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入解读文本,才能有效备课

深入解读文本,才能有效备课

深入解读文本,才能有效备课

黄厚兵 159********

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二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 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其实就在理解文本、确定教学思路上。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有效备课,打造有效的课堂。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途径。合理、科学的文本解读是有效地备课,精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文本解读有效备课有效课堂

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其实就在理解文本、确定教学思路上。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有效备课,打造有效的课堂。

“文本的理解,彰显教师的功力。,因此,首先要求的是教师走进文本,并对文本进行多元地、深入地解读,真正沉入教材。惟其如此,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才能学到东西,并举一反三。”备课是为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同时也是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一条主要渠道。备课要具有一定深度,还应注重提炼,追求深入浅出。这就要求我们要。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通读教材,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理解编者的意图,理清编者的思路,把握住教材的特点,要从教材内容中去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尤其语文老师备课时要备“读课文”,读课文的过程,是进一步理解教材的过程,也是为了正确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的前提。

文本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对文本“深加工”的过程,也正是我们教师将文本内化的过程,是我们教师以此来唤醒自己、唤醒学生的过程。

一、通过文本解读精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变化的结果,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是教学效果评测的参照物,有导学、导教、导评三大功能。由于没有标准可遵循,许多老师或照搬教参,或凭经验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往往远离文本,体现不出阅读教学的任务、要求和重点,缺乏科学性。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只有建立在对文本的正确把握基础之上,才不至于在教学中偏离语文学习的轨道。我们来看目前课堂上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教师照着教参等教学辅助资料生硬地解读文本,观点无说服力;把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上,教学重点不突出,课堂只是流于对完整的教学环节的展示,无论是对语言的品味还是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均停留在肤

浅的层次;教师无法解答学生针对文本提出的问题,无法评价学生对文本提出的个性化解读,盲目地否定学生的观点;文本的解读成为所谓“拓展”的引子和铺垫等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过去的文本解读单一化思想的影响,教师对教参的观点顶礼膜拜,不敢越雷池一步;另一方面是教师个人对文本的内涵把握不深,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缺失。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总是停留在浅层次、低水平,制约了教师的创造性,而且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无法实现自我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阅读。

二、通过文本解读优化教学内容。

阅读,要培养学生的筛选能力,要学生根据阅读的需要准确地提取必要的信息,剔除次要信息和多余信息。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自始至终都面临着选择。所以,在教学中就要充分运用眼前的课文,以此作例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无非是例子”。例子是人类学习的入口处。教学中,教师不可能也不允许逐字逐句从头到尾地讲解课文,而是挑选课文中的“例子”精要地讲,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依据教学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教学,明确本篇课文指导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使教学内容最优化,十分重要。例如朱自清《背影》的教学。在谈到《背影》的写作时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中去。”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可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切体会,达到预期的认知情感技能目标呢?课文阅读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要选择体现有效知识的“例子”和能落实本课教学目标的“例子”来教。通过解读《背影》,我们会发现解读的关键在父亲买橘子这一层,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体会父亲的几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领悟儿子的心理活动:“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正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才能自如地对教材进行切合实际的加工改造,

促进教学内容最优化,从而使得阅读教学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教学目标真正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

三、通过文本解读,优化教法与学法预设。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互相依存,辩证统一,片面强调教法和学法都是对教学方法理解的失误。教学活动千变万化,任何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既有缺点也有优点,所以,从文本出发,做出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才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涵咏、文体辨析、标题切入、结构分析、语言揣摩等方法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重难点,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第一,有利于确定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方法,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因此,教学方法受教学目的的制约。前面已分析了教师的正确解读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科学化,而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优化。第二,教学内容的优化有利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深度的文本解读,使教师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特点,促进教学内容最优化。课文的特点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深浅不同,应采取相应的方法。课文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统一,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有力保证。文言文宜用评点法、串讲法,议论文宜用讲解分析法,诗歌宜用朗诵法;说理性较强的抽象的文章宜用形象化的具体事例,深入浅出;篇幅长的不妨短教,篇幅短而蕴涵丰富的不妨长教。第三、文本解读有利于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方法。教师之间的情况不同,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专长,教学中应扬长避短。只有在文本解读中,教师才能日益清楚自己的专长,清楚课文的特点,并把二者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第四、文本解读也有利于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学法指导。学生的水平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在师生共同解读文本的实践中,老师对学生的诸多情况有了深入了解,便可以因材而施法。此外,老师还可以随着文本解读的深入、教学实践的变化而创新教学方法。

总之,备课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其精巧的教学设计、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高效的达成均是建立在深入的文本解析与师生的深入体验基础上的。孙绍振先生曾经说过:“中学课堂要的是货真价实的、系统的分析,而不是玄妙的、空洞的赞美。”文本是一个开放的有生命的体系,应该是常读常新,常解常新。因此,独立深入地解读文本就成为了语文教师备课的重点。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备课方面精心钻研、深刻领悟,提高自己的教学层次与教学水平。

[1]欧阳芬.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

[2]蒋成禹.语文课解读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广岩郭术敏.中学语文教育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87.

[4]张鸿苓张锐.中学语文教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5]韦志成韦敏.语文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6]李元功.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