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文化之_书香校园_概念解读_闫震普(诉智内参)

学校文化之_书香校园_概念解读_闫震普(诉智内参)

学校文化之_书香校园_概念解读_闫震普(诉智内参)
学校文化之_书香校园_概念解读_闫震普(诉智内参)

“书香校园”概念解读

闫震普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山西

〔摘要〕文章偏重于强调“书香校园”的工具性价值;以对阅读活动的思考取代整个书香校园创建活

动的思考是已有研究在认识“书香校园”概念方面的不足。教育学理论视野下的“书香校园”概念可以表述

为:

“书香校园”是指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机构的学校在实现其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对书籍与教育活动主体

生命发展之间关系的一种科学把握。这一“书香校园”概念内容包括书籍与教育者、书籍与受教育者、书籍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三个方面。

“书香校园”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对性与绝对性、抽象性和具体性

等特性的统一,在本质及涵盖范围等方面区别于“校园文化”和“校园阅读”等概念。

〔关键词〕书香校园;内涵;外延;特征〔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016(2013)02-0001-04

创建“书香校园”是当前中小学校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主题的一项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活动。随着“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的深入推进,各地产生了不少好的经验与做法,但是,也有不少地方的实践活动出现了诸如将“书香校园”建设窄化为单纯“经典阅读”活动,将“书香校园”建设形式化、模式化、任务化或简单量化等有悖“书香校园”主旨的倾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对“书香校园”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何谓“书香校园”?对这一概念的科学把握已成为当前保障、提高“书香校园”创建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已有认识及存在的不足

目前,理论界对“书香校园”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只能通过研究者们对“书香校园”创建过程的动态描述来归纳已有对“书香校园”含义的理解。

1.已有对“书香校园”概念的理解

从已有对“书香校园”概念的理解来看,理论界对这一概念的解读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1)“书香校园”是师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认为,

“书香校园”是指通过创设浓郁的读书环境与氛围,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师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

伴随人终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定基础。

(2)“书香校园”有助于提高办学质量有研究者认为,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显现,创建书香校园是现代社会精神家园的呼唤,是学校内涵式、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味的重要举措。它以打造“学习型学校”为导向,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从而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3)“书香校园”是一种阅读活动

“书香校园”建设就是要求我们亲近书籍,创造性地读书,建立“学习型学校”,使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寻找理想、享受乐趣、吸收营养、找到纯净的精神家园。

(4)“书香校园”有助于学校育人方式与育人理念的改革与创新

“书香校园”建设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生活化和人本化的过程,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力举措。

以上诸多对“书香校园”这一概念的描述与理解不仅为我们科学把握“书香校园”的本质提供了思维启示,更重要的是,这些不同视角的探讨为我们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把握“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的规律、

“书香校园”创建质量评价的标准与依

收稿日期:2013 ̄04 ̄01

作者简介:闫震普(1973-),男,山西临县人,太原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第31卷第2期2013年6月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TAIYUAN UNIVERSITY

Vol.31No.2Jun.2013

2013年第2期据和“书香校园”质量保障的切入点提供了坚实的

思维基础。

2.

存在的不足

我们注意到,尽管此前关于“书香校园”概念百家争鸣式的理解从不同方面为我们科学认识“书香校园”的实质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但已有理解的以下不足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偏重于以“书香校园”的工具性为出发点思考问题

我们不难看出,已有研究者们对“书香校园”这一概念的思考与理解主要着眼于“书香校园”的工具性价值。从文化学、社会学等视角出发,强调“书香校园”建设对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传承等外在需求的适应和满足,强调的是“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的一种外在结果,忽视了以教育学理论为切入点,从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出发深刻揭示“书香校园”的本质特征。显然,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2)基本上是对校园阅读活动的研究

已有对“书香校园”概念的研究与理解大多是在对“书香”这一概念的模糊理解下展开的。从诸多表述看,基本上是对校园读书活动的开展、阅读习惯的养成所进行的描述。固然,“书香校园”的是否形成与标准判断离不开阅读这一客观活动与手段,阅读与“书香校园”之间存在着诸多联系,但联系不等于相同。对阅读活动的理解绝不能代替对整个“书香校园”概念的理解。事实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并非校园内所有方面的阅读都是“书香校园”的体现。这种模糊概念基础上的理解缺陷也正是已有研究在考查“书香校园”这一概念时没有真正深入到教育实践活动内部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书香校园”的内涵和外延及特征

正确理解“书香校园”这一概念必须将思维回归、聚焦于教育实践活动本身,以教育学理论为指导,从教育实践内部出发揭示“书香校园”这一概念的本质。

1.“书香校园”的内涵

“书香校园”这一概念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1)“书香校园”是一种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和个体生命实践相结合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领域与实践形态之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实践是以书籍为重要工具或中介之一的实践形态,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实践主体与书籍这一重要工具之间的关系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实践活动水平的高低。而“书香校园”正是这种关系状态的重要体现。

(2)“书香校园”应集中反映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

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促进个体观念、智力、能力、职业、身份的社会化,促进人的个性特征及主体性的发展,使人意识到自身生命的存在,并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即学校教育实践本质的外在表现。相应地,“书香校园”作为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质量形态,应当反映、体现这一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

(3)“书香校园”应反映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律性

教育实践作为人类社会基本实践领域之一,其实践过程与整个社会及其子系统的活动过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必然联系,即各社会实践系统本质之间的关系。因而,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受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所制约,并对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起作用。”②此谓教育实践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实践系统除了与外部诸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必然联系外,系统内部还存在着实践活动诸因素之间多维的基本矛盾与关系。如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之间,个体发展中的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之间,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之间等,都存在着一些基本的矛盾与关系。这些多维的矛盾、关系构成了教育实践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性质,此谓教育实践的内部关系规律。“书香校园”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状态的表达,必须是这种实践活动对于其内外部关系规律适合、遵循程度的体现与反映。换言之,我们应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这一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内外部规律之间的关系作为判断与衡量“书香校园”质量的基本标准。

据此,我们将“书香校园”这一概念的内涵概括为,“书香校园”是指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机构的学校在实现其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对书籍与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生命发展之间和书籍与学校自身发展之间关系的一种科学把握与体现。

2.“书香校园”的外延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包含着教育活动的所有要素与特质。相应地,理解“书香校园”这一概念的外延应从作为教育实践重要媒介的书籍与教育实践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

闫震普:“书香校园”概念解读

107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总第107期)

(1)“书香校园”是指书籍与学校教育者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

作为学校教育者,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必须与书籍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这种和谐关系是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形成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所必须的。这种和谐关系体现为,教师在形成超越直接服务于专业范围的广泛阅读的兴趣与习惯的基础上,自觉的、有计划、有目的,科学、系统地借助于书籍,不断实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教育理念的更新,学习、创造和发展能力的养成,职业道德的完善,教育视野的拓展,精神生活的丰富,并最终成为发展型教师,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书香校园”反映的正是以上这种和谐关系。③

(2)“书香校园”是指书籍与学校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受教育者,要实现自身生命的社会化成长发展,离不开书籍这一教育活动的重要中介,且必须与书籍之间行成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这种和谐的互动关系具体体现,一是作为学生“学习权”重要内容之一的阅读权利或与书籍之间的互动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④这包括学生在校园内有足够的时间、舒适的场所接触到对自身生命发展有价值的书籍。二是阅读书籍的自觉性。指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三是对书籍体验的愉悦性。指学生对于书籍与自身生命发展之间的关系与意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四是与书籍互动的有效性。指通过与书籍之间的互动,书籍“能为个体获得洞察力、理解力和智慧提供机会,”⑤由此,学生的读写能力得以提高,文化底蕴得以充实,道德情操得以陶冶,健全的人格得以发展,“终身读书”的理念得以形成,生命发展因与书籍的互动而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学生对于书籍这一能促进自身生命和谐发展工具的选择达到了自觉性与价值性的高度统一。学生能主动选择对自身身心发展有价值的书籍,并且这种能力日益提高。“书香校园”体现的正是以上这种和谐关系。

(3)“书香校园”是指书籍与学校发展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

书籍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指书籍与作为学校生命的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和书籍与作为学校灵魂的校园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书籍与学校教育质量之间的和谐关系主要表现为学校教育活动参与者通过与书籍这一教育活动重要中介的有效互动,科学、有效地把握了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了教育活动的目的。书籍与校园文化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则高度体现为校园活动主体与书籍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体现学校文化氛围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学校文化发展的持久动力。“书香校园”体现的正是这种和谐关系。

3.“书香校园”的特征

来的。根据以上对“书香校园”概念的思考,我们认为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书香校园”的本质是书籍与校园教育实践活动主体、与学校自身发展之间关系状态的一种体现。而这种关系状态的优劣是主体的一种价值判断的反映。由于“书香校园”判断主体具有多样性,对具有主体能动色彩的“书香校园”概念的认识必然带有主观性。但是,无论人们对“书香校园”是否认识或认识的程度如何,“书香校园”本身作为对书籍与校园教育实践活动主体、与学校自身发展之间关系状态的一种体现是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识、思想情感而客观地存在着,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

“书香校园”这一概念是评价者从自身个性化的标准出发而加以判断的。一所学校是否为“书香校园”就看与个性化标准的符合程度。这反映了“书香校园”概念的相对性。但“书香校园”作为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书籍与校园教育实践活动主体发展、与学校自身发展之间和谐关系的一种体现程度,是无条件、必然地存在着的,不会因认识判断时的价值标准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导致其对书籍与教育活动主体生命发展、与学校自身发展之间和谐关系体现程度的高低变化。这体现了“书香校园”这一概念的绝对性。

(3)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书香校园”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书籍与校园教育实践活动主体发展、与学校自身发展之间积极关系的总体印象,是一种清晰的“模糊”认识,或者说是一种对“书香校园”的抽象性认识。但“书香校园”这一概念在人们头

2013年第2期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ion of “Scholarly Campus ”

YAN Zhen-pu

(Education Institute of Taiyuan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

Abstract :Emphasizing the instrumental value of “scholarly campus ”and replacing all the activities of the creation of “scholarly

campus ”with the thinking of reading activities are the shortcomings in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ion of “scholarly campus ”.According to educational theory ,the conception of “scholarly campus ”can be expressed as:“scholarly campus ”refers to a good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oks and the lif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subject by school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its basic functions.This conception includes three harmonious relations:between books and educators,books and the educated,book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Elegant Campus ”has the features of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relativity and absoluteness,abstract and concreteness.It is different from “campus culture ”and “campus reading ”in nature .

Key Words :scholarly campus;connotation;extension;features

脑中的这种抽象性在具体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可以还原为教育实践活动参与者与书籍,学校发展与书籍关系的各种具体体现。这说明“书香校园”这一概念在具有抽象性的同时,也蕴含着具体性,是二者的统一。

三、

“书香校园”

明确“书香校园”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书香校园”的本质。

1.“书香校园”与“校园文化”

“书香校园”与“校园文化”都包含有一所学校存在与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因素。但二者涵盖的范围大小是不同的。

“校园文化”不仅包括一所学校

存在与发展过程中精神层面的文化,而且包括学校物质层面的文化与学校教育制度层面的文化,这些不同表现形式的文化既有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积极文化,也有不利于学校发展的消极文化。而“书香校园”这一概念主要反映的是书籍与教育实践活动主体发展和书籍与学校自身发展之间的一种和谐的关系状态,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并且这种文化形式是能促进学校发展的积极文化。“书香校园”的创建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理应包含书籍与教育实践活动主体、书籍与学校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状态。

2.“书香校园”与“校园阅读”

首先,从性质方面考查,

“书香校园”这一概

念指的是书籍与教育实践活动主体和书籍与学校自身发展之间一种关系状态,而“校园阅读”指的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主体在校园内开展的一种读书活动。这是二者的区别所在。其次,从二者的联系讲,“书香校园”的创建与实现离不开促进教育实践

活动主体发展、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校园阅读活动,校园阅读活动的科学开展有助于“书香校园”的创建与实现。最后,从涵盖范围讲,“书香校园”反映校园内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校园阅读”状态,但校园内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校园阅读活动只是“书香校园”所体现或反映的一个侧面,除此而外“书香校园”还反映这种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及阅读活动对阅读主体生命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3.“书香校园”与“经典阅读”

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与“书香校园”和“校园阅读”之间的关系类似。校园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升阅读主体的人文涵养与校园发展的文化底蕴,对于“书香校园”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经典阅读”只是校园阅读活动的一种具体类别,作为“书香校园”创建重要内容之一的校园阅读活动还包括以教科书等其他书籍为对象的各类非经典阅读。

注释:

①韩绪芹:《让教育的意蕴充溢校园———

南澳洲课程资源开发对我国“书香校园”建设的启迪》,《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12期,第37、28页。

②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

第36页。

③叶澜:《新基础教育论———

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361、362页。

④沈玉顺:《走向优质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40页。

⑤[美]罗伯特·M ·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汪利兵,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65页。

闫震普:“书香校园”概念解读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奥林匹克文化》跨专业选修课期末论文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2008年12月23日

目录 前言 (2)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2)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3) (一)方向性 (3) (二)校园性 (3) (三)实践性 (3) (四)高屡次性 (3) (五)开放性 (3)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3) (一)教育价值 (3) (二)传播价值 (4) (三)娱乐价值 (4) (四)社会价值 (4) (五)调试价值 (4)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4) (一)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4) (二)体育文化节,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之 (5) (三)体育文化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6) (四)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 (6) 五、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途径 (6) (一)物质环境建设 (7) (二)教育环境建设 (7) (三)精神环境建设 (7)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8)

题目: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开大学校园的“壁垒”,拓展高校体育教育功能,推进校园精神文嘲建设,抵制伪科学的渗透,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功能;建设; 前言:大学作为文化教育单位,它的一切课外物质的、精神的文化活动都可以包括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校园体育文化对于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因此,倡导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校园文化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亚文化,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一种精神文化。从其构成上看,它是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文为中心的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一专多能的跨世纪、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从社会学角度审视,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需求。体育已从单纯的肌肉活动与文化隔离的状态下解脱出来,成了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观赏又能参与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生存着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它是整个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教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影响。世界范围内高水平竞技体育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就说明了这一点。“体育文化存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民族性和人们需求的多样选择性,即体育文化并不具有统一的模式,它是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以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不同需要而存在的”。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有人把学术文化比作校园精神文化之首,而把体育文化看作是校园精神文化之躯。因此,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实施幸福教育,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习惯养成教育”,让习惯养成贯穿于学校管理和师生工作学习的始终,精心培育每一名学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适应教学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和以质量为中心,规创新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特色意识,注重建立学校品牌。 一、核心理念 1.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从孩子所具有的独有天赋来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教育得法,普通孩子也会成为大器人物。所谓大器人物,就是充满了道德感和责任感,能够创业和服务于社会的某个领域的能工巧匠或大家巨子。人人生而平等。每个学生都有做人的权力和尊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存价值,才能把每个孩子打造成大器人物。 2.校魂: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有两层涵义,第一,要创设生动、活泼、健康、快乐的学校生活,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第二,要为孩子的学习奠基,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为孩子储备一笔能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享用的精神“财富”,使之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人生的辉煌。 3.管理法则:用“习惯养成”的校园文化理念实施“精雕细琢、终成大器”。 4.校训:教有特色,学有特长。 5.校风:让读书成为习惯。 6.教风:关爱人、相信人、发展人。 7.学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8.培养目标:培育品学兼优的幸福孩子,打造中西合璧的大器人物。 9.学校追求:打造“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就是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的教育——让问题孩子变成正常孩子,让正常孩子变成优等孩子,让优等孩子变成大器孩子!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学校文化识别系统 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是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化解决方案。SIS 即School Identity System的英文简称。它包括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BI)四个分支系统。 一、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 概要: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核心工程,它对内可以激励全体师生,对外可以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要依据教育发展趋势和具体的教育政策,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历史沿革、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多种可预期因素进行综合规划。 具体规划内容: 1.核心理念; 2.基本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学校使命、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发展愿景等; 3.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德育理念、办学目标等; 4.治校理念: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用人理念等; 5.口号誓词:校长寄语、教师誓词、学生誓词等。(注:根据学校性质、学校地域文化、学校所在省市教育政策的不同,研究所会确定符合学校的理念文化元素。) 二、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

(1)概要: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最为直观的组成部分。它兼顾学校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涉及教学、办公、指示、公关等100多种应用元素,通过个性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规范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视觉形象。 (2)具体规划内容: 1.基本元素系统:校徽、标准字、标准色; 2.应用要素系统:办公、服饰、公关、运输、指示、环境系统等100余个设计元素。 三、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 (1)概要: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基础工程。环境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隐性资源,其主题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对在校师生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要以“六化”为指导原则,做到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 (2)具体规划内容: 1.教学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2.办公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及会议室、接待室等各种功能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浅析从高校体育文化角度看校园文化建设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内部分地方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与功能、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以此通过高校体育文化来反映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并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从而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校园文化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不同的文化在交流和交融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陶冶情操、砒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来探讨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界定 1.1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高校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高校为主要空间,以高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物质层面。主要是指校园的体育物质设施,包括各类运动场馆、图书资料、传播媒体、科研设备及体适能测试仪器等。是学校体育文化的“硬件”,直观地反映学校体育状况。

2)制度层面。主要是指校园各项体育规章制度,包括培养健康体育运动方式的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体育社团,以及相关的宣传标语、运动口号、运动标志等等。 3)精神层面。主要是指师生员工对体育的价值观、集体舆论、体育传统、意识信念等,这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精华。[1] 1.2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1)多样性 高校体育文化大多数以“余暇体育”的形式进行。余暇体育不仅有学生自主锻炼的内容,还有学生学习健身知识与方法的内容。高校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使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变得越明显、越成熟。 2)全面性 高校体育文化所创造的氛围能激发学生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道德性等方面的能力,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去从事创造、享受体育运动,以求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他人共同参加体育运动的集体感、运动后的轻松愉快感,学生自我选择目标的成就感,同时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的人格和心灵,使之接受美的陶冶。 3)开放性 高校体育文化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它必然体现时代和社会的特征。它具有青年文化自身的特点,同时又时刻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反映社会体育科技、体育知识、体育艺术、体育经济等方面的最新变化。由此,通过院系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频繁而广泛的体育交流,开阔了学生的眼

(完整版)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虽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等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如果是新建学校,校址最好选在较为洁净和宽敞的地方,周围不要有太多的商店,特别是应该离集贸市场远一些。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或造型别致。尽可能避免设计成“火柴盒”式的传统校舍,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印象。即使是老校舍,也要力求体现特色,如在走廊、墙壁、楼梯旁等场所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装饰,给人一种和谐悦目的感觉。 (2)学校标识。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校容校貌。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还要考虑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语录牌、科学家照片、学生自己的作品等。也可设想一些其他的风格,如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4)校园绿化。绿化、美化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改善学校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且也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激发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师生员工的学校生活品味。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洁优雅,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校园绿化要和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要提倡自己动手建校园,这样学生才会爱惜绿化成果,同时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校园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这样一种功能,自然离不开必要的制度。(1)机构设置。学校机构设置不仅仅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例如,中小学一般都要设立党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运动队以及各类文艺团体,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

校园文化建设核心理念文档 (2)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师生发展理念 2009-09-24 区教委主任田京生 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 一个学校的文化教育力。在我们看来, 一所好的学校, 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 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品牌, 品牌就是特色。西城区教育历史悠久 , 蔡元培、李大钊、鲁迅、陶行知、老舍、杨振宁、 邓镓先等知名人士都曾在西城区校园里留下了永远的身影, 加之众多的名校 , 这些能够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西城区基础教育与众不同的深厚文化底蕴。西城区的基 础教育拥有着大量珍贵的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 正是这些文化遗产的积淀更加映衬了西城区基础今天的辉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遗产, 理当发扬光大。 教育要面向未来, 我们还要强调现代意识, 表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 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着力体现时代精神,吸纳补充先进文化的营养, 构建校园新文化体系, 用全新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及时总结宣传这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成果对搞好全系统和谐校园建设 大有益处,对西城区“文化兴区”战略的实施 , 带动西城区政治、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 贡献我们的力量。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与现状的综合体现,它是学校的历史传统、发展理念、教育风格、办学特点等一系列非物质因素的长期积累、总结提升的综合体现。这种精神体现又强烈的作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 , 影响着办学方向、教育质量、社会声誉。形成了凝聚人心 , 全面育人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改革、建设过程中有两个层面的反映 , 一是表层反映 , 校园的环境建设 , 教师的各类教育活动 , 学校的校训、校规、校徽、校歌 , 代表性 的标识。二是深层反映 , 学校的办学传统、校长的办学思想 , 学校的管理特色 , 教 师的教育风格 , 以至于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准则 , 习惯的影响。深层反映可以在表层反映中展现 , 但表层反映并一定代表着深层的内涵。

中小学校园文化理念集锦

中小学校园文化理念集锦 导语:学校是学生读书、成长的地方,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无声、道法自然、水到渠成……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讲,学校的文化形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制度文化。不仅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原则,学校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纪律等。 二是精神文化。指学习的品牌价值、文化精神、办学思想、教育理想、团队精神及共同价值观等。 三是行为文化。指学校组织的运作方式、发展战略、工作行为,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交际方式等。 四是物质文化。学校的硬件建设形式、学校环境建设理念、学校物质资源配置方式等。 常言道:一流学校文化管 二流学校制度管 三流学校校长管 一流学校用环境教育学生 二流学校用制度约束学生 三流学校用武力压制学生 可见,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文化管理是办学的至高境界,是办学者的永恒追求。

得课堂者得质量,得教师者得发展。 一个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力。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能走得更远。 教育是慢的艺术、等待的艺术,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 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相似的,而每一个“差生”背后,却有着各不相同的“问题”。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阅读是教师的生命方式。 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四大特征:一是买不了,二是偷不走,三是拆不开,四是带不走。 心中有朝阳,脚下有力量。 校长领导力须修炼“五气”: 勤奋好学厚底气、内外开放铸大气、理性思辨凝精气、实践研究炼真气、品格高尚重正气。 高效课堂十六字箴言: 相信学生解放思想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高效课堂理念: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浅析从高校体育文化角度看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内部分地方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与功能、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以此通过高校体育文化来反映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并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从而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校园文化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不同的文化在交流和交融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陶冶情操、砒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来探讨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界定 1.1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高校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高校为主要空间,以高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物质层面。主要是指校园的体育物质设施,包括各类运动场馆、图书资料、传播媒体、科研设备及体适能测试仪器等。是学校体育文化的“硬件”,直观地反映学校体育状况。2)制度层面。主要是指校园各项体育规章制度,包括培养健康体育运动方式的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体育社团,以及相关的宣传标语、运动口号、运动标志等等。3)精神层面。主要是指师生员工对体育的价值观、集体舆论、体育传统、意识信念等,这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精华。[1] 1.2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1)多样性 高校体育文化大多数以“余暇体育”的形式进行。余暇体育不仅有学生自主锻炼的内容,还有学生学习健身知识与方法的内容。高校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使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变得越明显、越成熟。 2)全面性 高校体育文化所创造的氛围能激发学生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道德性等方面的能力,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去从事创造、享受体育运动,以求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他人共同参加体育运动的集体感、运动后的轻松愉快感,学生自我选择目标的成就感,同时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的人格和心灵,使之接受美的陶冶。 3)开放性 高校体育文化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它必然体现时代和社会的特征。它具有青年文化自身的特点,同时又时刻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反映社会体育科技、体育知识、体育艺术、体育经济等方面的最新变化。由此,通过院系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频繁而广泛的体育交流,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进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4)创新性 体育充满着创造性的因素,体育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独立思考与活动的空间。高校体育文化为学生体育特长的发挥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发展体

学校核心理念

以翰墨传承文化,用特色创建品牌 办学特色:书法教育 办学理念:传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 理念的解读:我们认为,汉字在今天已不单纯是承载信息的符号,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演绎成为一种厚重的文化,而这种凝结着民族智慧、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文化,我们称之为“翰墨文化”。这种独特的学校文化成为东里小学立校的根基和灵魂,发展的力量和源泉。 “传承翰墨文化”是书法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强调的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确立文化育人的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博大精神的文化影响人,培育人。我们重视让小学生从小写好汉字,修习书法,既是让孩子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又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奠定做人基石”,是实施“书法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它要求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舍本逐末,不追求功利,始终把这个任务放在首位。所谓“做人基石”是指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知识技能、意志品质和人生智慧。我们强调“基石”概念,就是要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准确把握学校的整体发展的方向,有效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办学思路: 以学生发展为基础,通过创设浓郁的书法氛围,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努力营造“翰墨校园”,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打造教育品牌的理想平台。 育人目标:字品人品俱佳 包含着两层意思: 字品,即东里师生应人人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 人品,教师追求“仁爱、豁达、知性、儒雅”;学生追求“诚信、正直、聪慧、优雅”。教师文化:翰墨飘香育桃李,书道立德润童心 学生文化:书中华汉字,做龙之骄子 环境文化:构建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墨香溢、茶香远、琴声扬、书声朗、诗情韵、画 意浓);

校园文化理念解说

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 校园文化理念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办学目标: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面向未来,着眼学生,立足质量,发展特长,建设校风纯正、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自治区级名校,为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级名校而奋斗。 校训: 臻善臻美唯实唯新 臻,达到;臻善臻美,就是追求完善完美,达到人生“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意即要求人们日求渐进,做到德业兼修,最终就会尽善尽美,禀赋圆成,成就非凡而声名显赫。完美的特征有如下几种:品位高雅,意志清明,判断成熟。 唯,是“独、只有”、“为、是”之意。“唯实”指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唯新”是追求创新之意,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校风: 诚朴求是弘毅创新 诚朴:真诚而质朴出处:明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为人诚朴坦易,言若不能出口。”

弘毅:弘,大,扩充,使光大, 胸怀宽广;毅,坚决,果断,不动摇,意志坚强。弘毅:宽宏坚毅。谓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出自《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朱熹对弘毅有这样的注解:“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至其远。弘而不毅,则无规则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道。” 教风: 明德正己敬业有为 明德:“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现;“德”,指品行、品质、道德。“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 正己守道: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出处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以此知阴阳家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 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出自《韩非子·喻老》。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不负责的态度。道德就是人们在不同的集体中,为了我们集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所以,敬业就是人们在某集体的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 有为:有作为。《易·系辞上》:“是以君子将有为也。” 宋苏轼《学士院试孔子先进论》:“君子之欲有为於天下,莫重乎其始进也。” 学风: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 1 概述 校园体育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提升身体素质,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2 学校体育发展的新机遇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指出奥运为学校体育文化提供崭新平台。2008年5月8日,2008北京奥运圣火在珠穆朗玛峰峰顶成功点燃,奥运圣火登上了地球最高点。在全国人民为奥运圣火珠峰成功登顶而欢呼雀跃的同一时刻,来自不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们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聚集一堂。就在同一天,“迎奥运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动会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举行,阳光体育与北京奥运交相辉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行。 2008年9月12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发出展开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时间是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4月30 日,主题为“阳光体育与祖国通行”要求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都来重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让他们以健康的体魄来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这个年体育与健康被人们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作为中考的必考项目,作为培养青少年体育健身习惯的主要途径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由此可见,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给我国学校体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向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为基本理念,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向发展。 3 大力展开阳光体育运动,促动学校体育发展 展开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国家教育部针对当前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而提出的一项增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措施,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而校园体育文化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作用和展开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是一致的。因而创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无疑就是推动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促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促动学校体育发展,从而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 3.1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内涵是指:“在学校这个特定的范围内所表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点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 读《论语》解读校园文化石.doc

校园文化建设读《论语》解读校园文化石 刘龙台学校校园文化石“宏毅、博学”解读 ——读《论语》解读校园文化石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章》曾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意思是说,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为什么呢?因为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弘扬仁道的使命是很重要的;奋斗终生,死而后已,路途是很远的。这岂不是任重而道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弘大的品格是不行的。 此句选自《论语》,借此机会学学。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精选七则,共同学习: 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第一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第二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第三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

郑州校园文化理念集锦

高中篇 1、郑州一中 校训:勤、严、实、真 教育观点: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人格靠自我塑造 教育理念:培养自主精神”(唤醒自主意识、提高自主能力、强化自主精神) 办学精神:海阔天高,鱼跃鸟飞 2、郑州外国学校 办学特色:文理兼长、外语突出、全面发展 培养目标: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并重,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备的高素质预备人才 校风:团结求实创新奉献 学风:自信勤勉善悟探究 教风:爱生善导严谨致远 管理特色:以“四干”精神(肯干、能干、多干、干好)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以“教师职业定位认同”、“学生培养标认同”、“四干精神为评价标准的认同”为三个侧重点的学校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以“严、细、深、实、快”为特点的工作作风,以“三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为代表的管理理念。 教学理念: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及初步的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文明守法的行为习惯及高尚

的品德。 3、河南省实验中学 校训:异想天开、脚踏实地 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学校:志存高远、勤学善思 教风:敬业奉献、传知育德 4、郑州二中 校训:天下为己任,规矩成方圆 办学理念:自主发展,快乐成长 办学特色:自主化、国际化、信息化 5、郑州四中 校训:厚德、达材、敬业、乐群 办学理念:为了促进每位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精神:向善向前 培养目标:全面发展、个性特长 校风:团结求实创新育人 学风:乐学勤奋多思争优 教风:严谨善导敬业垂范 6、郑州六中 办学理念: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育人目标:人格健全,发展全面,特长明显

7、郑州七中 校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育人目标: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 办学理念: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以学养智、以体健身8、郑州九中 校训:修己达人,九德惠风 校风:求真求实好学善学 教风:严谨创新献身爱生 办学特色:全面发展人文见长 办学目标: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 办学宗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9、郑州11中 校训:求有知健体,达喻事明理 办学理念:和谐发展,育人为本 校园文化:文明、健康、和谐、向上 10、郑州12中 校训:求知、明德、识理、健体 校风:纯朴、务实、文明、开拓 办学理念:育人为本、自主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

五里口二中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而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它在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有机整体。作为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强有力的催化剂,同时它也是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于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校园文化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以及培养师生终身体育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这一特定的范围内,人么你在时间过程中所创造的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体育文化和四肢学校所有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等活动中所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们的体育文化要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大类,即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这三类文化均有助于人们的心里调节,满足师生员工对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 校园体育文化包括体育教学、健身锻炼、体育竞赛、体育表演、道德行为、制度规范等。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手段和方法,可以锻炼

学生的意志品质,催人奋发进取,培养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协调人机关系,消除精神烦恼,给人预约,使人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只是和思维师爷,最终达到培养创造精神,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和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从社会角度审视,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需求。体育已从简单的肌肉运动与文化隔离的状态下解脱出来,成了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观赏又能参与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教诲处,生存着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它是整个体育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教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 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有人把学术文化比作校园精神文化只收,而把体育文化看做是校园精神文化支取。因此,体育文化最欧威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邢台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题的,以可谓体育文化委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是在一定深灰政治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对改善大学生的智力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传承、借鉴人类社

校园文化解读

2010年四二班晨诵方案 校园文化解读: 绿色,让大家想到的是一种平和、一种希望、一种进取、一种生命力的完美观展示。在学生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按三个阶段分期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真诚、坚韧、奋进、”的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学生认识到个体的生命价值以健全人格为基石,它的价值标准为真、善、美、爱。在不断成长的人生路上,要维护生命尊严、提高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而这一切需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和谐的理念、坚强的意志来支撑、来实现。在新教育实验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到:每个生命都应该有属于他自己的生命精彩!都可以尊重、理解与帮助下,使无限的潜力得到发掘与绽放。希望学生也拥有一种真诚、坚韧、乐观、奋进、卓越的“绿色人生”。我们真正相信并要使每位师生相信:我们的生命都可以精彩地呈现! 班级文化解读: 我们是快乐小蚂蚁中队,蚂蚁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蚂蚁虽小,但他身上的精神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它们团结、乐观、守纪、坚强。以“小蚂蚁”为中队名称寓意着像蚂蚁那样团结、向上、自律,而在前面冠上“快乐”二字,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尊重生命,关注成长,把快乐成功的体验还给自己也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生命同样快乐,同样精彩,同样绚丽。让我们真正能感受到一种生命拔节时的律动。在此我写了一种小诗送给四二班的孩子们。

可爱的小蚂蚁 可爱的小蚂蚁呀, 你们一同觅食一同游戏, 深知团结就是力量, 即使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在眼里。 可爱的小蚂蚁呀, 你们勤奋而又坚强, 不断的挑战极限,超越自己,即使身负重担,也能从容面对。 可爱的小蚂蚁呀, 你们文明而又守纪, 参加活动整齐有序, 同伴见面彬彬有礼。

“勤”校园文化解读

“勤”校园文化解读 “勤”,乃立人之基,立学之本。古人云:“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业精于勤,荒于嬉。”“天道酬勤”,勤是修心立品的根本;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人要获得成功,必须依赖于勤,勤是成功的基石;“勤”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勤”立身、以“勤”正心,已成为九曲小学持续发展和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勤”文化教育,是学校、教师及学生发展的共同愿景,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一种文化追求。我们对“勤”文化教育理念的校本解读是:倡导学校每一个成员做一个勤苦的人,把勤苦作为人生发展的底色;做一个勤勉的人,把勤勉作为人生攀登的阶梯;做一个勤谨的人,把勤谨作为人生追求的境界。从理念到行为,从精神到物质,从个人到团队,从建校到发展,九曲小学的“勤文化”辉映了半个多世纪。 “树勤苦之心,立勤勉之教,传勤谨之道,求勤奋之境”是我们大力提倡的文化主张。“勤”文化教育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文化核心,真正内化为学校的文化精髓,形成了管理“四勤”、教师“五勤”、学生“六勤”的“四五六”文化特色。要把“勤”教育的进一步深入需要学校进行系统整合,整体规划,有序运作,合理实施。围绕着学校管理、德育实践、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课题研究、学生社团及

学校环境建设等方面立体推进“勤”教育文化的实施,使特色文化得以彰显,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一、生有勤之叶——展现勤勉的学习特色 勤写字——书写“勤之人生” 勤绘画——绘就“勤之蓝图” 勤演奏——弹奏“勤之春曲” 勤健身——锻炼“勤之体魄” 勤交际——交流“勤之活泼” 勤阅读——营造“勤之书香” 二、师怀勤之干——夯实勤业的奉献底蕴 勤敬业 勤学习 勤关爱 勤进取 勤奉献 三、校容勤之根——打造勤奋的开拓精神 勤管理 勤开拓 勤进步 勤创新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周

某某学院第一届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周 竞赛规程 一、目的任务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展示大学生青春风采,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特举办本届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周。 二、活动主题 展示青春风采,发展个性特长,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三、比赛时间 2013年4月22日——2013年4月26日,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30进行。 四、参加单位 中文系、数学系、物电系、化生系、外语系、地旅系、计科系、经管系、艺术系、政管系、职成教院、初教学院。 五、参加办法 1.各队以系(院)为单位参加比赛,参赛队员必须为本系学生。 2.各队设领队一人、教练二人,负责本队的组织、训练和比赛工作。 六、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围绕趣味项目、竞技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项目四大类开展,分别为“万众一心”拔河比赛,“二十人二十一足”争霸赛,“袋鼠跳跃”接力比赛,“动感篮球,快乐我秀”挑战赛,“漫毽飞舞”踢毽子比赛,“跳动活力”跳绳比赛,“银球飞舞”乒乓球团体赛,“同心协力”板鞋竞速比赛及体育征文,体育摄影和体育文化活动周闭幕式及颁奖仪式等文化和体育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万众一心”拔河比赛 参赛时间:2013年4月24日下午2:30预赛 2013年4月25日下午4:30决赛 参赛地点: 参赛办法:

1.各队以系(院)为单位参加比赛,每队限报20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 2.各队抽签分组参加比赛,第一阶段分A、B、C三组进行单循环比赛,并按比赛积分分别排出三个小组名次,取各小组前二名进行第二阶段的比赛。比赛采用三局二胜制,每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弃权得0分,积分多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积分相等,则按相互间比赛的胜负决定名次。如再相等则以积分相等的队之间相互比赛的净胜局数决定名次。如仍相等则按同一循环中所有队之间比赛的净胜局数决定名次。再相等则抽签决定名次。 3.第二阶段各小组第一名采用循环赛,决出1—3名,各小组第二名采用循环赛,决出4—6名。 4.参赛队必须按时到场,迟到15分钟,以弃权处理,并判对方2:0获胜 奖项设置: 按成绩取前六名,以14、10、8、6、4、2记分,奖励前三名。 (二)“二十人二十一足”争霸赛 参赛时间:2013年4月26日下午4:30 参赛地点:学院上田径场 参赛办法: 1.各队以系(院)为单位参加比赛,每队限报20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 2.参赛队按抽签顺序出场比赛,比赛采用预决赛方式,按成绩录取名次。 3.比赛中运动员只能穿运动鞋,不得穿钉鞋。 4.发令前,每队二十名运动员男女交叉横排立于起点线后,分别将相邻的队员的左右腿用绑腿套套在一起(套在踝关节附近),形成“二十人二十一足”。比赛时所有队员以站立方式起跑,听到发令后,二十名运动员同时踏着整齐的步伐,喊着有节奏的口号,走或跑向终点(终点处放有海绵包),以最后一名队员通过终点线为计时终止。在规定的50米距离内用时少的队获胜。 5.行进中所有相邻队员两腿自始至终要用绑腿套套在一起,如遇脱落,需在原地重新套好后才可继续行进,否则成绩无效。如中途有队员摔倒,待整理好后可继续行进。 6.参赛队必须按时到场,迟到15分钟,以弃权处理。 奖项设置: 按成绩取前六名,以14、10、8、6、4、2记分,奖前三名。 (三)“袋鼠跳跃”接力比赛

解读校园文化

解读校园文化 ---xxx小学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师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一、我们的解读是: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 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 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 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 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 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 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 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 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 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 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 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 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 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二、怎样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