:用手握或悬挂操作,以小功率电机或电磁铁做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来驱动作业工作头的工具。包括:电动螺丝刀和冲击扳手;电动砂轮机、电动抛光机和盘式砂光机;手持式电动砂光机;圆锯或圆刀;电钻;电锤;电剪刀;电动攻丝机;电刨;电动往复锯(曲线锯、刀锯);混凝土振动器(插入式振动器);不易燃液体电喷枪;电链锯;电动修枝剪和电动草剪;电动订订机;电动木铣与电动修边机;电动石材切割机;管道疏通机等。 4.2 隔离变压器:通过至少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绝缘使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分开的变压器。 4.3 加强绝缘:相当于双重绝缘保护程度的单独绝缘结构。 4.4 双重绝缘:同时具有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绝缘。 5 工具的分类 手持电动工具按触电保护方式分为: 5.1 Ⅰ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联接起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 1

公路竖曲线计算

竖曲线及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线。) 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在设计和计算上为方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坡点,其相交角用转坡角表示。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 如图所示,设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 1 和i 2,则相邻两坡度的代数差即转坡角为ω= i 1-i 2 ,其中i 1、i 2为本身之值,当上坡时取正值,下坡时取负值。 当 i 1- i 2为正值时,则为凸形竖曲线。当 i 1 - i 2 为负值时,则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基本方程式 我国采用的是二次抛物线形作为竖曲线的常用形式。其基本方程为: Py x 22= 若取抛物线参数P 为竖曲线的半径 R ,则有: Ry x 22 = R x y 22= (二)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竖曲线计算图示 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h 通过推导可得: ==PQ h )()(2112li y l x R y y A A q p ---=-R l 22= 2、竖曲线曲线长: L = R ω 3、竖曲线切线长: T= T A =T B ≈ L/2 =2 ωR 4、竖曲线的外距: E =R T 22 ⑤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R x y 22= 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 ; R —为竖曲线的半径,m 。 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一)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1.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1)缓和冲击 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使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重量减小,所以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离心力要加以控制。 (2)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设计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设计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线。 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在设计和计算上为方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坡点,其相交角用转坡角表示。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 如图所示,设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1 和i2,则相邻两坡度的代数差即转坡角为ω= i1-i2 ,其中i1、i2为本身之值,当上坡时取正值,下坡时取负值。 当i1- i2为正值时,则为凸形竖曲线。当i1 - i2 为负值时,则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基本方程式 我国采用的是二次抛物线形作为竖曲线的常用形式。其基本方程为: 若取抛物线参数为竖曲线的半径,则有: (二)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竖曲线计算图示 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通过推导可得: 2、竖曲线曲线长:L = Rω 3、竖曲线切线长:T= TA =TB ≈ L/2 = 4、竖曲线的外距:E = ⑤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 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 R—为竖曲线的半径,m。 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一)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1.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1)缓和冲击 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使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重量减小,所以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离心力要加以控制。 (2)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当竖曲线两端直线坡段的坡度差很小时,即使竖曲线半径较大,竖曲线长度也有可能较短,此时汽车在竖曲线段倏忽而过,冲击增大,乘客不适;从视觉上考虑也会感到线形突然转折。因此,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的时间不能太短,通常控制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间不得小于3秒钟。 (3)满足视距的要求 汽车行驶在凸形竖曲线上,如果竖曲线半径太小,会阻挡司机的视线。为了行车安全,对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加以限制。 2.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1)缓和冲击: 在凹形竖曲线上行驶重量增大;半径越小,离心力越大;当重量变化程度达到一定时,就会影响到旅客的舒适性,同时也会影响到汽车的悬挂系统。 (2)前灯照射距离要求

竖曲线

竖曲线 竖曲线【vertical curve】在线路纵断面上,以变坡点为交点,连接两相邻坡段的曲线称为竖曲线。 竖曲线有凸形和凹形两种。 道路纵断面线形常采用直线(又叫直坡段)、竖曲线两种线形,二者是纵断面线形的基本要素。竖曲线常采用圆曲线,可以分为凸形和凹形两种。 在道路纵断面上两个相邻纵坡线的交点,被称为变坡点。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在变坡处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主要作用是: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地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竖曲线技术指标主要有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凸形的竖曲线的视距条件较差,应选择适当的半径以保证安全行车的需要。凹形的竖曲线,视距一般能得到保证,但由于在离心力作用下汽车要产生增重,因此应选择适当的半径来控制离心力不要过大,以保证行车的平顺和舒适。 鐵路線路採用的豎曲綫,按其形狀可分為一下三種: 1 圓曲綫形豎曲綫 2 抛物線形豎曲綫

3 連續短坡(鏈條坡) 目前採用最多的為抛物線形豎曲綫。這種豎曲綫,在離開切線后,其曲度逐漸變更,將一端的坡度緩緩變化而成為他端的坡度,因其圖形與拋體運動的軌道形狀相同,故稱為拋物線形豎曲綫。 關於豎曲綫的有關規定 相鄰坡度的坡度代數差應儘量小些,最大不得超過重車方向的限制坡度值。 Ⅰ、Ⅱ级铁路相邻地段的坡度差大于3‰,Ⅲ级铁路大于4‰时,应以竖曲线连接。竖曲线半径:Ⅰ、Ⅱ级铁路应为10000m,Ⅲ级铁路应为5000m。 竖曲线不应与缓和曲线重叠,也不应设在无碴桥的桥面上。 竖曲线不宜与道岔重叠,困难条件下必须重叠时,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0000m。 這裡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如果豎曲綫與道岔重疊時,豎曲綫半徑採用10000米,按我國現行標準道岔來考慮,在尖軌長為7.7及6.25米的範圍內,豎曲綫的影響值為3及2毫米;而在道岔全長範圍內,豎曲綫的影響值為3及2毫米;而在道岔全廠範圍內,其坡度變化如下表所列數值。

竖曲线计算方法

竖曲线计算书 一、 变坡点桩号为220k28+,变坡点标高为m 135.873,两相邻路段的纵坡为 %303.0%0.39921-=+=i i 和,m R 15000=凸。 1. 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 竖曲线长度 )(105.3)00303.000399.0(15000m R L =+?==ω 切线长度 )(7.522 3.1052m L T === 外距 )(09.015000 27 .52*7..5222m R T E =?== 2. 求竖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桩号 (1) 竖曲线起点桩号:3.167287.522202822028+=-+=-+K K T K 竖曲线起点高程:135.873-52.7 ?0.00399=135.663 (2) 竖曲线终点桩号:7.272287.522202822028+=++=++K K T K 竖曲线终点高程:135.873-52.7?0.00303=135.713 3. 求各桩号标高和竖曲线高程

二、 变坡点桩号为23029+K ,变坡点标高为m 809.132,两相邻路段的纵坡为 %401.0%303.021+=-=i i 和,m R 9000=凹。 1. 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 竖曲线长度 )(36.63)]00303.0(00401.0[9000m R L =--?==ω 切线长度 )(68.312 36.632m L T === 外距 )(06.09000 268 .31*68.3122m R T E =?== 2. 求竖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桩号 (1) 竖曲线起点桩号:32.1982968.312302923029+=-+=-+K K T K 竖曲线起点高程:132.809+31.68?0.00303=132.905 (2) 竖曲线终点桩号:68.2612968.312302923029+=++=++K K T K 竖曲线终点高程:132.809+31.68?0.00401=132.936 3. 求各桩号标高和竖曲线高程

竖曲线计算范例

第8讲 课 题:第三节 竖曲线 第四节 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教学内容:理解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能正确设置竖曲线;掌握竖曲线的要素计算、竖曲线与路基设计标高的计算;能正确进行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 重 点:1、竖曲线最小半径与最小长度的确定;2、竖曲线的设置; 3、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 难 点:竖曲线与路基设计标高的计算;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 第三节 竖曲线设计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线。 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在设计和计算上为方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坡点,其相交角用转坡角表示。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 如图所示,设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 1 和i 2,则相邻两坡度的代数差即转坡角为ω= i 1-i 2 ,其中i 1、i 2为本身之值,当上坡时取正值,下坡时取负值。 当 i 1- i 2为正值时,则为凸形竖曲线。当 i 1 - i 2 为负值时,则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基本方程式 我国采用的是二次抛物线形作为竖曲线的常用形式。其基本方程为: Py x 22= 若取抛物线参数P 为竖曲线的半径 R ,则有: Ry x 22 = R x y 22 = (二)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竖曲线计算图示 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h 通过推导可得: ==PQ h )()(2112 li y l x R y y A A q p ---=-R l 22= 2、竖曲线曲线长: L = R ω 3、竖曲线切线长: T= T A =T B ≈ L/2 = 2 ω R 4、竖曲线的外距: E =R T 22 ⑤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R x y 22 = 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 ; R —为竖曲线的半径,m 。 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一)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1.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1)缓和冲击 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使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重量减小,所以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离心力要加以控制。 (2)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当竖曲线两端直线坡段的坡度差很小时,即使竖曲线半径较大,竖曲线长度也有可能较短,此时汽车在竖曲线段倏忽而过,冲击增大,乘客不适;从视觉上考虑也会感到线形突然

移动电动安全工器具操作规程.doc

移动式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

目录 电钻安全操作规程................................................................................3. 电动坡口机安全操作规程....................................................................4. 电动磨光机安全操作规程....................................................................5. 角向砂轮机安全操作规程....................................................................6. 手提砂轮机安全操作规程....................................................................7. 冲击电钻安全操作规程........................................................................8. 电烙铁安全操作规程..........................................................................1. 0 行灯和行灯变压器安全操作规程......................................................1. 0 移动电源盘安全操作规程..................................................................1. 1 电动吹尘器安全操作规程..................................................................1. 2 电剪安全操作规程.............................................................................1..3 电吹风安全操作规程..........................................................................1. 5 潜水泵安全操作规程..........................................................................1. 5 曲线锯安全操作规程..........................................................................1. 6 水压机安全操作规程..........................................................................1. 7 电锤安全操作规程.............................................................................1..8 电动热熔器安全操作规程..................................................................1. 9 轴承加热器安全操作规程..................................................................2. 0 空气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2. 1 液压升降机安全操作规程..................................................................2. 2 热处理机安全操作规程......................................................................2. 3 电镐安全操作规程.............................................................................2..4 电磁座钻安全操作规程......................................................................2. 5 套丝机安全操作规程..........................................................................2. 6 研磨机安全操作规程..........................................................................2. 7 手提切割机安全操作规程..................................................................2. 7 卷扬机安全操作规程..........................................................................2. 8 手提电焊机安全操作规程..................................................................3. 0 热风枪安全操作规程..........................................................................3. 1 电动胶带剥层机安全操作规程..........................................................3. 2

竖曲线自动计算表格

竖曲线自动计算表格 篇一:Excel竖曲线计算 利用Excel表格进行全线线路竖曲线的统一计算 高速公路纵断面线型比较复杂,竖曲线数量比较多。由于相当多的竖曲线分段造成了设计高程计算的相对困难,为了方便直接根据里程桩号计算设计高程,遂编制此计算程序。程序原理: 1、根据设计图建立竖曲线参数库; 2、根据输入里程智能判断该里程位于何段竖曲线上; 3、根据得到的竖曲线分段标志调取该分段的曲线参数到计算表格中; 4、把各曲线参数带入公式进行竖曲线高程的计算; 5、对程序进<0 = J=0; M-P=0 = J=1 B: K<=D =B=-M ; KD = B=P 程序特色: 1、可以无限添加竖曲线,竖曲线数据库不限制竖曲线条数; 2、直接输入里程就可以计算设计高程,不需考虑该里程所处的竖曲线分段;

3、对计算公式进行保护,表格中不显示公式,不会导致公式被错误修改或恶意编辑。 程序的具体编制步骤: 1、新建Excel工作薄,对第一第二工作表重新命名为“参数库”和“计算程序”,根据设计图建立本标段线路竖曲线的参数库,需要以下条目: (1)、竖曲线编号; (2)、竖曲线的前后坡度(I1、I2)不需要把坡度转换为小数; (3)、竖曲线半径、切线长(不需要考虑是凸型或凹型);(4)、竖曲线交点里程、交点高程; (5)、竖曲线起点里程、终点里程(终点里程不是必要参数,只作为复核检测用);如图1所示: 图1 2、进行计算准备: (1)、根据输入里程判断该里程所处的曲线编号: 需要使用lookup函数,函数公式为“LOOKUP(A2,参数库!H3:H25,参数库!A3:A25)”。如图2所示: 里程为K15+631的桩号位于第11个编号的竖曲线处,可以参照图1 进行对照 (2)、在工作表“程序计算”中对应“参数库”相应的格式建立表格

细木工带锯操作规程

细木工带锯操作规程 细木工带锯机主要用来作锯割细小木料的直线及各种不规则的曲线斜线之用。广泛用于门窗、家具及模型等制造部门。 一、机床构造 细木工带锯机的技术规格不同,但其构造大同小异,工作原理与制材用带锯基本相同。 细木工带锯机主要由机座(机身)、上下锯轮、工作台面、调整手轮、锯比、制动装置、电动机等部件组成。机床的所有传动部分采用密封结构,以保证操作安全。机座、上下锯轮、工作台面等均用铸铁制成。直径相同的两个锯轮分别装在机身的上方和下方,上锯轮能够上下调动,以便装卸锯条和调节锯条的张紧度。下锯轮为主动轮,通过皮带轮传动。为了减少锯条与锯轮的磨损及杂音,锯轮轮缘上缠绕一层皮带。工作台面直接装在机身上,中间有一条缝隙,做为锯条的通路。锯比附设在台面左侧,工作面各装有一个锯卡子,下锯卡直接装在工作台面的下面。 上锯卡装在机身上,可以上下移动。在上锯卡后面有一滑轮,当锯条向后跑时,它起限制作用,不致使锯条掉落。机床采用集中排出锯末的方法,保证了工作地点的清洁。 二、锯条的更换与调整 更换锯条时先打开上下护门,松开滑板固定螺钉,转动升降手轮,使上锯轮下降,锯条松动。 取出旧锯条,将磨修好的锯条套在上下锯轮上,注意将锯齿的锐角方向向下,不要上翻,然后再转动升降手轮,使上锯轮上升,张紧锯条。再用手转动上锯轮,看锯齿是否全部露在锯轮轮缘的外侧面,如未露出即应再将上锯轮加以调整,直到锯齿露出轮缘,在上下锯轮边缘走动平稳,并垂直于工作台面为止。 锯条的张紧装置分弹簧和压铊(重锤)两种,本机系弹簧装置。基张紧度应根据锯条的宽度、厚度、转速等决定。通常采用手指压动锯条,根据锯条的左右弯曲度来确定其张紧力是否妥当。在一般情况下,当用手压动锯条时,锯条的弯曲度以在3.2—6.4毫米之间为宜。锯条宽度应与锯轮轮面宽度相适应,不能超出轮面过宽。 锯条夹在锯卡中间,锯齿齿底应与锯卡子外缘成一直线,锯条不能夹的过紧,应能在锯卡子中间滑动,两边要留有空隙,每边空隙约0.04—0.08毫米。锯条后背约离滑轮0.8毫米,如果锯条空转时就已经接触到滑轮,即说明锯条靠后,或滑轮靠前,或锯条适张紧度消失,应调整上锯轮或滑轮,或将锯条卸下再行检查碾压修整。 三、操作技术 细木工带锯机一般为手工操作,锯割较大工件时应配备两人,上下配合。进行直线锯割时,上手将工件把稳,贴紧锯比,水平地向前推进。 长料可稍稍接线缘起,使工件后端不低于台面。进料速度应根据材料性质和工件大小适当控制。

装饰阶段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装饰阶段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屋面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1.凡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症及贫血症等,不适于高处作业者不能进行屋面工 程施工作业。 2.施工前应先检查脚手架、防护栏杆或安全网架设是否牢固。 3.用车子运瓦应注意稳定,不得猛跑,前后车距离应不小于2m;坡度行车两车距离应不小 于10m。禁止并行或超车。 4.垂着运瓦应用器物吊运,不准从上向下手抛。如用人工传递时,则上下方的人员要注意递 准和接稳,位置应相互避开。 5.在金字屋面运瓦和挂瓦,应在两坡均衡地同时进行,保持屋架荷重的均衡;严禁单坡堆放 和集中堆放。 6.屋面无望板时,应铺设有防滑条走道,严禁在桁条、瓦条上行走。如屋面的顺水边无搭设 脚手架时,檐口应架设防护栏杆或张挂安全网。 7.屋面坡度大于25°时,必须使用移动式板梯挂瓦,板梯应设有牢固的挂钩。必要时还须系 好安全带。 8.操作人员不准穿硬底鞋、易滑鞋和拖鞋。 9.挂瓦范围的下方,应有警示标志或围栏,禁止人员通过和停留。 10.屋面上如有霜雪时,要及时清扫,并应有可靠的防滑措施。 碎瓦杂物应集中往下运,不准随便往下乱掷。 防水工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1.专业人员应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2.必须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 3.上下沟槽、构筑物必须走马道或安全梯。 4.高处作业时必须支搭平台。 5.使用喷灯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有带电体的场所使用喷灯时,喷灯火焰与带电部分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10KV及以下电压不得小于1.5m,10KV以上电压不得小于3m。 (2)喷灯内油面不得高于容器的高度的3∕4.。加油孔的螺栓应拧紧。喷灯不得有漏油现象。(3)严禁在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使用喷灯。 (4)喷灯加油、放油及拆卸喷嘴和其它零件作业,必须熄灭火焰并待冷却后进行。喷灯用完后应卸压。 (5)使用煤油或酒精的喷灯内严禁加入汽油。 6.在构筑物内部作业时应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7.临别作业必须采取防坠落的措施。 8.作业现场严禁烟火。使用可燃性材料时必须按消防部门的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9.运输和储存燃气罐瓶时应直立放置,并加以固定。搬运时不得碰撞。使用时必须先点火后 开气。使用后关闭全部阀门。 10.加热熔化沥青材料的地点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0m,并远离易燃易爆物。严禁使用敞 口锅熬制沥青,加热设备应有烟尘处理装置,沥青锅盖应用钢质材料。 11.运送热沥青时,应使用带盖的提桶,桶盖必须严密,装油量不得超过桶容积的3∕4。两人 抬运热沥青时,应协调一致。 12.沥青刷手柄长度不宜小于50cm。 卷材防水层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曲线锯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17608 曲线锯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曲线锯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操作前应检查电源线及插头是否完好,并检查锯条是否在正确的位置上被紧固。 2、不要在工具放下后还使其继续运转,必须在用手握住时方可进行操作。 3、不得用手去触摸正在运行的锯条。也不要在工作结束后马上触摸锯条,以免烫伤。 4、不得损伤工具的电缆线,不可拖着电缆线移动工具或拉电源线拔出插头。 5、当工具发生故障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修理,不得擅自进行修理和更换零件。 6、工具电源线的插头不得任意拆除或调换。

竖曲线

竖曲线是在变坡点处,为了行车平顺的需要而设置的一段曲线。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圆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在设计和计算上抛物线比圆曲线更为方便,故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 在纵坡设计时,由于纵断面上只反映水平距离和竖直高度,因此竖曲线的切线长与弧长是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切线支距是竖直的高程差,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角用坡度差表示。 一、竖曲线要素计算 如图3-3所示,设变坡处相邻两纵坡度分别为i1和i2,坡度差以ω表示,则坡度差ω为i1和i2的代数差,即ω= i1-i2:当ω>0时,则为凸形竖曲线;当ω<0时,则为凹形竖曲线。 图3-3竖曲线示意图 1、竖曲线的基本方程 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基本形式是我国目前常用的一种形式。如图3-4所示,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基本方程: 3-4 竖曲线要素示意图 竖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为: 当x=0时:k= i1,则b= i1; 当x=L,r=R时:,则: 因此,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为: 或 (3-19) 2、竖曲线的要素计算 曲线长:

(3-20) 切线长: (3-21) 外距: (3-22)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竖距(改正值): (3-23) 二、竖曲线设计标准 竖曲线的设计标准包括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1、竖曲线设计的限制因素 (1)缓和冲击 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会产生径向离心力,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会减重,在凹形竖曲线上行驶会增重,如果这种离心力达到某种程度时,乘客就会有不舒适的感觉,同时对汽车的悬挂系统也有不利影响,故应对径向离心力加速度加以控制。根据试验得知,离心加速度a限制在0.5~0.7m/s2比较合适。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其离心加速度为: (3-24) 《标准》中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取a=0.278 m/s2。 或(3-25) (2)行程时间不宜过短 汽车从直坡段驶入竖曲线时,如果其竖曲线长度过短,汽车倏忽而过,冲击力大,旅客会感到不舒适,太短的竖曲线长度从视觉上也会感到线形突然转折。因此,应限制汽车在竖曲线上的行程时间,一般不宜小于3s。 (3-26) (3)满足视距的要求。 汽车行驶在凸形竖曲线上,若半径过小,道路凸起部分会阻挡司机的视线。汽车行驶在凹形竖曲线上,若半径过小,也同样存在视距问题。为了行车安全,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还应从保证视距的角度加以限制。

竖曲线计算实例

第二节 竖曲线设计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线。 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在设计和计算上为方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坡点,其相交角用转坡角表示。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 如图所示,设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 1 和i 2,则相邻两坡度的代数差即转坡角为ω= i 1-i 2 ,其中i 1、i 2为本身之值,当上坡时取正值,下坡时取负值。 当 i 1- i 2为正值时,则为凸形竖曲线。当 i 1 - i 2 为负值时,则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基本方程式 我国采用的是二次抛物线形作为竖曲线的常用形式。其基本方程为: Py x 22= 若取抛物线参数P 为竖曲线的半径 R ,则有: Ry x 22 = R x y 22= (二)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竖曲线计算图示 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h 通过推导可得: ==PQ h )()(2112 li y l x R y y A A q p ---=-R l 22= 2、竖曲线曲线长: L = R ω

3、竖曲线切线长: T= T A =T B ≈ L/2 = 2 ω R 4、竖曲线的外距: E =R T 22 ⑤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R x y 22 = 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 ; R —为竖曲线的半径,m 。 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一)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1.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1)缓和冲击 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使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重量减小,所以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离心力要加以控制。 (2)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当竖曲线两端直线坡段的坡度差很小时,即使竖曲线半径较大,竖曲线长度也有可能较短,此时汽车在竖曲线段倏忽而过,冲击增大,乘客不适;从视觉上考虑也会感到线形突然转折。因此,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的时间不能太短,通常控制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间不得小于3秒钟。 (3)满足视距的要求 汽车行驶在凸形竖曲线上,如果竖曲线半径太小,会阻挡司机的视线。为了行车安全,对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加以限制。 2.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1)缓和冲击: 在凹形竖曲线上行驶重量增大;半径越小,离心力越大;当重量变化程度达到一定时,就会影响到旅客的舒适性,同时也会影响到汽车的悬挂系统。 (2)前灯照射距离要求 对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的路段,在夜间行车时,若半径过小,前灯照射距离过短,影响行车安 全和速度;在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上有许多跨线桥、门式交通标志及广告宣传牌等,如果它们正好处在凹形竖曲线上方,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3)跨线桥下视距要求 为保证汽车穿过跨线桥时有足够的视距,汽车行驶在凹形竖曲线上时,应对竖曲线最小半径加以限制。

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 A、基本规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体现“以人为本”得安全原则,保障人身、设备及工程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2、安全技术规程主要包括工种、机械(设备)与施工作业等部分,根据公司性质 及工程施工特点,本规程分为《主要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与《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两部分,未及部分按相关行业规定得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执行; 3、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岗位与所操作机械设备得安全操作规程,熟悉相关行业规定得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遵章守纪,服从指挥,规范作业; 4、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新设备时,必须制定相应得安全技术措施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5、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得安全生产知识教育与再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后,持有效证件上岗作业; 6、特种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验检测,获得检验检测合格证后再投入使用,任何情况下必须保证安全设施与附件得齐全、灵敬、可靠; 7、施工现场所有人员包括后勤人员,都应能够正确佩戴与使用有关劳动防护用品; 8、同一作业区域内有两个以上得单位或不同专业交义作业时,应明确各自责任,统一指挥生产安全工作。 ―、丄具使用安全 1)电动工具:使用得电动工具如:电锤、切割机、塑料焊枪、曲线锯等必须性能良好、绝缘可靠,电源线无老化与破损,电器设备得插头必须完好,不得以其它任何方式代替电插头,不得以电话线代替电源线,必须使用带有保护地线得电源。 2)五金工具:在通信设备扩容、割接工程中,五金工具(扳手、起子等)必须使用绝缘胶布缠绕作绝缘防护处理。 3)电源接线板:接线板必须完好无破损并有漏电保护装置,使用双层绝缘电源线, 外层无破损。 4)人字梯、凳高:d、凳高得梯子需材质坚实,无断列,四脚平稳;b、人字梯上不准堆放工具、材料;不准携带笨重物体上、下人字梯。c、人字梯凳高,不准两人同时上下作业;一个人不准脚踩两只人字梯凳高作业。d、作业人员不准在人字梯上移动梯子,必须下到地面后移动梯子。e、通信施工作业禁止使用金属梯登高。

公路测量曲线和竖曲线要素计算方法

1.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高程为427.68m ,%51=i ,%42-=i ,竖曲线半径R =2000m 。试计算竖曲线各要素以及桩号为k5+000和K5+100处的设计高程。 解:⑴计算竖曲线要素 09.005.004.012-=--=-=i i ω,为凸形竖曲线。 曲线长20000.09180L R m ω==?= 切线长m L T 902 1802=== 外距22 90 2.03222000 T E m R ===? ⑵计算设计高程 竖曲线起点桩号=(K5+30)-90=K4+940 竖曲线起点高程=427.68-90×0.05=423.18m 桩号K5+000处: 横距m K K x 60)9404()0005(1=+-+= 竖距m R x h 9.04000 6022 211=== 切线高程=423.18+60×0.5=426.18m 设计高程=426.18-0.9=425.28m 桩号K5+100处: 横距m K K x 160)9404()1005(2=+-+= 竖距m R x h 4.64000 16022 222=== 切线高程=423.18+160×0.05=431.18m 设计高程=431.18-6.4=424.78m 2.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已知JD1、JD2、JD3的坐标分别为(40961.914,91066.103)、(40433.528,91250.097)、(40547.416,91810.392),并设JD2的R=150m ,Ls=40m ,求JD2的曲线要素。 解:⑴计算出JD2、JD3形成的方位角fwj2, ?=--=48966.11528 .40433416.40547097.91250392.91810arctan 2fwj 计算出JD1、JD2形成的方位角fwj1, ?=--=19908.289914 .40961528.40433103.91066097.91250arctan 1fwj 曲线的转角为α=360+fwj2-fwj1=82.29058° ⑵由曲线的转角,计算出曲线的切线长T ,曲线长L 及超距J

基本木工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

基本木工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木工工具一般都有较锋利的刃口,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姿势和方法,例如锯割、刨削、斧劈时,都要注意身体的位置和手、脚的姿势正确。在操作木工机械时,尤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木工刀具需要经常修磨,尤其是刨刀、凿刀,要随时磨得锋利,才能在使用时既省力,又保证质量,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过理。木工用的锯也要经常修整,要用锉刀将锯齿锉锋利,还要修整“锯路”。锯路是锯齿向锯条左右两侧有规律地倾斜而形成的。使用完毕应将工具整理、收拾好。长期不使用时,应在工具的刃口上油,以防锈蚀。 一、量具及其使用 1、钢卷尺 用于下料和度量部件,携带方便,使用灵活。常选用2m或3m的规格。 2、钢直尺 一般用不锈钢制作,精度高而且耐磨损。用于榫线、起线、槽线等方面的划线。常选用150-—500mm的 3、角尺 木工用的角尺为90°直角,古时人们把角尺(或叫方尺)和圆规称作规矩。俗语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圆规。圆的规范,轨迹靠的是圆规;矩,矩形。矩形的方正靠的是角尺。有圆规和角尺可以完善方形与圆形的家具造型。 角尺可用于下料划线时的垂直划线;用于结构榫眼、榫肩的平行划线;用于制作产品角度衡量的是否正确与垂直,还用于加工面板是否平整等等。 角尺有木制的、有钢制的、有铝制的。角尺是木工划线的主要工具,其规格是以尺柄与尺翼的长短比例而确定的。 如:小角尺200:300mm;中角尺250:410mm;大角尺400:630mm。 角尺的直角精度一定要保护好,不得乱扔或丢放,更不能随意拿角尺敲打物件,造成尺柄和尺翼结合处松动,使角尺的垂直度发生变化不能使用。 4、三角尺:用于划45°角。 5、活动角尺:用于划任意度角。 6、墨斗 墨斗的原理是由墨线绕在活动的轮子上墨线经过墨斗轮子缠绕后,端头的线拴在一个定针上。使用时,拉住定针,在活动轮的转动下,抽出的墨线经过墨斗沾墨,拉直墨线在木材上弹出需要加工的线。墨斗多用于木材下料,从事家具制作的木工墨斗可做的较小些,从事建筑木结构制作木工可做的大些。一方面可以用墨斗作圆木锯材的弹线,或调直木板边棱的弹线,还可以用于选材拼板的打号弹线等其他方面。如木板打号或弹线中,墨斗有时还用作吊垂线,衡量放线是否垂直与平整。 墨斗弹线的方法:左手拿墨斗,用少量的清水把线轮浇湿,用墨汁把墨盒内的棉花染黑。使用时左手拇指按铅笔压住墨盒中的棉花团,拇指掌还要靠住线轮或是放开线轮来控制轮子的转动或是停止。右手先把墨斗的定针固定在木料的一端点。这时左手放松轮子拉出沾墨的细线,拉紧靠在木料的面上,右手在中间捏墨线向上垂直于木面提起,即时一丢,便可弹出明显而笔直的墨线。 墨斗使用中,弹线一定要注意,右手在中间捏墨线提起弹线,保证垂直,不能忽左忽右,避免弹出的墨线不直,形成弯线或是弧线的形式,造成下料的板材出现弯度。 7、划子 划子是配合墨斗用于压墨拉线和划线的工具。取材于水牛角,锯削成刻刀样形状。把划线部分的薄刃在磨石上磨薄磨光即可使用。 好的水牛角划子蘸墨均匀,划线清晰。只要使用方法正确,立正划子划线,划子划的线误差比铅笔划线要小得多。只是后来人们逐渐使用铅笔,也有的用竹片制作划子,但误差较大,效果不是太好。 8、划线要领 下料划线有传承的工艺规范,又是“三分划线七分做”的部分内容。选择材料;搭配材料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